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酸钠林格氏液对CPB患者血液体外孵育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 观察丙酮酸钠林格氏液对体外循环(CPB)患者转机不同时间点血液孵育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 CPB下行主动脉瓣或左房室瓣置换的患者13例(n=13)。分别于CPB转机前(T1)经桡动脉采血3 mL;转机10 min(T2)、60 min(T3)和停机60 min(T4)采血21 mL。在T1、T2、T3和T4时点各取3 mL血样,检测血液流变学基础值,T2、T3和T4各时点剩余血样18 mL平均分成6份(每份3 mL),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丙酮酸钠林格氏液组(P组)、乳酸钠林格氏液组(L组),每组两份。C组各时点两份各加入生理盐水1 mL,在37℃下,一份孵育30 min、另一份孵育60 min后测血液流变学指标;P组加入丙酮酸钠林格氏液1 mL;L组加入乳酸钠林格氏液1 mL;其余处理同C组。 【结果】 (1)CPB转机过程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情况:①全血高切还原粘度(BHRV)、全血低切还原粘度(BLRV):与T1时点比较,T2时点BHRV、BLRV基础值均明显升高(P<0.05)。②红细胞聚集指数(EAI):与T1时点比较,T2时点EAI基础值升高(P<0.05)。③红细胞刚性指数(ERI)、红细胞变形指数(EDI):与T1时点比较,T2、T3时点ERI、EDI基础值均明显升高(P<0.05);(2)CPB转机后各时点三组液体孵育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①BHRV:T2时点,P组孵育30 min后BHRV明显低于基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EAI:T3时点,P组孵育30 min后EAI比基础值明显降低(P<0.05)。③红细胞电泳时间(EET):T2时点,P组孵育30 min后EET比基础值明显降低(P<0.05)。④ERI:T2时点,P组孵育30 min后ERI比基础值明显降低(P<0.05),P组孵育30、60 min后,ERI均明显低于孵育同时间的C组和L组(P<0.05)。⑤EDI:T2、T3时点,孵育30 min后,P组EDI值明显低于C、L组(P<0.05)。⑥其余血液流变学指标孵育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1)CPB转机对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有不良影响。(2)丙酮酸钠林格氏液体外孵育CPB患者血液后对血液流变学有改善作用。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14-12-11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