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的人体组织内原虫致病性研究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 研究新发病原体的感染途径和致病性。 【方法】 建立持续的病原体体外培养。筛选合适培养基,患者样本培养,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建立动物感染模型。实验小鼠用病原体培养物,经腹腔和经口两种给药方式感染。每天观察小鼠的基本情况,并定期收集小鼠粪便检查;小鼠死亡后解剖,取脏器进行大体观察、病变组织的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取培养物用真核生物小核糖体RNA通用引物和棘阿米巴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 【结果】 经口感染的小鼠全部存活,一般情况无显著变化。收集小鼠粪便,观察到与培养物中相似原虫。腹腔注射原虫的小鼠很快出现精神不振、活动度低以及食欲下降等表现,并在2 d内死亡。死亡小鼠解剖,大体标本观察:肝脏和肺脏色泽暗淡。H-E染色:小鼠的肺组织有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血管扩张,肺泡间隔因炎性水肿变宽甚至融合,并观察到较多的近似球形寄生物,也有长条不定形状结构。肝脏和肺脏出现小灶性的坏死。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肺组织中观察到较多的黑褐色颗粒,肝脏中黑褐色颗粒少见。棘阿米巴通用引物PCR扩增得到的条带经测序显示为一种棘阿米巴(Acanthamoeba griffini)。经阅读文献,该棘阿米巴的形态与病变组织中所见长条不定形状结构相似,而球形结构不符合棘阿米巴的形态,该球形物可能未被扩增。 【结论】 该寄生物为原生动物,可能为混合种类感染,其中有A.griffini,而球形原生动物的分类地位仍不清楚。感染方式可能为经口感染,在某种条件下,可穿过肠壁血管造成其他脏器的病变。新病原体主要对肺脏和肝脏损伤严重,毒力较强,可致小鼠死亡。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14-12-11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