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34卷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短篇报道
    • 西藏高原地区237例胃癌构成分析

      2013, 34(8).

      摘要 (2083) HTML (0) PDF 187.50 K (20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西藏高原地区胃癌发病特点。方法 对237例西藏地区胃癌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比较在性别、年龄、临床、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构成等方面特征。结果 资料显示男女之比为3.2∶1,237例患者以40-59岁年龄段(51.5%)最为多见,职业分布中以农民、干部所占比例最高(60.8%);肿瘤好发部位为胃窦(68.4%),内镜下形态主要表现为浸润型(82.3%),低分化腺癌为最常见组织类型 (81.0%),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阳性率为30.0%;患者TNM分期绝大多数以Ⅲ-Ⅳ为主(95.2%)。结论 高原胃癌男性多见,中老年多见,胃窦部好发,早期诊断率低,恶性程度高,应根据高原地区胃癌临床发病特点因地制宜积极采取有效地综合防治措施。

    • >论著
    • 小干扰RNA抑制ΔNp63α表达对人食管鳞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013, 34(8):813-818.

      摘要 (2307) HTML (0) PDF 4.93 M (47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腺相关病毒介导的小干扰RNA(siRNA)抑制人食管鳞癌细胞Eca109中ΔNp63α的表达,观察其对食管鳞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构建H1启动子驱动的表达针对ΔNp63α的siRNA重组腺相关病毒AAV-ΔNp63αshRNA并感染Eca109细胞。同时以感染空腺相关病毒AAV-Null的细胞及不加腺相关病毒的细胞分别作为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siRNA干扰ΔNp63α表达在体外及体内对Eca109细胞生长、增殖、致瘤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Eca109细胞感染AAV-ΔNp63αshRNA后ΔNp63α蛋白表达下降(P均<0.05),细胞生长速度减慢(P均<0.05),细胞增殖指数 (proliferation index,PI) 降低(P均<0.01),裸鼠瘤体质量减轻(P均<0.05),细胞凋亡增加(P均<0.05)。结论 腺相关病毒介导的siRNA干扰能显著抑制Eca109细胞ΔNp63α的表达,减慢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

    • 中国南海小月柳珊瑚Menella kanisa中过氧化甾体成分研究

      2013, 34(8):819-822.

      摘要 (3553) HTML (0) PDF 248.64 K (24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中国南海小月柳珊瑚Menella kanisa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半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等多种分离手段对小月柳珊瑚Menella kanisa的乙醚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现代波谱技术结合文献报道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和结论 从南海小月柳珊瑚Menella kanisa中分离得到5个过氧化麦角甾, 分别鉴定为: ,-过氧化胆甾-6-烯--醇(1)、(22E)-,-过氧化胆甾-6,22-二烯--醇(2)、(22E,24R)-,-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醇(3)、,-过氧化麦角甾-6,24(28)-二烯--醇(4)、24(E)-,-过氧化胆甾-24-乙基-6,24(28)-二烯--醇(5)。这5个过氧化甾醇均为首次从该种珊瑚中分离得到。

    • 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在慢性环孢素A肾毒性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

      2013, 34(8):823-827.

      摘要 (3211) HTML (0) PDF 5.30 M (33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环孢素A (CsA)能否导致贫血,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受体(EPOR)在慢性CsA肾毒性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SD大鼠给予CsA 15 mg/(kg·d) 皮下注射4周建立慢性CsA肾毒性模型(CsA毒性组),对照组1 mL/(kg·d) 皮下注射橄榄油。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大鼠的肾功能,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水平,三色(Masson Trichrome)染色确定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肾组织EPO及EPOR蛋白的表达;TUNEL染色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sA毒性组大鼠肾功能低下,肾小管间质发生纤维化,凋亡细胞增多(P<0.01);同时CsA毒性组大鼠有贫血发生,表现为Hb和Hct水平的下降(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表明, EPO在CsA毒性组肾组织中的表达减少,而EPOR的表达增加(P<0.01)。直线相关分析提示,EPO蛋白表达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r=-0.729, P<0.001)和TUNEL阳性细胞数(r=-0.841, P<0.001)呈负相关。结论 慢性CsA肾毒性大鼠肾组织中EPO蛋白表达减少,从而导致贫血;CsA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与EPO蛋白表达减少有关。

    • 维生素A复合其他微量营养素对3~6岁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

      2013, 34(8):828-834.

