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28(10):1045-1049. DOI: 10.3724/SP.J.1008.2007.01045
摘要:近年来,临床上对越来越多的早期肾癌病例采取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与根治性肾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具有微创、安全、而生存率相当的特点。但其相应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资料较为匮乏,仍沿用传统腹腔镜和开放手术的实验数据,缺少系统、全面的研究。本文针对一直以来令泌尿外科手术医生感到困惑的一些问题,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并结合作者所做工作进行分析,提出3个假说,并希望通过基础和临床的研究来加以证实或解答。
2007, 28(10):1050-1052. DOI: 10.3724/SP.J.1008.2007.01050
摘要: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对早期肾癌行肾部分切除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3年7月至2007年6月采用后腹腔镜技术使用超声刀、电凝钩对21例早期肾癌患者行保留肾单位手术,肿瘤平均直径(2.8±0.8) cm (1.5~4.5 cm)。其中肾透明细胞癌17例,肾颗粒细胞癌3例,嗜酸性细胞癌1例。结果:21 例均完成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05±15)min,平均出血量(120±22) ml,4例患者术中平均输血400 ml。1例发生尿漏,引流量200~300 ml,术后15 d负压吸引小于20 ml后拔出。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2) d (7~17 d)。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20±4)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是可行的,也是安全的。
2007, 28(10):1053-1055. DOI: 10.3724/SP.J.1008.2007.01053
摘要:目的:总结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7年1月间180例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180例肾癌患者均经病理确诊,均为T1~T2期,左侧87例,右侧93例;肿瘤直径1.5~8 cm,平均(4.8±1.3) cm;均采用经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180例全部手术成功,手术时间56~90 min,平均(70±12) min;术中出血约70~1 500 ml,平均(122±36) ml;1例右肾静脉损伤,但未改开放手术,7例腹膜损伤,1例膈肌损伤,2例皮下气肿,1例切口疝,6例切口愈合延迟。术后24~48 h开始进食,术后7~9 d出院。随访4个月至6年,失访41例,因其他原因死亡4例,肺转移2例,无穿刺孔种植转移。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小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007, 28(10):1056-1058. DOI: 10.3724/SP.J.1008.2007.01056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经验。方法:2001年8月至2007年6月,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203例;男128例,女75例;年龄21~74岁,平均(45±2)岁;双侧6例。肾上腺肿瘤或结节直径0.4~18 cm。结果:203例患者,行肾上腺手术209例次,其中经后腹腔166例,经腹34例,手助腹腔镜3例,腔镜手术成功197例,有6例(2.96%)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为25~275 min,平均(135±35) min。术中出血40~250 ml,平均(75±25) ml。术后1~3 d可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7~10 d,平均(7±2) d。手术并发症为腔静脉损伤1例,胸膜损伤1例,腰部血肿4例,Trocar穿刺口脂肪液化1例。结论:经后腹腔腹腔镜途径治疗肾上腺肿瘤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需根据肿瘤大小和病理类型严格掌握,对肿瘤体积较大、肥胖或有双侧病变患者时选择经腹途径较为合适。
2007, 28(10):1059-1063. DOI: 10.3724/SP.J.1008.2007.01059
摘要: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固定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肾下垂28例。28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45岁,平均(34±2.5)岁。右侧15例,左侧12例,双侧1例。术前症状:腰区酸胀27例,腰区明显疼痛1例,频发尿路感染16例,血尿12例,其中肉眼血尿8例,镜下血尿4例。肾图显示患侧呈梗阻性表现12例。静脉肾盂造影提示肾下垂Ⅱ度10例,Ⅲ度14例,Ⅳ度4例。患侧轻度肾积水7例。1例双侧肾下垂采用经腹途径,其余27例均采用后腹腔途径。经后腹腔镜完整游离患侧肾脏,其中8例钳夹牵拉的肾下极血管。26例将下垂游离肾脏用腔镜内缝合技术固定于腰大肌,2例用外打结方法固定于患侧腰区皮下。结果:28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25±9) min,平均住院时间(8±1.2) d,平均卧床时间(7±1.3) d。术后复查静脉肾盂造影提示患侧肾脏位于正常位置。27例腰区酸胀患者中24例症状消失,3例改善;1例腰区疼痛患者症状消失;16例频发尿路感染患者症状均消失;12例血尿患者中有10例症状消失。平均随访(24±4.2)个月,有一定的复发症状,包括血尿复发2例,1例复发尿路感染,4例复发患侧腰区酸胀。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康复快等优点,有望成为理想的肾下垂手术方法之一。
