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33(7):697-702. DOI: 10.3724/SP.J.1008.2012.00697
摘要:目的 观察mTOR信号通路中上游调控蛋白Rheb对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构建Rheb (Ras homolog enriched in brain)的重组质粒(pCAG-Insulator-Rheb),并将其注射到B6小鼠的胚胎内,产生全身高表达Rheb的转基因小鼠。提取怀孕雌鼠第13.5天的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 cells, MEFs),PCR鉴定基因型之后进行成脂诱导分化。通过检测分化第12天MEFs内三酰甘油的含量、油红O染色的结果、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脂肪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PPARγ和C/EBPα的表达情况,来观察Rheb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成功构建了全身高表达Rheb的转基因小鼠模型,并且检测到在高表达Rheb后,可以促进MEFs内脂滴的生成,三酰甘油含量增高,油红O染色有明显区别,并且脂肪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PPARγ和C/EBPα的表达量均升高。结论 Rheb过表达以后可以促进脂肪细胞的分化。
汤莹 , 范晓燕 , 羊富光 , 林方兴 , 金婵 , 杨勇骥
2012, 33(7):703-706. DOI: 10.3724/SP.J.1008.2012.00703
摘要:目的 研究四氧化三铁(磁性Fe3O4)纳米颗粒对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悬液加入培养的HaCaT细胞中,在37℃、5%CO2的细胞培养箱中共同孵育4 h,收集细胞进行常规透射电镜制样,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纳米Fe3O4颗粒进入细胞的方式及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Fe3O4磁性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12 nm。在不同浓度下Fe3O4磁性纳米颗粒均能以吞噬的方式进入细胞,进入细胞后再从吞噬泡中释出,主要对其附近的线粒体造成影响,线粒体出现肿胀,线粒体嵴溶解。 结论 Fe3O4磁性纳米颗粒主要对HaCaT细胞中颗粒附近的线粒体结构有损伤,且存在浓度依赖性。
王林辉 , 徐斌 , 刘冰 , 肖亮 , 杨庆 , 吴震杰 , 侯炯 , 程欣 , 盛夏 , 王利丽 , 黄燕 , 徐梦璐 , 孙颖浩
2012, 33(7):707-711. DOI: 10.3724/SP.J.1008.2012.00707
摘要:目的 完善相关术前评估并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在国内首次尝试进行单孔多通道后腹腔镜下肾脏肿瘤冷冻消融术,探讨该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总结操作经验。方法 2012年3月14日和19日我科先后完成单孔多通道(TriPortTM)后腹腔镜下肾肿瘤冷冻消融术2例。例1为79岁男性,Charlson合并症指数(Age-weighted)为4,肿瘤最大径2.7 cm, R.E.N.A.L.评分为2+2+3+p+3=10p,术前eGFR为61.5 ml/(min·1.73 m2);例2为43岁女性,Charlson合并症指数(Age-weighted)为3,肿瘤最大径2.6 cm, R.E.N.A.L.评分为1+1+1+a+2=5a,术前eGFR为187.8 ml/(min·1.73 m2)。手术方法 :于腋中线水平,髂嵴最高点与第12肋下缘连线中点处取一2 cm纵行皮肤切口,充分游离暴露肿瘤表面,腹腔镜监视下将两把2 mm直角冷刀经皮穿刺后置入瘤体内,按照EndoCare冷刀手术操作系统完成两个循环后退出冷冻刀头。结果 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冷冻时间、术中出血分别为:185 /170 min,30 /30 min,50/30 ml;术后第1、2、3天患者视觉疼痛模拟评分分别为:2/1,1/1,0/0;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5 d;无任何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组织学评估2例均为透明细胞癌,Furhman分级分别为Ⅱ和Ⅰ。术后1个月复查肾功能分别为:60.2和144.3 ml/(min·1.73 m2);术后1周、1个月复查肾脏增强CT提示肿瘤已完全消退,无局部复发。结论 初步经验表明单孔多通道后腹腔镜下肾脏肿瘤冷冻消融术切口小、肾功能损害小,术后患者疼痛轻、恢复快,肿瘤治疗近期疗效确切,但需严格把握临床适应证。远期疗效有待前瞻性大样本的长期随访对照研究。
2012, 33(7):712-717. DOI: 10.3724/SP.J.1008.2012.00712
摘要:目的 通过大鼠三叉神经节(TG)神经元体外培养及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观察ATP对大鼠TG神经元上电压敏感性钾离子电流IA的调节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TG神经元急性分离,体外培养4 h后进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结果 在TG神经元上ATP可以诱导三种型式的电流, 即T型、S型和B型。ATP可以抑制T型神经元IA(P<0.05),这种作用可以被P2X3受体拮抗剂TNP-ATP拮抗, 在S型神经元上ATP对IA无作用。在ATP未能诱导出内向电流的TG神经元, ATP仍然对IA有抑制作用, 而且这一作用可以被P2Y受体的拮抗剂suramin拮抗。结论 ATP对分离培养的TG神经元上IA可以起到抑制作用, 这一作用可能通过P2X3受体或P2Y受体来完成, 但ATP对IA电流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这一研究将为进一步阐明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章汝文 , 沈镀 , 孙巍巍 , 王杨凯 , 白洁 , 袁文俊 , 王伟忠
