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菌移植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研究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 研究肠菌移植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 【方法】 以3%的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喂养BALB/c小鼠7 d进行UC造模,肛门出现明显的血迹后,以正常小鼠肠菌清液进行灌肠,7 d后停止;造模期间,每天定时对小鼠进行称重,做出体重变化曲线;常规PCR与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肠道菌群变化,做出柱状图;隐血实验:每天定时取小鼠粪便,以四甲基联苯胺法测隐血,做出折线图;病理组织诊断:取小鼠结肠组织做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变化并分析。 【结果】 造模期间观察体重发现,UC可致体重急剧下降,而行肠菌移植7 d,体重明显回升至正常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表明,造模期间益生菌(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减少,大肠杆菌增多,而行肠菌移植7 d,益生菌数量回升,大肠杆菌下落,说明肠菌移植能够调整肠道菌群分布平衡;造模期间可看到肛周明显血迹,即出现肉眼可见血便,而行肠菌移植7 d,肉眼血便消失,隐血试验结果也表明结肠不再出血;从病理组织切片来看,在造模期间,结肠的黏膜与黏膜下层受损,出现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大量浸润,形成隐窝脓肿,隐窝脓肿融合破溃形成浅小溃疡,经过治疗后,再观察结肠组织切片,可发现黏膜已恢复,已达治愈标准。 【结论】 肠菌移植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是有效的。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14-12-11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