      摘要 (2261) HTML (0) PDF 319.26 K (27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维生素A复合其他微量营养素对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重庆市近郊7所幼儿园中随机选取3所,将所有3~6岁、符合纳入标准的350名学龄前儿童作为受试对象。按分层随机的方法,将350名受试儿童随机分成单独补维生素A组(A组)、补维生素A加锌组(AZ组)及补维生素A与多种微量营养素复合物组(AMM组)。3组受试儿童同时连续补充6个月。干预前后分别测量儿童身高、体质量,计算儿童体格发育Z评分,评价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检测血清维生素A、锌、铁、钙和血红蛋白水平;在营养素干预前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儿童的一般情况、家庭状况及饮食习惯等;在营养素干预期间采用 24 h 膳食回顾法调查受试儿童膳食营养素摄取情况。结果 24 h膳食回顾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3~6岁儿童膳食中维生素A、锌和钙摄入不足。营养素干预6个月后,3组儿童血清锌和铁水平较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Z组血清锌水平的升高幅度高于AMM组(P<0.05)。AZ组及AMM组干预后血清维生素A水平分别升高了(0.05±0.23) μmol/L及(0.09±0.28) μmol/L(P<0.05,P<0.01);单独补充维生素A组血清维生素A水平升高了(0.03±0.27) μ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M组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升高幅度高于A组和AZ组(P均<0.05);AMM组儿童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幅度高于A组(P<0.05)。A组、AZ组及AMM组中儿童营养不良的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3组间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复合多种微量营养素的补充对3~6岁儿童营养状况的作用较两种微量营养素的补充未见显著性差异,儿童微量营养素的补充应根据其存在的主要营养问题选择最优营养素组合,以改善儿童营养健康状况。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期肝细胞癌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

      2013, 34(8):835-838.

      摘要 (2850) HTML (0) PDF 241.06 K (25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联合索拉非尼治疗非手术切除的中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我院共38例中期HCC患者(试验组)行TACE后索拉非尼联合治疗。根据试验组患者的基本属性及肿瘤特性,从同期选取38例单纯行TACE治疗的中期HCC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为巴塞罗那肝癌临床分期(BCLC) B期。分析试验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及两组总体生存期的差异。结果 所有试验组患者都发生了至少1种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7例(18.4%)患者出现了3级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未见4级及更高的不良反应出现。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95% CI:7.4~14.6 个月),试验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95%CI: 8.4~21.6个月),两组生存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 结论 非手术切除的中期HCC患者接受TACE后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总体生存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预后因素相关性分析

      2013, 34(8):839-845.

