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33(8):813-818. DOI: 10.3724/SP.J.1008.2012.00813
摘要:目的探讨蛋白激酶A(PKA)和蛋白激酶C(PKC)对分离培养的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ATP受体P2X3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大鼠DRG神经元,给予外源性ATP诱导出瞬时型内向电流,通过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的方法观察P2X3和P2X2/3受体特异性阻断剂TNP-ATP对这一电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观察PKA和PKC激动剂对ATP诱导的瞬时型内向电流的调节作用。结果在分离培养的DRG神经元上,ATP诱导的瞬时型电流可以被TNP-ATP抑制,其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半数有效剂量(IC50)为(21.7±7.6) nmol/L。PKA激动剂forskolin(1 μmol/L)和PKC激动剂PMA(1 μmol/L)均可以快速、可逆地抑制ATP诱导的瞬时型电流。结论在大鼠分离培养的DRG神经元,PKA和PKC可能通过磷酸化调节抑制P2X3受体的功能,从而抑制ATP诱导的瞬时型内向电流,提示蛋白激酶对P2X3受体的调节作用可能参与痛觉的形成。
郑庆虎 , 于蕊 , 刘强 , 赵静 , 徐立 , 周欣 , 孙本全 , 高莉 , 梁晓博 , 吴建华
2012, 33(8):818-824. DOI: 10.3724/SP.J.1008.2012.00818
摘要:目的探讨具有雌激素样活性的雌马酚(equol,Eq)对芥子气染毒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以芥子气(0.5 mg/cm2)染毒家兔臀部皮肤为实验模型,染毒创面连续1周外用不同浓度(10、50、100 μmol/L)的Eq后,观察创面外观变化;取创面活检标本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DNA周期变化;用试剂盒检测染毒创面中IL-6、TNF-α的浓度。结果染毒120 h后,所有治疗组染毒创面红斑、水肿、糜烂、坏死等皮损评分低于染毒对照组(P<0.05);染毒168 h后,50 μmol/L治疗组染毒创面组织病理学炎症、坏死等改变评分低于染毒对照组(P<0.05),各治疗组细胞凋亡百分比低于染毒对照组(P<0.05),各治疗组细胞DNA(S+G2-M)周期百分比高于染毒对照组(P<0.05),治疗组细胞中的IL-6、TNF-α含量低于染毒对照组(P<0.05)。结论Eq 可能通过抑制皮损局部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增强细胞增殖能力,从而促进芥子气所致皮肤损伤的愈合。
2012, 33(8):824-829. DOI: 10.3724/SP.J.1008.2012.00824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地塞米松对聚肌胞苷酸刺激气道上皮细胞后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人气道上皮细胞16hBE给予不同浓度的聚肌胞苷酸(0.001、0.01、0.1、1 μg/ml)及地塞米松(0.1、1、10 μmol/L)处理,用RT-PCR检测刺激6 h后IL-8、IP-10 mRNA的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刺激24 h后培养上清液中IL-8和IP-10蛋白含量,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NF-κB p65亚单位的表达强度。结果0.001、0.01、0.1 μg/ml聚肌胞苷酸处理16hBE细胞后IL-8和IP-10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分泌量呈浓度依赖性升高,在0.01 μg/ml及0.1 μg/ml浓度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在聚肌胞苷酸浓度为1 μg/ml时,IL-8和IP-10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分泌量都出现了下降。地塞米松(1、10 μmol/L)预处理0.5 h明显抑制聚肌胞苷酸诱导的IL-8和IP-10 mRNA表达及蛋白分泌(P<0.05,P<0.01)。1 μmol/L地塞米松预处理明显抑制了聚肌胞苷酸诱导的NF-κB p65表达强度(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可抑制聚肌胞苷酸诱导的气道上皮细胞趋化因子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NF-κB的活化有关。
2012, 33(8):829-833. DOI: 10.3724/SP.J.1008.2012.00829
摘要:目的用两种方法建立家兔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模型,并根据病理学、影像学等指标进行评价、比较。方法48只健康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平均分成A、B、C、D 4组,A组采用经皮气管穿刺法,B组采用经鼻喷雾吸入法,分别隔日接种铜绿假单胞菌反复感染家兔,C、D组施以无菌生理盐水分别作为穿刺对照组和吸入对照组。接种后隔日1次行胸部CT扫描。待家兔感染死亡后取肺脏进行病理学检查。从病理学、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验证动物模型并对经皮气管穿刺法和经鼻喷雾吸入法两种建模方法进行比较评价。结果(1)病理学指标:接种感染后早期死亡动物肺部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出血、结节样脓肿、实变表现,镜下可见肺组织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灶状脓肿形成;感染死亡较晚动物的肺部实变逐渐减少,以局部肺不张、纤维增生、肉芽肿形成、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2)影像学指标:A、B两组胸部CT均表现为双侧多发斑片状模糊影,部分可见实变及脓肿灶。A组于接种后第5天CT影像上首先发现病变,B组接种后第7天发现病变。结论使用经皮气管穿刺法和喷雾吸入法接种铜绿假单胞菌至新西兰兔肺部,均可成功建立兔铜绿假单胞菌急慢性病程演变的原发肺部感染模型;两种方法在可操作性、可控性、可适性等方面各有优点。
