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34卷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胚胎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与C2C12肌管体外共培养体系的建立

      2013, 34(12):1277-1280.

      摘要 (2774) HTML (0) PDF 283.28 K (37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获得胚胎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与C2C12肌管共培养的条件,在体外建立稳定的神经-肌肉共培养体系,并形成功能性的神经肌肉接头。方法 C2C12 成肌细胞株体外扩增培养至60%~70%融合时,用分化培养液诱导分化; 取孕15~16 d 的SD 大鼠,提取胚胎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细胞,种植到分化5 d的C2C12肌管细胞中,在神经元基础无血清培养液Neurobasal+2% B27中共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个阶段神经元形态及突起长度的变化、肌管形态变化及收缩特性、神经肌肉接头的形成,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特异性结合物α-银环蛇毒素(α-bungarotoxin,α-BTX),并采用屏幕录像技术记录共培养体系中肌肉收缩现象。结果 在共培养体系中,原代脊髓运动神经元与C2C12肌管细胞均能存活并进一步分化成熟。3 d时,可见运动神经元伸出的轴突延伸至肌管膜表面或包绕肌管; 1周时,肌管按同一方向排列,出现广泛的节律性收缩,同时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α-BTX特异性结合突触后膜AChR; 共培养10 d 后,运动神经元开始凋亡,肌管细胞逐渐出现萎缩现象。结论 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无需特殊培养基和各种营养因子,运动神经元和骨骼肌细胞即可共同生存、生长并进一步发育,建立突触连接,触发一系列神经肌肉接头信号转导,引发肌管节律性收缩。

    • 类鼻疽菌素是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

      2013, 34(12):1281-1286.

      摘要 (2701) HTML (0) PDF 352.41 K (25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类鼻疽菌素在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lkholderia pseudomallei,B. pseudomallei)致病性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基因同源重组的方法突变类鼻疽菌素的主要合成酶基因mes C,检测野生菌和突变菌产生类鼻疽菌素能力的差异以及突变前后该菌对微生物(2株真菌:青霉菌、黑曲霉菌;2株细菌:粪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线虫、小鼠的毒力差异。结果 突变菌的菌落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失去了产生菌膜的能力,同时也失去了对微生物的抑制活性和对线虫、小鼠的致病性。结论 类鼻疽菌素可能是B. pseudomallei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在其致病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白藜芦醇对博来霉素诱导小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3, 34(12):1287-1290.

      摘要 (2704) HTML (0) PDF 305.30 K (26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对博来霉素所致小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博来霉素组、白藜芦醇组、博来霉素+白藜芦醇组,每组10只。小鼠气管内滴注博来霉素(3 mg/kg)制作肺损伤模型,白藜芦醇(0.3 mg/kg)在滴注博来霉素前注射于小鼠腹腔内。24 h后取肺组织行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用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含量,炎症因子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炎症因子IL-6、IL-8、IL-10水平。结果 白藜芦醇治疗可以改善小鼠肺组织因博来霉素所致的损伤性病理变化。经白藜芦醇治疗后,博来霉素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得到抑制,脂质过氧化生物标记物MDA含量减少(P<0.01); 博来霉素导致的肺部炎症反应减轻,MPO活性降低(P<0.01),IL-6、IL-8水平下降(IL-6: P<0.01; IL-8: P<0.05),IL-10水平增加(P<0.01)。结论 白藜芦醇对博来霉素所致的小鼠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有关。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过表达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

      2013, 34(12):1291-1298.

