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亮 , 梁媛媛 , 孔玉秀 , 宋茂海 , 崔黎丽 , 江键
2009, 30(5):465-468. DOI: 10.3724/SP.J.1008.2009.0465
摘要:目的:检测SD大鼠经皮给予美洛昔康4 h内的血药浓度和给药面皮肤浸出液中的浓度,以及荧光素钠(NaFI)在SD大鼠完整皮肤中的定位和荧光强度,探讨负极性驻极体对美洛昔康透皮的促渗作用以及驻极体促渗的主要途径。方法:利用药剂学方法和栅控恒压电晕充电技术制备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美洛昔康的浓度;以NaFI为探针,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考察其在皮肤中的定位及透皮路径情况。结果:(1)负极性驻极体及其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具有良好的电荷储存稳定性;(2)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表明经皮给药4 h内驻极体对美洛昔康的透皮促进作用明显;(3)LSCM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驻极体对小分子的促渗作用,同时证实了驻极体促进药物透皮的主要途径是角质层间脂和毛囊孔扩散。结论:负极性驻极体可以作为美洛昔康透皮吸收的一个促进因子。
孔玉秀 , 程亮 , 肖永恒 , 王冬 , 江键 , 崔黎丽
2009, 30(5):469-472. DOI: 10.3724/SP.J.1008.2009.0469
摘要:目的:研究驻极体对利多卡因透皮吸收的促渗作用。方法:利用Franz扩散池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多卡因贴剂、含不同浓度氮酮利多卡因贴剂、正/负极性驻极体利多卡因贴剂和含不同浓度氮酮的正/负极性驻极体利多卡因贴剂在10 h内的体外大鼠皮肤累积渗透量,研究驻极体对利多卡因的透皮促渗作用。结果:(1)含1%、3%和5%氮酮的利多卡因贴剂的10 h药物累积渗透量分别是利多卡因贴剂的1.06、1.10、1.66倍(5%氮酮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含1%、3%和5%氮酮的负极性驻极体利多卡因贴剂与相应的含化学促渗剂利多卡因贴剂具有类似的促渗效果。(3)含1%、3%和5%氮酮的正极性驻极体利多卡因贴剂与相应的化学促渗剂利多卡因贴剂相比,具有更大的增渗倍数(P<0.05 或P<0.01),且5%氮酮与正极性驻极体对利多卡因的透皮吸收有联合促渗作用。结论:正极性驻极体对利多卡因贴剂有更好的促渗效果,氮酮与正极性驻极体对利多卡因透皮吸收有联合促渗作用,并与氮酮的浓度有关。
宋茂海 , 孔玉秀 , 程亮 , 王冬 , 肖永恒 , 崔黎丽 , 江键
2009, 30(5):473-476. DOI: 10.3724/SP.J.1008.2009.0481
摘要:目的:考察聚丙烯(PP)/多孔聚四氟乙烯(PTFE)/PP复合驻极体的储电性能。方法:利用热融法将多孔PTFE、聚乙烯(PE)和PP制备成PP/多孔PTFE/PP复合膜驻极体,利用等效表面电位衰减和开路热刺激放电(TSD)电流谱方法研究PP/多孔PTFE/PP驻极体的电荷储存稳定性及其输运规律。结果:(1)热融过程改变了空间电荷在PP/多孔PTFE/PP驻极体内部各能阱中的分布比例,使PP/多孔PTFE/PP复合驻极体的电荷储存稳定性优于常温注极的PP驻极体;(2)PP/多孔PTFE/PP驻极体在高湿环境下仍具有良好的电荷储存稳定性。结论:PP/多孔PTFE/PP复合膜驻极体具有良好的电荷储电稳定性,可作为激励源用于促药物透皮吸收制剂的研制。
2009, 30(5):477-480. DOI: 10.3724/SP.J.1008.2009.0477
摘要:目的:目前驻极体透皮贴剂的体外实验多采用比较低效的单因素实验设计方法。为了更系统和有效地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影响,本文根据驻极体透皮贴剂的研究目标,提出驻极体透皮贴剂的体外实验的优化方案。方法:由于影响驻极体电荷储存稳定性的因素和水平数较多,首先采用均匀设计与正交试验设计相结合的方法设计筛选电荷储存稳定的驻极体透皮贴剂的实验;在随后的体外实验设计中,先利用双因素析因设计筛选理想表面电位极性和促渗剂的实验,再进一步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主药、表面电位和促渗剂的不同水平对透皮吸收的影响。结论:所提方案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采用了多因素的试验设计方法,能够更有效地分析实验数据、减少工作量,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优化方案。
孙志刚 , 黄盛东 , 张宝仁 , 徐志云 , 刘晓红 , 龚德军 , 袁扬
2009, 30(5):481-486. DOI: 10.3724/SP.J.1008.2009.0481
摘要:目的:应用p75NTR进行人食管肿瘤干细胞的分选,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方法:对人食管癌标本癌细胞及食管癌细胞株TE-1、Eca109进行培养,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75NTR在人食管癌细胞(esophageal cancer cells,ECCs)中的表达,应用磁珠分选(MACS)法进行p75NTR阳性细胞与阴性细胞的分选,观察p75NTR阳性细胞的增殖、分化及软琼脂克隆形成能力,并进行裸鼠接种以观察其致瘤能力;应用化疗药物作用于ECCs后检测其中p75NTR阳性细胞与阴性细胞存活率,以评价p75NTR阳性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结果:8个食管肿瘤细胞系(株)中,除SHEC-1、SHEC-5未检测到p75NTR阳性细胞外,其余6个细胞系(株)SHEC-4、SHEC-6、SHEC-7、SHEC-8、Eca109、TE-1中均检测到p75NTR阳性细胞,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 2.71%、0.32%、3.35%、1.13%、2.15%、0.45%。