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第31卷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miR-1在心肌细胞生长中的调节作用

      2010, 31(11):1161-1164. DOI: 10.3724/SP.J.1008.2010.01161

      摘要 (2995) HTML (0) PDF 1.27 M (18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 构建并鉴定microRNA-1(miR-1) 的腺病毒表达载体,并探讨其在心肌肥厚中的介导作用。方法 PCR扩增含大鼠miR-1前体的DNA片段,并将其克隆到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pAdTrack经PmeⅠ酶切线性化后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在BJ5183菌中进行同源重组。重组质粒pAd-precusor-miR-1线性化后,转染293A细胞,进行病毒包装,得到重组腺病毒颗粒Ad-miR-1。Ad-miR-1与Ad-GFP病毒转染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iR-1的表达效率,并分析心肌细胞表面积及肥厚标志物ANP(Nppa)、β-MHC(myh7)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基因测序及酶切鉴定证实重组Ad-precursor-miR-1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腺病毒Ad-miR-1转染心肌细胞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证实腺病毒Ad-miR-1能够显著提高心肌细胞内miR-1的表达水平,减小心肌细胞表面积及Nppa、myh7的表达。结论 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的miR-1腺病毒能够提高心肌细胞内miR-1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生长。

    • PRKAG2基因G100S新突变对心肌细胞钙稳态和糖原含量的影响

      2010, 31(11):1165-1168. DOI: 10.3724/SP.J.1008.2010.01165

      摘要 (2557) HTML (0) PDF 1.70 M (20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 探讨首次在国人WPW综合征(PRKAG2心脏综合征)家系中发现的一个新的错义突变PRKAG2 G100S引起心肌肥厚的可能机制。 方法 使用Invitrogen的GatewayTM重组系统构建含有人全长PRKAG2基因新突变体(PRKAG2 G100S)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为报告基因,将病毒分别感染H9c2大鼠胚胎心肌细胞和SD乳鼠心肌细胞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PRKAG2蛋白的表达。重组腺病毒感染H9c2大鼠胚胎心肌细胞48 h前后以Rohd2/AM孵育并测定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感染乳鼠心肌细胞48~72 h 后以过碘酸雪夫(PAS)法测定细胞内糖原含量。结果 重组腺病毒分别感染H9c2大鼠胚胎心肌细胞和SD乳鼠心肌细胞48 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绿色荧光,用PRKAG2单抗能检测到靶蛋白。与野生型PRKAG2和EGFP组比较,重组腺病毒感染H9c2大鼠胚胎心肌细胞48 h后突变体PRKAG2 G100S组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无明显变化;重组腺病毒感染H9c2大鼠胚胎心肌细胞48 h前后的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无明显变化。在重组腺病毒感染乳鼠心肌细胞48 h后,PRKAG2 G100S组能检测到明显的心肌细胞内糖原累积。结论 PKRAG2 G100S新突变导致心肌肥厚的主要发病机制可能是细胞内糖原累积,Ca2+及其介导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可能未参与心肌肥厚的发生。

    • 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转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的安全性与效能比较

      2010, 31(11):1169-1173. DOI: 10.3724/SP.J.1008.2010.01169

      摘要 (2640) HTML (0) PDF 311.64 K (20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伊布利特与胺碘酮在转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中的安全性与效能。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单盲的临床试验,共纳入100名满足入选标准的患者,根据随机化原则分别静脉给予伊布利特(组A)或胺碘酮(组B)。给药方法如下:对于组A患者,10 min内给予伊布利特1 mg,若成功转复则不再给药,若未能转复则10 min后重复给药一次,无论转复与否,均不再给药。对于组B患者,首先在30 min内,按5 mg/kg的剂量给予负荷量,在接下来的24 h内以1 200 mg维持给药,无论转复与否,24 h后均不再给药。试验的第一终点是房颤的即时转复率和转复时间效应,第二终点是术后30 d的房颤复发率。结果试验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组A的房颤即时转复率高于组B(82% vs 58%, P<0.01),而转复时间短于组B(66 min vs 660 min, P<0.01)。两组之间术后30 d的房颤复发率没有统计学差异(7.3% vs 6.9%,P>0.05)。结论伊布利特和胺碘酮均可安全应用于转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新发房颤,相比较而言,伊布利特效果更好,速度更快,效能更高。

