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25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论坛
    •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复杂性状疾病

      2004, 25(2):117-119.

      摘要 (2037) HTML (0) PDF 0.00 Byte (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s)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而引起的 DNA序列多态性 ,频率大于 1 %。SNPs在人类基因组中广泛存在 ,并通常以二等位基因的形式出现 ,便于进行大规模和高通量分析 ,因此是继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 (RFL P)和微卫星之后的第三代遗传标记。SNPs在生物学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要叙述了 SNPs与复杂性状疾病 (如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 )的关系 ,以及 SNPs在复杂性状疾病的致病基因定位、发病机制的阐明、个体化用药和药物设计等领域的应用

    • >专题报道
    • 肿瘤坏死因子α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联分析

      2004, 25(2):120-124.

      摘要 (1978) HTML (0) PDF 0.00 Byte (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在中国汉族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中 ,检测 TNF- α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s)。 方法 :在 1 0 7例 AS患者和 1 1 6名正常对照中 ,用直接测序法和实时动态荧光 PCR结合等位基因特异扩增 ,对 TNF- α基因中的 3个启动子上的 SNPs(- 1 0 31 T/ C,- 86 3C/ A,- 85 7C/ T)和 2个内含子上的 SNPs(内含子 1的 +1 2 3C/ T和内含子 3的 +5 1 A/ G)进行基因分型 ,分析单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是否与 AS相关。用单倍型推测软件计算上述位点单倍体型频率的分布 ,分析这些单倍体型是否与 AS的发病有关。 结果 :在 AS患者中 ,TNF- α的 - 85 7T和 - 86 3A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它们的基因型频率显著性地超过健康对照组 ,经 Bonferroni校正后仍为阳性。对启动子上 3个 SNPs位点的两两和 3个位点组合的单倍体型频率分析表明 ,其在 AS患者和对照组中也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P

    •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易感性和临床表现型的影响

      2004, 25(2):125-128.

      摘要 (1746) HTML (0) PDF 0.00 Byte (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 TNF- α基因启动子 - 2 38和 - 30 8位点多态性对强直性脊柱炎 (AS)易感性和临床表现型的影响。方法 :采用 DNA直接测序法 ,对 1 0 8例 AS患者和 1 0 0名正常对照者 TNF- α- 2 38和 - 30 8位点进行基因分型 ,并分析基因型与疾病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 :AS组 TNF-α - 2 38G/ G基因型有 1 0 6例 (98.1 % ) ,- 2 38G/ A基因型有 2例 (1 .9% ) ,正常对照组两种基因型分别有 95例 (95 .0 % )和 5例 (5 .0 % ) ,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AS组 TNF-α - 30 8.1 .1 (G/ G)基因型有 89例 (82 .4 % ) ,- 30 8.1 .2 (G/ A)基因型有 1 9例 (1 7.6 % ) ,正常对照组中 - 30 8.1 .1 (G/ G)有 85例 (85 .0 % ) ,- 30 8.1 .2 (G/ A)有 1 4例 (1 4 .0 % ) ,- 30 8.2 .2 (A/ A)有 1例 (1 .0 % ) ,两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 AS患者根据 X线判定的疾病严重程度在TNF-α - 30 8位点 G/ G、G/ A基因型之间有显著的不同 ,- 30 8.1 .2 (G/ A)基因型发病较轻 (P

    • >个案报告
    • 3月龄婴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破裂一例报告

      2004, 25(2):128-132.

      摘要 (1566) HTML (0) PDF 0.00 Byte (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专题报道
    • 无hMLH1/hMSH2生殖系突变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3家系报道

      2004, 25(2):129-132.

      摘要 (1683) HTML (0) PDF 0.00 Byte (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考察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家系 h ML H1 /h MSH2生殖系突变的情况。 方法 :选择 1 3个符合Amsterdam标准的 HNPCC家系中的先证者 ,利用 DNA测序检测 h ML H1 /h MSH2基因突变情况。对其中不携带 h ML H1 /h MSH2生殖系突变的 HNPCC家系 ,利用免疫组化检测 h ML H1 /h MSH2基因表达、PCR- SSCP检测先证者肿瘤组织的微卫星不稳定性 (MSI)。 结果 :1 3个 HNPCC家系的先证者中有 3例检测不到 h ML H1 /h MSH2的生殖系突变。 3例无 h ML H1 /h MSH2突变的先证者中 ,肿瘤组织的微卫星不稳定检测均为 MSI- H,免疫组化检测 h ML H1 /h MSH2基因表达正常。结论 :3个严格符合 Amsterdam标准的 HNPCC家系中未发现 h ML H1 /h MSH2基因系突变 ,提示可能存在其他基因突变导致该 3个家系 HNPCC肿瘤发生

    • 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相关肿瘤谱及累计发病风险

      2004, 25(2):133-135.

