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晓健 , 袁红斌 , 何海龙 , 许国华 , 卢旭华 , 徐海涛 , 蒋京京 , 丰建明 , 王进华 , 刘虎 , 羊海琴
2008, 29(6):0581-0582. DOI: 10.3724/SP.J.1008.2008.00581
摘要:目的:探讨地震中四肢瘫伤员在野战环境下的急诊救治方案。方法: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抗震救灾医疗救护所四肢瘫伤员1例,男,57岁,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被重物砸伤6 d,经体检诊断为颈椎脊髓损伤伴不完全瘫。急诊行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结果:患者术后双下肢肌力从Ⅰ级恢复至Ⅳ级,上肢肌力从Ⅲ级恢复至Ⅴ级,感觉丧失平面从乳头平面下降至正常。结论:地震后四肢瘫伤员的急诊外科救治可以及时解除脊髓的压迫,大大改善患者的预后,在条件不完备的野战条件下,可以采用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手术来达到颈脊髓减压的目的。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准确的诊断和精细的操作。
马优钢 , 李泉 , 盛月红 , 陈丽萍 , 曹梅利 , 鲁谨 , 程月娥 , 丁学梅 , 吕海鹏 , 徐峰 , 黄亮 , 周伟平 , 连斌 , 吴孟超
2008, 29(6):0583-0585. DOI: 10.3724/SP.J.1008.2008.00583
摘要:目的:探讨突发灾难后危重多发伤患者在野外条件下的救治方案。方法和结果:患者女性,53岁,因“地震中骨盆砸伤、大量血尿”入院,呼吸困难,全腹压痛,褥疮。便携式B超示腹腔积液,左胸腔积液,膀胱破裂。便携式血气分析仪提示“严重贫血+低氧血症+低钾+酸中毒”。术前行左胸腔穿刺,膀胱穿刺引流。剖腹探查见直肠破裂(穿孔),遂行Harttman手术加膀胱造瘘术和抗感染治疗。术后第18日基本恢复。结论:术者具有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充分发挥便携式设备的作用、依靠具有地理优势的当地医院、积极抗感染是艰苦环境下救治危重多发伤患者的成功因素。
2008, 29(6):0586-0587. DOI: 10.3724/SP.J.1008.2008.00586
摘要:目的:总结地震所致挤压伤伤员野外条件下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麻醉科在五一二汶川大地震后野外救治的10例挤压伤伤员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经验。结果:经过容量治疗、碱化尿液、稳定内环境等处理后,10例伤员在硬膜外或臂丛麻醉下,辅以心理安慰和适量镇静剂,接受了清创或筋膜切开减压手术。术中伤员呼吸、循环平稳,镇痛良好。结论:野外条件下,区域麻醉可提供充分的术中及术后镇痛;早期液体复苏和生命支持有利于保障伤员生命安全。
2008, 29(6):0588-0589. DOI: 10.3724/SP.J.1008.2008.00588
摘要:重大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中,首要任务是医疗救护,及时、有效地救治受伤人员是减少因灾死亡、致残的关键。笔者在五一二汶川大地震的医疗救护现场对伤者进行超声检查,发现了胸腹腔积液、肝破裂、膀胱破裂等病症,及时、快速地分诊了各类伤员。应强调在重大灾害的医疗救护现场有效利用超声诊断技术,以更好、更快地在第一时间甄别伤员,使伤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救治,不仅可节省宝贵时间,也可提高救治效率。
2008, 29(6):0590-0593. DOI: 10.3724/SP.J.1008.2008.00590
摘要:大地震后常发生疫病流行,灾后常流行的疫病主要是:肠道传染病(痢疾、伤寒和副伤寒、霍乱、手足口病、甲肝和戊肝等)、虫媒传染病(疟疾、黑热病、乙脑等)、动物源性疾病(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炭疽等)、土壤和疫水传播的疾病(破伤风、气性坏疽、钩端螺旋体病等)、呼吸道疾病(麻疹、风疹和流感等)以及食源性疾病(细菌或细菌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等)。本文就灾后疫病的主要病原体及所致疫病的综合防控原则与方法做一介绍。
2008, 29(6):0593-0593. DOI: 10.3724/SP.J.1008.2008.00593
摘要:1临床资料孕妇,23岁,因“停经39+5周,水肿月余,破水5 d”于2008年5月18日11时就诊于我院驻安县医疗所。据患者主诉,末次月经2007年8月13日,预产期2008年5月20日,2次流产史,孕期不定期产检,未发现明显异常,患者无头晕、眼花、视物模糊等不适主诉。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患者当时处在离震中100 km的安县县城,感觉到强烈地震,迅速跑出家门,当晚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19时许感觉到破水,未引起重视,后因地震后条件有限未得到及时收治,辗转5 d才来到我院驻安县医疗所。嘱其平卧在床,测血压150/100 mmHg(1 mmHg=0.133 kPa),腹围103 cm,宫高34 cm,左枕前位(LOA),水肿,内裤湿,pH试纸变色,听诊器听胎心,约124次/min。立即与患者本人及家属谈话,说明胎膜早破的风险,若出现脐带脱垂,会危及胎儿性命;破水时间长,可引起宫内感染,危及孕妇及胎儿两条生命;且患者有妊娠高血压疾病(轻度)的表现,需立即剖宫产终止妊娠。手术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内展开,碘仿两遍消毒术野,常规铺巾,选择下腹正中切口,术中见皮下脂肪层水肿明显,色较苍白,腹腔积液约80 ml。羊水量中,Ⅰ°污染,以LOA位娩一活女婴,Apgar评分9~10分,胎盘、胎膜自娩完整,术中出血约200 ml。因条件所限,手术采用无齿卵圆钳及艾利钳代替了子宫钳,7号或10号丝线代替了1号进口肠线,术中使用缩宫素40 U,20 U子宫肌内直接注射,20 U静脉滴注,手术过程顺利,母子平安。术中、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术后第1日,患者血压最高达150/100 mmHg,水肿仍较明显,术后6 h尿量200 ml,给予利尿、镇静药物治疗后好转,术后7 d,患者恢复良好,出院。[第一段]
