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第31卷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TLR4信号促进前列腺癌PC3细胞VEGF/IL-8分泌及相关信号机制

      2010, 31(7):697-701. DOI: 10.3724/SP.J.1008.2010.0697

      摘要 (3023) HTML (0) PDF 287.87 K (19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TLR4在人前列腺癌PC3细胞中的表达意义及相关胞内信号机制。方法利用TLR4特异性配体脂多糖(LPS)刺激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分别于LPS刺激0、2、6、12、24、48 h后收集细胞和上清,通过RT-PCR和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TLR4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通过RT-PCR方法检测胞内TGF-β、VEGF、IL-8、COX-2和MMP3的mRNA表达变化和ELISA方法检测上清VEGF、IL-8蛋白的表达变化;为了进一步研究相关信号通路,分别采用MAPK和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预处理PC3细胞,然后利用同等浓度的LPS刺激,分别于4 h和24 h后收集上清,通过RT-PCR和ELISA方法重复上述细胞因子的检测。结果在LPS刺激后,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TLR4功能性表达上调,引起胞内TGF-β、VEGF、IL-8、COX-2和MMP3的mRNA表达升高和上清中VEGF、IL-8的分泌增多(P<0.05);进一步研究表明胞内p38 MAPK和NF-κB信号通路参与了此过程。结论TLR4信号通过p38 MAPK和NF-κB信号通路促进VEGF和IL-8的分泌。

    • 热休克同源蛋白73与CXCR4在肾癌A498细胞核内相互作用

      2010, 31(7):702-705. DOI: 10.3724/SP.J.1008.2010.0702

      摘要 (3090) HTML (0) PDF 251.99 K (21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热休克同源蛋白73(heat shock cognate protein 73 000, Hsc73)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趋化因子CXC受体4(CXCR4)轴促进肾癌转移中的作用,确定Hsc73是否参与了CXCR4的核定位。方法通过蛋白电泳观察CXCR4高表达后Hsc73在A498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通过免疫染色、核蛋白免疫共沉淀等方法观察A498细胞在经过SDF-1刺激后Hsc73在细胞内表达情况,以及Hsc73与CXCR4结合情况。结果CXCR4高表达后,A498细胞中Hsc73表达明显增高。Hsc73主要表达在A498细胞胞质中,在SDF-1刺激后出现部分转移至细胞核。提取SDF-1刺激后的A498细胞核蛋白进行CXCR4免疫共沉淀,其中发现了Hsc73。结论Hsc73作为细胞内常见的分子伴侣蛋白,参与了CXCR4在细胞中的转运。对于SDF-1/CXCR4信号通路激活的部分环节起到了关键作用,并可能参与了CXCR4核转位的过程。

    • 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转录因子19基因选择性剪接异构体的类型和表达特点

      2010, 31(7):706-711. DOI: 10.3724/SP.J.1008.2010.0706

      摘要 (4631) HTML (0) PDF 395.58 K (27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人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是否存在与细胞生长调节相关的转录因子19(TCF19)选择性剪接异构体,探索其表达特点及其与ccRCC发生的关系。方法通过选择性剪接数据库(alternative Splicing Database,ASD)对TCF19基因可能存在的选择性剪接异构体种类进行预测。设计可能存在的5种异构体引物,采用RT-PCR技术,在32例原发肾透明细胞癌的混合样本及癌旁组织的混合样本中分别检测预测异构体的表达,并对电泳所获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应用RT-PCR定量检测在各个组织样本中异构体TCF19-1、 TCF19-3在原发肾癌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结果ccRCC组织中存在2种新型TCF19替换剪接异构体(TCF19-1、TCF19-3)。RT-PCR检测结果发现这2种异构体在癌和癌旁组织中均表达,但TCF19-1在原发癌组织中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01);TCF19-3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与原发癌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结论首次发现ccRCC组织中存在2种TCF19选择性剪接异构体TCF19-1和TCF19-3,其中TCF19-1的表达可能与ccRCC有关。