      摘要 (1768) HTML (0) PDF 0.00 Byte (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相关肿瘤谱和累计发病风险 ,为制定 HNPCC诊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随访 31个 HNPCC家系中 1 6 7例肿瘤患者 ,以 Kaplan- Meier生存曲线法估计各种肿瘤发生比例和累计发病风险。 结果 :1 6 7例 HNPCC相关肿瘤患者的首发肿瘤中 ,结直肠癌 1 35例 (80 .8% ) ,胃癌 1 0例 (6 .0 % ) ,子宫内膜癌 8例(4 .8% ) ,卵巢癌 3例 (1 .8% ) ,膀胱癌、乳腺癌、肺癌和脑胶质瘤各 2例 (分别占 1 .2 % ) ,肝癌、胰腺癌和胆囊癌各 1例 (分别占0 .6 % )。70岁时 ,大肠癌发生累计发病风险为 93.3% ,肠外肿瘤发生累计发病风险为 5 6 .1 %。 结论 :中国人 HNPCC肿瘤谱中 ,胃癌发生率较高 ;4 0~ 6 0岁大肠癌发生风险最大 ,5 0岁后肠外肿瘤发生风险明显增加

    • 小鼠Retn基因siRNAs的设计及其稳定表达载体的构建

      2004, 25(2):136-139.

      摘要 (1563) HTML (0) PDF 0.00 Byte (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设计小鼠 Retn基因特异性的 si RNAs,并构建一系列能在哺乳动物细胞内稳定表达这些 si RNAs的表达质粒 ,以便为在体外研究 Retn基因的功能打下基础。 方法 :(1 )设计并合成小鼠 Retn基因特异性的一组寡核苷酸片段 ,并克隆到 p Silencer EM 1 .0 - N eo载体 ;(2 )用电穿孔转染和 G4 1 8筛选等方法建立能稳定表达相应 si RNAs的一组 3T3- L1细胞克隆 ;(3)诱导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 ,并用 RT- PCR分析这些脂肪细胞内 Retn基因的 m RNA水平。 结果 :设计并构建了 4个小鼠Retn基因特异性的 si RNAs表达质粒 ,并证明其中的 2种质粒能在脂肪细胞内稳定表达相应的 si RNAs,显著地抑制了这些脂肪细胞内 Retn基因的 m RNA水平。 结论 :本研究设计并构建出的小鼠 Retn基因特异性的 si RNAs表达载体 ,所表达的 si R-NAs具有较强的 RNA干涉功能 ,为 Retn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 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复杂性状疾病易感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2004, 25(2):140-142.

      摘要 (1813) HTML (0) PDF 0.00 Byte (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多数常见病都是一些复杂性状的遗传病 ,致病机制是由多个遗传易感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目前认为一些常见的遗传变异 ,主要是指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 orphisms,SNPs)与复杂性状疾病的易感有关。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对 SNPs与复杂性状疾病易感基因研究的策略和方法学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综述 :(1 ) SNP特点及其有关网上资源 ;(2 )对直接测序法、单碱基延伸法、Taq Man法、基于实时动态荧光 (动力学 ) PCR的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法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DHPL C)法和 OL A/ PCR的 SNPs基因分型方法的原理、通量和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3) SNPs与复杂性状疾病易感基因关联研究的策略

    • >论著
    • 腺病毒介导蜂毒素基因转染对HepG2细胞生长及 AFP表达的影响(英文)

      2004, 25(2):143-147.

