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23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superfamily ligands and receptors

      2002, 23(2).

      摘要 (1533) HTML (0) PDF 0.00 Byte (1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衍生物3a研究的综合报告

      2002, 23(2).

      摘要 (1605) HTML (0) PDF 0.00 Byte (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将采用点突变技术获取的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衍生物3a(rh-TNFα-D3a)研究开发为临床新药.方法:与野生型TNF α比较,采用动物体内抑瘤试验测定其ED50;急性毒性试验测定LD50;长期毒性试验测定安全剂量并观察毒性反应发生的程度;Ⅰ期临床试验观察人体可耐受的安全剂量 ;Ⅱ-Ⅲ期临床试验观察其对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rh-TNFα -D3a体内抑瘤的ED50为其野生型的2/3;LD50为野生型的11倍;恒河猴长期毒性的安全剂量为日本同类产品PT050的64倍;Ⅰ期临床试验表明,≤2×106 IU/(m2 *d)×7 d为人体可耐受的安全剂量,本品与野生型药物比较,其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及反应程度远远降低;Ⅱ-Ⅲ期临床试验表明,胸腔内注射对恶性胸水,静脉途径对多种实体瘤包括恶性淋巴瘤、乳腺癌、恶性黑素瘤和肾癌等均有较好的疗效.结论:研制新一代高效、低毒的肿瘤坏死因子衍生物获得成功.

    •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衍生物3a的克隆与表达

      2002, 23(2).

      摘要 (1982) HTML (0) PDF 0.00 Byte (1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寻找具有更强抗肿瘤活性和(或)较低毒副作用的TNF α突变蛋白.方法:应用巨引物二轮PCR技术对rh-TNFα的第80 、9 0和92位氨基酸编码的密码子进行定点突变, 经过DNA序列测定证实DNA突变准确后,将突变基因的cDNA插入pBL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获得表达rh-TNFα-D3a的工程菌.[ HT5W 〗结果:经巨引物二轮PCR获得表达TNFα突变蛋白的基因突变,经序列测定结果与设计一致,重组蛋白表达量占细菌总蛋白18.0%,大部分为可溶性,占rh-TNFα-D3a 总量的60%以上.重组蛋白经纯化,纯度>98%.rh-TNFα-D3a对L929细胞表现出较高的细胞毒性,比活性大于5×108 IU/mg.与野生型的rh-TNFα相比,rh-TNFα-D3a的毒性降低为野生型的1/10,同时其保留了TNFα的抗肿瘤活性.结论:rh-TN F-αD3a是一个毒性较低,具有较强抗肿瘤作用的衍生物.

    • 外周血单核细胞LIGHT的诱导表达及基因克隆

      2002, 23(2).

      摘要 (1808) HTML (0) PDF 0.00 Byte (1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细胞因子对外周血单核细胞LIGHT基因的诱导表达,并克隆人LIGHT基因.方法:采用新鲜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M BC),分别以LPS、TNFα、IL-2、IFN-γ及PMA刺激以诱导LIGHT基因表达,RT-PCR分析P MBC内LIGHT基因转录表达.采用PCR产物直接克隆法克隆人全长LIGHT基因及其胞外区编码基因,并对胞外区编码基因进行大肠杆菌表达.结果:当用IFN-γ和PM A刺激PMBC后48 h,可诱导LIGHT基因的明显表达,而LPS、IL-2和TNFα则不能诱导.克隆的人LIGHT全长基因及LIGHT胞外区编码基因,经过DNA序列测定证实基因序列与文献报道一致.LIGHT基因胞外区在大肠杆菌获得一定程度的表达.结论:本研究对人LIGHT基因及其胞外区编码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打下基础.

    • 高密度发酵制备重组人可溶性TRAIL

      2002, 23(2).

      摘要 (2587) HTML (0) PDF 0.00 Byte (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原核重组表达技术,完成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又称凋亡素2配体,Apo-2L)的中试.方法: 可溶性TRAIL编码基因插入改建的pBV220载体;在发酵过程中,控制溶解氧在30%~50% ,30℃生长6 h,42℃诱导培养4 h;菌体上清行金属亲和层析.结果:发酵液中最终菌体密度D(600)达8.0(相当于每升发酵液含15 g湿菌体),TRAIL占菌体总蛋白的40%左右,含量超过0.6 g/L.其中,所表达的TRAIL 20%~30%在上清而直接有活性,70%~80%呈包涵体.上清用亲和层析一步使其纯度达70%以上;包涵体超声破菌后经两次洗涤,纯度达到80%以上. 结论:TRAIL在大肠杆菌中达到了高表达.

