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 2(3):161-165.
摘要:报告了以【~3H】地塞米松为配体的糖皮质激素肝胞波受体的放射配体结合测定法。所测得的地塞米松特异结合部位具有以下特点:①低容量,结合容量为264±50fmole/mg蛋白;②高亲和力,平衡解离常数为2.5±0.9×10~(-8)M;③与皮质激素结合的特异性;④除肝脏以外,还存在于胸腺、脑、肾等靶器官;⑤腹腔内注射氢化可的松所诱导的酪氨酸转氨酶的活性和特异结合部位在体内被占据的程度之间呈平行关系,因此具备了作为受体的条件。测定结果的重复性较好。简要地讨论了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
1981, 2(3):166-169.
摘要:本文报道一种从人胎肝抽提纯化DNA简易可靠的方法。样品经去垢剂(SDS)及蛋白酶处理后,通过珠状琼脂糖凝胶层析柱,得到天然状、大分子和高纯度的DNA。分子量约为4×10~6,符合一般分子生物学研究要求。
1981, 2(3):170-173.
摘要:本文调查50具成人尸体(100例下肢〕的腓肠肌及其血管神经,对其在显微外科上的应用作了初步评价。 一、腓肠肌内、外侧头的肌腹较宽厚,肌力较强,各有单一的血管和神经;血管外直径在2mm以上,血管蒂长度为3~4cm;移去一头对下肢功能影响不大,可用于战伤修补大块组织缺损,或对某些动力肌的功能重建。 二、腓肠肌内侧头的肌腹宽厚度、血管外径以及血管蒂长度均大于腓肠肌外侧头,故选用供肌以内侧头为宜。内侧头区的皮肤血供以肌皮动脉为主,外侧头区以直接皮动脉为主,故前者可选用肌皮瓣,而后者可选用皮瓣或肌瓣。
1981, 2(3):174-177+249,250.
摘要:本实验共用狗17条,在常温下阻断肝出入血流分别为20、30、45及60分钟观察肝脏的变化并检查其它器官。此外,报道了三例肝癌患者切除的肝脏标本。基于病理观察结果,我们认为全肝血流阻断时间在20分钟内无疑是安全的,其上限为30分钟。
1981, 2(3):178-181+251,252.
摘要:本室培养和引种的人体肝癌细胞株中,都有不少癌巨细胞。其形式多样,生成的方式不一,有易被忽视的多种无丝分裂增殖方式,对研究人体肿瘤细胞的形态发生很有意义。因此,作了光镜和电镜观察,总结如下:
1981, 2(3):182-184+253.
摘要:自从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用于普查肝癌以来,早期原发性肝癌的发现逐渐增多,其中癌肿直径≤5cm者,文献称为“小肝癌”或“微小肝细胞癌”。我校一院外科1975年8月至1979年12月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74例。本文仅对其中20例小肝癌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
1981, 2(3):185-189.
摘要:血浆代用品是抢救休克的重要药剂,不论在平、战时均已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各类代血浆,均有一定的缺点和局限性,如右旋醣酐生产条件要求高,生产周期长;使用后有出血倾向,有热原及抗原性质,体内蓄积、急性肾功能衰竭(低分子右旋醣酐‘及使网状内皮系统受损等缺点。又如羟乙基淀粉由于淀粉在羟乙基化时有聚环氧乙烷支链的形成而增加其副作用,引起渗血时间过长,网状内皮和肝细胞中蓄积,使肾小管
1981, 2(3):190-192.
摘要:降解后的低分子天然果胶,经理化性质的研究和成品质量鉴定,完全符合代血浆的要求。经大动物试验及初步临床证明低分子柚皮果胶代血浆抗休克效果好,为观察其安全性,利用多种动物进行药理试验,并利用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定量的探讨不同分子量的果胶在体内过程的变化差异,以分析果胶在体内的动态规律。
1981, 2(3):193-196.
摘要: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一旦出现症状,病情发展比较快,治后一年生存率低。近年来,由于大力开展对原发性肝癌的研究,特别是应用甲胎蛋白检测方法开展肝癌普查以来,可以较早期地发现,甚至癌瘤直径只有1cm的极早期小肝癌亦可诊断,使肝癌的疗效有了明显提高。
1981, 2(3):197-199.
摘要:家兔是临床实验研究中常用的动物。目前,国内对家兔的各项生理正常值的报告不能满足研究范围日益广泛的需要。国外虽有些报道,但动物品种、检查方法与我国情况多不相符。为此,我们将实验性肾炎研究中所测得的健康家兔部分生理生化及免疫指标的正常值加以统计和总结,以供参考。
1981, 2(3):200-204.
摘要:本文观察几种常用的活血化瘀及免疫抑制药物对Masugi肾炎的疗效,以便筛选治疗急性肾炎的有效药物。 实验步骤 选择体重2kg的白色家兔,在动物室饲养2周,无病态,且经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证实无肾脏损害。实验时按照本组改良的Vassalli方法制成抗肾抗体肾炎模型,即Masugi肾炎。治疗前各项检查在注射抗肾抗体后7~10日,即蛋白尿高峰期进行,治疗
1981, 2(3):205-208+254.
