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肉瘤1例报告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Primary hepatic carcinosarcoma:a case report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8岁,因“发现肝脏占位8个月,上腹部不适伴低热1周”,于2008年6月10日入院。入院前8个月在外院体检时彩超意外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CT强化检查考虑“肝血管瘤”,患者无不适感觉,未作任何治疗。入院前1周出现持续低热,并伴有右上腹间断性胀痛,复查彩超、CT提示“原发性肝癌”(图1A)。入院后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肝脏右肋下2指,质韧,无明显压痛,肝区叩痛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乙肝HBsAg、HBeAg、HbcAb阳性;AFP 13.58 ng/ml,CEA 1.78 ng/ml,CA-199 4.29 U/ml,肝功能正常,Child A级;MRI显示肝脏内信号欠均匀,呈网格状改变,肝脏右叶可见一较大异常信号影,约9 cm×7 cm×5 cm,T1呈略低信号,T2呈高信号,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周边部不均匀强化,考虑原发性肝癌可能性大。于2008年6月13日全麻下剖腹探查,术中探查肿块约7 cm×6 cm,灰白色,呈膨胀性生长,位于肝脏Ⅴ、Ⅷ段,周边一1 cm×0.5 cm的小卫星灶,边界尚清楚,质硬(图1B),肝脏其他区域呈小结节性肝硬化,符合“原发性肝癌”。阻断第一肝门,距肿瘤外2 cm切除,合掌法缝合切面。术后病理:镜检显示肿瘤组织内呈现出2种不同的细胞成分,分区存在,相互之间无移行,一种为多边形瘤细胞,胞质丰富或疏松透亮,核圆形,呈粗梁索排列,梁索间血窦衬覆扁平内皮细胞,另一种为多形性瘤细胞,胞质嗜伊红,核圆形或椭圆形,核大深染,核分裂多见,排列较为密集(图1C);免疫组化:CEA(-)、AFP(±)、CD117(-)、Bcl-2(-)、CK7(-)、CK19(-)、SMA(-)、S-100(-)、CD34(-)、CD99(-)、Desmin(-)、Vimentin()、AE1/AE3()、HMB45(-)。病理诊断:肝细胞肝癌肉瘤样变伴坏死。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09-03-10
  • 最后修改日期:2009-06-25
  • 录用日期:2009-05-14
  • 在线发布日期: 2009-11-18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