与阴性及未分选细胞相比,MACS分选后的p75NTR阳性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具有分化产生其他表型细胞的能力,在软琼脂中具有较强的克隆形成能力(P<0.01);行裸鼠接种时,p75NTR阳性细胞表现出较强的致瘤性,其中SHEC-7细胞只需2×103个即可致瘤,其致瘤能力是未分选细胞的50倍。化疗药物分别作用于p75NTR阳性细胞与阴性细胞48 h后,p75NTR阳性细胞的存活比例明显高于阴性细胞(P<0.05)。结论:人食管肿瘤细胞中p75NTR阳性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分化、增殖能力,对化疗药物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并具有较强的致瘤能力,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特性。
赵振国△ , 罗福康△ , 安江宏 , 段玉忠 , 孙建国 , 朱波 , 陈正堂
2009, 30(5):487-490. DOI: 10.3724/SP.J.1008.2009.0487
摘要:目的:通过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人肺腺癌组织标本中AC133以及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的表达,并以流式细胞术分选AC133+EpCAM+细胞,为后续人肺腺癌干细胞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取人肺腺癌组织标本,冰冻切片,进行双重免疫荧光染色,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腺癌组织内AC133和EpCAM的表达。以胶原酶和分散酶将新鲜肺腺癌组织标本制为单细胞悬液,滤除其中的胶原并去除红细胞后,以AC133和EpCAM共同标记单细胞,上流式细胞仪进行分选。结果:在人肺腺癌标本中具有AC133和EpCAM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可分选到AC133和EpCAM共表达细胞。结论:验证了人肺腺癌组织中AC133和EpCAM的表达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术分选获得AC133和EpCAM双标记阳性细胞,可为人肺腺癌干细胞的后续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2009, 30(5):491-495. DOI: 10.3724/SP.J.1008.2009.0491
摘要:目的:构建并鉴定携带人嗜铬粒蛋白A的N端1~76片段(CGA1-76) 即vasostatin-1(VS-1)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观察重组腺病毒在大鼠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探讨VS-1转基因治疗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利用CGA1-58cDNA模板,设计引物,利用PCR合成、扩增CGA1-76的cDNA并将其克隆到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经PmeⅠ酶切线性化后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在大肠埃希菌BJ5183中同源重组。将鉴定正确的同源重组质粒pAd-VS-1线性化后转染QBI-293A细胞进行包装、扩增得到重组腺病毒颗粒Ad-VS-1,将该病毒感染大鼠心肌细胞H9c2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其表达。(2)建立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模型,分为4组:空白组、H/R组、空载腺病毒转染+H/R组、Ad-VS-1转染+H/R组;测定各组心肌细胞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1)经PCR、基因测序、酶切鉴定证实重组质粒pAd-VS-1构建成功,将其导入QBI-293A细胞,通过蛋白质印迹法证实病毒颗粒Ad-VS-1感染心肌细胞后VS-1蛋白表达。(2)H/R组心肌细胞活力和SOD含量较空白组明显降低,MDA增加;而VS-1基因转染提高了心肌细胞H/R模型心肌细胞活力和SOD含量,并降低了MDA生成量。结论:成功构建Ad-VS-1,将其感染大鼠心肌细胞后能够表达VS-1并对心肌细胞H/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和抗氧化作用有关。
2009, 30(5):496-499. DOI: 10.3724/SP.J.1008.2009.0496
摘要:目的:探讨RNA干扰靶向抑制PI3K p85α蛋白表达对大肠癌细胞侵袭与转移的影响。方法:设计4条shRNA干扰载体及1条阴性对照载体,分别稳定转染大肠癌LoVo细胞。用蛋白质印迹法筛选出一组抑制效率最高的细胞进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转染shRNA/324干扰载体的LoVo细胞PI3K p85α蛋白表达降低最明显,抑制率达77%,选择该组细胞作为有效干扰组进行后续实验。细胞划痕实验显示,干扰组细胞的划痕愈合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 (P<0.05)。Transwell实验显示,干扰组细胞的穿膜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细胞 (P<0.05)。结论:PI3K p85α蛋白表达缺失可明显降低大肠癌LoVo细胞的迁移运动能力,PI3K p85α可能成为治疗大肠癌转移的新靶点。
郑智武 , 陈岳祥 , 陈伟忠 , 宋春燕 , 钱慧 , 高静
