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35卷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液体隔离法在颈部结节性病变经皮热消融治疗中的应用

      2014, 35(10):1045-1052. DOI: 10.3724/SP.J.1008.2014.01045

      摘要 (3488) HTML (0) PDF 0.00 Byte (28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液体隔离法的实施方法、技术要领及其在颈部结节性病变经皮热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5月至2013年4月共对1 126例罹患颈部结节性病变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或微波热消融治疗,消融时于超声引导下向病灶及其周围结构的潜在间隙内注射隔离液,形成隔离带,使拟消融的病灶与周围结构分离。回顾分析并总结液体隔离法在提升穿刺路径安全性、降低正常组织热损伤、提高病灶消融彻底性等方面的作用。结果 在甲状腺、甲状旁腺、颌下腺、淋巴结周围等14个部位成功实施了液体隔离法,总结出液体隔离法的技术要领和超声影像特征。与未采用液体隔离相比,液体隔离法能降低颈部结节病灶消融热损伤发生率(0.7% vs 15%, P<0.01),降低首次消融残余率(0.29% vs 7.4%, P<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液体隔离法实施简便,可重复性好,隔离效果确切,是颈部结节热消融治疗安全、有效的辅助措施。

    • miR-144 靶向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蛋白调控树突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2014, 35(10):1053-1059. DOI: 10.3724/SP.J.1008.2014.01053

      摘要 (2530) HTML (0) PDF 0.00 Byte (28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miRNA-144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成熟过程中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通 过对本实验室前期工作中获得的DCs成熟过程中miRNA芯片结果进行数据挖掘,筛选得到DCs成熟过程中显著下调的miRNA(miR)-144,并使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体外培养的DCs进行验证;检测miR-144转染DCs后相关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23)的改变及信号通路(NF-κB、MAPK)活化情况;使用TargetScan预测miR-144的作用靶点并通过双荧光报告系统验证;进一步构建靶蛋白过表达DC2.4细胞系并检测miR-144拟似物转染该细胞系后细胞因子TNF-α mRNA的分泌情况。结果 体外培养的DCs经LPS刺激成熟后miR-144的表达下调(P<0.01)。miR-144 拟似物转染DCs后,TNF-α、IL-1β、IL-6、IL-23 mRNA表达均出现下调(P<0.05,P<0.01),NF-κB磷酸化水平下降。通过信息学分析发现miR-144的潜在靶点为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蛋白基因(RANKL)并通过双荧光报告系统证明了该结论。在RANKL过表达DC2.4细胞系中转染miR-144拟似物后,TNF-α mRNA的表达不受影响。结论 miR-144 靶向RANKL调控DCs细胞因子分泌。

    • 鞘氨醇激酶2抑制5-氟尿嘧啶诱导的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

      2014, 35(10):1060-1065. DOI: 10.3724/SP.J.1008.2014.01060

      摘要 (2920) HTML (0) PDF 0.00 Byte (31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鞘氨醇激酶2(SphK2)在5-氟尿嘧啶(5-FU)诱导的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Hoechst33342染色检测5-FU作用48 h后HCT116细胞凋亡形态学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5-FU作用48 h后HCT116细胞的凋亡率,并分析SphK2的干扰或过表达对5-FU诱导的HCT116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用蛋白质印迹法观察5-FU诱导HCT116细胞SphK2活性的改变及干扰或过表达SphK2对5-FU诱导凋亡中凋亡标记蛋白的影响。结果 5-FU能诱导HCT116细胞凋亡,细胞出现了明显的核固缩、染色质凝集等凋亡形态变化。细胞SphK2被干扰后,与未被干扰的细胞相比,5-FU诱导后的细胞凋亡率增高(P<0.01),凋亡标记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而过表达SphK2的细胞在5-FU作用下其凋亡率较对照组(空质粒处理)下降(P<0.01),凋亡标记蛋白表达水平亦下降;5-FU可诱导磷酸化SphK2水平增高。结论 SphK2对5-FU诱导的HCT116细胞凋亡具有负调控作用。