    • TRAIL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其与FHIT基因突变关系的初步研究

      2002, 23(2).

      摘要 (2264) HTML (0) PDF 0.00 Byte (1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原核重组表达的人可溶性TRAIL分子诱导多种肿瘤细胞的凋亡,并观察凋亡作用与FHIT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观察人可溶性TRAIL对28株不同来源的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直接细胞毒作用,RT-PCR法分析部分细胞的FHIT基因缺失突变情况.结果:1~100 mg/L的重组人可溶性T RAIL蛋白即可诱导19株细胞(包括人肿瘤细胞株)如1990(胰腺导管癌)、MCF-7(乳腺癌)、A5 4 9(肺癌)、U251(星形胶质瘤)、HepG-2(肝细胞癌)、M85(胃癌)、CNE-2(鼻咽癌)、Hep-2( 喉癌)、AT-29(结肠癌)、3AO(卵巢癌)和B16-MB(黑色素瘤),髓性恶性细胞如Jurkat、K56 2、U937、6T-CEM,鼠源性S180(肉瘤)、Ehrlich(腹水瘤)和Lewis(肺癌),以及人内皮细胞株ECV304等发生凋亡;而其他9株细胞,如SK-N-SH(人神经母细胞瘤)、8898(人胰腺导管癌)、HeLa(人宫颈癌)、SMMU7721(人肝癌)、HL60(人白血病)、COS-7(猴肾)、人成纤维细胞、L929(鼠成纤维细胞)、Wish(人羊膜细胞)等需大于100 mg/L的TRAIL才能使其凋亡;观察到上述部分对TRAIL敏感的人源细胞的FHIT基因有缺失突变,而不敏感的人源细胞FHIT 基因完整.结论:原核表达的人可溶性TRAIL具有明显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的活性,其机制可能与FHIT基因的缺失有关.

    • 重组人可溶性VEGI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2002, 23(2).

      摘要 (1896) HTML (0) PDF 0.00 Byte (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重组人可溶性VEGI,纯化重组蛋白并分析其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PCR方法对编码人VEGI全基因进行修饰,获得编码成熟蛋白第29~174位氨基酸的C端胞外区基因片段,将PCR产物亚克隆到 pMD-18T中,经DNA测序证实后亚克隆入高表达载体pLOU-1,转化大肠杆菌BL21,获得高表达菌株.经IPTG诱导获得高表达,纯化表达产物并检测其对内皮细胞ECV304增殖的抑制活性 .结果:重组人可溶性VEGI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约占细菌总蛋白的40%;纯化的重组蛋白经复性后具有直接抑制内皮细胞增殖的活性.结论: 重组人可溶性VEGI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且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抑制内皮细胞生长作用,为研究其抗肿瘤作用打下了基础.

    • 重组人可溶性THANK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2002, 23(2).

      摘要 (1773) HTML (0) PDF 0.00 Byte (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克隆人THANK的全长基因及编码可溶性胞外区的基因 ,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可溶性THANK.方法:采用RT-PCR从PMA诱导的 HL60细胞中克隆人THANK全长编码基因,继以PCR扩增出可溶性THANK编码区基因(134~285位氨基酸),PCR产物克隆于pMD-18T,经DNA测序证实后亚克隆到pET-11a中.重组质粒转化B L21,以1 mmol/L IPTG进行诱导表达产物,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对重组蛋白经纯化复性后测定生物学活性.结果:RT-PCR扩增出编码人THANK全长编码基因及P CR扩增出THANK134-285基因的cDNA,经序列分析证实与文献报道完全一致.含有THA NK134-285编码基因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后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约18 000的重组蛋白.该重组蛋白经纯化后能够诱导U937细胞凋亡.结论:成功克隆了人THANK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可溶性THANK,该重组蛋白在实验条件下具有诱导U937细胞凋亡的作用.