      摘要 (2067) HTML (0) PDF 553.91 K (29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过表达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AMI组、生理盐水组(AMI+NS组)、报告基因组(AMI+AdEGFP组)和重组腺病毒AdACE2组(AMI+AdACE2组),每组15只。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AMI模型,AMI+NS、AMI+AdEGFP、AMI+AdACE2组于心肌梗死周边区各选取5个点分别注射生理盐水、AdEGFP和AdACE2,Sham组与AMI组不予注射。建模4周后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室质量;用组织学方法评价心肌组织结构变化与胶原沉积;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Ang)Ⅱ(AngⅡ)、Ang-(1-7)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ACE2、Src同源结构域2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SHP-1)、ERK1/2、p-ERK1/2、p38、p-p38、α-SMA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的表达。 结果 (1)与其他4组相比,AMI+AdACE2组ACE2表达水平升高(P<0.05),同时Ang-(1-7)表达也升高(P<0.05)。(2)与Sham组相比,AMI、AMI+NS及AMI+AdEGFP组左室舒张末压,心室质量/体质量比值,胶原沉积,梗死周边区AngⅡ、Ang-(1-7)、SHP-1、p-ERK1/2/ERK1/2、p-p38/p38、α-SMA、TGF-β1表达均升高(P<0.05)。(3)与AMI、AMI+NS及AMI+AdEGFP组相比,AMI+AdACE2组Ang-(1-7)、SHP-1表达升高(P0.05),p-ERK1/2/ERK1/2、p-p38/p38、α-SMA及TGF-β1表达降低(P<0.05)。 结论 过表达ACE2可明显改善大鼠心肌纤维化进程,缓解心室重构,其机制可能与ACE2激活酪氨酸磷酸酶SHP-1,负性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下游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KPs)活性有关。

    • 特异性shRNA干扰下调骨桥蛋白表达增强宫颈癌HeLa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2013, 34(12):1299-1303.

      摘要 (2241) HTML (0) PDF 311.35 K (22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短发卡RNA(shRNA)干扰沉默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基因对宫颈癌细胞株HeLa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OPN shRNA真核表达质粒pGCsi3.0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HeLa细胞(shOPN组),以转染空载质粒的细胞(shNon组)和未转染细胞(Con组)作为对照。分别用0、0.5、1、2 μg/mL顺铂和0、50、100、500 nmol/L紫杉醇处理各组细胞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下调OPN表达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Bcl-xL、Bcl-2和Bax表达的变化。结果 2 μg/mL顺铂处理后shOPN组细胞凋亡率为(44.53±2.78)%,与shNon组\[(15.34±2.18)%\]和Con组\[(15.37±1.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0 nmol/L紫杉醇处理后shOPN组细胞凋亡率为(51.46±1.49)%,与shNon组\[(19.16±1.87)%\]和Con组\[(17.03±2.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调OPN表达后顺铂对cleaved caspase-3的活化作用增强(P<0.01),同时抗凋亡蛋白Bcl-xL、Bcl-2的表达下调,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上调。结论 OPN沉默后可通过促进宫颈癌HeLa细胞的凋亡进而增强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OPN的RNA干扰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应用于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

    •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单核细胞和胚胎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效率比较

      2013, 34(12):1304-1311.

      摘要 (2678) HTML (0) PDF 739.53 K (26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小鼠骨髓单核细胞(BM-MNCs)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重编程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的效率。方法用慢病毒LV-ef1a-mOct4-IRES-EGFP、LV-ef1a-mSox2-IRES-EGFP、LV-ef1a-mKlf4-IRES-EGFP和LV-ef1a-mc-Myc-IRES-EGFP感染BMSCs、BM-MNCs和MEFs,通过计算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克隆数比较这3种细胞重编程为iPS细胞的效率。用胚胎干细胞表面标记检测、胚胎干细胞内源基因检测、拟胚体形成实验和畸胎瘤形成实验验证重编程获得的iPS细胞的多能性。结果起源于小鼠BMSCs、BM-MNCs及MEFs的3种iPS细胞均能形成边缘光整的致密克隆,可表达干性基因NanogRex-1SSEA-1,并能在体内外分化为三胚层组织。但是BMSCs来源的碱性磷酸酶阳性克隆数低于BM-MNCs和MEFs来源的克隆数。结论小鼠BMSCs、BM-MNCs及MEFs均可重编程为iPS细胞,但BMSCs重编程为iPS细胞的效率低于BM-MNCs和MEFs。

    • 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动脉全脉动周期血流量改变的定量分析

      2013, 34(12):1312-1316.

