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33卷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论坛
    • 转化医学:从转化研究到靶向治疗与个体化医学

      2012, 33(12):1277-1283.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277

      摘要 (2836) HTML (0) PDF 407.64 K (32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命科学在基因组学、干细胞和微电子技术等领域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如何诊断、治疗包括癌症在内的许多重要疾病仍然是医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转化医学”这一新的概念应运而生,开展和加强“转化研究”已逐渐成为共识。值得注意的是,转化研究不仅包括采用各种新方法、新技术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及诊断和治疗,也强调从临床实践中提出问题,研究和解决与疾病诊治有关的重要课题。转化医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个体化治疗,即根据疾病在分子水平的改变而采用特异的靶向药物治疗。目前能进行个体化靶向治疗的案例仍屈指可数,但随着对许多疾病机制的深入了解,新的诊断技术和生物标记的发现,以及更多靶向药物的开发,个体化治疗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从特例成为临床实践中的常规。

    • >论著
    • 仿刺参共附生放线菌Brevibacterium sp.中的环二肽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2012, 33(12):1284-1287.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284

      摘要 (3464) HTML (0) PDF 298.89 K (25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仿刺参共附生放线菌Brevibacterium sp. 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现代色谱技术对放线菌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在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现代波谱技术及与文献比对的基础上对其结构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7个环二肽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L-脯氨酸-L-苯丙氨酸)(1)、环-(L-脯氨酸-L-甲硫氨酸)(2)、环-(L-脯氨酸-L-酪氨酸)(3)、环-(L-脯氨酸-L-缬氨酸)(4)、环-(L-脯氨酸-L-脯氨酸)(5)、环(L-缬氨酸-甘氨酸)(6)、环-(L-脯氨酸-L-亮氨酸)(7)。结论本研究是对仿刺参共附生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研究的首次报道,这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放线菌Brevibacterium sp.中分离得到。

    • 透明质酸/聚酰胺-胺三元纳米基因复合物的构建及其体外评价

      2012, 33(12):1288-1292.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288

      摘要 (2974) HTML (0) PDF 1.53 M (24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在聚酰胺-胺(polyamidoamine,PAMAM)树状大分子与DNA形成复合物的基础上添加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形成三元纳米复合物,研究其基因递送性能的改变。方法配制不同电荷比的三元纳米复合物,测定其粒径和电位;选择MCF-7和MDA-MB-231细胞进行转染效率的测定,选择B16和MCF-7细胞进行细胞毒性的测定。结果和结论形成的三元纳米复合物大小均一,结构稳定。与单纯的PAMAM载体相比,增加HA提高了转染效率,降低了细胞毒性,适合用于基因的递送和转染。

    • 基因芯片结合生物信息学筛选辐射损伤恢复期造血相关的枢纽基因

      2012, 33(12):1293-1300.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293

      摘要 (2688) HTML (0) PDF 1.61 M (21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小鼠在接受亚致死剂量辐射刺激后,在损伤修复阶段小鼠骨髓全基因组表达的改变。方法以4 Gy 60Co γ 射线辐射刺激小鼠,取辐射刺激后0、3、7、11、21 d的小鼠骨髓细胞RNA样本进行基因芯片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功能分析和动态网络分析等生物信息学方法,全面挖掘在辐射损伤小鼠骨髓的修复阶段起关键作用的基因及其信号通路,并就筛选得到的关键基因的蛋白表达行进一步分析。结果与未经辐照组相比,辐照损伤后的骨髓组织全基因表达谱显示出1 302个显著性差异基因。通过聚类及功能分析后发现免疫反应(主要是造血作用)的相关基因在辐照损伤修复阶段的机体功能恢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基因芯片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了显著性差异基因的共表达网络,最终筛选出25个枢纽基因,分别参与了免疫反应(包括造血作用)及转录调节/核小体组装两大生物学过程。重要节点CCL3在辐射后通过自发抑制及增加蛋白水解酶CtsG对其的降解而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殖。结论基因芯片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得到的25个基因可能是辐射损伤反应相关的枢纽基因;重要节点CCL3在辐射后通过自发下调及增加蛋白水解以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殖。

