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33卷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表达人IL-21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裸鼠肝癌的治疗研究

      2012, 33(10):1045-1050.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045

      摘要 (2633) HTML (0) PDF 2.16 M (26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细胞)作为人IL-21(hIL-21)基因的载体治疗肝癌的可行性。方法 构建携带hIL-21、CopGFP基因的质粒pDC759-hIL-21、 pDC759-CopGFP并分别与pAd5、pAd5F35共转染HEK293细胞,包装表达hIL-21、CopGFP蛋白的Ad5、Ad5F35病毒。分离培养CIK细胞并绘制生长曲线,将携带CopGFP基因的Ad5、Ad5F35病毒以不同MOI (0、1、5、10、50、100、1 000)感染CIK细胞;将携带hIL-21基因的Ad5、Ad5F35病毒以不同MOI (0、1、5、10、20、50)感染SMMC-7721细胞48 h后检测hIL-21蛋白的表达;将携带hIL-21基因的Ad5F35病毒以不同MOI (0、1、5、10、50、100)感染CIK细胞48 h后检测hIL-21蛋白的表达。皮下注射SMMC-7721细胞致裸鼠成瘤,以表达hIL-21的CIK细胞治疗荷瘤裸鼠,评价疗效。结果 成功构建出用于Ad5、Ad5F35病毒的质粒;构建的质粒与pAd5、pAd5F35脂质体共转染HEK293细胞,包装出表达hIL-21及CopGFP蛋白的Ad5、Ad5F35病毒。携带CopGFP基因的Ad5、Ad5F35病毒对CIK细胞的感染实验表明Ad5F35腺病毒感染率更高;携带hIL-21基因的Ad5、Ad5F35病毒对SMMC-7721细胞的感染实验表明hIL-21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携带hIL-21基因的Ad5F35病毒以50 MOI感染CIK细胞后hIL-21的表达量较高;动物实验统计分析说明表达hIL-21的CIK细胞对荷瘤裸鼠疗效较好。结论 hIL-21与CIK细胞在荷瘤小鼠体内联合发挥抗肿瘤作用。

    • 脂肪肝小鼠的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特征分析

      2012, 33(10):1051-1054.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051

      摘要 (3018) HTML (0) PDF 2.03 M (69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ob/ob肥胖小鼠脂肪肝中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征。方法 18周龄雄性ob/ob及其同窝对照小鼠各4只,禁食16 h后处死。检测小鼠体质量、肝脏湿质量/体质量、肝脏三酰甘油(TG)水平;用H-E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的形态结构和脂质沉积情况;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Ob/ob小鼠体质量、肝脏湿质量/体质量和肝脏组织TG水平均高于对照小鼠(P<0.05),H-E和油红O染色显示ob/ob小鼠发生肝脏脂质沉积;肝脏脂肪酸转位酶(CD36)、脂肪酸结合蛋白1(FABP1)、脂肪酸合酶(FASN)、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极长链脂肪酸延长酶6(ELOVL6)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等mRNA表达水平在ob/ob小鼠肝脏均高于对照小鼠(P<0.05),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α(PPARα)、软脂酸辅酶A氧化酶1(ACOX1)、载脂蛋白B (ApoB)和微粒体TG转移蛋白(MTP) mRNA在两组小鼠肝脏中的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Ob/ob小鼠肝脏的脂肪酸摄取和从头合成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而脂肪酸氧化及脂质向肝外转运的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

    • 内质网应激诱导肝细胞脂肪沉积及可能机制

      2012, 33(10):1055-1059.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055

      摘要 (2162) HTML (0) PDF 2.12 M (17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利用毒胡萝卜素诱导肝细胞内质网应激模型,观察在内质网应激状态下肝细胞脂肪沉积情况,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以人L02、HepG2肝细胞株为研究靶细胞,将两种细胞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培养液内含毒胡萝卜素1 μmol/L),采用三酰甘油(TG)试剂盒、油红O染色检测肝细胞脂肪沉积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REBP-1c、LXRs的mRNA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GRP78、SREBP-1c、LXRs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实验组GRP78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表明肝细胞内质网应激模型建立成功。在内质网应激状态下,毒胡萝卜素作用48 h后实验组L02与HepG2细胞脂肪沉积均较对照组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L02和HepG2细胞SREBP-1c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均升高(P<0.05),而LXRs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无变化。结论 内质网应激可能通过上调SREBP-1c诱导肝细胞脂肪沉积,而LXRs未参与该过程。

