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29卷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论坛
    • 卫勤循证决策研究现状与发展

      2008, 29(8):0861-0863. DOI: 10.3724/SP.J.1008.2008.00861

      摘要 (3376) HTML (0) PDF 0.00 Byte (30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卫勤循证决策是提升多样化军事行动卫勤指挥与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军队卫勤决策系统性、科学性、反应性和持续性的重要方法体系。本文在界定卫生循证决策和卫勤循证决策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卫生循证决策的主要做法,重点介绍了我军卫勤循证决策研究的现状,并对军队卫勤循证决策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分析。

    • >专题报道:卫勤力量部署循证决策研究
    • 卫勤力量优化部署机制与应用研究

      2008, 29(8):0864-0867. DOI: 10.3724/SP.J.1008.2008.00864

      摘要 (3927) HTML (0) PDF 0.00 Byte (31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针对卫勤力量部署优化机制的理论难点和快速决策的应用重点问题,运用文献归纳法、专家咨询法和系统分析建立卫勤力量优化部署要素与优化决策逻辑模型,采用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层次分析法、ARIMA-BP神经网络模型以及系统动力学等方法,构建各类卫勤力量优化部署模型,揭示了卫勤力量优化部署的内在特点与规律,综合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软件工程与决策支持系统等技术,研制卫勤力量优化部署决策支持系统与卫勤指挥作业箱,实现了不确定条件下卫勤力量部署快速决策的理论模型、信息化软件和装备工具系列成果,为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高效保障提供了理论依据,拓展了卫勤循证决策的研究领域。

    • 区域军队药材供应机构分布优化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2008, 29(8):0868-0870. DOI: 10.3724/SP.J.1008.2008.00868

      摘要 (3589) HTML (0) PDF 0.00 Byte (25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优化区域内军队药材供应机构与被保障对象单位的保障关系,实现药材供应机构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配置。方法:采用专家咨询、运筹学整数规划等方法,按照“就近、就便保障”的联勤保障原则建立药材供应机构分布优化模型。结果:构建了基于主渠道供应及药材供应机构位置不变的药材供应机构分布优化模型,并对某区域药材供应保障关系优化进行了应用。结论:初步运用提示分布优化模型合理,进一步结合地理信息技术与决策支持系统,可为区域药材供应机构保障关系调整提供信息化工具。

    • 卫勤优化决策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及其应用

      2008, 29(8):0871-0874. DOI: 10.3724/SP.J.1008.2008.00871

      摘要 (3617) HTML (0) PDF 0.00 Byte (2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提供卫勤保障最优决策方案,提高卫勤保障决策速度及效率。 方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决策支持系统并叠加相关决策模型,实现决策优化功能。结果:各子系统实现了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并以后送最短路径选择为例实现了优化决策功能。结论:各子系统对卫勤指挥人员所提供的优化决策等功能,为提高卫勤指挥质量和速度,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 卫勤优化决策综合数据库研究与设计

      2008, 29(8):0875-0878. DOI: 10.3724/SP.J.1008.2008.00875

      摘要 (3196) HTML (0) PDF 0.00 Byte (23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战略战役全军卫勤保障提供有效的资源信息服务,为战时卫勤循证决策提供支持与服务。方法:利用空间数据仓库技术和GML技术的进行多源异构数据集成,将大量数据进行合理组织,建立面向卫勤指挥决策问题多维主题模型。结果:实现了多源异构数据集成,建立卫勤指挥优化决策的综合数据库,包括空间数据仓库以及基于数据仓库的卫勤决策支持多维模型,提出了数据仓库的六层体系结构设计方案。结论:为卫勤优化决策支持系统提供综合数据支持平台,实现了对卫勤指挥机关的循证决策支持。

    • 卫勤指挥作业箱需求与结构分析

      2008, 29(8):0879-0881. DOI: 10.3724/SP.J.1008.2008.00879

      摘要 (3183) HTML (0) PDF 0.00 Byte (23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应急与战时卫勤指挥能力,围绕卫勤指挥的特点和核心内容,研制用于卫勤指挥的信息化装备工具。针对卫勤力量部署复杂决策问题的决策指挥需求,集成地理信息(GIS)技术、决策支持系统(DSS)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等技术与方法,设计了卫勤指挥作业箱,为卫勤指挥人员提供快速生成各种卫勤力量部署方案的伴随性指挥装备。

    • 面向卫勤力量部署的卫勤作业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2008, 29(8):0882-0884. DOI: 10.3724/SP.J.1008.2008.00882

      摘要 (3580) HTML (0) PDF 0.00 Byte (32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合运用军事、后勤、卫勤、系统工程、计算机模拟、地图量化、多媒体等技术与方法,研制用于区域层面卫勤力量优化部署,以及快速卫勤指挥业务处理的高效、实用、先进的作业系统功能模块。该系统的功能模块具备卫勤力量优化部署所需要的地形分析、信息检索、计算预测、文书拟制、图形处理和信息传递等功能,既可用于平时卫勤指挥作业基本技能训练,又可满足应急及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组织指挥,提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部署的效能与科学性。

    • 军队药材联勤保障效能评估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2008, 29(8):0885-0887. DOI: 10.3724/SP.J.1008.2008.00885

      摘要 (3383) HTML (0) PDF 0.00 Byte (28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军队药材联勤保障效能评估模型,并用其评估某战区药材联勤保障效能。方法:在前期研究和资料查阅的基础上,拟定调查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建立军队药材联勤保障效能评估模型,并应用于某联勤试点单位联勤前后(2001-2005年)的药材保障效能评估中。结果:成功建立军队药材联勤保障效能评估模型;应用综合评分指数方法得出某战区2001-2005年度的评估总分(GI=86.410)及各个二级指标的效能得分,该战区自2003年实行药材联勤保障后,效能得分明显上升(71.873、73.886、81.498、84.560、86.410)。结论:联勤体制改革促进了某战区药材资源合理配置,减少重复建设;但仍存在技术维护人员工作效率参差不齐、战备药材更新不及时、维护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

