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或扑动的研究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Comparison of intravenous ibutilide and propafenone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or flutter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伊布利特转复房颤或房扑的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筛选18~80岁、持续时间≤ 3个月(3 h 至3个月)、心室率≥60次/min的阵发或持续性房颤或房扑患者共25例,随机分为伊布利特组和普罗帕酮组,分别为13和12例.伊布利特组体质量≥60 kg者首剂1 mg、体质量<60 kg者首剂0.01 mg/kg,如无效,10 min后再给予1 mg或0.01 mg/kg;普罗帕酮组首剂70 mg,如无效,10 min后再给予35 mg.结果:两组均能有效降低房颤或房扑的心室率,但组间比较无差别;转复例数为伊布利特组9例,普罗帕酮组3例;普罗帕酮组转复失败的病例中有6例改用伊布利特,其中2例转为窦性心律,而伊布利特组转复失败的4例改用普罗帕酮后均未转复.转复时间:伊布利特组显著短于普罗帕酮组[(12.8±10.9) minvs (36.3±9.1) min,P<0.01].不良反应: 伊布利特组1例合并有左室功能不全者用药后即刻出现尖端扭转性室速;普罗帕酮组1例出现左心衰竭,另1例出现头晕、手麻.结论:伊布利特转复房颤或房扑的疗效高于普罗帕酮,转复时间短于普罗帕酮,但须在严格监控下进行.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