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29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MafA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肝原始细胞中的稳定表达

      2008, 29(5):0465-0468. DOI: 10.3724/SP.J.1008.2008.00465

      摘要 (3622) HTML (0) PDF 0.00 Byte (25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表达MafA(v-maf musculoaponeurotic fibrosarcoma oncogene homologue A)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并建立稳定表达MafA的肝原始细胞系(liver epithelial progenitor cells,LEPCs)。方法:通过PCR方法克隆MafA基因全长,将其构建到pBMN-Z-IRES-Neo逆转录病毒载体中获得pBMN-MafA-Neo载体;将该载体导入Phoenix包装细胞系,收集病毒上清并感染LEPCs,筛选稳定表达MafA的LEPCs;RT-PCR方法检测MafA表达对LEPCs分子表型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pBMN-MafA-Neo载体,并获得稳定表达MafA基因的肝原始细胞系(LEPCs-MafA)。LEPCs-MafA细胞GK和GLUT2基因表达高于LEPCs。结论:成功获得稳定表达MafA的肝原始细胞系,为研究MafA诱导肝干细胞向胰腺细胞转分化奠定了基础。

    • K562细胞红系分化过程中miR-451表达的变化

      2008, 29(5):0469-0473. DOI: 10.3724/SP.J.1008.2008.00469

      摘要 (3634) HTML (0) PDF 0.00 Byte (30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K562细胞红系分化过程中miR-451表达的变化,探讨miR-451在红细胞(RBC)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Northern印迹法分析小鼠不同组织细胞(肝、骨髓、红细胞、白细胞)及人RBC、鸡RBC中miR-451的表达情况。采用氯高铁血红素(hemin,50 μmol/L)诱导K562细胞红系分化,诱导36 h后应用联苯胺染色及血红蛋白mRNA RT-PCR鉴定K562细胞红系分化结果,采用Northern印迹法及茎环RT-PCR分析K562细胞经hemin诱导不同时间点(24、48、72、96 h)miR-451表达的变化。结果:除红细胞外,小鼠白细胞、肝脏及骨髓Northern印迹均未检测到miR-451表达;人RBC及具有细胞核的鸡RBC亦检测到miR-451表达。小鼠及人RBC检测到2种miR-451,发现了1条较Sanger中心报道的序列3′端多1个尿嘧啶的miR-451序列。50 μmol/L hemin诱导后K562细胞出现红系分化,与诱导前相比,诱导36 h后联苯胺染色阳性细胞增多(P<0.05),γ、δ及ε血红蛋白表达增加(P<0.05)。Northern印迹未能检测到K562细胞诱导前后miR-451表达变化,但更敏感的茎环RT-PCR分析显示,诱导前K562细胞本身低丰度表达miR-451,hemin诱导24 h后,miR-451表达丰度开始增加,随着血红蛋白(δ-globin)表达增加,miR-451表达进一步增加,72 h达高峰。结论:miR-451是红系分化终末特异高表达的miRNA,在人及小鼠RBC中均存在相差1个碱基的2种序列,其在K562细胞红系分化过程中表达升高。

    • Tumstatin183-230-TRAIL融合蛋白的克隆表达及其生物学双功能鉴定

      2008, 29(5):0474-0478. DOI: 10.3724/SP.J.1008.2008.00474

      摘要 (3344) HTML (0) PDF 0.00 Byte (24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克隆表达融合蛋白Tumstatin 183-230-TRAIL,并观察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重组PCR技术扩增Tumstatin 183-230-TRAIL(Tu-T)的融合编码序列,构建pMAL-Tu-T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得到MBP-Tu-T融合蛋白,用SDS-PAGE鉴定纯化的表达产物。通过体外内皮细胞增殖抑制实验、肿瘤细胞杀伤实验、体外管腔形成抑制试验及电镜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对其生物学双功能进行鉴定。结果:融合蛋白MBP-Tu-T在BL21中表达率约20%,可明显抑制内皮细胞增殖(IC50 12.5 μg/ml),杀伤、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并抑制体外管腔形成。结论:融合蛋白MBP-Tu-T具有双功能生物学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其靶向性杀伤肿瘤奠定了基础。