2012, 33(8):833-837. DOI: 10.3724/SP.J.1008.2012.00833
摘要:目的对不同经脐入路腹腔镜手术器械置入装置(Port)进行力学评估,比较在模拟操作过程中这些置入装置的操作灵活性。方法用腹腔镜模拟训练箱和3种常用的经脐入路腹腔镜手术Port(Multi-ports、TriPort、SILS Port)组建评估平台。用万能材料试验机通过水平、垂直牵引实验产生对应于位移的受力曲线,对3种Port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力学评估。结果水平牵引实验中,作用于3组Port的牵引力,Multi-ports组< SILS Port组
2012, 33(8):837-842. DOI: 10.3724/SP.J.1008.2012.00837
摘要:目的设计部分可吸收椎间融合器(partially bioabsorbable interbody fusion cage, PBIFC),并应用有限元模型评估其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采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和多聚氨基酸复合硫酸钙材料,设计并制作PBIFC。建立完整L3/4腰椎节段的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在该模型上,模拟经前路植入PBIFC或同外形非吸收型椎间融合器n-HA/PA66 cage,分别建立植入即刻和植入4周的有限元模型;在L3上表面施加400 N轴向压缩预载荷和10 Nm扭矩,模拟脊柱压缩、前屈、后伸、旋转和侧屈5种运动,计算各模型的应力值及应力轮廓。结果植入即刻,PBIFC模型植骨的应力高于n-HA/PA66 cage模型;融合器及终板应力低于n-HA/PA66 cage模型;两个模型终板应力轮廓未见明显区别。植入4周时,PBIFC模型植骨的应力高于n-HA/PA66 cage模型;融合器及终板应力低于n-HA/PA66 cage模型,且差值较植入即刻时更大;PBIFC模型的终板应力轮廓较n-HA/PA66 cage模型大。结论PBIFC较相同外形的非吸收型融合器具有更多的优点,是一种适宜的新型椎间融合器。
2012, 33(8):842-846. DOI: 10.3724/SP.J.1008.2012.00842
摘要:目的探讨ZEB-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蛋白质印迹分析法检测ZEB-1在62例HCC组织、48例相应癌旁肝硬化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ZEB-1在HCC组织及癌旁肝硬化组织中呈阳性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3.5%(58/62)和83.3(40/48)。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ZEB-1蛋白在H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相应癌旁肝硬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 (P<0.05)。ZEB-1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有无发生转移、有无门脉癌栓及有无术后复发等因素相关(P<0.05),与肿瘤直径、肿瘤数目、血清AFP水平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ZEB-1的高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有可能参与HCC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而促进肝癌的侵袭和转移。
2012, 33(8):846-851. DOI: 10.3724/SP.J.1008.2012.00846
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促凋亡基因Bax、凋亡抑制基因Bcl-2及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的表达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2只。糖尿病组给予2% 链脲佐菌素(溶于pH 4.4、0.1 mol/L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按65 mg/kg单次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只注射相当体积的枸橼酸缓冲液。分别于4周、12周后测体质量、尿蛋白、血糖、血清尿素氮及血清肌酐水平。用H-E染色观察肾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ax、Bcl-2和cytC蛋白表达变化,TUNEL法观察大鼠肾皮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24 h尿蛋白、血糖、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升高(P<0.05,P<0.01)。糖尿病组大鼠4周时肾小球体积增大,12周时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和肾小球硬化,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样变。随病程延长,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Bax及cytC表达增加,而Bcl-2表达减弱。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 糖尿病组大鼠4周时凋亡细胞增多, 多数在远曲肾小管, 12周时远曲肾小管及近曲肾小管均可见凋亡细胞。结论Bax及cytC表达随糖尿病病程延长而增强,引起细胞凋亡增加,导致肾功能异常,这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