      摘要 (3066) HTML (0) PDF 329.85 K (29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与COPD患者疾病预后因素的相关性,以探讨CAT评分在判断预后方面的可能价值。方法 选取从2011年7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81例初诊及既往无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或长效胆碱能药物(LAMA)病史的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011年版COPD全球倡议指南(GOLD)分为A(低危、症状轻)、B(低危、症状重)、C(高危、症状轻)、D(高危、症状重)组,给予ICS/LABA或ICS/LABA+LAMA治疗,收集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相关资料,包括CAT评分、年龄、吸烟量、肺功能指标、体质指数(BMI)、运动耐力指标6 min步行距离(6MWD)、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MRC)及诊断前12个月COPD急性加重(AECOPD)次数,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81例COPD患者平均年龄(66.27±8.52)岁,男性占88.89%,吸烟者占85.19%;治疗前A、B、C、D组比例分别为8.64%、30.86%、4.94%及55.56%;CAT评分≥10分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其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用力呼气容积(FVC)及其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呼气峰流速(PEF)及其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red)、6MWD均较CAT评分 <10分组降低(P<0.05),CAT评分为10~20分组、20~30分组及≥30分组上述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T评分≥20分组mMRC分级及AECOPD次数较CAT评分<10分组升高(P<0.05),不同分组间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T评分与mMRC分级(治疗前r2=0.417,P<0.001;治疗后r2=0.19, P<0.001)、6MWD(治疗前r2=0.320,P<0.001;治疗后r2=0.19,P<0.00 1)及治疗前FEV1(r2=0.177,P=0.001 5)、FEV1%Pred(r2=0.125,P=0.002)、PEF(r2=0.164,P=0.002 4)、PEF%Pred(r2=0.129,P=0.007 6)、FVC(r2=0.098,P=0.021)、FVC%Pred(r2=0.094,P=0.024)、FEV1/FVC(r2=0.101,P=0.005 7)、AECOPD次数(r2=0.059,P=0.028)有关,与吸烟量(r2=0.041,P=0.083)、BMI(r2=0.00,P=0.89)及治疗后FEV1(r2=0.01,P=0.22)、FEV1%Pred(r2=0.003,P=0.09)无关。结论 COPD好发于男性吸烟者,其中D组比例最高。CAT评分与治疗前后mMRC分级及运动耐力指标相关性均较好,具有判断COPD患者预后的潜在价值。

    • 穿心莲内酯对脓毒症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

      2013, 34(8):846-851.

      摘要 (2582) HTML (0) PDF 2.13 M (31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穿心莲内酯对脓毒症小鼠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制作小鼠脓毒症模型。64只C57BL/6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 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模型组(CLP组)、二甲亚砜组(DMSO组)和穿心莲内酯组(AND组)。各组小鼠于术后1、6、12 h腹腔内分别注射相同剂量(0.2 mL)的生理盐水、5% DMSO或穿心莲内酯(10 mg/kg),记录各组小鼠术后7 d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另取48只C57BL/6小鼠,分组及给药方法同前,术后24 h分别检测腹腔灌洗液(PLF)中性粒细胞(PMN)数量、外周血及PLF细菌负荷以及外周血炎症因子TNF-α、IL-6、IL-10水平,同时取小鼠肺脏及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分析。结果 与CLP组相比,AND组小鼠术后7 d生存率增加(P<0.01),腹腔PMN计数下降(P<0.01),外周血和腹腔细菌清除能力增强(P<0.01),外周血TNF-α、IL-6水平降低,而IL-10水平升高(P<0.01),肺组织和肝脏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P<0.01)。DMSO组与CLP组各项检测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穿心莲内酯对CLP脓毒症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调节免疫功能,增强细菌清除能力以及降低过度炎症反应有关。

    • c-FLIP反义寡核苷酸纳米粒抑制人眼眶横纹肌肉瘤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2013, 34(8):852-856.

      摘要 (2449) HTML (0) PDF 3.49 M (27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c-FLIP反义寡核苷酸(c-FLIP ASODN)纳米粒(NP)对裸鼠体内人眼眶横纹肌肉瘤移植瘤生长的影响,评估纳米粒作为基因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皮下种植法建立裸鼠人眼眶横纹肌肉瘤动物模型,瘤体内分别注射c-FLIP反义寡核苷酸纳米粒(ASODN NP组)、未包裹的c-FLIP反义寡核苷酸(ASODN组)及生理盐水(NS组),观察肿瘤体积、组织形态学改变;应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法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肿瘤组织c-FLIP的表达情况;应用TUNEL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其他两组相比,ASODN NP组肿瘤的生长受到抑制;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ASODN NP组和ASODN组的c-FLIP表达均较NS组减少(P<0.05);免疫组化显示c-FLIP表达于胞质,ASODN NP组c-FLIP阳性细胞较其余两组减少(P<0.05);ASODN NP组及ASODN组肿瘤组织凋亡细胞增多,ASODN NP组更加明显,NS组仅见个别细胞凋亡。 结论 c-FLIP ASODN NP可有效抑制人眼眶横纹肌肉瘤裸鼠移植瘤的生长。NP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ASODN导入载体。

    • 运动联合阿仑膦酸钠片对去卵巢大鼠RANKL/OPG平衡及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2013, 34(8):857-863.