    • 小鼠神经细胞p35nck5a基因 5′非编码区基因表达调控功能初步研究

      2002, 23(2).

      摘要 (1817) HTML (0) PDF 0.00 Byte (1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的相关基因p35nck5a 基因5′侧翼区指导报告基因表达的能力.方法:将对本实验室所克隆的p35nck5a基因5′侧翼片段连接于报告基因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上游构建表达载体,利用体外培养细胞和转基因小鼠实验体系来观察该片段在体内、外基因表达调控的差异.结果:体外培养细胞中p35nck5a基因5′侧翼序列不具有决定报告基因神经特异性表达的能力,但在基因组中整合有相同表达载体的转基因小鼠体内却能够指导报告基因的神经限制性表达.结论:这种差异提示进行体内、外研究是揭示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分子机制的必要手段.

    • 吗啡成瘾大鼠四个脑区μ阿片受体的变化

      2002, 23(2).

      摘要 (1613) HTML (0) PDF 0.00 Byte (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吗啡成瘾大鼠下丘脑、额叶皮质、海马和纹状体内μ阿片受体数量和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剂量递增腹腔注射吗啡建立大鼠成瘾模型,断头处死大鼠后分离四个脑区,以3H-DAGO为标记配体进行放射配体测定;以β-actin为内参照进行RT-PCR.结果:腹腔注射吗啡9 d 后成功建立成瘾大鼠模型.在放射配体实验中,对照组下丘脑、额叶皮质、海马、纹状体的μ受体数量(fmol/mg)分别为126.5±27.9、122.6±21.2、135.3±12.6、178.7±26.7;在成瘾组分别为76.9±27.3、95.9±20.1、67.8±15.6、138.9±19.8,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P<0.05).RT-PCR结果显示,对照组下丘脑、额叶皮质、海马、纹状体内μ受体mRNA表达量分别为9.3±1.2、3.2±0.8、3.7±0.3、5.0±1.7;成瘾组分别为1.0±0.7、2.5±1.1、 1.3±0.5、1.7±0.8,除额叶皮质外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HT5"SS〗大鼠在吗啡成瘾过程中脑内出现μ受体基因表达的下降和μ受体的下调.推测μ受体的下调可能是引起吗啡成瘾的原因之一,受体的下调与基因表达的下降有关.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脊髓损伤后皮质脊髓束再生的保护作用

      2002, 23(2).

      摘要 (2392) HTML (0) PDF 0.00 Byte (1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损伤脊髓皮质脊髓束再生的影响.方法:利用Nystrm法制备大鼠胸髓压迫损伤模型.蛛网膜下腔置管至损伤局部,连续1周给予GDNF.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顺行追踪技术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中丝(NF)免疫组化活性的变化来评价外源性GDNF对伤区皮质脊髓束和轴突再生的影响.结果:脊髓损伤后4周GDNF治疗组GFAP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NF标记轴突数显著多于对照组,皮质脊髓束部分再生并通过损伤区至远端0.5 cm.结论:外源性GDNF局部给药能减少胶质细胞增生,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皮质脊髓束轴突再生和神经骨架蛋白的修复.

    • VEGF反义寡核苷酸抑制C6胶质瘤细胞VEGF表达的作用和效果

      2002, 23(2).

      摘要 (2162) HTML (0) PDF 0.00 Byte (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设计了针对VEGF的第Ⅲ外显子(exon,E3)的反义、错义和正义寡核苷酸,观察VEGF反义寡核苷酸抑制C6胶质瘤细胞VEGF表达的作用.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反义、正义、错义寡核苷酸对C6胶质瘤细胞VE GF表达的影响;观察制备反义、正义、错义寡核苷酸的条件培养液对内皮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VEGF反义寡核苷酸对C6胶质瘤细胞VEGF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反义VEGF寡核苷酸通过抑制C6胶质瘤细胞VEGF的表达,进而抑制内皮细胞的生长.

    • 海水浸泡对创伤性脑水肿影响的实验研究

      2002, 23(2).

