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24(6):581-584.
摘要:最近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在全世界约 30个国家和地区散发或流行 ,众多实验室由此展开了针对 SARS病原体的国际联合攻关。目前 ,已经确认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命名为 SARS- Co V) ,而且该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采用现代分子病毒学实验技术对 SARS病毒的功能基因组进行深入研究 ,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作为一种崭新的基因沉默技术 ,RNA干扰无疑将在 SARS病毒基因组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003, 24(6):585-587.
摘要:本文介绍了上海市中医防治非典型肺炎专家组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非典型肺炎 )的认识、防治和研究工作。认为本病属中医温病范畴 ,病因为感受风温之邪或疫毒时邪。病位主要在肺 ,基本病理特点为风温、疫毒或挟湿或挟瘀壅阻肺络 ,耗气伤阴 ;甚则“肺之源绝”,出现憋闷、喘脱之危象 ;列出 6种中医证型辨证论治方案 ;结合中医治疗病毒性疾病的成绩和治疗非典型肺炎的经验 ,阐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越性 ,即 :(1)中医药早期干预可阻断病程的进一步发展 ;(2 )中药可以减轻症状 ;(3)减少激素和抗生素用量 ;(4 )促进炎症吸收 ,减少后遗症。介绍了防治非典型肺炎的 3个中医研究课题的执行情况 ,以及非典型肺炎目前治疗中的热点、难点即肺纤维化问题的中医研究前景
2003, 24(6):588-590.
摘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非典型肺炎 )属于中医温病范畴 ,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可以在温病理论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 ,寻找有效方药。温病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积累了不少防治传染病、流行病的宝贵临床经验 ,可在非典型肺炎的防治中发挥很好的作用。非典型肺炎从临床表现来看 ,其反应和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基本一致 ,但要注意气分证的表现和治疗 ,这是病情控制的关键 ;从治疗上看 ,温病的治法也同样适用于非典型肺炎 ,在透邪的同时 ,要注意扶正 ,同时根据药随证变的原则 ,要及时加减用药 ;从预防角度来看 ,温病的消毒隔离很重要 ,在病变后期应注意饮食调护和药物调养 ,以促进肺部炎症的吸收和防止肺纤维化
2003, 24(6):591-594.
摘要:根据笔者在北京参加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工作的亲身体会 ,分析我国现行的公共卫生防病体系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暴露出来的诸多缺陷 ,如缺乏在突发事件的第一时间进行甄别和防护措施 ,疫情报告系统不完善 ,缺乏专业的指挥体系及相关部门的有效协调机制 ,在科研攻关中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和合作精神 ,医疗资源配置、储备及其体制欠合理。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 ,提出了建立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的具体建议 ,以供学者争鸣和决策者参考
郑宇;李伯安;何卫平;陈昊;赵军;李靖;貌盼勇;毛远丽;高蓉;程云
2003, 24(6):595-598.
摘要:目的 :建立特异性的检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相关抗体的血清学方法。 方法 :制备 SARS患者肺组织包被抗原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检测 SARS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 结果 :SARS患者血清中存在 SARS相关的抗人肺组织抗体 ,其阳性率达 92 .86 %(2 6 / 2 8) ,正常献血员为 11.4 3%(12 / 10 5 ) ,统计学分析表明 ,SARS相关抗体的检出率在患者和献血员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结论 :SARS患者血清中存在抗肺组织抗体 ,该抗体的存在提示机体免疫反应可能参与了疾病病理损伤过程 ;检测该抗体可能有助于 SARS的早期诊断
2003, 24(6):598.
摘要:
2003, 24(6):599-601.
摘要: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肺组织包被抗原在不同个体以及猪、羊、大鼠中的种属特异性。 方法 :匀浆SARS患者尸检肺组织、非 SARS患者肺组织以及猪、羊、大鼠肺组织后分别包被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 ,同时检测SARS患者及正常献血员血清中的 Ig G。 结果 :SARS患者及正常献血员血清用 SARS尸检患者与非 SARS患者肺组织包被抗原检测 ,两种组织包被抗原检测的阳性率间无统计学差异 ;而用非 SARS患者肺组织包被抗原检测的阳性率和用羊、猪、大鼠肺组织包被抗原检测的阳性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SARS患者肺组织及非 SARS患者肺组织中存在相同的抗原 ;其他动物中可能也存在该抗原 ,但可能因为其他抗原干扰而不适于用该方法检测
2003, 24(6):602-604.
