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25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论坛
    • 大力加强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主动监测系统的研究

      2004, 25(3):233-235.

      摘要 (1800) HTML (0) PDF 0.00 Byte (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主动监测基本结构应该包括医院急诊室病例监测和症状监测、公共卫生实验室对病原体的检测、药品和医疗相关物品销售监测、大城市人群症状监测、中小学生缺课监测、动物死亡监测、1 2 0呼救电话监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监测等。主动监测为及时发现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启动成本效益合理的应急反应提供重要依据 ,是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 ,必须大力加强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主动监测系统的研究

    • 从SARS流行引发临床医学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2004, 25(3):236-237.

      摘要 (1245) HTML (0) PDF 0.00 Byte (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专题报道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相关特征的比较(英文)

      2004, 25(3):238-241.

      摘要 (1315) HTML (0) PDF 0.00 Byte (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 SARS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及其相关性 ,评价流行期间 SARS的早期诊断工作。方法 :对 2 0 0 3年 3月 1 5日到 5月 1 4日某地 SARS临床诊断病例 (1 5 5 0例 )和疑似病例 (790例 )的相关特征进行描述和对比 ,通过分析存在的异同以及可能的原因来评价 SARS早期诊断情况。 结果 :90 %左右的病例在发病后 6 d内做了诊断。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在发病时间 (r=0 .94 1 )、地区分布 (r=0 .793)及年龄 (r=0 .96 1 )和职业构成 (r=0 .937)等方面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同样情况也见于临床症状 (r=0 .996 )、白细胞 (正常时 r=0 .72 3,降低时 r=0 .86 3)及淋巴细胞 (正常时r= 0 .772 )等指标。 结论 :SARS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在多数特征上存在相似性 ,应开发特异性的早期诊断方法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134例死亡病例特征分析

      2004, 25(3):242-244.

      摘要 (1275) HTML (0) PDF 0.00 Byte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死亡病例的特征 ,为早期诊断和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某市 SARS死亡病例 1 34例和同期临床诊断病例 2 5 2 2例的资料 ,如发病 -死亡时间、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 :死亡病例中男性 74例 ,女性 6 0例。患者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中位数为 1 1 d。随着年龄的增大 ,病死率增高。死亡病例中 ,31~ 5 0岁者占 2 8.36 % ,5 1岁以上者占 6 6 .4 1 %。死亡病例早期症状中咳痰、胸闷、呼吸困难和气促出现比例较高。 结论 :发病后 1 1 d是SARS病例死亡的高峰 ;5 1岁以上人群是患者死亡的高危人群 ;早期呼吸道症状在死亡病例中的出现比例较高

    • >短篇报道
    • 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治疗高龄患者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2004, 25(3):244-267.

      摘要 (1810) HTML (0) PDF 0.00 Byte (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专题报道
    • 225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临床诊断病例临床特点分析

      2004, 25(3):245-247.

      摘要 (1448) HTML (0) PDF 0.00 Byte (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 SARS患者临床表现变化规律并寻找早期诊断线索。方法 :收集 2所收治 SARS病例医院的 2 2 5名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包括发病 -住院时间、症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X线等资料。结果 :2 2 5名患者中男性 1 2 1名 ,女性 1 0 4名 ,患者年龄基本一致 ,平均入院时间为 7.4 5 d。住院前症状与首发症状中发热出现比例分别为 99.1 1 %和97.33% ,住院前咳嗽和胸闷症状出现的比例显著高于首发症状 (P

    • 我国部分省市公共卫生实验室现状的调查

      2004, 25(3):248-251.

