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31(4):349-353. DOI: 10.3724/SP.J.1008.2010.0349
摘要:目的 验证HIV-1 Tat对有丝分裂着丝点关联驱动蛋白MCAK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表达Tat的人横纹肌肉瘤细胞(TE671)模型及原核表达纯化的Tat蛋白,通过Northern 印迹法和蛋白印迹技术验证HIV-1 Tat对MCAK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PCR扩增MCAK基因各启动区片段,与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相连接,并转染到TE671细胞,通过荧光素活性分析法检测DNA 片段启动活性,确定MCAK基因的活性启动区域。进一步通过HIV-1 Tat与MCAK启动区作用,分析Tat对启动子活性的调控作用。结果 Northern印迹和蛋白印迹结果证实Tat蛋白对MCAK转录、翻译水平的表达都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荧光报告质粒检测系统分析表明MCAK的核心启动区存在于-399~+1 bp区域,且其启动子活性在Tat存在的情况下受到明显的抑制。结论 HIV-1 Tat能作用于MCAK基因启动区-399~+1 bp区域,导致MCAK启动子活性降低,从而抑制MCAK基因的表达。
TIEG特异siRNA对糖基化终末产物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Smad表达的影响
2010, 31(4):354-358. DOI: 10.3724/SP.J.1008.2010.0354
摘要:目的 以RNA干扰技术沉默TGF-β诱导早期基因(TIEG)的表达,观察TIEG沉默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Smad2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pshRNA-copGFP-lentivector作为载体,构建含TIEG特异siRNA的慢病毒载体psiRNA-TIEG,将其转染至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然后给予糖基化修饰的牛血清白蛋白(AGE-BSA)刺激24 h和48 h,采用PCR方法测定其TIEG mRNA、Smad2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Smad2蛋白表达水平。以转染空质粒载体组作为对照。结果 TIEG特异的siRNA可有效下调AGEs诱导的TIEG mRNA、Smad2 mRNA和蛋白表达,与空质粒载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EG 的沉默能有效抑制AGEs介导的NRK52E细胞Smad2 mRNA和蛋白的表达。
张 亮 , 李潇潇 , 阎瑾琦 , 王 越 , 肖 毅 , 高 昆 , 于继云
2010, 31(4):359-363. DOI: 10.3724/SP.J.1008.2010.0359
摘要:目的 构建人survivin真核表达载体,稳定转染入小鼠黑素瘤B16细胞,建立稳定表达人survivin的小鼠黑素瘤细胞系。方法 采用PCR方法扩增出人survivin全长基因的cDNA编码区序列,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其定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IRES-neo中,并加入酶切位点和6×his标签,得到重组表达质粒pIRES-neo-SUR-(his)6。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法将其稳定转染入小鼠黑素瘤B16细胞,经G418加压筛选出阳性克隆。利用RT-PCR、蛋白免疫印迹及免疫荧光等检测方法验证人survivin基因在稳定转染B16细胞株中的表达。结果 经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及序列分析,pIRES-neo-SUR-(his)6重组体构建正确。RT-PCR结果表明:从稳定转染pIRES-neo-SUR-(his)6的B16细胞所抽提的总RNA中能够扩增出survivin基因(约530 bp);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利用特异抗体能够从稳定转染pIRES-neo-SUR-(his)6的B16细胞中检测到survivin蛋白条带,而对照空质粒转染后的细胞则没有相应的条带;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稳定转染pIRES-neo-SUR-(his)6的B16细胞用特异性抗体检测到高效的荧光表达,其中5号单克隆的荧光表达率为91.38%,而对照空质粒转染后的细胞则没有相应的荧光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IRES-neo-SUR-(his)6,建立了稳定转染高效表达人survivin的小鼠黑素瘤细胞系。
张志晓 , , 杨 彦 , 叶锋平 , 范泉水 , 李东江 , 张 希 , 符云新 , 郑 颖 ,
2010, 31(4):364-368. DOI: 10.3724/SP.J.1008.2010.0364
摘要:目的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尖吻蝮蛇蛇毒金属蛋白酶cDNA序列的关键抗原位点,并观察根据这些位点设计合成的新型免疫原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 扩增尖吻蝮蛇蛇毒金属蛋白酶cDNA序列,采用Jameson-Wolf方法和Clustal X软件结合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抗原位点,人工合成筛选的抗原位点序列,并连接到pIRESneo表达载体,3次(0、2、4周)对BALB/c小鼠进行核酸免疫,ELISA法测定免疫后机体抗体水平,出血中和实验和攻毒实验初步观察其免疫保护效果。结果 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得到6个关键抗原位点(MPA-1~MPA-6);ELISA法检测抗血清结果表明,抗原位点序列诱导小鼠产生的抗血清相对未免疫的小鼠血清稀释100倍后仍能表现出阳性结果;出血中和实验和攻毒实验表明,将抗原位点序列免疫小鼠可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使体内产生抗体,能有效中和蛇毒,从而对尖吻蝮蛇蛇毒引起的出血有防护作用。结论 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成功获得尖吻蝮蛇蛇毒金属蛋白酶cDNA序列的6个关键抗原位点,针对这些位点设计合成的新型免疫原展示出初步免疫保护效果。
