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贵成△ , 张韬△ , 高云 , 卢小玲 , 龙聪 , 刘军华 , 刘小宇 , 焦炳华
2011, 32(8):813-818. DOI: 10.3724/SP.J.1008.2011.0813
摘要:目的对36株海洋盐单胞菌进行16S rDNA的序列测定和生物学活性的初步分析。方法用PCR方法扩增36株细菌的16S rDNA序列,将获得的全部序列运用Clustal X1.8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并用MEGA4.1软件绘制进化树。利用MTT法测定菌株发酵液的细胞毒活性;采用DPPH和ABTS抗氧化模型检测菌株发酵液的抗氧化活性;采用人白细胞弹性蛋白酶(human leukocyte elastase, HLE)抑制剂筛选模型检测菌株发酵液对HLE的抑制率。结果经与GenBank数据库比对,36株菌均与盐单胞
2011, 32(8):818-822. DOI: 10.3724/SP.J.1008.2011.0818
摘要:目的制备brevican基因敲除小鼠。 方法采用ET克隆方法,构建brevican打靶载体。线性化打靶载体,电转化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ES),将正确同源重组的ES细胞注射入囊胚腔,生育嵌合体,再交配繁育杂合子及纯合子。 PCR法鉴定小鼠的基因型。 结果将PGK启动子指导的NEO表达框敲进Bcan第3外显子,敲除第3~8外显子序列,得到打靶载体,上游臂为2.4 kb,下游臂为4.8 kb。基因打靶后,得到双臂均发生正确同源重组的克隆数14个。利用阳性ES细胞克隆注射入囊胚,
2011, 32(8):822-830. DOI: 10.3724/SP.J.1008.2011.0822
摘要:目的探讨中国人群染色体9p21和1p13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联强度,以及风险SNP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在中国东北、华北、东南3个区域人群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1999~2003年初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 148例作为病例组,选择非心血管病患者或正常人1 185例作为对照组,按年龄与性别进行匹配。共研究9p21、1p13、1p32、1q41、10q11、19p13 第6个区域20个SNPs位点,利用Illumina GoldenGate技术和BeadSt
2011, 32(8):830-836. DOI: 10.3724/SP.J.1008.2011.0830
摘要:目的研究比较非病毒性因素造成肝损患者的肝组织学病理与临床非创伤性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行肝穿刺活检的非病毒性肝病患者222例,分析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与血清学、影像学检查等非创伤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年龄、肝功能指标、血小板(PLT)、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AST/PLT)比值、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AST/ALT)比值、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均与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有显著相关性。以1倍ALT水平正常值上限(ULN)为界,病理炎症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以2ULN为界时,纤维化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B超检查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0.417,P=0.000;r=0.530,P=0.000)。AST/PLT比值和凝血酶原时间(PT)在肝纤维化组与无肝纤维化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00),AST/ALT、AST/PLT、A/G比值和PT值在肝硬化组与无肝硬化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2,0.012,0.000,0.003)。无创性诊断模型APRI预测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在3个预测模型中最大,APRI诊断肝纤维化和S-Index诊断肝硬化的灵敏度较高,但特异度不高;S-Index诊断肝纤维化和Forns’score诊断肝硬化的特异性较高,但灵敏度欠佳。结论临床非创伤性指标对评价非病毒性肝病肝组织病理的炎症活动程度和纤维化程度有一定的预测意义。无创性诊断模型对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有一定的诊断预测价值。
赵亮 , 张家友 , 桂燕萍 , 王金普 , 李培蕾 , 顾兴建 , 廖德宁
2011, 32(8):836-840. DOI: 10.3724/SP.J.1008.2011.0836
摘要:目的观察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前、术后P波的正负方向及振幅变化,探讨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对其的影响。方法5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描记消融术前及术后7 d窦性心律下同步12导联心电图,分析各导联P波方向并测量相对应的振幅,术后定期根据症状及动态心电图随访判断手术成功与否。结果P波正向波振幅在Ⅰ、Ⅱ、Ⅲ、aVF、V5、V6导联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负向波振幅在aVR、aVF导联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总振幅在Ⅰ、Ⅱ、aVR、V5、V6导联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P波极性术后Ⅲ导联
2011, 32(8):840-845. DOI: 10.3724/SP.J.1008.2011.0840
摘要:目的建立小鼠不同全身辐射剂量合并皮肤缺损模型,研究全身辐射对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探讨其病理生理学变化。方法采用180只雌性昆明种小鼠,60Co γ射线一次性均匀照射4、6、8 Gy,照后30 min内,于小鼠背部制作1.5 cm×1.5 cm方形全层皮肤缺损伤口,构建不同全身放射剂量合并皮肤缺损动物模型(n=50),以单纯皮肤缺损作为对照组(n=30),各组动物于伤后3、5、7、10、14 d分别处死6只,取伤口全层皮肤组织,组织病理学检查伤口区炎细胞、成纤维细胞、新生毛细血管数量的变化;应用图像分析系统
