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O信号探索分析EOFAZ调控血管内皮功能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 研究艳山姜挥发油(EOFAZ)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基于NO信号探索分析EOFAZ调控血管内皮功能的药效物质基础。 【方法】 体外传代培养HUVECs,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考察LPS炎性损伤的量效-时效关系,建立LPS诱导的HUVECs炎性损伤模型。实验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Asp,4 mmol/L)及EOFAZ高、中、低(4、1、0.25 μg/L )剂量组。阿司匹林及EOFAZ组于造模前干预保护1 h后,再加入LPS复制HUVECs炎性损伤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MTT法分析细胞存活率,生化酶学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活力,NO试剂盒测定上清液NO含量,研究EOFAZ对血管内皮功能的调控保护作用。依据EOFAZ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成分含量检测结果,并结合单成分分析法及正交试验方法测定EOFAZ主要物质成分对LPS诱导损伤的HUVECs的保护作用,并基于NO信号筛选其主要药效物质基础。 【结果】 H-E染色细胞核染为蓝色,胞浆染为淡红色。空白对照组细胞形态饱满,细胞核居中,细胞膜完整。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数目减少,间隙增大,胞核浓缩深染。经EOFAZ高、中、低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干预保护后细胞形态可接近于正常。与空白组比较,LPS诱导损伤的HUVECs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LDH活力明显增加,内皮细胞NO分泌与释放减少。EOFAZ高、中、低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干预保护后能显著改善和逆转上述改变。单成分分析法及正交设计试验结果显示,EOFAZ中含量较高的四种成分:α-蒎烯、β-蒎烯、1,8-桉叶油醇、莰烯均能明显提高细胞存活率及提高培养上清液NO的分泌与释放,且呈一定剂量相关性。 【结论】 EOFAZ对LPS诱导的 HUVECs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中α-蒎烯、β-蒎烯、1,8-桉叶油醇、莰烯为EOFAZ调控血管内皮功能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14-12-11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