2010, 31(4):369-373. DOI: 10.3724/SP.J.1008.2010.0369
摘要:目的 研究CD34抗体修饰的脱细胞血管支架植入动物体内后募集循环中的内皮祖细胞参与再内皮化过程的性能。方法 新鲜的羊前肢动脉经反复冻融和超高压处理,SDS彻底去除细胞,通过光交联法将CD34抗体固定于脱细胞血管内腔面。20只新西兰大白兔右下腹做一带蒂皮瓣,皮瓣供血动脉为股动脉的分支血管,血管移植部位选取股动脉,做1 cm长的全段缺损,随机分为2组(n=10),实验组选用CD34抗体修饰的脱细胞血管支架, 对照组用未修饰的脱细胞血管支架,显微外科端端吻合替代缺损的兔股动脉。术后通过对皮瓣色泽质地的观察,了解皮瓣的血供情况; 行彩色多普勒、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和病理切片观察移植血管的通畅情况及细胞黏附情况。结果 实验组皮瓣术后血运较好,对照组皮瓣术后肿胀坏死。彩色多普勒、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实验组移植术后1周有3只动物发生血管闭塞,另7只动物在术后4周血管仍通畅、无明显狭窄; 对照组术后1 周无1只动物血管通畅。实验组术后4周解剖移植血管,H-E染色显示脱细胞血管支架表面形成连续融合单层细胞,管腔无明显狭窄; 对照组术后1 周解剖移植血管可见血栓形成,H-E染色显示血管腔内表面缺乏细胞覆盖。结论 CD34抗体修饰的脱细胞血管支架在早期抗凝及通畅率上均优于未经修饰的脱细胞血管支架。
2010, 31(4):374-379. DOI: 10.3724/SP.J.1008.2010.0374
摘要:目的 研究鱼藤素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鱼藤素对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Ⅴ-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罗丹明123单染法观察线粒体膜电位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质中Cyt c的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蛋白活性;Fluo-3/AM荧光指示剂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Bcl-2和Bax 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 鱼藤素对MDA-MB-231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时效和量效依赖关系(P<0.05);鱼藤素处理细胞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质内Cyt c蛋白表达水平升高,caspase-3活性明显提高,与未处理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随鱼藤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多; RT-PCR和蛋白印迹检测结果发现鱼藤素能使Bcl-2 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而Bax表达增加。结论 鱼藤素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诱导凋亡作用可能与细胞内钙超载,Bcl-2和Bax表达改变影响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诱导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及Cyt c释放有关。
2010, 31(4):380-384. DOI: 10.3724/SP.J.1008.2010.0380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丹参酮Ⅱ A(Tan Ⅱ A)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海马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及自由基释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β淀粉样蛋白(Aβ)定向注射法建立AD大鼠模型,并使用Tan Ⅱ A干预,通过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定量分析大鼠海马MMP2和iNOS基因及蛋白表达差异及表达相关性、自由基释放量的影响以阐明其作用机制。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β注射法所建立AD模型大鼠海马内iNOS及MMP2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两者的表达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正相关(P<0.05)。AD大鼠海马内诱导释放的一氧化氮(NO)、ONOO及活性氧(ROS)自由基含量显著增高(P<0.05),同时AD模型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而Tan Ⅱ A(50 mg/kg)干预可显著降低AD大鼠海马内的NO、ONOO及ROS含量,并降低iNOS(P<0.05)及MMP2蛋白的表达(P<0.01),明显改善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论 Tan Ⅱ A可有效缓解AD症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D诱导的iNOS及MMP2蛋白的表达,减少氧化性毒害自由基的产生,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2010, 31(4):385-389. DOI: 10.3724/SP.J.1008.2010.0385