2012, 33(7):718-720. DOI: 10.3724/SP.J.1008.2012.00718
摘要: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在心血管中枢孤束核(NTS)和头端延髓腹外侧区(RVLM)内的心血管作用特点,从而明确其在介导中枢心血管功能调控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微量注射的方法观察麻醉SD大鼠NTS和RVLM增加或降低NO后动物血压、心率和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变化。结果 在麻醉SD大鼠模型上,在心血管反射传入的中继站NTS内微量注射NO前体L-精氨酸(L-Arg, 2 nmol/50 nl)能降低基础血压、心率和肾交感神经活动(P<0.05),而注射NO合酶(NOS)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 10 nmol/50 nl)能增加心血管功能(P<0.05)。在交感输出的关键区域RVLM注射L-Arg (2 nmol/100 nl)能增加血压、心率和交感神经活动(P<0.05),而给予L-NAME (10 nmol/100 nl)则抑制心血管功能(P<0.05)。结论 NO在不同的心血管中枢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提示其多样性效应对维持基础心血管功能具有特定的意义。
阳揭宇 , 傅宏 , 王全兴 , 刘芳 , 施晓敏 , 郭闻渊 , 宋少华 , 李瑞东 , 傅志仁 , 丁国善
2012, 33(7):721-726. DOI: 10.3724/SP.J.1008.2012.00721
摘要:目的 探讨以T细胞活化表达的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y molecule, ICOS)为基础的荧光示踪技术无创诊断小鼠心脏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可行性。方法 以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为模型,分为同系移植、同种移植、同种移植+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治疗(同种移植治疗组)及同种移植治疗后停药组,分别在移植术后1、3、5、7 d,采用荧光染料Cy7.SE标记抗小鼠ICOS抗体(Cy7.SE-ICOS-Ab)经尾静脉注入移植小鼠,用荧光实时显像仪观察移植物荧光图像变化;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脾脏T细胞表面ICOS表达,H-E染色分析心脏移植物病理改变。结果 同系移植及同种移植治疗组小鼠移植术后各时间点基本不显影;同种移植术后1 d,移植物荧光图像无明显变化,但术后3、5、7 d荧光逐渐增强,术后7 d时荧光强度最明显;同种移植治疗后停药组停药3 d移植物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停药5、7 d后强度明显增强。H-E染色表明:各时间点同系移植及同种移植治疗组小鼠心脏移植物无明显排斥反应;同种移植及同种移植治疗后停药组在术后(或停药后)1 d移植物无明显排斥反应,术后3、5、7 d排斥反应逐渐出现并加重。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术后1 d,各组脾脏T细胞表达ICOS水平无明显差异;同系移植及同种移植治疗组在各时间点基本不表达ICOS,但同种移植及同种移植治疗后停药组在术后(或停药后)3、5、7 d ICOS表达逐渐增加(P<0.05)。结论 ICOS表达强度与心脏移植后排斥反应强度有关,荧光标记的ICOS抗体可能有助于无创评估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及程度。
2012, 33(7):727-731. DOI: 10.3724/SP.J.1008.2012.00727
摘要:目的 探讨脑创伤后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平均分成4组:对照组、脑创伤组、脑创伤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脑创伤PBS移植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伤后移植细胞在体内的分布和迁移,同时检测海马局部脑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的表达;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伤后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神经干细胞移植后7、14、21和28 d,移植区可检测到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移植后7、14 d时神经干细胞移植组伤后海马及周边局部脑组织中NGF的光密度(IOD)值分别为0.495 4±0.013 4、0.576 7±0.021 1,BDNF的IOD值分别为0.474 5±0.042 5、0.556 3±0.032 1,较其他组增高(P<0.05);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各时间点搜索安全岛逃避潜伏期较脑创伤组和PBS移植组有改善 (P<0.05)。 结论 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后海马局部脑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发生改变,对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恢复有着重要作用。