    • 细胞黏附分子L1基因沉默对胰腺癌细胞Capan-2神经侵袭能力的影响

      2012, 33(10):1060-1064.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060

      摘要 (2663) HTML (0) PDF 4.99 M (21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沉默细胞黏附分子L1基因(L1CAM)表达后对胰腺癌Capan-2细胞体外神经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慢病毒介导的L1CAM-shRNA干扰载体转染胰腺癌Capan-2细胞,以L1CAM-NC转染细胞为对照。分别将L1CAM-shRNA组及L1CAM-NC组细胞与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基质胶(matrigel)一起构成共培养神经侵袭模型,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突及细胞生长情况并拍照,利用Image 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照片进行分析。结果 共培养模型中,L1CAM-NC对照组细胞向DRG方向不断迁移增殖,包绕神经突起并沿之向DRG爬行,而L1CAM-shRNA组中并未观察到该现象。共培养第3天和第5天时,L1CAM-NC对照组细胞集落面积显著高于L1CAM-shRNA组(P<0.01),但两组的神经突生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干扰L1CAM的表达可能通过抑制细胞集落形成及迁移爬行的方式抑制胰腺癌Capan-2细胞的神经侵袭作用。

    • 津力达颗粒对糖尿病大鼠肾及心血管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2012, 33(10):1065-1069.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065

      摘要 (2525) HTML (0) PDF 2.49 M (22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津力达颗粒(JLG)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心脏和腹主动脉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探讨JLG保护糖尿病患者肾脏及心血管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糖尿病模型组20只和正常对照组(CON组)10只。CON组喂以普通饲料;糖尿病模型组喂以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用30 mg/kg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模型。诱导糖尿病模型成功后,再随机分成糖尿病津力达治疗组[DM+JLG组:JLG 3 g/(kg·d)灌胃]和糖尿病未治疗组(DM组),每组10只。8周后取肾、心脏及腹主动脉,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织匀浆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蛋白质印迹分析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的表达。结果 与CON组相比,DM组大鼠双肾质量/体质量、心脏质量/体质量、血糖、24 h尿蛋白增加(P<0.05),体质量减少(P<0.05),肾脏、心室肌和腹主动脉组织AngⅠ、AngⅡ、AT1R、AT2R水平升高 (P<0.05)。与DM组相比,DM+JLG组大鼠双肾质量/体质量、血糖、24 h尿蛋白降低(P<0.05),体质量增加(P<0.05),肾脏、心室肌和腹主动脉组织AngⅠ、AngⅡ、AT1R、AT2R水平降低 (P<0.05)。结论 JLG能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心脏及腹主动脉组织血管紧张素及其受体水平,有利于保护肾脏及心血管系统。

    •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2012, 33(10):1070-1073.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070

      摘要 (2374) HTML (0) PDF 1.47 M (27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阿托伐他汀干预(AT+I/R)组,每组12只。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Evans蓝和四氮唑(TTC)染色评估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缺血未梗死区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采用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及总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NOS(iNOS)活性。结果 AT+I/R组心肌梗死区与缺血区(缺血未梗死区+梗死区)面积比值低于I/R组\[(29.4±8.4)% vs (57.7±6.5)%,P<0.001\];AT+I/R组梗死面积与左室面积的比值也低于I/R组\[(15.9±5.6)% vs (29.0±8.9)%,P<0.05\]。AT+I/R组及I/R组左室非梗死区域心肌TNF-α、MDA、MPO、NO含量及NOS、iNOS活性均高于S组(P<0.05),而TSOD活性则低于S组(P<0.05);与I/R组比较,AT+I/R组心肌TNF-α、MDA、MPO、NO含量及NOS、iNOS活性均降低(P<0.05),TSOD含量升高(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炎性反应、激活抗氧化反应、提高机体清除氧自由基能力有关,且iNOS在其中的作用值得重视。