    • 肝脏微血管密度在索拉非尼联合冷冻消融治疗进展期肝癌疗效评价中的意义

      2010, 31(11):1174-1178. DOI: 10.3724/SP.J.1008.2010.01174

      摘要 (2812) HTML (0) PDF 1.29 M (19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局部冷冻消融治疗进展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评价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与HCC患者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102例进展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索拉非尼联合冷冻消融治疗组(S&C组, 50例)和冷冻消融治疗组(C组, 52例),分别给予索拉非尼联合冷冻消融治疗及单独冷冻消融治疗,治疗终点为肿瘤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性;治疗前留取肝癌组织标本,并通过计数CD34免疫组化数值来评估肝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每4~6周按照RECIST标准进行疗效评价,随访生存期及肿瘤进展情况,分析肝癌组织MVD值与预后的关系。结果S&C组2例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22例疾病稳定(SD),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66%;C组4例PR,19例SD,DCR 44.2%(P=0.027);S&C组患者中位生存期(OS)和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分别为12.5和9.6个月,而C组患者仅为8.6和5.3个月(P=0.019)。CR&PR组的肝组织平均微血管密度(111/0.74 mm2)明显低于疾病进展组(339/0.74 mm2,P=0.000 1)。具有较低肝组织微血管密度的患者在接受索拉非尼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治疗后其中位总生存期和中位肿瘤进展时间明显长于单纯氩氦刀冷冻消融组;具有较高肝组织微血管密度的患者其中位总生存期和中位肿瘤进展时间在两组治疗方式中无区别。结论索拉非尼联合局部冷冻消融治疗能显著延长进展期HCC患者的生存期及肿瘤进展时间,使进展期HCC患者临床获益;进展期肝癌患者肝组织中较高的微血管密度预示较差的治疗应答。

    • 丰富环境对MPTP致快速老化小鼠脑损伤的干预效应

      2010, 31(11):1179-1183. DOI: 10.3724/SP.J.1008.2010.01179

      摘要 (2661) HTML (0) PDF 1.59 M (19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丰富环境(EE)对快速老化(SAMP8)小鼠黑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探讨EE保护黑质多巴胺神经元降低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损伤的机制。 方法80只3个月龄雌性SAMP8小鼠随机分为EE组和标准环境组(SE组)。饲养3个月后,EE组和SE组小鼠分别随机分为MPTP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每组20只。 MPTP组小鼠皮下注射MPTP(14 mg/kg每2 h一次,共4次),NS组小鼠皮下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第7天取鼠脑采用RT-PCR方法观测黑质BDNF mRN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黑质BDNF 免疫反应性的表达。 结果EE+NS组与SE+NS组比较,黑质BDNF mRNA表达增加(P<0.01);黑质区BDNF-ir阳性细胞数及矫正光密度(COD)值均增加(P<0.01)。SE+MPTP组与SE+NS组比较,黑质 BDNF mRNA表达下降(P<0.001);黑质区BDNF-ir阳性细胞数及COD值均下降(P<0.01)。EE+MPTP组与SE+MPTP组比较,黑质BDNF mRNA表达增加(P<0.01);黑质区BDNF-ir阳性细胞数及COD值均增加(P<0.01)。结论EE能增加SAMP8小鼠黑质区BDNF mRNA及BDNF-ir的阳性表达,降低MPTP对SAMP8小鼠黑质的损伤,对黑质有保护作用。