摘要:目的 建立小鼠PD-1/PD-L1(mPD-1/mPD-L1)体外分子结合模型,为研究PD-1/PD-L1生物学活性及建立高通量药物筛选分子模型奠定基础。方法 重组质粒在原核细胞表达mPD-1和mPD-L1蛋白,利用亲和层析及切胶方法纯化相应蛋白;应用ELISA和GST Pull-down方法验证mPD-1与其配体mPD-L1蛋白的结合活性;以Alamar blue法检测纯化mPD-1和mPD-L1蛋白混合物对混合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SDS-PAGE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与预期基本一致,经过亲和层析和切胶、复性等方式获得了纯化的mPD-1和mPD-L1蛋白。ELISA和GST pull-down结果表明,mPD-1和mPD-L1蛋白具有体外结合的活性。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进一步说明两蛋白的结合可一定程度上降低单独蛋白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P<0.05)。结论 利用原核细胞高效表达并纯化的mPD-1、mPD-L1蛋白成功建立体外mPD-1/mPD-L1分子结合模型,为高通量药物初筛奠定了基础。
郭永飞,刘 岩,陈德玉,袁 文,张 竞,王新伟,卢旭华,胡玉华,贾连顺
2010, 31(4):390-393. DOI: 10.3724/SP.J.1008.2010.0390
摘要:目的 观察颈前路可调控式融合固定器(AC-AFF)植骨融合的初步效果,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18只山羊均行颈前路手术减压切除1个颈椎椎体,随机分为3组,分别施以AC-AFF、钢板+钛网、钢板+髂骨块固定融合。饲养6个月后,颈椎标本经固定脱水等处理,依次通过大体观察、X线摄片、CT扫描及显微镜下观察,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同时观察AC-AFF与相邻椎体界面之间的融合情况。结果 所有山羊均存活,内固定物牢固在位,无松动及移位,钛网或AC-AFF与相邻骨接触面局部膨大,硬化为骨性。髂骨植骨组融合情况良好,融合界面上有较多的骨痂生成。X线摄片见植骨块、钛网、AC-AFF中空区域模糊且有骨组织生长,内植物周围无透光带存在,植骨界面上有骨桥形成;CT扫描在钛网及AC-AFF组可见内植物腔内形成的新骨通过其四壁的网眼结构与周围骨质相接,说明所有标本均达到骨性融合,但其中以AC-AFF组形成的新骨数量为多,且较为成熟。光镜观察发现在椎体终板及内植物与减压槽侧壁骨质接触处,有纤维细胞及软骨细胞生成,但在钛网植入物的侧壁腔隙局部仍有无骨痂通过区存在。结论 AC-AFF植骨融合良好,与植骨块及钛网植骨方式之间无明显差异,植骨界面有纤维细胞及软骨细胞生成,可作为颈椎减压术后稳定性重建的方法之一。
2010, 31(4):394-398. DOI: 10.3724/SP.J.1008.2010.0394
摘要:目的 探讨海水淹溺型急性肺损伤时NF-κB活性及TNF-α、IL-1β、IL-10等细胞因子表达量的改变以及地塞米松对其可能的影响。方法 4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对照组(n=18)、模型组(n=12)和地塞米松治疗组(n=12)。模型组经气管插管灌注2 ml/kg海水造成海水淹溺型急性肺损伤,地塞米松治疗组在造模同时经颈总动脉插管给予地塞米松1 mg/kg。观察各组动物血气分析的动态变化,计算肺湿干质量比(W/D)、肺通透指数(LPI)。以非放射性凝胶迁移实验分析肺组织NF-κB活性,ELISA法检测肺组织TNF-α、IL-1β、IL-10浓度。H-E染色进行病理学检查,并计算肺病理评分(LPS)。结果 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兔肺大体标本淤血水肿严重,体积明显增大,显微镜下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等急性肺损伤病理学征象;氧合指数迅速低至30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持续时间长达6 h;W/D于海水灌注后3 h达高峰,肺通透指数及肺病理评分以海水灌注后6 h数值最高;肺组织NF-κB活性及TNF-α、IL-1β、IL-10等细胞因子表达量明显增高(P<0.05,P<0.01)。地塞米松治疗组病理学改变比对照组重,但比模型组轻;W/D、肺通透指数及肺病理评分也都比模型组低;氧合指数在海水灌注后6 h亦得到明显改善;NF-κB活性及TNF-α、IL-1β、IL-10浓度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 地塞米松可抑制海水淹溺型急性肺损伤时肺组织NF-κB活性及TNF-α、IL-1β、IL-10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减轻肺组织的炎症反应和病理损害。
2010, 31(4):399-403. DOI: 10.3724/SP.J.1008.2010.0399