    • A型肉毒毒素对P物质所致大鼠胃体、胃底离体平滑肌收缩的抑制作用

      2012, 33(10):1074-1076.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074

      摘要 (2242) HTML (0) PDF 392.75 K (21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对P物质(substance P,SP)所致肌条收缩的影响,探讨BTX-A在SP与NK1受体结合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大鼠胃体、胃底平滑肌制备肌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SP组、SP+APTL-SP(NK1受体拮抗剂)组、BTX-A组、BTX-A+SP组、SP+BTX-A组,采用Biolap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肌条收缩数据。结果 SP增加胃体平滑肌自发性收缩张力及振幅、胃底平滑肌自发性收缩张力(P均<0.01);APTL-SP降低SP引发的胃体、胃底平滑肌收缩张力(P<0.01);BTX-A作用后的胃体、胃底平滑肌条振幅降低(P均<0.01)。BTX-A降低SP引发的胃体(P<0.05,P<0.01)、胃底(P均<0.01)平滑肌自发性收缩张力及振幅;SP对BTX-A作用后的胃体、胃底平滑肌收缩能力未产生增强作用。结论 SP可增强胃体、胃底平滑肌收缩能力,而BTX-A可抑制SP对胃体、胃底平滑肌的收缩作用。

    • 小鼠动力蛋白激活蛋白1-sh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在足细胞中的敲低效应

      2012, 33(10):1077-1081.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077

      摘要 (2660) HTML (0) PDF 1.45 M (43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表达小鼠动力蛋白激活蛋白1(dynactin-1)特异性shRNA的慢病毒载体,并检测其对小鼠足细胞dynactin-1的敲低效果。方法 针对小鼠dynactin-1 mRNA序列,设计合成3种shRNA,克隆到入门质粒pENTR/pTER中,再利用LR反应重组到pLenti X2 Puro慢病毒目的 质粒,经过酶切测序鉴定后,将慢病毒质粒和包装质粒共转染293FT细胞,包装得到病毒颗粒。各组shRNA病毒载体转染小鼠足细胞后,用嘌呤霉素抗性筛选细胞,利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dynactin-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构建的各组shRNA入门质粒和慢病毒载体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慢病毒载体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293FT细胞,制备病毒颗粒,转染小鼠足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表达shRNA的足细胞系;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 表明转染dynactin-1-shRNA组的dynactin-1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构建的小鼠dynactin-1-shRNA慢病毒载体能有效降低小鼠足细胞中dynactin-1蛋白表达,为进一步研究dynactin-1在足细胞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外源性Muc1、Survivin和Nanog基因启动子在结肠癌干细胞中的表达活性

      2012, 33(10):1082-1085.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082

      摘要 (2084) HTML (0) PDF 775.74 K (26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结肠癌干细胞中不同基因启动子的活性,寻找可能用于结肠癌干细胞靶向治疗的启动子。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选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系中CD133+CD44+标记的肿瘤干细胞。采用PCR技术获取Nanog、Muc1和Survivin基因启动子并分别克隆入pGL3-basic质粒。将含有启动子的pGL3-basic质粒和pGL3-control质粒分别与pRL-sv40共转染结肠癌细胞(HCT116、SW620、HT29)、结肠癌干细胞(CD133+CD44+ HCT116)及人正常肝细胞(QSG7701),通过检测双荧光素酶活性以测定启动子活性。结果 pGL3-basic-Nanog、pGL3-basic-Muc1、pGL3-basic-Survivin经测序鉴定正确。HCT116细胞系中CD133+CD44+细胞比率约占42.2%。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显示: 在HCT116、SW620、HT29和CD133+CD44+ HCT116细胞中,Muc1与Survivin均表现出了较强的活性,而在正常细胞QSG7701中活性较低。结论 Muc1、Survivin启动子可能是用于靶向结肠癌干细胞治疗的有效候选启动子。