    • 抗人GPC3单克隆抗体在肝脏肿瘤组织学检测中的应用

      2010, 31(7):711-714. DOI: 10.3724/SP.J.1008.2010.0711

      摘要 (3191) HTML (0) PDF 321.53 K (25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抗人GPC3单克隆抗体检测肝脏良、恶性肿瘤组织中GPC3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自制鼠抗人GPC3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9例正常肝组织、94例肝细胞癌(HCC)组织、20例胆管细胞癌组织、42例肝脏良性肿瘤组织中GPC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GPC3蛋白表达水平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GPC3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阳性率达到79.8%,而血管瘤旁正常肝组织、胆管细胞癌组织和肝脏良性肿瘤组织中均不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HCC组织中GPC3蛋白的表达与血清AFP水平(P=0.020)、是否伴有门静脉癌栓(P=0.050)、有无包膜等因素相关(P=0.043)。结论抗人GPC3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检出肝细胞癌组织GPC3蛋白的表达,值得进一步研究以应用于临床诊治。

    • 骨桥蛋白对骨髓内皮祖细胞体外增殖功能的影响

      2010, 31(7):715-720. DOI: 10.3724/SP.J.1008.2010.0715

      摘要 (3470) HTML (0) PDF 396.51 K (19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骨桥蛋白(OPN)对体外培养的人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以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 差速贴壁法培养8 d, 由形态学、流式细胞仪、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 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1双染鉴定为EPC后, 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OPN在EPC的表达。加入不同浓度人重组OPN和PI3K抑制剂LY294002和Akt抑制剂作用于EPC, 采用CCK-8法观测EPC的增殖能力。结果人重组OPN促进EPC的增殖功能, 并且呈剂量依赖性。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可以阻断OPN对EPC增殖能力的影响。结论人重组OPN在体外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人骨髓源性EPC的增殖能力。

    • Cajal细胞调节豚鼠胆囊动力的实验研究

      2010, 31(7):721-724. DOI: 10.3724/SP.J.1008.2010.0721

      摘要 (2014) HTML (0) PDF 322.80 K (18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证实豚鼠胆囊Cajal间质细胞(ICC)是胆囊平滑肌动力的起搏细胞。方法采用在体记录和组织钳细胞内记录的方式,研究胆囊自发电活动。亚甲蓝+光照的方法破坏胆囊ICC。胶原酶分离方法分离胆囊平滑肌细胞,并对分离的单个细胞进行形态学分析,联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c-kit蛋白表达的方法鉴定ICC。膜片钳用于证明胆囊ICC能产生具有起搏活性的自发去极化电流。结果豚鼠胆囊在体记录的慢波每分钟(58±3.2)次,细胞内记录时可记录到慢波和动作电位。采用亚甲蓝+光照的方法后,慢波和动作电位明显减弱或消失。豚鼠胆囊新鲜分离的细胞经过贴壁之后,可见少量具有典型ICC光镜特征的细胞,占细胞总数的(5±1.2)%(n=12),(21±4)%细胞的c-kit蛋白表达阳性。全细胞膜片钳记录胆囊ICC的自发去极化电流,发现豚鼠胆囊ICC自发去极化电流频率每分钟(58.4±3.5)次 (n=21),幅度约-(72±3.5) pA。结论豚鼠胆囊平滑肌中存在ICC起搏细胞,参与起搏胆囊自发节律性电活动和自动节律性收缩活动。