      摘要 (1672) HTML (0) PDF 0.00 Byte (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公共卫生实验室的现状 ,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 ,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我国上海、北京、安徽等省市区县共 36个公共卫生实验室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了解有关人员、设备、功能、对外协作情况等信息。 结果 :我国公共卫生实验室目前尚未形成规模。 (1 )高级专业人员比例太小 :博士、硕士学历者仅占 5 .1 % (32 /6 33)和7.1 % (4 5 /6 33) ,本科占 2 4 .8% (1 5 7/6 33) ;(2 )实验室仪器设备落后 :只有 5 2 .8% (1 9/36 )的单位具备 PCR仪 ,其中 78.9%(1 5 /1 9)的实验室经常使用 ,5 8.3% (2 1 /36 )的实验室有细胞培养设备 ,仅 4 1 .7% (1 5 /36 )的实验室配备生物安全柜 ,77.8%(2 8/36 )的实验室熟练使用 EL ISA技术 ,仅 4 1 .7% (1 5 /36 )的实验室可熟练使用细胞培养技术 ,仅 2 2 .2 % (8/36 )的实验室可熟练使用病毒分离技术 ;(3)科研水平不高 :有 6 3.9% (2 3/36 )的实验室曾鉴别过 4种以上病原体 ,近 3年发表论文 1 0篇以上的占 30 .6 % (1 1 /36 ) ;(4 )实验室功能与公共卫生不符 :绝大多数医院的实验室 ,尤其是中心医院以下的单位 ,其实验室的日常工作就是进行医院 3大常规检测 ,公共卫生方面的服务较少。结论 :国家对公共卫生实验室的重视不够 ,投入不足。本

    • 北京某区医院的突发事件监测情况调查

      2004, 25(3):252-254.

      摘要 (1189) HTML (0) PDF 0.00 Byte (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医院突发事件监测机构的设置及相关监测内容 ,为寻找合理的监测指标、完善医院日常监测、建立突发事件监测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北京某区医院为研究现场 ,对该区所有二级和三级医院 (共计 1 5所 )进行问卷调查 ,并回顾门 /急诊量的变化及药品销售量情况。 结果 :5 3.3%的医院现行监测机构设在门 /急诊 ,其余设在其他部门。三级医院监测资料分析周期为每周 ,二级医院为每月。1 5所医院不同程度地对就诊人员的性别、年龄、职业等 1 1项内容实施监测。2 0 0 2年和 2 0 0 3年的 1~ 6月门 /急诊量变化趋势以 3月份为分界点 ,3月份之前基本一致 ;2 0 0 3年 3月份后的门 /急诊量开始与 2 0 0 2年的曲线分离。 SARS流行期间对比往年同期水平销售量增幅最大的药品依次为抗病毒类药、抗生素类药、中药、免疫制剂。结论 :门急诊是医院的重点监测部门 ,监测项目中的人群特征不可忽视。医院门 /急诊量及药品销售变化对突发事件具有警示作用 ,是亟待挖掘的监测指标

    • 北京某区医院急诊医护人员突发事件监测意识的调查

      2004, 25(3):255-257.

      摘要 (2046) HTML (0) PDF 0.00 Byte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医院急诊医护人员对实施突发事件监测的意识 ,为寻找合理的监测指标、建立突发事件监测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北京某区医院为研究现场 ,对该区所有二、三级医院的部分急诊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97.3%(2 91 / 2 99)的医护人员认为有必要监测 ,其中 81 .4 % (2 37/ 2 91 )认为有在门急诊同时建立监测的必要性。 Kruskal- Wallis H检验显示在北京该区所有二、三级医院医护人员关于发热等 9项症状的日常监测预警例数均有显著差异 (P

    • 北京某区现场流行病学专业队伍现状分析

      2004, 25(3):258-260.

