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大鼠胫骨骨缺损应用硫酸钙骨水泥填充后骨密度的变化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Change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after fixation of tibial defect with calcium sulfate cement in osteoporotic rats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大鼠胫骨骨缺损应用硫酸钙骨水泥填充后骨密度(BMD)的变化,探讨骨质疏松病理条件下应用骨水泥修复骨缺损的意义。方法:36只成年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仅行输卵管结扎术;骨质疏松组,卵巢切除术后3个月胫骨近端形成骨质缺损;骨水泥治疗组,卵巢切除术后3个月胫骨近端形成骨质缺损后应用硫酸钙骨水泥填充。卵巢切除术后3个月测定大鼠全身BMD判断骨质疏松模型制备情况。胫骨近端骨质缺损形成后2、4、8、12周取缺损处标本进行BMD检测。结果:空白对照大鼠全身BMD(g/cm2)明显高于卵巢切除大鼠(0.399±0.035 vs 0.302±0.042,P<0.05),证实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成功。骨水泥治疗组大鼠硫酸钙骨水泥填充后2周和4周骨质缺损处样本BMD明显高于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填充后8周和12周时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质疏松大鼠骨缺损填充硫酸钙骨水泥早期能增加骨密度,但其在体内降解较快,成骨效应受到骨质疏松条件的限制,在使用骨水泥治疗的同时,应针对骨质疏松症进行积极治疗。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07-07-06
  • 最后修改日期:2007-12-30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08-05-04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