    • DNA氧化损伤修复基因hOGG1高表达细胞株的建立

      2010, 31(7):725-730. DOI: 10.3724/SP.J.1008.2010.0725

      摘要 (2764) HTML (0) PDF 386.12 K (19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联合pcDNA3.1(+)/Myc-HisA-hOGG1和pGL3 promoter荧光质粒稳定转染人肺腺癌A549细胞获得hOGG1基因高表达细胞株,并初步探讨转染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成功构建pcDNA3.1(+)/Myc-His A载体后,大量抽提阳性重组子并在Fu GENE 6的介导下联合pGL3 promoter荧光质粒转染A549细胞(转染组),同时设空白对照组(A549)和阴性对照组\[PGL3+pcDNA3.1(+)/Myc-HisA转染的A549细胞\]。生物荧光检测转染细胞hOGG1 mRNA表达的改变,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细胞hOGG1蛋白表达水平。将3组细胞于不同高氧条件下培养,相差显微镜观察形态学变化,彗星试验比较各组细胞对抗损伤和修复能力的情况,同时测定DNA氧化损伤标志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变化。结果转染细胞荧光素酶稳定表达,蛋白印迹检测转染组hOGG1蛋白明显高于两对照组细胞,提示hOGG1基因高表达细胞株建立成功。相同高氧条件下,转染组形态学变化明显减轻,彗星细胞率和olive tail moment明显低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修复完成率高,修复时间缩短(P<0.05),测定氧化损伤标志物8-OHdG明显下降,提示细胞对抗DNA损伤和修复能力均增高(P<0.05)。结论hOGG1基因的高表达可减轻细胞对DNA氧化损伤的敏感性,提升细胞DNA的修复能力。

    • 维生素C对小鼠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的影响

      2010, 31(7):731-733. DOI: 10.3724/SP.J.1008.2010.0731

      摘要 (3243) HTML (0) PDF 306.81 K (22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维生素C对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病情的影响。方法5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n=10),通过尾静脉注射白念珠菌菌液建立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维生素C通过灌胃或腹腔注射给药,剂量为50 mg/kg或500 mg/kg;考察小鼠生存时间;检测肾脏载菌量;制作肾脏组织病理学标本评估真菌感染程度。结果补充维生素C后,各实验组与空白组中位生存时间均为4~5 d,各组间无明显差异;补充维生素C后,实验组lgCFU/g分别为8.342、8.412、7.350、7.764,与空白组lgCFU/g 7.134比较,肾脏载菌量增加(P<0.05)。肾脏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受检小鼠均有肾脓肿及肾小管上皮变性(肾病)损害,损害程度没有明显差异,表明维生素C不能缓解白念珠菌感染的病情。结论补充维生素C对小鼠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病情没有改善作用,甚至可能导致病情恶化。

    • 阿托伐他汀不依赖降血脂的肾脏保护作用

      2010, 31(7):734-738. DOI: 10.3724/SP.J.1008.2010.0734

      摘要 (2473) HTML (0) PDF 579.40 K (18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不依赖降血脂的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C57BL小鼠给予普通饮食作为对照组,CD36/SR-A/ApoE三敲小鼠随机分为高脂组和治疗组(高脂+阿托伐他汀)。实验满14周后处死取标本。采用酶法检测血清脂质水平;油红“O”染色检测肾组织内脂质沉积情况,H-E、PAS、Masson染色观察肾脏形态学改变;定量PCR技术与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Ⅰ型胶原、Ⅳ型胶原、α肌动蛋白(α-SMA)表达。结果阿托伐他汀能够减少三敲小鼠肾脏组织脂质沉积,但血清中的脂质水平无明显降低。阿托伐他汀可以减少高脂饮食诱导的肾脏组织系膜细胞的增生、系膜基质的沉积,肾小管间质炎症细胞的浸润、肾小管的变性扩张,细胞外基质的沉积。阿托伐他汀不但可以明显降低肾脏组织TGF-β的基因与蛋白表达,还降低纤维化相关因子的基因与蛋白表达。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不依赖降血脂,独立于SR-A、CD36受体途径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TGF-β的表达而实现的。