2009, 30(5):500-504. DOI: 10.3724/SP.J.1008.2009.0500
摘要:目的:探讨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苦参碱纳米粒(M-PLGA-OM-NP)对小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运用复乳法制备M-PLGA-OM-NP;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M-PLGA-OM-NP干预后肝脏生化指标及病理组织改变。 结果:M-PLGA-OM-NP外观呈规则球形,平均粒径为146.5 nm,载药量为7.61%,包封率为44.8%。M-PLGA-OM-NP组(外加磁场组和非磁场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较模型组下降;光镜下肝脏的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较单纯氧化苦参碱(OM)用药组也明显改善;肝星状细胞活化的标志物α-SMA的表达较模型组及单纯OM用药组明显减弱。结论:M-PLGA-OM-NP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可增强OM的对DMN诱导的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2009, 30(5):505-508. DOI: 10.3724/SP.J.1008.2009.0505
摘要:目的: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作为杀手肽(killer peptide,KP)的有效载体,制备出对隐球菌感染疗效更佳的载药纳米粒。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杀手肽PLGA纳米粒,并使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动态光散射、测定包封率、考察体外释放等手段对其表征;采用平板计数法验证杀手肽和杀手肽PLGA纳米粒对新生隐球菌ATCC32609的体外杀灭作用;构建小鼠隐球菌系统感染模型,通过生存期和重要脏器染菌量的变化比较纳米制剂同游离杀手肽的疗效变化。结果:成功制备出杀手肽PLGA纳米粒。人工合成杀手肽和杀手肽PLGA纳米粒均具有较强体外抗新生隐球菌ATCC32609作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杀手肽PLGA纳米粒与游离杀手肽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动物实验中,同游离杀手肽比较,纳米制剂使隐球菌系统感染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P<0.05),重要脏器染菌量显著下降:纳米化杀手肽 3 mg/kg和5 mg/kg剂量组同等剂量游离杀手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空白PLGA纳米粒同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材料包裹可显著增强抗系统性隐球菌感染疗效。
2009, 30(5):509-512. DOI: 10.3724/SP.J.1008.2009.0509
摘要: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血管外支架预防移植静脉再狭窄中的作用及不同管径材料外支架的作用效果。方法:通过动物实验获得外支架干预下的移植静脉及其对照标本,用免疫组化及形态学方法对标本中的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滋养血管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外支架干预的移植静脉组中膜VEGF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外膜VEGF含量显著增高(P<0.05),中膜PCNA含量显著降低(P<0.05),外膜滋养血管密度显著增高(P<0.05)。结论:血管外支架可有效促进VEGF向外膜聚集,减少其在中膜、内膜聚集,进而促进滋养血管的生长,减少中膜增生,减轻再狭窄。
2009, 30(5):513-516. DOI: 10.3724/SP.J.1008.2009.0513
摘要:目的:观察睡眠剥夺及抗氧化药物干预对大鼠皮质、海马中抑制阻抗性酯酶1(IRE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睡眠剥夺组。对照组分为空白对照组(CC,n=10)和实验环境对照组(TC,n=10)。睡眠剥夺组制作不同时间睡眠剥夺大鼠模型(SD,n=120),分为用药组(25 mg·kg-1·d-1α-硫辛酸)和非用药组,每组按不同睡眠剥夺(SD)及恢复时间(RS)随机分为6小组:SD 1 d、SD 3 d、SD 5 d、SD 7 d、SD 7 d/RS 6 h、SD 7 d/RS 12 h(n=10)。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RE1转录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RT-PCR结果发现大鼠海马、皮质中IRE1 mRNA表达量在CC组和T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SD组明显升高(P<0.05),用药后随之减少。将用药组分别与非用药组相应时间点作一一比较,在睡眠剥夺5、7 d及恢复睡眠后6、12 h各时间点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无统计学意义。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有棕黄色阳性细胞表达,各组间的表达水平与RT-PCR结果一致。结论:α-硫辛酸能够降低睡眠剥夺大鼠脑内IRE1的表达,为睡眠剥夺的抗氧化治疗研究提供了依据。
2009, 30(5):517-520. DOI: 10.3724/SP.J.1008.2009.0517