    • 汉族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的建立

      2008, 29(5):0479-0484. DOI: 10.3724/SP.J.1008.2008.00479

      摘要 (4199) HTML (0) PDF 0.00 Byte (31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取汉族人临床标本,建立肾透明细胞癌(ccRCC)细胞系,初步研究该细胞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2005~2007年间共采集43例ccRCC新鲜手术标本(包括肾原位肿瘤、骨转移、淋巴结转移肿瘤及癌栓),于手术后30~60 min内用植块法进行体外培养,记录传代超过50代的细胞株的生长曲线,测定集落形成率,对细胞进行染色体分析,病理学检查,流式细胞术检测及NOD-SCID鼠荷瘤实验。结果:绝大部分原代细胞传代次数在5代内,其中5例可连续传代5代以上,4例传代超过10代。仅1例来源于骨转移组织的原代细胞(命名为RCC05-TXJ)及1例来源于原位ccRCC的原代细胞(命名为RCC05-ZYJ)可稳定连续传代。RCC05-TXJ经历21个月传110代,群体倍增时间19.2 h,染色体众数为75,集落形成率为41%;RCC05-ZYJ经历18个月传160代,群体倍增时间为16.5 h,染色体众数为55,集落形成率为37%。免疫组化显示CA9及CD133阳性,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随细胞传代增多CA9及CD133表达明显增高(P<0.05)。两株细胞在NOD-SCID鼠体内均有良好的致瘤及转移性,但是转移倾向明显不同。结论:应用汉族人肾透明细胞癌组织成功建立了2个转移潜能不同的细胞系,随着传代次数增加,肿瘤干细胞比例增加。

    • 基因组消减杂交技术筛选肾透明细胞癌转移相关甲基化基因

      2008, 29(5):0485-0490. DOI: 10.3724/SP.J.1008.2008.00485

      摘要 (3983) HTML (0) PDF 0.00 Byte (22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筛选能够早期诊断和预测肾透明细胞癌转移相关基因的甲基化生物标志。方法:应用本室从临床新鲜组织标本体外培养建立的低转移性和高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病理学鉴定后提取基因组DNA,应用3轮NotⅠ基因组消减杂交的方法富集差异甲基化序列,差异序列连接载体,转化宿主菌和α筛选后,选取40个序列进行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序列,并对未知基因功能进行预测。结果:DNA测序后获得了27个单一克隆在高转移和低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基因组中存在甲基化差异;其中5个序列具有CpG岛,其中2个对应于基因MYADM和LOC646024的启动子区。MYADM与血细胞成熟、干细胞再生有关;而LOC646024与NK细胞抗肿瘤相关的UL16结合蛋白1有85%的相似度。结论:本研究从不同转移能力的中国人肾透明细胞癌基因组中获得多种转移相关性的新甲基化序列,发现MYADM和LOC646024候选基因与肾癌转移相关。

    • >病例报告
    • 依那西普治疗白塞病附睾炎及下肢巨大溃疡1例报告

      2008, 29(5):0490-0490. DOI: 10.3724/SP.J.1008.2008.00490

      摘要 (2470) HTML (0) PDF 0.00 Byte (19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论著
    • 微囊化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NIH3T3细胞的制备及体外培养

      2008, 29(5):0491-0494. DOI: 10.3724/SP.J.1008.2008.00491

      摘要 (3156) HTML (0) PDF 0.00 Byte (25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制备微囊化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修饰NIH3T3细胞,并研究微囊化技术对VEGF基因修饰NIH3T3细胞增殖及其分泌VEGF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海藻酸钠-氯化钡技术制备微囊化VEGF基因修饰NIH3T3细胞,并与未微囊化VEGF基因修饰NIH3T3细胞对照培养,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微囊及细胞形态,用MTT法和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增殖及活性情况。每48 h收集微囊化及未微囊化基因修饰NIH3T3细胞培养上清,-20℃保存,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VEGF的含量。结果:微囊形态较圆整,其内细胞生长良好;两组细胞增殖与活性及培养上清中VEGF含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微囊化并不影响基因修饰细胞的生长代谢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在体外培养时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差异,为研究微囊化基因修饰细胞体内移植奠定了基础。