赵洁 , 王薇 , 孙红英 , 陈会军 , 毛海州 , 曾燕 , 盛之玲
2012, 33(8):851-856. DOI: 10.3724/SP.J.1008.2012.00851
摘要:目的研究S100A7表达下调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胃癌SGC-7901细胞分为3组: 未转染组、对照siRNA组和S100A7 siRNA组,后两组分别转染对照siRNA和S100A7 si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各组胃癌SGC-7901细胞中S100A7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CCK-8和Boyden小室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和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最后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法检测3组胃癌细胞中cyclin D1、Cdk2和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S100A7 siRNA能下调胃癌SGC-7901细胞中S100A7 mRNA和蛋白的表达。S100A7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降低cyclin D1、Cdk2和MMP-2蛋白的表达。结论S100A7表达下调介导的胃癌细胞增殖抑制和迁移降低可能与cyclin D1、Cdk2和MMP-2表达的下调密切相关。
2012, 33(8):856-860. DOI: 10.3724/SP.J.1008.2012.00856
摘要: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对Burkitt淋巴瘤细胞株Raji的表面超微结构及其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不同浓度(0.5、1.0、1.5、2.0 μg/ml)的雷公藤红素作用于Raji细胞,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细胞形貌和表面超微结构变化,用Hoechst 33258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CCK8测定表明,经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红素作用24 h后,细胞存活率从(80.67±2.08)%下降至(38.53±2.25)%,48 h后,细胞存活率从(74.17±3.20)%下降至(33.22±1.64)%,雷公藤红素对Raji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示:正常Raji细胞呈圆形,表面光滑,经浓度为2.0 μg/ml的雷公藤红素处理24 h和48 h后,Raji细胞开始坍塌,超微结构显示细胞膜表面粗糙、凹凸不平。Hoechst 33258染色可见凋亡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红素作用Raji细胞24 h后,细胞凋亡率从(3.50±1.73)%增加到(38.27±6.05)%,雷公藤红素对Raji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呈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周期的检测表明1.5 μg/ml雷公藤红素作用Raji细胞24 h,可使S期细胞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红素可改变Raji细胞膜超微结构,可通过诱导Raji细胞凋亡而抑制其增殖。
李慧娴 , 陈慧 , 惠珂 , 马征 , 张蕊 , 杜小云 , 张欢 , 马捷
2012, 33(8):860-864. DOI: 10.3724/SP.J.1008.2012.00860
摘要:目的研究ZNF804A基因外显子4区域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和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 方法在69个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核心家系中,采用MassARRAY等位基因分型技术对位于ZNF804A基因外显子4的7个SNPs以及2个侧翼的遗传标记进行基因分型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 结果(1)存在4个罕见(少数等位基因频率<1%)的SNPs (rs79776875、 rs78816540、rs79082132和rs62198467),因其不符合分析要求,予以排除。(2)对其余5个SNPs(rs4667000、rs61739290、rs61739288、rs1366842、rs3731834)的分析表明,遗传标记rs3731834的传递不平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连锁不平衡分析中,对5个SNPs构建的单倍型分析显示其传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整体P<0.05)。 结论ZNF804A基因外显子4区域的SNPs与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易感性相关。
张放 , 贲道锋 , 吕开阳 , 邱啸臣 , 莫绍江 , 张梅 , 夏照帆
2012, 33(8):864-868. DOI: 10.3724/SP.J.1008.2012.00864