    • 退变颈椎椎间盘髓核中磷酸化p38 MAPK的表达

      2010, 31(7):739-743. DOI: 10.3724/SP.J.1008.2010.0739

      摘要 (12897) HTML (0) PDF 333.07 K (28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退变程度颈椎病患者椎间盘髓核(nucleus pulposus,NP)的病理改变及磷酸化p38 MAPK(phosphorylated 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p38 MAPK)的表达差异,探讨颈椎椎间盘退变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5例颈椎病患者的NP组织,获取术前相应颈椎MRI(T2像正中矢状位)资料。其中男性25例,女性10例,年龄27~82岁, 5例来自单间隙,18例来自两间隙,12例来自三间隙;4例为C3/4、12例为C4/5、14例为C5/6、5例为C6/7。19例NP组织用于普通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6例用于蛋白质印迹分析。采用颈椎椎间盘MRI退变分级系统评定术前NP组织标本相应MRI退变程度。观察不同退变程度时NP组织的病理改变及p-p38 MAPK在NP组织中的定位;分析退变椎间盘中p-p38 MAPK含量与其MRI退变程度间的关系。结果随着颈椎椎间盘退变程度加重,NP内胶原纤维逐渐增多、增粗、变性,甚至聚合成团,NP逐渐纤维化;p-p38 MAPK定位于NP细胞胞核;NP细胞p-p38 MAPK表达阳性率随颈椎椎间盘退变程度加重逐渐升高,不同退变等级阳性表达的程度(阴性、弱阳性、强阳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变颈椎椎间盘中p-p38 MAPK的表达量(因变量Y)与椎间盘退变程度(自变量X)间存在线性关系:Y=0.423X-0.675 (P<0.05)。结论随退变程度加重,退变NP组织中正常组织逐渐被纤维组织替代,趋于纤维化;p-p38 MAPK定位于NP细胞胞核;其表达强度随退变加重而增强;p38 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是人颈椎椎间盘退变的机制之一。

    • 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亚型类固醇受体共激活因子1在发育心脏的时空表达

      2010, 31(7):744-747. DOI: 10.3724/SP.J.1008.2010.0744

      摘要 (3113) HTML (0) PDF 376.25 K (22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亚型类固醇受体共激活因子1(SRC1)在小鼠心脏中的时空表达规律,初步探讨其与心脏发生发育的关系。方法取胎龄E7.5~18、出生1 d和3个月成年小鼠正常心脏, 每个时间点选9个标本,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SRC1蛋白在不同发育阶段心脏的空间表达;每个时间点选6组标本,利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技术检测其在小鼠心脏发育过程中时序性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SRC1蛋白在E7.5胚胎心脏原基中不表达;E8.5~E9.5心管中微弱表达;E10.5后心脏发育各时期,小梁弱表达,心脏其他区域均有较强而广泛表达。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显示,E10.5以后的心脏发育阶段,SRC1蛋白在E10.5较低表达,与E11.5、E12.5相比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发育时间点相比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11.5~E12.5达到表达高峰,此两个发育时间点相比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发育时间点相比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后表达下降并持续低表达至成年鼠期,此阶段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RC1蛋白广泛表达于E8.5后的发育心脏,并呈时空动态变化,提示其参与了心脏发育的整体调控,可能与心脏间隔早期的诱导形成关系更为密切。

    • 上海市部分地区乳腺癌组织中ER、PR、HER-2、PCNA、P5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0, 31(7):748-752. DOI: 10.3724/SP.J.1008.2010.0748

      摘要 (3058) HTML (0) PDF 254.12 K (20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上海部分地区乳腺癌患者组织中ER、PR、HER-2、PCNA、P5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本地区544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HER-2、PCNA、P53的表达,并了解各项生物学指标与乳腺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544例乳腺癌中,ER、PR、HER-2、PCNA、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2.2%、57.2%、15.1%、82.6%、58.5%。ER、PCNA及P53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相关 (P<0.05或P<0.01)。HER-2和PCNA的阳性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也有相关性 (P<0.01)。ER与PR的表达正相关(r=0.452,P=0.000),PR与P53表达正相关(r=0.520,P=0.03)。三阴性乳腺癌共123例,占22.6%,其淋巴结转移比例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P<0.01)。HER-2与PCNA、HER-2与P53共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1)。结论人口老龄化因素对本地区乳腺癌免疫组化指标的表达存在一定影响,联合检测乳腺癌ER、PR、HER-2、PCNA、P53的表达在乳腺癌的诊断、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非血管超声造影指导下穿刺引流上消化道瘘的初步尝试

