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60例临床分析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heartk2003@yahoo.com.cnClinical analysis of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in 460 cases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在冠心病外科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1999年6月至2004年12月施行OPCAB患者,共460例,占同期单纯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的98.7%.其中男性356例(77.4%);年龄≥70岁的高龄病例240例(52.2%).根据术前外科高危因素将全组分为高危病例组(265例,57.6%)和普通病例组(195例,42.4%).全组457例经正中胸骨切口完成OPCAB,3例行胸腔镜辅助下左前外侧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VATS-CAB).21例65岁以下患者施行了全动脉化OPCAB.结果: 3例(0.6%)术中转为体外循环下手术,其余457例手术均于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平均桥血管数为(2.98±1.12)支/例.手术死亡8例,总死亡率1.74%,其中普通组1.0%,高危组2.3%.83例(18.0%)术后给予正性药物支持,11例(2.4%)术后应用主动脉内囊反搏支持.460例中68.9%的病例手术当天拔除气管插管,全组平均ICU治疗时间(43.8±20.7)h.术后并发症依次为肺部感染(3.7%)、呼吸衰竭(1.1%)、肺动脉栓塞(1.1%)、胸骨感染(1.1%)、需透析治疗的肾功能衰竭(0.8%)、脑血管意外(0.6%)、二次开胸止血(0.6%)和围术期心肌梗死(0.4%)等. 结论:OPCAB技术应用于冠状动脉外科临床治疗早期效果满意,且对于高危病例,其临床应用可能更具有潜在优越性.不断优化和完善OPCAB的外科技术,以及默契的麻醉配合,是保障OPCAB手术高实施率和低术式转换率的重要环节.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