摘要:目的通过与传统网眼油纱封闭网状植皮创面法进行比较,分析银离子生物敷料封闭网状植皮创面方法应用于烧伤、创伤等各种开放创面植皮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18例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试验组(6例)为银离子生物敷料覆盖网状植皮创面,对照组(12例)为传统网眼油纱封闭网状植皮创面。记录入选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创面情况、植皮后创面感染情况、术后第一次更换最内层敷料时间、术后第一次换药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并计算植皮成活率、术后植皮创面感染率和住院总费用。 结果试验组术后植皮创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0 vs 50.0%,P<0.05);试验组术后第一次更换内层敷料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2.50±1.05 vs 5.42±2.02,P<0.01);试验组第一次更换内层敷料时间晚于对照组\[(7.50±1.05) d vs (4.08±1.31) d,P<0.01\];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14.33±1.50) d vs (16.42±1.93) d,P<0.05\];试验组术后植皮成活率高于对照组\[(97.50±1.87)% vs (91.42±4.48)%,P<0.01\]。 结论银离子生物敷料封闭网状植皮创面的方法可以提高植皮存活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患者痛苦,疗效满意。
崔海明 , 桂艳萍 , 任雨笙 , 杨靖 , 梁春 , 潘晓明 , 樊民 , 顾兴建 , 吴宗贵
2012, 33(8):868-872. DOI: 10.3724/SP.J.1008.2012.00868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因AMI入住我院并行PCI的275例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史、入院情况、术中及术后情况、并发症等资料,对可能影响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性(P=0.047,OR=2.91)、广泛前壁心肌梗死(P=0.044,OR=3.07)、肾功能不全史(P=0.021,OR=7.98)、发生心源性休克(P=0.008,OR=15.71)、术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3级(P=0.016,OR=5.61)、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P=0.043,OR=3.49)。结论影响AMI患者行PCI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女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置入IABP、术后TIMI血流<3级、肾功能不全史和发生心源性休克。
陈建 , 金霞 , 陈晓 , 刘华 , 颜朝晖 , 张卫兵 , 朱爱萍
2012, 33(8):872-876. DOI: 10.3724/SP.J.1008.2012.00872
摘要:目的改良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肝癌的策略与方法,简化治疗过程,提高疗效。方法用冷循环微波消融针治疗原发性肝癌92例(149个结节),平均直径(4.9±3.4) cm。采用不间断消融和环形不间断消融方式分别对直径6 cm以内及以上的瘤体进行消融治疗。瘤体直径4 cm以内,仅用微波消融。瘤体直径4 cm以上,微波消融术前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中优先消融滋养动脉,6 cm以上瘤体采用环形不间断消融策略并加用双针消融。术后定期增强CT复查评价疗效,并观察1、2、3年生存率。结果一次性完全消融率为76.5%(114/149),二次完全消融率为86.6%(129/149),多次完全消融率为95.3%(142/149)。本组患者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4.6%(87/92)、72.9%(62/85)、61.4%(35/57)。结论单一微波消融治疗对小肝癌疗效显著;TACE+滋养动脉优先消融+双针消融的组合策略是治疗巨块型肝癌的有效方法;环形不间断消融策略能大幅减少大肝癌消融布点、简化治疗过程,有可能成为追求巨块型肝癌原位灭活的新途径。
2012, 33(8):876-879. DOI: 10.3724/SP.J.1008.2012.00876
摘要:目的评价在建筑工地工人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干预宣传教育的实施效果,并发现针对建筑工人的有效艾滋病宣传教育方式,以提高其抵御艾滋病的能力。方法通过基线需求评估,制定并实施针对目标人群的多种艾滋病健康宣传教育方式,5个月后以问卷形式对艾滋病防治知识、行为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后被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被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8个艾滋病问题的单一知晓率与整体知晓率(8个问题回答正确数不少于6个)均有显著提高 (P<0.001)。结论在建筑工人中通过咨询服务和免费材料发放等方式提高艾滋病的抵御能力是可行、有效的,应继续加强建筑工人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
李静 , 周利霞 , 王俊明 , 帖彦清 , 翟俊轻 , 姚敏
2012, 33(8):879-885. DOI: 10.3724/SP.J.1008.2012.00879