    • >论著
    • PTEN基因表达对辐射诱发小鼠胸腺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008, 29(8):0888-0891. DOI: 10.3724/SP.J.1008.2008.00888

      摘要 (3116) HTML (0) PDF 0.00 Byte (28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辐射诱发的胸腺瘤组织中第10染色体PTEN的表达,观察外源PTEN基因导入辐射诱发小鼠胸腺瘤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及体内成瘤作用的影响,探讨PTEN与辐射诱发肿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印迹比较辐射诱发的小鼠胸腺瘤组织和正常小鼠胸腺组织中PTEN、γ-H2AX和Rad51蛋白的表达。RT-PCR技术检测胸腺瘤组织和正常胸腺组织中PTEN基因的缺失情况。利用基因转染技术将外源性PTEN转入小鼠胸腺瘤细胞中,观察其对小鼠胸腺瘤组织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和体内成瘤作用的影响。结果:辐射诱发的小鼠胸腺瘤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2.73%(5/22),显著低于正常胸腺瘤组织的阳性率(P<0.01);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胸腺瘤组织中PTEN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1);RT-PCR检测发现在肿瘤组织中存在高频率PTEN缺失。外源性PTEN表达后胸腺瘤细胞生长速度显著降低,而且细胞致瘤能力明显下降(P<0.01)。辐射诱发的胸腺瘤细胞γ-H2AX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而Rad51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1)。结论:PTEN表达缺失可能通过影响Rad51途径的DNA断裂修复通路,导致辐射诱发胸腺瘤的发生;外源PTEN的导入可以抑制胸腺瘤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及体内成瘤作用,有望成为辐射诱发肿瘤防治的新靶点。

    • DR5来源的反义多肽FR-11的合成及其抑制TRAIL介导细胞凋亡的活性研究

      2008, 29(8):0892-0895. DOI: 10.3724/SP.J.1008.2008.00892

      摘要 (3069) HTML (0) PDF 0.00 Byte (2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筛选出能影响配体TRAIL功能的死亡受体DR5来源的反义多肽。方法:依据蛋白质密码理论,编写可按参数要求进行氨基酸序列匹配比对的生物学软件,利用该软件对TRAIL(序列Ⅰ)和DR5(序列Ⅱ)进行比对,寻找两序列间的反义同源盒匹配序列。结合蛋白质和配体-受体复合物的结构信息,进一步理论筛选相互作用区域,合成可能与TRAIL作用的小分子活性肽。采用ELISA结合和竞争实验,分析所合成多肽与TRAIL的结合;在TRAIL诱导细胞凋亡实验中,分析与死亡受体竞争结合TRAIL的程度,观察多肽影响TRAIL介导细胞凋亡的生物活性。结果:经软件初筛选和理论分析,共合成10条多肽。通过ELISA结合实验筛选到一条多肽(命名为“FR-11”),能与TRAIL发生浓度依赖性的特异结合,并能抑制DR5与配体TRAIL的结合。该多肽与TRAIL 97~103aa的匹配率大于50%,计算机模拟三维结构显示该序列位于DR5的胞外区,是与TRAIL结合的关键区域。细胞学实验表明:FR-11肽能够抑制TRAIL介导的SW1990细胞和L929细胞的凋亡,这种抑制作用呈FR-11浓度依赖性,而在TRAIL浓度较低时更为明显,提示能抑制TRAIL与死亡受体的结合。结论:根据蛋白质密码理论设计的软件能筛选出影响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的功能反义多肽;某些多肽能模拟受体与配体发生结合,具有抑制配体介导的生物活性。

    • 稳定、高效表达人MCHR2的SHG-44细胞系的建立

      2008, 29(8):0896-0899. DOI: 10.3724/SP.J.1008.2008.00896

      摘要 (2897) HTML (0) PDF 0.00 Byte (23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黑色素浓集激素受体2(MCHR2)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CHR2,转染SHG-44细胞,建立稳定、高效表达人MCHR2的SHG-44细胞系。方法:PCR法从人胎脑cDNA文库扩增MCHR2全长cDNA片段。用基因重组方法将其克隆到pcDNA3.1(+),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CHR2,并用LipofectamineTM转染到SHG-44细胞,通过G418筛选,建立稳定表达MCHR2的SHG-44细胞系,用RT-PCR、Western印迹及免疫荧光法检测MCHR2的表达。结果:扩增出MCHR2的全长cDNA;成功构建pcDNA3.1(+)MCHR2;RT-PCR、Western印迹及免疫荧光法检测到MCHR2的表达,提示成功建立了稳定、高表达MCHR2的SHG-44细胞株。结论:MCHR2-SHG-44细胞株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MCHR2的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 乳腺癌细胞MDA-MB-231侵袭转移中JAK抑制对ERK的作用及意义

      2008, 29(8):0900-0903. DOI: 10.3724/SP.J.1008.2008.00900

      摘要 (3549) HTML (0) PDF 0.00 Byte (25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JAK激酶抑制剂AG490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的影响,探讨JAK激酶对ERK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以及在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调控意义。方法:以JAK激酶抑制剂AG490处理乳腺癌细胞MDA-MB-231,MTT法检测AG490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MTT法检测AG490处理后细胞对人工基底膜Matrigel的黏附能力变化;Transwell小室进行人工重组基底膜侵袭和迁移实验,检测AG490处理后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AG490处理后细胞中磷酸化ERK(P-ERK)、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应用JAK酶抑制剂AG490后MDA-MB-231细胞生长受到抑制,作用呈时效-量效依赖关系;MDA-MB-231细胞黏附、侵袭、迁移能力降低,同时细胞中P-ERK、MMP-9蛋白减少。结论:JAK激酶可以通过改变ERK的磷酸化水平影响ERK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JAK激酶抑制对ERK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有阻断作用,可以抑制MMP-9的表达及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Gleason评分3+4和4+3不同临床特征的比较