唐震 , 周中华 , 张绍祥 , 张纲 , 陈渝斌 , 雷涛 , 谭颖徽
2011, 32(8):845-851. DOI: 10.3724/SP.J.1008.2011.0845
摘要:目的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颌面部枪弹伤模型,并对人下颌骨颏部正中位置枪弹伤的致伤过程及损伤程度进行动态模拟和分析,探讨建立人下颌骨枪弹伤模型的新方法。方法在以往动物实验建模方法及内置参数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化人下颌骨的CT扫描数据建立人下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动态模拟不同投射条件下下颌骨颏部正中位置枪弹伤的发生过程;计算不同投射物以不同初速度及不同角度入射后的终末速度及其穿出下颌骨后的能量损耗数值及能量损耗率;并对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成功模拟了2种投射物以3种初速度及3种入射角度击伤人下颌骨颏部正中位置的
2011, 32(8):851-856. DOI: 10.3724/SP.J.1008.2011.0851
摘要:目的探讨炎症因子在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核因子(B(NF-κB)抑制剂的干预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88只,其中64只经左心室内注射自体微血栓、同时短暂夹闭主动脉建立大鼠CME模型后,随机分为未治疗组及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干预组,分别于术后1、3、7、14 d处死;余24只为假手术组。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等炎症因子在心肌中的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结果CME炎症并
蔡相军 , 熊仁青 , 王福荣 , 王春喜 , 王斌 , 王克夫 , 刘彩刚 , 冷晗
2011, 32(8):856-860. DOI: 10.3724/SP.J.1008.2011.0856
摘要: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及RT2 ProfilerTM PCR Array Human Tumor Metastasis(PAHS-028A)芯片筛查早期肝转移患者血清特异性蛋白及相关肿瘤基因,为大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弱阳离子蛋白质芯片(WCX2)及SELDI-TOF-MS技术检测20例大肠癌和20例大肠癌早期肝转移患者血清中蛋白的相对含量。PCR基因芯片技术对原发灶和肝转移灶组织进行差异基因筛选。结果应用SELDI-TOF-MS的3组
2011, 32(8):860-864. DOI: 10.3724/SP.J.1008.2011.0860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TEM8的腺病毒(Ad-TEM8)对小鼠胶质瘤G422细胞系体内外模型的生长抑制及其抗血管的生成作用。方法连续皮下注射Ad-TEM8使其激活小鼠免疫系统并收集小鼠脾淋巴细胞,将该细胞与G422细胞体外共培养,检测G42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并应用ELISOT检测该免疫激活淋巴细胞在体外分泌IFN-γ的能力。另构建皮下荷G422昆明小鼠在体肿瘤模型,并连续皮下注射Ad-TEM8后检测肿瘤生长速度以及瘤内血管抑制效应。 结果Ad-TEM8能有效激发小鼠产生具有肿瘤生长抑制作用的毒性效应淋巴细胞,并分
2011, 32(8):864-869. DOI: 10.3724/SP.J.1008.2011.0864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钙激活性中电导钾离子通道(KCa3.1)的表达变化及其在子宫内膜癌细胞周期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蛋白质印迹法、Real-time PCR技术检测25例正常子宫内膜、26例非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和2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KCa3.1蛋白和mRNA的表达; 用克霉唑阻断剂和siRNA干扰两种方法,阻断KCa3.1的作用后,观察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A 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KCa3.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
2011, 32(8):869-874. DOI: 10.3724/SP.J.1008.2011.0869
摘要: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脓毒症小鼠生存率及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UTI对脓毒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8~10周C57BL/6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Sham)组,盲肠结扎穿孔(CLP)组,CLP+UTI(10万U/kg)术后30 min腹腔内给药(UTI ip)组和CLP+UTI(10万 U/kg)术后30 min尾静脉给药(UTI iv)组。在CLP模型建立成功后,每组10只小鼠首先进行7 d生存状况观察研究,描绘7 d生存曲线。另选取40只小鼠按以上方法分组,在CLP术后24 h取材
2011, 32(8):874-879. DOI: 10.3724/SP.J.1008.2011.0874
摘要: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体外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Percoll溶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并培养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培养的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缺氧再灌注组、姜黄素低剂量组(5 μmol/L)及高剂量组(25 μmol/L)。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TLR4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F-κB p65磷酸化;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内IL-6、IL-1β、TNF-α和MCP-1 的mRNA水平,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上清内上述因子的含量。结果分离的