      摘要 (2935) HTML (0) PDF 584.39 K (28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运动联合阿仑膦酸钠片(Aln)对去卵巢(OVX)大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表达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90只6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OVX组、Aln治疗组(OVX+Aln组)、运动治疗组(OVX+EX组)、Aln与运动联合治疗组(OVX+Aln+EX组),每组18只,后4组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大鼠切除卵巢8周后,各治疗组大鼠分别进行1 mg/(kg·d) Aln灌胃和(或)跑台运动干预。干预12周后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大鼠左、右股骨骨密度(BMD),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RANKL、OPG含量,real-time PCR检测大鼠骨组织RANKLOPG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分析法检测骨组织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 MAPK(p38)、细胞外调节激酶(ERK)的磷酸化水平及c-Fos表达。结果 干预治疗12周后:(1)与sham组相比,OVX组大鼠左、右股骨BMD降低(P<0.05),血清RANKL含量增加、OPG含量降低、RANKL/OPG比值增大(P均<0.05),骨组织RANKL mRNA表达增加、OPG mRNA表达减少(P均<0.05)。(2)与OVX组相比,OVX+Aln组、OVX+EX组及OVX+Aln+EX组大鼠左、右股骨BMD均增加(P均<0.05),血清RANKL含量降低、OPG含量增加、RANKL/OPG比值减小(P均<0.05),骨组织RANKL mRNA表达减少、OPG mRNA表达增加(P均<0.05)。(3)与OVX+Aln组和OVX+EX组相比,OVX+Aln+EX组大鼠左、右股骨BMD,血清RANKL、OPG含量,骨组织RANKLOPG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与sham组相比,OVX组大鼠骨组织p-JNK、c-Fos表达增加(P均<0.05);OVX+Aln组、OVX+EX组及OVX+Aln+EX组与OVX组相比,大鼠骨组织p-JNK、c-Fos表达降低(P均<0.05),但3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p38、p-ERK在各组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动联合Aln治疗能够提高OVX大鼠左、右股骨骨密度,其作用可能与调节RANKL/OPG平衡、抑制JNK磷酸化及c-Fos表达有关。

    • 依达拉奉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2013, 34(8):864-867.

      摘要 (2663) HTML (0) PDF 1.15 M (25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edaravone)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C57BL/6J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9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ED组)、帕金森病模型组(P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每组30只。ED组和PD组小鼠给予皮下注射MPTP建立PD模型后,ED组给予依达拉奉(3 mg/kg)治疗。用滚轴实验检测小鼠的旋转次数,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小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 用RT-PCR和免疫印迹实验分别检测小鼠黑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mR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NS组比较, ED组、PD组小鼠在滚轴实验中的旋转次数下降(P<0.05, P<0.01), 黑质 TH表达减少(P<0.05, P<0.01), 黑质BDNF的mRNA(P均<0.01)和蛋白(P均<0.05)表达降低;与PD组比较,ED组小鼠在滚轴实验中的旋转次数增加(P<0.05),黑质TH表达增加(P<0.05), 黑质BDNF的mRNA(P<0.01)和蛋白(P<0.05)表达升高。结论 依达拉奉可增加C57BL/6J PD模型小鼠黑质区BDNF的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MPTP对小鼠黑质的损伤,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 序贯法测定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时瑞芬太尼抑制帕金森病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EC50

      2013, 34(8):868-873.

