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炳华 , 陈建鹤 , 缪为民 , 齐隽 , 朱有华 , 闵志廉 , 王立明
1999, 20(3).
摘要:目的:(1) 建立Ⅰ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DPKDⅠ)的基因诊断方法;(2) 寻找具有普遍意义的突变方式,以优化基因诊断。方法:(1) 采用Southern杂交和 PCR 方法, 调查ADPKDⅠ基因3′端单拷贝区突变情况;(2) PCR扩增分析微卫星SM7。结果:将AH4与16例患者的基因组DNA进行Southern杂交后, 均显示有正常的15 kb的杂交片段。对27例患者ADPKD Ⅰ基因3′端AH4和JH14两探针间的5.72 kb 基因组DNA行PCR扩增后,未发现5.5 kb基因组DNA缺失。109名正常人SM7 PCR扩增显示,其多态信息含量(PIC)值为0.76,3个家系的SM7 等位片段与疾病基因连锁关系明确。结论:在汉族中:(1) ADPKDⅠ基因3′ 端单拷贝区无常见性大片段基因组DNA缺失类突变;(2) SM7所含PIC 较高,用其可在70%?80%的ADPKDⅠ家系中作出基因诊断。
1999, 20(3).
摘要:目的:研究β趋化因子受体5(CCR5)NH2 端膜外第一襻结构域的功能及其特异抗体F(ab′)2的制备。方法:计算机分析趋化因子超基因家族,定位超基因家族中同源顺序最低的结构域NH2端膜外结构域,PCR扩增出该结构域114个核苷酸序列。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GEX-IN/NR5,经测序鉴定正确后,在E. coli中表达,经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兔。蛋白A亲和层析和胰蛋白酶消化IgG,经Sepharose-12 柱层析制备F(ab′)2。结果:经还原和非还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FAX分析证明得到抗CCR5 NH2端的特异性抗体。结论:本方法为一简捷快速的特定功能结构域抗体F(ab′)2制备方法,对研究该基因在体内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同时也对超基因家族中亚家族特异抗体研制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和方法。
1999, 20(3).
摘要: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中P16蛋白表达的情况及临床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2例喉鳞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16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47.62%(20/42)。其中声门上型组为40.00%(4/10),声门型组为57.89%(11/19),声门下型组为38.46%(5/13);细胞分化Ⅰ级组为75.00%(12/16),Ⅱ?Ⅲ级组为30.77%(8/26);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组为20.00%(3/15),无颈淋巴结转移组为62.96%(17/27);临床Ⅰ期组为40.00%(8/20),Ⅱ?Ⅳ期组为54.54%(12/22)。结论:提示P16蛋白的表达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及肿瘤的转移情况有关,与临床分型及分期无关。
夏金辉 , 余宏宇 , 叶煦亭 , 沙继宏 , 吴越 , 雷长海 , 杨勇骥
1999, 20(3).
摘要:目的:从毫秒级功能变化水平实时观察骨骼肌在潜伏期内的细胞超微结构形态变化。方法:采用双向红外线探测器-计算机控制的电刺激与超低温快速冷冻固定同步技术,对电刺激后的蟾蜍腓肠肌组织作快速冷冻固定,采用透射电镜对该肌在电刺激后0.8,5.6,8.4ms及静息期的超微结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骨骼肌组织处于静息期时,其肌膜与肌纤维的间隙较宽,受电刺激后0.8ms开始至8.4ms,肌膜与肌细胞间的间隙大大变窄。并发现骨骼肌组织在电刺激后0.8,5.6及8.4ms时肌浆网前端的膜产生两个圆孔,而当骨骼肌处于静息期时肌浆网膜并无此形态结构。结论:当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发生时,肌膜在产生去极化的同时产生位移,并与肌纤维的间距发生改变;骨骼肌收缩时肌浆网膜出现小孔。
1999, 20(3).
摘要:目的:观察神经营养素4(NT-4)基因修饰细胞对成年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体外NT-4基因转移方法,制备高表达NT-4的基因修饰细胞。离断大鼠左侧坐骨神经作为外周神经损伤模型,右侧作为对照,在离断处移植NT-4基因修饰细胞。观察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尼氏染色和胆碱酯酶染色的变化。结果:在移植NT-4基因修饰细胞组和对照组间,尼氏和胆碱酯酶染色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移植NT-4基因修饰细胞对外周神经损伤所造成的运动神经元的退变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1999, 20(3).