摘要: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及其活化形式磷酸化mTOR(phosphorylated mTOR, p-mTOR)在人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85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TOR及p-mTOR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如年龄、性别、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淋巴转移、TNM分期和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大肠癌旁组织中mTOR呈现弥散表达,p-mTOR基本不表达或散在表达,两者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癌旁组织。mTOR 和p-mTOR在大肠癌中的过表达率分别为45.9%和42.2%。两者均与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mTOR的过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而与浸润深度(T分期)、TNM分期、淋巴转移无显著相关(P>0.05)。p-mTOR的过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T分期)、淋巴转移和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p-mTOR的过表达与人大肠癌的恶性表型密切相关,mTOR的磷酸化可能参与调控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
徐丹枫 , 高轶 , 刘玉杉 , 崔心刚 , 车建平 , 阴雷 , 邢继章 , 姚亚成 , 任吉忠 , 闵志廉
2009, 30(5):521-523. DOI: 10.3724/SP.J.1008.2009.0521
摘要:目的:利用LNCaP前列腺癌裸鼠模型,观察PSA特异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瘤苗(PSA-DC)体外诱导的CTL体内过继输入的抗肿瘤效果。方法:采用裸鼠皮下接种LNCaP细胞的方法建立LNCaP前列腺癌荷瘤裸鼠模型;应用前期制备好的Non-DC、Ova-DC、Lys-DC及PSA-DC瘤苗体外诱导抗原特异性CTL细胞,并在LNCaP细胞接种第15天模型制备成功时首次将体外诱导的抗原特异性CTL细胞经尾静脉过继输入小鼠体内,7 d后重复输入1次。以初次治疗后50 d为终止点,观察肿瘤生长情况;观察各组荷瘤裸鼠的存活情况。结果:过继输入治疗后第30、50天,Non-DC、Ova-DC、Lys-DC及PSA-DC组瘤体明显大于肿瘤细胞接种第15天(P<0.01);Lys-DC、PSA-DC组瘤体明显小于Non-DC、Ova-DC组(P<0.01)。在观察期间内,Lys-DC、PSA-DC组裸鼠生存时间明显长于Non-DC、Ova-DC组(P<0.01)。结论:前列腺癌瘤苗PSA-DC体外诱导的PSA特异性CTL细胞过继输入可抑制裸鼠体内LNCaP肿瘤生长,提高裸鼠生存时间。
汤朝晖 , 周露婷 , 谢志芳 , 胡以平 , 杨甲梅 , 章卫平 , 吴孟超
2009, 30(5):524-526. DOI: 10.3724/SP.J.1008.2009.0524
摘要:目的:利用肝部分切除术,建立可准确量化和易于操控的小鼠肝脏再生模型,为研究肝脏再生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病理学意义提供技术平台。方法:正常成年C57BL/6小鼠经心脏灌注固定后,逐叶分离肝脏、称重,计算各肝叶所占肝重的百分比;麻醉状态下,分叶顺次无菌切除小鼠肝脏的左外叶、左中叶和右中叶,建立肝脏大部切除的再生模型;利用RT-PCR方法动态检测术后肝脏甲胎蛋白基因的激活表达特征。结果: 肝左外叶、左中叶和右中叶合计约占小鼠肝脏总重量的68%,分叶顺次切除上述3个肝叶,术后动物恢复和存活状态良好,RT-PCR结果证实甲胎蛋白基因在小鼠肝脏再生中的激活表达。结论:利用分叶顺次肝切除术,成功建立了小鼠的肝大部切除后再生模型,该方法可准确量化肝脏切除的程度,具有可控性强、简便易行和成功率高等优点,为小鼠肝再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09, 30(5):527-531. DOI: 10.3724/SP.J.1008.2009.0527
摘要:目的:探讨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腹部开放伤加人工海水浸泡所致急性肾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EPO预处理组、观察组、小剂量EPO救治组、大剂量EPO救治组,每组15只动物。腹部开放伤加人工海水(22℃)浸泡,制备急性肾损伤动物模型,检测各组实验动物血肌酐、尿素氮、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TNF-α、IL-6、补体C3a、C反应蛋白、肾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结果:各组大鼠在腹部开放伤加海水浸泡3 h后均发生了急性肾损伤改变,血清肌酐、尿素氮升高,但仍可存活;EPO预处理组与观察组及小/大剂量EPO救治组比较,大鼠血肌酐、尿素氮、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显著降低,TNF-α、IL-6、C3a、C反应蛋白等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降低,肾组织匀浆SOD明显升高,肾脏近曲小管坏死程度计分明显下降。而大、小剂量救治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PO预处理对腹部开放伤加海水浸泡所致急性肾损伤大鼠有保护作用。
2009, 30(5):532-536. DOI: 10.3724/SP.J.1008.2009.0532