      摘要 (2136) HTML (0) PDF 0.00 Byte (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海水浸泡对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为海战条件下颅脑损伤的救治提供依据.方法:建立海水浸泡兔创伤性脑水肿模型.测量脑组织水含量、离子含量;用伊文蓝(EB)、胶体金(CG)示踪血脑屏障(B BB)通透性变化.结果:海水浸泡后脑组织的水含量、离子含量、EB 含量均增高.光镜及电镜可见有更多CG颗粒透过BBB入脑.结论:海水是一个重要的致伤因素,它可通过增加BBB通透性和加剧脑组织离子失衡等多个环节变化, 加重创伤性脑水肿.

    • D-氨基酸氧化酶/D-丙氨酸系统杀伤K562e细胞的作用机制探讨

      2002, 23(2).

      摘要 (1821) HTML (0) PDF 0.00 Byte (1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D-氨基酸氧化酶( DAAO)/D-丙氨酸(D-Ala)系统用作自杀基因治疗白血病的作用机制. 方法:[ HT5"SS〗以D-Ala杀伤稳定表达DAAO和绿荧光蛋白(GFP)的高致瘤性K562e单克隆细胞K DfGd、KDfGC,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用酚红氧化法测定培养上清H2O 2和Lowry法测定细胞蛋白数量,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GFP的荧光强度.结果:在25 mmol/L D-Ala作用下24 h即可完全杀死KDfGd细胞,当 D-Ala为20 mmol/L时延长作用时间至48 h,杀伤率由64%增加至96.8%,而D -Ala≤15 mmol/L时杀伤率增加不明显.低于20 mmol/L,D-Ala 对K562e几乎无杀伤作用.培养上清的H2O2变化与杀伤转基因细胞作用相一致.结论:DAAO/D-Ala系统可能是通过产生H2O2发挥杀伤转基因K562e白血病细胞的作用 .

    • 酵母菌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基因治疗系统对K562 B细胞杀伤效应的初步研究

      2002, 23(2).

      摘要 (2418) HTML (0) PDF 0.00 Byte (1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克隆酵母菌胞嘧啶脱氨酶(YCD)基因,观察YCD/ 5氟胞嘧啶(YCD/5-FC)系统对转基因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扩增YCD基因并构建YCD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载体转染包装细胞获得高滴度病毒并转染高致瘤细胞K562 B,筛选并鉴定阳性转基因克隆;以MTT法检测5-FC对YCD转基因细胞的杀伤效应,测定转基因细胞裂解产物对5-FC→5-FU的转化.结果:PCR法扩增出全长YCD基因,经测序证实序列正确;构建了MSCV-YCD-IRES-EGFP 逆转录病毒载体 ,载体转染包装细胞ФNX-A,获得滴度为3.5×106 CFU/ml的逆转录病毒;病毒转染K562 B,转染率为30%,经筛选获得转基因阳性克隆YCD-K562 B,RT-PCR检测显示YCD-K562 B有YCD 基因的 mRNA表达,其细胞裂解产物可使5-FC转化为5-FU,表明其有CD酶活性;MTT法检测低浓度5-FC(15 μmol/L)作用 96 h对YCD-K562 B有明显的杀伤效应.结论:YCD/5-FC系统对转基因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杀伤效应.

    • 插入序列IS605与cag致病岛分割在中国人幽门螺杆菌中的不一致性

      2002, 23(2).

      摘要 (2077) HTML (0) PDF 0.00 Byte (1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中国人群感染的幽门螺杆菌(Hp)中IS605在 cag致病岛基因分割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107例临床分离培养的Hp菌株,分别扩增cagA中的298 bp片段、cag致病岛中cagⅠ与cagⅡ连接处的228 bp片段及IS605中的1 167 bp片段.结果:作为cag致病岛一部分的cagA,其阳性的检出率为92.5%,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间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cagⅠ与cagⅡ连接处、即未被分割为cagⅠ与cagⅡ的cag致病岛的检出率仅有4.7%,而作为参与分割cag致病岛的IS605,其检出率仅有43.9%,明显低于被分割为cagⅠ与cagⅡ的cag致病岛的检出率,IS605在十二指肠溃疡中的检出率(13.6%)明显低于慢性胃炎(52.2%)中的检出率(P<0.05).而呈连续状态cag致病岛在十二指肠溃疡中的检出率(14.8%)则显著高于慢性胃炎(1.5%)中的检出率(P<0.01).结论:在中国人群感染的Hp中,IS605的检出率与cagⅠ与cagⅡ呈连续状态的cag致病岛检出率明显不符,提示不仅有IS605,可能还存在有其他类似转座子的基因成分参与cag致病岛分割.