张海民,郑军华,黄国华,段建敏,巢月根,许云飞,彭波,鄢阳,高其若,崔玉芬
2007, 28(10):1064-1067. DOI: 10.3724/SP.J.1008.2007.01064
摘要:目的:回顾分析行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手术体会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从1988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有6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回肠新膀胱术采用回肠末端肠段,作对系膜缘切开,然后将回肠片U形排列缝合,间断内翻缝合重建膀胱颈,输尿管行黏膜沟再植。对患者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尿控情况、肾功能、影像学及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进行评估。结果:除1例围术期死亡外,其余患者随访12~168个月。共死亡13例。并发症为肾功能不全11例、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9例、膀胱输尿管反流6例、尿漏5例、出血4例、切口疝4例、尿道狭窄3例、尿道复发1例。42例患者尿控效果满意。结论:经过长期随访,我们提出的新型原位回肠膀胱术是一种效果良好、并发症较低的尿道改道术,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007, 28(10):1068-1071. DOI: 10.3724/SP.J.1008.2007.01068
摘要:目的:观察肾癌组织中RASSF1A和BLU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探讨二者在肾癌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26例肾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RASSF1A和BLU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分析二者检测结果。结果:肾癌组织中17例(65.4%)RASSF1A基因异常甲基化表达,相应癌旁组织中无RASSF1A基因异常甲基化表达;11例(42.3%)肾癌组织中BLU基因高甲基化,相应癌周组织中未发现BLU基因高甲基化。结论:肾癌组织中RASSF1A和BLU基因启动子高度甲基化,表明RASSF1A和BLU基因甲基化可能与肾癌的发生相关。
2007, 28(10):1072-1074. DOI: 10.3724/SP.J.1008.2007.01072
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肿瘤的神经内分泌学特性。方法:对长征医院1999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99例肾上腺皮质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技术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99例肾上腺皮质肿瘤组织中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嗜铬素A(CgA)、突触素(Syn)的表达,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年龄、临床症状、检验结果、病理类型等,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三种蛋白在肾上腺皮质腺瘤中均有大量表达,NSE阳性率为80%,CgA阳性率为48.9%,Syn阳性率为75.6%。在皮质腺癌中的表达率为 NSE 77.8%,CgA 22.2%,Syn 77.8%。在正常肾上腺组织中的表达率为 NSE 20%,CgA 0%,Syn 10%。NSE、CgA、Syn三种蛋白在肾上腺皮质腺瘤和肾上腺皮质腺癌之间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比正常肾上腺组织明显升高(P<0.05)。结论:肾上腺皮质肿瘤无论腺瘤、腺癌,均表现出神经内分泌学特性,提示其发生与肾上腺皮质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常增殖有关。
鄢阳,郑军华,许云飞,张海民,黄建华,彭波,高其若,黄国华,巢月根,孔宪国
2007, 28(10):1075-1078. DOI: 10.3724/SP.J.1008.2007.01075
摘要:目的:观察MMP-2、MMP9、VEGF和RECK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膀胱癌转移可能的基因机制。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50例膀胱癌手术切除标本中MMP-2、MMP9、VEGF和RECK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MMP-2、MMP9、VEGF和RECK在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56%、78%和64%。膀胱癌组织MMP-2、MMP9和VEGF三种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癌周组织(P<0.05),而RECK基因的表达水平低于癌周组织(P<0.05)。膀胱癌组织中MMP-2、 MMP9和VEGF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组织的病理分级分期密切相关,而RECK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的分级分期无明显相关。结论:膀胱癌组织存在多基因的表达异常,其发生、发展及转移与多基因联合作用有关。