摘要:目的 探讨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槐定碱对巨噬细胞RAW264.7表达CD91、CD13和分泌TNFα的抑制作用。方法 (1)用6孔板培养巨噬细胞RAW264.7,制作细胞爬片,然后与不同浓度(0、12.5、25、50、100、200 mg/L)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槐定碱共培养,细胞爬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91和CD13的表达情况,并采用Media Cybernetics公司的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测量积分光密度(IOD)值。(2)6孔培养板培养巨噬细胞RAW264.7,加入不同浓度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槐定碱与巨噬细胞共培养1 d后,收集培养孔中的培养液,采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液中TNFα的含量。结果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槐定碱均能抑制巨噬细胞表达CD91和CD13,其抑制作用随浓度变化也有不同,苦参碱更明显。不同浓度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槐定碱对巨噬细胞分泌TNFα有抑制作用,苦参碱对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TNFα的抑制作用更明显。结论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槐定碱对巨噬细胞表达CD91、CD13和分泌TNFα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010, 31(4):404-407. DOI: 10.3724/SP.J.1008.2010.0404
摘要:目的 探讨CDX2、PTEN、Ecadherin、NM2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X2、PTEN、Ecadherin、NM23在77例胃癌组织和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DX2、PTEN、Ecadherin、NM23在正常胃黏膜组织和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X2、PTEN、Ecadherin、NM23的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CDX2、PTEN、Ecadherin、NM23阳性表达者的术后1、3、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P<0.05,P<0.01)。结论 CDX2、PTEN、Ecadherin、NM23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及转移能力相关。检测胃癌组织中CDX2、PTEN、Ecadherin、NM23的表达有助于判断胃癌的预后。
2010, 31(4):408-411. DOI: 10.3724/SP.J.1008.2010.0408
摘要:目的 探讨带隐神经足底内侧动脉蒂联合皮瓣修复对侧足底前跖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4月,采用带隐神经足底内侧动脉蒂联合皮瓣修复对侧足底前跖区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交腿皮瓣转移5例,游离皮瓣7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40岁。成人(11例)联合皮瓣切取范围12 cm×7 cm~13 cm×10 cm,儿童(1例)联合皮瓣切取范围8.5 cm×6 cm,供区游离植皮。交腿皮瓣3~4周断蒂。结果 术后所有皮瓣全部成活, 12例均获随访6~12个月, 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再造前跖区两点辨别觉6~9 mm。患肢活动自如,皮瓣无溃疡发生。结论 带隐神经足底内侧动脉蒂联合皮瓣可修复对侧足底前跖区较大皮肤软组织缺损,切取面积大,皮瓣质地外观好,可恢复有效两点辨别觉,操作较复杂是其缺点。
2010, 31(4):412-416. DOI: 10.3724/SP.J.1008.2010.0412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EBSCO、ScienceDirect、OVID、Springer LINK、Wile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同时注意未发表文献、会议论文和学位论文的检索,对部分文献使用手工检索。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09年11月。查找以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为干预措施治疗PCO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临床对照试验(CCT)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0统计软件对提取的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5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二甲双胍治疗PCOS同时加用噻唑烷二酮类较二甲双胍单药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P<0.000 01,WMD=-0.21,95%CI(-0.27,-0.15)]、促进排卵[P=0.003, OR=2.76,95%CI(1.14,5.42)],但其降低腰臀比(waist-hip ratio,WHR)[P=0.51,WMD=0.02,95%CI(-0.04,0.08)]和雄激素[P=0.20,WMD=-31.14,95%CI(-79.21,16.92)]的作用较单药无差异,联合治疗反而削弱了二甲双胍单药改善体质量指数(BMI)[P=0.02,WMD=0.54,95%CI(0.08,1.00)\]的作用。没有研究报道不良反应。结论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PCOS较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能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排卵且用药相对安全。
杨 波△ , 肖 亮△ , 王辉清 , 王林辉 , 许传亮 , 侯建国 , 徐 斌 , 孙颖浩