刘祥胜 , 吴冰 , 魏显招 , 吴大江 , 杨宗德 , 易红蕾 , 王传锋 , 董有海 , 李明
2012, 33(7):732-737. DOI: 10.3724/SP.J.1008.2012.00732
摘要:目的 利用建立的Lenke 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仿真模拟前路、后路手术矫形操作,探讨其最佳手术方案。方法 建立Lenke 2型AIS的有限元模型,分别模拟前路和后路共5种不同的矫形方案,比较不同手术方案的矫形效果和双肩平衡参数的变化。结果 5种不同矫形方案有限元模拟术后的上胸弯冠状面Cobb角和矫形率分别为:21.5(44.8%)、26.5(32.1%)、28.1(27.9%)、34.1(12.5%)、32(17.9%),各矫形方案的主胸弯矫正率无明显差别。胸椎矢状面生理后凸得以维持。5种矫形方案术后各双肩平衡影像学参数较术前有所升高,除方案A(上端固定椎为T2)外,其余各方案的喙突高度差均>9 mm,锁骨角均>2.5°,锁骨倾斜角差均>4.5°。结论 对于左肩高的含结构性上胸弯Lenke 2型AIS,上端固定椎选择T2且完全融合上胸弯,可取得上胸弯、主胸弯良好的三维矫形和双肩平衡。部分融合上胸弯(上端固定椎为T3、T4),上胸弯的矫正率稍差,术后容易出现轻度到中度双肩失平衡。前路或后路选择性胸主弯融合,难以恢复上胸弯的正常脊柱序列,术后会导致轻度到中度双肩失平衡。
2012, 33(7):738-741. DOI: 10.3724/SP.J.1008.2012.00738
摘要:目的 总结6例11次颈部大动脉破裂出血的急救及血管修复重建经验。 方法 2002年12月至2008年12月我科共完成6例11次颈部大动脉破裂出血抢救,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12~67岁,中位年龄48岁。原发病为甲状腺癌术后双侧声带麻痹1例,甲状腺癌复发1例,甲状腺癌术后左侧声带麻痹1例,下咽癌复发1例,头颈部外伤1例,颈动脉体瘤1例。4例为二次手术,术后均给予放疗,放疗剂量60~80 Gy。11例次大出血中无名动脉破裂1例2次,颈总动脉4例8次,颈内动脉1例1次。术中大出血4例4次,血管修复术后再次破裂大出血4例6次,外伤1例1次。结果 充分暴露破裂血管后行血管修补5例次,人工血管移植吻合1例次,颈内动脉修剪后直接吻合1例次,大隐静脉重建2例次,颈总动脉结扎2例次。3例1次修复成功,1例2次修复成功,2例因放疗及感染原因血管修补重建后反复缝线脱落遂给予结扎。血管重建后采用胸大肌肌瓣3例、胸锁乳突肌2例保护颈部大动脉。全部病例均抢救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1例因颈动脉结扎导致术后偏瘫。所有病例均完整随访,1例出院1周内再次大出血死亡,1例因肿瘤复发1年内死亡,1例存活3年以上至今,3例存活5年以上至今。结论 一旦发生颈部大动脉出血,先以手指压迫,切忌以血管钳盲目钳夹;迅速备血、补足血容量,积极抗休克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前提;血管修复重建能有效防止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需采用个体化血管修复方案;如无法修复重建可考虑颈总动脉结扎。
高月花 , 那宇 , 韦加美 , 李爽 , 汪艳 , 周磊 , 孙清海 , 高建军 , 潘配强 , 李婷 , 王孛
2012, 33(7):742-746. DOI: 10.3724/SP.J.1008.2012.00742
摘要:目的 对比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与间歇性血液滤过(intermittent hemofiltration, IHF)治疗对Ⅰ型心肾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接受CVVH或IHF治疗的Ⅰ型心肾综合征患者资料,共34例,19例为CVVH治疗,15例为IHF治疗。分析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变化及透析治疗后28 d生存情况。结果 CVVH与IHF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HF组治疗后收缩压低于CVVH组(P<0.05);治疗后48 h,CVVH与IHF组最大平均压、血压波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HF组最低平均压低于CVVH组(P<0.05)。CVVH组和IHF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28 d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PACHE Ⅱ分值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APACHE Ⅱ分值、单位时间内净超滤量是最低平均压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与IHF相比,CVVH治疗Ⅰ型心肾综合征未能明显降低病死率。Ⅰ型心肾综合征患者生存和血流动力学的主要影响因素均是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2012, 33(7):747-749. DOI: 10.3724/SP.J.1008.2012.00747