      2010, 31(7):753-755. DOI: 10.3724/SP.J.1008.2010.0753

      摘要 (3567) HTML (0) PDF 262.18 K (25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口服和经引流管注射等非血管超声造影在引导穿刺治疗上消化道瘘的价值。方法对食管吻合术和毕Ⅰ式胃吻合术形成的13例胸腔食管瘘、2例腹腔胃瘘合并重症感染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脓肿穿刺引流治疗。穿刺术前、术中行口服超声造影及引流腔注射造影,明确瘘腔位置,确定安全穿刺路径,进行彻底引流。结果13例患者于穿刺术前口服超声造影剂,均明确了真正瘘腔的具体位置,其中2例患者因缺乏安全穿刺路径未能实施穿刺治疗;穿刺术中口服超声造影剂可持续强化穿刺目标,增强穿刺针前进的方位感和准确性;引流腔注射造影可评价穿刺定位的准确性、引流管前端位置是否恰当及干预的有效性。结论非血管超声造影技术对超声引导下上消化道瘘的微创穿刺治疗具有指导价值,弥补了常规超声成像的不足。

    • 胆胰管内超声内镜对胰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2010, 31(7):756-759. DOI: 10.3724/SP.J.1008.2010.0756

      摘要 (3201) HTML (0) PDF 245.50 K (23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胆胰管内超声内镜检查(IDUS)在胰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间行IDUS的63例胰腺疾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IDUS均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时用经导丝的UMG20-29R腔内超声探头扫查胰腺。比较IDUS与CT、MRI、超声内镜(EUS)及腹部B超等5种方法在诊断胰腺疾病中的区别,以进一步评估IDUS在胰腺疾病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IDUS对慢性胰腺炎(23例)、胰腺癌(10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T,25例)、胰腺囊腺瘤(4例)的诊断准确率和Kappa检测值分别为93.7%(59/63),0.854;100.0%(63/63),1.00;90.5%(57/63),0.898以及96.8%(61/63),0.848。IDUS诊断准确率和Kappa检测值均优于其他4种方法,并且对1例胰腺囊腺癌也做出正确的术前诊断。结论IDUS对胰腺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RRLC-TOF/MS鉴别防风血浆、尿液中成分及代谢产物

      2010, 31(7):760-763. DOI: 10.3724/SP.J.1008.2010.0760

      摘要 (2988) HTML (0) PDF 273.72 K (21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高分离度快速液相-飞行时间质谱(RRLC-TOF/MS)联用技术鉴别防风入血成分及尿液中的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以探索防风可能的药效成分及体内代谢过程。方法采用Angilent Zorbax Extend-C18 柱(250 mm×4.6 mm,5 μm id),甲醇-水流动相体系梯度洗脱,在飞行时间质谱正离子模式下扫描,利用TOF/MS得到的准确相对分子质量,对照化学成分数据库,对血浆、尿液中的防风成分及代谢物进行鉴别。结果鉴别出血浆中6个防风原型成分:蔗糖、升麻苷、升麻素、紫花前胡苷元、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和3’-O-i-丁酰亥茅酚;尿液中8个原型成分:升麻苷、divaricatacid、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3S)-2,2-二甲基-3,5-二羟基-8-羟甲基-3,4-二氢-2H,6H-苯并-\[1,2-b:5,4-b’\]双吡喃-6-酮、5-O-甲基维斯阿米醇、亥茅酚苷和汉黄芩素;及2个代谢产物:升麻素的葡萄糖醛酸苷和升麻素的同分异构体。结论该方法可靠、有效,可成功用于防风体内成分鉴别,并为进一步的药效实验提供参考和依据。