      摘要 (1767) HTML (0) PDF 0.00 Byte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的专业素质现状 ,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调查表调查北京市某区辖区内的 1 9个乡镇卫生院、2 7所大专院校校医院和 1 1个基层地段医院的所有从事疾病预防保健工作的基层人员 ,共收回调查表 2 4 7份 ,剔除不合格调查表 3份 ,有效问卷 2 4 4份。结果 :调查对象 2 4 4人 ,年龄中位数 4 7岁 ,大专以下学历者 1 83人 ,占 75 .3% ;本科学历 5 5人 ,占 2 2 .6 % ;硕士学历 5人 ,占 2 .1 %。初级职称 1 1 0人 ,占 4 8% ;中级职称 82人 ,占 35 .8% ;高级职称 37人 ,占 1 6 .2 %。 34.4 %的人员参加过调查前的临时培训 ,7.8%的人员参加过国内流行病学调查培训班 ,0 .8%的人员参加过国际流行病学调查培训学习班。现场流行病学专家应该具备的素质 ,在参与调查的 2 4 4人中 ,89.3%被调查者认为应有丰富的现场流行病学经验 ,88.1 %的被调查者认为应有科学严谨的态度 ,81 .1 %被调查者认为应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6 3.2 %认为应具备现场指挥协调能力 ,5 7.3%被调查者认为应具备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5 2 .1 %被调查者认为应有和领导沟通和协调的能力 ,4 1 .5 %被调查者认为应有出色的社交能力。结论 :基层疾病预防保健专业队伍的学历、职称结构趋向合?

    • 部分省市流行病学专家队伍专业水平的调查分析

      2004, 25(3):261-264.

      摘要 (1669) HTML (0) PDF 0.00 Byte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现场流行病学专家的专业水平情况 ,为建立全国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调查表收集部分省市流行病学专业人员的有关资料 ,包括科研学术情况、日常工作、参加现场流行病学培训和实践情况、对当前公共卫生体系的评价 4部分内容。结果 :共随机调查了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 (CFETP)成员 1 3人和部分省市各级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 (CDC)人员 (省级 1 6人 ,市级 4 4人 ,区级 33人 ) ,共计 1 0 6人。CFETP成员平均年龄 35 .9岁 ,省级、市级和区级 CDC人员的平均年龄分别为 4 5 .8岁、4 4岁和 5 0岁。男女比例省级 CDC为 1∶ 1 .1 4 ,市级 CDC为 1∶ 1 .2 ,区级 CDC为 1∶ 1 .0 6。CFETP成员、省级、市级和区级 CDC的高级职称比例依次为 6 1 .5 %、5 0 .0 %、2 7.9%和 1 5 .2 %。CFETP成员、省级、市级和区级 CDC的硕士学历比例分别为 2 3.1 %、1 8.8%、9.1 %和 0 ,本科学历比例依次为 76 .9%、6 2 .5 %、5 4 .5 %和2 1 .9% ,而大专以下学历所占的比例依次升高。 CFETP成员、省级、市级和区级 CDC参加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的人员比例分别为 1 0 0 %、87.5 %、81 .8%、6 6 .7%。在主持设计和参加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面 ,CFETP显著高于市级和区级 CDC人员(P

    • SARS定点医院工作人员白细胞及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的变化

      2004, 25(3):265-267.

      摘要 (1339) HTML (0) PDF 0.00 Byte (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 SARS定点医院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白细胞分类及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 (erythrocyte innate imm uneadhesion function,EIIAF)的变化 ,了解 SARS定点医院医务人员生理机能的变化。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成 5组 ,分别为 SARS定点医院门诊检验人员组、SARS一线人员组、非 SARS病区人员组、医院机关人员组以及院外对照组。对以上各组人员分别进行白细胞分类及 EIIAF测定。SARS特异性 Ig G抗体的检测采用 EL ISA法。结果 :SARS定点医院各组人员的白细胞总数显著高于院外对照组 (P

    • 危机管理在中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反应中的应用

      2004, 25(3):268-271.

      摘要 (1882) HTML (0) PDF 0.00 Byte (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危机是对国家安全、社会基本准则、人民生命财产形成严重威胁并且需要在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迅速做出关键性决策的突发事件。危机管理应遵照及时、主动、真实、负责任和善后的原则 ,采用预备、缩减、反应和恢复的模式进行。 2 0 0 3年 ,SARS在我国暴发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应急反应系统以及我国危机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建立我国危机管理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进行理论探讨

    • >个案报告
    • 风湿性联合瓣膜病并发多发性脾脓肿一例报告

      2004, 25(3):271-276.