时多 , 袁斌 , 袁星 , 蒋恒义 , 孙学军 , 缪明永 , 焦炳华
2007, 28(10):1079-1081. DOI: 10.3724/SP.J.1008.2007.01079
摘要:目的:从线粒体介导的内源性途径分析大鼠肝再生早期肝细胞凋亡执行酶caspase3激活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5只,分成模型组15只(70%肝切除制作肝再生模型)、假手术组15只和正常对照组5只。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根据时间分为术后3、6和24 h三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取各组大鼠肝组织,制备肝匀浆液。荧光法测肝组织凋亡酶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性;酶联免疫分析法测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硝酸还原法测NO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凋亡酶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性在肝再生早期(术后3、6 h组)显著增高(P<0.01);GSHPx水平显著降低,NO分泌量显著增高(P<0.01)。结论:肝再生早期,肝组织处于氧化应激状态,线粒体介导的内源性途径参与凋亡执行酶的激活。
2007, 28(10):1082-1085. DOI: 10.3724/SP.J.1008.2007.01082
摘要:目的:评估磁共振(MRI)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SPECT)检测心肌缺血、坏死的价值。方法:冠心病拟行血运重建术患者28例,于术前1周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CAG)、MRI和SPECT的对照检查,以CAG结果狭窄程度≥70%为标准,判断MRI和SPECT检出心肌缺血、坏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CAG发现阳性血管共39支,阴性血管共45支。以CAG结果为标准,MRI检出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31%、80.00%、85.71%,检出心肌坏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6.67%、91.11%、79.76%;SPECT检出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87%、82.22%、88.10%,检出心肌坏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1.54%、86.67%、75.00%。统计学分析表明,MRI和SPECT显示缺血和坏死与CAG对照无明显差别,并且MRI和SPECT两种方法判断心肌缺血和坏死的准确度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以CAG管腔狭窄程度≥70%为临界值,MRI与SPECT检出相应供血区心肌缺血、坏死的准确度较高,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贾永伟 , 程黎明 , 俞光荣 , 于研 , 楼永坚 , 陈博 , 丁祖泉
2007, 28(10):1086-1090. DOI: 10.3724/SP.J.1008.2007.01086
摘要:目的:评价数字标记点质心跟踪法在骨盆位移测量中的可靠性。方法:选择健康成人尸体骨盆标本6例,保留主要的韧带和关节囊,骨盆关键部位粘贴标记点;双足站立位,0~500 N垂直分级载荷下,CCD采集骨盆形变图像;基于Image J软件,采用数字标记点质心跟踪法测量冠状面上S1椎体的垂直位移及矢状面上骶骨相对于髂骨的角位移。结果:骨盆形变前后标记点图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83;相对误差达到1.11‰。双足站立位,骨盆垂直载荷-位移曲线基本呈线性变化;侧位观察,骶骨相对于髂骨呈现屈曲运动,其载荷-角位移曲线呈非线性变化。500 N垂直载荷下,S1椎体垂直位移为(0.835 6±0.283 0) mm,骶骨相对于髂骨的角位移为(0.584±0.221)°。结论:基于Image J软件数字标记点质心跟踪法用于测试骨盆的位移,其测试方法简单、测试精度高,在生物力学上可以得到很广泛的应用。
2007, 28(10):1091-1093. DOI: 10.3724/SP.J.1008.2007.01091
摘要:目的:以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XA)为金标准,评价形态测定分析法表达下颌骨骨密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选择牙列完整、身体发育良好、无肝肾疾病等影响骨代谢系统疾病的受试者共20人(男8人,女12人),年龄11~26岁。DXA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给每一位受试者测量第1~4腰椎前后骨密度,结果判定以面密度(g/cm2)为依据。形态测定分析法采用意大利生产的RTG230/EnR型全景片机给每一位受试者拍颌骨全景片,在全景片上定点、作线,测得下颌骨左右两侧下缘的骨皮质厚度(MCT)及全景指数(PMI)。DXA结果与MCT、PMI之间的关系用线性相关分析,MCT、PMI测量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通过灵敏度和特异度来评价。结果:MCT、PMI与DXA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0.268, P<0.05;r=0.251 3, P<0.05);形态分析法(MCT、PMI)的敏感性均为50%,特异性分别为93.75%、87.50%,Youden指数分别为0.437 5、0.375。结论:MCT、PMI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达下颌骨骨密度,在临床中不失为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骨密度的方法。