    • 球囊注射压迫法建立山羊颈脊髓慢性压迫模型

      2012, 33(12):1301-1304.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301

      摘要 (2791) HTML (0) PDF 4.54 M (21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验证一种新型颈脊髓慢性压迫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8只崇明山羊,随机分为实验组(15只)和对照组(3只)。通过前路手术将球囊压迫装置固定在C3椎体内,实验组术后每周经皮向注射阀注射0.1 ml 造影剂,使球囊缓慢膨胀,对颈脊髓产生慢性压迫;对照组放置压迫装置后即刻取出,术后每周仅经皮穿刺但不注射造影剂。每4周采用Tarlov 评分法对动物进行行为学评价,在全麻下进行颈椎X 线、CT、MRI检查,并处死2只取压迫节段脊髓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对照组各时间点Tarlov 评分均为5 分。实验组术后4周(n=13) Tarlov 评分不变;术后8周时(n=11)有2只Tarlov评分为4分,9只5分;术后12周时(n=9)有3只Tarlov评分为2分,4只3分,2只4分。影像学检查示对照组脊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组球囊压迫系统表现稳定,随着时间推移,脊髓逐渐受压。病理学检查显示对照组未见明显异常。实验组术后4周未见明显异常;术后8周受压节段脊髓前角内神经元数量减少,胞体周围间隙增大,白质轻度脱髓鞘,部分轴突空泡变性;术后12周白质出现片状脱髓鞘区和空泡变性。结论术后实验动物行为学、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符合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特点,说明新型球囊注射压迫系统可以辅助建立稳定、可靠的慢性颈脊髓压迫动物模型。

    • 脾切除对门脉高压大鼠种植性肝肿瘤的影响

      2012, 33(12):1305-1308. DOI: 10.3724/SP.J.1008.2012.000

      摘要 (2584) HTML (0) PDF 1.47 M (28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大鼠门脉高压背景下肝肿瘤模型,观察病理性脾脏的切除对肝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按照四氯化碳复合、梯段用药法制备大鼠肝硬化门脉高压模型,后将Walker-256肿瘤块种植在大鼠肝脏左外叶上,随机分组的A组大鼠在种植瘤块同时切除脾脏,B组大鼠保留脾脏。10 d后分别测定两组大鼠的T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切除大鼠肝脏左外叶,测量种植肿瘤块最大直径,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肿瘤组织Ki-67的表达。结果门脉高压模型建成后,大鼠的血常规以及肝功能指标出现明显异常。A组大鼠的CD4值和CD4/CD8比值均高于B组大鼠(0.36±0.01 vs 0.35±0.02,1.33±0.08 vs 1.24±0.05;P<0.05或P<0.01),而CD8值则低于B组大鼠(0.27±0.01 vs 0.29±0.02,P<0.01)。A组大鼠的肝脏肿瘤直径与B组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大鼠肿瘤组织的Ki-67阳性率较B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脉高压状态下病理性脾脏的切除既有利于提高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力,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肝肿瘤的侵袭能力。