摘要:目的分析石家庄地区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NAFLD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和石家庄市河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的体检人员资料,抽取所在单位或社区为石家庄市且居住5年以上、资料完整的健康查体者,共20 922名。统计该人群中NAFLD的患病率,并对其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目标人群中NAFLD患病率为19.18%(4 013/20 922),男性的总体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23.40%(2 558/10 930) vs 14.56%(1 455/9 992),P<0.001\],且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尿酸(UA)、收缩压(SBP)、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和三酰甘油(TG)是 NAFLD 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其相对危险度依次升高。 结论石家庄地区体检人群NAFLD的患病率较高,NAFLD 的发生与TG、FBG、BMI、SBP和UA密切相关。
赵亚朴 , 傅雅慧 , 刘会敏 , 王憬 , 王秀卿 , 甘露 , 勾凌燕 , 施楣梧 , 王志玲
2012, 33(8):885-889. DOI: 10.3724/SP.J.1008.2012.00885
摘要:目的研究电气石驻极合成纤维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的保护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5只)、模型组(12只)和保护组(13只);对照组常规饲养,模型组和保护组采用Ⅱ型胶原蛋白诱导建立大鼠关节炎模型,分别用普通合成纤维织物或电气石驻极合成纤维织物进行局部保护。观察大鼠足部的外观变化、利用排水法对大鼠足部体积进行测定,并对大鼠足部进行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结果模型组大鼠关节肿胀较保护组严重,甚至出现关节变形强直;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左、右后足病变严重,保护组大鼠左、右后足关节病变均较模型组轻;从第2周开始,保护组各时间点左后足平均体积均小于模型组,其中第2、6、8、10和12周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护组大鼠关节炎的发病率低于模型组。结论电气石驻极合成纤维织物对Ⅱ型胶原蛋白诱导大鼠关节炎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
2012, 33(8):889-893. DOI: 10.3724/SP.J.1008.2012.00889
摘要:目的探讨直视下新型引导式实验动物插管装置及改良术在家兔肝动脉插管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45只白家兔随机均分为3组,组Ⅰ在剖腹直视下用常规插管装置经肝总动脉按常规法行肝动脉插管术,组Ⅱ在DSA监视下经股动脉按Seldinger穿刺法行肝动脉插管术,组Ⅲ在剖腹直视下用新型引导式插管装置经胃十二指肠动脉采取改良术式逆行肝动脉插管术。对3组家兔肝动脉插管的成功率、插管时间及术后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组Ⅰ、Ⅱ、Ⅲ家兔肝动脉插管术的成功率分别为60.0%、73.3%、86.7%,组Ⅲ与组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用时间分别为 (42.0±0.5)、(31.4±0.8)、(25.2±0.6) min,组Ⅲ与组Ⅰ和组Ⅱ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46.7%、33.3%、20.0%,组Ⅲ与组Ⅰ和组Ⅱ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在剖腹直视下,用新型引导式插管装置经胃十二指肠动脉行改良术式逆行肝动脉插管术提高了实验家兔肝动脉插管的质量和效率,具有安全、简便等优点,对临床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012, 33(8):893-897. DOI: 10.3724/SP.J.1008.2012.00893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的手术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从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采用药物洗脱支架对24例因椎动脉开口狭窄引发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行血管成形术,并分析患者影像学资料、围手术期并发症和临床随访结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狭窄明显改善,平均随访时间(19±2)个月,2例有轻度的支架内再狭窄。结论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安全、可行,短期疗效满意。
2012, 33(8):897-900. DOI: 10.3724/SP.J.1008.2012.00897
摘要:胆碱能抗炎通路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神经-免疫调节通路,其潜在的药物作用靶点是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α7nAChR)。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明特异性激动α7nAChR能够有效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本文综述了α7nAChR在炎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拟为炎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和思路。
2012, 33(8):900-903. DOI: 10.3724/SP.J.1008.2012.00900