      摘要 (2304) HTML (0) PDF 331.48 K (28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复合靶控输注(TCI)丙泊酚时瑞芬太尼抑制帕金森病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浓度(EC50)。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拟择期在全麻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31例,同时按照11配对的原则在同期住院的非帕金森病患者中选择对照31例,匹配条件为:同性别、年龄±3岁。两组患者均采用TCI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行麻醉诱导,设定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为3 μg/mL,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采用改良序贯法确定,两组第1例患者瑞芬太尼的效应室靶浓度均为3 ng/mL,相邻靶浓度之差为0.2 ng/mL,以心率或收缩压变化幅度超过基础状态15%作为心血管反应阳性的判断标准。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见胸壁强直,术后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知晓。瑞芬太尼复合TCI丙泊酚抑制帕金森病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EC50为2.20 ng/mL(95%CI:1.86~2.60 ng/mL),而非帕金森病患者为2.93 ng/mL(95%CI:2.72~3.15 n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复合TCI丙泊酚3 μg/mL全麻诱导时,瑞芬太尼抑制帕金森病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EC50值小于非帕金森病患者。

    • 硬脑膜动静脉瘘手术后临床转归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3, 34(8):874-878.

      摘要 (2283) HTML (0) PDF 506.14 K (29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近6年治疗的153例DAVF病例,收集患者临床表现、血管构筑学特征、治疗方式、影像学治疗结果和临床预后等资料,进行Kaplan-Meier估计和Cox回归分析。 结果 153例患者平均随访(38.1±16.3)个月,近期随访改良Rankin评分(mRS) 3~6 级共21例,除术后并发症死亡的4例外,随访中死亡8例,另9例表现为神经功能缺损。Kaplan-Meier分析提示术前mRS ≥3级、存在静脉窦血栓、经动静脉联合入路栓塞、术后影像学结果为部分栓塞或部分栓塞并皮质静脉引流(cortical venous reflux,CVR)、术后主窦不畅的患者有预后不良的趋势。Cox回归分析提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mRS ≥3级(P=0.018)、术后影像学结果为部分栓塞并CVR(P=0.001)及术后主窦不畅(P=0.000 1)。 结论 术前神经功能残损较重、术后影像学结果为部分栓塞合并CVR以及术后主窦不畅是DAVF患者治疗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谷胱甘肽转硫酶P1(rs1695)基因多态性与Ⅳ期乳腺癌紫杉类和(或)蒽环类药物化疗疗效的关系

      2013, 34(8):879-884.

      摘要 (2865) HTML (0) PDF 2.66 M (24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谷胱甘肽转硫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GSTP1) 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695\[GSTP1 (rs1695)\]的基因分型,分析其与Ⅳ期乳腺癌患者采用紫杉类和(或)蒽环类药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检测128例Ⅳ期女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GSTP1(rs1695)基因分型,并根据PCR-HRM检测的不同基因型随机抽取10%的样本进行测序验证。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方法进行基因型分布遗传平衡吻合度检验,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基因型与乳腺癌患者化疗疗效的关系,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 128例Ⅳ期乳腺癌患者中,GSTP1(rs1695)AA基因型占57.8%(74/128)、AG基因型占39.8%(51/128)、GG基因型占2.3%(3/128),经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证实本研究入组病例GSTP1(rs1695)基因具有群体代表性(P>0.05)。128例患者均接受以紫杉类和(或)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化疗有效率为57.03%(73/128),化疗无效率为42.97%(55/128),化疗无效病例中病情稳定占18.75%(24/128),AG/GG基因型患者的化疗疗效优于AA基因型(OR=4.139, 95%CI:1.907~8.975,P<0.01),携带G基因患者的化疗有效率高于携带A基因的患者(χ2=12.163,P<0.01);其中70例紫杉类联合蒽环类药物化疗的患者中,AG/GG基因型患者的化疗疗效优于AA基因型(OR=4.016, 95%CI:1.404~11.483,P<0.01),携带G基因患者的化疗有效率高于携带A基因的患者(χ2=5.943,P<0.05)。结论 GSTP1(rs1695)的基因多态性可作为乳腺癌患者采用紫杉类和(或)蒽环类药物化疗疗效预测的遗传标记物,值得进一步大样本量的研究。

    • 木糖醇对口腔假丝酵母菌体外增殖及产酸的影响

      2013, 34(8):885-889.