    • N-3多聚不饱和脂肪酸抑制氧化应激途径对犬无菌性心包炎所致房颤的影响

      2014, 35(10):1066-1072. DOI: 10.3724/SP.J.1008.2014.01066

      摘要 (2754) HTML (0) PDF 0.00 Byte (3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采用犬无菌性心包炎模型检验n-3多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s)对房颤的影响及其对心房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20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UFAs组,分别行开胸造无菌性心包炎模型。PUFAs组实验开始前4周给予PUFAs 2 g/d,术前和术后第2天分别测量心房各项电生理学指标(AF的诱导性和持续性指标、心房有效不应期、房内传导时间),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心房组织中 3-硝基酪氨酸水平。结果 术前两组间心房各项电生理学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2天与对照组相比,PUFAs组房颤可诱导性[(11.0±7.4)% vs (28.0±10.3)%, P<0.001]和持续性[房颤时程中位数: 1 105(655.8~1 406.5) s vs 2 516.5 (1 187~3 361) s, P<0.05]降低,并且心房有效不应期延长[(133.4±4.1) ms vs (129.8±4.3) ms, P<0.05)],房内传导时间缩短[(46.6±4.4) ms vs (51.9±4.8) ms, P<0.05],心房组织3-硝基酪氨酸水平降低(P<0.000 1)。结论 PUFAs可以降低术后房颤的发生危险,其对氧化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作用于房颤的机制之一。

    • 低剂量米诺环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2014, 35(10):1073-1077. DOI: 10.3724/SP.J.1008.2014.01073

      摘要 (2467) HTML (0) PDF 0.00 Byte (36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用低剂量米诺环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米诺环素干预组(I/R+MC组)。I/R组行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术;S组行假手术操作;I/R+MC组在再灌注术后,尾静脉注射3 mg/kg米诺环素,每日2次,持续14 d。缺血再灌注后2 d,采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伊文思蓝(EB)法评估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 HMGB1)及离子钙接头蛋白(ionized calcium-binding adaptor molecule 1,Iba1)的表达。分别于再灌注后2、7、14 d,采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2 d,I/R组大鼠脑梗死体积较S组增大,缺血侧脑组织内EB的渗出量、HMGB1和Iba1蛋白表达均较S组明显增加(P<0.05)。与I/R组比较,I/R+MC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减小(P<0.05),EB的渗出量、HMGB1和Iba1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I/R+MC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I/R组下降(P<0.05)。结论 米诺环素可能通过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梗死体积、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及小胶质细胞激活等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后早期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

      2014, 35(10):1078-1082. DOI: 10.3724/SP.J.1008.2014.01078

      摘要 (2464) HTML (0) PDF 0.00 Byte (3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 COMT)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后早期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 CVS)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67例自发性SAH急性期(<3 d)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SAH患者COM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运用TCD判定SAH患者早期CVS的严重程度;运用Hunt-Hess分级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运用头颅CT的Fisher分级评估出血量的多少。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COMT基因分型结果等临床资料与CVS的相关性。结果 各等位基因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研究样本为遗传平衡群体。A等位基因携带者的CVS发生率(51.7%)明显高于G等位基因携带者(38.5%)。A/A基因型患者CVS发生率(66.7%)明显高于G/G(35.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等位基因、A/A基因型和Hunt-Hess分级3~5级与CVS具有相关性。调整临床相关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仍提示A等位基因、A/A基因型是SAH后早期CVS的危险因素。结论 COMT A等位基因、A/A基因型可能是SAH后早期CVS的危险因素。

    • Angiopep-2与转铁蛋白共修饰脂质体跨血脑屏障的研究

      2014, 35(10):1083-1087. DOI: 10.3724/SP.J.1008.2014.01083

      摘要 (3154) HTML (0) PDF 0.00 Byte (31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angiopep-2与转铁蛋白共修饰脂质体,并对其跨血脑屏障能力进行评价。方法 制备angiopep-2与转铁蛋白(TF)共修饰脂质体(ANG/TF-LPs),考察其粒径、Zeta电位和血清稳定性等理化特征。通过定量细胞摄取实验考察脑内皮bEnd.3细胞对ANG/TF-LPs的摄取效率。构建血脑屏障体外模型,考察不同脂质体的跨血脑屏障能力。结果 所制备的ANG/TF-LPs粒径为(93.2±13.5) nm, Zeta 电位为(7.55±1.85) mV,且在24 h内具有良好的血清稳定性。体外细胞摄取实验表明,bEnd.3细胞对ANG/TF-LPs的摄取效率分别是TF-LPs、ANG-LPs和LPs的2.9倍、2.4倍和4.8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NG/TF-LPs的跨血脑屏障效率分别是TF-LPs、ANG-LPs和LPs的3.1倍、2.9倍和5.4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NG/TF-LPs制备工艺简单,经过angiopep-2与转铁蛋白修饰后,脂质体的跨血脑屏障能力显著增强,是一种潜在高效的脑部靶向给药系统。