      摘要 (1662) HTML (0) PDF 0.00 Byte (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将蜂毒素基因置于甲胎蛋白 (AFP)转录调控元件 (r AFP)驱动之下 ,构件重组腺病毒载体 ,观察蜂毒素基因转染对肝癌细胞生长及 AFP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蜂毒素基因置于 r AFP之后 ,用细菌内高效同源重组法将目的基因重组入腺病毒质粒中 ,将腺病毒质粒用 Pac 酶切线性化后 ,用脂质体介导转染 2 93细胞进行腺病毒的包装。携有蜂毒素基因的腺病毒感染肝癌细胞后 ,RT- PCR实验观察蜂毒素基因是否发生转录 ;MTT法测定蜂毒素基因转染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EL ISA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检测 AFP。 结果 :RT- PCR实验表明蜂毒素基因转染肝癌细胞后可以被转录 ;蜂毒素基因在 r AFP的控制下 ,可以特异性的抑制 AFP阳性肝癌细胞的增殖 ,并降低其 AFP的生成量。结论 :蜂毒素基因转染对肝癌细胞的生长及 AFP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 ,可降低其恶性度

    • 以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序列连接两个独立表达基因构建重组腺病毒双表达载体(英文)

      2004, 25(2):148-152.

      摘要 (1412) HTML (0) PDF 0.00 Byte (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以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 (IRES)序列连接鼠 TGF-β1 和 PL P- Ig 2基因 ,构建重组腺病毒双表达载体。方法 :采用常规分子生物学方法 ,分别从 Con A刺激的小鼠脾细胞和 WT- 1杂交瘤细胞抽提总 RNA,克隆鼠 TGF- β1 基因和 Ig重链Fc基因 ;将编码 PL P1 39- 1 51 的 DNA与信号肽设计在引物上 ,经过 2次克隆 ,形成 PL P- Ig。与 TGF-β1 以 IRES序列相连接后 ,经穿梭载体与可调控性腺病毒载体骨架连接 ,鉴定后在 HEK2 93细胞包装。获得高滴度病毒后 ,采用 EL ISA方法鉴定 TGF- β1基因的表达 ;Western印迹鉴定 PL P- Ig的表达。 结果 :该双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经测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PCR等鉴定 ,与预期结果一致 ;病毒感染细胞分别经 EL ISA和 Western印迹检测后证实 TGF-β1 和 PL P- Ig得到了独立表达。结论 :构建的可调控性鼠 TGF-β1 和 PL P- Ig重组腺病毒双表达载体的独立表达 ,为后续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核糖体S6蛋白激酶在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

      2004, 25(2):153-156.

      摘要 (1366) HTML (0) PDF 0.00 Byte (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有丝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级联信号通路的关键效应分子——核糖体 S6蛋白激酶 (ribosom al S6 ki-nase,RSK)与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 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二甲基亚硝胺 (dimethylnitrosamine,DMN)的方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根据注射时间的不同 ,获取组织标本 ,行 H- E和 VG染色。明确纤维化分期后 ,进一步利用 Northern印迹及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 RSK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表达变化情况。 结果 :RSK在正常大鼠肝脏中 ,仅在中央静脉周围的肝血窦有少量表达 ,而随着纤维化的进展 ,其表达量进行性增加 ;在纤维化肝脏 ,RSK主要分布于汇管区间质中 ,肝细胞未见染色。结论 :RSK在肝纤维化进程中持续上调 ,可能在肝纤维化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 >个案报告
    • 心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恶变伴骨转移一例报告

      2004, 25(2):156.

      摘要 (1305) HTML (0) PDF 0.00 Byte (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论著
    • 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肥大细胞的改变

      2004, 25(2):157-160.

      摘要 (1248) HTML (0) PDF 0.00 Byte (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肥大细胞 (MC)在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将 1 5只健康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 :假手术组、SAP3h组和 SAP6 h组 ,每组 5只。采用胆管注射 5 %牛磺胆酸钠法诱发 SAP,通过甲苯胺蓝染色以及 West-ern印迹方法观察 SAP大鼠胰腺组织 MC数量及活性的变化。 结果 :SAP3h组 ,胰腺 MC密度为 (6 .5 5± 1 .0 6 )个 /视野 (×2 0 0 ) ,较假手术组 [(2 .6 0± 0 .1 6 )个 /视野 ]明显增多 (P

    • 贲门失弛缓症下段食管壁顺应性和残余应力分布

      2004, 25(2):161-164.