      摘要 (1977) HTML (0) PDF 1.09 M (23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初步研究木糖醇对口腔假丝酵母菌体外增殖及产酸的影响,寻求新的预防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方法。方法 对100例戴义齿患者的唾液样本进行假丝酵母菌的培养鉴定及分离纯化后,观察4种常见致病性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在不同比例木糖醇替代葡萄糖(葡萄糖∶木糖醇比例分别为4∶1、3∶2、2∶3、1∶4 和0∶5)沙氏培养液中的增殖和产酸情况,了解木糖醇对不同假丝酵母菌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在有氧和缺氧条件下,比较白假丝酵母菌在含不同浓度(0%、5%、10%、15%、20%)的木糖醇培养液中培养6、12、24、48和72 h后木糖醇对白假丝酵母菌增殖与产酸抑制作用的差异。结果 与含葡萄糖和木糖醇的培养液相比,仅含木糖醇的培养液中,4种假丝酵母菌的D600值均降低,而pH值均升高(P<0.05)。与不含木糖醇的培养液相比,在有氧条件下,除含5%木糖醇48 h的pH值和D600值、10%木糖醇48 h的D600值、5%木糖醇72 h的D600值变化不显著外,其余各时间点含不同浓度木糖醇的白假丝酵母菌培养液D600值均降低,pH值均升高 (P<0.05), 而在缺氧条件下,各时间点的白假丝酵母菌培养液D600值均升高,pH值均降低 (P<0.05) 。结论 木糖醇对4种常见致病性假丝酵母菌的增殖和产酸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木糖醇作为糖替代品和致病性假丝酵母菌抑制剂,在口腔疾病的预防与保健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 >研究快报
    • Rtn4-A/B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制备

      2013, 34(8):890-893.

      摘要 (2861) HTML (0) PDF 1.90 M (30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制备Rtn4-A/B基因敲除小鼠,探索Rtn4-B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方法 用细菌人工染色体(BAC)载体构建Rtn4-A/B基因打靶载体并使其线性化,通过电转化法将其转入129SvEv品系雄性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将正确同源重组的ES细胞注射入C57BL/6J小鼠囊胚腔,繁育出嵌合体小鼠后,进一步繁殖以获得杂合子小鼠。抽提小鼠尾尖组织DNA,采用PCR法鉴定小鼠的基因型。 结果 基因打靶后,得到14个发生双臂正确同源重组ES细胞克隆。利用阳性ES细胞克隆进行囊胚内显微注射,得到5只嵌合率大于50%的雄鼠,最终繁育得到4只Rtn4-A+/-B+/-杂合子小鼠。 结论 利用ES细胞基因打靶、同源重组等方法,成功获得Rtn4-A/B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

    • >综述
    • 糖皮质激素受体磷酸化及其生理病理意义

      2013, 34(8):894-898.

      摘要 (2549) HTML (0) PDF 555.31 K (46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 具有重要的生理和药理作用,其作用主要通过GC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 GR)的介导而发挥。作为配体依赖性的转录调节因子, GR的活性除了受GC调节外,还受磷酸化的调节。GR分子,特别是在它的N端区存在多个磷酸化位点, 能以激素依赖性或者非依赖性的方式被细胞特异性的激酶,如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DKs)、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和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s)等磷酸化。磷酸化调节GR的信号转导与转录活性等,并影响组织细胞对GC的反应性和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GR磷酸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生理病理意义作一综述。

    •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与能量代谢

      2013, 34(8):899-903.