摘要:目的:建立培养肺癌细胞凋亡模型。方法:人肺癌细胞A549在含20μmol/L阿霉素培养液中培养4h,换用普通培养液培养,在不同时间点收集漂浮细胞,检测漂浮细胞计数,锥虫蓝排斥实验,吖啶橙染色,电镜观察,DNA电泳,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处理的A549细胞形态学表现为锥虫蓝拒染,细胞皱缩变形,细胞膜完整,部分呈泡状突起,细胞核染色质浓聚、边集或碎裂,凋亡小体形成。细胞DNA电泳见梯状电泳带,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凋亡峰出现,符合凋亡细胞特征。凋亡细胞主要存在于漂浮细胞中,最多出现于改用普通培养液培养10-12h。结论:阿霉素可以诱导A549肺癌细胞发生凋亡。
刘世康 , 陈玉林 , 夏照凡 , 韦多 , 朱世辉 , 唐洪泰 , 苏波
1999, 20(3).
摘要:目的:以烧伤小鼠为模型研究供体皮肤特异性延长成活的可行性。方法:C57BL/6小鼠造成20%TBSAⅢ度烧伤创面,48h后切痂,移植BALB/c或C3H/He小鼠皮肤,经60Co射线全身照射9Gy,立即注射无T淋巴细胞的C57BL/6小鼠和BALB/c小鼠的骨髓细胞。组Ⅰ为烧伤的C57BL/6小鼠移植BALB/c小鼠皮肤;组Ⅱ在组Ⅰ基础上行放射处理;组Ⅲ在组Ⅱ基础上行混合骨髓移植;组Ⅳ类似组Ⅲ,但移植的皮肤为C3H/He;组Ⅴ为C57BL/6小鼠同系皮肤移植对照组。结果:除组Ⅱ小鼠由于骨髓耗竭而全部死亡外,其他各组间动物死亡率无差异,未见移植物抗宿主病表现。异体皮平均成活时间组Ⅰ为(8.4±1.5)d;组Ⅱ(17.5±3.7)d;组Ⅳ(32.5±8.1)d;组Ⅲ为(78.2±5.6)d,与组Ⅰ、组Ⅱ和组Ⅳ比较P<0.05;组Ⅴ90d。结论:C57BL/6小鼠对BALB/c小鼠皮肤显示了特异性移植耐受,而排斥MHC不相关的C3H/He的小鼠皮肤。本研究也为进一步的临床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
陈思聪 , 张国元 , 冀凯宏 , 秦永文 , 杨向群 , 章同华 , 章建梁
1999, 20(3).
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和老化对冠状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4,16,26,40,55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同种系正常血压的京都种大鼠(WKY)为动物模型,离体灌注测定冠状动脉最大流量(MCF),光镜下测量冠状动脉外径(OD)、内径(LD)、冠状动脉壁横截面积(CSA)及横截面积和内径比(CSA/LD)。结果:高血压可致冠状动脉LD显著下降,CSA和CSA/LD显著增大;老化对LD及OD<100 μm冠状动脉的CSA和CSA/LD无显著影响,但可致OD>100 μm冠状动脉的CSA和CSA/LD显著增大;高血压和老化可致MCF显著下降,MCF与OD>100 μm冠状动脉的CSA/LD呈显著直线负相关。结论:高血压和老化伴随有冠状动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OD>100 μm冠状动脉结构改变可能是冠状动脉功能改变的主要原因。
1999, 20(3).
摘要: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和静滴前列腺素E1(PGE1)对急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静脉持续滴注血栓素类似物U46619复制犬急性肺动脉高压实验模型,观察静滴小剂量PGE1 10ng/(min.kg),大剂量PGE1 50ng/(min.kg)和吸入体积分数为4.0×10-5 NO及合并PGE1 10ng/(min.kg)对急性肺动脉高压的血流动力学影响。结果:小剂量PGE1使肺动脉平均压(MPAP)下降(17±8)%,体动脉平均压(MSAP)下降(19±10)%,心排量(CO)明显改善[(1.21±0.25)L/min vs (1.83±0.27)L/min, P<0.01];大剂量PGE1使MPAP下降(29±7)%,MSAP下降(41±11)%,CO呈明显下降趋势[(1.21±0.25) L/min vs(1.04±0.38)L/min,P<0.05];吸入NO 4.0×10-5以后,MPAP下降(23±6)%,而 MSAP无明显变化,CO上升不明显[(1.34±0.17)L/min vs (1.43±0.24)L/min,P<0.05];吸入NO 4.0×10-5合并小剂量PGE1后,MPAP下降(31±7)%,MSAP下降(14±9)%,CO明显改善[(1.34±0.17)L/min vs(2.01±0.34)L/min,P<0.01]。结论:吸入NO合并小剂量的PGE1不仅能明显降低肺动脉压,而且可适当扩张体循环血管,改善心功能,有利于各组织的血液灌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1999, 20(3).