摘要:目的 :检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血清中 SARS相关抗体的抗原特异性。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ISA)检测血清中 Ig G抗体 ,并采用抗原抗体的预孵育 ,吸附血清中抗原特异性抗体 ,检测其抗原特异性。 结果 :SARS患者血清与 SARS患者肺组织以及非 SARS患者肺组织均有相似的反应性。阳性血清与非 SARS患者肺组织孵育后 ,其中抗SARS患者肺组织抗体被吸收 ,吸收率为 10 0 %。 结论 :本组 SARS患者血清中存在抗肺组织抗体 ,其对 SARS致病机制的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2003, 24(6):604-607.
摘要:
2003, 24(6):605-607.
摘要: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体内 SARS相关抗体出现时间、抗体滴度与激素应用的相互关系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集 2 2例 SARS患者 (临床诊断 )不同发病期及 3例 SARS密切接触者血清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ISA)检测其中的 SARS相关抗体 ,并对使用激素治疗的 17例 SARS患者进行追踪检测。 结果 :多数 SARS患者在发病后1~ 3d肺部未出现炎性病变征象前即可检测到 SARS相关抗体 ;3例密切接触者 SARS相关抗体也为阳性。 17例患者使用激素后 SARS相关抗体滴度均有所下降 ,其中 11例患者激素减至小剂量或停用后 ,有 10例患者 SARS相关抗体滴度较前上升 ,1例继续下降。 结论 :SARS相关抗体滴度与激素应用具有相关性 ,该抗体与 SARS患者病情及临床治疗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2003, 24(6):608-611.
摘要:目的 :分析和总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的胸部 X线影像特点 ,为 SARS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积累资料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 2 0 0 3年 3月 5日至 3月 30日临床确诊的 2 8例 SARS患者床边胸部 X线表现 ,并对各病例急性期和恢复期的 X线表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在发病的急性期 ,13例呈单个片状影或小淡片状影及 3例呈同侧肺野 2个淡片状影表现者 ,病变均位于肺周边部 ;6例片状影在肺中心部位 (近肺门旁 ) ;6例双侧片状影 ;4例有两肺广泛片状影。在疾病的恢复期 ,急性期肺部病变范围小的 19例病灶完全吸收 ;病变较大的 9例 ,6例可见索条影 ,另 3例病变广泛者死亡。结论 :SARS患者的胸部 X线表现为多种实变阴影 ,其中单发小淡片影多位于肺周边部位且容易吸收 ;双肺及广泛实变影多位于中下肺野且吸收较慢。本研究结果初步提示 SARS患者胸部病变范围与其预后有关
2003, 24(6):611-620.
摘要:
李保森;游绍莉;赵军;荣义辉;吴贻琛;杨永平;张伟;邹正升;赵景民;辛绍杰
2003, 24(6):612-614.
摘要:目的 :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 e,SARS)发病过程中合并心脏和肝脏损害的情况。 方法 :对我院近期收治的 6 9例 SARS患者病程中出现的与心脏、肝脏功能有关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6 9例患者中有 4 8例 (6 9.5 7% )出现心脏损害 ,4 2例 (6 0 .87% )出现肝脏损害 ,多数症状较轻 ;生化检查表现为心肌酶谱及肝功能指标异常 ;大部分患者有心电图改变 ,以窦性心动过速为主 ,部分有房性期前收缩和 ST- T变化。经一般治疗预后较好。死亡 7例 ,均死于呼吸衰竭或多器官功能衰竭 ;其中 1例尸检 ,光镜及电镜下均见肝脏和心脏的病理损害表现。结论 :SARS病程中合并心脏、肝脏损害较多见 ,这种损伤可能主要是病原本身所致 ,缺氧及药物可进一步加剧损害
2003, 24(6):615-616.
摘要:我院传染科自 2 0 0 3年 4月 2 5日至 5月 2 0日共收治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非典 )患者 4 2例 ,其中 4例入院后经细致分析和检查 ,排除了非典的可能 ,诊断为肺结核 ,使患者得到了恰当的治疗。通过分析这 4例肺结核误诊为疑似非典的原因 ,总结了有利于两者鉴别诊断的几点体会 ;并提出 :对于疑似非典病例 ,不宜盲目应用糖皮质激素 ,如临床必须应用时 ,对不能除外肺结核者 ,应在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应用为宜
2003, 24(6):617-620.