    • 基于面板数据的军队医院范围经济研究

      2010, 31(7):764-766. DOI: 10.3724/SP.J.1008.2010.0764

      摘要 (2973) HTML (0) PDF 209.60 K (20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军队医院范围经济进行测定。方法收集3个地区57家军队医院2005~2007年的面板数据,建立基于面板数据的混合回归模型和时点固定效应模型,根据假设检验结果,择优选择成本函数模型,并依据范围经济概念,建立范围经济模型。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估计参数,计算医院范围经济。结果两模型假设检验结果认为,混合回归模型优于时点固定效应模型。本次测定的军队医院全部具有范围经济,医院规模越大,级别越高,范围经济性越显著。结论大规模的医院开发高度相关主营业务可实现更大的范围经济性。

    • 男性不育患者精浆中游离睾酮、游离左旋肉碱水平与精液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2010, 31(7):767-769. DOI: 10.3724/SP.J.1008.2010.0767

      摘要 (3476) HTML (0) PDF 216.06 K (34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男性不育患者精浆中游离睾酮和游离左旋肉碱水平与精子密度、活动率和活力参数间的相关性,探讨二者对男性生育力的影响及在不育症检查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技术和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测定192例不育男性(正常精液组36例,少精组48例,弱精组60例,少弱精组48例)精浆中游离睾酮、游离左旋肉碱水平及精子密度、活动率、活力等参数。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各组游离睾酮和游离左旋肉碱水平的差异以及游离睾酮和游离左旋肉碱水平与精子密度、活动率、活力间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精液组游离睾酮和游离左旋肉碱水平高于其他3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精浆中游离睾酮水平与精子密度存在正相关关系(r=0.427,P<0.05),精浆游离左旋肉碱水平与精子密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r=0.318,P<0.01),精浆中游离左旋肉碱水平与精子活动率及活力间呈现正相关关系(r=0.641,P<0.01;r=0.568,P<0.01)。结论精浆中游离睾酮水平与精子密度正相关,游离左旋肉碱水平与精子密度、活动率、活力正相关,二者可作为一项有效的生化指标,为男性不育症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研究快报
    • 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临床疗效分析

      2010, 31(7):770-774. DOI: 10.3724/SP.J.1008.2010.0770

      摘要 (2691) HTML (0) PDF 266.73 K (20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临床疗效,为胸腔镜手术临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肺科医院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入选病例516例,男性282例(54.7%),女性234例(45.3%),年龄35~70岁,平均(55.9±8.1)岁。术后348例(67.4%)病理诊断为恶性病变,168例(32.6%)为良性病变。48例(9.3%)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死亡4例(0.8%)。23例(4.6%)患者术中转为常规开胸手术。手术时间(P=0.025 7,OR=1.015 0,95%CI 1.001 8~1.028 4)是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对其中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266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发现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3%、76.5%、54.7%。结论对需手术治疗的肺部疾病患者而言,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手段;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同样具有微创优势,但患者选择十分重要。胸腔镜手术应注意控制手术持续时间,否则将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犬髋臼后壁重建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力学分析

      2010, 31(7):775-778. DOI: 10.3724/SP.J.1008.2010.0775

      摘要 (2902) HTML (0) PDF 254.83 K (17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模拟髋臼后壁缺损的动物模型,评价不同后壁重建方法对髋臼与股骨头间接触特性的影响。方法获取6具新鲜成年家犬骨盆股骨标本,采用后壁截骨法建立髋臼后壁60°弧1/2缺损的动物标本模型;两侧缺损区分别选用不同的重建方法,采用压敏片检测不同状态下头臼接触面积及接触应力。结果与完整髋臼相比,后壁重建使头臼接触面积有所减少;在250 N载荷下,解剖重建组头臼接触面积与普通重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平均接触应力小于普通重建组(P<0.05),说明解剖重建组应力集中小于普通重建组。结论后壁截骨法建立的犬髋臼后壁缺损模型可有效模拟临床实际;解剖重建使后壁头臼接触面积及应力分布恢复比较理想,接近正常髋关节,避免了局部应力集中。