    • 吗啡成瘾时脑内Fas、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改变

      2012, 33(10):1086-1089.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086

      摘要 (2279) HTML (0) PDF 6.51 M (23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吗啡成瘾时脑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Fas、Caspase-3和Bcl-2表达的改变。方法 将48只体质量为190~210 g的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吗啡依赖组、吗啡戒断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依据药物递增原则,依赖组和戒断组大鼠腹腔内给予吗啡13 d,建立吗啡成瘾模型。戒断组大鼠在成瘾后腹腔内注射纳洛酮5 mg/kg,诱导戒断30 min。对照组大鼠在相同的治疗时间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印迹分析方法 检测大鼠海马区Fas、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吗啡依赖组和戒断组大鼠海马区Fas和Caspase-3的表达增加(P<0.01),而Bcl-2的表达降低(P<0.01)。结论 长期应用吗啡可通过Fas、Caspase-3表达的增加和Bcl-2表达的降低诱发脑细胞异常凋亡,这可能是阿片类药物引起神经损害的机制之一。

    • 倾向指数平衡组间混杂因素后的原发性肝癌疗效评价

      2012, 33(10):1090-1094.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090

      摘要 (2419) HTML (0) PDF 270.88 K (23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倾向指数平衡混杂因素,评价手术切除(SR)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两种方法 治疗早期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3至2011年间在山东省肿瘤医院接受SR或TACE治疗的早期HCC患者350例,其中接受SR患者192例, 接受TACE患者158例。采用倾向指数卡钳匹配法均衡组间的协变量,对匹配后的数据进行生存分析,比较两组的生存率。结果 倾向指数匹配前,两组间协变量不均衡,SR组的1年、2年、3年、4年生存率分别为80.92%、49.44%、33.73%、19.72%,中位生存期为2.00年;TACE 组的1年、2年、3年、4年生存率分别为80.02%、53.92%、31.21%、13.42%,中位生存期为2.40年;log-rank检验结果 表明SR与TACE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0 8)。倾向指数匹配之后,两组间协变量均衡;SR 组的1年、2年、3年、4年生存率分别为84.22%、57.68%、36.80%、24.09%,中位生存期为2.50年;TACE 组的1年、2年、3年、4年生存率分别为73.84%、47.26%、28.31%、10.69%,中位生存期为2.00年;log-rank检验结果 表明两组间生存曲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 2),SR组的生存率高于TACE组。结论 采用倾向指数匹配法降低混杂偏倚后,SR对早期HCC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TACE。

    • 西安市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2, 33(10):1095-1098.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095

      摘要 (2519) HTML (0) PDF 249.07 K (29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西安市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保障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对策和建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 抽取西安市两个社区310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使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社会支持、体育锻炼、失能情况、慢性病消费、心理疾病及其应对方式等。利用SAS 9.1.2软件的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 剔除回答不完整或怀疑不真实的问卷,获得有效问卷304份,有效率为98.1%。被调查人群的心理疾病检出率为27.1%。单因素χ2检验结果 显示慢性病医疗消费、失能情况、社会支持和体育锻炼是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医疗保险、慢性病医疗消费、社会支持和体育锻炼是影响因素。结论 在老龄化和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的形势下,必须重视精神养老问题,通过提高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和构建社区精神养老服务等外部支持系统,有效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 大学生血浆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其与疲劳的关系

