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度近视LASIK与LASE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上海市长宁区局级科研课题资金(20054Q17001).


Forward shift of posterior corneal surface aft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and 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i keratectomy in low myopia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及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22人44眼随机分为LASIK及LASEK组,近视等效球镜度数均<-3.0 D,散光度数均≤-1.0 D.术前及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应用OrbscanⅡ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分析比较LASIK及LASEK两组间各个不同时间点的角膜后表面高度.结果:LASIK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角膜后表面有前隆(P均<0.05);LASEK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角膜后表面有前隆(P均<0.05).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LASIK组较LASEK组角膜后表面前隆高度更大(P均<0.05).结论:低度近视LASIK及LASEK术后早期角膜后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前隆,以LASIK术更为明显;随着时间推移,角膜后表面前隆均逐渐好转.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06-07-04
  • 最后修改日期:2006-08-26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06-09-20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