      摘要 (1288) HTML (0) PDF 0.00 Byte (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专题报道
    • SARS相关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和主要蛋白酶的研究进展

      2004, 25(3):272-276.

      摘要 (1572) HTML (0) PDF 0.00 Byte (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在 2 0 0 3年我国南方暴发流行 ,波及众多国家和地区 ,引起了全球关注。在 SARS病原体被确证为一类新的冠状病毒并被命名为 SARS coronavirus(SARS- Co V)之后 ,全球对SARS相关冠状病毒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至目前 ,SARS- Co V的基因组已在多个实验室被测定 ,并通过多种途径分析了其基因结构特征 ,研究了基因复制与翻译中相关的蛋白酶特性。SARS- Co V具有复杂的基因复制和翻译调节机制 ,如 sg m RNA的不连续转录、核糖体的框移、翻译后的水解过程等等。其中 SARS- Co V的 3种蛋白酶 (解旋酶和另外 2种半胱氨酸蛋白酶 )在病毒的复制、转录、翻译和翻译后加工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生理和病理作用。本文综述了 SARS- Co V的基因组成和主要蛋白酶的结构及其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论著
    • phP53-luc质粒的构建及其用于检测化学物质遗传毒性的初步分析

      2004, 25(3):277-279.

      摘要 (1929) HTML (0) PDF 0.00 Byte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 2个分别由 p5 3基因启动子和核心启动子驱动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质粒 ,并探讨其用于检测遗传毒性化学物质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 PCR扩增人 p5 3基因启动子片段 ,然后采用重组 DNA技术克隆入 p GL3- BASIC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上游而获得 ph P5 3- luc表达质粒。用脂质体转染法将 ph P5 3- luc转染入 NIH3T3细胞并分别用 5 -氟尿嘧啶 (5 -FU)处理 ,最后裂解细胞用 Dual- L 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System检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 结果 :构建了 2个分别由p5 3基因启动子和核心启动子驱动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质粒 ,位于这 2个质粒上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在 NIH3T3细胞内的表达显著地受遗传毒性化学物质的诱导 ,其表达比对照的 p GL 3- BASIC载体上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高近 2 4 0倍。结论 :基于人 p5 3基因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系统可以用于快速检测环境毒物的遗传毒性

    • 在结肠癌细胞内高效表达内皮抑素的增殖型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2004, 25(3):280-283.

      摘要 (1952) HTML (0) PDF 0.00 Byte (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携带内皮抑素基因的增殖型腺病毒载体 ,寻找结肠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 RT- PCR克隆内皮抑素基因 ,2 93细胞内分别重组携带内皮抑素基因的增殖型 (CNHK2 0 0 - h E)和增殖缺陷型 (Ad- h E)腺病毒 ,分别体外感染结肠癌细胞 HT- 2 9后比较两者在细胞病理效应、病毒增殖和内皮抑素表达量方面的差异。 结果 :CNHK2 0 0 - h E感染结肠癌细胞96 h后可增殖 2 0 0 0多倍 ;感染后 7d肿瘤细胞死亡率达 96 .2 % ,而对正常肝细胞基本无杀伤作用 ;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 ,肿瘤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内皮抑素表达量不断增加 ,第 5天达 1 0 90 ng/ ml,显著高于 Ad- h E感染组 (P

    • 吗啡依赖对巨噬细胞MHCⅡ和CD80分子表达的影响

      2004, 25(3):284-287.

      摘要 (1408) HTML (0) PDF 0.00 Byte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吗啡依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 (MHC )和协同刺激分子 CD80表达的影响。 方法 :BAL B/ 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吗啡依赖组、吗啡戒断组。吗啡依赖组采用后肢皮下注射剂量递增的吗啡建立模型 ;戒断组在注射吗啡前 30 min皮下预先注射 1 / 1 0吗啡剂量的纳洛酮 ;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每组 1 5只动物 ,各组又分为 3个亚组 ,分别连续皮下给药 3、5、7d,并于末次给药后处死动物 ,分离获得腹腔巨噬细胞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MHC 和 CD80分子的表达。结果 :在连续给药 3d后 ,吗啡依赖组和戒断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MHC 和 CD80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无明显变化 ;连续给药 5 d后 ,两组 MHC 的表达较对照组分别下降 4 0 .4 %和 2 8.0 % (P

    • 壳多糖对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004, 25(3):288-291.