摘要:目的 调查血压正常的中年人群的盐敏感状况,比较慢性盐负荷试验与冷加压试验两种方法在盐敏感性检出上的一致性。 方法 对68例血压正常的中年人进行冷加压试验和慢性盐负荷试验,根据慢性盐负荷试验结果将该人群分为盐敏感(SS)组和盐不敏感(NSS)组,比较SS组和NSS组的一般资料及血压增幅值差异。采用配对四格表资料的χ2 检验比较慢性盐负荷试验和冷加压试验两种方法检测盐敏感性的差异。 结果 慢性盐负荷试验结果发现,SS组为22例(32.4%),NSS组为46例(67.6%)。与NSS组相比,SS组的年龄偏大、高血压家族史比例偏高(P<0.05),静息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偏高(P<0.01)。与NSS组比较,SS组在冷加压试验后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增幅均升高(P<0.05,P<0.01)。慢性盐负荷试验和冷加压试验两种方法检测盐敏感性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3,P>0.05)。结论 血压正常的中年人群中盐敏感性检出率为32.4%,冷加压试验或可代替慢性盐负荷试验检测人群的盐敏感性。
唐国强 , 王英俊 , 张荣秋 , 张荣贵 , 徐光勇 , 张唯力
2012, 33(7):750-754. DOI: 10.3724/SP.J.1008.2012.00750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坦索罗辛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在线数据库, 纳入坦索罗辛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的随机对照试验, 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 并提取有效数据, 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个随机对照试验, 涉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480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 与经保守治疗的对照组比较, 经坦索罗辛辅助治疗的试验组患者:(1)结石清除率提高(RR=1.25,95% CI:1.12~1.40, P<0.000 1);(2)平均结石排出时间缩短了2.99 d(95% CI:-3.61~-2.37, P<0.000 01);(3)肾绞痛发生率及平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降低(RR=0.39,95%CI:0.26~0.57, P<0.000 01;WMD=-10.94,95% CI:-21.30~-0.58, P=0.04)。结论 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能提高结石清除率、缩短平均结石排出时间、降低肾绞痛发生率及平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吴吉洋 , 高方圆 , 叶晓岚 , 刘桦 , 范国荣 , 何广卫
2012, 33(7):755-758. DOI: 10.3724/SP.J.1008.2012.00755
摘要:目的 探讨创新药物川阿格雷及其拼合分子阿魏酸和川芎嗪的质谱裂解规律。 方法 在负离子检测模式下, 分别对川阿格雷、阿魏酸和川芎嗪进行电喷雾质谱分析, 并用Mass Frontier 6.0 软件辅助解析了其中的主要特征碎片离子以及可能的裂解途径;比较了川阿格雷、阿魏酸和川芎嗪的电喷雾电离质谱裂解规律, 并对其裂解规律进行系统研究。 结果 从川阿格雷获得m/z 312、283、268、193、178、149、134等特征质谱峰, 从阿魏酸获得m/z 178、149、134等特征质谱峰, 从川芎嗪获得准分子离子峰m/z 135。结论 川阿格雷主要通过丢失-CH3、-COOH和四甲基吡嗪环而发生裂解;阿魏酸主要通过丢失-CH3和-COOH而发生裂解;川芎嗪不发生裂解。
陈军</sup> , 黄晶晶△</sup> , 郑灿辉 , 吕加国 , 周有骏 , 朱驹
2012, 33(7):759-762. DOI: 10.3724/SP.J.1008.2012.00759
摘要:目的 构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抑制剂的三维药效团模型,为设计新型抑制剂建立理论模型。方法 应用Discovery Studio 2.5中的Catalyst模块,选取已确证结合于VEGFR-2活性腔、结合模式一致、抑制活性跨度5个数量级、结构具有多样性的30个抑制剂,其中21个分子作为训练集,余9个分子作为测试集产生三维药效团模型。结果 最优药效团模型由1个氢键受体、2个疏水中心、1个芳环平面和4个排斥体积组成,预测相关性R为0.89。结论 交叉验证结果表明药效团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用于数据库搜索筛选结构新颖的抑制VEGFR-2的先导化合物。
房晶 , 范国荣 , 李霁 , 李优 , 贺建昌 , 徐贵丽 , 李发美
2012, 33(7):763-769. DOI: 10.3724/SP.J.1008.2012.00763
摘要:目的 建立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左旋氨氯地平血药浓度并进行体内手性转化可能性考察。 方法 以氯氮为内标, 采用CHIRAL-AGP柱(150.0 mm×4.0 mm, 5 μm)对氨氯地平消旋体进行分离手性对映体, 流动相为10 mmol/L乙酸铵缓冲液(pH 4.38)-异丙醇(982, V/V);选择固相萃取法提取10例健康男性受试者单次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 mg 后的血浆样品, 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结合正离子MRM扫描分析测定人体内S-(-)-氨氯地平浓度, 其中氨氯地平和内标离子对分别是m/z 409.0→237.9和m/z 300.0→282.0。 结果 S-(-)-/R-(+)-氨氯地平对映体血药浓度在0.103 1~20.62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 r=0.999 7), 绝对回收率大于70.0%, 相对回收率均在85.0%~115.0% 范围内, 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15.0%。