    •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交叉中和抗体的检测

      2010, 31(11):1184-1188. DOI: 10.3724/SP.J.1008.2010.01184

      摘要 (2697) HTML (0) PDF 672.99 K (22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HCV感染者血清中是否存在交叉反应性中和抗体。 方法以分泌表达HCV包膜E2蛋白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的293T 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HCV E2蛋白作为检测抗原,建立检测HCV E2抗体的ELISA方法,检测32份HCV抗体阳性的慢性丙肝患者血清,然后用免疫荧光分析血清与HCV全长包膜蛋白表达质粒转染的293T细胞的结合反应,再用5株HCV假病毒(HCVpp)及两株细胞培养产生的HCV(HCVcc)为模型分析血清的病毒中和活性。 结果32份HCV抗体阳性血清中,26份血清可检测出E2抗体,阳性率81.3%。其中HCV RNA阳性的12份血清均为E2抗体阳性,E2抗体水平与HCV RNA水平负相关。HCV E2抗体阳性血清对5株HCVpp以及两株HCVcc的感染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中和作用,中和活性与E2抗体水平相平行。结论HCV感染可诱导保护性体液免疫应答,丙肝患者血清中存在交叉中和抗体,提示开发能诱导广泛交叉中和抗体的丙肝疫苗具有可行性。

    • Exenatide抑制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JAK1/STAT1的表达及胰岛B细胞凋亡

      2010, 31(11):1189-1182. DOI: 10.3724/SP.J.1008.2010.01189

      摘要 (2754) HTML (0) PDF 277.24 K (24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生物活性肽Exenatide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组织JAK1/STAT1的表达及胰岛B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联合高脂喂养的方法建立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分别用Exenatide、二甲双胍和生理盐水作用于模型大鼠。检测大鼠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等生化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观察Exenatide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的疗效。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胰岛组织JAK1转录激活子1(STAT1)的蛋白表达水平;Annexin-Ⅴ/PI 染色法比较各组胰岛B细胞对氧化应激诱发的细胞凋亡率。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Exenatide治疗组ISI增高,糖化血红蛋白降低(P均<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相比,Exenatide组胰岛组织中JAK1/STAT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 (P<0.01),且H2O2诱发的胰岛B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结论Exenatide可能通过调节JAK1/STAT1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B细胞凋亡。

    • 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MMP-2、MMP-9动态变化与脑水肿改变

      2010, 31(11):1193-1197. DOI: 10.3724/SP.J.1008.2010.01193

      摘要 (2478) HTML (0) PDF 479.60 K (18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发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MMP-2、MMP-9表达和活性的变化规律及应用强力霉素后脑水肿的变化。方法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根据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再灌注3、6、12、24、72、120 h组及假手术组。应用干湿重法测定强力霉素干预后缺血侧脑半球含水量的变化,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MMP-2和MMP-9蛋白表达变化,应用明胶酶谱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MMP-2和MMP-9活性变化。结果MMP-2在脑缺血再灌注3 h和120 h表达和活性升高(P<0.01);MMP-9在脑缺血再灌注6 h表达和活性开始升高(P<0.01),到再灌注24 h达到峰值,再灌注120 h降至正常水平(P>0.05);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各时间点缺血侧脑半球含水量与假手术组相比皆升高,并且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持续升高;应用强力霉素大鼠缺血侧脑半球含水量与同时间点生理盐水组相比降低(P<0.05或P<0.01)。结论MMP-2和MMP-9降解细胞外基质引发血管源性脑水肿,MMP-2和MMP-9的表达及其活性在脑缺血再灌注120 h内的交替变化可能会影响脑水肿的发展。

    • 血清胱抑素C、超敏CRP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诊断痛风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

