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格列酮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型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防治痛风性关节炎的可行性及机制。方法:于大鼠单侧踝关节腔内注射1 mg(20 mg/ml×50μl)尿酸钠晶体(monosodi-um urate,MSU)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以RT-PCR法检测PPARγ在关节炎滑膜0、4、8、24和48 h表达的动态变化。通过比较2、4、6、8、10、12、24和48 h关节炎症、肿胀、功能障碍指数和病理变化观察口服不同剂量(4 mg.kg-1.d-1、20 mg.kg-1.d-1)吡格列酮对关节炎的影响。结果:关节滑膜PPARγ表达呈时间依赖方式增加,在关节炎48 h后尤为明显。在诱发模型24 h内,吡格列酮对关节炎未见明显作用;而在48 h大剂量吡格列酮可显著减低关节炎的炎症、肿胀、功能障碍指数和滑膜炎性细胞浸润,但小剂量疗效不明显。结论:大剂量吡格列酮可显著减轻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炎后期PPARγ表达增加有利于药物起效和痛风的自发缓解。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13-07-16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