摘要:对绞窄性肠梗阻血循环恢复后,手术中只靠肉眼观察肠管的色泽、肠系膜动脉的搏动和蠕动能力,来判断肠管的生活力,往往不可靠。如误将还有生活力的肠管切除,不但增加手术的危险性,而且过多的切除小肠还将引起严重的营养障碍,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如将已失去生活力的肠管送回腹腔,则将发生腹膜炎、肠瘘、中毒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1981, 2(3):209-211.
摘要:战争的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战斗必有伤亡,但每个军事指挥员总希望用最小的流血代价换取最大的战果。指挥员如能懂得一些伤亡原理,并使用于训练和战斗实际,是会有帮助的。卫生勤务工作者如能懂得这些原理,也有助于主动地作好战救工作。以往军事学著作很少从这个角度讨论,卫生勤务学中则只字未提。作者在1956年曾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减员和战斗死亡作过一些分
1981, 2(3):212-214.
摘要:致死量γ线整体照射后,机体造血组织遭受严重损害,造血干细胞及有增殖力的有核细胞急骤减少,出现造血障碍及空虚。免疫功能及血凝系统的破坏,容易引起感染、出血死亡。骨髓移植后,由于输入数量较多的造血干细胞,造血功能恢复较快,感染及出血减轻,得以免于死亡,或延长活存时间。 骨髓移植成功的主要关键,取决于骨髓移植的种类、组织相容性、输入造血细胞数量及时间。
1981, 2(3):215-220.
摘要:我院1979年6月~1980年7月用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共同研究的CX-I型超声显像仪进行了600余例各类肝病的检查。本文为探讨B型超声切面像的表现与大体病理解剖的关系,对50例有手术结果的肝占位病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以肝癌为重点进行讨论。
1981, 2(3):221-224+255,256.
摘要:原发性胃癌并发肝转移病人血清中出现较高水平的甲胎蛋白(AFP)极为少见,虽然国外自Bourreille(1970)首次报告后,见有少数报告,但进一步研究其AFP的产生及其定位的报道更少。现将一例原发性胃癌并发肝转移伴有较高水平AFP的尸检病例,用AFP免疫酶标记定位的方法,对胃癌及转移性肝癌内AFP的定位和分布进行了检测,并对AFP的产生和定位问题进行探讨。
杜风鸣;蒋珠富;乔志敏;许国铭;周岱云;施天福;蔡凯华;顾福生
1981, 2(3):225-227.
摘要:胃泌素是当前研究最多的胃肠道激素之一。人血清胃泌素含量极微,但在某些疾病如胃泌素瘤、恶性贫血等则比正常人明显增加。1969年国外开展了血清胃泌素的放射免疫测定法,国内于1980年建立了血清胃泌素放射免疫测定法。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了33例正常人(均系我院护校学生、
1981, 2(3):228-230.
摘要:我院自1979年6月~1980年6月,应用国产五肽胃泌素对60例正常人及197例上消化道病变患者,进行胃酸分泌功能试验,现就其临床价值作一探讨:
1981, 2(3):231-234.
摘要:急性骨髓纤维化(简称“急性骨纤”)为一原因不明的髓样化生性疾病,是一种罕见而进展迅速的特殊类型。Wood与Andrews(1949)首先记述亚急性骨髓硬化症3例。Rosenthal(1950)在骨髓增殖性疾病的分类中提出急性骨纤。Lewis与Szur(1963)描述恶性骨髓硬化症5例。迄今国内外有关成人急性骨纤的病例报道约30例~(1~8)。本文报道1例,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
1981, 2(3):235-236.
摘要:一般认为水痘是儿童中一种传染性强的“良性”疾病。通常无并发症和后遗症。水痘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更不多见,而急性横贯性脊髓炎(Acute Transverse Myelitis,以下简称ATM)是其中最少见的一种,国内至今尚未见报道。最近我们遇见1例,结合文献复习,予以报道。
1981, 2(3):237-240.
摘要:急性肾炎的治疗迄今尚缺乏有效措施,国内有用山茛菪碱治疗合并心力衰竭和脑病的急性肾炎,亦有用以抢救小儿重症肺炎者均取得一定成效。我科用东茛菪碱治疗典型的急性肾炎,效果较好,部分病例在治疗前后进行了免疫学检查和甲皱微循环的动态观察。
1981, 2(3):241-244.
摘要:医院病床的有效利用程度反映了病床管理情况,鞍钢铁东医院提出采用“病床有效利用准数”(V)~*检测病床有效利用的程度,能比较全面地评价医院病床管理水平。由于各医院的性质、任务、特点和条件不同,则其病床有效利用程度亦有所差异,本文就我院的具体情况探讨病床有效利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