      2010, 31(11):1198-1200. DOI: 10.3724/SP.J.1008.2010.01198

      摘要 (3176) HTML (0) PDF 201.01 K (27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尿微量白蛋白对痛风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00例痛风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分成3组:急性发作期组50例、间歇期组50例、健康对照组50例;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C) 和尿肌酐(Cr)水平,用免疫荧光分析仪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LB),分析各组检测结果。结果急性发作期组、间歇期组、健康对照组的mALB/Cr\[mg/(g·Cr)\]、hs-CRP(mg/L)和Cys-C(mg/L)分别为:11.45±3.55、5.15±1.98、2.62±0.83;8.96±1.78、3.28±1.23、0.93±0.26;3.89±0.76、1.91±0.57、0.78±0.22;急性发作期组、间歇期组mALB/Cr、hs-CRP和Cys-C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发作期组各指标均高于间歇期组(P<0.05);87%的痛风患者存在hs-CRP+Cys-C+mALB/Cr异常。结论联合测定mALB/Cr、hs-CRP、Cys-C可能有助于评判痛风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

    • 显微镜下颈前路经颈椎间隙减压的手术技巧

      2010, 31(11):1201-1205. DOI: 10.3724/SP.J.1008.2010.01201

      摘要 (3160) HTML (0) PDF 1.81 M (18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椎间隙颈前路减压技术,总结手术技巧。方法2000年6月至2005年12月间于显微镜下共行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术271例,均为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单间隙178例、双间隙71例、三间隙22例。所有患者影像显示脊髓前方压迫、压迫程度轻到中度及轻度髓内改变。主要设备为脊柱外科专用手术显微镜和高速磨钻。高速磨钻磨除纤维环和部分椎体后壁,显露清理变性髓核,钩形剥离子提起后纵韧带后切断,再切除残余的后纵韧带及椎体后缘骨赘。结果271例手术无脊髓、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手术时间(62±12.4) min,失血 (126±29.4) ml,下地时间为术后(1.8±0.4) d。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功能改善率优69例,良157例,中27例,差18例。结论经椎间隙减压适用于椎间隙平面的病变,显微镜下精细操作及高速磨钻有利于手术成功,术后椎间隙结构更符合颈椎生物力学特性。

    • 联合补充维生素C和E预防先兆子发生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2010, 31(11):1206-1210. DOI: 10.3724/SP.J.1008.2010.01206

      摘要 (2664) HTML (0) PDF 852.41 K (18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联合补充维生素C和E是否可以降低妊娠妇女先兆子的发病风险。方法计算机检索电子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10年10月关于妊娠妇女联合补充维生素C和E后妊娠结局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研究结局为先兆子。采用RevMan 5.0.25软件对各项纳入研究的相对危险度(RR)及其可信区间进行合并,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19 656例妊娠妇女(实验组9 823例,安慰剂对照组9 833例)。所有纳入研究、纳入的高质量研究、纳入的低质量研究的合并RR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0.94 (0.80~1.11, P=0.49),1.02 (0.91~1.14,P=0.79)和0.40 (0.15~1.10,P=0.08)。结论妊娠期间联合补充维生素C和E不能显著降低先兆子的发病风险。

    • 白花丹参上调Bcl-2抑制内皮细胞凋亡

      2010, 31(11):1211-1214. DOI: 10.3724/SP.J.1008.2010.01211

      摘要 (2673) HTML (0) PDF 1.44 M (18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白花丹参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对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的调节。方法应用酶消化灌注法分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采用形态学观察和Ⅷ因子抗体免疫荧光检测法进行鉴定。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组进行干预(白花丹参高剂量组0.10 g/ml, 白花丹参低剂量组0.01 g/ml),应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应用免疫细胞荧光技术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表达。结果在白花丹参干预下,H2O2诱导的HUVEC凋亡率降低(高剂量组P<0.01,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Bcl-2的表达增加(P<0.01)。结论白花丹参对H2O2诱导的HUVEC凋亡具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与Bcl-2表达上调有关。