    • 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裸鼠肝癌生长及癌旁组织VEGF和MMP-9表达

      2008, 29(5):0495-0498. DOI: 10.3724/SP.J.1008.2008.00495

      摘要 (3009) HTML (0) PDF 0.00 Byte (24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裸鼠肝癌生长及癌旁组织转移复发相关基因(VEGF、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人肝癌细胞Hep3B原位种植于裸鼠肝脏制备荷肝癌裸鼠模型,荷瘤裸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后1 h、6 h、5 d、7 d及假手术组(n=8),缺血再灌注组荷肝癌裸鼠采用肝门阻断法制备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不阻断肝门血供,其余同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后1 h、6 h检测裸鼠肝功能(ALT、AST)的变化(n=8);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瘤旁组织VEGF和MMP-9 mRNA的表达,并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n=6)。缺血再灌注后5 d、7 d 取肝组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计算肿瘤周边变性坏死区域(n=6)。剩余荷瘤裸鼠于缺血再灌注后2周处死取肿瘤,测定缺血再灌注组及假手术组裸鼠肿瘤体积及质量。结果:术后2周缺血再灌注组肿瘤体积(mm3) 及质量(g) 明显高于假手术组\[(209.6±25.74)vs(330.6±32.01),(0.214±0.036) vs (0.374±0.045),P<0.01\]。缺血再灌注后1、6 h裸鼠血浆ALT和AST增高,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H-E染色结果表明再灌注后5 d肿瘤周边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变性坏死区域较假手术组更明显(P<0.05);再灌注后7 d肿瘤周边变性坏死区域较5 d减少(P<0.05),但变性坏死区域被肿瘤细胞浸润代替。荧光定量结果表明,缺血再灌注后1 h和6 h癌旁组织VEGF和MMP-9 mRNA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且二者表达具有一定相关性(r=0.418,P<0.01)。结论:肝门阻断所导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加速了裸鼠肝肿瘤细胞的生长,促进了癌旁组织中与转移复发相关基因(VEGF、MMP-9)的表达。

    • 不同价态饮水砷暴露对小鼠肝脏的损伤作用

      2008, 29(5):0499-0503. DOI: 10.3724/SP.J.1008.2008.00499

      摘要 (3419) HTML (0) PDF 0.00 Byte (22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价态的饮水砷暴露对小鼠肝脏的损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损伤机制。方法:6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饮用蒸馏水)、300 mg/L iAs3+暴露组(iAs3+组)和300 mg/L iAs5+暴露组(iAs5+组),饮水砷暴露10个月后处死小鼠,检测各组小鼠肝功能、肝组织总砷含量,H-E染色及胶原特殊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PCR测定各组小鼠肝组织中TNF-α、IL-6、GSH-Px、MMP-8、Col Ⅰ和Col Ⅲ mRNA的表达。结果:iAs3+组小鼠肝组织中砷蓄积量高于iAs5+组(P<0.05);iAs3+组小鼠肝功能差于iAs5+组(P<0.05);H-E染色及Masson染色结果表明iAs3+组小鼠肝组织损伤及纤维化程度重于iAs5+组。与对照组相比,iAs3+、iAs5+组小鼠肝组织TNF-α、IL-6、Col Ⅲ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 MMP-8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iAs5+组相比,iAs3+组小鼠肝组织TNF-α、IL-6、Col ⅠmRNA表达升高(P<0.05)。结论:长期饮水砷暴露可能通过促进肝脏炎症介质及ECM分泌诱导慢性肝损伤、肝纤维化,肝损伤程度与砷的价态及蓄积量有关,且iAs3+损伤作用强于iAs5+。