摘要:目的 :量化评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的心理状态 ,即时、准确地甄别伴随严重心理危机的 SARS患者 ,为有效实施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第二军医大学心理学教研室研制的“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评定量表”(MSSNS)等 ,对 4 6例 SARS患者实施心理评估 ,并将该评估结果与其他肺炎患者、MSSNS的一般住院患者常模作对照比较。结果 :SARS患者的心理反应与一般住院患者常模、其他肺炎患者未呈现显著差异 ;SARS患者组内的心理反应差异与其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等个体背景及发热持续时间呈显著相关。 结论 :SARS患者的心理反应符合患者心理过程的一般规律 ,即疾病本身所导致的患者心理差异不大 ,情绪稳定性等人格特征才是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基础因素 ;SARS患者的负性情绪反应强度受其年轻、未婚、非医务人员、发热持续时间长等因素影响。因此 ,对 SARS患者心理异常的有效干预 ,必须以科学评估为前提 ;以影响因素分析为导引。
2003, 24(6):621-624.
摘要: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暴发流行引起的社会恐惧现象 ,帮助人们认识并重视遭遇突发重大事件时面临的社会心理学问题。 方法 :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 SARS所带来的社会恐慌心理的表现、原因和危害。 结果 :突如其来的 SARS使人们不知所措 ,产生恐惧。恐惧的后果无论是对社会 ,还是对人类本身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它不仅影响社会的正常工作、学习与生活 ,而且影响个体机体平衡与行为选择 ,并有可能导致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结论 :通过对 SARS暴发流行的反思 ,应重视社会心理学在遭遇突发重大事件时对社会公众的疏导、干预作用 ;建立健全社会的预防、干预体系以确保社会稳定和社会成员的心理健康 ,呼吁建立相应的社会心理应激处理机制
2003, 24(6):625-628.
摘要:目的 :研究由超细熔喷 (MF)非织造材料为主组成的新型防护口罩过滤材料的结构特点和滤过性能。方法 :以 (1) 2 0层纱布口罩 ,(2 )单层棉水刺布口罩 ,(3) MF门诊口罩 ,(4 ) MF加强口罩 ,(5 ) MF加强口罩 为对象 ,以扫描电镜观察滤料的结构 ,以多孔材料孔径测试仪检测滤料孔径 ,钠焰法气溶胶滤料效率检测仪检测滤过效率。 结果 :MF为直径
2003, 24(6):629-631.
摘要:目的 :研制新型防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病毒的医用口罩 ,并根据口罩阻挡环境中气溶胶微粒吸入人体内的使用要求 ,模拟人吸气量和吸气阻力 ,对口罩过滤环境气溶胶的性能进行测试。方法 :采集部分市售口罩和新研制的口罩作为测试对象 ,测定不同口罩对 PM1 0 、PM2 .5和 PM1 .0 的过滤效果。 结果 :纱布口罩 (16层 )吸气阻力低、但对环境气溶胶微粒的过滤效率低于 2 5 % ,3个纱布口罩叠用 (4 8层 )的过滤效率仍低于 4 0 .0 % ;含活性碳的口罩吸气阻力适中、对环境气溶胶微粒的过滤效率为 2 0 .3%~ 5 6 .1% ;非织造布口罩的吸气阻力较高 ,过滤效率在 70 .0 %~ 99.7% ;新研制医用口罩的吸气阻力与纱布口罩相当 ,对环境气溶胶微粒过滤效率达到 96 %以上 ,其中对 PM1 0 、PM2 .5和 PM1 .0 的平均过滤效率分别为 99.6 %、97.1%、99.4 %。 结论 :新研制的口罩具有低阻高效特点 ,是目前防 SARS病毒的理想口罩
2003, 24(6):632-635.