    • CD34阳性骨髓干细胞归巢兔栓塞肺组织

      2012, 33(12):1309-1314.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309

      摘要 (2555) HTML (0) PDF 7.08 M (19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骨髓干细胞(BMSCs)动员后向栓塞肺组织归巢的情况,初步探讨BMSCs归巢栓塞肺组织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30只健康的中国大耳白兔,雌雄不拘,随机分成2组: 肺血栓栓塞症(PTE)组(模型组)、PTE+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组(实验组),每组15只。经股静脉穿刺置管注入自体血栓,建立兔急性PTE模型。其中,模型组仅建立PTE模型;实验组在建立模型前4 d每天及建立模型后即刻按10 μg/(kg·d)皮下注射G-CSF,共5 d。两组均于建立模型后24 h处死动物,观察大体标本,行HE染色进行病理检查,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栓塞区、边缘区、正常区CD34及SDF-1的表达,使用医用图像处理系统对肺组织CD34和SDF-1的免疫组化染色切片进行图像分析,计算其相对含量。结果(1)大体标本观察: 两组兔肺组织均存在损伤性改变,表现为片状出血灶、局部肺组织苍白区、肺组织膨胀不全等。(2)光镜下病理观察: 两组兔肺组织栓塞区均表现为肺间质水肿充血、肺泡腔出血渗出,其中实验组栓塞区肺间质中可见较多体积较大的单个核细胞浸润。(3)肺组织CD34免疫组化染色与图像分析结果: CD34主要表达在栓塞区,边缘区少量表达,正常区很少表达。实验组栓塞区CD34的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且实验组栓塞区内浸润的CD34阳性单个核细胞较多,而模型组少见。(4)肺组织SDF-1免疫组化染色与图像分析结果: SDF-1主要表达在栓塞区,边缘区、正常区均无表达。实验组栓塞区SDF-1的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PTE发生后存在CD34阳性BMSCs向栓塞肺组织归巢现象;PTE发生后肺组织栓塞区SDF-1表达加强可能是吸引CD34阳性BMSCs归巢栓塞肺组织的机制之一;使用G-CSF动员后能加强PTE后肺组织栓塞区SDF-1的表达,从而吸引更多的CD34阳性BMSCs归巢到栓塞肺组织。

    • 开放血管平滑肌细胞Kir6.1/SUR2B降低去窦弓神经大鼠血压波动性

      2012, 33(12):1315-1318.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315

      摘要 (2590) HTML (0) PDF 257.31 K (20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系统不同分子组成的ATP敏感钾通道(KATP)在降低去窦弓神经(SAD)大鼠血压波动性(BPV)中的作用。方法建立SAD大鼠模型,利用计算机化清醒自由活动大鼠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观察非选择性KATP开放剂吡那地尔、Kir6.1/Sur2B和Kir6.1/Sur1选择性开放剂二氮嗪对SAD大鼠BPV 的影响;并观察用Kir6.1/Sur1选择性阻断剂5-羟基癸酸盐(5-HD)、Kir6.2/Sur2A选择性阻断剂HMR1098阻断KATP后,吡那地尔和二氮嗪对SAD大鼠BPV作用的改变。结果吡那地尔和二氮嗪能够降低SAD大鼠BPV(P<0.01),阻断Kir6.1/Sur1、Kir6.2/Sur2A后不改变吡那地尔和二氮嗪对BPV的降低作用。结论开放血管平滑肌细胞Kir6.1/Sur2B能够降低SAD大鼠的BPV。

    • 开心散对小鼠抑郁样行为及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2012, 33(12):1319-1323.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319

      摘要 (2669) HTML (0) PDF 438.85 K (22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开心散对悬尾模型小鼠行为学、脑内单胺类递质及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探究开心散的抗抑郁效果与海马中BDNF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小鼠悬尾实验,观察不同剂量开心散对小鼠不动时间的影响;HPLC法测定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的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中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p-CREB、BDNF的表达;RT-PCR检测海马中BDNF mRNA的表达,Pearson相关性检验确定开心散的抗抑郁作用与海马中BDNF蛋白和mR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开心散可缩短悬尾小鼠不动时间(P<0.05),可增加小鼠脑内单胺类递质(DA、5-HT)和海马中CREB、p-CREB、BDNF的含量(P<0.05),其抗抑郁作用与海马中BDNF水平呈良好相关性(蛋白质:r=-0.694, P<0.01;mRNA:r=-0.547, P<0.01)。结论开心散对小鼠的抗抑郁作用与海马BDNF水平呈正相关性,提示开心散可能通过增加海马中BDNF表达发挥抗抑郁作用。

    • Apelin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2012, 33(12):1324-1328.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324