2007, 28(10):1094-1097. DOI: 10.3724/SP.J.1008.2007.01094
摘要:目的:观察153钐氯屈膦酸二钠(153Smclodronate)在原位人骨肉瘤裸鼠动物模型中的疗效。方法:以人骨肉瘤细胞系HOS8603接种SCID小鼠皮下,成瘤后经BALB/c裸鼠胫骨移植传代,再接种裸鼠胫骨建立原位人骨肉瘤裸鼠模型,测定153Smclodronate的生物分布,并通过外观、瘤体质量、钼靶X线片、组织学观察和生存期与153SmEDTMP、clodronate对照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注射后24 h生物分布示瘤骨分布远高于其他组织,放射性计数比瘤骨/血=4 627.11,瘤骨/正常骨=10.81,正常骨/肝脏=8.41。153Smclodronate治疗组较对照组溶骨反应轻,生存期显著延长,但是瘤体质量没有明显差异。结论:153Smclodronate浓聚于瘤骨,在原位人骨肉瘤裸鼠模型中的疗效较好,有进一步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前景。
2007, 28(10):1098-1103. DOI: 10.3724/SP.J.1008.2007.01098
摘要:目的:对钼靶(mammography, MG)、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MRI)及核素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PET/SPECT)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按照循证医学诊断性试验的评价标准筛选1986~2006年PubMed、OVID、Medline数据库中有关MG、MRI及PET/SPECT诊断乳腺癌的文献资料,对筛选文献中3种诊断方法的相关数据和指标分别进行Meta分析,比较各自的诊断准确性。结果:共筛选出30篇文献,包含41组研究,其中14 组关于MG(2 941个病灶),10 组关于MRI( 1 428个病灶),17组关于PET/SPECT(2 247个病灶)。Meta分析结果表明:MG、MRI、PET/SPECT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82%、86%和87%;特异度分别为69%、65%和82%;S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4、0.89和0.90;Q*值分别为0.77、0.81和0.88。3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相似,无显著差异;PET/SPECT的特异度高于MG和MRI(P<0.05);PET/SPECT和MRI的综合诊断效能大于MG。结论:MG仍然是目前乳腺癌初诊较合适的影像方法,年轻女性可优先考虑MRI检查,PET/SPECT可在其他检查疑似乳癌但不能明确诊断的情况下适当选用。
2007, 28(10):1104-1108. DOI: 10.3724/SP.J.1008.2007.01104
摘要:目的:自制纳米级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观察其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长期毒性及将其作为载体应用于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MR)基因成像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级SPIO,应用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及1.5 T超导型MR仪等测定其相关理化指标。90只小鼠按纳米级SPIO给药方式和剂量随机分为口服灌胃、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组(n=30),分别按总剂量2 104.8 mg/kg、给药容积40 ml/kg口服灌胃;总剂量438.5 mg/kg、给药容积25 ml/kg静脉注射;以及总剂量1 578.6 mg/kg,给药容积30 ml/kg腹腔注射;各组另设10只小鼠按相应方式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n=10)。给药后饲养14 d,观察饲养期间小鼠的一般情况,检测小鼠血清主要生化指标;观察主要脏器的病理学改变。结果:成功制备纳米级SPIO,其核心颗粒为Fe3O4 晶体,颗粒大小20~35 nm,T 2弛豫率0.155×106 mol-1·s-1,比饱和磁化强度68.395 68 emu/g,剩磁21.463 74 Gs。观察期间各组小鼠均未见死亡;各组小鼠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HE染色及Wright骨髓染色见各组小鼠肝、脾、肾、心、肺和骨髓细胞均无水肿、变性、坏死等改变;普鲁士蓝染色见给药组小鼠肝、脾内分布少许铁蓝色颗粒,而对照组未见。结论:自制的纳米级SPIO符合作为MR成像对比剂的要求,对小鼠无明显急性毒性,值得进一步研究以用于磁共振基因成像。
2007, 28(10):1109-1112. DOI: 10.3724/SP.J.1008.2007.01109
摘要: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抑制人结肠癌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表达及肿瘤生长的作用。方法:将RNA干扰pAdEasy/VEGFR腺病毒载体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293细胞,制备携带人VEGFR的腺病毒,转染CW2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转染效率,通过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VEGFR mRNA的表达;以MTT比色法测定活细胞数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同时,制备裸鼠CW2细胞移植瘤模型,注射腺病毒后,每天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VD)。结果:pAdEasy/VEGFR重组腺病毒成功构建,转染效率为99.7%。RTPCR、 Western印迹实验结果显示转染pAdEasy/VEGFR后,VEGFR的表达明显被抑制。细胞生长曲线表明,重组载体转染后细胞生长明显减缓。体内实验表明,pAdEasy/VEGFR治疗后肿瘤生长慢并伴有较低的MVD。结论:pAdEasy/VEGFR介导的VEGFR shRNA能有效抑制CW2细胞中VEGFR的表达,并能抑制肿瘤生长。
