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胺酮对SD幼鼠未成熟神经细胞CREB元件的影响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立论依据】 氯胺酮是常用儿科麻醉药物,近年,其临床安全性日益受到关注。大量动物实验提示其对未成熟神经细胞有毒性作用,但机制尚不清楚。课题组在与哈佛大学合作的前期研究中发现氯胺酮可能通过上调CyclineD1异常启动细胞周期,导致神经细胞凋亡,但如何上调CyclineD1尚未知。另有研究显示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可能参与氯胺酮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已知GSK-3β可激活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CREB),后者可在转录水平上调Cyclin D1。那么,氯胺酮是否可通过GSK-3β-CREB通路,上调Cyclin D1,异常启动细胞周期,从而导致未成熟神经细胞凋亡呢?如能证实这一推测,对临床合理使用氯胺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设计思路】 作为上述系列研究之一,本课题主要探讨CREB是否参与了氯胺酮对未成熟神经细胞毒性作用,同时辅以行为学指标探讨氯胺酮对幼鼠短期神经毒性影响,为后续机制研究奠定基础。在本课题组前期建立的P7SD幼鼠模型中,探讨氯胺酮对未成熟神经细胞CREB蛋白环节的影响,同时辅以行为学指标探讨氯胺酮对幼鼠短期神经毒性作用。 【实验内容】 (1)取P7SD幼鼠,腹腔注射等体积不同浓度氯胺酮。(2)观察氯胺酮对P7幼鼠短期神经毒性作用。(3)分别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皮层及海马CREB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 【材料】 P7幼鼠、氯胺酮和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实验等相关材料。 【可行性】 (1)理论依据充分:文献及前期研究支持该假设;(2)实验技术可行:本课题涉及的动物模型建立,腹腔注射、皮层及海马的取样、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迹等均为成熟技术;(3)团队稳定:所在团队人员及方向稳定,目前承担着国家基金课题及与哈佛大学合作课题等重大项目,具备丰富的相关研究经验和基础。 【创新性】 首次以P7SD幼鼠为模型,探讨CREB是否参与氯胺酮致未成熟神经细胞毒性作用,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14-12-11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