摘要:目的:应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模拟颅内动脉瘤手术入路,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开颅手术治疗中颅脑3D-CT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134例,术前均行3D-CTA检查并进行动脉瘤手术模拟,部分患者术前行DSA检查;将患者的术前CTA与术前DSA、术中所见进行比较,分析颅脑3D-CTA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34例患者共有动脉瘤163枚,3D-CTA发现162枚,诊断阳性率为99.4%,特异性100%;术前3D-CTA能清晰地显示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瘤顶指向、瘤颈宽窄、载瘤动脉、动脉瘤与周围血管及骨结构关系,且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术中134例患者在探查动脉瘤时均未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出院时GOS预后评分:5分85例、4分22例、3分17例、2分6例、1分4例。结论:作为术前常规检查的3D-CTA对颅内动脉瘤进行开颅夹闭术的模拟,有助于颅内动脉瘤手术入路的设计,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何蔚 , 何海龙 , 许国华 , 范纯泉 , 张桦 , 蒋玉权 , 朱云荣 , 叶晓健
2009, 30(5):537-540. DOI: 10.3724/SP.J.1008.2009.0537
摘要:目的:探讨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价值和实际疗效。方法:自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对24例患者行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平均随访1年。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短期与中期临床疗效。结果:在平均1年的随访期内,患者术前腰痛和(或)下肢疼痛症状术后均有缓解。末次随访时,应用Oswestry指数P0~P5分级的患者分别为5、11、6、2、0、0例。用改良JOA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1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1.67%。结论:单侧固定可以用于需要行椎间融合的椎间盘突出症和Ⅰ度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治疗,中期随访临床效果优良。
2009, 30(5):541-544. DOI: 10.3724/SP.J.1008.2009.0541
摘要:目的:探讨TNF-A-863与CGRP979基因多态性与重度慢性牙周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100例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和118例健康对照组的颊黏膜拭子并抽提DNA,应用PCR-LDR方法检测TNF-A-863与CGRP979基因型,用计算机软件统计分析患者和对照组间基因型分布的差异。结果:TNF-A-863在重度慢性牙周炎组中TNF-A-863“A/C”杂合子占优势,在健康对照组中TNF-A-863“C/C”纯合子基因型为主,TNF-A-863基因型分布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RP979在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中“A/G”基因型明显占多数,两组间基因型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A-863基因多态性与重度慢性牙周炎有相关性; CGRP979等位基因“A/G”杂合子基因型可能是重度牙周炎的易感因素。
2009, 30(5):545-548. DOI: 10.3724/SP.J.1008.2009.0545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PT)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315例PRP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总结临床诊治经验。结果:315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良、恶性之比0.55∶1。手术治疗294例,完整切除161例,联合切除69例,部分姑息切除64例;21例未行手术。恶性肿瘤完整切除患者预后优于部分切除(P<0.05)。结论: 影像学检查可有效诊断PRPT;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PRPT治疗的关键,再次手术是复发性PRPT的有效治疗手段。
2009, 30(5):549-552. DOI: 10.3724/SP.J.1008.2009.0549