      摘要 (1563) HTML (0) PDF 0.00 Byte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壳多糖对异常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的作用。方法 :以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 ,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为对照 ,用含 0、0 .0 1 %、0 .0 2 %、0 .0 4 %、0 .0 8%、0 .1 6 %、0 .2 4 %、0 .4 8%壳多糖培养液对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 72 h。MTT法检测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情况 ,2 4 h3H-脯氨酸标记法检测胶原的相对量 ,定量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 TGF- β1 、b- FGF、IL- 8含量 ,同时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壳多糖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TGF-β1 、b- FGF的分泌 ,同时促进 IL - 8的分泌 ,且对异常瘢痕组织的作用明显强于正常皮肤 (P

    • 大鼠肝再生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的变化

      2004, 25(3):292-294.

      摘要 (1889) HTML (0) PDF 0.00 Byte (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大鼠肝再生过程中肝细胞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 (PT)的变化规律。 方法 :SD大鼠肝 70 %部分切除 (PH)制作肝再生模型 ,断头取肝分离线粒体后 ,通过检测静息态和不同浓度钙离子诱导下线粒体悬液在 5 4 0 nm处光密度值 (D540 )变化来观察线粒体 PT的时相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大鼠肝再生早期 (PH后 0~ 2 4 h)和后期 (PH后 1 2 0~ 1 6 8h)都表现为肝线粒体先收缩后肿胀 ,也即通透性先下降后增高 ;同时大鼠肝再生早期肝线粒体可明显抵抗钙离子的诱导作用 ,而 PH后2 4 h和 1 6 8h组的大鼠肝线粒体对钙离子的诱导非常敏感。环孢素 A(Cs A)可阻断钙的诱导作用。结论 :大鼠肝再生过程中线粒体 PT出现明显规律性改变 ,这可能与肝再生过程中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变化以及肝再生的启动和终止有关

    • 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肺细胞的凋亡

      2004, 25(3):295-297.

      摘要 (1444) HTML (0) PDF 0.00 Byte (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肺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雄性 SD大鼠 4 0只 ,体质量 30 0~ 35 0 g,随机分为 8组(缺血再灌注 6组 ,单纯缺血组 ,对照组 ) ,每组 5只。通过阻断肺门建立大鼠原位肺缺血再灌注模型 ,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Td T)介导的 d U 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 (TU NEL)检测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引起的肺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与再灌注时间的相关性 ;DNA电泳进行肺组织细胞 DNA片段分析 ;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在肺缺血再灌注后早期 (30 min)发生明显的肺细胞凋亡 ,凋亡细胞数峰值位于再灌注后 2 h,再灌注后 1 2 h凋亡细胞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 ;缺血而无再灌注的肺细胞凋亡无明显变化。 结论 :细胞凋亡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 极低密度脂蛋白对大鼠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

      2004, 25(3):298-300.

      摘要 (1549) HTML (0) PDF 0.00 Byte (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极低密度脂蛋白 (VL DL)对 SD大鼠系膜细胞 (MCs)的促增殖作用。 方法 :采用 MTT法测定不同浓度VL DL 在不同时间对 MCs的促增殖作用 ,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 VL DL 诱发 MCs凋亡的情况。 结果 :不同浓度 VL DL(1 0~5 0 0 μg/ m l)在不同时间 (6~ 4 8h)与 MTT光密度值呈线性关系 ,r分别为 0 .91 1 (P

    • 嗅鞘细胞移植促进大鼠坐骨神经的再生

      2004, 25(3):301-303.

