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34(1):1-5. DOI: 10.3724/SP.J.1008.2013.00001
摘要:目的 探讨微小RNA分子miR-214对食管鳞癌细胞Eca109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根据人源miR-214序列合成双链模拟物。通过脂质体转染将miR-214模拟物分子导入食管鳞癌Eca109细胞中,转染无关miRNA模拟物作为对照。采用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成熟miR-214分子水平,以Matrigel包被的Transwell实验测定侵袭细胞率,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cadherin阳性细胞率。结果 Eca109细胞转染miR-214模拟物48 h后,其成熟miR-214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1);细胞侵袭能力较对照组降低(P<0.05)。同时,miR-214转染组的E-cadherin表达水平及E-cadherin阳性细胞率较对照组下降(P<0.05)。 结论 miR-214可能通过抑制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方式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周露婷 , 杨瑞 , 李玲 , 陈榕 , 张晔 , 印慨 , 邹大进 , 张海 , 章卫平
2013, 34(1):6-10. DOI: 10.3724/SP.J.1008.2013.006
摘要:目的 构建含转录因子ChREBP-α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检测其在小鼠原代肝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脂质合成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ChREBP-α cDNA克隆到穿梭质粒pShuttle-CMV载体,与pAdEasy质粒在大肠杆菌BJ5183中同源重组,获得腺病毒载体pAd-ChREBP-α,在293A 细胞中进行病毒的包装和扩增,检测病毒的滴度; 将腺病毒Ad-ChREBP-α感染小鼠原代肝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hREBP-α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hREBP-α靶基因LPK mRNA的表达。用核素14C示踪法测定肝细胞的脂质合成速率。结果 成功制备了ChREBP-α重组腺病毒,利用其在原代肝细胞过表达ChREBP-α,可显著上调靶基因LPK的表达,并增强肝细胞的脂质合成速率。结论 成功制备了具有生物学活性、能在原代肝细胞中过表达的ChREBP-α重组腺病毒,为研究ChREBP-α的糖脂代谢调控作用奠定了基础。
张冠鑫 , 韩林 , 郭志福 , 王崇 , 任安经 , 钟铿 , 李鑫 , 袁扬 , 徐志云
2013, 34(1):11-16. DOI: 10.3724/SP.J.1008.2013.0011
摘要:目的 研究urocortin(UCN)对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UCN的心肌保护机制。方法 构建大鼠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离体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缺氧复氧模型,进行缺血/缺氧1 h再灌注/复氧2 h的损伤,在缺血/缺氧前1 h给予UCN预处理;在再灌注/复氧2 h后观察UCN对缺血再灌注/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损伤、细胞自噬和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UCN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心肌损害,使梗死面积降低,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降低;增加缺氧复氧离体心肌细胞活力、减少培养上清的LDH水平。与上述心肌保护作用相伴随的是UCN预处理还能抑制缺氧复氧导致的心肌细胞自噬,使LC3BⅡ/LC3BⅠ的比值显著降低,并且抑制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Bnip3的mRNA表达。结论 UCN可以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可能在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2013, 34(1):17-23. DOI: 10.3724/SP.J.1008.2013.0017
摘要:目的 从系统发生学和结构生物信息学的角度探讨脊椎动物白介素17(IL-17)基因的起源及其蛋白质结构。方法 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及联合基因组研究所(JGI)数据库搜索得到全部已知的人、斑马鱼和文昌鱼IL-17蛋白质序列,同时从另外几个数据库中搜索得到鸡、海鞘等7种常见模式生物的部分IL-17蛋白质序列。利用MEGA软件为这些蛋白质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并用MODELLER软件预测斑马鱼、文昌鱼、海鞘、线虫IL-17的三维结构,再与已有的人IL-17F晶体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虽然所有IL-17蛋白质序列中都含有4个保守的可能形成一个“半胱氨酸结”构象的半胱氨酸残基,但文昌鱼展示出两种不同的分布模式,其中一种与脊椎动物的分布模式相似,另一种是文昌鱼自身特有。系统发生树显示,脊椎动物IL-17基因的直系同源(ortholog)在文昌鱼基因组中没有出现,而出现于海鞘基因组中。IL-17蛋白质三维模型的比较结果与系统发生树一致。结论 文昌鱼的IL-17可能是IL-17进化的分歧点,脊椎动物IL-17基因的直系同源可能最早出现于尾索动物。