摘要:目的:建立兔血浆中壬苯醇醚-9(NP-9)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方法,研究NP-9栓剂在健康雌性新西兰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6只健康雌性新西兰兔(体质量2.0~2.2 kg)单剂量(64 mg/只)阴道给药NP-9栓剂;取血浆经预处理后采用DiamonsilTM ODS柱(200 mm×4.6 mm,5 μm),以甲醇-水(955)作为流动相,流速 1.0 ml/min,荧光检测的激发波长226 nm,发射波长300 nm,柱温30℃,测定NP-9经时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NP-9在0.05~5.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低、中、高3种浓度(0.10、0.50、2.00 μg/ml)的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01.67±8.12)%、(100.84±5.42)%、(100.29±3.81)%。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1/2 (3.75±0.87) h,tmax (3.2±0.4) h,Cmax (2.75±0.32) μg/ml,AUC0~12 (12.72±2.14) μg·h·ml-1,AUC0~∞ (15.05±2.84) μg·h·ml-1,平均滞留时间(6.85±1.13) h。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专属性好,可用于NP-9栓剂在健康雌性新西兰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2009, 30(5):553-557. DOI: 10.3724/SP.J.1008.2009.0553
摘要:目的:评价军队医院药学部门的相对效率,为医院合理配置药学资源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以药学人员、设施设备、实际使用面积、发展建设经费为投入要素,以药品收费、临床药学服务、药学信息服务、学术成果、科研活动等为产出要素,评价71家军队医院药学部门的生产效率,对不同经济条件假设下的评价结果进行效率分解,以评估各部门的规模效率、要素处置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结果:数据包络分析表明28家医院的药学部门相对效率值为1,DEA有效,43家医院药学部门相对效率<1,投入要素存在效率损失;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医院编制等级、医院病床展开数、临床药师下临床的时间、人员新进率、本科以上学历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病床使用率等因素与5项产出要素值相关,并建立5个多元线性回归方程;Pearson χ2检验表明规模效率、要素处置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相对无效的药学部门在不同的医院编制等级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要素处置效率、纯技术效率相对无效的药学部门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 两两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药学部门DEA相对效率值与医院等级相关,与医院所属地区和所在城市无关。结论:军队医院的编制等级以及由此引起的资源和技术力量的有效配置可能是药学部门提高效率的关键因素。
史建刚 , 贾连顺 , 袁文 , 赵辉 , 陈德玉 , 王波 , 陈雄生 , 贾宁阳 , 宋滇文 , 史国栋 , 麻彬 , 吴建锋
2009, 30(5):558-560. DOI: 10.3724/SP.J.1008.2009.00558
摘要:目的:设计一种简单便携的脊柱手术实时监测工具并初步评价其应用效果,减少战地脊柱脊髓损伤救治的医源性损伤。方法:自行设计并制备手柄式脊柱内固定导引器。离体脊柱标本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1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椎弓根开道,实验组采用自行设计的手柄式脊柱内固定导引器进行椎弓根开道。记录两组各标本的操作时间,术后将标本沿椎弓根平面水平剖开,比较两组标本的开道位置及进针深度。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处理单个椎体时间分别为(0.5±0.2)min、(0.6±0.1)min,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穿刺道边缘距离椎弓根壁平均距离(mm)明显短于实验组(1.1±0.3vs1.8±0.2,P=0.037)。结论:手柄式脊柱内固定导引器携带方便,操作简单,体外初步应用效果尚可,能够为早期手术提供可靠参考。
2009, 30(5):561-564. DOI: 10.3724/SP.J.1008.2009.0561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开入路治疗难治性复发性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例上颌窦筛窦手术后复发病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41~69岁,平均(55±14)岁,先前均有2~4次手术史。本次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先从下鼻甲前缘行鼻腔外侧壁切开,解剖出鼻泪管后形成鼻泪管-下鼻甲瓣,内移形成上颌窦入路,然后在鼻内镜直视下彻底清除上颌窦病灶,最后复位鼻泪管-下鼻甲黏膜瓣,必要时行下鼻道开窗。术后均行病理排查。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良性病变,排除恶性肿瘤。于术后6个月进行评价,5例治愈,3例好转。随访6~14个月均无面颊部麻木、溢泪、眶内出血、视物障碍或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开入路上颌窦手术视野宽,有利于整个上颌窦腔病变彻底清除,保留了鼻泪管和下鼻甲,临床疗效满意。
2009, 30(5):565-568. DOI: 10.3724/SP.J.1008.2009.0565