      2008, 29(8):0904-0907. DOI: 10.3724/SP.J.1008.2008.00904

      摘要 (3930) HTML (0) PDF 0.00 Byte (53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将前列腺癌根治术后Gleason评分3+4和4+3患者进行对比,评价不同主要Gleason级别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01~2006年于我院行耻骨后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的前列腺腺癌患者,37例术后病理诊断为Gleason 7分,根据主要级别不同分为3+4、4+3两组。定期随访判断患者有无生化复发或远处转移。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Kaplan-Meier法描述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疾病进展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前列腺包膜外侵犯率无统计学差异(21.1% vs 33.3%,P=0.462);3+4组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时间长于4+3组(P=0.030);COX回归模型显示Gleason级别是影响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P=0.033),4+3组有着更高的生化复发风险。结论:不同分级的Gleason 7分前列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不尽相同,根治术后3+4分和4+3分患者的预后明显不同,将Gleason 7分患者依照主要级别继续分型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比较

      2008, 29(8):0908-0911. DOI: 10.3724/SP.J.1008.2008.00908

      摘要 (3038) HTML (0) PDF 0.00 Byte (24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序贯疗法(sequential treatment regimen)与标准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根除Hp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Hp阳性的130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S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 口服5 d后再给予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500 mg和替硝唑400 mg口服5 d,均2次/d;T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500 mg和阿莫西林1 000 mg口服7 d,均2次/d;治疗后4周及随访1年后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4C-尿素呼气试验,并对症状进行评分。结果:S组按意图治疗(ITT)Hp根除率为83.58%(56/67),按试验方案(PP)分析为91.80%(56/61);T组根除率按ITT分析为65.08%(41/63),按PP分析为69.49%(41/59),均显著低于S组(P<0.05)。Hp根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评分为4.88±1.76,1年后为2.18±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持续感染组患者治疗前症状评分为4.99±1.66,随访1年后为3.89±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序贯疗法对Hp阳性FD患者Hp根除效果明显好于标准三联疗法,Hp根除后消化不良症状可显著改善。

    • 血管外膜损伤后血管组织氧化应激与内膜病变

      2008, 29(8):0912-0916. DOI: 10.3724/SP.J.1008.2008.00912

      摘要 (3906) HTML (0) PDF 0.00 Byte (23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NADPH氧化酶相关的氧化应激在外膜损伤致内膜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用纯种新西兰大白兔,采用胶原酶消化+钝性机械分离的方法建立血管外膜损伤动物模型,采用H-E染色观察外膜损伤血管的形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Q-PCR)技术检测外膜损伤后血管组织NADPH氧化酶亚单位p22phox、抗氧化酶HO-1的mRNA表达,荧光探针检测外膜损伤后血管组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生成。结果:外膜损伤可致内膜增生性病变;外膜损伤导致p22phox/HO-1 mRNA表达明显升高,血管组织ROS产量增加。结论:血管外膜参与了内膜病变形成的病理过程;NADPH氧化酶活性升高导致的氧化应激可能是外膜损伤致内膜病变的机制之一。

    • 烟曲霉菌提取物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表达的影响

      2008, 29(8):0917-0920. DOI: 10.3724/SP.J.1008.2008.00917

      摘要 (3157) HTML (0) PDF 0.00 Byte (22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烟曲霉菌对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分别应用不同浓度(0、8、16、20 mg/L) 的烟曲霉菌提取物(Aspergillus fumigatus extract,AFE)作用体外培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14o不同的时间(12、24、48、72 h)。同时还应用热处理的AFE(heat-treated AFE,HT-AFE)、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抑肽酶)、蛋白激酶激活受体-2(PAR-2)激动剂(SLIGLV- NH2)和PAR-2阻断剂(FSLLRY-NH2)作用16HBE-14o细胞。应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GM-CSF含量,同时应用RT-PCR法检测GM-CSF mRNA 的表达。结果:正常培养条件下的对照组细胞仅表达分泌少量GM-CSF,而给予不同浓度的AFE作用后,细胞合成和分泌GM-CSF的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并呈明显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AR-2激动剂同样可以促进细胞合成分泌GM-CSF。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和PAR-2阻断剂几乎完全抑制AFE的上述作用。HT-AFE的蛋白酶活性完全灭活,不能促进细胞GM-CSF表达增加。结论:AFE依赖其蛋白酶活性激活PAR-2受体,促进呼吸道上皮细胞GM-CSF合成和分泌,从而促进哮喘的发生和发展。

    • 霉酚酸酯与雷帕霉素对多囊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的比较

      2008, 29(8):0921-0924. DOI: 10.3724/SP.J.1008.2008.00921

      摘要 (3121) HTML (0) PDF 0.00 Byte (22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霉酚酸酯(MMF)对多囊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与雷帕霉素(RAPA)比较。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人多囊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用不同浓度MMF和RAPA分别作用48 h和72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Annexin Ⅴ-FITC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MMF和RAPA均能抑制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增殖,呈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作用48 h后MMF使细胞阻滞在S期,RAPA使细胞阻滞在G0/G1期。MMF和RAPA均可诱导细胞凋亡,最大凋亡率分别为(5.53±0.27)%和(4.36±0.10)%;电镜下可见典型的凋亡改变。结论:MMF与RAPA相比同样能明显抑制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但其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较RAPA弱。