    • 食管腺癌组织中p53、p16和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02, 23(2).

      摘要 (1698) HTML (0) PDF 0.00 Byte (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p53、p16和PCNA的表达在食管腺癌中的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食管腺癌黏膜组织中p53、p16和PCNA的表达,20例正常人的食管组织作为正常对照. 结果:p53在食管腺癌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6.7%,较正常对照组(10.0%)明显增高;p16在食管腺癌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6.7%,较正常对照组(5 0.0%) 降低;PCNA在食管腺癌黏膜组织较正常食管表达强度和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强,统计学处理均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表达强度在食管腺癌组以(++)~ (+++) 多见,而正常对照组则多为(-)~(+).食管腺癌患者三项基因的表达至少有一项呈现为阳性.结论:p53、p16和PCNA在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蛋白表达对估价食管腺癌具有重要意义.

    • 地塞米松对人肝癌细胞系酪氨酸转氨酶mRNA表达的影响

      2002, 23(2).

      摘要 (2315) HTML (1) PDF 0.00 Byte (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地塞米松 (Dex) 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 1细胞)酪氨酸转氨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酪氨酸转氨酶mRNA.结果:Dex能够诱导S MM C-7721细胞酪氨酸转氨酶mRNA的表达,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特点,但诱导倍数偏低.结论:SMMC-7721细胞酪氨酸转氨酶基因的调控序列或GR的信号转导通路存在异常.

    • 稳定表达糖皮质激素受体β的人骨肉瘤细胞系的建立

      2002, 23(2).

      摘要 (2123) HTML (0) PDF 0.00 Byte (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稳定表达糖皮质激素受体β的细胞系.方法:构建糖皮质激素受体β的真核表达载体,用Lipotransfectamine法转染人骨肉瘤细胞系HOS-8603,经G418筛选后得到稳定转染细胞株;用极限稀释法获取亚克隆细胞株;用定量RT-PCR方法鉴定糖皮质激素受体β 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 建立了稳定表达糖皮质激素受体β的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糖皮质激素受体β的生物学意义打下了基础.

    • 体外循环中猫心肌细胞膜磷脂变化的实验研究

      2002, 23(2).

      摘要 (1664) HTML (0) PDF 0.00 Byte (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中心肌细胞膜磷脂组分的动态变化过程,评价4种心肌保护方法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运用薄层层析和定磷法,研究中度低温CPB、主动脉阻断(ACC)期间分别间断顺灌冷晶体心停搏液、冷血心停搏液和持续顺灌冷血心停搏液组,以及ACC期间持续顺灌温血心停搏液组不同时间点的心肌细胞膜总磷脂、卵磷脂、脑磷脂等的含量.结果:再灌注早期,各心肌保护组总磷脂、卵磷脂和脑磷脂含量迅速减少,于再灌注30~60 min达峰值后出现程度不一的恢复,常温体外循环温血停搏液持续灌注组减少最小且恢复最佳.[ HT5W〗结论:常温体外循环温血停搏液持续灌注对心肌细胞膜磷脂的保护效果优于另3种方法,但仍需进一步改进.

    • 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兔心肌线粒体钙稳态的影响

      2002, 23(2).

      摘要 (2083) HTML (0) PDF 0.00 Byte (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心肌在高钾停搏液保护下经历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其线粒体钙稳态的变化.方法:采用改良Langendorff离体灌注兔心脏模型,用高钾停搏液停跳停止灌注1 h后再灌注30 min.电镜观察线粒体的变化,分离心肌线粒体并负载钙离子敏感荧光试剂Fura 2-AM,测定线粒体基质游离钙浓度以及线粒体在高钙环境中摄钙能力和加入钠离子后的释钙能力.结果:心肌线粒体基质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但摄钙和释钙能力基本已恢复正常.电镜下大量线粒体中可见高密度的钙盐沉积,少量线粒体肿胀、嵴消失.结论:在再灌注初期线粒体钙超载一方面是由于生理性的摄钙过程启动,但也有病理性的摄钙过程参与,30 min以后已没有病理性摄钙过程参与,摄钙释钙能力基本正常.具体的病理生理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受损与高血压靶器官损伤

      2002, 23(2).