      摘要 (2389) HTML (0) PDF 260.70 K (26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脉冲多普勒超声定量评估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巢动脉全脉动周期血流量的改变。方法 对80例PCOS患者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FI)进行卵巢动脉探查。测定脉冲多普勒参数后,运用血流速度-时间积分技术,结合血管内径计算卵巢动脉全脉动周期血流量,并与80例健康育龄女性(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COS患者典型的卵巢动脉血流频谱表现为高速低阻波型,血流量和血流阻力指数(RI)在月经周期的不同时间段内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流量和RI在月经周期的不同时间段内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月经周期的不同时间段内, PCOS患者卵巢动脉血流量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月经周期3~9 d以及26~32 d时PCOS患者卵巢动脉R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月经周期11~15 d以及18~23 d时两组的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全脉动周期血流量计算方法对卵巢动脉血流量的定量测定可以提供一种相对准确、可靠的定量评估指标,可反映PCOS患者卵巢的血流灌注情况。

    • 基因熔解曲线谱型图技术分析肺结核患者CD4+ T细胞受体β链可变区基因多态性

      2013, 34(12):1317-1322.

      摘要 (2400) HTML (0) PDF 434.93 K (25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利用荧光定量PCR结合基因熔解曲线谱型图(gene melting curve spectratyping, GMCS)技术分析肺结核病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中T细胞受体(TCR)β链可变区(BV)基因多态性。方法 提取15例健康人和30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 中的总RNA,反转录成cDNA,以26个人TCR BV 基因家族设计上游引物, 共同的TCR β链恒定区(BC) 基因设计下游引物, 荧光定量PCR扩增26个TCR BV基因家族谱系,样品谱系用荧光定量PCR 中的DNA熔解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在15例健康人外周血T细胞TCR β链中,同一BV位点PCR产物的熔解曲线谱型相同。但是与健康人相比,30例肺结核患者的外周血TCR β链26个BV位点熔解曲线谱型存在差异,差异比率为6.7%~33.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此外,26个位点中有13个位点熔解曲线谱型差异比率≥20%。结论 荧光定量PCR结合GMCS 技术分析TCR BV基因家族谱系情况,方法稳定、简便,能较好地监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的β链谱型。

    • 壳聚糖/肝素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对猪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及早期快速内皮化的作用

      2013, 34(12):1323-1327.

      摘要 (3207) HTML (0) PDF 372.91 K (24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将壳聚糖/肝素涂层膜应用于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DES),明确壳聚糖/肝素西罗莫司DES对猪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及早期快速内皮化的作用。 方法 将壳聚糖/肝素层层自组装涂层膜应用于西罗莫司DES,并采用非对称涂抹方式使支架血液面为壳聚糖/肝素涂层,而支架血管壁面为聚乳酸(PLA)-西罗莫司。实验分为裸金属支架(BMS)组、壳聚糖/肝素支架组、西罗莫司DES组和壳聚糖/肝素西罗莫司DES组,采用动静脉分流模型和高负荷血栓模型验证壳聚糖/肝素西罗莫司DES的抗血栓作用;采用为期1周的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动物实验观察壳聚糖/肝素西罗莫司DES对早期内皮化的作用。 结果 在动静脉分流模型中,壳聚糖/肝素西罗莫司DES和壳聚糖/肝素支架表面未形成血栓,而BMS和西罗莫司DES表面覆满血栓;在高负荷血栓模型中,壳聚糖/肝素西罗莫司DES和壳聚糖/肝素支架在6 h内未出现支架内血栓,而BMS和西罗莫司DES分别在(59.0±8.5) min和(67.0±7.8) min时出现支架血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动物模型中,壳聚糖/肝素西罗莫司DES和壳聚糖/肝素支架置入7 d后内皮覆盖率分别为(82.7±16.4)%和(80.7±14.1)%,高于 BMS和西罗莫司DES\[分别为(64.3±11.0)%和(59.8±8.4)%,P<0.01\]。 结论 壳聚糖/肝素涂层西罗莫司DES具有较好的抗血栓作用,且能够在早期促进支架内皮化。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相对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临床研究

      2013, 34(12):1328-1332.