      2012, 33(10):1099-1103.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099

      摘要 (2370) HTML (0) PDF 323.89 K (18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大学生血浆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含量与疲劳的关系。方法 血浆样本来自广州市某大学65位健康大学生,多不饱和脂肪酸检测方法 为气相色谱法(GC)。采用程序升温法,初始柱温170℃,经3℃/min升温至210℃并保持6 min,再以10℃/min升温至230℃并保持46 min。检测指标有亚油酸(linoleic acid,LA)、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α-LNA)、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采用酸催化法(H2 SO4 /甲醇)对多不饱和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内标法(正十七酸)定量测定。研究对象的疲劳测评采用简明心境量表(brief profile of mood states,BPOMS)中的疲劳亚量表。结果 不同性别大学生血浆中AA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大学生在疲劳得分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女生以及全体调查对象α-LNA含量与疲劳得分均呈负相关(r=-0.454 3,r=-0.342 2,r=-0.367 4,P均<0.05);同时,按疲劳情绪得分中位数分组,把调查对象划分为高分组(n=33)和低分组(n=32),结果 高、低分组血浆中α-LNA水平、蛋类和坚果类食品的摄入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疲劳(Y)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只有α-LNA(X)进入最后的回归模型,回归方程为:Y=10.256 1-0.029 35X(t=2.59,P=0.090 8)。结论 疲劳现象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疲劳与α-LNA水平呈负相关;大学生应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多摄入富含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α-LNA的食物以预防和缓解疲劳。

    • 超声检查在布氏杆菌性睾丸附睾炎诊断中的应用

      2012, 33(10):1104-1106.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104

      摘要 (1887) HTML (0) PDF 898.51 K (26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布氏杆菌性睾丸附睾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布氏杆菌性睾丸附睾炎患者35例,年龄24~68岁,平均(44.9±13.0)岁,以阴囊肿痛首次就诊,临床确诊为布氏杆菌病。正常男性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1~65岁,平均(43.0±11.6)岁。对两组受检者均行右侧阴囊超声检查,检测指标包括睾丸体积、附睾头尾部厚度、睾丸动脉的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等。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其差异。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布氏杆菌性睾丸附睾炎患者睾丸体积增大(P=0.010),附睾头部和尾部增厚(P=0.008,0.0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睾丸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增快(P=0.000),阻力指数显著降低(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表现为阴囊肿痛的患者,结合与病畜及其畜产品接触史,超声检查可以为布氏杆菌性睾丸附睾炎的诊断提供依据,为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争取治疗时间。

    • 肝移植术后结直肠恶性肿瘤的诊疗(附6例报告)

      2012, 33(10):1107-1111.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107

      摘要 (2370) HTML (0) PDF 280.47 K (21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肝移植术后结直肠恶性肿瘤(新发结直肠癌及肝癌结直肠复发)的发病情况,探讨病因、诊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收集1996年5月至2011年3月共982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非肿瘤肝移植患者483例,术后存活1年以上有391例,结直肠发生新发恶性肿瘤3例(发病率为0.76%),其中,2例结肠癌行姑息切除,分别于发病后6个月或3个月死亡,另1例为直肠癌,手术后存活已10个月。(2)肿瘤肝移植患者499例,出现肿瘤复发140例,复发率为28.06%,其中结肠复发3例,占复发的2.14%,均行再次切除术,分别于发病后14、4、7个月死亡;未见直肠复发病例。结论 肝移植术后结直肠恶性肿瘤虽较为少见,但总体预后不佳,需在术前及术后详细排查及尽早处理以改善预后,定期结肠镜检查对于该病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应列为肝移植术后常规随访项目。

    • 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临床分析

      2012, 33(10):1112-1115.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112

      摘要 (2460) HTML (0) PDF 639.41 K (24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 及预后。方法 对本院1例及1989至2012年中文文献报道的50例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基本资料、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支气管镜下表现及治疗情况等资料。结果 本院患者因“气急”入院,行胸部CT、支气管镜以及肺功能检查,以支气管镜活检获取标本确诊,经环磷酰胺治疗后好转。文献报道的50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96%,48/50)、气急(70%,35/50)、咳痰(66%,33/50)、发热(24%,12/50)及咯血(22%,11/50)等;胸片检查以肺部纹理增粗(45.5%,15/33)最为常见,胸部CT影像学表现以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76.2%,32/42)最为常见;最常见的支气管镜下表现为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40.8%,20/49),其次为黏膜充血、水肿(32.7%,16/49);肺功能检查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最主要表现。3例伴有并发症,24例误诊为其他肺部疾病。最终47例(94%)患者经支气管镜活检确诊,2例经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确诊,1例经手术后病理确诊。50例患者中42例接受药物、支气管镜下介入、胸部外照射及手术等治疗,病情均好转。结论 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是一种临床少见病,易出现误诊,确诊需依靠病理学检查,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 。