      摘要 (1569) HTML (0) PDF 0.00 Byte (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ABR)功能的改变及其与心、肾、血管等靶器官损伤(TOD)间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SHR及WKY大鼠24 h动脉血压、心率、血压波动性(BPV)及心率波动性(HRV);测定ABR对心率及对血压的控制功能(ABR-HP, ABR-BP);按预先制定的评分标准对高血压TOD进行评估.结果:SHR的24 h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收缩压波动性(SBPV)、舒张压波动性(DBPV)显著高于对照WKY大鼠,心率二者间无差异,但SHR的HRV显著低于WKY大鼠.SHR的ABR功能显著低于WKY大鼠(P<0.01).SHR靶器官损伤明显,TO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的WKY大鼠.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SHR的TOD得分与SBP及DBP呈正相关(P<0.05);与BPV也呈正相关(P<0.01);与ABR功能呈负相关(P<0.01);TOD得分与心率间无相关关系,但与心率波动性间呈负相关 (P<0.05).TOD得分与ABR功能间相关系数高于与血压、BPV等其他血流动力学变量间相关系数.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在血压、心率、BPV、HRV及ABR功能等一系列变量中,ABR功能对SHR的靶器官损伤影响作用最强,血压水平次之.结论:ABR功能与高血压TOD密切相关,ABR功能降低可能加重高血压TOD.

    • 先心病肺高压患者肺组织中NHE-1 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2002, 23(2).

      摘要 (1702) HTML (0) PDF 0.00 Byte (1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肺组织中钠氢交换体1型(NHE-1) mRNA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引起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肺高压)的机制.方法:先心病手术病例分为无肺高压组(12例,sPAP<3.99 kPa)和伴肺高压组(9例, sPAP≥3.99 kPa),以正常普胸手术病例(6例)为对照.标本取自右肺中叶,切片H-E染色作病理检查,采用 Northern 印迹法检测标本中NHE-1 mRNA的表达.结果:先心病患者肺组织中NHE-1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先心病伴肺高压组又显著高于无肺高压组(P<0.05).结论:(1)NHE-1 mRNA表达水平增高早于肺动脉压力的变化及肺血管平滑肌的增殖;(2)NHE-1 mRNA 表达水平增高,通过蛋白数量的增加来调节工作效率,可能是先心病异常的肺血流引起肺小血管中层增厚、肺高压形成的一个原因.

    • 同型半胱氨酸抑制主动脉内皮细胞生长的研究

      2002, 23(2).

      摘要 (2410) HTML (0) PDF 0.00 Byte (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内皮细胞(EC)生长和功能的影响,了解HCY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新生牛主动脉EC,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及HCY 0.1、0.5、1 .0 、5.0 和10.0 mmol/L组;培养24 h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同时采用细胞毒试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情况,检测培养液中的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前列腺素(PGI2)、血栓素(TXA2)、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结果:HCY各组的内皮细胞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形态不规则,立体感差,细胞内颗粒多;细胞毒试验发现HCY对EC的生长与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HCY抑制EC由G1期进入合成的S期;功能检测可见HCY组EC释放的血管舒张因子NO、PGI2浓度降低;血管收缩因子ET、TXA2升高;对内皮细胞有一定损害作用的ox-LDL含量显著增加.结论:HCY抑制 EC生长且损伤内皮细胞功能,从而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土鳖虫水煎剂对人多囊肾病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2002, 23(2).

      摘要 (2501) HTML (1) PDF 0.00 Byte (1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土鳖虫对多囊肾病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灌服中药土鳖虫水煎液的SD大鼠血清为含药血清,灌服等量生理盐水的SD大鼠血清为对照血清.将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培养于含有下述物质的RPMI 1640液中:(1)上皮生长因子(EGF)0、2.5、5、10、20 ng/ml;(2)含药血清1%、2.5%、5%,以等量对照血清为对照;(3)EGF 10 ng/ml分别加含药血清1%、2.5%、5%,并以等量EGF加对照血清作为对照.培养48 h后,以5-溴-2-脱氧尿核苷嘧啶(Brdu)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EGF能显著地刺激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增殖,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血清比较,土鳖虫含药血清能明显抑制经或未经EGF刺激的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中药土鳖虫可能通过对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而阻滞或延缓囊肿的发生与发展.