    • 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NS-398体外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

      2008, 29(8):0925-0928. DOI: 10.3724/SP.J.1008.2008.00925

      摘要 (3429) HTML (0) PDF 0.00 Byte (23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NS-398对结肠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探讨COX-2作为结肠癌治疗靶标的可行性。方法: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肠癌细胞CW-2、COLO-320中COX-2基因及蛋白的表达。MTT法观察NS-398对COLO-32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体外细胞侵袭试验检测NS-398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NS-398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结果:结肠癌细胞株CW-2、COLO-320中COX-2均有阳性表达。NS-398能抑制结肠癌细胞株COLO-320的生长,抑制作用具有时间、浓度依赖性。细胞侵袭试验表明,NS-398体外能抑制结肠癌细胞株COLO-320的侵袭。Western 印迹结果表明NS-398可以抑制COLO-320中MMP-2的表达。结论:COX-2抑制剂NS-398体外可显著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侵袭,COX-2可作为结肠癌治疗的靶点。

    • 腺病毒介导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感染NIH3T3细胞的实验研究

      2008, 29(8):0929-0933. DOI: 10.3724/SP.J.1008.2008.00929

      摘要 (2822) HTML (0) PDF 0.00 Byte (25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hVEGF)基因感染NIH3T3细胞后目的基因表达情况及其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并观察体内移植后的表达情况及其血管生成效应。方法:构建含hVEGF基因重组腺病毒Ad.hVEGF,体外感染NIH3T3细胞,采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转染效果和转染率,采用免疫组化、RT-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转染后的NIH3T3细胞VEGF的表达情况。将转染后的NIH3T3细胞移植于小鼠背部皮肤缺损模型上,1周后取创面覆盖的脱细胞真皮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检测组织VEGF的表达,并行组织新生血管计数。结果:携带hVEG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对于NIH3T3细胞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转染效率与病毒感染复制数(multiplicities of infection,MOI)具有量效关系。MOI 为100 倍时,转染效率达95%。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到,Ad.hVEGF感染NIH3T3细胞24 h后即可在基因和蛋白质水平表达,ELISA法检测到VEGF第3日表达分泌较高,7 d 时达到表达高峰(1 052 pg/ml),13 d 后仍可检测到VEGF 的表达。2周内MTT法动态检测D值,转染组细胞与未转染组细胞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转染细胞体内种植后在组织中亦可明显表达VEGF,实验组新生血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腺病毒介导的VEGF 基因可有效转染NIH3T3细胞,体内外均可有效表达目的基因,并可促进移植组织血管新生。

    • 视神经慢性损伤相关差异表达cDNA文库的鉴定与分析

      2008, 29(8):0934-0939. DOI: 10.3724/SP.J.1008.2008.00934

      摘要 (2987) HTML (0) PDF 0.00 Byte (22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构建的猫视神经慢性损伤相关差异表达cDNA文库进行初步克隆、鉴定和分析。方法:用氯化钙转化法转化大肠杆菌进行cDNA文库扩增和蓝白斑筛选,每个文库随机挑取300个白色克隆用菌落PCR进行鉴定。对阳性克隆菌落进行DNA测序以获得差异表达基因片段序列。将测序所得的序列通过互联网用Blast程序查找日本国家DNA数据库进行同源性分析。用实时定量PCR验证差异克隆。结果:PCR鉴定获得1 000个阳性菌落,测序获得674个EST片段,序列长度在200~800 bp之间。同源性分析结果提示4周正向文库得到14个同源基因,4周反向文库得到20个同源基因,8周正向文库得到23个同源基因,8周反向文库得到19个同源基因。这些基因可归类于能量代谢、物质转运、信号转导、基因转录、细胞损伤与修复、MHC分子等。实时定量PCR检测的4个克隆证实是差异表达序列。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视神经慢性损伤相关差异表达cDNA文库为进一步鉴定和研究慢性视神经损伤相关基因提供了实验基础。

    • 通络方剂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的影响

      2008, 29(8):0940-0943. DOI: 10.3724/SP.J.1008.2008.00940

      摘要 (3111) HTML (0) PDF 0.00 Byte (24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两种剂型通络方剂(超微粉和微粉)对糖尿病SD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60 mg/kg)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大鼠。1周后测血糖≥16.7 mmol/L为糖尿病,将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MC,n=7)、通络方剂超微粉组(DM+UT,n=8)和通络方剂微粉组(DM+FT,n=8)3组,同时取8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C)。DM+UT组和DM+FT组按每天1 g/kg UT或FT灌胃,NC和DMC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溶液。干预4周后,测肾质量/体质量(KW/BW)和24 h尿蛋白(24 h UP),比色法检测肾皮质抗氧化酶和丙二醛(MDA),实时PCR法检测NADPH氧化酶亚基p47phox和p22phox 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糖尿病大鼠肾皮质MDA含量、24 h UP和KW/BW升高,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降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大鼠与糖尿病大鼠间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DMC组相比,两个通络方剂干预组糖尿病大鼠肾皮质MDA、24 h UP和KW/BW明显降低;TSOD和GSH-Px活性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MC组和两个通络方剂组间CAT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DM+UT组对24 h UP、KW/BW、MDA、TSOD和GSH-Px的作用较DM+FT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大鼠相比,糖尿病大鼠肾皮质NADPH氧化酶亚基p47phox mRNA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DMC组相比,两个通络方剂干预组p47phox mRNA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干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各实验组间NADPH氧化酶亚基p22phox mRNA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络方剂能增强糖尿病大鼠肾脏TSOD和GSH-Px活性,降低NADPH氧化酶p47phox mRNA的表达,可能因此抑制肾脏氧化应激水平,减轻糖尿病大鼠早期的肾脏损伤。