摘要:钙化灶是乳腺影像学检查中常见的征象,它可以出现在乳腺的许多种疾病内。对乳腺钙化灶按其特点进行分类,加深认识,有助于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治。本文对目前超声引导下乳腺钙化灶的诊断、活检现状进行阐述,为进一步优化其诊疗措施提供思路与研究方向。
2012, 33(8):903-907. DOI: 10.3724/SP.J.1008.2012.00903
摘要:在眼科疾病中, 特别是慢性视觉损害性眼病, 单纯的视功能测量已不能全面反映疾病对患者的影响, 也不能对治疗效果进行适宜的评价。生存质量作为全面体现患者各种行为能力的测定指标,涵盖了人体机能、心理和精神状态以及社会活动等多方面内容,近年来逐渐成为评价疾病治疗临床效果的常用指标。本文就生存质量对一些眼科疾病进行测量的常用方法和结果进行综述,为日后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曹智 , 杨波 , 王辉清 , 许传亮 , 王爱国 , 孙颖浩
2012, 33(8):907-909. DOI: 10.3724/SP.J.1008.2012.00907
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外口逆行导丝置入失败后,经耻骨上造瘘口顺行置入导丝引导逆行尿道扩张治疗尿道成形术后早期狭窄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3例逆行导丝置入失败的尿道成形术后早期狭窄患者经耻骨上造瘘口置入膀胱软镜,经膀胱软镜将斑马导丝穿过尿道狭窄段,引导扩张鞘行逆行扩张。结果13例均获成功,平均操作时间为(10.7±3.18) min (8~17 min),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顺行导丝引导逆行尿路扩张是治疗尿道成形术后早期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朱霞 , 江雷 , 彭海文 , 阮晓茹 , 赵建军 , 秦超
2012, 33(8):909-912. DOI: 10.3724/SP.J.1008.2012.00909
摘要:目的根据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特点和需要,遴选最优化的应急医学救援前沿外科手术队组建方案,为未来我军前沿外科手术队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 方法本研究提出新建(P1)、专科手术队整合(P2)、野战医疗所抽组(P3)、野战医疗队基础上改建(P4)4种前沿外科手术队的组建方案,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系统分析影响组建前沿外科手术队的各种相关因素指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组成判断矩阵,根据专家打分计算其指标权重及其方案的综合权重。 结果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结果CR<0.10,方案的综合权重分值:P1 =0.213 8,P2=0.242 0,P3 =0.205 4,P4 =0.338 8。 结论运用层次分析法在前沿外科手术队组建方案选优工作中可获得满意的结果,前沿外科手术队最佳组建方案应采取野战医疗队基础上改建为主的建设模式(P4)。
胡晓媛 , 杨少春 , 余钢 , 沙琨 , 孙庆文 , 郭强
2012, 33(8):912-915. DOI: 10.3724/SP.J.1008.2012.00912
摘要:目的构建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使军队医院适应新医改要求、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升整体绩效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从现状出发,基于平衡计分卡(BSC)思想,结合医院整体运营管理(HRP)系统,综合运用层次分析(AHP)法和专家咨询法,建立一套包含财务、患者、内部流程和学习发展4个维度的军队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确立了军队医院绩效评价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55个三级指标。结论基于HRP和BSC进行绩效评价,有利于军队医院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医院优质、低耗、高效、科学地发展。在具体应用中,应及时调整,注意评价指标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李晓晶 , 苏燕 , 闫朝丽 , 顾丽 , 秦文斌 , 李彩萍 , 李爱珍
2012, 33(8):915-918. DOI: 10.3724/SP.J.1008.2012.00915
摘要:目的探讨内蒙古地区汉族人群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IGF2BP2)基因rs4402960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T2DM)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对360例内蒙古地区汉族人(T2DM组166例,正常对照组194例) rs4402960进行基因分型。结果T2DM组中rs4402960的T等位基因频率和TT、G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1.6%、12.1%和59.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6%、3.6%和13.9%(P均<0.05);而T2DM组的GG基因型频率为28.9%,低于正常对照组的82.5%(P<0.05)。携带T等位基因是患T2DM的危险因素(OR=6.02,95%CI=4.075~8.895)。结论IGF2BP2基因rs4402960多态性位点的T等位基因可能是T2DM的风险等位基因,该位点G/T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汉族人群T2DM具有相关性,可能是内蒙古地区汉族人T2DM的易感基因之一。