    • 氨基胍通过降低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7水平减轻高糖培养系膜细胞肥大程度

      2002, 23(2).

      摘要 (1846) HTML (0) PDF 0.00 Byte (1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氨基胍(AG)减轻高糖培养系膜细胞(MC)肥大程度与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7的关系.方法:Western 印迹方法测定MC裂解液P27水平,[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及[3H]亮氨酸([3H]Leu)掺入方法测定MC肥大情况.结果:同正常糖(100 mg/dl)培养相比,高糖(450 mg/dl)培养MC中P27水平增高(P<0.01),MC肥大;[3H]Leu掺入增加及[3H]TdR掺入降低(P<0.01);AG(0.25 mmol/L)降低高糖培养MC中P27水平[(2.5±0.6 ) vs (4.0±0.8),P<0.05],使MC肥大程度减轻;[3H]leu掺入降低,[(3 426±532) vs (4 652±309) cpm/孔,P<0.01],[3H]TdR掺入增加[(1 233±69) vs (543±27) cpm/孔,P<0.01].结论:AG可能通过降低高糖培养MC中P27水平减轻MC肥大程度.

    • 左旋卡尼汀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状况的作用

      2002, 23(2).

      摘要 (2413) HTML (0) PDF 0.00 Byte (1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应用左旋卡尼汀治疗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维持性血透患者200例,分为治疗组(121例)和对照组(79例),每次透析结束后,治疗组静注左旋卡尼汀1 g,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2 ml,连续3个月.结果:治疗组恶心、食欲减退、乏力等症状的发生程度和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干体质量和上臂肌围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浆游离左旋卡尼汀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左旋卡尼汀治疗的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状况明显优于未治疗者.

    • 巢式RT-PCR检测外周血中前列腺特异膜抗原mRNA

      2002, 23(2).

      摘要 (2058) HTML (0) PDF 0.00 Byte (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外周血中前列腺特异膜抗原mRNA(PSM-mRNA)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取40例不同分期前列腺癌患者及对照组30例(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5例健康青年男性)周围静脉血各10 ml,用巢式RT-PCR检测PSM-mRNA,并培养LNCaP细胞进行阳性对照.结果:共有24例前列腺癌血标本检测出PSM-mRNA(60.0%),前列腺增生及健康对照组中无1例阳性;19例伴有远处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中16例检测到PSM-mRNA(84.2%),未发现远处转移的21例中8例阳性(38.1%).在10 ml正常血液中加入10个LNCaP细胞,可检出PSM-mRNA.结论:PSM-mRNA 可作为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指标,PSM-mRNA的检出率与前列腺癌分期(ABCD)、转移与否、血清PSA水平有相关性.

    • 柯萨奇B3病毒吸入致新生鼠持续气道高反应性的观察

      2002, 23(2).

      摘要 (1738) HTML (0) PDF 0.00 Byte (1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新生鼠呼吸道吸入柯萨奇B3病毒(CVB3)后气道反应性的变化特征,探讨病毒感染与气道高反应性(AHR)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新生SD大鼠病毒感染模型,出生5 d新生鼠超声雾化吸入CVB3,接种后10 d取眼球血用ELISA法检测CVB3-IgM,6~8周用EJD-Ⅳ型多道生物信号分析系统测气道内压.结果:病毒组新生鼠血清中CVB3-IgM 的D值均在对照组+2s以上;接种后6~8周病毒组气道内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新生鼠吸入CVB3感染模型成立.持续的气道高反应可能与新生鼠吸入CVB3所致炎症有关.

    • 哒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2002, 23(2).