    • 免疫抑制剂静脉冲击治疗Graves病相关性眼病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

      2008, 29(8):0944-0948. DOI: 10.3724/SP.J.1008.2008.00944

      摘要 (2874) HTML (0) PDF 0.00 Byte (25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静脉冲击治疗Graves病相关性眼病(GO)的疗效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方法: GO患者58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n=29),所有患者口服常规抗甲状腺药物和(或)左旋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同时接受含甲泼尼龙0.5 g的生理盐水250 ml及含环磷酰胺0.2 g的生理盐水500 ml静滴,1次/d,连用3 d,间隔4 d重复用,共3~6个疗程。A组在冲击治疗结束后口服泼尼松片和环磷酰胺片,B组在冲击治疗后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结果:A组中2例退出,B组中1例退出,B组的疗效好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突眼度、突眼活动度、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外周血NK细胞、CD3+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B组治疗后突眼度及突眼活动度、CD3+、CD8+ T淋巴细胞较A组降低更显著(P<0.05),CD4+/CD8+比值增高较A组更显著(P<0.05)。治疗前CD4+ T淋巴细胞在显效组、有效组、无效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组中治疗后的TRAb、TPOAb、CD3+、CD8+T淋巴细胞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TRAb、CD4+、CD8+T淋巴细胞、CD4+/CD8+在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GO能缓解失调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疗效明显,冲击治疗后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疗效更佳;GO的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降低可能预示疗效不良。

    • 坐骨神经结扎大鼠脊髓组织Toll样受体4及下游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

      2008, 29(8):0949-0953. DOI: 10.3724/SP.J.1008.2008.00949

      摘要 (3640) HTML (0) PDF 0.00 Byte (26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结扎(CCI)后脊髓背角Toll样受体4(TLR4)及脊髓内IL-1β、TNF-α表达的变化,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能的治疗靶点。方法:结扎大鼠右侧坐骨神经,术后1、3、7、10、14 d观察大鼠热痛阈及机械性痛阈的变化,采用实时定量RT-PCR、免疫荧光及Western印迹观察L4~L6 段脊髓组织TLR4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变化,ELISA法测量脊髓组织IL-1β、TNF-α表达的变化;以假手组大鼠作为对照。结果:坐骨神经结扎后,大鼠右足热痛阈及机械性痛阈明显降低,脊髓背角TLR4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脊髓组织IL-1β、TNF-α的含量也明显升高,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坐骨神经结扎可能通过诱导TLR4表达,促进下游细胞因子释放,导致痛阈降低;TLR4有望成为治疗病理性疼痛的新靶点。

    • TruviewTM EVO2光学喉镜和Macintosh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反应的比较

      2008, 29(8):0954-0957. DOI: 10.3724/SP.J.1008.2008.00954

      摘要 (3316) HTML (0) PDF 0.00 Byte (23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TruviewTM EVO2光学喉镜和Macintosh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反应。方法:8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65岁,拟在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T组和M组2组,每组各40例患者。在静脉麻醉诱导后,T组和M组分别应用TruviewTM EVO2光学喉镜和Macintosh直接喉镜实施经口气管插管操作。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1 min(T3)、3 min(T4)、5 min(T5)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喉部结构显露时间、插管完成时间。结果:两组患者除插管即刻(T2)的HR差异显著外(P<0.05),观察期内其他各对应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喉部结构显露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患者的气管插管完成时间较M组延长(P<0.05),但无超过60 s者。结论:TruviewTM EVO2光学喉镜和Macintosh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可引起相似的血流动力学反应。

    • 吻合血管神经足展肌游离移植治疗晚期面瘫的远期疗效评价

      2008, 29(8):0958-0962. DOI: 10.3724/SP.J.1008.2008.00958

      摘要 (2515) HTML (0) PDF 0.00 Byte (22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吻合血管神经足展肌游离移植治疗晚期面瘫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90年3月至2006年11月接受该术式的患者共28例进行术后随访1~16年,中位随访时间4年,分析患者手术前后标准头正位照片,采用多伦多评价系统(T-FGS)和面神经功能指数(FNFI)评价面神经功能,并对移植肌存活状况、面宽、瘢痕、供足功能等情况加以分析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理想的静态对称,随访发现所有患者均有移植肌的随意收缩运动,其中22例获理想的微笑。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T-FGS得分提高了(27±7.2)分,FNFI值提高了(57±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瘢痕隐蔽,供足无遗留功能障碍。结论:吻合血管神经足展肌游离移植治疗晚期面瘫术后远期效果理想,供区无任何功能障碍,值得推广。

    • 肝内胆管细胞癌肝切除治疗术中经大网膜静脉注射丝裂霉素预防复发疗效分析

      2008, 29(8):0963-0966. DOI: 10.3724/SP.J.1008.2008.00963

      摘要 (3342) HTML (0) PDF 0.00 Byte (27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HCC)肝切除治疗术中经大网膜静脉注射丝裂霉素(mitomycin-C,MMC)对预防术后肿瘤复发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6月我院收治的73例IHCC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经大网膜静脉注射10 mg MMC的用药组共计38例,未行任何化疗药物注射的对照组共计35例,随访术后复发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是否合并病毒行肝炎、肝硬化、术前是否接受肝细胞癌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等治疗、肿瘤大小、肿瘤数量、肿瘤是否合并门静脉或胆管癌栓、术后是否接受TACE等临床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后复发与肿瘤数量及大小有关,危险系数分别为1.877(P=0.001)及1.391(P=0.029 4),MMC用药与否对术后复发无明显影响。用药组与对照组术后复发时间,即无瘤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术后5个月及3个月(P=0.125 3)。术后6个月、1年、2年、3年复发率分别为:65.79%,68.57%(P=0.800 4);81.58%,94.29%(P=0.099 0);89.47%,97.14%(P=1.679 55);92.11%,97.14%(P=0.344 7)。结论:肝切除术中经大网膜静脉注射MMC(10 mg)对预防IHCC术后肿瘤复发可能没有确切价值,但仍有待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证实。