      摘要 (2510) HTML (0) PDF 262.89 K (22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继发性相对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secondary relative hypoparathyroidism, SRHOP)的发生率,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常规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病情稳定的慢性肾衰患者182例,参照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统计和分析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 iPTH)达标情况。根据血浆iPTH浓度将患者分为SRHOP组(iPTH<150 pg/mL,n=73)和非SRHOP组(iPTH≥150 pg/mL,n=109),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MHD患者发生SRHOP的可能影响因素。 结果 182例MHD患者血iPTH平均浓度为(173.5±114.3) pg/mL,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血iPTH浓度逐渐下降。参照KDIGO指南,达标者为83例(45.6%),低于标准者为73例(40.1%),高于标准者为26例(14.3%)。达标率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RHOP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发生率、血浆校正钙浓度高于非SRHOP组,而血磷、白蛋白(Alb)水平和标准蛋白氮呈现率低于非SRHOP组(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透析时间、血压、尿素氮、肌酐、尿素清除指数(Kt/V)、口服钙剂和维生素D的病例数、血红蛋白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血浆校正钙浓度、血磷水平、Alb水平均与SRHOP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血磷水平是MHD患者发生SRHO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更常发生SRHOP而不是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年龄和血磷水平是MHD患者发生SRHOP的独立危险因素。

    • 术前血清CA19-9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2013, 34(12):1333-1339.

      摘要 (3286) HTML (0) PDF 319.04 K (27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确定术前CA19-9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预后判断最有价值的截点,并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来自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168例被纳入研究。首先分析术前血清CA19-9水平与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应用ROC曲线法分析确认术前血清CA19-9水平对判断预后最有价值的截点;随后采用单因素模型分析预后的可能影响因素,进一步采用多因素模型分析得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 术前血清CA19-9水平与肿瘤病理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有关,术前血清CA19-9水平对预后判断最有价值的截点为150 U/mL(P=0.000)。单因素模型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Bismuth-Corlette分型、门静脉侵犯、肝动脉侵犯、肝实质侵犯、术前减黄、淋巴结转移及切缘对预后有影响。多因素模型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肝动脉侵犯、切缘及术前血清CA19-9水平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其OR值与95% 置信区间分别为: 3.359(1.440-7.837)、2.973(1.927-4.587)、2.096(1.271-3.455)、2.238(1.356-3.694)和2.954(1.890-4.618)。结论 术前血清CA19-9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其对预后判断最有价值的截点是150 U/mL;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肝动脉侵犯及切缘也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320排CT灌注成像联合踝臂指数在急性脑缺血中的应用

      2013, 34(12):1340-1344.

      摘要 (2465) HTML (0) PDF 419.09 K (26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脑灌注成像与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疑似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5例,其中ABI异常组33例,ABI正常组72例。所有患者均行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扫描,一站式完成颅脑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和CT灌注成像,获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及延迟(delay)等灌注参数图,由2位高年资的医师共同评价脑灌注图像,计算ABI预测颅脑CT灌注异常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所有患者中有68例出现脑灌注异常,表现为MTT、TTP延长,CBV升高、正常或减低,CBF正常或减低。其中ABI异常组有25例脑灌注异常,ABI正常组有43例脑灌注异常,ABI异常组脑灌注阳性率(75.8%,25/33)高于ABI正常组(59.7%,4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且ABI异常组的相对MTT、相对TTP大于ABI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预测颅脑CT灌注异常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8%、40.3%、36.8%、78.4%。结论 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扫描可以早期、全面、准确评价脑血管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简便的ABI检查对脑灌注异常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二者联合应用,利于早期预防及治疗脑血管病。

    • 长期慢性应激人员睡眠质量和人格特征调查

      2013, 34(12):1345-1349.