      摘要 (1325) HTML (0) PDF 0.00 Byte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贲门失弛缓症下段食管的应力 -生长关系。 方法 :将 2 0只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贲门失弛缓症病变模型组 ,病变组于胃镜下在下食管括约肌 (L ES)处分 4点环行注射苄基二甲基十四烷氯化铵 (BAC) 0 .5 ml/点 ,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病变组于 4、6、8周后 ,对照组于 8周后 ,测 L ES压力 (L ESP)和食管体部收缩波幅。取食管下 1 / 3段测不同拉伸比下的压力 -容积 ,并以指数曲线拟合。将实验段食管垂直轴向剪成长度约 2 mm的环状 ,扫描读取管壁厚度、内外周径 ,再径向剪开食管环 ,扫描张开角 ,计算其残余应力。 结果 :病变组在注射 BAC后 4、6、8周 ,L ESP分别为 (31 .2± 5 .1 1 )、(30 .6± 3.6 1 )、(32 .2± 3.76 ) mm Hg(1 m m Hg=0 .1 33k Pa) ,较注射前显著增高 (P0 .0 5 ) ;两组动物食管体部收缩波幅均较注射前无显著变化。病变组 4、6周后下段食管的顺应性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 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时血小板内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及其活性

      2004, 25(2):165-167.

      摘要 (1380) HTML (0) PDF 0.00 Byte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时血小板内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表达特点和活性。 方法 :大鼠分为 3组 :第 1组为正常对照组 ,以普通饮食饲养 ;第 2组饲以高脂饲料 (不含维生素 D3) ;第 3组为维生素 D33× 1 0 5U/ kg一次肌内注射、球囊损伤主动脉内皮和饲以含维生素 D31 .2 5× 1 0 6 U/ kg的高脂饲料。 90 d后检测大鼠血小板内 NOS的表达和活性。结果 :第 2组和第 3组大鼠血小板中内皮型 NOS(e NOS)均较第 1组表达减弱、活性下降 (P

    • 羟甲芬太尼对慢性缺氧大鼠呼吸功能的影响

      2004, 25(2):168-171.

      摘要 (1474) HTML (0) PDF 0.00 Byte (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 μ阿片受体激动剂羟甲芬太尼 (OMF)对慢性缺氧大鼠呼吸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 86只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慢性缺氧组 ,慢性缺氧模型由经尾静脉 6次注射木瓜蛋白酶而建立。正常组大鼠侧脑室微量注射 OMF(n=1 0 )和同体积人工脑脊液 (a CSF) (n=1 0 )。慢性缺氧组大鼠又随机分为 :(1 )侧脑室组 ,分别微量注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NL X) (n=1 2 )和 OMF(n=1 2 ) ,同时另有两组均注射 a CSF(n=1 2 )作为对照 ;(2 )孤束核组 ,分别微量注射 OMF(n=9)和同体积 a CSF(n=9)。在注射后 5、1 5、30、4 5、6 0 min测定各组大鼠呼吸频率 (RR)和潮气量 (VT)。 结果 :正常大鼠侧脑室注射OMF后 1 5、30、4 5、6 0 min,RR、VT 均显著下降 (P

    • >个案报告
    • 伊曲康唑治疗结节性痒疹一例报告

      2004, 25(2):171.

      摘要 (1671) HTML (0) PDF 0.00 Byte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论著
    • 重组水蛭素对恒河猴长期毒性研究

      2004, 25(2):172-175.

      摘要 (2212) HTML (0) PDF 0.00 Byte (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连续静注重组水蛭素 30 d对恒河猴的长期毒性。 方法 :健康雌雄恒河猴分别按体质量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组 (1 .0、3.0和 6 .0 mg/ kg)和空白对照组。连续 30 d静注给药。末次给药后处死一半动物做病理解剖 ,另一半停药后继续观察 1 5 d。观察和检测项目包括 :(1 )一般症状 ;(2 )心电图 ;(3)凝血时间 (CT)等血液学指标 ;(4 )凝血酶时间 (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 PTT)等血液生化指标 ;(5 )尿液检查 ;(6 )抗体测定 ;(7)骨髓检查 ;(8)病理检查。结果 :动物连续给药后 ,d1 5及d30给药后 30 m in采集的血样中 ,与 d0或空白对照组相比 ,高、中、低剂量组的 CT、TT、a PTT明显延长 ,且有量效关系。d1 5及d30给药后 2 4 h及 d4 5采集的血样中 ,上述指标恢复正常。 d30及 d4 5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每组均有部分动物出现肝、肾淤血 ,轻度细胞水肿 ,可能系动物的隐性感染而非药物所致。d30各组均可见部分动物注射部位皮肤出现小灶性出血和局部炎症反应 ,d4 5注射部位病理变化消失。其余观察指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重组水蛭素对猴血液系统有一定的药理毒理作用 ,主要表现为使高、中、低剂量组猴 CT、TT、a PTT时间延长 ,且有量效关系。因此 ,重组水蛭素对猴药理毒理作用的靶器官为血液系统 ,其作用均?