      摘要 (2070) HTML (0) PDF 760.50 K (21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apelin在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早期进行干预处理,观察大脑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及脑组织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变化。方法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sham)组12只、缺血再灌注(I/R)组72只、缺血再灌注+apelin干预(I/R+AP)组72只。I/R组和I/R+AP组又根据灌注时间分为再灌注3、6、12、24、72、120 h亚组,每亚组12只。I/R+AP组在再灌注早期(30 min)用10-7 mol/L apelin(10 μl)进行侧脑室注射给药干预处理。利用RT-PCR测定各组大鼠损伤侧大脑皮质caspase-3、caspase-12 mRNA表达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神经细胞凋亡率;用试剂盒测定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总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和I/R+AP组caspase-3、caspase-12 mRNA在损伤侧大脑皮质的表达升高;apelin干预可下调caspase-12 mRNA的表达,而caspase-3 mRNA的表达变化不明显。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apelin+AP组缺血区神经细胞凋亡率较I/R组降低(P<0.05),且随时间增加变明显。脑组织氧化应激功能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脑组织MDA含量升高(P<0.05),总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降低(P<0.05);apelin干预后,MDA含量下降,总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升高,与I/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apelin的早期干预对脑神经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肺保护策略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每搏量变异度的影响

      2012, 33(12):1329-1334.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329

      摘要 (2462) HTML (0) PDF 317.42 K (23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肺保护策略对择期行胸外科手术患者每搏量变异度(SVV)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 ASA分级Ⅰ~Ⅱ级,均无术前用药。研究患者清醒平卧位自主呼吸(T1)、清醒侧卧位自主呼吸(T2)、单纯全麻平卧位双肺通气(T3)、单纯全麻平卧位肺保护策略下单肺通气(T4)、单纯全麻侧卧位双肺通气(T5)、单纯全麻侧卧位肺保护策略下单肺通气(T6)、联合麻醉肺保护策略下单肺通气切皮时(T7)以及联合麻醉肺保护策略下单肺通气切开胸膜时(T8)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SVV、心脏指数(CI) 4个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以及SVV 变化与HR、MAP、CI 的相关性。4个指标数据组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根据方差齐性检验结果决定进一步统计学检验方案,4个数据组间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T1~T8时间点SVV、H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MAP、CI 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差齐性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SVV在T2时间点与T5时间点之间,CI 在T1时间点与T3~T8时间点之间,CI 在T2时间点与T4时间点、T6~T8时间点之间,MAP 在T1时间点与T3~T4时间点、T6~T8时间点之间,MAP 在T2时间点与T3~T4时间点、T6~T8时间点之间,MAP 在T4时间点与T5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VV与CI呈负相关(r=-0.267, P=0.018)。结论术前无容量不足的患者体位改变(从仰卧位到侧卧位)对SVV和HR无显著影响;肺保护策略下单肺通气对SVV、HR、MAP和CI均无显著影响;麻醉因素可引起MAP和CI明显下降,且麻醉状态下被动翻身动作可引起MAP和CI升高,SVV变化与CI呈负相关,但相关性较弱。

    • 涤纶膜外套式镍钛合金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制作

      2012, 33(12):1335-1338.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335

      摘要 (2191) HTML (0) PDF 1.49 M (24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制作涤纶膜外套式镍钛合金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封堵器的方法。方法按照市售常规镍钛合金VSD封堵器稍微牵拉的形状制作蜡模型,使用医用4-0缝合线在固定于编网机上的蜡模型上进行经编,制作成蜡模-涤纶膜复合体,然后脱蜡和脱脂,制成纯涤纶膜外套。将市售镍钛合金VSD封堵器置入涤纶膜外套内,膜外套两端缝合在铆钉上,多余部分用高温刀切割。结果使用编网机可以成功编织出涤纶膜外套,其主要参数为腰部直径8 mm,两端盘片直径12 mm,并且能和直径8 mm市售镍钛合金VSD封堵器腰部和盘片完全匹配。应用缝合的方法,可以将涤纶膜外套与VSD封堵器紧密地缝合在一起。高温刀切割使两端多余涤纶线平齐、凝固,无散丝、脱线。结论使用涤纶线经编的方法可以编织与镍铁合金VSD封堵器相匹配的涤纶膜外套,通过缝制和热切割等工艺,可以成功制作出涤纶膜外套式镍钛合金VSD封堵器。