    • 蜂斗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2010, 31(7):779-781. DOI: 10.3724/SP.J.1008.2010.0779

      摘要 (3115) HTML (0) PDF 206.52 K (20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中药蜂斗菜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用色谱法和波谱法对蜂斗菜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β-谷甾醇(Ⅰ)、麦角甾醇(Ⅱ)、蜂斗菜内酯-B(Ⅲ)、蜂斗菜内酯-D(Ⅳ)、呋喃蜂斗菜醇(Ⅴ)。结论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综述
    • 三种自身触发的脉冲给药系统

      2010, 31(7):782-786. DOI: 10.3724/SP.J.1008.2010.0782

      摘要 (2925) HTML (0) PDF 358.59 K (33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脉冲制剂致力于在疾病治疗需要的给药点定时定量的释放药物,而且可以避免患者在夜间服药或频繁服药,增加了患者的用药顺应性。本文主要介绍了3种可以自身触发的脉冲给药系统,它们不依赖外界化学触发因素,按照其触发机制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种,体系降解形成的脉冲释药,膨胀压形成的脉冲释药,体系降解和膨胀压共同形成的脉冲释药系统。本文就该种脉冲制剂的制备工艺、释放机制及影响因素做了分析和总结。自身触发的脉冲给药系统,其定时效果可以根据治疗目的进行调整,尤其是体系降解和膨胀压双重作用的脉冲制剂,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 GATA3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2010, 31(7):787-789. DOI: 10.3724/SP.J.1008.2010.0787

      摘要 (2756) HTML (0) PDF 190.88 K (24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GATA3转录因子在正常乳腺的生长分化中起重要作用,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也密切相关,GATA3在不同乳腺癌亚型发生中的作用有所不同。本文综述了GATA3与正常乳腺及乳腺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现状,为今后研究GATA3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后路椎弓根螺钉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疗效分析的研究进展

      2010, 31(7):790-793. DOI: 10.3724/SP.J.1008.2010.0790

      摘要 (2752) HTML (0) PDF 224.66 K (26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后路椎弓根螺钉动态固定是当前脊柱外科非融合手术研究领域的热点,其具有保留脊柱节段运动功能的特点,可避免脊柱融合术后节段的应力改变,防止邻近节段退变。近年来,各种后路椎弓根螺钉动态固定系统被初步应用于临床治疗腰椎退行疾病。作为传统融合手术的革新,其临床疗效评价成为目前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主要就后路椎弓根螺钉动态固定系统临床应用疗效研究作一综述。

    • >技术方法
    • 电化学方法检测盐酸布比卡因原料药中盐酸布比卡因的含量

      2010, 31(7):794-795. DOI: 10.3724/SP.J.1008.2010.0794

      摘要 (2674) HTML (0) PDF 188.71 K (22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盐酸布比卡因的电化学行为,建立盐酸布比卡因电化学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循环伏安(CV)进行盐酸布比卡的电化学性质的研究,差分脉冲 (DPV)法进行盐酸布比卡因的含量检测。结果在0.01 mol/L高氯酸四丁基铵缓冲溶液(TBAP)中,盐酸布比卡因的微量水溶液在铂电极上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10-5~2×10-4mol/L 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相关系数为 0.995 8,检出限为1.0×10-5mol/L。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应用于盐酸布比卡因原料药的检测。

    • >短篇论著
    • 黄芩素对白念珠菌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2010, 31(7):796-800. DOI: 10.3724/SP.J.1008.2010.0796

      摘要 (3045) HTML (0) PDF 313.21 K (2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黄芩素对白念珠菌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实验分黄芩素处理组与空白组,抽提细胞RNA,经杂交、洗涤后,通过计算机扫描分析黄芩素处理组和空白组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情况。应用实时定量RT-PCR实验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共有52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251个,下调基因271个。差异基因功能主要涉及细胞周期、跨膜物质转运、多药耐药、毒力因子及热休克蛋白等。结论黄芩素作用于白念珠菌后影响了细胞内一系列基因的表达,这些基因的表达可能为从分子水平探讨黄芩素抗真菌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