纪家涛 , 许传亮 , 叶华茂 , 周铁 , 汤元杰 , 孙颖浩
2013, 34(1):24-28. DOI: 10.3724/SP.J.1008.2013.0024
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雄激素依赖前列腺癌细胞(LNCaP)与雄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细胞(LNCaP-AI)中microRNA的表达差异,探讨前列腺癌激素依赖向非依赖转化的转录后调控机制。方法 利用Agilent基因芯片检测LNCaP及LNCaP-AI细胞microRNA的表达,用RT-PCR方法对其中6个microRNA进行验证,并对差异表达的microRNA所调控靶基因功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基因芯片检测发现:与LNCaP 相比,LNCaP-AI细胞有27个microRNA表达降低,11个microRNA表达升高。对其中6个microRNA进行RT-PCR验证,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通过检索http://www.mirbase.org/针对microRNA调控的靶基因,并参考已知的与雄激素非依赖相关基因的功能,发现LNCaP细胞转化为激素非依赖的LNCaP-AI细胞过程中,差异表达的microRNA主要调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Bcl-2及雄激素相关代谢酶。结论 前列腺癌激素非依赖转化过程中存在microRNA的差异表达,可能涉及雄激素受体(AR)旁路信号通路、金属酶、抗凋亡基因及雄激素相关代谢酶基因等。
2013, 34(1):29-36. DOI: 10.3724/SP.J.1008.2013.0029
摘要:目的 评估腹膜透析(PD)患者中的主观胃肠道症状的出现情况并筛选出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胃肠道症状分级量表(Gastrointestinal Symptom Rating Scale,GSRS)对PD患者的主观胃肠道症状进行评估;同时通过询问和(或)回顾病例资料获取患者相关信息。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患者临床特征中与GSRS得分相关的因素。结果 PD患者各种胃肠道症状的总体发生率为61.6%;发生率较高的前3种胃肠道症状分别为进食功能障碍(43.8%)、胃食管反流症状(32.1%)以及消化不良(32.1%)。糖皮质激素服用史(B=0.51,P<0.001)、每日服用药片数(B=0.009,P=0.005)及年龄(B=0.006,P=0.027)与GSRS评分呈正相关,而残余肾Kt/V(B=-0.27,P=0.001)与GSRS评分呈负相关,性别(B=-0.15,P=0.033)与GSRS评分也呈一定的相关性,女性较男性胃肠道症状更突出。以上5个因素可以预测36%的GSRS评分。结论 进食功能障碍、胃食管反流以及消化不良是PD患者中最常见的消化道功能障碍。老年、女性、有糖皮质激素服用史者和每日服用药片数多者胃肠道症状可能更重,而残余肾功能可能是腹透患者免于出现消化道症状的保护因素。
2013, 34(1):37-40. DOI: 10.3724/SP.J.1008.2013.0037
摘要: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对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96例临床症状稳定的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组(n=48)及安慰剂组(n=48),分别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或安慰剂治疗(2粒/次,3次/d,口服)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及6 min步行试验(6MWT)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麝香保心丸组LVEF平均提高5.6%\[治疗前(34.2±3.5)%,治疗后(36.1±4.0)%,P<0.05\],血清BNP水平降低\[治疗前(680.2±203.9) pg/mL,治疗后(621.8±200.7) pg/mL,P<0.05\], 6MWT距离增加\[治疗前(385.3±69.2) m,治疗后(401.7±75.0) m,P<0.05\],而LVEDV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剂组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能有效改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是否能逆转左室重塑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
刘夙璇 , 秦永文 , 陈峰 , 张必利 , 许旭东 , 赵仙先
2013, 34(1):41-45. DOI: 10.3724/SP.J.1008.2013.0041
摘要:目的 了解肾移植患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征,分析对此类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入选2005年至2011年在我院心内科接受冠脉造影的6例肾移植患者,对一般资料、冠脉造影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肾移植患者中,3例冠脉造影阴性,另3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确诊为冠心病的3例患者中,1例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分2次行支架植入,共植入5根支架;1例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冠脉造影提示右冠脉完全闭塞,植入2根支架;1例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冠脉造影提示3支血管多节段弥漫病变,未能植入支架。6例患者造影前和造影后肾功能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肾功能恶化。结论 对肾移植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可显著提高肾移植患者的生存质量。