    •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并发出血的临床分析

      2012, 33(12):1339-1343.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339

      摘要 (3174) HTML (0) PDF 466.88 K (26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并发出血的回顾性临床分析,探讨出血的防治策略。方法对临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8例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患者开展TBNA,共穿刺248个部位淋巴结:气管前腔静脉后淋巴结组(4R)穿刺数100个,左气管旁主动脉-肺动脉窗淋巴结组(4L)穿刺数10个,隆突前淋巴结组(7)穿刺数13个,隆突下淋巴结组(7)穿刺数90个,隆突远端淋巴结组(7)穿刺数12个, 右肺门淋巴结组(11R)穿刺数12个,左下肺门淋巴结组(11L)穿刺数11个。以WANG氏TBNA定位及穿刺法实施操作,统计及分析穿刺后并发出血的部位及发生率。结果隆突下淋巴结组(7)穿刺出血率最高 (20%),气管前腔静脉后淋巴结组(4R)穿刺出血率最低(2%)。穿刺部位间出血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035,P=0.009)。结论气管前腔静脉后和隆突下淋巴结是TBNA最常穿刺的淋巴结,隆突下淋巴结组(7)行TBNA时出血发生率高。行TBNA前采用肺部CT增强扫描或内镜超声可显示肿大淋巴结区域内血供情况,避免穿刺后并发大出血。

    • 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分析

      2012, 33(12):1344-1346.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344

      摘要 (2446) HTML (0) PDF 1.61 M (24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的PET/CT特征。方法10例经病理证实的透明细胞肉瘤术前均行18F-FDG PET/CT检查,对肿瘤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原发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平均值为6.52(5~9.6)。PET/CT发现肺转移7例,软组织转移5例,区域淋巴结转移3例,未发现骨、肝、脑转移;而相应的CT检查发现肺转移6例,软组织转移1例。结论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的18F-FDG PET/CT影像缺乏特异性,但可以更好地显示病变范围及转移情况,使分期更加准确、及时,有利于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 芹菜籽胶囊的制备与质量研究

      2012, 33(12):1347-1350.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347

      摘要 (2736) HTML (0) PDF 279.44 K (25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芹菜籽胶囊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 方法和结果以颗粒成型性和流动性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分别考察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和乳糖用量,确定最佳处方为:药物浸膏42%,微粉硅胶26%,微晶纤维素30%,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2%。微粉硅胶对挥发油有很好的吸附性,对颗粒的黏性、成型性和流动性影响最大。对优选处方制备的3批制剂进行装量差异、水分测定、总黄酮和苯酞类成分含量的质量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芹菜籽胶囊的质量符合要求。结论本实验制备的芹菜籽胶囊颗粒成型性和流动性好,制备工艺简单,质量可控,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 非战争军事行动模块化药材保障

      2012, 33(12):1351-1355.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351

      摘要 (3186) HTML (0) PDF 329.37 K (26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构建非战争军事行动模块化药材保障体系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收集现有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伤病分布和用药资料, 按照模块化原理,应用系统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药材需求分为一般需求、特殊需求和补充需求,构建模块化药材保障体系。结果依据卫勤保障任务和卫生减员分析,构建了4大类32种基本模块的模块化药材保障框架体系;在分析非战争军事行动药品耗材消耗规律的基础上,针对常见的7种非战争军事行动样式,提出了相应的卫勤保障药品耗材目录;根据非战争军事行动药材保障的实际需要,完成了模块化药材保障辅助决策系统的设计。结论经模拟测试,非战争军事行动模块化药材保障辅助决策系统能够提高药材保障的效率,增强灵活性和适应性,是实现精确化药材保障的新途径。