2008, 29(6):0594-0599. DOI: 10.3724/SP.J.1008.2008.00594
摘要:根据汶川地震灾后心理干预的主要特点,结合以往我国地震灾后群体心理及心理干预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对汶川地震灾后心理干预的思考:(1)灾区现场的心理干预活动不同于在心理咨询室进行的咨询;(2)灾区现场的心理干预有特定要求,并非所有的心理干预者都适合在灾区现场进行心理干预工作;(3)灾区心理干预工作者应以团队形式开展工作;(4)应做好对灾区心理干预工作者的援助;(5)心理援助工作者应避免预设立场后开展工作;(6)心理学专业工作者要引导整个社会科学地对待受灾群众,防止其被“爱心”所伤;(7)应加强对地震灾后心理干预工作的研究。
邵卓 , 卢军华 , 杨宁 , 张海斌 , 司马辉 , 杨田 , 杨广顺
2008, 29(6):0600-0605. DOI: 10.3724/SP.J.1008.2008.00600
摘要:目的:比较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患者与初次发生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生存率的差异,筛选肝移植术后病死率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5年8月收治的7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15例为术后复发肿瘤患者(复发组),62例为初发肿瘤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Cox风险比例模型筛选患者移植术后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48.6±4.3)岁,术后随访(20±3.7)个月,复发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20%)和15例(24.2%)患者死亡,移植术后30 d内病死率分别为6.7%和1.6%。Cox风险比例模型提示,术前高胆红素、最大肿瘤直径较大、肉眼癌栓、术后输血以及肿瘤家族史是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复发和初发肝移植患者术后生存率无显著差异;术前高胆红素、最大肿瘤直径较大、肉眼癌栓、术后输血以及肿瘤家族史是移植术后病死的危险因素。
杨宁△ , 卢军华△ , 张海斌 , 司马辉 , 邵卓 , 杨广顺
2008, 29(6):0606-0608. DOI: 10.3724/SP.J.1008.2008.00606
摘要:目的:应用原位肝移植治疗1例内脏全反位肝癌患者,并探讨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将正常解剖的供肝绕中线顺时针垂直旋转90°植入患者原位,所有管道吻合口均采取端-端吻合的方法,患者术后随访并积极处理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5个月出现胆管吻合口狭窄,经内镜下逆行胆管内支架引流(ERBD)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治疗后痊愈。随访30个月,移植肝功能正常,肿瘤无复发。结论:内脏全反位肝癌患者可实施原位肝移植治疗,胆道并发症是其主要并发症之一,经过及时处理可获得良好的长期预后。
2008, 29(6):0609-0613. DOI: 10.3724/SP.J.1008.2008.00609
摘要:目的:总结右半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右半肝切除治疗的39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疗效、并发症及随访情况,总结临床经验。结果:39例患者,男8例,女31例,年龄23~65岁,平均(44.2±10.5)岁;全部病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肝胆管狭窄;39例均采用右半肝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其中28例附加胆囊切除术,1例附加左外叶切除,1例附加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附加原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口拆除;术后并发症有胸腔积液7例(17.9%)、膈下感染5例(12.8%)、肝功能衰竭3例(7.7%)、胆瘘2例(5.1%)、切口感染2例(5.1%)等;围手术期死亡2例,占5.1%;1例术后病理提示右肝内胆管癌,术后6个月死于胆管癌复发。36例(92.3%)平均随访(42.5±2.5)个月,优良率94.4%,其中单纯右侧肝内胆管结石(31例)的优良率达100%。结论:右半肝切除是治疗右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术式之一,尤其对于右侧肝内胆管结石伴右肝管狭窄的疗效肯定,值得推广,但因其手术难度较大,并发症相对较多,应严格把握其适应证及禁忌证。
2008, 29(6):0614-0617. DOI: 10.3724/SP.J.1008.2008.00614