2007, 28(10):1113-1115. DOI: 10.3724/SP.J.1008.2007.01113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患者颅脑损伤后脑挫裂伤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 Bax的表达差异,探讨年龄因素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影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方法:收集临床脑挫裂伤患者手术切除的脑挫裂伤组织,并随机选取15例颞叶癫或血管畸形手术患者颞叶皮质脑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和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技术,比较老年组(≥60岁)、成年组(19~59岁)和未成年组(≤18岁)患者脑损伤后3~9 h挫裂伤组织中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脑损伤后Bcl2、Bax蛋白在脑挫裂伤组织中的表达与对照标本相比明显增强(P<0.05);老年组患者脑挫裂伤组织中Bcl2/Bax蛋白表达比率显著低于未成年组和成年组(P<0.05);成年组患者脑挫裂伤组织中Bcl2/Bax蛋白表达比率显著低于未成年组 (P<0.05)。 结论:年龄因素可影响创伤性颅脑损伤后患者脑组织中Bcl2、Bax蛋白的表达,老年颅脑损伤恢复不良可能与Bcl2/Bax蛋白表达比率降低有关,而未成年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较好可能与Bcl2/Bax蛋白表达比率较高有关。
2007, 28(10):1116-1119. DOI: 10.3724/SP.J.1008.2007.01116
摘要:目的:加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及时获取信息,正确分析形势,有效采取措施。方法: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脆弱性的基本内涵及其脆弱因子进行探讨,对当前人群健康脆弱性评估的指标体系和评估的方法进行系统研究,运用可拓理论和脆弱性评价理论进行预警实践。结果:构建了基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脆弱性评价基础上的多指标危机预警可拓模型,并对某地区的人群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论:将环境科学中的脆弱性评价引入突发公共卫生预警领域,通过建立人群健康脆弱性评估模型,可对某地区的基于公共卫生威胁的人群健康状况进行评价。
2007, 28(10):1120-1122. DOI: 10.3724/SP.J.1008.2007.01120
摘要: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筛查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然而,目前常用的大肠癌筛查手段尚存在明显缺陷。粪便脱落细胞检测具有早期发现病变、无创、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在大肠癌筛查上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这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何艳 , 李晓智 , 陈志雄 , 曾明慧 , 杨光银 , 王汉思
2007, 28(10):1123-1125. DOI: 10.3724/SP.J.1008.2007.01123
摘要:目的:建立上颌前牙段及其牙周组织的高质量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应用薄层CT技术扫描得到的牙齿及牙周组织截面影像的DICOM数据,结合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及CAD生成上颌前牙段及其牙周组织的iges曲面模型,利用Hypermesh划分网格并检查单元的质量,生成可分析的三维有限元实体模型。结果和结论:建立了上颌前牙段及其牙周组织(包括牙周膜、牙槽骨)的高质量三维有限元模型,包括640 396个单元,117 889个节点。这种新的建模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口腔牙体牙周等复杂组织的建模;所建模型相似性高,可供研究分析在各种不同正畸矫治力系统作用下,上颌前牙段单个牙齿或节段牙齿的生物力学规律。
2007, 28(10):1126-1127. DOI: 10.3724/SP.J.1008.2007.01126
摘要:目的:观察消痰解郁方对慢性强迫游泳应激后小鼠行为学及其海马组织5HT1A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抗抑郁效果及机制。方法:4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消痰解郁组、氟西汀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正常组(n=10),前3组小鼠连续7 d行强迫游泳应激后分别给予消痰解郁方(3.92 g/ml、0.4 ml/d)、氟西汀(0.13 mg/ml、0.4 ml/d)和生理盐水(0.4 ml/d),正常组小鼠正常饲养。观察前3组小鼠7 d内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变化;应激结束取所有小鼠海马组织,RTPCR半定量法比较各组小鼠5HT1A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慢性强迫游泳应激后小鼠海马区5HT1A受体的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消痰解郁方和氟西汀均能明显缩短小鼠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提高小鼠海马区5HT1A受体mRNA的表达,且消痰解郁组优于氟西汀组(P均<0.05)。结论:消痰解郁方可能通过上调慢性强迫游泳应激后小鼠海马区5HT1A受体mRNA的表达,缩短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这可能是其发挥抗抑郁作用的机制之一。