    • 内皮抑素对犬胃癌术后胃肠吻合口愈合的影响

      2004, 25(2):176-178.

      摘要 (2084) HTML (0) PDF 0.00 Byte (1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内皮抑素 (endostatin)对胃癌术后胃肠吻合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 2 8只犬行模拟胃癌根治术 ,术后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7只。对照组犬不予以药物 ;另 3组于手术当天起 ,分别自腹腔注射 :5 -氟脲嘧啶 (2 5mg· kg- 1 · d- 1 ,5 - Fu组 ) ,内皮抑素 (1 5 mg· kg- 1 · d- 1 ,内皮抑素组 ) ,5 - Fu与内皮抑素联合应用 (5 - Fu 2 5 mg· kg- 1 · d- 1 ,内皮抑素 1 5 m g· kg- 1 · d- 1 ,联用组 ) ,共 1 0 d。检测各组吻合口破裂压、羟脯氨酸含量、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胶原纤维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术后第 1 0天 ,所有动物再次剖腹探查 ,均无吻合口瘘的发生。对照组、5 - Fu组、内皮抑素组、联用组的吻合口破裂压分别为 (36 .5± 6 .7)、(31 .5± 4 .9)、(32 .3± 6 .2 )、(30 .4± 5 .3) k Pa;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 (1 5 .3± 3.7)、(1 4 .7± 2 .9)、(1 2 .9± 3.1 )、(1 3.1± 3.8) ;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各组吻合口愈合良好 ,有胃或十二指肠黏膜上皮移行。电镜下 ,各组吻合口组织均见胶原纤维交叉紧密排列 ,其间有大量成纤维细胞。结论 :内皮抑素对胃癌术后胃肠吻合口愈合无不良影响

    • 新生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心肌梗死组织内移植的研究

      2004, 25(2):179-181.

      摘要 (1533) HTML (0) PDF 0.00 Byte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新生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心肌内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 (心梗 )心脏功能、左心室血流动力学及左室心梗面积等的影响。方法 :取出生当天新生犬外周血 ,经分离纯化单个核细胞后直接注射进入成年犬前壁心梗区域 ,对照组注射无血清培养基。分别于术中及术后 30 d用 8道生理仪测左室压力、收缩期压力上升最大积分 dp/ dtmax和左室做功量。超声心动图(2 .5 MHz)分别观察术中、术后 30 d心脏功能变化。术后 30 d测量心梗面积、毛细血管密度及心肌宽度。 结果 :术中两组均出现左室压力下降 ,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别。术后 30 d,细胞移植组心肌内毛细血管密度较对照组高 (P

    • 缺血和血管活性物质对肾脏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2004, 25(2):182-184.

      摘要 (1513) HTML (0) PDF 0.00 Byte (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缺血、血管活性物质对肾脏 Na+ ,K+ - ATP酶活性的作用。方法 :选用 SD大鼠 ,用左肾动脉灌注法制备肾缺血模型。按左肾动脉处理性质不同分以下 7组 :(1 )正常组 (n=7) ;(2 ) 6 0 m in钳夹组 (n=5 ) ;(3)去甲肾上腺素 (NE)灌注组 (n=5 ) ;(4 ) NE加酚妥拉明 (PH)灌注组 (n=5 ) ;(5 )内皮素 (ET)灌注组 (n=7) ;(6 ) ET+PH灌注组 (n=7) ;(7)吲哚美辛 (IND)静脉注射加 ET灌注组 (n=7)。术中监测动物血压 ,术后迅速取肾组织制备匀浆 ,测定 Na+ ,K+ - ATP酶活性 (μmol· mg- 1 · h- 1 )。 结果 :实验中系统血压无大变化。正常组动物左右肾 Na+ ,K+ - ATP酶活性无差别 (4 .1 8± 1 .4 1 vs3.6 3± 1 .2 2 ,P>0 .0 5 ) ;钳夹左肾动脉6 0 min,其左肾酶活性较对侧明显下降 (1 .96± 0 .4 2 vs5 .33± 0 .77,P0 .0 5 ) ;左肾灌注 ET处理侧酶活性显著降低 (2 .35± 1 .0 5 vs3.6 0± 0 .99,P

    • 氟伐他汀对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2004, 25(2):185-188.