    • 低氧诱导因子1α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

      2008, 29(5):0504-0508. DOI: 10.3724/SP.J.1008.2008.00504

      摘要 (3628) HTML (0) PDF 0.00 Byte (24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低氧及模拟低氧条件下体外培养MG-63骨肉瘤细胞,另外收集30例骨肉瘤组织石蜡标本及20例新鲜冷冻骨肉瘤组织标本,采用RT-PCR、Western印迹、ELISA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分别检测骨肉瘤细胞及组织中HIF-1α及其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在低氧及模拟低氧条件下,MG-63骨肉瘤细胞HIF-1α的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但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VEGF的mRNA、蛋白表达都增加(P<0.05)。20例新鲜骨肉瘤组织中HIF-1α mRNA总表达率为90%,VEGF mRNA总表达率为100%,均明显高于瘤旁组织(P<0.05)。HIF-1α、VEGF蛋白在骨肉瘤石蜡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93.3%,明显高于瘤旁组织的6.7%、26.7%(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HIF-1α蛋白表达与MVD明显相关(P=0.005,r=0.767),VEGF蛋白表达与MVD正相关(P<0.002,r=0.701)。结论:骨肉瘤中存在HIF-1α的高表达,可能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HIF-1α高表达可能提示骨肉瘤患者预后不良。

    •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乳腺组织免疫应答及细胞增殖的变化

      2008, 29(5):0509-0513. DOI: 10.3724/SP.J.1008.2008.00509

      摘要 (2955) HTML (0) PDF 0.00 Byte (22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长期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AHG)注射隆乳患者术后乳腺组织免疫应答及细胞增殖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乳腺组织,12例无硬结及20例有硬结的注射式隆乳术后患者乳腺组织中CD68、CD25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合常规H-E染色切片进行分析。结果:应用亲水性PAAHG注射隆乳术后3~8年,凝胶周围乳腺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并出现炎性细胞及异物巨细胞浸润。CD68、PCNA和CD25阳性细胞极少见于正常乳腺组织中,应用亲水性PAAHG注射隆乳术后,凝胶周围乳腺组织中CD68、PCNA阳性细胞的数目增多,其中有乳房硬结的乳腺组织中CD68、PCNA阳性细胞增多更加明显,3组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而CD25阳性细胞数3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亲水性PAAHG长期植入人体后局部可引起一定程度的免疫应答反应及促进细胞增殖。

    • >病例报告
    • 儿童巨大先天性食管旁疝1例报告

      2008, 29(5):0513-0513. DOI: 10.3724/SP.J.1008.2008.00513

      摘要 (2341) HTML (0) PDF 0.00 Byte (19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论著
    • 聚乙烯亚胺介导BMP-7基因体内转染促进老年大鼠骨折愈合

      2008, 29(5):0514-0518. DOI: 10.3724/SP.J.1008.2008.00514

      摘要 (3298) HTML (0) PDF 0.00 Byte (20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作为基因载体介导BMP-7基因体内转染促进骨折愈合的效果。方法:20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BMP-7+PEI治疗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及BMP-7对照组(n=20)。所有大鼠建立右股骨干骨折模型,BMP-7+PEI治疗组于骨折断端经皮注射pcDNA3.1-BMP-7/PEI混合试剂,生理盐水及BMP-7对照组分别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及pcDNA3.1-BMP-7。治疗后2、4、8周观察X线片、H-E染色、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生物力学和骨密度检测结果,判断骨折愈合情况。结果:X线及H-E染色结果表明,3组老年大鼠骨折后第8周均未获得愈合,但BMP-7+PEI治疗组骨痂生长情况优于生理盐水及BMP-7对照组,断端间出现部分骨性连接。Ⅰ型胶原染色表明,与生理盐水及BMP-7对照组相比,BMP-7+PEI治疗组Ⅰ型胶原染色深、分布范围较大。抗弯曲强度和骨密度检测结果表明,BMP-7+PEI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PEI介导BMP-7基因体内转染可有效促进老年大鼠骨折愈合。