10例健康男性受试者单剂量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 mg后体内不同时间点血浆样品均未检测到R-(+)-氨氯地平对映体, S-(-)-氨氯地平在健康男性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t1/2为(42.77±8.08) h, Cmax为(3.06±0.51) μg/L, tmax为(6.3±1.0) h, MRT为(69.25±8.04) h, AUC0-144为(176.20±31.89) h·μg·L-1, AUC0-∞为(197.92±37.54) h·μg·L-1。 结论 本方法 选择性强, 灵敏度高, 无杂质干扰, 精密度好, 成功地应用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人体药代动力学分析, 并证实S-(-)-氨氯地平对映体在健康男性受试者体内未发现其手性转化。
赵亮 , 田文君 , 吕磊 , 张海 , 王新霞 , 张国庆
2012, 33(7):770-779. DOI: 10.3724/SP.J.1008.2012.00770
摘要:目的 运用高效液相-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HPLC-TOF/MS)技术对中药复方扶正平消胶囊化学成分进行鉴别。方法 色谱分离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 (4.6 mm×250 mm,5 μm) 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和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90 min,5%A~95%A;柱温25℃;流速1 ml/min,柱后分流比为31。质谱定性采用飞行时间质谱,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共同监测,质量数扫描范围m/z 100~1 100。结果 共鉴别出扶正平消胶囊中247种的化学成分,其中正离子模式下168个、负离子模式下103个、正负离子均有响应24个,并对成分进行了药材归属。结论 建立了一种基于HPLC-TOF/MS技术对中药复方扶正平消胶囊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别的有效方法,为其质量控制及体内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王春花 , 李林 , 傅鹏 , 李金花 , 原爱红 , 孙向华 , 蒋晓峰 , 余晨
2012, 33(7):780-784. DOI: 10.3724/SP.J.1008.2012.00780
摘要:目的 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小鼠动力蛋白激活蛋白1(dynactin-1)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小鼠足细胞中表达。方法 以总RNA反转录合成的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小鼠dynactin-1的全长cDNA,将该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FLAG和pEGFP-N1;利用部位特异性突变插入方法构建突变型表达载体,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各载体转染小鼠足细胞MPC5后,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法和免疫荧光显微镜法检测dynactin-1蛋白表达。结果 PCR扩增得到大小为3.8 kb的小鼠dynactin-1片段,连接到载体后,酶切鉴定电泳结果分别显示pcDNA3.1(+)-FLAG(5.4 kb)、pEGFP-N1(4.7 kb)以及小鼠dynactin-1(3.8 kb)片段,测序分析结果 显示克隆的野生型和突变型小鼠dynactin-1序列与数据库序列相同;蛋白质印迹分析法检测到重组dynactin-1的蛋白条带;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到dynactin-1主要表达在小鼠足细胞的细胞质。 结论 成功构建了野生型和突变型小鼠dynactin-1真核表达载体,并在足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开展细胞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2012, 33(7):785-788. DOI: 10.3724/SP.J.1008.2012.00785
摘要:miRNA作为一种重要的基因转录后水平负性调节因子,在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发育及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而能形成髓鞘的少突胶质细胞在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传导、突触可塑性及其在以认知缺陷为主要特征的阿尔茨海默病中有着重要作用。利用miRNA,尤其是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表达的miRNA来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必将为该病的药物研发和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miRNA、少突胶质细胞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2012, 33(7):789-793. DOI: 10.3724/SP.J.1008.2012.00789