      摘要 (2485) HTML (0) PDF 241.04 K (23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长期慢性应激条件下员工的睡眠质量与人格特征。方法 以上海市某窗口单位(从事市政服务工作,不可预期的应激长期存在) 1年以上工龄的员工10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其睡眠质量和人格特征,并比较不同人格特质员工之间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差异。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97份,有效回收率97%。(1)长期慢性应激条件下员工PSQI总分为(2.76±1.85)分,其中18.6%(18/97)的员工存在睡眠质量问题(PSQI≥5分),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及工龄的员工睡眠质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长期慢性应激条件下员工EPQ的精神质分和神经质分低于常模,而内外向分则高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情绪稳定型员工(66人)PSQI总分、SCL-90总分均低于中间型员工(31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外向型员工(72人)PSQI总分、SCL-90总分均低于中间型员工(25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长期慢性应激条件下员工SCL-90总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因子分均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EPQ的内外向分与SCL-90的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呈负相关(P<0.05); EPQ的神经质分与SCL-90的上述各因子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长期慢性应激条件下的员工18.6%存在睡眠质量问题;其人格特征以情绪稳定型和外向型为主;人格外向、情绪稳定的员工较少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睡眠质量问题。

    • >研究快报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及向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microRNA126 的表达

      2013, 34(12):1350-1354.

      摘要 (2524) HTML (0) PDF 351.43 K (27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及将其定向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DCs )的方法,并通过观察microRNA126的表达规律初步探索其在定向分化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通过反复贴壁及人工分选方法进行大鼠骨髓MSCs的体外分离纯化及扩增,运用免疫荧光法检测MSCs中CD34、CD105和CD73 的表达。应用MEF诱导分化培养液将MSCs定向诱导分化为EDCs,采用qRT-PCR法检测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不同时间点EDCs特征基因CD34、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及调控小RNA分子microRNA126的表达。结果 经分离纯化的骨髓MSCs CD34呈阴性表达,CD105呈强阳性表达,CD73呈阳性表达,证实骨髓MSCs分离成功,且细胞均一性较好,占细胞总数的90%以上。MSCs定向诱导为EDCs早期分化过程中,在诱导前期第1~4天,VE-cadherinCD34基因呈阴性表达;第5~6天 VE-cadherinCD34表达显著;第7~9天,VE-cadherin呈持续阳性表达,而CD34于第7天下降,第8~9天又呈阳性表达。microRNA126在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趋势与CD34一致。结论 成功建立了骨髓MSCs的分离方法及定向诱导分化为EDCs的方法;microRNA126在MSCs向EDCs的定向分化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调控作用。

    • 改良的血管缝合器经左心耳途径缝合左房室瓣的体外实验

      2013, 34(12):1355-1357.

      摘要 (2420) HTML (0) PDF 216.77 K (26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初步探讨改良的血管缝合器经左心耳途径缝合左房室瓣的可行性,探索治疗左房室瓣反流的新技术。方法 对市售股动脉血管缝合器进行改良,剪除缝合器前端的延长管,保留使穿刺导丝通过的标记孔,将缝合器打开时的缝针针距适当增宽。取离体山羊心脏标本20只,打开心包膜暴露左心耳,用Cordis桡动脉穿刺针穿刺左心耳,送入普通“J”型导丝,沿室间沟剪开左心室,确认“J”型导丝在左心室内,从心耳侧沿该导丝送入改良的血管缝合器至左心室,在左房室瓣心室侧打开缝合器,回撤缝合器,将左房室瓣前、后瓣缝合在一起。结果 改良的血管缝合器可以成功地将左房室瓣前、后瓣膜缝合在一起,瓣膜及瓣下结构无破坏。结论 改良的血管缝合器设计合理,可以将左房室瓣前、后瓣缝合。

    • Bayes分类器在肺癌自身抗体多标记联合诊断中的应用

      2013, 34(12):1358-1364.