摘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暴发流行 ,引发了一场全球性通力合作、激烈竞争的攻关研究。 2 0 0 3年 3月 ,中国香港及美国、加拿大和德国的科学家相继从 SARS患者标本中发现并分离到一种 SARS相关冠状病毒 (SARS- Co V) ,并得到世界卫生组织 (WHO)的确认。之后 ,2 0 0 3年 4、5月间 ,美国、德国、中国香港、加拿大、荷兰的学者分别将他们对 SARS病原体的研究成果发表于 Sciece、N EJM、L ancet、N ature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 ,先后报告了 SARS- Co V全基因组结构、基因组序列分析、SARS- Co V分子模型构建等 ,为进一步建立 SARS诊断、治疗及疫苗研究等奠定了基础。分析这一迅速取得大量成果的研究进程 ,认真反思、深刻总结 ,将会使我们有很多收益
2003, 24(6):635-639.
摘要:
2003, 24(6):636-637.
摘要:对我院近期收治的有自杀倾向的 4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分析发现 ,SARS患者所表现出的不同于一般重症传染性疾病的精神障碍和情绪异常 ,甚至自杀倾向 ,是存在一定的病理和心理学基础的。临床医务工作者要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治疗与护理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并做好防范 ,防止意外的发生
2003, 24(6):638-639.
摘要:
李明;母义明;马芳玲;汪保安;窦京涛;陆菊明;李江源;潘长玉
2003, 24(6):640-644.
摘要:目的 :探讨各种核受体包括过氧化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 γ(PPARγ)和 α(PPARα)、维甲酸受体 (RAR)、维甲类 X受体 (RXR)、维生素 D受体 (VDR)、甲状腺素受体 (TR)和糖皮质激素受体 (GR)的激动剂对人卵巢颗粒细胞和乳腺癌 MCF- 7细胞芳香化酶活性的调节作用。 方法 :测定人卵巢颗粒细胞和 MCF- 7细胞在上述各种核受体激动剂处理前后芳香化酶活性的变化和细胞色素 P4 5 0芳香化酶 (P4 5 0 arom) 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 PPARγ和 RXR激动剂均能显著抑制人卵巢颗粒细胞芳香化酶活性 ,两者结合使用抑制作用更进一步增强 ,并且伴有 P4 5 0 arom m RNA水平下降 ;(2 ) RAR和 RXR激动剂合用能显著刺激乳腺癌 MCF- 7细胞芳香化酶活性 ,并使 P4 5 0 arom m RNA表达水平升高。 结论 :人卵巢颗粒细胞和乳腺癌MCF- 7细胞芳香化酶活性受不同的核受体激动剂调节
2003, 24(6):645-649.
摘要:目的 :研究抗癌药斑蝥素对肝癌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 12 .5 μmol/ L 斑蝥素作用于肝癌 QGY770 3细胞 2 4 h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 :斑蝥素抑制细胞表达参与细胞周期进程基因 (如 p 2 7、ref - 1、DN Apolymerase delta、X RCC9等 )、能量代谢基因 (如 malate dehydrogenase、ADP/ ATP translocase等 )、致瘤活性基因 (如 c- myc、tre等 )以及肿瘤特异表达基因 (如 bladder cancer related protein等 )。相反 ,斑蝥素促进了多种细胞生长抑制基因 (如 BCRA2、BTG2、dual- specificity protein phosphatase等 )以及凋亡相关基因 (如 ATL - derived PMA- responsive peptide等 )的表达。 结论 :斑蝥素改变调控细胞周期进程、细胞增殖、能量代谢以及凋亡级联反应的基因表达可能是其细胞毒作用的机制
2003, 24(6):650-653.
摘要:目的 :构建核转录因子 κB(NF- κB) RNA适体 (aptamer)重组腺病毒载体 p Adeasy- aptamer,制备重组腺病毒 Ad- ap-tam er并测定其活性。方法 :采用亚磷酸二酯法合成 aptamer c DNA的 6个寡核苷酸片段并拼接完整 ,克隆至 p GEM- 7Z载体中 ,经酶切鉴定和测序后把 aptam er c DNA定向插入穿梭质粒 p Shuttle- CMV的多克隆位点上 ,再将重组质粒 p Shuttle- CMV-aptamer与腺病毒载体 p Adeasy在大肠杆菌 BJ5 183中同源重组产生重组腺病毒载体 p Adeasy- aptam er。用脂质体转染p Adeasy- aptam er至 HEK2 93细胞 ,产生有感染能力的重组腺病毒 Ad- aptam er,RT- PCR检测重组腺病毒在感染细胞中的表达 ,并测定其对体外抑制炎症细胞系释放炎症介质 IL- 1β和 IL- 6的影响。 结果 :感染重组腺病毒的细胞具有 aptamer c DNA的表达 ,重组腺病毒能抑制感染细胞炎症介质的释放 ,具有预期的生物学活性。结论 :产生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腺病毒 Ad-aptamer,为下一步基因治疗因 NF- κB过度激活引起的急慢性炎症反应奠定基础
2003, 24(6):654-657.