摘要:目的:总结尾状叶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经验,提高尾状叶胆管结石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19例尾状叶胆管结石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19例患者男8例、女11例,既往共行30次胆道手术,其中12例1次、4例2次、2例3次、1例4次。术前均行B超、CT或MRCP、ERCP等检查证实尾状叶胆管结石。14例伴有尾状叶胆管开口狭窄。11例行尾状叶切除术,8例行尾状叶胆管开口扩张或切开整形+探查取石术,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无结石残留。18例(94.7%)获随访,平均随访(17.6±2.3)个月,2例出现结石复发,优良率88.9%,其中行尾状叶切除术患者优良率达100%。结论:尾状叶胆管结石的处理相当复杂和困难,仅行胆管探查取石往往效果不佳,尾状叶切除术可达到清除病灶的目的,有良好的远期效果,但需要临床医师具备丰富的肝脏外科经验和娴熟的手术操作水平。
2008, 29(6):0618-0620. DOI: 10.3724/SP.J.1008.2008.00618
摘要:目的:总结意外胆囊癌(unsuspected gallbladder cancer)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5例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诊治经验。结果:15例患者术前诊断胆囊结石12例,胆囊息肉2例,胆囊结石合并息肉1例。开腹胆囊切除术5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胆囊癌;Nevin分期:Ⅰ期3例,Ⅱ期7例,Ⅲ期4例,Ⅳ期1例。NevinⅠ期密切观察随访,Ⅱ、Ⅲ期行标准胆囊癌根治术,Ⅳ期行扩大胆囊癌根治术。中位随访时间为5.0年,其中13例存活,2例死亡;5例存活超过5年,5年生存率达84.8%。结论:早期胆囊癌术前很难诊断,术中应常规剖视胆囊,对可疑病变行冰冻切片检查;对NevinⅡ~Ⅳ期的意外胆囊癌应再次开腹行根治性手术。
陈海棠△ , 余永伟△ , 侯建国 , 常文军 , 余宏宇 , 赵晋丰 , 曹广文
2008, 29(6):0621-0625. DOI: 10.3724/SP.J.1008.2008.00621
摘要:目的:探讨肾细胞癌患者的微卫星不稳定(MSI)和杂合性缺失(LOH)的发生频率,并同时研究染色体微卫星变异与肾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位于染色体3p、9p、14q上的共计 12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采用PCR-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EB染色和测序的方法对31例肾细胞癌患者的原发病灶和配对的转移病灶进行MSI和LOH分析。结果:MSI发生频率可达61.3%,LOH频率可达54.8%,其中以D9S168 的MSI发生率最高为32.3%,LOH发生率最高的为D3S1289,达21.4%。经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MSI的发生频率与肾细胞癌的TNM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 但MSI和LOH与肾细胞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理类型以及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除D3S1566外的11个微卫星标记的MSI和LOH可能是一个增加肾癌易感性的危险因素,D9S168、D3S1289是肾细胞癌中敏感的检测位点, 在D9S168和D3S1289附近可能存在与肾细胞癌有关的癌基因/抑癌基因,从而影响肾癌的发生和发展。
2008, 29(6):0626-0629. DOI: 10.3724/SP.J.1008.2008.00626
摘要:目的:探讨抑制肺鳞癌细胞中Wnt5a表达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构建表达针对Wnt5a的siRNA的重组质粒pH1-siRNA Wnt5a-,转染肺鳞癌细胞SK-MES-1后筛选建立稳定表达细胞株。通过MTT、细胞周期以及Transwell检测,观察抑制Wnt5a表达对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Western印迹测定表明肺鳞癌细胞SK-MES-1Wnt5a-低表达Wnt5a蛋白 (13.6%)。转基因细胞增殖指数略低于对照细胞株\[(28.3±3.8)% vs (30.5±5.2)%\]。转基因细胞的相对迁移率和侵袭率分别为对照组的 (47.3±9.2)%和 (39.7±11.7)%。结论:Wnt5a低表达显著抑制肺鳞癌细胞SK-MES-1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nt5a可能是肺鳞癌基因治疗的潜在靶标。
2008, 29(6):0630-0633. DOI: 10.3724/SP.J.1008.2008.00630
摘要:目的:通过测定人肝癌SMMC-7721细胞酪氨酸转氨酶(TAT)cDNA序列,并观察其糖皮质激素受体(GR)通路是否存在异常,以探讨地塞米松(Dex)丧失诱导SMMC-7721细胞TAT活性的机制。方法:RT-PCR扩增SMMC-7721细胞全长TAT cDNA并进行测序;采用实时定量PCR观察Dex 对SMMC-7721细胞TAT mRNA表达的影响,并与HepG2细胞作对照;采用电穿孔法将GR特异性报告基因GRE-tk-LUC及GRE-MMTV-CAT分别瞬时转入SMMC-7721细胞中,观察Dex对荧光素酶(LUC)和氯酶素乙酰转移酶(CAT)表达的影响,并与HepG2细胞作对照。结果:SMMC-7721细胞TAT cDNA中第576位碱基存在同义突变;Dex能够诱导SMMC-7721细胞中TAT mRNA的表达,最大诱导倍数为2.22,明显低于HepG2细胞(15.1倍,P<0.01);Dex诱导了SMMC-7721细胞LUC及CAT的表达,与HepG2细胞无显著差异。结论:Dex对SMMC-7721细胞TAT mRNA诱导水平降低,可能是TAT活性不增高的主要原因。