2010, 31(4):417-420. DOI: 10.3724/SP.J.1008.2010.0417
摘要:目的 尝试应用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技术切除猪肾,总结基本操作技巧,提高手术熟练程度,降低临床实践风险。方法 采用Triport单孔系统完成10例次(5只)经腹单纯猪肾切除,总结手术操作经验,包括术中对Port的安置、左右手器械的选配、内镜的选择、基本操作手法的优化等,观察手术操作水平的变化。结果 10例次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另外增加工作通道,无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肾切除时间从75 min缩短至23 min。器械干扰是单孔腹腔镜肾切除术的难点,器械X型交叉可部分解决此问题,据此设计的4种基本操作模式避免器械干扰。结论 单孔腹腔镜猪肾切除操作有助于初学者提高手术熟练程度,掌握手术技巧,缩短学习曲线,有利于降低临床实践风险。
2010, 31(4):421-424. DOI: 10.3724/SP.J.1008.2010.0421
摘要:目的 对采自中国广西省北海附近的块花柳珊瑚(Anthogorgia sp.)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 用硅胶柱层析(石油醚∶丙酮=99∶1, 49∶1, 39∶1, 34∶1, 29∶1, 24∶1, 19∶1, 14∶1, 11∶1, 9∶1, 8∶1, 7∶1, 6∶1, 5∶1, 4∶1, 3∶1, 2∶1, 1∶1, 100% 丙酮;氯仿∶甲醇=24∶1, 19∶1, 14∶1, 9∶1, 7∶1, 5∶1, 3∶1, 1∶1, 1∶4, 1∶9,1∶39, 100%甲醇) 梯度洗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正己烷∶氯仿∶甲醇2∶1∶1洗脱) 对块花柳珊瑚丙酮提取物的乙醚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经1H NMR、13C NMR、MS等现代光谱技术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6个甾醇类化合物以及1个神经酰胺,其结构分别为:麦角甾-5,24(28)-二烯-3β-醇(1)、(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2)、(22E,24S)-麦角甾-5,22-二烯-3β-醇(3)、胆甾-5-烯-3β,7β,19α-三醇(4)、(22E)-胆甾-5,22-二烯-3β-醇(5)、胆甾醇(6)、N-正十六碳酰基-正十八碳-4(E)-烯鞘胺醇(7)。结论 这些化合物均首次从该种海洋动物中分离得到。
2010, 31(4):425-428. DOI: 10.3724/SP.J.1008.2010.0425
摘要:原发性肝细胞癌是全球第5位常见恶性肿瘤, 也是近年来发病率上升最快的肿瘤之一, 其病死率位于因癌症而死亡的第3位。引起肝癌的危险因素很多, 我国主要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 其中有25%~30%的乙型肝炎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进而演变为肝癌。人们针对肝癌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 发现代谢综合征与肝癌有密切相关性, 甚至可以成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影响肝癌的发生、发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临床表现, 最近大量文献报道NAFLD作为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联系。本文就代谢综合征及肝癌相关性的研究进行了复习, 为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2010, 31(4):429-432. DOI: 10.3724/SP.J.1008.2010.0429
摘要:创伤性颅神经损伤绝大多数伴有骨折片压迫,多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从硬脑膜外进行手术,早期干预减压效果好,因此,对颅神经损伤进行早期正确的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颅神经通过颅底的自然骨孔和裂隙与外界相通,人类颅骨中存在一些有颅神经走行的特殊骨性结构,包括视神经管、眶上裂、面神经管、颈静脉孔等,颅神经损伤在很多情况下与这些结构损伤有关,但由于它们位置深在,走行曲折,结构细小,普通影像学检查很难对其做出准确的诊断。为了进一步了解颅脑创伤合并颅神经损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本文就人类颅骨一些特殊骨性结构的影像学检查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10, 31(4):433-437. DOI: 10.3724/SP.J.1008.2010.0433
摘要:利用发根农杆菌转化药用植物建立发根培养体系,以其独有的优势可以大规模生产次生代谢物,有效解决天然植化产品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诱发植物产生毛状根的质粒(Ri质粒)还是植物基因工程理想的载体,可将抗虫、抗病基因或植物次生代谢物合成关键酶基因,进一步整合到植物宿主基因组并得到表达,从而达到改良植物性状、提高次生代谢物含量的目的。转基因发根培养体系的建立为进一步利用遗传代谢工程手段调控植物次生代谢物含量和进行药用活性成分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相关应用。
2010, 31(4):438-441. DOI: 10.3724/SP.J.1008.2010.0438