2011, 32(8):879-884. DOI: 10.3724/SP.J.1008.2011.0879
摘要: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对人鼻咽癌CNE1细胞诱导凋亡及肿瘤相关基因Bcl-2和COX-2启动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TanⅡA体外干预CNE1细胞,用MTT比色法检测TanⅡA对CNE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NE1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法检测CNE1细胞COX-2启动子的活性。结果经TanⅡA干预后,CNE1细胞生长出现抑制,抑制率与TanⅡA浓度及作用时间呈依赖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anⅡA组细
邓颖妍 , , 熊晨璐 , 赖玉婷 , 黎凤英 , 黎丽 , 孙远明 , 柳春红
2011, 32(8):884-889. DOI: 10.3724/SP.J.1008.2011.0884
摘要:目的探讨女大学生生理期情绪变化与相关激素皮质醇、雌二醇及孕酮的关系。方法情绪测评采用9维度的月经期紧张忧郁问卷(MDQ),激素样本采自唾液,检测方法为HPLC。结果月经期与增殖期比较,疼痛、集中力、行为变化、自主反应、体内水分保留、负面情绪、饮食习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觉醒情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殖期与分泌期比较,体内水分保留、饮食习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觉醒情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期与分泌期比较,疼痛、集中力、行为变化、自主反应、负面情绪和饮
2011, 32(8):889-893. DOI: 10.3724/SP.J.1008.2011.0889
摘要:目的:通过测定并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前、后主动脉根部平均动脉压力(MAP)、血醛固酮(Aldo)、血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探讨螺内酯预处理对PCI术后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 方法:将如皋市人民医院心内科2007-06至2010-12期间择期P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n=116)与对照组(B组,n=121),治疗组予螺内酯口服(20-40mg/d)进行预处理,而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分别测定并比较二组PCI术前、术后的MAPA、Aldo、cTn-I、BNP、CRP。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A、B二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手术时间、球囊扩张次数、支架植入数量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术后Aldo、cTn-I、BNP、 CRP均较术前有明显升高;组间比较,术前、术后Aldo无明显差异(P>0.05),A组cTn-I、CRP、BNP浓度均明显低于B组(P<0.05),而MAP高于B组(P<0.05);相关分析表明ΔMAP(术后-术前)与ΔcTn-I(术后/术前)、ΔCRP(术后/术前)、ΔBNP(术后/术前)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0.51、-0.56(P<0.05或P<0.01)。 结论:螺内酯预处理可以减轻PCI围手术期相关的心肌损害、抑制炎症反应,其机制与螺内酯可能协同Aldo的非基因组作用增加心肌灌注压有关。
2011, 32(8):893-898. DOI: 10.3724/SP.J.1008.2011.0893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枸橼酸铋钾片对胃炎胃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足爪肿胀、肉芽肿实验和小鼠扭体、热板法实验,观察复方枸橼酸铋钾片抗炎、镇痛作用;建立大鼠急性胃炎、胃溃疡和慢性胃炎模型,测定胃液量,胃酸度及胃蛋白酶活性,溃疡指数,并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复方枸橼酸铋钾片对各类胃炎及胃溃疡的治疗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方枸橼酸铋钾片高、中、低剂量(0.44、0.22、0.11 g/kg)均能减轻大鼠的足爪肿胀度(P<0.05或P<0.01),高、中剂量组可明显减轻大鼠肉芽肿(P<0.01),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P
2011, 32(8):898-902. DOI: 10.3724/SP.J.1008.2011.0898
摘要: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是一类含有糖醛酸和氨基糖残基的重要生物大分子。在细胞表面和细胞外基质中存在着一些高亲和力的GAG结合细胞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中期因子(midkine,MK)、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肝素酶(heparanase,HP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它们除了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外
2011, 32(8):902-906. DOI: 10.3724/SP.J.1008.2011.0902