      摘要 (1614) HTML (0) PDF 0.00 Byte (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 (fluvastatin,Flu)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肺成纤维细胞 (fibroblast,Fb)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在体外培养的大鼠肺 Fb中 ,加入 Flu,用计数法和 MTT比色法观察并比较不同浓度的 Flu对培养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对大鼠肺 Fb分裂指数及分泌胶原的影响。 结果 :计数法和 MTT比色法均显示 ,Flu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肺 Fb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P

    • >个案报告
    • 儿童巨大胃黏膜肥厚症一例报告

      2004, 25(2):188.

      摘要 (1373) HTML (0) PDF 0.00 Byte (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论著
    • 应用放射性微球技术测定兔骨和肌肉组织中血流量

      2004, 25(2):189-191.

      摘要 (1482) HTML (0) PDF 0.00 Byte (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应用放射性微球技术定量检测实验兔不同骨骼和肌肉组织的血流量。 方法 :以蟾蜍红细胞经 99m Tc标记后制成放射性微球 (1× 1 0 6 / m l) ,将微球注入 1 0只新西兰兔体内 ,检测并计算其四肢长骨干、肱二头肌和股四头肌以及肱骨不同部位组织的血流量。 结果 :以四肢长骨干血流量最大 ,股骨血流量为 (8.94± 0 .4 5 ) m l/ (min· 1 0 0 g) ;肱骨干骺端血流量为(7.73± 0 .6 8) m l/ (min· 1 0 0 g) ,明显高于骨干和骨骺部 (P

    • >个案报告
    • 甲型肝炎合并肠炎沙门菌败血症一例报告

      2004, 25(2):191.

      摘要 (1768) HTML (0) PDF 0.00 Byte (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论著
    • 血清抵抗素和游离脂肪酸水平与血糖水平关系的比较

      2004, 25(2):192-194.

      摘要 (2015) HTML (0) PDF 0.00 Byte (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高血压病患者血清抵抗素和游离脂肪酸 (FFA)水平与血糖的关系。 方法 :71例高血压病患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 ,己糖激酶法测定血糖浓度、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浓度 ,将所有患者分为 3组 :2型糖尿病 (DM)组 1 8例 ,糖耐量低减 (IGT)组 2 6例 ,正常糖耐量 (NGT)组 2 7例。计算 3组患者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 CG)和 OGTT开始后 30 min胰岛素和血糖变化的比值 (Δ I30 /Δ G30 ) ,根据 Cederholm公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 ,并采用酶免疫测定法测定空腹血清抵抗素水平 ,铜试剂显色法测定 FFA水平。 结果 :DM组空腹血清抵抗素浓度为 (2 9.8±1 2 .1 ) μg/L,显著高于 NGT组的 (2 2 .0± 8.4 ) μg/L (P

    • 运用多重填补方法分析世界健康调查数据(英文)

      2004, 25(2):195-199.

      摘要 (1698) HTML (0) PDF 0.00 Byte (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解决世界健康调查 (World Health Survey,WHS)数据中的数据缺失问题 ,进行更加有效的统计推断。 方法 :根据多重填补 (multiple imputation,MI)的原理 ,运用 Am elia软件和 Stata○R中的综合统计推断程序对 WHS数据集进行处理。结果 :由缺失数据造成的信息缺失得到了弥补 ,综合评价结果的质量得到了提高。 结论 :MI具有良好的特性 ,和针对特定问题但操作复杂的方法相比 ,MI是一种解决数据缺失问题的简单和近似的方法。

    • >个案报告
    • 乙胺丁醇致球后视神经炎一例报告

      2004, 25(2):199-206.

      摘要 (1827) HTML (0) PDF 0.00 Byte (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论著
    • 被动吸烟诱发儿童哮喘的Meta分析

      2004, 25(2):200-202.