    • 条件价值法评估医院非专利技术的实证研究

      2008, 29(5):0519-0524. DOI: 10.3724/SP.J.1008.2008.00519

      摘要 (3409) HTML (0) PDF 0.00 Byte (24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医院非专利技术评估实证研究,探索新的医院无形资产评估方法。方法:应用条件价值评估法,设计问卷调查患者对某项非专利技术的支付意愿,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构建模型,评估非专利技术的价值。结果:3种假设情景下,非专利技术的效果逐渐提高,愿意为技术支付费用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8.48%、65.50%、98.54%,平均最大支付额分别为基础费用的4倍、5倍、5倍,家庭年收入是患者支付意愿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根据构建的模型,评估了这项医院非专利技术2006年的价值8 501.495万~25 222.9万元(RMB)。结论:条件价值评估法可作为医院非专利技术评估的一种新方法,值得深入探讨。

    • TruviewTM EVO2光学喉镜与Macintosh直接喉镜用于颈椎手术患者气管插管的比较

      2008, 29(5):0525-0530. DOI: 10.3724/SP.J.1008.2008.00525

      摘要 (3883) HTML (0) PDF 0.00 Byte (27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在颈椎手术患者中比较 TruviewTM EVO2光学喉镜与Macintosh直接喉镜在经口气管插管时对喉部结构的显露效果,探讨该光学喉镜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0例颈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麻醉诱导后A组先用Macintosh直接喉镜显露喉部结构并记录Cormack-Lehane分级(C/L分级),不插管,再改用TruviewTM EVO2光学喉镜显露喉部结构并插入气管导管。B组先用光学喉镜显露声门,再使用直接喉镜显露喉部结构并插管。观察指标包括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及气道评估指标(体质指数、甲颏间距、下颌支长度、张口度、颈部活动度、Mallampati分级),喉镜显露的C/L分级,插管时间,喉镜力量,显露难度和插管并发症。结果:A、B两组间比较,一般情况、术前气道评估指标、C/L分级和插管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喉镜力量A组显著低于B组(P<0.05),即TruviewTM EVO2光学喉镜插管时力量小于直接喉镜;光学喉镜的C/L分级(Ⅰ级Ⅱ级Ⅲ级为69265)显著优于直接喉镜(Ⅰ级Ⅱ级Ⅲ级为264628,P<0.001);光学喉镜显露困难有5%,显著优于直接喉镜的28%(P<0.001);C/L分级、喉镜力量与术前气道评估指标的分级相关(P均<0.05)。结论:TruviewTM EVO2光学喉镜对喉部结构的显露和插管力量均优于Macintosh直接喉镜,提示应用光学喉镜有助于颈椎手术患者的气管插管处理。

    • 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预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疗效

      2008, 29(5):0531-0534. DOI: 10.3724/SP.J.1008.2008.00531

      摘要 (3190) HTML (0) PDF 0.00 Byte (20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的变化,筛选PCI疗效可靠的预测指标。方法:48例心肌梗死患者PCI前分别行静息/运动/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PCI术后1~2周复查运动和静息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以(术后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缺损计分-术前运动心肌灌注显像缺损计分)/术前运动灌注缺损计分作为PCI术的疗效,以(术前静息心肌灌注缺损计分-术前运动心肌灌注缺损计分)/术前运动灌注缺损计分作为术前有功能存活心肌的指标、以(术前运动心肌灌注缺损计分—术前硝酸甘油心肌灌注缺损计分)/术前运动灌注缺损计分作为潜在有功能存活心肌的指标、以(术前静息心肌灌注缺损计分—术前硝酸甘油心肌灌注缺损计分)/术前静息灌注缺损计分作为药物可改善存活心肌指标,后三者分别与PCI术后疗效作直线相关分析,筛选PCI疗效可靠的预测指标。结果:PCI后运动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比术前均明显改善(P<0.0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后三者与前者相关系数分别为:r1=0.63,P<0.01;r2=0.94,P<0.000 1;r3=0.92,P<0.000 1,提示潜在有功能存活心肌与PCI疗效相关性最佳。结论:心肌梗死患者PCI前进行静息/运动/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很有必要,潜在有功能存活心肌可作为筛选PCI患者和预测PCI疗效的可靠指标。