2007, 28(10):1128-1130. DOI: 10.3724/SP.J.1008.2007.01128
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在裸鼠体内引起的K562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分子变化,以说明辛伐他汀是否依赖NFκB信号通路参与K562细胞凋亡发生。方法:体外培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接种于18只BALB/cnu/nu裸小鼠皮下,构建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l,两个处理组分别注射0.2 g/L的辛伐他汀0.25 ml(0.05 mg)和0.4 ml(0.08 mg)。均隔日注射,连续6次。采用TUNEL法检测K562细胞早期凋亡的变化,RTPCR检测K562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IKKβ、IκBα、NFκB1 mRNA的差异表达。结果: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能够诱导裸鼠体内K562细胞发生明显的凋亡,且高剂量组凋亡率高于低剂量组(P<0.01);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能够引起 IKKβ、IκBα、NFκB1 mRNA的表达下调(P<0.01)。结论:辛伐他汀可诱导K562细胞凋亡,可能与NFκB通路基因的表达下调有关。
2007, 28(10):1131-1133. DOI: 10.3724/SP.J.1008.2007.01131
摘要:目的:评价单侧声带麻痹自体脂肪注射的疗效。方法:单侧声带麻痹29例,病程6个月至12年。以自体腹壁脂肪2~5 ml注入患侧声带内。治疗前后以电子喉镜、频闪喉镜、声音评估、嗓音声学参数分析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声带自体脂肪注射术后即刻,术侧声带内移、肿胀、体积明显增大。1周后肿胀消退,声带维持较大的体积,声门膜部裂隙明显缩小,但声门后裂隙仍较明显。术后即刻嗓音恢复不明显,2~5 d后迅速好转。术后2个月及6个月时声嘶恢复正常、明显好转、好转、无改善分别为13、11、5、0例及4、11、9、5例。术后2个月及6个月,声学参数频率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标化噪声能量(NNE)平均值均明显小于术前,最长声时(MPT)明显长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6个月后全部病例嗓音质量不同程度降低,jitter、shimmer、NNE平均值均明显大于术后2个月,MPT明显短于术后2个月,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为维持疗效,术后6个月,9例接受2次注射,4例作3次注射。结论:自体脂肪注射术治疗声带麻痹简单、方便、微创,但往往须多次注射方能维持较好效果。
2007, 28(10):1134-1135. DOI: 10.3724/SP.J.1008.2007.01134
摘要:目的:在中耳手术中,分别应用普鲁泊福异氟烷芬太尼(PI组)和异氟烷芬太尼(I组)维持全麻,比较患者全麻后的恢复。方法:34位患者在诱导插管后随机分为两组,I组(N=17)始终维持异氟烷呼出浓度在1%;PI组(N=17)在插管后即启动3 mg·kg-1·h-1的普鲁泊福输注,同时维持异氟烷呼出浓度在0.5%。手术结束后记录患者呼唤睁眼时间(T1),拔管时间(T2),离开麻醉恢复室(PACU)时间(T3),完全清醒不再嗜睡时间(T4),下地活动时间(T5)和进食时间(T6)。术后24 h询问患者在麻醉过程中是否有知晓及麻醉后有无眩晕和恶心呕吐。结果:T1和T2时间在I组\[分别为(9.2±3.2) min和(10.7±3.5) min\]略低于PI组\[分别为(11.0±4.7) min和(11.7±4.2) min\],但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而T3-T2(PACU停留时间)、T4、 T5和T6在PI组显著少于I组(P<0.05)。结论:应用普鲁泊福异氟烷芬太尼维持全麻不延长患者苏醒与拔管时间,而其他恢复指标较优。
2007, 28(10):1136-1137. DOI: 10.3724/SP.J.1008.2007.01136
摘要:目的:测定11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24 h尿枸橼酸、尿钙含量,并分析两者相关性。方法:收集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11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及48例对照者的24 h尿液,测定其24 h尿枸橼酸值及尿钙含量,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输尿管结石患者24 h尿枸橼酸含量(mg)明显低于对照人群(289.48±147.66 vs 485.49±133.77,P<0.001),且低枸橼酸尿症(<320 mg/24 h)者明显多于对照人群(66.1% vs 9.8%,P<0.001),性别对尿枸橼酸影响不大。输尿管结石患者24 h尿钙(mmol) 高于对照组 (8.52±2.79 vs 6.28±1.83,P<0.001),而高钙尿(>7.5 mol/24 h)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51.7% vs 19.5%,P<0.001),性别对尿钙影响不大。尿枸橼酸、尿钙水平之间未发现线性相关。结论:输尿管结石患者常常伴有低枸橼酸尿症和高钙尿症,但尿枸橼酸水平和尿钙含量无明显相关,性别对患低枸橼酸尿症或高钙尿症无明显影响。