      摘要 (1200) HTML (0) PDF 0.00 Byte (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被动吸烟对儿童哮喘发病率的影响。 方法 :通过中国 3大科技文献数据库和美国 MEDL INE数据库检索1 994~ 2 0 0 3年间发表有关本主题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 ,共收集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 8篇 ,应用 Meta分析中的 General Vari-ance- Based方法对此 8篇有关儿童哮喘诱发因素的 L 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被动吸烟的合并回归系数 b G 为1 .1 0 1 ,OR值为 3.0 0 7,χ2值为 2 2 .4 9,故 P

    • >研究快报
    • 利用荧光mRNA差异显示技术克隆短芒大麦盐胁迫相关基因的ESTs

      2004, 25(2):203-206.

      摘要 (1591) HTML (0) PDF 0.00 Byte (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获取短芒大麦盐胁迫相关基因的 ESTs。 方法 :应用荧光 m RNA差异显示技术进行筛选 ,并利用反向 North-ern杂交方法对差异片段进行快速鉴定以排除假阳性。结果 :共获得 32个与盐胁迫相关的 c DNA序列 ,并获得 Gen Bank注册号。BL AST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 ,1 3个与已知基因序列有同源性 ,1 9个为未知 ESTs。其类型分别为 :诱导表达型 ,2 2个 ;增强表达型 ,7个 ;抑制表达型 ,3个。 结论 :通过荧光 m RNA差异显示技术获得了短芒大麦盐胁迫相关基因的 ESTs,对它们的进一步研究将为短芒大麦耐盐分子机制的发现提供思路

    • >综述
    • Smad7对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及其在肾纤维化中的作用

      2004, 25(2):207-209.

      摘要 (1799) HTML (0) PDF 0.00 Byte (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TGF- β是肾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必需因子 ,Smad蛋白是 TGF- β受体的胞内激酶底物 ,介导了 TGF- β的胞内信号转导。 Smad7是负反馈调节 TGF- β功能的细胞分泌因子 ,其过度表达可能改变了 R- Smads和 I- Sm ads对 TGF- β诱导纤维化的应答或阻断的病理生理平衡。深入研究 Sm ads介导的 TGF- β胞内信号转导 ,将有助于对肾脏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理解 ,为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开发临床新药提供理论依据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血管形成作用及其调控

      2004, 25(2):210-212.

      摘要 (1427) HTML (0) PDF 0.00 Byte (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具有促血管生成活性的功能性蛋白 ,它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的结合 ,发挥生理功能 :(1 )促血管内皮细胞分裂从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 ;(2 )增强血管通透性的功能。其活性的发挥受到多因素、多水平的调节 ,如 :缺氧、癌基因、细胞因子、细胞间质成分等。本文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促血管形成机制及其调控因素等方面对其生物学行为和特性作一综述

    •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2004, 25(2):213-215.

      摘要 (1893) HTML (0) PDF 0.00 Byte (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 (mucosa- associated lym phoid tissue,MAL T)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边缘带淋巴瘤的一种 ,它通常作为一种局灶性病灶位于胃、唾液腺、甲状腺及眼眶附属器中 ,目前正逐渐从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的角度得到认识。本文对 MAL T淋巴瘤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临床病例讨论
    • 胃癌切除术后猝死(第46例)

      2004, 25(2):216-217.

      摘要 (1412) HTML (0) PDF 0.00 Byte (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实验研究
    • 辅酶Q_(10)脂质体的质量评价

      2004, 25(2):218-219.

      摘要 (1854) HTML (0) PDF 0.00 Byte (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自制辅酶 Q1 0 脂质体的质量标准。 方法 :采用负染法和 TSM超细颗粒粒度仪 ,观察脂质体的形态和粒径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RP- HPL C)法测定辅酶 Q1 0 的含量 ;采用超滤器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 结果 :辅酶 Q1 0 脂质体粒径大小均匀 ,平均粒径 0 .1 84 μm;RP- HPL C法测定 ,在 1 .0~ 1 6 .0 μg· ml- 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平均回收率 (1 0 0 .5±0 .6 5 ) %,最低检测限 1 ng;脂质体的包封率达 95 %以上。 结论 :本评价方法重现性好 ,符合质量测定要求

    • >临床研究
    • 尼卡地平与拉贝洛尔控制腹腔镜手术中高血压的效果

      2004, 25(2):220-222.