    • >研究快报
    • 斑马鱼rnf141基因结构与表达分析

      2008, 29(8):0967-0970. DOI: 10.3724/SP.J.1008.2008.00967

      摘要 (3558) HTML (0) PDF 0.00 Byte (25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斑马鱼rnf141基因在物种间进化以及在斑马鱼胚胎发育和成体中表达分布特点。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斑马鱼rnf141基因结构特征;运用胚胎整体原位杂交和多组织RT-PCR技术分别检测斑马鱼胚胎发育不同阶段和成体各组织rnf14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斑马鱼RNF141蛋白与人类和小鼠同源蛋白(ZNF230、Znf230)分别具有79.8%、78.5%的同源性,其中C3HC4型锌指结构域及其保守的半胱氨酸和组氨酸残基组成与人类(或小鼠)的同源性分别为84.8%、100%;而且,斑马鱼RNF141蛋白与人类ZNF230蛋白在C3HC4型锌指区域具有完全相同的二级结构。杂交结果显示,rnf141基因在斑马鱼胚胎中广泛表达,尤以端脑、小脑和后脑表达丰度为高。RT-PCR结果表明,rnf141基因在受检的成体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睾丸组织中表达丰度较高。结论:斑马鱼rnf141基因为脊椎动物保守基因,并可能在胚胎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细胞色素P4501A1基因多态与肾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2008, 29(8):0971-0974. DOI: 10.3724/SP.J.1008.2008.00971

      摘要 (3103) HTML (0) PDF 0.00 Byte (23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酶的基因多态与肾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以175名肾癌患者为病例组,200名未患任何肿瘤的健康人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CYP1A1基因A4889G(M2)、C4887A(M4)的多态性。 结果:病例组M2、M4各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携带M2/M2基因型者与肾癌的发生呈正相关(OR=2.225,95%CI:1.134~4.365,P=0.020)。结论:CYP1A1基因M2/M2基因型可能是肾癌的遗传危险因素。

    • >综述
    • Notch信号通路与肿瘤的关系

      2008, 29(8):0975-0978. DOI: 10.3724/SP.J.1008.2008.00975

      摘要 (3693) HTML (0) PDF 0.00 Byte (6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Notch 信号转导通路对于细胞的生长发育具有广泛影响,主要是通过调控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凋亡影响正常生长。Notch 信号通路与其他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性通路相互作用。其与肿瘤的相关性最先在由点突变或染色体易位引起的T细胞白血病中确立。随着研究的深入,大量实验证明Notch信号通路的活性变化与其他肿瘤的发生、发展也有密切的关系,如皮肤癌、肝癌、脑肿瘤和乳腺癌等。 Notch 信号通路对一些肿瘤(如脑肿瘤和乳腺癌)起促癌作用,对另外一些(如皮肤癌和肝癌)则体现为抑癌作用,并且与肿瘤干细胞关系密切。另外,Notch 信号通路在同一肿瘤的不同类型或不同发展阶段起的作用也可能不同。

    • 功能和分子磁共振成像评价肿瘤治疗效果

      2008, 29(8):0979-0983. DOI: 10.3724/SP.J.1008.2008.00979

      摘要 (2770) HTML (0) PDF 0.00 Byte (26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临床上目前主要基于治疗前后的形态学改变评价肿瘤治疗疗效,用于早期预测和评估肿瘤治疗疗效的能力非常有限。功能和分子磁共振成像(MRI)既能反映肿瘤的某些功能状态和分子生物学的信息,又能提供优质的解剖信号,可以用于早期预测和评价肿瘤的疗效。

    • 应激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2008, 29(8):0984-0986. DOI: 10.3724/SP.J.1008.2008.00984

      摘要 (2728) HTML (0) PDF 0.00 Byte (2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激源中存在可控与不可控事件。主体作用(self-choice behavior)在应对可控应激源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不可控应激源的应对方式有转化应对和补偿应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主体作用与应激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

    • >学术园地
    • 脊柱侧凸手术神经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2008, 29(8):0987-0989. DOI: 10.3724/SP.J.1008.2008.00987

      摘要 (3070) HTML (0) PDF 0.00 Byte (24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脊柱侧凸手术神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是一旦发生后果非常严重。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有效的术中监测可以降低其发生率。本文从术前准备、术中监测及处理策略等方面就脊柱侧凸手术神经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作一综述。

    • >短篇论著
    • 创伤性脑水肿合并海水淹溺大鼠IL-1β和TNF-α表达的变化

      2008, 29(8):0990-0993. DOI: 10.3724/SP.J.1008.2008.00990

      摘要 (7799) HTML (0) PDF 0.00 Byte (143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创伤性脑水肿合并海水淹溺后大鼠血清、脑组织、肺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脑侧方液压打击伤加气管内灌注海水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水肿合并海水淹溺模型。伤后1、6、12、24及48 h检测大鼠脑、肺组织含水量及脑、肺组织匀浆和血清中IL-1β、TNF-α的含量;观察伤后24 h脑、肺组织病理学变化。以颅脑创伤合并淡水淹溺、单纯颅脑创伤、单纯海水淹溺、假手术大鼠作为对照。结果:脑损伤合并海水淹溺后,大鼠脑组织含水量较单纯脑损伤、单纯海水淹溺以及脑损伤合并淡水淹溺均显著增高(P<0.05);脑组织、肺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有显著变化。脑、肺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结论:海水的损伤性作用是重要致伤因素之一,炎症反应在创伤性脑水肿合并海水淹溺性肺水肿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 坎地沙坦酯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2008, 29(8):0994-0995. DOI: 10.3724/SP.J.1008.2008.00994