    • 骨盆骨折螺钉固定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

      2012, 33(10):1116-1119.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116

      摘要 (1965) HTML (0) PDF 883.98 K (24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骨盆环各部分骨质厚度及其外周大血管和神经的占位,为骨盆骨折螺钉固定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正常的骨盆骨性标本74例(男40例,女性34例),以盆腔中心为圆点,按照顺时针方向沿骨盆界线测量各部分骨的厚度;选取30例正常骨盆部CT片,以同样方法 测量骨盆环各点骨的厚度。解剖尸体标本,按照顺时针方向解剖观察骨盆环外周的大血管和神经的位置及走行。结果 (1)骨盆环沿骨盆界线在0:00(12:00)到6:00整点的骨质厚度(mm)的骨质标本测量结果 分别为25.36±3.03(女24.48±2.16)、 32.59±7.21(女22.88±2.13)、24.06±2.89(女20.40±2.07)、44.12±3.97 (女37.55±3.60)、27.88±2.36(女22.68±2.26)、13.80±2.14(女10.22±2.05)、15.04±2.31(女13.53±2.22),CT测量结果 分别为25.44±2.95、30.45±7.14、24.49±2.74、44.35±4.21、27.66±2.12、14.06±1.86、15.85±2.15。(2)按顺时针刻度确定骨盆环周围重要血管神经的位置为:股神经、股动静脉的位置在4:00~4:30点之间(左)和7:00~7:30点之间(右);闭孔神经血管位置在4:30~5:00之间(左)和7:00~7:30之间(右)。结论 以盆腔中心为圆点,用顺时针刻度确定骨盆各点的位置及其周围的大血管和神经位置的方法 较为简便。掌握骨盆环各部的骨质厚度,对骨盆骨折螺钉内固定有重要指导作用。

    • 细支气管肺泡癌肿瘤直径对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可能价值

      2012, 33(10):1120-1121.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120

      摘要 (2268) HTML (0) PDF 181.38 K (20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初步探讨不同直径单发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 BAC)的淋巴结转移频度及区域间差别,以指导临床术中淋巴结清扫。方法 收集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BAC的肺孤立性结节137例,根据肿瘤直径分为3组:≤2 cm组,2~3 cm组,>3 cm组。分析组间N1、N2组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间N1组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直径较大病变,术中应对第10组淋巴结完整清扫;3组患者间N2组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AC肿瘤直径可能对术中N1组淋巴结清扫更有指导价值。

    • >研究快报
    •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肺挫伤后肺泡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2012, 33(10):1122-1124.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122

      摘要 (2086) HTML (0) PDF 231.33 K (19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研究外源性猪肺表面活性物质(PPS)对肺挫伤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的吞噬功能和分泌功能的影响,探讨补充PPS对肺挫伤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采用贴壁培养的方法 ,分离肺挫伤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的AM,将分离的AM于普通培养液、含PPS(100μg/ml或200 μg/ml)的培养液、含LPS(20 μg/ml)的培养液或含LPS(20 μg/ml)+PPS(100 μg/ml或200 μg/ml)的培养液中培养2 h后,采用真菌吞噬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吞噬功能;采用RT-PCR方法 测定各组细胞中TNF-α mRNA含量。 结果 与对照相比,PPS单独作用对AM的吞噬功能和TNF-α mRNA含量无明显影响。经LPS刺激后AM的吞噬功能增强,TNF-α mRNA含量明显增高。PPS对LPS导致的吞噬功能增强无明显作用,但是能明显降低TNF-α mRNA含量。 结论 PPS对AM的吞噬功能影响不大,但可以抑制TNF-α mRNA表达。