      摘要 (2021) HTML (0) PDF 0.00 Byte (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嗅鞘细胞 (OECs)移植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 :30只 SD大鼠随机分为 OECs组和对照组 ,每组 1 5只 ;切除 3m m右侧坐骨神经并用预先充填可吸收明胶的硅胶管套接修复 ,OECs组和对照组硅胶管内分别给予体外培养纯化的 OECs和生理盐水 ;术后 4、8和 1 2周分别行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术后 4、8和 1 2周 ,OECs组和对照组修复神经均有不同程度再生 ,OECs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肌肉动作电位幅度、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和直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天鹅型记忆接骨器内固定对骨折局部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的影响

      2004, 25(3):304-306.

      摘要 (1352) HTML (0) PDF 0.00 Byte (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天鹅型记忆接骨器 (SMC)内固定对骨折愈合过程中 TGF- β表达的影响。 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 35只 ,建立兔双侧肱骨骨折后 SMC和动力加压接骨板 (DCP)内固定模型 ,分别于术后 1、3、7、1 4、2 1、2 8和 5 6 d各处死 5只兔 ,在骨折局部取材 ,应用免疫组化 En Vision法进行标本中 TGF- β定位检测 ,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骨折局部 TGF- β的阳性染色强度、阳性面积及阳性指数。结果 :SMC和 DCP固定后骨折愈合过程中 ,间充质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及基质中均有 TGF- β阳性染色。骨折早期 ,两组 TGF- β含量无显著差异 ;术后 7~ 2 8d,SMC组 TGF- β含量明显高于 DCP组 (P

    • 脊柱侧凸矫形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的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2004, 25(3):307-310.

      摘要 (1684) HTML (0) PDF 0.00 Byte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脊柱侧凸矫形术中体感诱发电位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s)的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2 0 0 1年 8月至 2 0 0 2年 3月在本院施行矫形手术的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 36例 ,用日本光电 MEB2 2 0 0型诱发电位监测仪在麻醉前、诱导后、插管后、脊柱手术野暴露后及术中进行 SEP连续监测。观察手术、麻醉事件对 SEP潜伏期及波幅的影响。结果 :与 SEP改变相关的麻醉事件有芬太尼的单次推注和系统血压的降低 ,手术事件有钩及棒的植入、撑开、去旋转矫形和节段血管结扎等。 结论 :采用静脉复合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可获得有效的麻醉深度和成功监测 SEP。手术事件中导致脊髓的震荡、牵拉、平移、旋转以及一过性缺血者均可引起 SEP的改变

    • >研究简报
    • 甲状腺功能亢进术后复发再手术治疗的分析

      2004, 25(3):310-332.

      摘要 (1345) HTML (0) PDF 0.00 Byte (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论著
    • 后纵韧带切除在颈前路减压中的作用

      2004, 25(3):311-313.

      摘要 (1721) HTML (0) PDF 0.00 Byte (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后纵韧带切除在颈前路减压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7年 3月至 2 0 0 2年 1 2月间经颈前路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 1 1 6例 ,分为后纵韧带切除组 (n=6 2 )和后纵韧带保留组 (n=5 4 ) ,按照日本骨科协会 (JOA)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利用 MRI技术测量脊髓矢状径并进行比较。结果 :平均 1 8个月的随访结果表明 ,后纵韧带切除组神经功能恢复率为 (74± 2 3) % ,显著高于后纵韧带保留组 [(6 3± 2 1 ) % ,P

    • 髋臼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004, 25(3):314-316.

      摘要 (2055) HTML (0) PDF 0.00 Byte (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髋臼三维有限元模型。 方法 :选择成年湿髋臼尸体标本行 CT扫描成像得到髋臼每层横截面图像 ,提取边界坐标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ANSYS5 .6构建髋臼三维有限元模型 ,三维十结点四面体实体单元进行网格划分。 结果 :所构建髋臼模型共划分为 1 2 1 2 39个结点、1 1 2 4 91个单元 ,客观反映髋臼真实解剖形态及生物力学行为。 结论 :构建的髋臼三维有限元模型为髋臼骨折内固定的记忆力学研究提供可循模型

    • 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清IL-6水平的变化及西布曲明减重治疗对其的影响

      2004, 25(3):317-319.