      摘要 (2642) HTML (0) PDF 0.00 Byte (1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设计合成6-(4-取代乙酰胺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和6-(4-取代乙酰胺基)苯基-5-甲基-4,5-二氢-3(2H)-哒嗪酮两类化合物,以寻找作用更强、选择性更好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方法:以乙酰苯胺为原料,经傅-克反应、满尼烯反应、水解及水合肼环合反应、酰化反应、取代反应,合成两类中间体及其衍生物,并进行体外药理实验考察其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结果:共合成哒嗪酮类化合物16个,其中15个属首次报道,并通过元素分析和1H-NMR确证了它们的结构.其中化合物(4)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最强,比对照物MCI-154强10倍;化合物(6)、(7)、(8)、(12)、(13)、(14)的活性也优于MCI-154.结论:合成的哒嗪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 对Schmorl结节形成的再认识(附一例报告)

      2002, 23(2).

      摘要 (2108) HTML (0) PDF 0.00 Byte (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从临床实际工作出发,对传统意义上的Schmorl结节进行再认识.方法:1例严重下腰痛患者,腰椎X线摄片提示L3-4和L4-5椎间隙上下终板不规则,L3椎体前下缘及L5椎体前上缘Schmorl结节形成,对其进行腰椎间盘造影及CT检查,并对手术切除的Schmorl结节病灶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椎间盘造影术显示部分造影剂渗入Schmorl结节形成处浅层.腰椎CT扫描发现Schmorl结节形成区腰椎软骨终板下有一类圆形、多囊状骨质密度不规则区,呈骨坏死样改变;组织学检查证实该骨密度不规则区为骨坏死区.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此例患者的Schmorl结节实际上是椎体软骨终板下的片状骨坏死灶;提示有必要对Schmorl结节的形成进行再认识.

    • 人多种组织中线粒体DNA存在13.1 kb片段缺失突变

      2002, 23(2).

      摘要 (1752) HTML (0) PDF 0.00 Byte (1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在人外周血细胞中筛选到新的线粒体DNA大片段缺失突变后,进一步探讨该缺失在稳定组织内的分布.方法:以人外周血细胞及人体多种组织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筛选该突变.结果:在人外周血细胞及多种稳定组织中发现13.1 kb缺失突变的存在.结论:这种广泛分布于健康人多种组织中的线粒体DNA缺失突变可能与衰老有关.

    • Flt3配体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2002, 23(2).

      摘要 (2337) HTML (0) PDF 0.00 Byte (1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Flt3配体是新近克隆的早期造血生长因子,具有刺激造血和调节免疫的双重作用,在造血干细胞动员、保护大剂量放化疗对骨髓的损伤、激发有效的抗肿瘤免疫、诱导主动的移植免疫耐受和调节肠道黏膜免疫等多个方面均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上腹部疼痛、猝死(第44例)

      2002, 23(2).

      摘要 (1281) HTML (0) PDF 0.00 Byte (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液态芥子气兔角膜损伤的动物模型建立

      2002, 23(2).

      摘要 (1654) HTML (0) PDF 0.00 Byte (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

      2002, 23(2).

      摘要 (2563) HTML (0) PDF 0.00 Byte (1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霉酚酸酯治疗白塞病的初步观察

      2002, 23(2).

      摘要 (1701) HTML (0) PDF 0.00 Byte (1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超声背向散射参数对正常人心肌组织定征分析

      2002, 23(2).

      摘要 (2056) HTML (0) PDF 0.00 Byte (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高氧小鼠眼内玻璃体动脉长度的测定

      2002, 23(2).

      摘要 (1622) HTML (0) PDF 0.00 Byte (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严重化学烧伤合并氮芥中毒一例报告

      2002, 23(2).

      摘要 (1445) HTML (0) PDF 0.00 Byte (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尿毒症合并子宫及附件结核一例报告

      2002, 23(2).

      摘要 (1602) HTML (0) PDF 0.00 Byte (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苦参素致血清胆红素升高二例报告

      2002, 23(2).

      摘要 (2022) HTML (0) PDF 0.00 Byte (1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超声诊断肘关节滑膜肉瘤一例报告

      2002, 23(2).

      摘要 (1678) HTML (0) PDF 0.00 Byte (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直肠腔内超声诊断肛门外括约肌断裂一例报告

      2002, 23(2).

      摘要 (1751) HTML (0) PDF 0.00 Byte (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应用格拉司琼控制化疗所致的呕吐反应

      2002, 23(2).

      摘要 (1810) HTML (0) PDF 0.00 Byte (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