摘要:目的:应用1HNMR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方法研究氢化可的松诱导的肾虚证大鼠和空白对照大鼠的尿液成分谱差异。方法:使用氢化可的松诱导大鼠建立肾虚证模型,1HNMR分析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的尿液,使用PCA方法进行模式识别,寻找标记物并做出相关代谢途径的可能解释。结果:PCA方法处理肾虚证和空白对照大鼠尿液数据显示,两组大鼠的数据可以在得分图实现分类,与对照组比较肾虚组大鼠由于氢化可的松诱导,大鼠机体进入一个过消耗后衰弱的状态,相关代谢发生显著变化,乳酸(δ 1.37)代谢发生堆积;二甲胺(δ 2.72)的含量增加,提示肾虚与肾功能异常是密切相关的;天冬氨酸(δ 2.83),牛磺酸(δ 3.44,3.28),马尿酸(δ 7.84,7.56,7.64,3.97),肌氨酸(δ 3.87)等的相对积分面积明显下降,这预示糖皮质激素可能引起了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的损害;琥珀酸(δ 2.41)和柠檬酸(δ 2.53,2.68)是三羧酸循环能量代谢及糖酵解的中间产物,其含量的降低,通常是由于线粒体功能紊乱所引起。结论:1HNMR结合PCA模式识别的代谢组学方法具有研究复杂条件下机体病理生理变化的优势,本研究为理解中医的肾虚证和为该类疾病临床诊治的研究提供了证据。
2009, 30(5):569-572. DOI: 10.3724/SP.J.1008.2009.0569
摘要:下丘脑是机体能量代谢的调节中枢,其神经内分泌调节网络的中心环节是感受外周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所提供的能量贮存信号,调控下丘脑弓状核内Agouti相关蛋白(AgRP)和阿黑皮素原(POMC)的表达水平,从而调节能量的摄入和消耗,维持机体能量代谢的稳态。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1(FoxO1)和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是介导瘦素对AgRP转录调控作用的重要分子,直接参与了机体能量代谢的稳态调节。FoxO1可以增强AgRP的转录活性,而STAT3活化后则抑制AgRP的转录水平。瘦素可通过抑制FoxO1和激活STAT3实现对AgRP和能量代谢的调控。本文就瘦素对AgRP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2009, 30(5):573-576. DOI: 10.3724/SP.J.1008.2009.0573
摘要:肾动脉瘤是一种很少见的动脉瘤,由于其解剖结构复杂,常规外科手术治疗较困难。腔内技术的应用为血管外科医生提供了可行方法,但其远期疗效尚待检验。本文就肾动脉瘤诊治现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综述。
唐春 , 谢斌 , 刘宏鸣 , 别平 , 李昆 , 张玉君 , 马正伟
2009, 30(5):577-579. DOI: 10.3724/SP.J.1008.2009.0577
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recombinant human 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rhALR)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细胞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及核呼吸因子1(nuclear respiratory factor-1,NRF-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胆道梗阻再通(BDO-RBF)组、胆道梗阻再通及rhALR治疗(BDO-RBF-rhALR)组(n=48),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细胞TFAM、NRF-1 mRNA的表达。结果:当胆道梗阻后,大鼠肝细胞TFAM、NRF-1 mRNA表达均下降(P<0.05),且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其下降程度逐步增加;解除梗阻后,其拷贝数逐步恢复。BDO-RBF-rhALR组大鼠TFAM、NRF-1 mRNA表达明显高于同一时间点BDO-RBF组(P<0.05)。结论:腹腔注射rhALR可能通过促进梗阻性黄疸大鼠肝细胞TFAM、NRF-1 mRNA表达发挥保护肝功能的作用。
2009, 30(5):580-582. DOI: 10.3724/SP.J.1008.2009.0580
摘要:目的:运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药物脑电图功率谱技术观察盐酸美金刚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的近期疗效。方法:记录分析20例轻、中度AD患者口服盐酸美金刚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的MMSE和脑电功率谱变化情况。结果:盐酸美金刚治疗4周和8周后患者地点定向、瞬时记忆、短程回忆值及总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盐酸美金刚治疗4周后,除右颞区外的其他脑皮质区θ频带功率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左枕区α2频带功率值较治疗前明显增高 (P<0.05);治疗8周后,右顶区δ频带功率值较治疗前下降,双侧额、颞、顶、枕区θ频带功率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盐酸美金刚对轻、中度AD有较明确的近期疗效,药物脑电图可作为指导AD患者诊疗的重要手段。
2009, 30(5):583-585. DOI: 10.3724/SP.J.1008.2009.0583