摘要:目的 建立简便有效的样本处理方法,提高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尿液中BK病毒载量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方法 任意选择24例BK病毒阳性样本,每一样本进行4种不同的处理:原尿、原尿病毒DNA提纯、110稀释尿液、1100稀释尿液,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样本BK病毒载量,所测数据用SPSS 1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尿液中BK病毒载量有明显的影响:原尿阴性3例,病毒载量在4组中的最低值占66.7%;1100稀释尿阴性2例,病毒载量在4组中的最高值占79.2%,但中位值和110稀释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NA纯化组与110稀释尿液病毒检出率相当,均为100%,但DNA纯化组目标基因的流失量较明显。结论 在临床尿液中BK病毒载量检测时,110稀释尿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K病毒时DNA损失小,效率高,且处理过程简便、成本低,是一种较好的尿样本处理方法。
2010, 31(4):442-444. DOI: 10.3724/SP.J.1008.2010.0442
摘要: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的第一危险因素。肥胖性高血压发病率与日俱增,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全球性问题,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复习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着重从低血清脂联素、瘦素及瘦素抵抗、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4个方面阐述了肥胖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机制。
2010, 31(4):445-447. DOI: 10.3724/SP.J.1008.2010.0445
摘要:目的 构建人亲环素A(CypA)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纯化蛋白,制备抗体,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以人肺癌组织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CypA基因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中。扩增产物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0a(+)连接,构建表达质粒pET30a-Cyp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用镍树脂亲和层析柱High-Affinity Ni-IDA Resin纯化表达产物,SDS-PAGE 检测纯化蛋白。用获得的蛋白免疫大白兔,制备抗CypA蛋白多抗,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CypA的原核表达载体,经大肠杆菌诱导表达、镍亲和层析柱纯化,得到纯度达80.2%的融合蛋白,免疫大白兔后得到多抗血清。蛋白印迹结果显示此多克隆抗体能与CypA蛋白特异性结合。结论 成功获得CypA纯化蛋白及CypA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CypA在肺癌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王建明 , ,郑德义 , ,贾一韬,付晋凤,吕开阳,郑兴锋,夏照帆
2010, 31(4):447-449. DOI: 10.3724/SP.J.1008.2010.0447
摘要:目的 探讨潘妥洛克减轻胃缺血-再灌注(I/R)损伤和凋亡途径的关系。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溶剂+手术组)、给药组(潘妥洛克+手术组),每组10只。夹闭小鼠腹腔动脉30 min后松开动脉夹再灌注1 h制作胃I/R模型,根据分组情况于手术前1 h腹腔注射溶剂10 ml/kg或2 mg/ml的潘妥洛克溶液10 ml/kg。再灌注1 h后取胃标本铺平,拍照软件分析计算出血百分比。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比较各组Caspase-8、分裂型Caspase-3、Bax、Bcl-2、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以及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结果 给药组胃黏膜糜烂出血面积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组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8、分裂型Caspase-3、Bax及Bcl-2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而上游促修复抑制凋亡的关键信号蛋白AKT的磷酸化水平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潘妥洛克减轻胃缺血-再灌注损伤不依赖于抑制Caspase-3促凋亡途径,而可能与潘妥洛克抑制AKT的磷酸化有关。
2010, 31(4):450-452. DOI: 10.3724/SP.J.1008.2010.0450