    • >研究快报
    • 低氧对大鼠大脑皮质细胞分泌IL-1β、IL-6和TNF-α的影响

      2012, 33(12):1356-1359.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356

      摘要 (2054) HTML (0) PDF 232.09 K (19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低氧环境对大鼠大脑皮质细胞分泌IL-1β、IL-6和TNF-α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细胞,设1%、4%两个低氧浓度和3 h、6 h两个低氧处理时间,处理结束后采用 ELISA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与相应的常氧(20%氧)对照组相比,1%氧浓度环境处理细胞3 h和6 h,IL-6含量均下降(P<0.01,P<0.05),IL-1β和TNF-α含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应的常氧(20%氧)对照组相比,4%氧浓度环境处理细胞3 h,IL-1β、IL-6和TNF-α含量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细胞6 h时,IL-1β(P<0.01)和IL-6(P<0.05)均显著下降,TNF-α含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氧浓度环境虽对大脑皮质细胞分泌IL-1β和TNF-α无影响,但可抑制细胞分泌IL-6。4%氧浓度环境虽对细胞分泌TNF-α无影响,但对细胞分泌IL-1β和IL-6具有抑制作用。

    • 焦虑敏感问卷中文版对焦虑障碍患者测试的信度和效度

      2012, 33(12):1360-1364.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360

      摘要 (2845) HTML (0) PDF 248.83 K (26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测试焦虑敏感问卷中文修订版(ASI-CR)应用于焦虑障碍患者中的信度与效度。方法以ASI-CR、特质焦虑问卷(T-A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焦虑敏感测定量表(ASI-R)调查焦虑障碍患者68例,检验ASI-CR的信度和效度。结果整个问卷及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7~0.89,分半信度为0.67~0.88。因子间的相关系数为0.51~0.65,因子与ASI-CR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3~0.89,各因子内部的相关系数为0.60~0.90。ASI-CR总分及3个因子分与ASI-R总分相关系数为0.76~0.97,ASI-CR 3个因子分与ASI-R中对应的因子分相关系数为0.78~0.97。焦虑障碍患者在ASI-CR总分及“对生理唤醒的恐惧”因子分、“对认知失控的恐惧”因子分均高于中学生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探索性因子分析示3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65.06%,条目的因子负荷率为0.51~0.88,但因子间条目分布不均,“对认知失控的恐惧”因子中2个条目负荷过低(0.22、0.48)。结论ASI-CR用于焦虑障碍患者有较好的信度、效标效度和内容效度,但结构效度尚待进一步修订完善。

    • >综述
    • 循环血miRNAs作为心血管疾病诊断标志物的研究

      2012, 33(12):1365-1367.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365

      摘要 (2232) HTML (0) PDF 201.20 K (22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s,在转录后水平可与靶基因mRNAs的3′非翻译区结合而抑制基因表达,其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功能学研究发现,细胞内miRNAs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近期发现miRNAs在循环血中以微泡、外核体、微粒以及凋亡小体等形式稳定存在,其水平可作为肿瘤等多种疾病诊断和预后的标志物。目前有关miRNAs可能作为心血管疾病诊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相继报道,本文将就循环血miRNAs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等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白假丝酵母菌GPI锚定蛋白的研究进展

      2012, 33(12):1368-1373.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368

      摘要 (2824) HTML (0) PDF 502.29 K (39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GPI锚定蛋白(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anchored protein)是白假丝酵母菌重要的细胞表面蛋白,对白假丝酵母菌的黏附、形态转换和细胞壁合成等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对白假丝酵母菌研究的深入,GPI锚定蛋白越来越多的重要功能逐渐被发现。本文从白假丝酵母菌GPI锚定蛋白的概念入手,从家族分类和功能分类两个角度对GPI锚定蛋白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GPI锚定蛋白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学术园地
    •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输注的临床应用

      2012, 33(12):1374-1376.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374

      摘要 (2005) HTML (0) PDF 242.17 K (2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肝硬化患者由于凝血因子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或功能低下、出血等原因常需及时输注血小板,以防治出血,但应严格把握血小板输注的指征,谨慎使用。本文总结了肝硬化患者应用血小板治疗的注意事项,为临床上针对肝硬化患者正确应用血小板输注提供参考。

    • >短篇论著
    • 组合式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2 cm上尿路结石(附117例临床报告)