    • >病例报告
    •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1例报告

      2008, 29(5):0534-0534. DOI: 10.3724/SP.J.1008.2008.00534

      摘要 (2825) HTML (0) PDF 0.00 Byte (19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论著
    • 输尿管支架管在肾结核治疗中的应用

      2008, 29(5):0535-0537. DOI: 10.3724/SP.J.1008.2008.00535

      摘要 (3070) HTML (0) PDF 0.00 Byte (25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支架管(双“J”管)在肾结核治疗过程中,对于提高抗结核药治疗效果、保留患肾结构和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34例肾结核(22例合并单侧肾积水)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进行单纯抗结核药物治疗,B组在药物治疗前在患肾侧置入输尿管支架管(双“J”管)。抗结核药物治疗3个月后随访、复查。结果:治疗前两组尿常规、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CT和核素肾图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药物治疗3个月后随访显示两组间尿常规检查、红细胞沉降率异常、尿抗酸杆菌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而B超、CT检查、IVU和核素肾图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21例患者行肾切除手术,A组15例(88.2%),B组6例(35.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肾结核药物治疗前在患肾侧置入输尿管支架管更有利于保留患肾的结构和功能,能降低患肾手术切除率。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缓释注射纳米粒的制备及其释药特性评价

      2008, 29(5):0538-0542. DOI: 10.3724/SP.J.1008.2008.00538

      摘要 (3569) HTML (0) PDF 0.00 Byte (22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制备稳定性高、粒径小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缓释注射纳米粒,并评价其释药过程。方法:采用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复乳化溶剂挥干法制备载有BDNF的PLGA纳米粒。优化纳米粒处方和制备工艺,观察纳米粒的形态、大小和粒径分布,评价其回收率、精密度、重复性、包封率以及体外释药特性。结果:优选处方选择理论载药量1%、聚合物浓度3.3 mg/ml、超声时间为40 s,甘露醇为支架剂。BDNF纳米粒呈圆形,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156.7 nm。制备的纳米粒回收率、精密度、重复性和包封率较高,缓慢溶蚀释放为其主释药过程,时间达30 d。结论:成功制备的BDNF缓释注射纳米粒具有稳定性好、包封率高的特点。

    • 人格、家庭因素与军人焦虑情绪的相关性研究

      2008, 29(5):0543-0545. DOI: 10.3724/SP.J.1008.2008.00543

      摘要 (3605) HTML (0) PDF 0.00 Byte (24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军人人格特质、家庭因素与焦虑的关系,分析军人焦虑的影响因素,为建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及自拟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2 001名男性军人进行团体心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结果: 受测军人状态焦虑(S-AI)、特质焦虑(T-AI)标准分与EPQ中精神质(P)、神经质(N)评分显著负相关(P<0.01),与效度量表(L)和外倾性(E)评分显著正相关 (P<0.01)。特质焦虑标准分与父母关系、经济状况相关(P<0.05),状态焦虑标准分与父母关系、家庭组成和经济状况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特质焦虑的影响因素为父母关系、经济状况(P<0.01),状态焦虑的影响因素只有经济状况(P<0.01)。结论:人格特质、家庭因素是影响军人焦虑状况的重要因素,人格特质中EPQ 四个维度的作用均显著,家庭因素中父母关系、经济状况作用显著。

    • >研究快报
    • 抑癌基因NF2突变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2008, 29(5):0546-0549. DOI: 10.3724/SP.J.1008.2008.00546

      摘要 (3173) HTML (0) PDF 0.00 Byte (22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别构建抑癌基因NF2的42位和47位点突变的2种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鼠神经鞘瘤细胞RT4-D6P2T中诱导表达。方法:用定点突变法分别将pcDNA3.1-NF2第42位赖氨酸(Lys)突变为脯氨酸(Pro),第47位苯丙氨酸(Phe)突变为亮氨酸(Leu)构建2种NF2突变子(pcDNA3.1-NF2ΔLys42Pro和pcDNA3.1-NF2ΔPhe47Leu),将3 种NF2质粒用脂质体法分别转染RT4细胞,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析NF2基因及蛋白表达,MTT法检测转染后RT4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测序证实定点突变成功,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F2ΔLys42Pro和pcDNA3.1-NF2ΔPhe47Leu均能表达相应的蛋白和mRNA,这2种NF2突变体对RT4细胞抑制率明显低于野生型NF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2种能够在RT4中表达的单个点突变的NF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 猫视神经慢性损伤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