2012, 33(8):918-921. DOI: 10.3724/SP.J.1008.2012.00918
摘要:目的评价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痉挛性脑瘫患儿神经干细胞移植术中的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60例拟行神经干细胞移植术的痉挛性脑瘫患儿,ASA Ⅰ~Ⅱ级,给予氯胺酮+丙泊酚全静脉麻醉。麻醉诱导:丙泊酚1.5~2 mg/kg+氯胺酮1~2 mg/kg缓慢静推;麻醉维持:丙泊酚以30~40 μg·kg-1·min-1、氯胺酮以10~30 μg·kg-1·min-1静脉微量泵入维持镇静镇痛。术中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记录患儿神志消失时间、清醒时间、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注药后至清醒各时间点患儿MAP、HR与注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注药后1、3 min时患儿RR减慢,SpO2下降,但与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儿神志消失时间为(50.5±9.1) s,清醒时间为(15.3±3.6) min。所有患儿麻醉效果均较满意,无肢体扭动、恶心呕吐、流涎等不良反应;呼吸抑制3例,呛咳1例。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痉挛性脑瘫患儿神经干细胞移植手术可控性强,不良反应小,安全有效。
钱琤 , 张育瑆 , 俞晓军 , 易伟 , 胡志前 , 方国恩
2012, 33(8):920-924. DOI: 10.3724/SP.J.1008.2012.00920
摘要: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对大鼠肝脏EPHX2基因及预测转录因子Sp1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软件预测EPHX2转录因子,筛选出Sp1为研究对象。将25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5组: 对照(CON)组、失血性休克(HS)组、休克复苏1 h(HSR1)组、休克复苏3 h(HSR3)组、休克复苏6 h(HSR6)组。采用real-time 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肝脏中EPHX2和Sp1的表达。结果HS、HSR1、HSR3、HSR6 组EPHX2 mRNA 表达低于对CON组(P<0.05), HSR1、HSR3、HSR6 组EPHX2 mRNA 表达低于HS组(P<0.05), HSR1组EPHX2 mRNA 表达低于HSR3、HSR6组(P<0.05)。 CON组Sp1 mRNA 表达和其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S、HSR1组Sp1 mRNA 表达低于HSR6组(P<0.05)。HSR1、HSR3、HSR6 组EPHX2蛋白表达较CON组降低(P<0.05), Sp1蛋白在各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失血性休克可引起肝脏EPHX2基因表达下调,而复苏不能快速逆转这种趋势;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对预测转录因子Sp1表达没有影响。
梁珊珊 , 赵亮 , 张海 , 谭光国 , 柴逸峰 , 张国庆
2012, 33(8):924-928. DOI: 10.3724/SP.J.1008.2012.00924
摘要:罗布麻叶为夹竹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 L.)的干燥叶[1]。罗布麻中含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强心苷、氨基酸和微量元素[2],用于治疗高血压病、心悸头晕、慢性支气管炎、高血脂等病症[3]。罗布麻遍布于我国华北、西北及黄河流域的盐碱沙荒地区,资源丰富[4]。罗布麻化学成分复杂,挥发油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5]。罗布麻叶的挥发油由于产地、品种、生长环境、栽培变异等因素的影响而有较大区别[6]。因此,全面表征罗布麻挥发性化学成分,筛选不同来源罗布麻的化学生物标志物,对于罗布麻的质量评价十分有必要。本研究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来源于新疆、吉林、天津、江苏4个不同产地的20批罗布麻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别以及含量测定,并且结合主成分分析(PCA)等多元统计技术的组合分析方法,筛选出对于质量评价起主要影响的化学差异标志物,为综合评价不同产地的罗布麻药材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2012, 33(8):928-930. DOI: 10.3724/SP.J.1008.2012.00928
摘要:鸦胆子[Brucea javanica (L.) Merr.]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是一种常用中药,主要分布在我国福建、云南、广东等地及台湾地区。《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写道: “鸦胆子,性善凉血止血,兼能化疲生新。凡痢之偏于热者用之皆有捷效,而以治下鲜血水之痢,则尤效,又善清胃腑之热,胃院有实热充塞,噤口不食者,服之即可进食”。鸦胆子油主要成分为脂肪酸,内含少许挥发油。鸦胆子油对多种肿瘤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少有肝功能损伤[1-2],临床应用亦证实在原发和转移性肿瘤的治疗中,鸦胆子油制剂也显示出较好的疗效[3]。本实验利用体外培养肺癌A549 细胞的方法, 研究新型制剂鸦胆子油自微乳剂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增殖的影响, 为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