2013, 34(1):46-49. DOI: 10.3724/SP.J.1008.2013.0046
摘要:目的 探讨左心室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和结果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2年5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手术治疗的左心室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收治5例患者,占同期手术治疗的心脏肿瘤患者的3.55%(5/141)。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3例采用胸部正中切口,2例采用左胸前外侧切口。3例完整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仅取活检。病理结果显示黏液瘤、横纹肌肉瘤、海绵状淋巴管瘤、乳头状弹力纤维瘤、肌间血管瘤各1例。无手术死亡,术后恢复良好。随访4~80个月(平均30个月),无死亡。黏液瘤患者完整切除后38个月后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后未见复发;横纹肌肉瘤患者仍存活,无明显不适;余患者复查无复发和转移。结论 左心室肿瘤多为良性,心脏超声是最重要的诊断工具,恶性肿瘤预后差,良性肿瘤手术效果良好。
吴倩 , 王嘉锋 , 倪文 , 刘毅 , 李金宝 , 邓小明
2013, 34(1):50-52. DOI: 10.3724/SP.J.1008.2013.0050
摘要:目的 研究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的变化趋势及术前基础PVI值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ASA分级为Ⅰ~Ⅱ级的6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年龄18~65岁,入室后持续监测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利用Masimo (Radical-7,USA)监测灌注指数(PI)及PVI值的变化。麻醉诱导前快速输注平衡液10 mL/kg,诱导后均以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全麻。结果 患者平均基础PVI值为(16.8±6.3)%,全麻诱导后PVI下降至(10.3±5.4)%,气腹建立后又升至(21.2±9.5)%。年龄<45岁的患者术前基础PVI值高于≥45岁的患者\[(19.2±6.5)% vs (15.5±5.9)%,P<0.05\];男性患者术前基础PVI值高于女性患者\[(18.8±7.5)% vs (15.35±4.8)%,P<0.05\];体质量指数(BMI)与术前基础PVI没有显著关联。结论 患者入室平均PVI高于14%,提示存在容量不足。年龄因素和性别因素均与术前基础PVI值相关,即男性和年龄<45岁的患者术前基础PVI值更高。
2013, 34(1):53-57. DOI: 10.3724/SP.J.1008.2013.0053
摘要:目的 研究美斯地浓磷脂复合物(MSPLC)对美斯地浓在大鼠体内肠吸收的促进作用。方法 制备MSPLC,并测定其复合率、理化性质及表观油/水分配系数。选择健康SD雄性大鼠6只,分为2组,利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研究MSPLC及美斯地浓的吸收速率常数和有效渗透率。结果 MSPLC复合率为(84.02±1.68)%;MSPLC的DSC图谱中,美斯地浓的吸收峰消失,且相变温度比磷脂低;紫外光谱与美斯地浓的紫外光谱相似;傅里叶-红外扫描图谱与美斯地浓和磷脂的物理混合物有明显的不同。MSPLC平均粒径为(204.6±0.3) nm,zeta电位为(-25.12±0.16) mV,粒径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肠循环液中美斯地浓回收率与精密度符合要求;MSPLC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约为美斯地浓原料药的17倍;MSPLC的吸收速率常数和有效渗透率分别是美斯地浓的2.32倍和2.52倍。结论 MSPLC能明显改善美斯地浓在大鼠小肠的吸收。
2013, 34(1):58-62. DOI: 10.3724/SP.J.1008.2013.0058
摘要:目的 探讨微量元素锌(Zn)与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燃煤型氟中毒)的关系,为Zn在该病防治中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儿童样本: 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分别在巫山县笃坪乡和奉节县兴隆镇各抽取50例氟斑牙和100例健康对照;成人样本: 在巫山县笃坪乡现存的氟骨症患者中抽取30例氟骨症,在同乡抽取60例健康对照。抽取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并测定血Zn含量,收集尿液并检测尿氟。Wilcoxon秩和检验对比分析病例和对照血Zn、尿氟含量的差异以及两县之间病例与病例、对照与对照血Zn、尿氟含量的差异;Pearson线性相关/Spearman秩相关检验血Zn含量与尿氟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巫山和奉节两县儿童尿氟平均含量均为病例组高于对照组(P均<0.01),血Zn平均含量则均为病例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巫山县儿童病例组和对照组血Zn含量分别低于奉节县儿童病例组和对照组血Zn含量(P均<0.05),巫山县儿童病例组尿氟含量低于奉节县(P<0.05)。巫山县成人尿氟平均含量病例组高于对照组,血Zn含量病例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相关分析显示,儿童和成人的血Zn含量与尿氟含量均具有微弱的正相关关系(P<0.05, P<0.01)。结论 氟中毒患者体内普遍缺Zn,提示缺Zn可能是患该病的危险因素。