      2012, 33(12):1377-1380.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377

      摘要 (3114) HTML (0) PDF 258.90 K (30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F8组合式输尿管软镜处理<2 cm上尿路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11月至2012年8月收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上尿路结石患者117例,男性71例、女性46例,年龄20岁~86岁,平均(49.7±13.9)岁,单发结石96例,多发结石21例。结石平均直径(1.19±0.34) cm。左侧结石61例,右侧56例。其中有22例患者事先行输尿管镜下留置D-J管2~8周(输尿管狭窄13例,尿路感染7例,肾功能不全2例)。在全麻或脊麻下,患者取截石位,先置入F8/9.8输尿管硬镜进入输尿管内行直视下扩张。输尿管上段结石尽量用硬镜在输尿管内原位碎石。退出输尿管硬镜,沿导丝置入F12/14软镜输送鞘,随后置入F8 “铂立”软镜进入肾盂内进行检查和钬激光碎石,激光功率1.0 J,频率10~20 Hz。术后常规留置F6 D-J管4周,留置导尿管1~7 d。术后第1天行腹部平片(KUB)检查碎石情况及D-J管位置,部分病例术后2~4周复查KUB,如发现残留结石直径>6 mm的患者进一步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结果103例病例均顺利碎石,手术时间25~85 min,平均(46±14)min,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有4例病例出现术后高热,经抗炎治疗后治愈;无明显的输尿管损伤穿孔、败血症等情况。单次结石清除率为88%(103/117),结合ESWL后结石清除率达95.7%(112/117)。结论F8组合式输尿管软镜处理上尿路结石安全、方便,疗效可靠。

    • 经腹腹腔镜手术切除直径≥10 cm肾上腺肿瘤(附5例报告)

      2012, 33(12):1381-1383.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381

      摘要 (2763) HTML (0) PDF 1.02 M (22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直径≥10 cm肾上腺肿瘤的腹腔镜手术的手术要点及临床经验。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对5例直径≥10 cm的肾上腺肿瘤实施了腹腔镜切除术,观察临床效果,并分析和总结手术入路、操作技巧。结果5例腹腔镜下≥10 cm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均顺利完成,均为经腹腔入路,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130~270 min,平均(180±65) min,术中出血50~300 ml。术后2~3 d排气,5~7 d出院。病理结果:嗜铬细胞瘤1例,肾上腺皮质腺瘤1例,神经鞘瘤1例,髓质脂肪瘤2例。结论在技术娴熟的基础上,结合准确的手术入路、舒适的穿刺套管位点、充分的手术视野暴露、完整地分离“三个平面”及安全地处理“危险三角”等技术要点,直径≥10 cm肾上腺肿瘤不再是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

    • PROPELLER技术对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中磁敏感伪影改善的评价

      2012, 33(12):1383-1385.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383

      摘要 (2638) HTML (0) PDF 395.78 K (22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PROPELLER技术对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中磁敏感伪影的改善。方法对40例含有金属义齿的志愿者颅底区域采用PROPELLER技术和平面回波成像(EPI)技术进行DWI成像。采用四点评分系统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并对结果行ROC曲线分析。结果ROC曲线下面积(AUC)=0.979(P<0.01),表明金属义齿者颅底的PROPELLER DWI 成像技术与EPI DWI成像技术所产生的磁敏感伪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能明显减少磁敏感伪影。结论 PROPELLER DWI成像技术能显著改善金属义齿所致的磁敏感伪影,利用ROC曲线可对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进行量化分析。

    • >研究简报
    • 阿奇霉素体外对赫氏棘阿米巴的抑制作用

      2012, 33(12):1386-1388.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386

      摘要 (2630) HTML (0) PDF 2.19 M (19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普朗尼克F68对地西泮在小鼠血浆和脑组织中浓度的影响

      2012, 33(12):1388-1390.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388

      摘要 (2184) HTML (0) PDF 214.78 K (2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短篇报道
    • 2007-2011年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性变迁

      2012, 33(12):1391-1392. DOI: 10.3724/SP.J.1008.2012.001391

      摘要 (2410) HTML (0) PDF 176.45 K (20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