      摘要 (1434) HTML (0) PDF 0.00 Byte (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清 IL- 6水平及西布曲明减重治疗对其的影响。 方法 :4 5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分别接受西布曲明 (2 5例 )和安慰剂 (2 0例 )治疗 2 4周 ,治疗前后测量患者的体质量、腰围、空腹血糖、胰岛素及 IL- 6的浓度 ,计算体质量指数 (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 ,并与正常对照组 (1 6例 )进行比较。 结果 :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质量、BMI、腰围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清 IL- 6水平与 BMI、腰围、空腹胰岛素及 HOMA- IR密切相关 (P

    • 月见草油自乳化制剂处方研究

      2004, 25(3):320-322.

      摘要 (1699) HTML (0) PDF 0.00 Byte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月见草油自乳化制剂 ,探求其最佳处方配比。 方法 :通过溶解度实验、正交筛选和三相图的绘制 ,以形成乳剂的乳化程度、未乳化油的体积和所得乳滴粒径的大小为指标 ,对月见草油处方中的药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潜溶剂的用量比例进行筛选 ,寻找出最佳的搭配和处方配比。结果 :在月见草油的自乳化制剂处方中 ,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用吐温 - 85、潜溶剂选用丙二醇时 ,可以获得较好的乳化效果。 结论 :月见草油自乳化的最佳处方比例为月见草油∶吐温 - 85∶丙二醇 =5∶ 7∶ 3

    • >综述
    • 血管造影栓塞治疗在严重骨盆骨折中的作用

      2004, 25(3):323-325.

      摘要 (2054) HTML (0) PDF 0.00 Byte (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骨盆骨折往往是高能量创伤所致且常伴大出血 ,目前对何种骨盆骨折患者、在何时和何地施行血管造影检查和可能的栓塞治疗存在争议。骨盆骨折的重要治疗措施包括控制大出血、固定骨盆环和多学科的合作等。血管造影栓塞术 (angio-graphic embolization,AE)可明确出血来源、控制出血和降低严重骨盆骨折所致的死亡和并发症。根据近年文献 ,本文从 4个方面综述了 AE在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中的作用 ,并强调 AE是控制骨盆骨折大出血的一个相当有价值的技术

    • 生长因子与糖尿病性神经变性及再生

      2004, 25(3):326-328.

      摘要 (1836) HTML (0) PDF 0.00 Byte (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糖尿病性神经变性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的病理表现 ,对其治疗 ,重要的是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和防止神经变性。糖尿病引起的神经再生障碍部分甚至全部是由于某些神经营养因子水平降低或其受体表达降低所致。本文对一些主要的神经营养因子对糖尿病性神经病理变性及再生作用 ,以及神经营养因子在临床糖尿病性神经变性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 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2004, 25(3):329-332.

      摘要 (1572) HTML (0) PDF 0.00 Byte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在人群中有着很高的患病率 ,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目前各国已展开了对代谢综合征的各方面研究 ,并已有了较深入的认识。本文主要对其定义、流行病学、病因、主要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 >实验研究
    • 中药女贞子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2004, 25(3):333-334.

      摘要 (1842) HTML (0) PDF 0.00 Byte (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中药女贞子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法和层析法分离、纯化女贞子的化学成分 ,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分析 ,鉴定所得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结果 :从女贞子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7个单体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 ( )、木犀草素 - 7- O- β- D-葡萄糖苷 ( )、槲皮苷 ( )、β-胡萝卜苷 ( )、对羟基苯乙醇 - β- D-葡萄糖苷 ( )、甘露醇 ( )及己六醇( )。其中化合物 、 和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 :分离并鉴定了女贞子的 7个水溶性化学成分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女贞子提供了实验依据

    • 紫外消毒对驻极体电荷储存稳定性的影响

      2004, 25(3):335-337.