摘要: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能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已知T细胞功能的异常是导致MS发病的主要原因。最近研究发现,microRNA在调控T细胞活化以及介导致病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目前已知的microRNA在调控T细胞活化并介导MS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2011, 32(8):905-906. DOI: 10.3724/SP.J.1008.2011.0905
摘要:
2011, 32(8):906-911. DOI: 10.3724/SP.J.1008.2011.0906
摘要:叶酸是一种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近年来研究发现叶酸缺乏或代谢障碍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其机制至今未明。本文从流行病学角度总结了叶酸与胰腺癌的关系,并就叶酸缺乏可能导致肿瘤的机制等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2011, 32(8):911-915. DOI: 10.3724/SP.J.1008.2011.0911
摘要:简要综述了近年国内外主要的可吸收止血材料,包括氧化纤维素与氧化再生纤维素、凝血酶制剂、纤维蛋白胶、胶原类制剂、止血明胶、α-氰基丙烯酸酯类组织胶、牛白蛋白和戊二醛化合物、壳聚糖类止血材料、微孔多聚糖类止血粉的组成、止血机制、安全性及临床应用,特别对不同成分的止血材料与机体凝血机制的关系进行总结,展望了可吸收止血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
2011, 32(8):915-918. DOI: 10.3724/SP.J.1008.2011.0915
摘要:目的探讨合并门静脉高压症(PHT)的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同期联合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61例同期联合手术治疗HCC合并PH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死亡1例(0.62%),总体并发症发生率55.3%。联合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组和联合脾切除组术后肝功能损害及腹水发生率等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组术后有腹水者术前前白蛋白(PA)值为(120±19) mg/L,低于无腹水者(172±3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直径>5 cm者联合手术后
2011, 32(8):918-921. DOI: 10.3724/SP.J.1008.2011.0918
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与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冠脉病变的稳定性及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依据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32例,按病变严重程度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根据临床类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并以冠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者3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GGT、白细胞计数(WBC)、总胆红素(TBiL)、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
2011, 32(8):921-924. DOI: 10.3724/SP.J.1008.2011.0921
摘要:目的探讨实施供精人工授精前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达英-35)预处理对提高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妊娠成功率的作用。 方法100例PCO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1)治疗组(44例),先口服达英-35共3个月, 在下一个治疗周期采用克罗米芬加绝经期尿促性素(HMG)促排卵,在排卵前48 h内和排卵后12 h内,进行供精人工授精;(2)对照组(56例),在治疗周期直接采用克罗米芬加尿促性素促排卵,同法行供精人工授精。通过治疗前后内分泌激素值、子宫内膜厚度、HMG用量及每周期平均促卵泡数、供精人工授精结局评价达英-35预处理后人工授精的效果。结果治疗组使用达英-35后的血促黄体生成素(LH)浓度、LH/卵泡刺激素(FSH)比值明显较治疗前降低,并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促卵泡数、取消周期数、卵泡过度刺激征(OHS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流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OS患者行供精人工授精前使用达英-35预处理,不仅增加了促排卵药物的敏感性,提高了卵泡质量,使人工授精的妊娠成功率明显增加,而且降低了OHSS的发生风险,减少了取消的周期数,减轻了患者负担。
2011, 32(8):924-927. DOI: 10.3724/SP.J.1008.2011.0924
摘要:目的观察成分输血治疗剖宫产术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方法参照DIC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成分输血方案制订详细的孕产妇DIC治疗方案,在去除病因的基础上,A组输血内容以补充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及纤维蛋白原,临床纠正失血性休克、及时去除诱发DIC病因等综合治疗;B组输血内容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补充单采血小板、冷沉淀,临床纠正失血性休克、及时去除诱发DIC病因等综合治疗。分析两组输血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FGB)、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凝固
2011, 32(8):926-928. DOI: 10.3724/SP.J.1008.2011.0926
摘要:
2011, 32(8):928-930. DOI: 10.3724/SP.J.1008.2011.0928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