摘要:前列腺癌是世界上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来,影像技术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后随访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传统影像、功能影像以及分子影像在前列腺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
2012, 33(7):794-798. DOI: 10.3724/SP.J.1008.2012.00794
摘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是生命体内200多种氧化还原反应的辅酶,在很多细胞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是哺乳动物NAD合成途径的限速酶,调节着细胞内的NAD水平,是生物体内进行各种生命活动和能量代谢的重要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癌症中,肿瘤细胞为了快速增殖,对细胞内NAD水平的依赖比正常细胞更强。研究表明Nampt有促血管生成活性,支持着一些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Nampt酶活性可起到很好的抗肿瘤作用。这使得Nampt成为近年来药物研究中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靶标,Nampt抑制剂被用于肿瘤化疗干预研究。目前有研究报道的Nampt抑制剂共4个:FK866、CHS828、CB30865、IS001。本文就近年来Nampt抑制剂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Nampt调控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徐驯宇 , 陈前顺 , 梁玮 , 欧德彬 , 林兴 , 韩涛
2012, 33(7):799-802. DOI: 10.3724/SP.J.1008.2012.00799
摘要:目的 评价胸腹腔镜下早期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接受胸腹腔镜(n=56)和传统开胸(n=53)行食管癌根治术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复发或转移率、病死率及随访情况等差别。结果 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胸组,但失血量、住院时间、转ICU病例数、胸液引流时间、胸液引流量等方面优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量、阳性淋巴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8.9%,少于开胸组的1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随访3~21个月,腔镜组复发或转移率为5.7%,生存率98.1%;开胸组复发或转移率8.3%,生存率为97.9%;两组在复发或转移率及生存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行食管癌根治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具有与开胸手术相当的近期疗效,是一种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的微创术式。
2012, 33(7):802-804. DOI: 10.3724/SP.J.1008.2012.00802
摘要:目的 比较传统修补、Prolift盆底重建系统和Gynemesh聚丙烯补片在全盆底重建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间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40例盆腔脏器脱垂行全盆底重建术的患者资料。采用传统修补15例,Prolift盆底重建10例,Gynemesh聚丙烯补片行童式全盆底重建术15例。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和随访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平均年龄、绝经年龄和孕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阴道前壁脱垂、子宫脱垂和阴道后壁脱垂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最高体温、尿管留置天数、术后残余尿、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olift组随访率100%,平均随访时间(5.8±2.0)个月,1例患者补片侵蚀, 1例患者出现轻度张力性尿失禁;Gynemesh组随访率93.3%,平均随访时间(9.1±2.0)个月,1例患者术后出现乳糜样腹水,1例前壁复发(POP-QⅡ期);传统修补组随访率100%,平均随访时间(9.1±5.0)个月,阴道前、后壁复发各1例(POP-QⅡ期)。结论 传统修补、Prolift和Gynemesh补片均可用于全盆底重建,手术均安全可行。在近期疗效和并发症方面,3组间无明显差异。
胡晓媛 , 沙琨 , 孙庆文 , 杨少春 , 余钢 , 郭强
2012, 33(7):805-807. DOI: 10.3724/SP.J.1008.2012.00805