摘要:目的 :在大肠杆菌内快速构建两种分别含有人肝细胞生长因子 (hepatic growth factor,HGF)和非分泌型人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rokinase- type plasm inogen activator,u PA) c DNA片段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方法 :分别将人 HGF和 u PA c DNA片段与穿梭载体 p Track- CMV连接 ,线性化后与骨架载体 Ad Easy- 1在大肠杆菌 BJ5 183内同源重组获得腺病毒载体 p Ad HGF和 p Adu PA,经 2 93细胞包装后得到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 Ad HGF和 Adu PA;将 Ad HGF和 Adu PA分别体外感染肝细胞株 L0 2 ,以 Northern印迹法和 Western印迹法检测两种病毒在肝细胞中的表达。 结果 :连接、重组后通过酶切和测序法筛选出病毒质粒 p Ad HGF和 p Adu PA;经 2 93细胞包装 ,3d后均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明显表达 ,Cs Cl梯度离心纯化最终分别获得 4× 10 1 0 efu/ m l滴度的重组病毒 Ad HGF和 6× 10 1 0 efu/ ml Adu PA;两种病毒体外感染肝细胞 3d后 ,HGF和u PA表达均明显增加。结论 :细菌内同源重组制备复制缺陷型腺病毒 ,纯化过程简单 ,重组腺病毒在肝细胞中均高效表达 ,为肝细胞移植基因治疗肝纤维化提供了新的手段
2003, 24(6):658-660.
摘要:目的 :建立发生率稳定、畸形类型特异和易于获得的化学物质所致小鼠肢体畸形动物模型。 方法 :采用致突变性致畸物 N-甲基 - N'-硝基 - N-甲基亚硝基胍 (N- m ethyl- N'- nitro- N- nitrosoguanidine,MNNG)作为受试物 ,观察不同剂量和不同给药时间的胎鼠畸形率、畸形类型及特征。结果 :孕期第 12天一次给予 MNNG4 0 m g/ kg时 ,胎鼠畸形类型主要为肢体畸形 ,肢体畸形率以活胎计为 33.7% (31/ 92 ) ,以窝计为 81.8% (9/ 11) ,肢体畸形占畸形胎鼠的构成比为 10 0 %。畸形类型以短指 (趾 )和缺指 (趾 )最常见。四肢畸形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存在不对称性 ,依次为左后 >左前 >右后 >右前。掌跖骨缺失和骨化不全发生率较高 ,此外还有胫腓骨的缺失和骨化不全 ,特别是大体形态所见短肢是胫腓骨缺失所致。结论 :成功建立了小鼠肢体畸形动物模型 ,为进一步研究肢体畸形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2003, 24(6):661-663.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血管形成和脊柱转移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 77例人脊柱转移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VEGF受体 1(flm s- like tyrosine kinase,FL T)、VEGF受体 2 (kinase insertdomain containing receptor,FL K- 1)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s density,MVD)计数。采用 Spearm an等级相关判断 VEGF、FL K- 1、FL T表达之间及与 MVD计数之间的关系 ,以 COX回归分析判别 VEGF、FL K- 1、FL T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VEGF、FL T、FL K- 1主要表达于转移癌细胞。新生血管形成多位于转移癌的侵袭性边缘。MVD计数 4 .2~ 5 6 .4 (2 1.6 3± 10 .95 )个。FL K- 1、FL T、VEGF表达和 MVD计数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P
赵舒薇;孙宝春;叶青;何金;郎军添;林顺涨;廖建春;王海青;彭玉成;孙爱华
2003, 24(6):664-666.