    • 基于统计深度函数法的心电图P波振幅多元参考值范围

      2010, 31(11):1215-1217. DOI: 10.3724/SP.J.1008.2010.01215

      摘要 (2547) HTML (0) PDF 192.17 K (23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本研究试图从多指标关联性出发,建立心电图指标的多元参考值范围。方法采用统计深度函数MHD法,以某校777名女大学生为样本,以心电图P波振幅为例建立心电图指标的多元参考值范围。结果通过计算得到其P波振幅12导联95%的参考值范围为统计深度Depth≥0.035 521 6。结论本文所得的心电图指标的多元参考值范围,将丰富的心电图数据加以综合利用,可为心电图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 正交试验优选仙茅酚苷类成分的提取方法

      2010, 31(11):1218-1223. DOI: 10.3724/SP.J.1008.2010.01218

      摘要 (2720) HTML (0) PDF 0.00 Byte (29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 研究仙茅酚苷类成分的最佳提取方法。方法 以苔黑酚葡萄糖苷、仙茅苷、仙茅素3种酚苷类成分的含量为考察指标,以HPLC进行含量测定,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仙茅酚苷类成分的最佳提取方法。各因素考察水平:乙醇浓度(50%、70%、95%)、提取次数(1、2、3次)、提取时间(1、1.5、2 h)、溶剂用量(6、8、10倍量)。结果 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溶剂用量均影响仙茅酚苷类成分的提取效率,其中以乙醇浓度的影响最为显著。最佳提取方法为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结论 采用本研究方法能够充分提取仙茅的酚苷类化学成分。

    • >研究快报
    • 湿热环境吊转训练具有改善晕动病的作用

      2010, 31(11):1224-1227. DOI: 10.3724/SP.J.1008.2010.01224

      摘要 (3272) HTML (0) PDF 275.79 K (20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训练,明确高温高湿环境训练与晕动病等级变化情况的关联。方法挑选我校年龄在18~23岁的男性学员60人作为受试者,均体检合格并经《军人体能标准》测试达标; 其中30人为实验组,另30人构成对照组; 实验组在35~39℃高温与60%~85%湿度的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相同项目与相近强度的晕动病转椅吊转习服训练,两组在实验前后各自进行两次晕动病测试,均以科里奥利(Coriolis)加速度转椅实验诱发晕动病,以格瑞比尔(Graybiel)评分法评定晕动病程度。结果根据等级程度不同,设N为无不适,Ⅰ为轻度不适,ⅡB分为中度不适B级,ⅡA为中度不适A级,Ⅲ分为重度不适,F为严重不适。实验组总人数29人(1人退出),训练前晕动病等级如下:N 2人,Ⅰ0人,ⅡB 0人,ⅡA 0人,Ⅲ21人,F 6人; 训练后晕动病等级如下:N 0人,Ⅰ3人,ⅢB 7人,ⅡA 4人,Ⅲ14人,F1人。对照组30人,训练晕动病等级如下:N 1人,Ⅰ1人,ⅡB 0人,ⅡA 1人,Ⅲ22人,F4人,总人数29人; 实验结束,晕动病等级如下:N 0人,Ⅰ0人,ⅡB 5人,ⅡA 3人,Ⅲ16人,F 5人。通过高温高湿环境下系统的训练,实验组受试者晕动病等级较对照组下降,实验组平均晕动病等级较对照组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环境下的训练可以改善同样条件下晕动病的发病情况,降低晕动病发病强度。

    • 病理表现为IgA肾病的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10, 31(11):1228-1231. DOI: 10.3724/SP.J.1008.2010.01228

      摘要 (2267) HTML (0) PDF 2.95 M (16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报道国内首例以IgA肾病为病理表现的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1例。方法分析本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成立诊断的依据,并复习有关文献加以探讨。结果女性39岁患者,6年前因“肉眼血尿、蛋白尿”于我科行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IgA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实验室检查偶见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增加,c-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阳性各1次;给予足量泼尼松和环磷酰胺冲击治疗18个月,基本治愈。5年后,因血肌酐932 μmol/L而行腹膜透析治疗。透析后一般状况无改善,先、后出现咳嗽、腹泻并伴有低热;经反复检查,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持续增高;p-ANCA和MPO-ANCA阳性;CT示慢性鼻窦炎;既往有“皮疹”史;据此诊断为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给予人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 3 d,泼尼松每日30 mg口服。体温立即降至正常,一般状况显著好转,出院随访。结论IgA肾病可能是CSS肾损伤的一种罕见的病理类型,在诊断时应予以考虑。