摘要:目的 测量军队三级综合医院全要素生产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为提高军队医院运营效率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方法 收集军队36所三级综合医院2007年和2010年两年的面板数据(3项投入指标,5项产出指标),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Malmquist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0年间28所医院(77.8%)生产率有所提高;进一步分解发现,11所医院(30.6%)生产率提高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2所医院(5.56%)生产率提高主要来源于效率提高,15所医院(41.7%)来源于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共同作用。生产效率下降的8所医院全部是由于技术的衰退。结论 军队三级综合医院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为显著,其增长贡献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共同作用,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主要是技术衰退所致。
2012, 33(7):808-809. DOI: 10.3724/SP.J.1008.2012.00808
摘要:目的 观察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99Tc-MDP,商品名:云克)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粉针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的疗效。方法 将病程都在1年以内的42例TAO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应用99Tc-MDP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粉针冲击治疗,口服泼尼松片40 mg/d,1个月后停药;对照组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粉针冲击治疗,口服泼尼松片40 mg/d,4个月后停药。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突眼度及TAO眼病活动性,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两组TAO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其中在突眼度方面,实验组有效率为90.9%(20/22),对照组有效率为65%(13/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TAO眼病活动性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未出现与99Tc-MDP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99Tc-MDP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在突眼度的改善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同时缩短了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疗程。
2012, 33(7):810-811. DOI: 10.3724/SP.J.1008.2012.00810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技术在高危患者膀胱造瘘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7例需接受膀胱造瘘的高危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技术进行治疗,统计穿刺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观察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17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完成操作时间在15 min内,下腹部切口均无需缝合,操作过程中患者疼痛程度轻微;随访3~5 d,导尿管引流通畅,导尿管周围未见尿液外渗,切口未见感染。结论 对需要行膀胱造瘘的高危患者而言,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技术能够降低操作风险。
2012, 33(7):812-Inside back cover. DOI: 10.3724/SP.J.1008.2012.00812
摘要:以往研究发现,动脉硬化性疾病和静脉血栓性疾病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原发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中,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ndothelial dependent vasodilation,EDV)减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增厚\[1-2\]。在继发性下肢DVT患者中,研究者没有发现颈动脉IMT增厚,据此认为继发性DVT不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3\]。而动脉内皮细胞功能损伤才是动脉硬化的起始步骤,是动脉硬化的最早期表现,继发性下肢DVT和动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运用超声检查肱动脉EDV来代表动脉内皮细胞功能,研究急性继发性下肢DVT和早期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