侯颖△ , 曹蔚△ , 李涛 , 刘水冰 , 张晓楠 , 李旭波 , 田琼
2008, 29(6):0634-0638. DOI: 10.3724/SP.J.1008.2008.00634
摘要: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M)对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OM处理HepG2细胞,MTT法检测OM对HepG2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Hochest荧光染色法观察OM处理后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法检测OM处理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磷酸化Akt、caspase-3、Bax、Bcl-2和Bcl-xL的表达。结果:OM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呈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HepG2细胞与OM作用后出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改变,细胞凋亡率增高;OM处理HepG2细胞后,磷酸化Akt蛋白表达下降,caspase-3可被蛋白酶水解形成相对分子质量17 000活性片段,Bax蛋白表达增强,Bcl-2和Bcl-xL蛋白表达下调。结论:OM可诱导HepG2细胞凋亡,可能与其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Bcl-2和Bcl-xL的活性,激活caspase-3有关。
2008, 29(6):0639-0642. DOI: 10.3724/SP.J.1008.2008.00639
摘要: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与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之间的关系。方法:涎腺腺样囊性癌病例标本41例,舌癌病例标本3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病例标本20例,正常神经组织标本20例。所有标本均制成4 μm厚的切片。应用EnVision法检测CXCR4在腺样囊性癌肿瘤组织内的表达以及CXCL12在周围神经组织内的表达。结果:腺样囊性癌癌组织内CXCR4阳性表达率为63.41%,显著高于舌癌(36.67%)及多形性腺瘤(35%) (P<0.05);周围神经组织内CXCL12高表达 (64.38%),在腺样囊性癌内的神经组织与舌癌内的神经组织及正常神经组织中CXCL12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结论: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腺样囊性癌中高表达,趋化因子CXCL12在周围神经组织内高表达,提示CXCL12/CXCR4可能在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中发挥重要作用。
王兴安 , 姜格宁 , 徐志飞 , 丁嘉安 , 郑卉 , 杨路宗
2008, 29(6):0643-0647. DOI: 10.3724/SP.J.1008.2008.00643
摘要:目的:探讨在移植肺早期再灌注损伤中供肺巨噬细胞和受者循环中性粒细胞的作用以及二者间的相互作用。方法:20对身长、体质量匹配的本地成年杂犬随机平均分配到4组:对照组(C组)、去白细胞再灌注组(D组)、巨噬细胞抑制组(M组)和去白+巨噬细胞抑制组(DM组),由同一外科医生连续施行20次左肺移植手术。M和DM组供者在术前24 h静注巨噬细胞抑制剂三氯化钆14 mg/kg,D和DM组受者用采自供者下腔静脉的去白细胞血完成前10 min再灌注,此外所有实验过程相同。所有移植肺经历2 h的再灌注。结果:与C、D组相比,抑制巨噬细胞使M、DM组再灌注30 min后的PO2/FiO2和平均肺动脉压(mPAP)持续改善,再灌注120 min的丙二醛、湿/干比等肺再灌注损伤指标也显著改善(P<0.05)。尽管起始去白再灌注显著减轻了再灌注120 min的白细胞滞留(髓过氧化酶),但对移植肺再灌注损伤无显著影响。去白细胞和抑制巨噬细胞在移植肺氧合、mPAP、湿/干比、丙二醛及髓过氧化酶活性方面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结论:再灌注2 h内能使移植肺再灌注损伤加剧的炎症细胞是供者肺泡巨噬细胞而非受者循环中性粒细胞,且未发现二者存在交互作用。
2008, 29(6):0648-0650. DOI: 10.3724/SP.J.1008.2008.00648
摘要:目的:观察苯甲酸雌二醇对γ射线诱导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的影响, 以探讨其抗放射作用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 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照射组和用药照射组3组,每组各15只。单纯照射组小鼠用γ射线照射4.0 Gy;用药照射组于照射前10 d每只小鼠肌内注射0.1 mg 苯甲酸雌二醇,同时用γ射线照射4.0 Gy;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采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骨髓造血细胞DNA裂解片段,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各组小鼠照射后4 h、8 h、12 h骨髓造血细胞凋亡、Fas 和Bcl-2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γ射线照后8 h,骨髓造血细胞DNA裂解片段增加,出现了典型DNA“梯状”条带,而用药照射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未见明显“梯状”条带。照射后4 h、8 h、12 h,用药照射组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P<0.01);Fas表达较正常对照组略有增加,并未出现单纯照射组所呈现典型的高峰期,与单纯照射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Bcl-2表达不降反而升高,与单纯照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苯甲酸雌二醇可能是通过下调Fas和上调Bcl-2的表达抑制了γ射线诱导的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