    • 自发宫内宫外同时妊娠并发输卵管破裂出血术后足月分娩1例报告

      2010, 31(11):1232-1233. DOI: 10.3724/SP.J.1008.2010.01232

      摘要 (2224) HTML (0) PDF 947.48 K (17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强调宫内孕合并急腹症时发生自发宫内宫外同时妊娠(HP)的风险。方法和结果报道1例自发HP患者,有继发性不孕高危因素。在孕13周时因宫内孕合并输卵管妊娠破裂,出现失血性休克,行开腹患侧输卵管切除术。术后宫内胎儿孕期情况平稳,孕37+2周时因前置胎盘经剖宫产分娩一健康婴儿。结论HP多发生于接受辅助生殖技术的妇女,但当有高危因素存在时,也可发生于自然受孕人群。尽管宫内孕合并宫外输卵管妊娠破裂、失血性休克,如能积极抢救、加强支持治疗,仍能获得满意的结局。

    • >综述
    • 几种纳米材料细胞毒性效应的研究现状

      2010, 31(11):1234-1238. DOI: 10.3724/SP.J.1008.2010.01234

      摘要 (2848) HTML (0) PDF 271.72 K (67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纳米材料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纳米材料的毒性效应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就纳米材料的特殊物理化学特性、纳米材料细胞生物毒性的研究方法、纳米材料对细胞造成的毒性效应等方面,综合阐述几种纳米材料(碳基纳米材料、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等)的细胞毒性效应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该研究方向的研究重点和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为研究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提供导向。

    • 白念珠菌的应激反应与耐药性

      2010, 31(11):1239-1243. DOI: 10.3724/SP.J.1008.2010.01239

      摘要 (2919) HTML (0) PDF 1.19 M (29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白念珠菌是临床最常见的条件致病真菌,可以导致黏膜和系统感染。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真菌药物数量有限,长期广泛应用于临床所导致白念珠菌的耐药现象越来越普遍,耐药程度也越来越高。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高适应性导致了耐药性的产生,同时也是白念珠菌对环境应激的一种体现。本文对应激反应通路作了总结,并着重从应激反应角度阐述了白念珠菌的耐药性问题。

    • 正交试验优选仙茅酚苷类成分的提取方法

      2010, 31(11):1244-1246. DOI: 10.3724/SP.J.1008.2010.01244

      摘要 (2327) HTML (0) PDF 184.47 K (40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仙茅酚苷类成分的最佳提取方法。方法以苔黑酚葡萄糖苷、仙茅苷、仙茅素3种酚苷类成分的含量为考察指标,以HPLC进行含量测定,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仙茅酚苷类成分的最佳提取方法。各因素考察水平:乙醇浓度(50%、70%、95%)、提取次数(1、2、3次)、提取时间(1、1.5、2 h)、溶剂用量(6、8、10倍量)。结果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溶剂用量均影响仙茅酚苷类成分的提取效率,其中以乙醇浓度的影响最为显著。最佳提取方法为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结论采用本研究方法能够充分提取仙茅的酚苷类化学成分。