      摘要 (2530) HTML (0) PDF 305.07 K (27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KD-MBD)的危害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除传统致病因素外,能量代谢因子瘦素、胰岛素、脂联素等也参与了CKD-MBD的发生与发展。高瘦素血症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途径影响骨重塑;CKD患者伴有糖尿病会损伤成骨细胞功能,易发生低甲状旁腺素(PTH)动力不良性骨病;CKD患者脂联素水平升高的意义也与生理状态不同,可作为骨病严重程度的标记物。CKD-MBD与能量代谢的相互影响仍需要更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阐明,针对其分子机制的干预可能会给CKD-MBD带来新的治疗手段。本文将就CKD-MBD与能量代谢的相互影响作一综述。

    • >短篇论著
    • 多西环素调控的重组杆状病毒载体Ac-EGFP及Ac-HGF的构建

      2013, 34(8):904-908.

      摘要 (2671) HTML (0) PDF 1.83 M (23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将Tet-On系统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或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共同构建于一新型重组杆状病毒载体,并以不同浓度的多西环素(DOX)调控EGFPHGF表达。 方法 酶切重组质粒pFast-Tet、pTRE-EGFP和pTRE-HGF,回收目的片段后连接pFast-Tet,分别转化含有AcMNPV Bacmid和helper质粒的DH10Bac感受态细胞,筛选后提取Bacmid DNA并鉴定(命名为Ac-EGFP和Ac-HGF)。将Ac-EGFP和Ac-HGF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DOX调控EGFP(DOX浓度为0、200、500、1 000 ng/mL)和HGF(DOX浓度为0、10、100、500、1 000、1 200 ng/mL)的表达。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HGF的表达量。 结果 经鉴定EGFPHGF与Tet-On系统成功构建在同一杆状病毒载体,且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具有较高的转染率。在较高浓度DOX调控下改造后的重组杆状病毒可高表达EGFPHGF,低浓度或无DOX时表达量逐渐减低。 结论 本研究证实可将Tet-On系统与EGFPHGF共同构建于一新型重组杆状病毒载体,改造后的重组杆状病毒能稳定、高效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同浓度的DOX可调控EGFP及HGF的表达,无DOX时呈低本底。

    • Wip1联合Bmi1参与人椎间盘髓核细胞放射性损伤DNA修复

      2013, 34(8):909-913.

      摘要 (2118) HTML (0) PDF 2.53 M (22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野生型p53诱导的蛋白磷酸酶1(Wip1)在人椎间盘髓核细胞放射性损伤DNA修复中的可能作用,为椎间盘退行性变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取人椎间盘髓核细胞体外培养,小干扰(siRNA)技术干扰细胞Wip1表达,放射性照射(4、10、15、25 Gy)髓核细胞,采用彗尾实验观察DNA损伤及损伤修复反应(DNA damage repair, DDR)情况,并与未干扰Wip1髓核细胞作对照;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技术检测Wip1潜在结合蛋白;根据筛选结果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病变椎间盘组织Wip1及潜在结合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彗尾实验表明:干扰Wip1表达后,25 Gy剂量射线导致髓核细胞DNA损伤的修复并不受影响,但DDR持续激活,对照组在照射后24 h已经检测不到DNA损伤修复的标识分子,但siRNA干扰Wip1表达组细胞照射后48 h仍可检测到标识分子。Co-IP实验表明:放射性照射正常对照细胞后,Wip1与Bmi1在细胞核内分布重合,而且聚集在DNA损伤位点,而siRNA抑制Wip1表达后,这种结合随即消失。实时定量RT-PCR结果表明:与正常椎间盘组织相比,椎间盘退变组织Wip1Bmi1基因表达下降,且两者呈正相关(P<0.05)。结论 Wip1通过调控DDR时限参与了人椎间盘髓核细胞放射性损伤DNA修复,Bmi1可能参与此过程。

    • 粪肠球菌再感染根尖周炎病程进展分析

      2013, 34(8):914-918.