2013, 34(1):63-67. DOI: 10.3724/SP.J.1008.2013.0063
摘要:目的 研究接受人工湿热环境下热习服训练前后肛温、心率、综合感受评分变化与人体对湿热环境适应改善情况的关系。方法 在温度39.0℃、湿度80.00%的湿热条件下,以某高校3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为对象,进行为期1周的湿热环境训练和测试,监测每次训练前后肛温、心率、综合感受评分。对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并做Tukey检验,分别以肛温、综合感受评分为衡量标准计算每次训练后对热环境适应的改善率。结果和结论 肛温和综合感受评分对反映热环境适应的改善状况具有一致性。建议将肛温和综合感受评分一同作为判定对湿热环境适应改善的参考标准。不支持将心率作为参考标准,但仍支持将其与肛温、综合感受评分一同作为安全控制标准。
王志向 , 蔡晨 , 王林辉 , 刘冰 , 杨庆 , 孙颖浩
2013, 34(1):68-71. DOI: 10.3724/SP.J.1008.2013.0068
摘要:目的 筛选肾癌A498细胞CXCR4核定位结合蛋白。方法 采用蛋白免疫共沉淀实验寻找特异性条带,再通过蛋白质谱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可能与CXCR4结合的蛋白。结果 CXCR4抗体进行蛋白免疫共沉淀,发现有3条特异性条带。选取特异性条带行质谱分析提示可能的蛋白共有36个。将这36个蛋白与CXCR4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NR1D2、c-src及HSPA8有可能与CXCR4相互作用,参与CXCR4核定位。结论 NR1D2、c-src及HSPA8可能参与了A498细胞CXCR4核定位的过程。
2013, 34(1):72-77. DOI: 10.3724/SP.J.1008.2013.0072
摘要:在颅脑创伤患者中,凝血功能障碍较为常见。该病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包括了凝血系统异常、低灌注、血液稀释、代谢性酸中毒、低体温、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其中,凝血系统异常又包括了组织因子释放、纤溶亢进和血小板异常。近年来,组织因子释放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低灌注及其相关蛋白C通路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在凝血障碍后期,炎症反应的作用也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将就上述颅脑创伤相关性凝血障碍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2013, 34(1):78-82. DOI: 10.3724/SP.J.1008.2013.0078
摘要: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炎症和结直肠癌发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目前关于炎症和结直肠癌发病有关的分子机制研究已有不少报道,但是尚不能完全阐释。若能发现结直肠癌发病的重要炎症基础,则可能为结直肠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靶点。本文系统地对结直肠癌发病相关的炎症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
2013, 34(1):83-87. DOI: 10.3724/SP.J.1008.2013.0083
摘要:新型钙离子指示剂 GCaMPs是以单个荧光蛋白为基础构建而成,可以定位到特定的细胞亚型或细胞器,对细胞或细胞器内钙离子敏感,荧光强度与钙离子浓度成正比,可用以观察钙离子介导的信号传递过程,研究机体发育、疾病、药物作用等过程中细胞内钙信号的产生、传递和时空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和临床研究等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本文通过对GCaMPs的原理、发展和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生命科学工作者介绍一种新的钙离子检测工具,以利于更好地探索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细胞的行为和功能,揭示其内在的病理生理机制。
2013, 34(1):88-91. DOI: 10.3724/SP.J.1008.2013.0088
摘要: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导管注入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技术方法、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静脉曲张伴溃疡患者36例(48条患肢),患肢溃疡面积1~7 cm2,均为内踝处溃疡。术中于腹股沟小切口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主干后,经大隐静脉远侧断端或经皮穿刺患肢内踝处大隐静脉,置入4F造影导管,DSA引导下经导管注入聚桂醇泡沫硬化剂,选择性硬化闭塞大隐静脉及交通静脉,5 cm2以上溃疡清创植皮,5 cm2以下溃疡灭菌油纱布覆盖。术后即刻穿腿长Ⅰ级循环减压弹力袜,2周后换穿膝长Ⅱ 级循环减压弹力袜3~6个月。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局部换药。结果 在DSA引导下48 条患肢均成功注入泡沫硬化剂,每条患肢平均注入6.5 mL (3.5~8.5 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当日患者能下床活动,2周后,38条患肢(79.2%)下肢溃疡创面愈合,8条患肢(16.7%)溃疡创面明显缩小,2条患肢(4.2%)创面未扩大。6~12 个月后随访,45 条患肢(93.8%)曲张静脉及溃疡消失,3条患肢(6.2%)溃疡复发。结论 DSA引导下经导管注入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安全、微创、有效,给术后溃疡创面短期快速愈合提供了可能。