    • >短篇论著
    • 脂肪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VEGF表达的影响

      2010, 31(11):1247-1250. DOI: 10.3724/SP.J.1008.2010.01247

      摘要 (2667) HTML (0) PDF 3.91 M (19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人脂肪组织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局灶性脑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 2 h再灌注模型。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缺血对照组(24只)和移植治疗组(24只)。后两组又各分4组:缺血2 h再灌注7、14、21、28 d组(各6只)。体外培养脂肪基质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造模成功后24 h,移植治疗组经尾静脉移植人脂肪组织来源的神经干细胞悬液(细胞密度为2×106/ml),缺血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不做任何处理。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VEGF mRNA的表达。结果与缺血对照组比较,移植治疗组各时间点(7、14、21、28 d)的VEGF染色阳性细胞数均增加(均P<0.01),VEGF mRNA含量均增加(均P<0.01)。结论脂肪组织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促进内源性VEGF及VEGF mRNA的表达,提高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损伤局部VEGF及VEGF mRNA的含量,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细胞起保护作用。

    • 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转移酶的表达、纯化及活性测定

      2010, 31(11):1251-1254. DOI: 10.3724/SP.J.1008.2010.01251

      摘要 (3093) HTML (0) PDF 1.07 M (36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获得具有较高纯度和酶活性的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转移酶-1(Nmnat1),为进一步对其功能及调控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进行Nmnat1表达的条件优化,采用Ni-NTA 亲和层析法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并通过酶联荧光法测定酶活性。结果BL21-CondonPlus (DE3)-RIL为适宜的宿主菌,优化的蛋白表达条件为: 在2×YT培养基(37 μg/ml氯霉素和75 μg/ml卡那霉素)中于28℃、0.5 mmol/L IPTG(isopropyl beta-D-thiogalactopyranoside, 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8 h。纯化获得的Nmnat1蛋白具有较高的纯度和酶活性。结论适宜的宿主菌对Nmnat1蛋白的高效表达至关重要,进行表达条件优化后可获得大量具有较高纯度和酶活性的目的蛋白。

    • 厌氧加强三氧化二砷对A549细胞G1期的阻滞作用

      2010, 31(11):1255-1257. DOI: 10.3724/SP.J.1008.2010.01255

      摘要 (2723) HTML (0) PDF 234.74 K (19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低浓度三氧化二砷(As2O3)在不同氧环境下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分别在常氧(21% O2)、低氧(5% O2)、厌氧(0% O2)环境利用0 μmol/L As2O3(空白对照组)、1 μmol/L As2O3、1 μmol/L VP-16体外诱导培养肺癌A549细胞24 h,通过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法测细胞增殖抑制率,通过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通过Annexin Ⅴ/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1 μmol/L As2O3组A549细胞增殖抑制率及G0/G1期细胞比例随缺氧加重而增加;厌氧环境下该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及G0/G1期细胞比例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其细胞凋亡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0.05);与3种相应氧环境下VP-16组相比较,As2O3组A549细胞增殖抑制率、G0/G1期细胞比例、G2/M期细胞比例、细胞凋亡率均减少(P<0.05)。结论1 μmol/L As2O3对A549细胞无明显诱导凋亡作用,厌氧环境下该剂量As2O3可以通过G1期阻滞抑制A549细胞增殖。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血脑屏障内皮屏障抗原及通透性的影响

      2010, 31(11):1258-1260. DOI: 10.3724/SP.J.1008.2010.01258

      摘要 (2499) HTML (0) PDF 3.37 M (19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血脑屏障内皮屏障抗原(EBA)及通透性的影响。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为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采用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2 h、再灌注24 h制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24 h后断头取脑,制作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血脑屏障EBA和Fibrinogen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组EBA免疫反应阳性血管数5.30±1.24,假手术组EBA免疫反应阳性血管数15.20±1.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血再灌注组Fibrinogen免疫反应阳性血管数8.60±3.12,假手术组Fibrinogen免疫反应阳性血管数1.30±0.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能显著减少血脑屏障EBA表达,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