      摘要 (2369) HTML (0) PDF 3.59 M (22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 E.faecalis)再感染大鼠根尖周炎模型,通过观察实验牙根尖区骨质破坏面积、根尖区炎症状态及TNF-α表达,分析E.faecalis再感染大鼠根尖周炎的病程进展。 方法 SD大鼠30只,采用双侧上颌第一磨牙开髓后置入细菌内毒素脂多糖并自然暴露于口腔正常菌群4周的方法建立混合菌初次感染慢性根尖周炎模型,建模成功后对实验牙行根管预备、封药消毒2周,其后去除填充物,根管内注入E.faecalis菌悬液,封闭洞口1周建立E.faecalis再感染大鼠根尖周炎模型,之后连续观察3周。E.faecalis再感染根尖周炎组大鼠在建模成功后1周、2周、3周时,以及混合菌初次感染慢性根尖周炎组正常培养6周后、慢性根尖周炎氢氧化钙治疗组经氢氧化钙治疗6周后,各组随机处死6只大鼠,通过X线测量法、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实验牙根尖周区骨质破坏面积、根尖周区炎症状态及炎症因子TNF-α的表达量。结果 (1) E.faecalis再感染大鼠根尖周炎建模成功后连续观察3周发现根尖周骨质破坏面积持续增加,骨破坏边界仍不清晰,而根尖周炎症1~2周时达重度炎症,在3周时已转为慢性炎症状态,TNF-α表达量在2周后下降。(2)混合菌初次感染慢性根尖周炎组根尖周骨质破坏面积较小,骨破坏边缘清晰,根尖炎症程度低,TNF-α表达量少。(3)慢性根尖周炎氢氧化钙治疗组根尖周骨质破坏面积最小,炎症消退,可见根尖周牙骨质和牙槽骨新生明显,TNF-α极少量表达。 结论 E.faecalis具有较强的破坏根尖周组织的能力,在慢性炎症时,根尖周组织仍有进行性溶骨破坏的现象。

    •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开展初期术中并发症分析

      2013, 34(8):919-921.

      摘要 (2984) HTML (0) PDF 1.46 M (25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回顾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RP)开展初期阶段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原因并总结经验。方法 通过视频回顾的方法统计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3名泌尿外科医生在独立开展前20例LRP时出现的术中并发症,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肿瘤分期等相关因素,分析发生术中并发症的原因。结果 60例LRP中共出现并发症23例(38.3%),其中导尿管被误缝7例,术中出血而中转开放5例,前列腺组织残留5例,二次吻合4例,直肠损伤1例,标本遗失1例。所有并发症均在术中得到处理。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包括解剖层次不清、解剖标记不明、助手配合不默契、手术细节考虑不周全等,其中部分病例肿瘤分期偏晚、手术难度较大。结论 LRP在开展初期应尽量选择难度较低的病例,形成相对固定的手术团队,通过观摩手术,对器械选择、手术步骤、解剖标记、操作手法形成相对完善的套路,并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和改进。

    • >研究简报
    • 112例青年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2013, 34(8):922-925.

      摘要 (2120) HTML (0) PDF 404.25 K (21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青年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时间、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间收治的1135例患者资料按年龄分为青、老年组,分别对性别、年龄、病理特点、生存时间、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青年组胃癌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弥散型胃癌多见,好发于胃中下部。而在肿瘤分期、生存情况上,与老年组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分期、淋巴转移个数为影响青年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青年胃癌在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与老年胃癌无明显差异,对于青年胃癌仍应采取积极、规范的治疗。

    • 利用人体成分指标评价军事体能训练的效果

      2013, 34(8):926-927.

      摘要 (2266) HTML (0) PDF 205.62 K (27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军事体能训练与体脂百分比、瘦体重百分比、肌肉百分比、骨骼肌百分比、BMI等身体素质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对全军16所不同类型院校5631名男性毕业班学员和558名新入学的学员,进行人体成分测试及研究分析军事体能训练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男性军校毕业班学员体脂百分比低于新学员(P=0.0036)。而毕业班学员瘦体重百分比、肌肉百分比、骨骼肌百分比和BMI均高于新学员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37、0.0020、0.0411和<0.0001)。 结论 经过长期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军事体能项目的训练,能够有效地减少学员的体脂百分比,增加学员瘦体重百分比、肌肉百分比、骨骼肌百分比和BMI,并且明显增强了学员的身体素质。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