摘要:目的 :探讨 CD4 4 v6、v9和 P5 3蛋白联合表达在人喉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En Vi-sion法检测 2 2 3例喉不同病变组织标本 (喉癌 14 3例 ,喉癌前病变 32例 ,声带息肉 39例和癌周正常喉组织 9例 )中 CD4 4 v6、v9和 P5 3蛋白的表达。 结果 :(1) CD4 4 v6、v9和 P5 3在人喉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72 .7% (10 4 / 14 3)、5 6 .6 % (81/ 14 3)和 5 2 .4 % (75 / 14 3) ;喉癌前病变组织中为 37.5 % (12 / 32 )、31.3(10 / 32 ) %和 2 1.9% (7/ 32 ) ;声带息肉中为 17.9% (7/ 39)、12 .8% (5 / 39)和 10 .3% (4 / 39) ;癌周正常喉组织中均为 0 (0 / 9) ;3种蛋白在喉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前病变及声带息肉组织 (P
2003, 24(6):667-669.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测定 2 17例高血压病患者 (男 92例 ,女 12 5例 )的空腹血清瘦素含量、空腹血糖、胰岛素、收缩压、舒张压和体质量指数 (BMI) ,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分析瘦素与其他各项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以 HOMA- IR的 2 5 %位点 ,作为判断胰岛素抵抗的切割点 ,把高血压病患者分为胰岛素抵抗组 (IR)和胰岛素敏感组 (IS) ,血清瘦素浓度 IR组显著高于 IS组 (P
2003, 24(6):670-672.
摘要:目的 :评价 1 8F-脱氧葡萄糖 (1 8F- FDG)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 (PET)在结直肠癌诊断和术后随访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结肠癌 6例、直肠癌 3例术前行 PET检查 ;结肠癌 10例、直肠癌 12例术后行 PET检查。 结果 :(1) 9例结直肠癌术前PET检查有 8例发现结直肠部位 2 .8cm× 3.0 cm~ 4 .1cm× 5 .0 cm大小高代谢浓聚影 ,其中有 5例合并肝脏、骨骼、盆腔淋巴结等脏器转移 ;另 1例结肠镜检查发现横结肠肝曲部位有 1.1cm× 1.2 cm溃疡 ,病理活检示结肠癌 ,但 PET检查未能发现 ;(2 ) 10例结肠癌术后不同时期行 PET检查 ,有 6例显示肝、肾上腺及腹壁转移 ,1例显示吻合口复发 ;12例直肠癌术后PET检查发现有 5例肝、肺、纵隔及腹腔淋巴结等器官转移 ,1例显示乙状结肠 -直肠吻合口复发。 结论 :1 8F- FDG PET检查对结直肠癌诊断和术后随访灵敏度、准确性均高 ,是一种理想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2003, 24(6):673-676.
摘要:目的 :编制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评定量表 (MSSNS) ,并通过试用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方法 :采用专家咨询方式、借鉴国际通用量表等 ,在确定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常见负性情绪的基础上编制初步的量表测题 ,应用心理测量和统计分析技术 ,筛选项目 ,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测量对象为非精神科住院患者 10 10名。结果 :MSSNS包括 38个项目 ,每个项目与总分均呈显著性相关 ;MSSNS内部一致性系数 (Cronbachα)为 0 .932 9,分半信度系数为 0 .894 0 ;经因子分析筛选 ,MSSNS可概括为 4个因子 ,即焦虑、抑郁、愤怒和孤独 ;MSSNS总分与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HAD)焦虑、抑郁两个因子均呈显著性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 5 2、0 .5 33。 结论 :MSSNS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是一种较全面、简便易行、操作性及甄别性较强的非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心理评估工具
2003, 24(6):677-679.
摘要:目的 :研究黄药子的抗炎活性成分。 方法 :通过反复硅胶柱层析对黄药子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 ,分别采用红外 (IR)、质谱 (MS)、核磁共振 (包括 1 H- NMR,1 3C- NMR以及 2 D- NMR)方法鉴定结构 ;并通过大鼠黄独乙素灌胃 ,考察其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及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 结果 :分离鉴定了 5个化合物 ,黄独乙素 ( ) ,黄独丁素 ( ) ,硬脂酸 ( ) ,β-谷甾醇 ( ) ,胡萝卜苷 ( ) ;口服黄独乙素 5 0 m g/ (kg· d)及 2 0 0 mg/ (kg· d)对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跖肿及大鼠棉球肉芽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结论 :黄独乙素是黄药子抗炎活性成分之一。
2003, 24(6):679-686.