2008, 29(6):0651-0654. DOI: 10.3724/SP.J.1008.2008.00651
摘要: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小肠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单纯照射组(n=12)仅接受单次腹部照射;高、中、低剂量NAC给药组(n=12)均接受10 Gy X线单次腹部照射并分别给予腹腔注射NAC 300、200、50 mg/kg,连续7 d;正常对照组(n=12)给予腹腔注射1 ml 0.9 % NaCl溶液,连续7 d。NAC 在单次腹部照射前3 d开始经腹腔注射给药,至照射后第3日结束。照射后第3日,禁食12 h后处死大鼠,取血与末端回肠标本。光镜下观察并计算单位面积肠片上的肠腺存活率和绒毛数,测定血浆中D-乳酸含量和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活性,检测小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结果:照射后大鼠末端回肠肠黏膜结构受到破坏,血浆中D-乳酸、DAO含量显著升高,小肠组织中SOD活性、GSH含量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不同剂量NAC给药处理后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小肠黏膜绒毛数减少并提高肠腺存活率(P<0.05,P<0.01),抑制血浆中D-乳酸、DAO含量升高,提高小肠组织中SOD、GSH含量并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生成(P<0.05,P<0.01)。结论:NAC通过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肠屏障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维护机体内氧化还原平衡以及小肠黏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小肠辐射损伤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
2008, 29(6):0655-0658. DOI: 10.3724/SP.J.1008.2008.00655
摘要:目的:观测糖尿病大鼠视觉诱发电位(VEP)的改变以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和氨基胍(AG)对其的影响。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糖尿病对照组(DM组)、糖尿病NGF治疗组(D+N组)、糖尿病AG治疗组(D+A组)。分别于病程3、6、9、12个月进行各组大鼠的VEP测定。结果:与CON组相比,其他各组大鼠在各实验时点的VEP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P<0.01);6个月及9个月时,D+N组及D+A组的潜伏期均较DM组缩短,且差异显著(P<0.05),而波幅仅见6个月时部分回升;12个月时,除D+A组波幅较DM组略有回升外,其余改变与9个月时类似。结论:NGF和AG能够改善DM导致的大鼠VEP潜伏期延长及波幅下降。
2008, 29(6):0659-0662. DOI: 10.3724/SP.J.1008.2008.00659
摘要:目的: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观察闭角型青光眼超声乳化手术前后前房结构变化,验证超声乳化晶体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于治疗早中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方法:早中期闭角型青光眼42例44眼,超声乳化术前及术后1 d、1周、3个月用Pentacam测量中央前房深度、前房容积、前房角变化,同时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使用A超测量中央前房深度,并与Pentacam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Pentacam能清晰显示手术前后眼前段组织三维结构,术后平均前房容积、平均前房深度、前房角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眼压降低,视力提高(P<0.01)。Pentacam前房深度的测量结果及离散系数均小于A超(P<0.01)。结论: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能直观定量反映早中期闭角型青光眼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房深度、前房容积及前房角较术前明显增加,是术后早期安全的检查手段。
肖亮 , 傅宏 , 倪之嘉 , 丁国善 , 施晓敏 , 郭闻渊 , 谢江平 , 刘炜 , 阳揭宇 , 高晓刚 , 马钧 , 王正昕 , 傅志仁
2008, 29(6):0663-0670. DOI: 10.3724/SP.J.1008.2008.00663
