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变化规律分析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R575

基金项目:


Changes of blood coagulation function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了解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变化规律.方法:实验组2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手术患者,于术前、术后第1、7、14天晨取血浆或血清进行血液学检测,检测项目包括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von Wille-brand factor抗原(vWF抗原)、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纤维蛋白原(Fig)、抗凝血酶Ⅲ抗原(AT-Ⅲ抗原)、凝血酶原时间(PT)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其中前4项采用ELISA方法检测,Fig和AT-Ⅲ抗原采用免疫浊度法,血液凝固分析仪检测PT和KPTT.1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Fig、FDP、D-D、vWF抗原和AT-Ⅲ抗原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患者术后Fig、FDP和D-D含量术后均升高,术后第7天水平最高,术后第14天仍未恢复至正常;vWF抗原含量围手术期均显著升高;AT-Ⅲ抗原术前最高,术后降至正常范围.GMP-140在术后第1天水平最高,PT和KPTT手术前后变化不大,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存在高凝状态,术后早期凝血功能下降,术后第7天再次出现高凝状态,至术后第14天仍未改善.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04-01-23
  • 最后修改日期:2004-05-15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04-10-15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