    • 氩氦刀冷冻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中叶明显突入膀胱的前列腺癌

      2012, 33(10):1125-1128.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125

      摘要 (2479) HTML (0) PDF 2.53 M (25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氩氦刀冷冻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中叶明显突入膀胱的前列腺癌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癌氩氦刀冷冻联合经尿道前列腺中叶切除术治疗中叶明显突入膀胱的初诊前列腺癌患者2例。术后2个月复查血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以及盆腔CT或MRI。结果 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冷冻复温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5 min、50 min、20 ml,110 min、52 min、15 ml。术后无明显血尿及导尿管堵塞等,2周后顺利拔除导尿管,未出现尿潴留及尿失禁。患者术前、术后2个月盆腔CT或MRI对比显示:前列腺明显缩小,突入膀胱的中叶已消失。2例患者术后2个月复查PSA分别为0.909、0.26 ng/ml。 结论 氩氦刀冷冻联合TURP治疗中叶明显突入膀胱的前列腺癌安全可行,近期疗效确切。

    • >综述
    • 肝前体细胞生物学特性及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2012, 33(10):1129-1134.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129

      摘要 (2419) HTML (0) PDF 290.68 K (24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肝前体细胞(HPCs)是肝脏内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不仅与肝脏再生修复密切相关,也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简要总结了近几年有关肝前体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来源、定位以及多种信号调控通路在其增殖、分化及形成肿瘤中的作用等研究进展。

    • TIM-1与支气管哮喘

      2012, 33(10):1135-1138.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135

      摘要 (2251) HTML (0) PDF 238.32 K (17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涉及Th1/Th2失衡的慢性气道过敏性疾病。Th2偏移是哮喘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研究发现,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区域分子1(TIM-1)在调控哮喘发病过程中的T细胞活化及Th1/Th2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TIM-1基因特点及其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慢性胰腺炎疼痛机制研究进展

      2012, 33(10):1139-1141.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139

      摘要 (2290) HTML (0) PDF 232.80 K (21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慢性胰腺炎导致的顽固性胰腺疼痛往往很难利用现有临床疗法有效解决。人们对这种疼痛的机制尚不清楚,虽然导管和实质压力增加是引起胰腺炎疼痛的主要原因,但充足的证据表明神经病理性疼痛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此外,最近的研究证实脊髓以上和较高的大脑中枢在胰腺炎疼痛维持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重点阐述了对慢性胰腺炎疼痛产生和维持起作用的外周及中枢发病机制。

    • >短篇论著
    • 减低剂量的硼替佐米治疗老年性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研究

      2012, 33(10):1142-1144.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142

      摘要 (2512) HTML (0) PDF 1.60 M (20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回顾分析1.0 mg/m2和0.7 mg/m2两种低剂量硼替佐米治疗老年(≥60岁)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和相关毒副反应,探讨硼替佐米在老年患者治疗上的剂量选择。方法 2006年6月至2012年1月在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接受低于标准剂量的硼替佐米治疗的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共26例,其中16例接受1.0 mg/m2剂量治疗,10例接受0.7 mg/m2剂量治疗。观察疗效和相关毒副反应。结果 第1个疗程结束后1.0 mg/m2组和0.7 mg/m2组有效的例数分别为13例和8例,第2个疗程结束后仍有效的例数分别为9例和5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硼替佐米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周围神经病变、血小板减少和感染等,两组间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1.0 mg/m2和0.7 mg/m2硼替佐米治疗剂量均相对安全有效;对于不能耐受1.0 mg/m2者,也可选择0.7 mg/m2剂量。

    • 心尖球囊样综合征合并哮喘的诊断和治疗(附1例报告)

      2012, 33(10):1145-1147.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145

      摘要 (2612) HTML (0) PDF 2.00 M (21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提高对心尖球囊样综合征合并哮喘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 和结果 患者为73岁女性,有哮喘病史10年,反复胸闷4年,咳嗽伴胸闷半个月,胸痛7 h入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中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近中段第一对角支分出后主支狭窄约40%,其余血管未见明显狭窄;左室造影显示心尖呈球囊样。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室射血分数(EF)为35%。诊断为心尖球囊样综合征合并哮喘。经对症治疗后心功能逐渐恢复。结合文献,表明心尖球囊样综合征与急性心肌梗死鉴别困难,而治疗和预后相距甚远;心尖球囊样综合征合并哮喘发作急性左心衰时,与肺源性哮喘鉴别较困难,治疗迥异。结论 临床工作中应提高对心尖球囊样综合征的认识,注意鉴别诊断,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 纳米磷酸钙人工骨应用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短期临床观察