      摘要 (1977) HTML (0) PDF 0.00 Byte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紫外消毒对驻极体电荷储存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 :用常温恒压电晕充电系统将聚四氟乙烯 (PTFE)和聚丙烯 (PP)两种材料极化制备成驻极体 ;用补偿法测量不同剂量的紫外照射后驻极体的表面电势。 结果 :在相对湿度不高于70 %、紫外强度在 1 2 0~ 6 0 0 μW/ cm2之间和照射剂量在 1 0 6 μW· s/ cm2数量级下 ,两种驻极体的表面电势均保持在初始值的90 %以上 ;增大照射强度 ,或者在高湿度环境下照射 ,都将加快两种材料表面电势的衰减。 结论 :在临床紫外消毒强度和消毒剂量照射下 ,PTFE和 PP均表现出良好的电荷稳定性。

    • >临床研究
    •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远期疗效观察

      2004, 25(3):337-338.

      摘要 (1731) HTML (0) PDF 0.00 Byte (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的远期疗效。方法 :住院确诊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6 2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 31例 ,两组常规治疗相同 ,治疗组加阿托伐他汀。随访半年 ,观察两组心脏事件发生、再住院次数、总胆固醇 (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 C)、肝肾功能、冠状动脉造影等情况。 结果 :治疗组能明显降低 TC及 L DL - C,明显减少心脏事件发生 ,减少再住院次数。 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远期疗效显著

    • 乳腺疾病240例彩色多普勒检测结果分析

      2004, 25(3):339-340.

      摘要 (1411) HTML (0) PDF 0.00 Byte (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进一步完善超声检测乳腺肿瘤血流的诊断标准。方法 :对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 2 4 0例乳腺肿块的多普勒血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和结论 :良性肿瘤血流主要分布于 0~ 级 ,恶性肿瘤血流主要分布于 ~ 级 ,血流等级越高 ,恶性肿瘤的检出率越高 ;乳腺恶性肿瘤的收缩期最高流速、平均流速、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均高于良性病变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8例诊治分析

      2004, 25(3):341-342.

      摘要 (1881) HTML (0) PDF 0.00 Byte (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甲旁亢 )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我院 1 992年 8月到 2 0 0 2年 1 1月收治的 8例原发性甲旁亢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 ,并复习有关文献。 结果 :以骨病 (纤维囊性骨瘤 )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甲旁亢极易误诊 ;结合血钙、血氯磷比和血清甲状旁腺激素 (PTH)测定及相关影像检查可确诊。手术共切除甲状旁腺腺瘤 4例 ,无水乙醇瘤内注射术 2例 ,电子照射 1例 ,内科治疗 1例。结论 :结合血钙、PTH测定有利于减少以骨病 (纤维囊性骨瘤 )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甲旁亢的误诊和漏诊 ;手术仍为甲旁亢的首选 ,无水乙醇瘤内注射术为无法耐受手术者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围绝经期妇女冠心病的临床诊断特点

      2004, 25(3):343-344.

      摘要 (1376) HTML (0) PDF 0.00 Byte (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冠心病的临床诊断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80例 (围绝经期组 76例 ,绝经后组 1 0 4例 )临床疑为冠心病行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 ,比较冠心病危险因素、临床胸痛特点以及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冠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结果 :围绝经期组患者冠心病发生率为 1 3.5 % (1 0 / 76 ) ,明显低于绝经后组的 4 3.3% (4 5 /1 0 4 ,P

    • 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_1与其他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

      2004, 25(3):345-347.

      摘要 (1513) HTML (0) PDF 0.00 Byte (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β1 )与其他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 EL ISA法测定 71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浆中 TGFβ1 水平 ,并采用 RIA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 (HA)、层粘连蛋白 (L N)、 型前胶原蛋白 (PC )、 型胶原蛋白 (Co )水平。结果 :慢性肝病患者血浆中 TGFβ1 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血浆对照组 (P

    • >研究简报
    • 原位心脏移植3例报告

      2004, 25(3):347-348.

      摘要 (1467) HTML (0) PDF 0.00 Byte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烧伤创面的应用

      2004, 25(3):349.

      摘要 (1789) HTML (0) PDF 0.00 Byte (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