摘要:目的:评价肝移植术后以环孢素微乳剂(Neoral)或他克莫司(FK506)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摘录15篇文献中有关试验设计、研究对象特征、研究结果等内容,用RevMan4.2.8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的患者/移植物存活率、肾毒性和感染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RR(95%CI,P)分别为:0.99(0.96~1.02,0.37),0.97(0.92~1.03,0.30),0.99(0.87~1.13,0.86),1.08(0.97~1.20,0.16);FK506组高血压、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而急性排斥反应严重程度无差别,RR(95%CI,P)分别为:1.34(1.15~1.55,0.000 1),1.15(1.06~1.25,0.001),1.00(0.92~1.22,0.98);FK506组术后1年的糖尿病发病率显著较高,1年后差异不明显,RR(95%CI,P)分别为:0.72(0.62~0.83,<0.000 1),1.47(0.98~2.20,0.06)。结论:两组患者/移植物存活率、肾毒性、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FK506相对于Neoral能减少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但并不能减轻其严重程度;肝移植术后对于糖尿病患者推荐使用Neoral,高血压患者则以FK506为宜。
翟博 , 夏念信 , 李晓燕 , 刘晟 , 陈夷 , 吴孟超
2008, 29(6):0671-0674. DOI: 10.3724/SP.J.1008.2008.00671
摘要:目的:探讨肝脏肿瘤射频消融后肝内感染的影响因素,以达到有效防治。方法:回顾性总结1999年12月至2007年10月间我院1 567例肝脏肿瘤患者射频消融后肝内感染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567例肝脏肿瘤患者2 035次射频消融后28例次发生肝内感染,感染率1.38%。单因素分析提示转移性肝癌、既往腹部手术类型、邻近空腔脏器、肿瘤多发、肿瘤直径>5 cm与射频后肝内感染存在相关性(P<005)。 多因素分析只有肿瘤类型(r=3.647,P=0004)、肿瘤数目(r=1.155,P=0042)、肿瘤部位(r=1.701,P=0019)以及既往腹部手术类型(r=2.213,P=0010)是射频后肝内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转移性肝癌(尤其接受过胃肠或胆肠吻合手术的肝癌)、多发肝癌以及位于空腔脏器附近的肝癌更易发生射频消融后肝内感染。
2008, 29(6):0675-0678. DOI: 10.3724/SP.J.1008.2008.00675
摘要: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雷米普利在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作用。方法:120例风心瓣膜置换术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所有患者常规给予雷米普利5 mg,1/d治疗,试验组加用厄贝沙坦150 mg,1/d。随访6个月,观察指标为心功能(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6 min步行实验、超声心动图各参数。结果: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较对照组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实验、 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均改善明显(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雷米普利可显著改善风心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逆转心室重塑。
2008, 29(6):0678-0678. DOI: 10.3724/SP.J.1008.2008.00678
摘要: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4岁,近1年来出现反复心慌,多次在外院就诊,心电图提示快速房颤,未予特别治疗,能自行转为窦性。1周前,再次心慌发作入院。查体:脉搏125次/min,血压 100/60 mmHg(1 mmHg=0.133 kPa),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音,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率150次/min,心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提示快速房颤。入院后即给予乙胺碘呋酮150 mg稀释后静脉推注,并以1 mg·kg-1·min-1静脉微泵输入6 h后,改为0.5 mg·kg-1·min-1 微泵输入18 h,同时口服利尿剂。患者自诉心慌有所好转,心电监护提示:房颤节律,心室率较前减慢,波动在110~150 次/min。停用乙胺碘呋酮针剂,给予乙胺碘呋酮片0.2 g 口服,3 次/d。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甲状腺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心脏彩超显示:(1)主动脉少量反流(瞬时量:1.73 ml),(2)左房偏大,(3)二尖瓣、三尖瓣少量反流,(4)左室肌顺应性下降,(5)左室收缩功能正常。入院第4日上午,复查血钾:5.4 mmol/L,心电图仍为房颤,心室率 110次/min。入院第5日凌晨患者排便时突然出现晕厥,数分钟后自行苏醒。动态心电图提示夜间房颤转为窦性,随即出现室性早搏,自发性室颤,近45 s后自行恢复窦性心律。[第一段]