2007, 28(10):1138-1139. DOI: 10.3724/SP.J.1008.2007.01138
摘要:目的:评价经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双侧输尿管结石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方法:对42例双侧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经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和取石治疗。结果:42例患者经输尿管镜成功解除梗阻,肾功能有效恢复,术后患者进入多尿期,患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尿,肾绞痛5例。均在保守治疗或留置双“J”管后缓解消失。多尿期持续3~14 d(平均6 d),急性梗阻38例血 BUN、Cr恢复正常范围,最快1 d,最慢7 d;慢性梗阻4例肾功能完全恢复,平均时间1.5个月。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能迅速消除上尿路结石梗阻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具有安全、高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术后留置输尿管导管或双“J”管,同时加强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可提高碎石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生理盐水中的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附例报告)
2007, 28(10):1140-1141. DOI: 10.3724/SP.J.1008.2007.01140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特点及生理盐水中的前列腺电切术(TURI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在内科、麻醉科的协助下,术前积极处理并发症和合并症,将手术风险降低至最低限度后再行PKRP。结果:本组50例安全实施TURIS,随访1~10个月,排尿通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30.5分降到9.5分;生活质量评分(QOL)由6分降到2.5分;剩余尿由186 ml降至30 ml,无水中毒、尿失禁及继发性出血。尿道狭窄2例。治疗后IPSS、QOL、PV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URIS是治疗高龄高危BPH安全有效的方法。
2007, 28(10):1142-1143. DOI: 10.3724/SP.J.1008.2007.01142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观察1例乳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的特殊乳腺炎性表现以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并回顾和讨论文献报道的62例病例。结果:乳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起病时间短,淋巴结转移率高,5年生存率低于乳腺黏液癌。黏液分布上的病理学特点可资与黏液癌鉴别,免疫组化MUC1+/MUC4-可与转移性印戒细胞癌鉴别。结论:乳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虽少见,但生物学行为恶性度高,需通过其独特的病理特征鉴别,一经诊断应重视早期全身治疗包括采取极积的综合治疗。
黄建华 , 黄国华 , 郑军华 , 许云飞 , 彭波 , 张海民 , 鄢阳 , 高其若
2007, 28(10):1144-1145. DOI: 10.3724/SP.J.1008.2007.01144
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中前列腺上皮源性Ets转录因子(prostate epitheliumspecific Ets transcription factor, PDEF)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核酸原位分子杂交技术(ISH)半定量法观察23例前列腺增生(BPH)、41例前列腺癌组织中PDEF mRNA的表达,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BPH组织PDEF mRNA中等阳性及强阳性表达率为34.8%(8/23),明显低于PCa组织(73.2%,30/41,P<0.01)。A+B期PCa组织中PDEF mRNA中等阳性及强阳性表达率为57.1%(12/21),明显低于C+D期(90%,18/20,P<0.05);高分化PCa组织PDEF mRNA强阳性表达率(8.3%,1/12),明显低于中等分化(64.3%,9/14)及低分化组织(73.3%,11/15,P<0.05),中等分化与低分化组织无显著差异。PDEF mRNA的表达与PSA表达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PDEF基因可能参与了PCa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
2007, 28(10):1146-1148. DOI: 10.3724/SP.J.1008.2007.01146
摘要:
2007, 28(10):1149-0000. DOI: 10.3724/SP.J.1008.2007.01149
摘要:
2007, 28(10):1152-0000. DOI: 10.3724/SP.J.1008.2007.01152
摘要:
2007, 28(10):1157-0000. DOI: 10.3724/SP.J.1008.2007.01157
摘要:
2007, 28(10):1159-0000. DOI: 10.3724/SP.J.1008.2007.01159
摘要:
2007, 28(10):1160-0000. DOI: 10.3724/SP.J.1008.2007.01160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