摘要:目的: 研究培养的大鼠窦房结(SAN)细胞缺血损伤的形态学变化及卡托普利对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新生4 d SD大鼠150只。(1)细胞培养和制备缺血损伤模型;(2)活细胞观察;(3)HE染色;(4)透射电镜实验。结果: 缺血60 min时培养细胞的活力及结构开始受损伤,90 min时损伤表现明显,120 min时表现为严重损伤。而卡托普利处理组,细胞受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培养SAN细胞缺血性损伤渐加重,而卡托普利对该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1999, 20(3).
摘要: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对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FDP)引起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RAEC)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平滑肌细胞(RASMC)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RAEC损伤以乳酸脱氢酶释放测定,RASMC增殖以结晶紫染色法测定。结果:FFDP能促进RAEC释放乳酸脱氢酶,诱导RASMC增殖;PKC抑制剂槲皮素、Ro 31-8220剂量依赖性地抑制FFDP对RAEC的损伤,并抑制FFDP诱导的RASMC增殖。结论:PKC抑制剂对FFDP引起的RAEC有保护作用,对RASMC增殖有抑制作用。
1999, 20(3).
摘要:目的: 探讨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试验(RC3bR)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RIcR)测定44例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采用4-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并与正常妇女(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内异症组RC3bR及NK细胞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其值随内异症病情加重有逐渐下降趋势;内异症组Ⅲ,Ⅳ期患者RIcR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44 例内异症患者RC3bR值与NK细胞活性的降低程度呈直线正相关(r=0.6659,P<0.01)。结论:内异症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NK细胞活性的降低可能与该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陈艺坛 , 叶曜芩 , 罗文侗 , 朱琦 , 颜泽敏 , 修清玉 , 张美琪 , 石昭泉
1999, 20(3).
摘要:目的:探讨钾通道激动剂在哮喘防治中的作用。方法:测定哮喘动物模型气道阻力、肺泡灌洗液细胞计数及病理检查,观察钾通道激动剂BRL 55834对气道阻力及气道炎性细胞浸润的影响,并与对照剂二甲亚砜(DMSO)、氨茶碱、BRL 38227及维拉帕米比较。结果:预先静注BRL 55834可抑制卵蛋白诱发致敏豚鼠气道痉挛,减轻气道炎性细胞浸润,对血压无明显影响;BRL 38227及氨茶碱均能抑制炎性细胞浸润,氨茶碱还能抑制卵蛋白诱发的气道痉挛,但BRL 38227可降低豚鼠血压;维拉帕米对卵蛋白诱发的气道痉挛及炎性细胞浸润均无抑制作用。结论:钾通道激动剂BRL 55834具有气道相对选择性,抑制抗原所致气道阻力升高及气道炎性细胞浸润,且对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1999, 20(3).
摘要:目的:观察烧伤创面抗真菌感染及防治浅部真菌病外用新药复方萘替芬(S1123)的体外抑菌效果和临床疗效。方法:(1) 体外检测萘替芬、酮康唑和S1123的最低抑菌浓度, 比较3种药物的抗真菌效果; (2) 将S1123和对照药品应用于烧伤创面,在治疗前后取创面痂皮进行真菌培养,观察真菌转阴率;(3) 观察S1123冷霜治疗某舰艇部队浅部真菌病患者1 927例的效果。结果:S1123对丝状真菌和酵母菌具有广谱、高效的抑菌作用,对常见的致病真菌――曲霉和念珠菌,其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156,0.625 μg/ml。临床使用双盲法观察3 d真菌感染转阴率达77.71%,与对照组比较相差非常显著。对浅部真菌病治疗的有效率为95.6%。结论:S1123是一种疗效很好的外用抗真菌新药。
1999, 20(3).
摘要:目的:借鉴病例组合指数的思路及疾病严重程度测量方法,提出医疗需求强度概念,并建立按病种的医疗需求强度测量方法,考查疾病对卫生资源的需求程度。方法:对3所医院1996年度全部住院病例进行分析,测量医疗服务供给能力与医疗服务需求强度。结果:目前按分级医院评审划分的医院等级规模与其对应的医疗服务供给能力以及需求强度不相符,存在资源配置上的结构性浪费。结论:应按医疗服务供给能力与需求强度等级制定卫生资源的结构配置标准,以及相应的效率考核标准,以实现医疗需求强度与医院等级、资源量及效率相统一的合理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