摘要:
2003, 24(6):680-683.
摘要:本文综述了有关硫芥损伤的防治药物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多 (ADP-核糖 )聚合酶抑制剂、精氨酸结构类似物、谷胱甘肽、半胱氨酸及其酯类等的可能防护机制 ,展望了这几种药物的发展前景。认为硫芥损伤是多因素、多途径的 ,因而其药物防治也应是综合性的
2003, 24(6):684-686.
摘要:创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近年呈上升趋势 ,其中脊髓损伤为较常见创伤之一。国外报道脊髓损伤的年发病率为每百万人口 15~ 4 0例。脊髓损伤患者一生的治疗康复费用高昂。因此脊髓损伤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受到人们的关注 ,已成为当今医学界一大课题。本文对其发病率、病因、临床特征、并发症的统计资料作一综述
2003, 24(6):687-688.
摘要:为比较 cyp2 e1基因在肝硬化和阻塞性黄疸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并探讨其麻醉药理学意义 ,取肝炎后肝硬化、阻塞性黄疸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 (来自肝血管瘤患者 )标本 ,一步法抽提肝组织总 RNA,随机引物标记法制备 cyp2 e1c D-NA探针 ,Northern印迹法检测 cyp2 e1基因在以上 3种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发现阻塞性黄疸患者肝组织中 cyp2 e1基因表达量仅为正常肝组织的 2 1% ,而肝炎后肝硬化该基因表达量是正常肝的 98%。结果表明阻塞性黄疸肝组织 cyp2 e1基因表达显著降低 ,可能导致其功能蛋白 CYP2 E1同工酶含量减少 ;提示应特别注意吸入麻醉药对此类患者的肝肾毒性
2003, 24(6):689-691.
摘要:通过高血脂大鼠离体心肌缺血预处理模型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左心室收缩压 (L VSP)、左室收缩压最大变化速率 (dp/dt) max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及丙二醛 (MDA)的影响。发现缺血再灌注组与对照组相比 L VSP、(dp/dt) max明显下降 (P
2003, 24(6):691-692.
摘要:为评价奥沙利铂 (乐沙定 )联合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治疗晚期和复发性胃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 ,进行开放性的临床研究。第 1天 ,奥沙利铂 130 mg/ m2静脉滴注 2 h,第 1~ 5天 ,甲酰四氢叶酸 2 0 0 mg/ m2静脉滴注 2 h,5 -氟尿嘧啶 5 0 0mg/ m2静脉滴注 4 h,均每天 1次。每 3周重复 1次。治疗 3疗程后评价疗效 ,有效病例 4周后确认疗效。按 WHO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共治疗 2 6例 ,部分缓解 11例 ,稳定 9例 ,进展 6例 ,总有效率 4 2 .3% (11/ 2 6 )。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感觉神经毒性及骨髓抑制。本方案治疗晚期和复发性胃癌近期疗效与国内外报告结果相近 ,不良反应轻 ,多数患者耐受良好 ,是治疗胃癌理想的联合化疗方案
2003, 24(6):693-694.
摘要:采用美国 ATL HDI- 5 0 0 0型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对 36 2例 6 0岁以上老年患者进行超声检测。结果检出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176例 (4 8.6 % ) ,其中男性检出率为 5 1.6 % ,女性为 4 1.8%。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相同年龄组男女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受累瓣膜以主动脉瓣多见 ,其发生率明显高于二尖瓣 ,未检出三尖瓣及肺动脉瓣退变。瓣膜退变患者中 ,多数合并存在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表明老年患者心脏退行性瓣膜病主要发生于主动脉瓣 ,其次为二尖瓣 ;其发生与年龄增长有关 ,高血压、冠心病等合并症是导致或加速瓣膜退变的重要因素。
2003, 24(6):695-696.
摘要:为探讨不同血型孕妇产生抗血型免疫抗体与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的变化 ,检定 4 5 4例孕妇血清中抗血型免疫抗体1∶ 6 4阳性率和红细胞 CR1天然免疫黏附率。结果显示 ,AB血型孕妇因与丈夫血型不符产生抗血型免疫抗体阳性者为 0 ,O型血孕妇抗血型免疫抗体阳性率最高 (18.5 % ) ,与 A型血孕妇 (8.7% )和 B型血孕妇 (3.0 % )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