      摘要 (2847) HTML (0) PDF 0.00 Byte (25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考察坎地沙坦酯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的情况。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实验装置,分别考察坎地沙坦酯在大鼠不同肠段、不同浓度的坎地沙坦酯在大鼠空肠段以及坎地沙坦酯与其他药物共同作用在空肠段的吸收情况。结果:坎地沙坦酯在小肠各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吸收无显著性差异,在小肠内无明显的特定吸收部位。坎地沙坦酯的药物浓度改变对小肠吸收存在显著性差异;6种药物(环孢素,维拉帕米,乳酸,氢氯噻嗪,非诺贝特,硝苯地平)分别与坎地沙坦酯合用对坎地沙坦酯在小肠中的吸收无显著性影响。结论:坎地沙坦酯的小肠吸收不因为肠段不同而有区别;药物浓度对于坎地沙坦酯吸收影响较大;环孢素等药物对坎地沙坦酯的吸收无影响。

    • TruviewTM EVO2光学喉镜和GlideScope视频喉镜显露喉部结构的比较

      2008, 29(8):0996-0998. DOI: 10.3724/SP.J.1008.2008.00996

      摘要 (3091) HTML (0) PDF 0.00 Byte (29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TruviewTM EVO2光学喉镜与GlideScope视频喉镜在经口气管插管中显露喉部结构的效果,探讨该光学喉镜在全麻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手术的ASAⅠ~Ⅱ级成人患者200例。麻醉前记录入选患者一般情况和气道评估指标(Mallampati舌咽结构分级、甲颏间距、张口度)。全麻诱导后随机应用光学喉镜或视频喉镜先后显露喉部结构并记录Cormack-Lehane喉部结构显露分级(C/L分级),用后一种喉镜进行气管插管。观察指标包括术前患者一般情况及气道评估指标,C/L分级,口咽部损伤,术后咽痛、声音嘶哑等并发症。结果:200例患者中男107例,女93例,平均年龄(52±13)岁,身高(164.8±11.3) cm,体质量(64.0±11.5) kg,甲颏间距(6.9±1.1) cm,张口度(3.7±0.5) cm。两种喉镜C/L分级均与Mallampati舌咽结构分级具有相关性(P<0.01),Mallampati分级越高,C/L分级越高。200例患者中,视频喉镜C/L分级百分比分别为:Ⅰ级71.0%、Ⅱ级28.5%、Ⅲ级0.5%;而光学喉镜为:Ⅰ级78.5%、Ⅱ级21.0%、Ⅲ级0.5%。所有患者未记录到明显口咽部损伤和术后咽痛及声音嘶哑。结论:TruviewTM EVO2光学喉镜对喉部结构显露C/L分级优于GlideScope视频喉镜,可安全用于临床气管插管时喉部结构的显露。

    • 军医大学学员新生军训期间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08, 29(8):0999-1001. DOI: 10.3724/SP.J.1008.2008.00999

      摘要 (5305) HTML (0) PDF 0.00 Byte (27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军医大学学员新生军训期间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应激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应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简易艾森克人格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自制的焦虑相关因素表,对265名军医大学学员新生军训期和平时的焦虑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新生军训期学员焦虑水平的因素。结果:军医大学学员在新生军训期特质焦虑分值和平时无差异,但状态焦虑分值高于平时(P<0.05);进入状态焦虑分值回归方程的因素有特质焦虑分值、对新生军训重要性的认同、临床医学专业、对自己前途的看法、新生军训期自由支配时间多少和家庭经济条件;进入特质焦虑分值回归方程的因素有神经质分、正向应对分、年龄和负向应对分。结论:新生军训对军医大学学员来讲是一应激事件;特质焦虑是影响新生军训期状态焦虑的最主要因素,高特质焦虑学员应成为新生军训期应激管理训练的重点人群。

    • >短篇报道
    • 维拉帕米治疗心脏手术复跳时顽固性心室颤动的疗效分析

      2008, 29(8):1002-1003. DOI: 10.3724/SP.J.1008.2008.01002

      摘要 (2634) HTML (0) PDF 0.00 Byte (22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病例报告
    • 以肝内胆管扩张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华支睾吸虫病1例报告

      2008, 29(8):1003-1004. DOI: 10.3724/SP.J.1008.2008.01003

      摘要 (2630) HTML (0) PDF 0.00 Byte (26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华支睾吸虫病因其起病隐匿、发展缓慢、临床表现轻微而不典型,往往得不到早期诊治,在病程晚期则可导致严重并发症。我科收治1例以肝内胆管扩张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华支睾吸虫病,结合相关文献浅谈早期诊治该病的体会。[第一段]

    • 以反复大咯血为临床表现的支气管结石症1例报告

      2008, 29(8):1005-1006. DOI: 10.3724/SP.J.1008.2008.01005

      摘要 (2544) HTML (0) PDF 0.00 Byte (23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1临床资料 患者,女,74岁,因“间断咯血4年余,加重半月”于2007年3月9日入院。患者于2003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白痰,痰中带血,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结核,右中肺不张”,予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药物抗结核治疗,上述症状无明显好转。2004年4月起反复间断咯血,暗红色,量不等,可达10~500 ml/d,当地予以对症止血治疗,咯血仍反复发作,时轻时重,与体位变动相关,平卧位咯血加重。2007年2月21日再次出现大咯血,量约500 ml,当地医院予止血对症治疗,此后间断痰中带血,伴咳嗽、胸闷、气急,无发热、盗汗,为进一步治疗收住入院。患者病后精神、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体质量减轻10 kg。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血压200/120 mmHg(1 mmHg=0.133 kPa),有糖尿病病史。[第一段]