2008, 29(6):0679-0683. DOI: 10.3724/SP.J.1008.2008.00679
摘要:目的:研究POEMS综合征的误诊原因和早期诊断线索。方法:回顾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近10年来26例POEMS综合征住院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本组26例POEMS综合征误诊率100%。误诊医院数(3.31±0.97)所、误诊科室(3.31±0.93)个、误诊时间(19.42±10.86)个月、误诊疾病共计18病种。首发症状包括周围神经炎21例(80.8%)、下肢水肿22例(84.6%)和消瘦8例(30.8%)。典型临床特征包括周围神经炎26例(100%)和器官肿大24例(92.3%),新发现子宫肥大2例、肾上腺肥大1例和胃壁肥厚酷似晚期胃癌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20例(76.9%)、阳痿60%(6/10)、皮肤色素沉着24例(92.3%)和皮肤硬化17例(65.4%)。单克隆浆细胞增生的证据达81.8%(18/22),血清免疫电泳M蛋白阳性63.6%(14/22),血清蛋白电泳M蛋白阳性2例(9.1%),尿液免疫电泳M蛋白阳性1例,胃壁活组织免疫组化λ轻链阳性1例。淋巴结活检8例,诊断为Castleman病3例,另5例淋巴细胞浸润,3例伴有浆细胞增生。神经活检4例均有轴索变性,1例伴有髓鞘变性。骨髓活检5例中浆细胞增多者2例和骨髓瘤1例。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显示放射性吸收增高占62.5%(10/16),在骨扫描引导下骨骼穿刺查见异常浆细胞2例。结论:POEMS综合征的误诊极为常见,周围神经炎、下肢水肿和消瘦是POEMS综合征常见的早期临床特征,熟悉其病情演变规律,通过多种途径寻找M-蛋白的证据,将有助于POEMS综合征的早期诊断。
2008, 29(6):0684-0687. DOI: 10.3724/SP.J.1008.2008.00684
摘要:目的:观察吸纯氧后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信号的变化。方法:选择15名健康志愿者(男9,女6),采用GE公司1.5T Singna 双梯度超导磁共振仪,采用GRE-EPI序列进行BOLD-fMRI扫描,扫描结果采用SPM2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短时间(15 s)、长时间(6 min)吸纯氧后BOLD-fMRI T2信号的变化,并与吸入正常空气作对比。结果:吸入正常空气后全脑BOLD-fMRI信号未见明显激活;吸纯氧15 s后,全脑信号变化以脑灰质信号下降为主,灰质信号变化约(-0.041±0.31)%,白质约(0.056±0.26)%,与吸入正常空气有统计学差异(P<0.001);吸纯氧6 min后,全脑信号变化以脑白质信号上升为主,白质平均信号变化约(0.14±0.278)%,灰质约(0.015±0.365)%,与吸入正常空气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吸纯氧不同时间会引起脑组织BOLD-fMRI信号不同的变化,短时间吸纯氧主要引起灰质信号的下降,长时间吸纯氧主要导致白质信号的上升。
2008, 29(6):0688-0690. DOI: 10.3724/SP.J.1008.2008.00688
摘要:目的:比较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 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胰腺分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8例行MRCP及ERCP的胰腺分裂病例,分析比较胰腺分裂MRCP及ERCP的胰胆管表现及MRCP诊断的准确性。结果:8例经ERCP诊断为胰腺分裂的患者中,MRCP诊断的准确性为87.5%(7/8),ERCP显示了所有8例患者的背侧胰管及6例患者的腹侧胰管,MRCP显示8例患者的背侧胰管及3例患者的腹侧胰管。结论: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MRCP对胰腺分裂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2008, 29(6):0691-0693. DOI: 10.3724/SP.J.1008.2008.00691
摘要:目的:设计研制纤维支气管镜训练箱并初步应用。方法:根据纤维支气管镜光导纤维的长度(500 mm),箱体高度设计为400 mm,其余两边分别为200 mm;纤维支气管镜训练箱包括6层:顶层、A层、B层、C层、D层和底层,均呈正方形(200 mm×200 mm),相邻两层的间隔距离约80 mm。根据光导纤维的直径(5 mm),孔的直径设计为6 mm,除底层外,顶层和A层中央各有1个孔(每层的中央孔均默认为孔0),B层有5个孔(孔0~4)、C层有9个孔(孔0~8)、D层有17个孔(孔0~16)。纤维支气管镜训练箱的四周三面木板固定,一面做成可开关的门。从顶层开始,根据字母层和数字孔形成训练指令,根据训练指令进行操作,完成后打开箱门检查操作结果。结果:成功设计研制出纤维支气管镜训练箱。若指令为A0-B2-C4-D7,则将光导纤维从顶层中央孔开始,经过A层中央孔、B层孔2、C层孔4,最后通过D层孔7,操作完后打开箱门检查是否操作正确。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训练箱是一种可以用作训练纤维支气管镜操作的简单实用的普及型工具。
2008, 29(6):0694-0698. DOI: 10.3724/SP.J.1008.2008.00694
摘要:肝干细胞移植可能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肝干细胞成为研究的热点。不同来源的肝干细胞具有强大的临床治疗潜能,但是在临床应用普遍推行之前,有许多研究工作需要进一步开展。本综述就肝干细胞的一些基本特性及其在肝脏损伤后的肝再生作用展开讨论。