      2008, 29(5):0550-0554. DOI: 10.3724/SP.J.1008.2008.00550

      摘要 (2834) HTML (0) PDF 0.00 Byte (19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猫视神经慢性损伤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消减cDNA文库。方法:15只成年家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视神经压迫4周组和视神经压迫8周组(n=5),压迫4周组和压迫8周组猫利用球囊植入法建立慢性视神经损伤模型。取各组动物视神经,TRIzol法提取总RNA,SMART技术合成cDNA,随后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方法分离受压4周和8周视神经中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片段,将其与T载体进行T/A连接构建文库,将连接产物用氯化钙转化法转化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和蓝白斑筛选,随机挑取300个白色克隆进行菌落PCR鉴定。结果:菌落PCR扩增显示每个文库80%的克隆中均有200~800 bp的插入片段。结论:成功构建猫视神经慢性损伤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消减cDNA文库,为进一步筛选、克隆慢性视神经损伤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奠定了基础。

    • 26例活体肾移植供者术后长期安全性观察

      2008, 29(5):0555-0557. DOI: 10.3724/SP.J.1008.2008.00555

      摘要 (2406) HTML (0) PDF 0.00 Byte (22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活体肾移植供肾者术后长期安全性。方法:随访26例活体肾移植供者术后2~8(4.27±2.11)年血肌酐、血压、尿蛋白的变化,并评价供肾对供者心理学的影响。结果:供者术后血肌酐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且一直稳定在一定水平;供者术后血压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1例供者在术后1个月复查发现微量蛋白尿,经休息后好转,其他供者尿常规检查均为阴性;无1例死亡。1例供者对当初供肾行为表示后悔,觉得供肾对自己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结论:对于健康供者而言,无偿捐献一侧肾脏是安全可行的,不会给供者带来明显的生命威胁及心理负担,但术前对供者进行安全性评估及术后长期随访是十分必要的。

    • 麻醉深度指数监测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患者镇静深度的可行性

      2008, 29(5):0558-0560. DOI: 10.3724/SP.J.1008.2008.00558

      摘要 (2689) HTML (0) PDF 0.00 Byte (25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深度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监测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患者镇静深度的可行性。方法:44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R0、R2、R4、R6组(n=11)。R0组麻醉诱导时靶控输注(TCI)生理盐水,R2、R4、R6组分别以效应室靶浓度(RCe) 2、4、6 ng/ml TCI瑞芬太尼,输注10 min时开始TCI丙泊酚,初始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PCe)均为1.5 μg/ml,每4 min增加0.5 μg/ml,改良警觉/镇静(OAA/S)评分为1分时给予强直刺激,记录在睫毛反射消失、强直刺激反应消失时CSI、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PCe,并对CSI与改良OAA/S评分、BIS、PCe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与R0组相比,R2、R4、R6组睫毛反射消失、强直刺激反应消失时CSI、BIS明显升高,PCe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CSI与改良OAA/S评分、BIS呈正相关,与PCe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CSI可用于监测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患者镇静深度。

    • >综述
    • MicroRNAs与肝癌

      2008, 29(5):0561-0564. DOI: 10.3724/SP.J.1008.2008.00561

      摘要 (3030) HTML (0) PDF 0.00 Byte (19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MicroRNAs (miRNAs)是广泛存在的非编码小RNA,通过干预mRNA翻译的方式负向调控基因的表达,具有肿瘤抑制基因和癌基因的双重作用,其在肿瘤发生中所发挥的作用补充、丰富了肿瘤的发生机制。肝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miRNAs对肝癌的发生、分化及其治疗策略均有影响,本文就近年来miRNA与肝癌诊治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 国外模拟失重条件下成骨细胞的细胞学研究进展