    • 胸腺原发性精原细胞瘤1例报告

      2008, 29(8):1007-1008. DOI: 10.3724/SP.J.1008.2008.01007

      摘要 (2295) HTML (0) PDF 0.00 Byte (28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5岁,因“发作性髋膝关节对称性疼痛伴左颧部肿痛3周”入院。入院前外院查HLA-B27(-),尿酸、抗“O”、类风湿因子(RF)正常,予以中成药治疗,效果不明显,症状反复发作,无明显时间规律。入院体检未见异常。常规X线片检查发现:心影改变,心腰部增粗。遂行进一步检查。心脏彩超:左侧胸骨旁至左侧锁骨中线内侧,第2~3肋间纵隔内,肺动脉外侧见一大小约6.0 cm×5.6 cm×2.6 cm的囊实性包块,内部呈网状分隔,并见星点状强回声。CT检查:前纵隔胸腺区可见一囊实性肿块,大小约10.2 cm×6.2 cm×4.5 cm,实性部分呈结节条索状,未见强化;肿块与心包、大血管脂肪间隙消失,肿瘤与血管交界面呈弧形;心血管腔内未见明显充盈缺损;中后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两肺未见异常密度影。纵隔探查:胸腺左叶增大,有巨大囊性肿块,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器官粘连疏松,上界在无名静脉水平,下至近左侧心隔角,肿块有一粗大静脉汇入无名静脉。肿物予以手术完整切除。术后查睾丸及腹膜后未发现占位性病变。[第一段]

    • 全髋置换术中肺动脉栓塞抢救成功1例报告

      2008, 29(8):1008-00F3. DOI: 10.3724/SP.J.1008.2008.01008

      摘要 (3084) HTML (0) PDF 0.00 Byte (22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1临床资料患者,女,74岁,因摔伤致股骨颈骨折入院,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V4、V5、V6导联ST段压低,V5、V6导联T波倒置,胸片正常,血常规提示红细胞3.82×1012/L,血红蛋白103 g/L,血生化正常,尿常规及粪便常规未查。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多发性脑梗死病史。入院后予头孢3代抗生素抗感染及补液、营养支持治疗。术前准备完善后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入室时血压200/10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98次/min,脉搏氧饱和度95%,面罩吸氧后升至100%。建立2条静脉通道,输入复方氯化钠,诱导开始,静脉滴入地塞米松10 mg、阿托品0.5 mg,静脉注入咪达唑仑2 mg、普鲁泊福50 mg、芬太尼0.2 mg、罗库溴铵30 mg,气管插管后纯氧机械通气,生命体征平稳。手术开始时脉搏氧饱和度100%,血压150/80 mmHg,心率100次/min,ETCO233 mmHg,手术至75 min处理髋臼时,脉搏氧饱和度由100%降至97%,血压140/60 mmHg,心率95次/min,ETCO230 mmHg,查动脉血气分析PaO2104 mmHg,SO298%,PaCO237.9 mmHg,继而脉搏氧饱和度降至94%,血压降至 110/50 mmHg,心率95次/min,ETCO228 mmHg,查动脉血气分析PaO284 mmHg,SO297%,PaCO236.8 mmHg,考虑到可能为深静脉小血栓脱落栓塞肺动脉、肺动脉痉挛所致,给予前列地尔130 μg稀释到1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并多巴胺2 μg/(kg·min)静脉注射后,脉搏氧饱和度升至96%,血压140/80 mmHg,心率103次/min,ETCO2 25 mmHg,继续予前列地尔150 μg稀释到1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25 min后脉搏氧饱和度逐渐降至85%,血压降至100/40 mmHg,心率110次/min,ETCO220 mmHg,动脉血气分析PaO253 mmHg,SO289%,PaCO2 53 mmHg,考虑患者会出现右心衰,给予西地兰2 mg静脉注射,并多巴胺强心治疗,同时前列地尔50 μg、乌司他丁50万单位稀释到1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2 min后患者脉搏氧饱和度下降至80%,血压100/40 mmHg,心率110次/min,ETCO220 mmHg,予酚妥拉明1 mg静脉注射,继而脉搏氧饱和度降至78%,血压降至80/35 mmHg,心率110次/min,立即予肾上腺素10 μg静脉注射,5 min后患者脉搏氧饱和度85%,血压100/40 mmHg,心率135次/min,ETCO222 mmHg,予尿激酶100万单位稀释到1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30 min后患者脉搏氧饱和度90%,血压120/45 mmHg,心率125次/min,ETCO235 mmHg,予硝酸甘油0.2 μg/(kg·min)静脉注射,2 h后患者脉搏氧饱和度100%,血压130/50 mmHg,心率125次/min,ETCO230 mmHg,查动脉血气min析PaO2159 mmHg,SO2100%,PaCO224.4 mmHg,并予呋塞米20 mg静脉注射。30 min后手术结束,患者脉搏氧饱和度100%,血压 110/50 mmHg,心率100次/min,查动脉血气PaO2215 mmHg,SO2100%,PaCO235.5 mmHg,患者送至ICU监护。术后查血中D-二聚体浓度19.75 mg/L(正常值:<0.5 mg/L),诊断初步明确.[第一段]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