2008, 29(6):0699-0702. DOI: 10.3724/SP.J.1008.2008.00699
摘要: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肝外科手术尤其是肝移植面临的一大问题,由于肝IRI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临床上在肝IRI的诊断、预防及治疗等方面均无很有效的措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IRI损伤研究中发现的几个较新的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包括转录因子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低氧诱导因子1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HIF-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2 activated receptor, PPAR),胞质内信号转导因子促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Toll样膜受体(toll-like receptor 4,TLR4)、凝血酶受体 (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s, PARs),及作为效应因子的可诱导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等,它们与细胞的信号转导系统相关。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激活或阻断这些分子对IRI有保护作用,其有可能成为临床诊断、预防及治疗IRI的靶标。
2008, 29(6):0703-0705. DOI: 10.3724/SP.J.1008.2008.00703
摘要:睡眠对内分泌功能及能量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睡眠剥夺后,激素水平会发生显著变化。睡眠剥夺能够影响3种下丘脑-垂体轴激素(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皮质醇)在夜间的分泌。同时,睡眠缺失还会破坏瘦素同ghrelin的相对平衡,对能量代谢产生不利影响。
2008, 29(6):0706-0708. DOI: 10.3724/SP.J.1008.2008.00706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无需“校正集”的近红外光谱定量方法。方法:从待测化合物与混合物各一张光谱入手,提出一种相似区间最小值法无校正集分析法,即通过求导、差谱、相似性计算等手段筛选出混合物与待测化合物吸收最相似的区间,然后进行统计意义上的定量分析。结果:通过测定3个实际样品中的3种组分,得到平均回收率为100.9%,RSD=6.1%(n=9)。结论:相似区间最小值法无校正集分析法不需“校正集”,可得到较满意的定量分析结果,为近红外定量分析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贺石生 , 郜玉军 , 侯铁胜 , 李明 , 赵杰 , 石志才
2008, 29(6):0709-0710. DOI: 10.3724/SP.J.1008.2008.00709
摘要: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现代社会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社会的老龄化和长期伏案工作,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威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1-3\]。研究发现:引起颈椎病的原因是复杂的,但睡眠时枕头使用不科学,使颈椎长期处于非正常状态是其重要的发病原因之一\[4-5\]。每个人一生中超过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而枕头又是绝大多数人睡眠不可缺少的,如果睡眠时枕头过高,则颈椎往往会长时间处于过屈的位置,而枕头过低,则又会使颈椎处于过伸的状态。这两种情况都会使睡眠时颈椎和周围软组织长期处于一个不良的姿势,导致颈椎及肌肉劳损,从而诱发或加重颈椎病,而俗称的“落枕”就是由于睡眠姿势不正确所引起的\[6-7\]。因此在颈椎病防治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睡眠中要尽量维护颈椎的生理状态,让颈椎处于放松状态。所以说,选择适合自身高度的枕头在颈椎病的防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枕头的合适高度仍存在争议。为了进一步研究人体睡眠时适宜的枕头高度,我们在2006至2007年对80例成人的枕高相关数据进行了测量分析,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2008, 29(6):0711-0712. DOI: 10.3724/SP.J.1008.2008.00711
摘要: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及经同侧输尿管开口周围壁瓣切除是治疗上尿路肿瘤的标准术式\[1\],但传统的手术方法需腰部和下腹部两个切口,该术式损伤较大、患者心理负担重、恢复慢且并发症较多。1992年Gaur\[2\]首创了球囊扩张术成功分离后腹膜,使后腹膜途径成为可能。现腹腔镜技术已广泛用于泌尿外科手术。由于此术式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越来越被广大患者所接受。2006年5月至2007年4月,笔者应用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联合下腹部斜形小切口治疗上尿路肿瘤1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