2013, 34(1):92-94. DOI: 10.3724/SP.J.1008.2013.0092
摘要:目的 探讨WADianaR○(戴安娜)、Techno TwinStation、ORTHO AutoVue Innova/Ultra 3种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分析仪在临床交叉匹配试验中应用的效果,以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方法 用3种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分析仪对临床备血的8 073例受血者与上海市血液中心提供的供血者标本进行交叉匹配试验操作,将血液交叉匹配试验阳性标本用抗人球蛋白试管法的交叉匹配试验进行确认。结果 3种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分析仪共检出589例阳性的备血标本。经抗人球蛋白试管法的交叉匹配试验确认,WADianaR○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分析仪未出现假阳性结果,Techno TwinStation和ORTHO AutoVue Innova/Ultra的分析仪分别出现了6例和19例假阳性结果。结论 3种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分析仪在交叉匹配试验中都能准确判断阳性的标本,以WADianaR○系统分析仪的效果更为突出。
2013, 34(1):95-99. DOI: 10.3724/SP.J.1008.2013.0095
摘要:目的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方法监测无糖尿病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血糖变化,从而为临床提供更详细的血糖代谢信息及预后评估。方法 对连续9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方法观察早期血糖波动情况,根据血糖代谢紊乱程度依次分为血糖正常组(31例)、一过性血糖升高组(20例)和持续性血糖升高组(40例)。比较3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平均血糖、血糖水平标准差、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和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及相关血液生化指标差异,同时比较治疗后24 h、7 d、14 d神经缺损评分。结果 持续性血糖升高组患者男性比例低于其他两组(P<0.05),有陈旧性脑梗死、高血压史的病例比例高于其他两组(P<0.05); 平均血糖、血糖水平标准差、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和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高于其他两组(P<0.01); 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其他两组(P<0.01); 治疗后7 d及14 d神经缺损评分高于其他两组(P<0.05,P<0.01)。结论 动态血糖监测能准确反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早期血糖代谢情况,可指导进一步治疗及预后评估。
白楚杰 , 朱荣 , 方志伟 , 李丽琴 , 李艳 , 陈静 , 李舒
2013, 34(1):100-103. DOI: 10.3724/SP.J.1008.2013.00100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下肢长骨骨肉瘤的PET/CT及CT影像,探讨PET/CT和CT对骨肉瘤远近转移灶的检出情况和两种检查对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入组经穿刺活检证实的下肢长骨骨肉瘤患者14例,均行术前全身平扫CT和PET/CT检查,并对肿瘤影像特点、髓腔及肺转移灶影像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病灶的平均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是10.68(3.7~21.1),PET/CT发现有转移组患者SUVmax平均值高于无转移组患者(11.94 vs 8.01,P<0.05)。PET/CT发现髓腔转移6例8处,相应的CT检查只发现2例2处;PET/CT发现肺转移3例,而相应的CT检查发现肺转移2例。PET/CT对骨髓腔内转移灶的敏感性高于CT检查(P=0.088 67<0.1),而对于肺转移灶的检出率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T/CT与CT影像相比,使4例患者的TNM分期有所增加,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CT检查,PET/CT可以更好地显示骨肉瘤肿瘤范围,对肿瘤的分期诊断较为准确,易于检出髓腔内转移灶,SUVmax值可能有利于评判患者预后。
2013, 34(1):104-108. DOI: 10.3724/SP.J.1008.2013.00104