      摘要 (2408) HTML (0) PDF 317.99 K (23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基于Bayes分类器的肺癌预测模型,探讨并评价该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 以前期筛选出的6个噬菌体展示肽与90例肺癌患者血清及90例正常对照血清的反应数据为基础,应用BinReg 2.0软件实现数据分析,建立Bayes肺癌预测模型,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评价比较Bayes预测模型与Logistic 回归模型、主成分回归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分类预测效果。 结果 Bayes肺癌预测模型的灵敏度为92.00%,特异度为96.00%,能够较好地区分肺癌患者与正常对照。结论 Bayes数学预测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受检者患肺癌的概率。

    • >综述
    • MicroRNA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2013, 34(12):1365-1370.

      摘要 (2482) HTML (0) PDF 256.66 K (3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MicroRNA(miRNA)是一类通过作用于靶基因mRNA发挥转录后基因调控活性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参与生物体内各种基本的生物学进程,它的异常表达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期的研究证实,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多种miRNA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肾脏IRI过程的调控。miRNA可调控内皮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中炎性介质的合成与分泌,从而影响肾脏IRI过程的炎症反应。同时,也有miRNA作用于凋亡与增殖相关基因,从而调控IRI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与增殖。miRNA还可诱导内皮祖细胞的聚集,从而促进损伤肾组织的血管生成与修复。细胞外的研究显示,miRNA在血清和尿液中的即时变化可能反映了肾脏IRI的损伤程度。因此,miRNA可能会成为肾脏IRI的一种新的生物学标记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 内分泌激素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2013, 34(12):1371-1375.

      摘要 (2020) HTML (0) PDF 250.95 K (23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on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发病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或功能衰竭,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甚至死亡。该病严重威胁母亲和胎儿健康,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病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病因至今尚未阐明。近年来诸多研究发现HDCP发生时常常伴随某些激素水平的变化,如孕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等。本文就HDCP孕妇体内上述4种常见激素的变化情况及其与HDCP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为HDCP的病因研究及预测提供新思路。

    • >短篇论著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右旋糖酐40原料及其氯化钠注射液中糠醛含量

      2013, 34(12):1376-1379.

      摘要 (2706) HTML (0) PDF 270.67 K (23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右旋糖酐40原料及其氯化钠注射液中糠醛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 MACHEREY-NAGEL C18(250 mm×4.6 mm, 5 μm); 流动相: 甲醇-水(磷酸调节pH值为3.0,体积比为1090); 柱温: (35±5)℃; 流速: 1.0 mL/min; 检测波长: 275 nm。结果 糠醛在0.01~10.10 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92 440.8X-3 711.6(R=0.999 9),日间精密度RSD为0.5%;平均回收率为98.1%(RSD为0.3%),最低检测限为0.003 μg/mL。右旋糖酐40原料中糠醛含量为0.071 10~1.306 0 μg/g,右旋糖酐40氯化钠注射液中糠醛的含量为0.018 0~0.198 8 μg/mL。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适用于右旋糖酐40原料及其氯化钠注射液中糠醛的含量测定。

    • 同期双侧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2013, 34(12):1380-1383.