    • 甲状腺相关眼病眼眶结缔组织中共刺激分子CD40/CD40L的表达

      2010, 31(7):801-804. DOI: 10.3724/SP.J.1008.2010.0801

      摘要 (2832) HTML (0) PDF 364.17 K (19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患者眼眶结缔组织中共刺激分子CD40/CD40L的表达,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CD40/CD40L、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白细胞功能抗原(1eukocyte function antigen 1,LFA-1)在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n=12)及正常对照(n=8)眼眶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原代培养TAO患者及正常对照眼眶成纤维细胞,应用RT-PCR方法检测CD40L刺激后眼眶成纤维细胞合成ICAM-1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TAO患者眼眶结缔组织中可见高表达CD40、ICAM-1的成纤维细胞,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并高表达LFA-1;双酶标组化显示CD40阳性表达的成纤维周围浸润CD40L阳性表达的淋巴细胞;ICAM-1阳性眼眶成纤维细胞与LFA-1阳性淋巴细胞以直接接触的形式存在。RT-PCR结果显示,未激活状态TAO组眼眶成纤维细胞ICAM-1 mRNA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两组眼眶成纤维细胞经CD40L诱导后ICAM-1 mRNA水平高于未激活状态(P<0.05);ICAM-1 mRNA表达量与CD40L刺激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CD40/CD40L共刺激分子在TAO患者眼眶结缔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在TAO眼眶淋巴细胞浸润及炎症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骨形成蛋白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0, 31(7):805-807. DOI: 10.3724/SP.J.1008.2010.0805

      摘要 (2826) HTML (0) PDF 216.11 K (18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骨形成蛋白(BMP)2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78例NSCLC患者和22例对照组血清BMP-2含量。结果腺癌组血清BMP-2水平\[(7.54±8.14) ng/ml\]较鳞癌组\[(3.38±1.83) ng/ml,P<0.05\]及对照组\[(2.57±1.03) ng/ml,P<0.01\]升高;远处转移NSCLC患者血清BMP-2水平\[(7.54±8.14) ng/ml\]高于未转移患者\[(3.90± 2.61) ng/ml,P<0.01\];不同转移部位组间BMP-2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化疗前后远处转移患者血清BMP-2水平无统计学变化。结论远处转移的NSCLC患者血清BMP-2水平明显升高,在腺癌中升高明显,提示BMP-2与NSCLC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BMP-2水平可能具有预判NSCLC远处转移的潜能。

    • 9种静脉输液药品组间冲管液体安全量的测定

      2010, 31(7):808-809. DOI: 10.3724/SP.J.1008.2010.0808

      摘要 (3052) HTML (0) PDF 168.70 K (30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临床常用9种静脉输液药品溶液使用冲管液冲洗输液管,使上下组的药液在输液管内不发生反应,测定冲管所需液体量。方法按临床使用习惯将9种药品配制成11种不同浓度的供试液。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针对不同药品溶液在特定波长上的最大吸收峰,通过对冲管不同阶段液体光密度的测定,确定使输液管残留药液达到安全浓度所需的液体量。结果在冲管液量为16~25 ml时,81.82%(9/11)的试样光密度均下降至50%以下; 在冲管液量为22~40 ml时,90.91%(10/11)的试样光密度下降95%以下; 在冲管液量为28~85 ml时,所有试样的光密度值与相应冲管液一致。结论40 ml冲管液量能够使输液管内药液达到不发生反应的安全浓度。

    • >短篇报道
    • 经腹腔途径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34例临床分析

      2010, 31(7):810-811. DOI: 10.3724/SP.J.1008.2010.00

      摘要 (2799) HTML (0) PDF 188.71 K (18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病例报告
    • 多种抗生素致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1例报告

      2010, 31(7):812-0. DOI: 10.3724/SP.J.1008.2010.00

      摘要 (2616) HTML (0) PDF 153.27 K (18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