摘要: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癌中SFRP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对SFRP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3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SFRP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RT-PCR方法检测上述样本的mRNA表达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FRP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阳性率为47.2%,癌旁组织中为11.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14例存在启动子甲基化和5例无启动子甲基化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缺乏SFRP1 mRNA表达或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下降。结论 SFRP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子宫内膜癌中常见,部分成为其表达下降的原因。
2010, 31(4):452-454. DOI: 10.3724/SP.J.1008.2010.0452
摘要:目的 研究夏枯草对淋巴瘤细胞(Raji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参考临床常用剂量,采用50 g/L夏枯草(夏枯草组)、50 g/L夏枯草+20 μmol/L JNK特异抑制剂SP600125(SP600125组)、50 g/L夏枯草+1 μmol/L Akt特异抑制剂Wortmannin(Wortmannin组)处理Raji细胞,以同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应用MTT法检测各组的细胞增殖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的JNK和Akt磷酸化水平。结果 夏枯草组细胞增殖率低于对照组(P<0.05),SP600125组细胞增殖率比夏枯草组增高(P<0.05),Wortmannin组细胞增殖率比夏枯草组降低(P<0.05);JNK磷酸化水平在夏枯草组中明显升高(P<0.05),SP600125可以抑制其磷酸化(P<0.05),Wortmannin不能抑制其磷酸化(P>0.05);Akt磷酸化水平在夏枯草组中降低(P<0.05),SP60015及Wortmannin均可抑制其磷酸化(P<0.05)。结论 夏枯草可以明显抑制Raji细胞的生长,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JNK信号转导通路,抑制Akt通路激活实现的。
2010, 31(4):455-457. DOI: 10.3724/SP.J.1008.2010.0455
摘要: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大黄颗粒中盐酸小檗碱、淫羊藿苷及5种大黄蒽醌的含量。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00 mm×4.6 mm,5 μm),流速1.0 ml/min,柱温35℃,测定盐酸小檗碱与淫羊藿苷的流动相为乙腈-0.05 mol/L KH2PO4缓冲液(24∶76),检测波长为270 nm;测定5种大黄蒽醌的流动相为甲醇-0.1%H3PO4水溶液(75∶25),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 盐酸小檗碱、淫羊藿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基线分离,线性良好(r≥0.999 8);方法学考察表明,日内及日间精密度符合相关标准,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4%、97.8%、98.7%、97.1%、97.8%、99.8%、100.2%。测定了3批样品中盐酸小檗碱、淫羊藿苷及5种大黄蒽醌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8.77、1.54、0.490、0.678、0.786、1.56、1.41 mg/g。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稳定可靠,为复方大黄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2010, 31(4):458-459. DOI: 10.3724/SP.J.1008.2010.0458
摘要:多奈哌齐为新一代中枢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能够增加大脑乙酰胆碱含量,因其半衰期长、不良反应较小,是目前治疗早、中期阿尔茨海默病(AD)的有效药物;苯磺酸氨氯地平是第二代长效的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目前已成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由于临床治疗的需要经常要进行联合用药,目前,有关两药在药代动力学上的相互作用未见报道。为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本试验采用HPLC-MS法\[1\]对两药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010, 31(4):460-461. DOI: 10.3724/SP.J.1008.2010.0460
摘要:炎性细胞因子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1\]。我们的前期研究证实成人膝关节滑膜组织中存在μ阿片受体,且在慢性炎症期间表达上调,局部外源性阿片类药物的应用能够缓解慢性炎症的疼痛\[2\];后续研究发现犬急性膝关节炎炎症期滑膜组织μ阿片受体同样表达上调\[3\]。因此,本研究在前期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膝关节腔内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发的急性犬膝关节炎模型中血清和膝关节滑膜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6、IL-10、TNF-α)的表达,观察炎性因子可能的致痛作用,为后续镇痛研究奠定基础。
2010, 31(4):464-F3. DOI: 10.3724/SP.J.1008.2010.0464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