摘要:目的 以小檗碱、厚朴酚和大黄素3种有效成分为指标,考察和筛选适于如意金黄散简化方新制剂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研究的提取工艺。方法 用HPLC法同时测定小檗碱、厚朴酚和大黄素,采用ACE.5C18-AR色谱柱,以甲醇-2%三乙胺(磷酸调pH 5.0)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双波长检测:λ1=294 nm,λ2=345 nm;进样量:10 μL。以3种成分的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 小檗碱、厚朴酚及大黄素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292~292 mg/L (r2=0.999 8),0.292~292 mg/L (r2=0.999 7),0.256~256 mg/L (r2=0.999 5)。精密度RSD(n=6)分别为0.23%、0.17%、0.18%。供试品溶液12 h内稳定性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26%(RSD 2.53%, n=6)、105.17%(RSD 2.06%,n=6)、100.39%(RSD 2.60%,n=6)。 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超声时间和次数、乙醇用量和浓度、酸浓度等因素,结果表明,随着超声时间增加、超声次数增多和乙醇含量提高,三组分的提取率均增加。结论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95%乙醇(含1%盐酸)35 mL,超声30 min,提取3次。
2013, 34(1):109-111. DOI: 10.3724/SP.J.1008.2013.00109
摘要:[摘要] 目的 研究血浆microRNA-208b(miR-208b)和microRNA-145(miR-145)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50例ACS患者为ACS组,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P)2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30例为亚组;1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ACS患者首次出现胸痛症状(5±1.4 h)(n=50),12h(n=6)及7d(n=6)不同时间点的血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测定其血浆miR -208b及miR-145的表达水平,分析时间变化趋势及与CTnI的相关性。结果(1)ACS患者出现胸痛后(5±1.24 h),对照组与UAP亚组血浆miR208b表达水平为0,只有AMI亚组血浆miR208b的表达水平为(442.16±174.38),ACS患者血浆miR208b表达(265.70±256.24)高于对照组(P <0.05);AMI亚组血浆miR208b的表达高于UAP亚组(P <0.05)。(2)患者出现胸痛后(5±1.24 h),ACS患者血浆mi145表达水平为(0.21±0.12),对照组血浆miR145表达水平为(1.00±0.00),ACS患者血浆miR145表达低于对照组(P <0.05);AMI亚组患者血浆miR145的表达水平为(0.19±0.10),UAP亚组miR145表达水平为(0.25±0.1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检测ACS患者在(5±1.4 h)血浆miR208b达到最高峰,血浆miR-145达到最低峰,与对照组相比表达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7d后回归基线。CTnI6h开始升高,12h达到高峰,7d回归基线。血浆miR208b及miR-145时间变化趋势与CTnI具有一致性。(4) 血浆miR208b的表达水平与cTnI成正相关(r=0.833,P <0.05);血浆miR145的表达水平与cTnI无相关性(r=0.352,P >0.05);(5)miR-208b,血浆miR145的表达水平与WBC无相关性(r=-0.243,-0.083,P> 0.05)。 结论 血浆miR208b在ACS组血浆表达升高而miR145表达降低,尤其在AMI组变化更明显,可能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敏感指标。 结论 血浆miR208b在ACS组血浆表达升高而miR145表达降低,尤其在AMI组变化更明显,可能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敏感指标。 结论 血浆miR208b在ACS组血浆表达升高而miR145表达降低,尤其在AMI组变化更明显,可能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2013, 34(1):112-113. DOI: 10.3724/SP.J.1008.2013.00112
摘要:[摘要] 目 的 尝试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对不孕症患者进行输卵管通液检查,总结应用体会和手术难点。方 法 2012年7月、8月对2例不孕症患者施行单孔多通道腹腔镜输卵管通液治疗,总结手术经验和难点。结 果 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分别为55、40 min,出血量分别为100、50 ml,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未使用镇痛剂,分别于术后1d拔除引流管,术后住院天数为3 d。结 论 单孔多通道腹腔镜下输卵管手术可行、手术安全,且瘢痕小而隐蔽,美容效果好;但操作难度增加,需要一定的培训。
2013, 34(1):114-116. DOI: 10.3724/SP.J.1008.2013.00114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肺淋巴瘤样肉芽肿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例肺淋巴瘤样肉芽肿病G患者的临床、影像、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学检查特点及治疗。结果 :肺淋巴瘤样肉芽肿病为多系统疾病,主要累及肺部,其次是皮肤和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是发现本病的主要手段,病理是确诊的主要依据。部分患者经化、放疗病情缓解。结论:肺淋巴瘤样肉芽肿病是一种与免疫缺陷和EB病毒感染有关的富含T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临床少见,易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