      2008, 29(5):0565-0568. DOI: 10.3724/SP.J.1008.2008.00565

      摘要 (2582) HTML (0) PDF 0.00 Byte (3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成骨细胞是骨组织中最重要的力学感受细胞和成骨效应细胞。失重环境中骨丢失的主要原因是成骨细胞功能的下降。近年来有关模拟失重条件下成骨细胞的细胞学研究有较大的进展,在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细胞功能及信号转导的变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文就这些方面的重要研究内容作简要综述。

    • >短篇论著
    • 骨质疏松大鼠胫骨骨缺损应用硫酸钙骨水泥填充后骨密度的变化

      2008, 29(5):0569-0570. DOI: 10.3724/SP.J.1008.2008.00569

      摘要 (2847) HTML (0) PDF 0.00 Byte (24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骨质疏松大鼠胫骨骨缺损应用硫酸钙骨水泥填充后骨密度(BMD)的变化,探讨骨质疏松病理条件下应用骨水泥修复骨缺损的意义。方法:36只成年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仅行输卵管结扎术;骨质疏松组,卵巢切除术后3个月胫骨近端形成骨质缺损;骨水泥治疗组,卵巢切除术后3个月胫骨近端形成骨质缺损后应用硫酸钙骨水泥填充。卵巢切除术后3个月测定大鼠全身BMD判断骨质疏松模型制备情况。胫骨近端骨质缺损形成后2、4、8、12周取缺损处标本进行BMD检测。结果:空白对照大鼠全身BMD(g/cm2)明显高于卵巢切除大鼠(0.399±0.035 vs 0.302±0.042,P<0.05),证实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成功。骨水泥治疗组大鼠硫酸钙骨水泥填充后2周和4周骨质缺损处样本BMD明显高于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填充后8周和12周时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质疏松大鼠骨缺损填充硫酸钙骨水泥早期能增加骨密度,但其在体内降解较快,成骨效应受到骨质疏松条件的限制,在使用骨水泥治疗的同时,应针对骨质疏松症进行积极治疗。

    • 食物频度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评价

      2008, 29(5):0571-0573. DOI: 10.3724/SP.J.1008.2008.00571

      摘要 (2329) HTML (0) PDF 0.00 Byte (19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食物频度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考察。方法:对101名同济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两次食物频度问卷调查和1次3日膳食记录,两次食物频度问卷调查的时间间隔为3周。采用Wilcoxon符号等级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次食物频度问卷个体营养素摄入量的中位数差别小于10%;二者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在0.382和0.727之间(P<0.001)。食物频度问卷与3日膳食记录所测各营养素的中位数除胆固醇(31.32%)外差别不大;相关系数校正后为0.232~0.646,除胆固醇(P=0.064)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物频度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但明显高估了胆固醇的摄入量,故需要对问卷作进一步的改进,才可以更好地评估研究对象的膳食结构。

    • >研究简报
    • 周剂量与3周剂量泰素帝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比较

      2008, 29(5):0574-0575. DOI: 10.3724/SP.J.1008.2008.00574

      摘要 (2502) HTML (0) PDF 0.00 Byte (17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短篇报道
    • 后腹腔镜下切除巨大积水无功能肾12例报告

      2008, 29(5):0575-0576. DOI: 10.3724/SP.J.1008.2008.00575

      摘要 (2392) HTML (0) PDF 0.00 Byte (19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牙列间隙患者正畸治疗后复发原因的探讨

      2008, 29(5):0577-0578. DOI: 10.3724/SP.J.1008.2008.00577

      摘要 (2056) HTML (0) PDF 0.00 Byte (18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病例报告
    • 锌剂治疗肝豆状核变性1例报告

      2008, 29(5):0579-0579. DOI: 10.3724/SP.J.1008.2008.00579

      摘要 (2159) HTML (0) PDF 0.00 Byte (20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以脊髓压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白血病2例报告

      2008, 29(5):0580-0580. DOI: 10.3724/SP.J.1008.2008.00580

      摘要 (2599) HTML (0) PDF 0.00 Byte (24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