摘要:目的:总结和分析我科收治的5例伴有恶性心包积液的晚期肺癌急诊入院患者采用心包内置管分次引流后注射顺铂和香菇多糖治疗的经过和预后,以探索此类疾病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5例伴有恶性心包积液的晚期肺癌患者入院时均有心包填塞症状和体征且病情较重,其中1例处于全心衰竭、循环衰竭状态。入院后所有患者均及时接受心包置管分次引流后心包内注射顺铂和香菇多糖,并进行相应的后续治疗和随访。结果:5例患者经心包内置管引流和心包内药物注射后心包填塞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好转,获得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例,进展(PD)1例。随访结果表明:5例患者均因癌症未能得以控制而进一步恶化死亡,其中3例死于肺癌所致气道阻塞、呼吸衰竭,另2例死于恶病质。心包积液获得CR的3例患者(曾继续接受多次不同方案的化疗)存活时间分别为10个月、18个月和19个月,而且有2例至死前再未见有心包积液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证据。结论:本组资料结果提示,对于伴有恶性心包积液的晚期肺癌,即使病情处于终末期,实施积极的治疗措施仍有可能控制病情,从而获得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存期延长。心包内置管分次引流后注射顺铂和香菇多糖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在更多的此类病例中验证。
2009, 30(5):585-587. DOI: 10.3724/SP.J.1008.2009.0585
摘要:目的:观察分化抑制因子4(Id4)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non-Hodgkin’s lymphoma,NHL)和反应性增生(RH)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肿瘤增殖活性的关系,探讨Id4在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2006~2008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存档石蜡标本80例,其中NHL 70例,RH 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Id4和Ki-67分别在NHL和RH中的表达水平。结果:Id4在NHL中的表达率为35.7%(25/70),而在RH中的表达率为70.0%(7/10),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Ki-67在NHL中的表达率为75.7%(53/70),明显高于RH中的表达率10.0% (1/10,P<0.05),而且Ki-67阳性强度随着NHL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高。Id4和Ki-67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免疫分型及肿瘤原发部位等因素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Id4在NHL中的表达明显降低,可作为NHL与RH鉴别诊断的一个参考指标。
2009, 30(5):588-590. DOI: 10.3724/SP.J.1008.2009.0588
摘要: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 5-aza-dC)对人肺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在治疗肺部肿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分别以0.5、2.0、10.0 μmol/L的5-aza-dC处理人肺腺癌A549细胞,用MTT法测定药物干预72 h后的光密度值,计算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5-aza-dC对肺癌细胞株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检测相关基因p21、Cyclin D1、Bax和Bcl-2 mRNA的表达。结果:5-aza-dC能抑制人肺癌细胞株A549的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 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S期及G2/M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现G2/M细胞周期阻滞;同时,5-aza-dC能诱导A549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p21 mRNA表达升高(均P<0.01),而Cyclin D1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Bax、Bcl-2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均P<0.01),且Bax/Bcl-2增高。结论:5-aza-dC能抑制肺癌细胞株的增殖、引起G2/M细胞周期阻滞,并促进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21基因的上调及Bax/Bcl-2比值改变有关。
2009, 30(5):591-592. DOI: 10.3724/SP.J.1008.2009.0591
摘要:
2009, 30(5):595-596. DOI: 10.3724/SP.J.1008.2009.0595
摘要:
2009, 30(5):596-597. DOI: 10.3724/SP.J.1008.2009.0596
摘要:
2009, 30(5):598-599. DOI: 10.3724/SP.J.1008.2009.0598
摘要:
2009, 30(5):603-604. DOI: 10.3724/SP.J.1008.2009.0603
摘要:
2009, 30(5):604-03F. DOI: 10.3724/SP.J.1008.2009.0604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