      摘要 (1584) HTML (0) PDF 0.00 Byte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尼卡地平与拉贝洛尔对伴高血压的腹腔镜手术患者气腹期间的降压效果。 方法 :将 30例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 (均有高血压病史 )随机分成 3组 ,对照组仅接受麻醉药 ;尼卡地平组诱导前 3min静注尼卡地平 2 0 μg· kg- 1·min- 1 ,随后持续静注 0 .5~ 1 .5μg· kg- 1 · m in- 1 ;拉贝洛尔组诱导前 3m in静注拉贝洛尔 0 .3m g· kg- 1 · m in- 1 ,之后持续静注 1 0~ 2 0μg· kg- 1 · m in- 1 。观察给药前后患者心率、血压及心率收缩压乘积的变化。 结果 :尼卡地平组、拉贝洛尔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电图QT离散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04, 25(2):222-224.

      摘要 (1446) HTML (0) PDF 0.00 Byte (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 (冠脉 )旁路移植术后心电图 QT离散度 (QTd)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 4 8例冠脉 3支或 3支以上病变需行旁路移植术患者 ,采用 1 2导联多功能心电图监测仪 ,测定术前 1 d、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 1~ 7d的心电图QTd的变化。 结果 :术前 1 d的 QTd平均为 (5 6 .32± 2 .2 5 ) ms,手术结束时及术后 3d内的 QTd均比术前增加 ,以术后 2 d最高 ,为 (6 3.2 8± 2 .80 ) m s(P

    • 冠状动脉部分血管闭塞发生心肌梗死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2004, 25(2):225-227.

      摘要 (1502) HTML (0) PDF 0.00 Byte (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部分血管闭塞发生心肌梗死的临床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总结 5 6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部分血管完全闭塞的患者 ,将其按临床症状分为 A组 (有心肌梗死发生 )和 B组 (无心肌梗死发生 )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 结果 :与临床心肌梗死相关的因素包括糖尿病、心绞痛病史、高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吸烟史、长期规律性用药史及侧支循环情况、心电图改变等均为局限性因素 (P6个月 )、长期规律性药物治疗、血糖和血脂控制较好、不吸烟的患者临床上可发生无症状心肌梗死 ,可能与上述因素能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及缺血预适应机制等有关

    • 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

      2004, 25(2):227-228.

      摘要 (1587) HTML (0) PDF 0.00 Byte (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 1例肝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血浆置换治疗 (血浆置换组 ) ,9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对照组 ) ,观察血浆置换对肝功能恢复的影响 ,并分析其疗效。 结果 :血浆置换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 )明显下降 [(32 5± 1 2 4 ) vs (5 1 0± 1 1 0 )μmol/L ,P

    • 一期前路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治疗严重颈椎结核

      2004, 25(2):229-230.

      摘要 (1485) HTML (0) PDF 0.00 Byte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一期前路刮除病灶植骨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颈椎结核的安全性和效果。 方法 :随访 1 999~ 2 0 0 1年严重颈椎结核患者 1 0例 ,经一期前路刮除病灶、椎体间植骨、Orion钢板内固定治疗 ,所有患者平均随访 2 0个月。 结果 :局部结核无复发 ,植骨融合 ,颈椎后凸畸形得到纠正 ,神经症状均有改善。结论 :一期前路彻底刮除结核病灶植骨 ,钛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颈椎结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小肠平滑肌肉瘤诊治分析(附10例报告)

      2004, 25(2):231-233.

      摘要 (1468) HTML (0) PDF 0.00 Byte (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小肠平滑肌肉瘤的诊治策略 ,提高诊治水平。 方法 :对我院 1 993~ 2 0 0 1年收治的 1 0例小肠平滑肌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0例小肠平滑肌肉瘤中 ,行根治性手术 6例 ,术后生存最短 1年余 ,最长 8年 6个月仍健在 ,1例肿瘤摘除术后生存 4年余 ;行姑息性切除术 3例 ,分别于术后 1、2、3年死亡。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 :小肠平滑肌肉瘤较为少见 ,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 ,诊断较为困难 ,其确诊依赖病理结果。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对放、化疗不够敏感 ,但亦有一定作用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