      摘要 (2799) HTML (0) PDF 213.13 K (3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同期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2月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同期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78例患者(156例患肾)的临床资料,男51例、女27例,年龄22~74(43±12)岁,患者结石数2~5(3.0±0.5)个,累计结石最大径1.0~5.0(2.5±1.2) cm。患者静脉复合麻醉下行同期双侧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如伴有输尿管上段结石先行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留置输尿管软镜输送鞘,置入输尿管软镜抵达肾盂,予以钬激光碎石,较大碎块用取石套篮抓出。术后检查无残石或残留结石直径<4 mm视为碎石成功。统计分析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78例患者均顺利置入双侧输尿管软镜,单次手术时间40~312(74.0±40.4) min。术中无大出血,输尿管穿孔、撕脱和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碎石成功率为93.6%(146/156),结石清除率为86.0%(134/156),7例(9.0%,7/78)患者因结石负荷过大接受了第2次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术后单纯性发热(体温>38℃)发生率为2.6%(2/78)。结论 同期双侧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是处理双侧上尿路结石的可靠治疗方案。

    • >研究简报
    • L1~L5段腰椎简化模型的建立及其有效性验证

      2013, 34(12):1384-1386.

      摘要 (2036) HTML (0) PDF 279.94 K (26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因、病理及矫形机制一直为医学界、工学界的众多学者、专家所关注,而由于脊柱结构的复杂性,导致脊柱模型的建立异常困难。本文将机械学的思想与脊柱生物力学、医学结合,从而寻求一种新型、快捷、有效的建模方式,并对该方法所建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方法:本研究将人体脊柱中的椎体、椎间盘、小关节等看作是机械零件,根据文献中及医学院提供的数据建立各个模型,按照一定的装配关系将其组合成一个整体,然后把建立好的简化模型导入ANSYS分析软件中,建立腰椎L1~L5节段的有限元模型。结果:本文通过机械建模的方式建立了L1~L5节段的三维简化几何模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论:运用机械学方法建立的人体脊柱L1~L5节段简化模型是有效的。该模型与真实脊柱有较高的相似性,其关键尺寸、相互间的连接关系、运动关系等把握准确,建模周期短,方便修改。希望该建模方法能够为日后人们探索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因、病理提供便利。

    • 多西紫杉醇联合环巴胺抑制脑胶质瘤生长的实验研究

      2013, 34(12):1387-1389.

      摘要 (2066) HTML (0) PDF 267.99 K (24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多烯紫杉醇(DOC)联合Hh信号通路拮抗剂环靶明对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MTT法考察多烯紫杉醇联合Hh信号通路拮抗剂环靶明对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构建U87脑胶质瘤细胞肿瘤球模型,考查联合给药对肿瘤球体积的增长抑制能力。构建脑胶质瘤裸鼠异位肿瘤模型,随机分组,考察联合给药对脑胶质瘤的肿瘤生长的抑制效果,并记录荷瘤裸鼠的生存期。结果 相比于单独用药组,联合用药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对肿瘤球的生长抑制作用显著强于单独用药。通过异位肿瘤模型证实,联合用药能够显著抑制肿瘤体积生长,延长荷瘤裸鼠的中位生存期。结论 多烯紫杉醇与环靶明均能抑制脑胶质瘤的生长,二者联合使用能够发挥协同作用,是一种潜在的高效的脑胶质瘤治疗手段。

    • >短篇报道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肝力保胶囊中虎杖苷、白藜芦醇和大黄素的含量

      2013, 34(12):1390-1392.

      摘要 (2244) HTML (0) PDF 245.34 K (26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肝力保胶囊中虎杖苷、白藜芦醇和大黄素含量。方法 使用Agilent SB-C18 (4.6 mm×250 mm, 5µm),用0.1%甲酸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305nm。 结果 虎杖苷在12.5~125.4 µg/ml (r=0.9996),白藜芦醇在 5.0~50.0 µg/ml(r=0.9998),大黄素2.37~23.65 µg/ml (r=0.9994)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回收率分别为99.93% (RSD=2.96%)、101.47%(RSD=2.96%)及99.29% (RSD=2.18 %)。8批肝力保胶囊中虎杖苷含量为(1071.69±13.90)~(2942.58±14.30)µg /g,白藜芦醇含量为(131.50±0.78)~(292.83±0.65)µg /g,大黄素含量为(130.54±0.99)~(376.64±0.92)µg /g。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肝力保胶囊的质量控制。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