    • 二甲双胍对人肝细胞癌SMMC7721增殖的抑制作用

      2010, 31(11):1261-1263. DOI: 10.3724/SP.J.1008.2010.01261

      摘要 (2614) HTML (0) PDF 1.14 M (20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检测二甲双胍作用下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并初步探讨了其中的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0.2、1、2、5 mmol/L)二甲双胍处理SMMC-7721,用CCK-8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Hochest33342 DNA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实时定量PCR法检测Bcl-2和Bid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二甲双胍处理48 h 和96 h后,人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P<0.05),以2 mmol/L和5 mmol/L组最为明显(P<0.01),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Hochest33342染色发现,1 mmol/L和5 mmol/L浓度的二甲双胍可促进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处理后,SMMC7721细胞内抗凋亡分子Bcl-2表达下降(P<0.01),促凋亡分子Bid表达升高(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抑制人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内抗细胞凋亡分子Bcl-2表达下降及促凋亡分子Bid表达升高有关。

    • 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后纵韧带组织的蛋白质组学

      2010, 31(11):1264-1268. DOI: 10.3724/SP.J.1008.2010.01264

      摘要 (2928) HTML (0) PDF 1.13 M (20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寻找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特异性蛋白标志。方法采用荧光差异双向电泳法研究OPLL患者及正常人韧带组织的双向电泳图像。采用飞行时间质谱进行鉴定并分析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结果两组样本均得到约1 100个蛋白质点,50个点表达有改变。切胶获得45 个蛋白质点的肽段样本,质谱鉴定为21个蛋白质或肽段。其中15个血液蛋白,其余6个蛋白中4个表达下调;2个表达上调。RT-PCR检测表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的激素脱氢酶, 伴肌动蛋白相关锚定蛋白及Ⅵ型胶原蛋白mRNA变化与电泳结果一致。结论这些差异表达蛋白可能是OPLL的特异表达蛋白。

    • 蛛网膜下隙阻滞与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比较

      2010, 31(11):1268-1269. DOI: 10.3724/SP.J.1008.2010.01268

      摘要 (2574) HTML (0) PDF 178.48 K (20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蛛网膜下隙阻滞与全身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为临床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电子麻醉记录单回顾341例分别在蛛网膜下隙阻滞和全身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术中血压变化、出血量和输液输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等。结果蛛网膜下隙阻滞组血压变化较全身麻醉组小,失血量少,术后恢复时间短(P<0.05)。结论蛛网膜下隙阻滞和全身麻醉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但蛛网膜下隙阻滞在对循环的影响和恢复速度上要优于全身麻醉。

    • 气道控制方式对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听觉电位诱发指数的影响

      2010, 31(11):1270-1271. DOI: 10.3724/SP.J.1008.2010.01270

      摘要 (2378) HTML (0) PDF 168.34 K (17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3种气道控制方式对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听觉电位诱发指数(AAI)的影响。方法选择无困难气管插管和重要脏器疾患ASA 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A组(直视下气管插管组)、B组(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组)和C组(喉罩放置组),每组30例。记录各组患者入手术室时(基础值T0)、气管插管/喉罩放置前(T1)、气管插管/喉罩放置即刻(T2)的AAI、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计算基础值与气管插管/喉罩置入前的差值(T1-0)、基础值与气管插管/喉罩置入即刻的差值(T2-0)。 结果3组操作前AAI值均明显下降,表明达到适当的麻醉深度。3组操作前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的作用均有,A组直视下气管插管操作明显升高血压、增快心率,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操作时血压和心率没有明显差异,但AAI值有明显差异,B组AAI值升高程度明显高于C组(P<0.05);操作引起AAI值升高的顺序依次为A、B、C组。结论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与放置喉罩对患者心血管系统影响均小,但喉罩组对AAI的刺激作用更小。

    • >研究简报
    • 湿热环境训练中人体血压、心率变化的功能评价

      2010, 31(11):1272-1274. DOI: 10.3724/SP.J.1008.2010.01272

      摘要 (2415) HTML (0) PDF 224.15 K (19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2010, 31(11):1275-1275. DOI: 10.3724/SP.J.1008.2010.01275

      摘要 (2150) HTML (0) PDF 174.66 K (17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