      2012, 33(10):1151-1153.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151

      摘要 (2711) HTML (0) PDF 1.02 M (2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纳米磷酸钙人工骨应用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3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纳米磷酸钙人工骨单球囊双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计算手术后椎体前缘复位率和后凸矫正率,记录术前及术后的疼痛评分,观察术前、人工骨注入时、注入后5 min及术毕的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 椎体复位率及后凸矫正率分别为(24.90±3.02)%和(45.80±7.13)%,术后疼痛明显减轻。人工骨注入后血压均较平稳,SPO2在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米磷酸钙人工骨应用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影响较小。

    • >研究简报
    • 安徽淮南地区居室空调粉螨污染情况的研究

      2012, 33(10):1154-1155.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154

      摘要 (1854) HTML (0) PDF 204.57 K (20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粉螨(Acaroid mites)隶属于粉螨亚目,包括粉螨科(Acaridae)、脂螨科(Lardoglyphidae)、食甜螨科(Glycyphagidae)、嗜渣螨科(Chortoglyphidae)、果螨科(Carpoglyphidae)、麦食螨科(Pyroglyphidae)和薄口螨科(Histiostomidae)等7个科。粉螨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螨体的裂解物等都具有变应原性,人类吸入后可引起多种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变应性球结膜炎、特应性皮炎和荨麻疹等\[1-2\]。曾有学者对学校、饭店、娱乐场所和医院病房空调隔尘网的粉螨孳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显示其孳生率甚高\[3\]。为进一步了解与人们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居室粉螨污染情况,我们于2011年4月至11月对安徽淮南地区居室的空调隔尘网粉螨孳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 报告如下。

    • 棘阿米巴延吉土壤分离株CJY/S3的18S rDNA基因型鉴定

      2012, 33(10):1156-1157.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156

      摘要 (2077) HTML (0) PDF 258.43 K (21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致病性自由生活棘阿米巴(Acanthamoeba sp.)广泛存在于土壤、水、空气、腐败物等自然环境中,某些虫种可引起人体棘阿米巴性角膜炎(acanthamoeba keratitis,AK)和肉芽肿性阿米巴性脑炎(granulomatous amoebic encephalitis, GAE)[1-2]。棘阿米巴不仅可直接对人体致病,还可作为部分致病性细菌的宿主,如军团菌 (Legionella pneumophila)、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O157)、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等[3-5]。

    • 宁夏不育男性精子质量分析

      2012, 33(10):1158-1159.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158

      摘要 (1827) HTML (0) PDF 179.57 K (20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精液质量是评估男性生育功能的基本项目之一,目前普遍认为,精液的状态存在一定的地区性差异。包华琼等[1]对重庆部分地区男性精液调查发现,精液质量水平随长江流向呈现地区性差异。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地处我国西北,属于高原和干旱地带,有着自身特色的生态特征,在人类的生殖健康方面同样也具有自身的特点。我们对宁夏不育男性精子的质量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 >病例报告
    • 都柏林沙门菌肝脓肿1例报告

      2012, 33(10):1160-F3.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160

      摘要 (2144) HTML (0) PDF 908.89 K (18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8岁,因主诉 “间断乏力12年,发现肝占位1个月”入院。患者于2000年开始感觉全身乏力,诊断为病毒性肝炎(活动性乙肝)。2006年再次入院,查CT示肝硬化,腹水。给予保肝利尿等对症治疗后,患者好转出院。2010年患者在当地医院查腹部CT,结果 示:肝S2、S5占位,疑为肝癌。后于我院查腹部MRI:肝右叶前上段以及肝左叶外上段占位,考虑肝癌、腹水、脾大。随后两年患者在我院先后5次行介入治疗。于2012年2月15日行肝癌介入治疗后出现寒战、高热,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等不适。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