    • 聚乙二醇修饰的聚精氨酸基因载体的构建及其体外评价

      2014, 35(10):1088-1093. DOI: 10.3724/SP.J.1008.2014.01088

      摘要 (2719) HTML (0) PDF 0.00 Byte (30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利用聚乙二醇(PEG)修饰非病毒基因载体聚精氨酸(PLR),考察PEG修饰对PLR的细胞毒性和PLR介导的RNA干扰效率的影响。方法 利用1HNMR鉴定合成的PLR-PEG的结构,确定PEG的修饰度,利用凝胶电泳表征载体对siRNA的包裹能力,在前列腺癌干细胞模型细胞(RC-92a/hTERT)上考察PLR-PEG的细胞毒性,考察PLR-PEG/siRNA复合物的细胞摄取及相关基因的干扰效率。结果 通过结构鉴定确定PLR-PEG合成成功;细胞毒性实验表明PEG修饰可以降低PLR的毒性;PEG修饰会降低PLR/siRNA复合物的细胞摄取,高N/P时对细胞摄取的影响不大;PEG修饰也会降低PLR介导的RNA干扰效率,但PEG修饰度在一定范围内对干扰效率的影响比较小。结论 PEG修饰的PLR作为基因载体在前列腺癌干细胞的基因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中国2004—2010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及母婴阻断药物应用状况的系统评价

      2014, 35(10):1094-1102. DOI: 10.3724/SP.J.1008.2014.01094

      摘要 (2400) HTML (0) PDF 0.00 Byte (32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2004—2010年艾滋病母婴传播及母婴阻断药物应用状况。方法 全面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中中国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均从建库到2013年5月。对纳入的文献采用参照AHRQ横断面研究评价标准和STROBE声明拟定的4条标准进行质量评价。将样本量、监测地点和监测年份作为主要异质性来源进行meta回归分析。采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V2.0 software 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2 356篇文献,最终纳入51篇进行分析。2004—2010年我国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依次分别为12.90%(95% CI: 7.48%~21.36%)、16.35%(95% CI: 10.41%~24.73%)、6.45%(95% CI: 3.73%~10.93%)、6.25%(95% CI: 2.39%~15.36%)、5.56%(95% CI: 2.79 %~10.76%)、3.10%(95% CI: 1.59 %~5.97%)、2.29%(95% CI: 1.36 %~3.83%),孕产妇中阻断药物应用率依次分别为70.39%(95% CI: 24.42%~94.59%)、71.99%(95% CI: 61.49%~80.54%)、78.79%(95% CI: 70.19%~85.43%)、86.84%(95% CI: 79.24%~91.94%)、82.71%(95% CI: 76.62%~87.48%)、81.85%(95% CI: 75.55%~86.80%)、86.16%(95% CI: 53.20%~97.15%);2005—2010年婴儿阻断药物应用率依次分别为80.72%(95%CI: 72.89%~86.70%)、81.84%(95% CI:71.55%~88.98%)、85.43%(95% CI:80.99%~88.97%)、89.75%(95% CI: 81.82%~94.45%)、92.39%(95% CI: 84.97%~96.31%)、90.34%(95% CI: 85.50%~93.68%)。结论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呈下降趋势,孕产妇及婴儿阻断药物应用率都有所升高。

    • 异体输血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2014, 35(10):1103-1108. DOI: 10.3724/SP.J.1008.2014.01103

      摘要 (2721) HTML (0) PDF 0.00 Byte (28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异体输血(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ABT)对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ABT与CRC患者预后的相关研究,并辅以文献追溯法查找相关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4年3月。由2名评价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8个研究,共5 47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未输血组相比,输血组总生存风险和疾病特异性生存风险分别增加了21%(HR=1.21,95% CI: 1.09~1.33,P<0.001)和47%(HR=1.47,95% CI: 1.17~1.8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输血组无病生存风险、局部复发风险和远处转移风险与未输血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BT可以增加CRC手术患者的总生存风险与疾病特异性生存风险,因此积极采取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策略以降低ABT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超声内镜诊断类系统评价/meta分析现状

      2014, 35(10):1109-1114. DOI: 10.3724/SP.J.1008.2014.01109

      摘要 (2436) HTML (0) PDF 0.00 Byte (33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当前国内外发表的超声内镜诊断类系统评价(SRs)/meta分析(MAs)的研究现状。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3年7月。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有关超声内镜诊断的SRs/MAs,由2名评价员分别进行文献筛选,并按照预先设计的资料提取表进行资料提取。结果 共纳入SRs/MAs 72篇,发表数量从1998年的1篇增加至2012年的16篇,涉及病种以消化系统疾病居首(75.0%,54/72),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8.3%,6/72);90.3%(65/72)SRs/MAs以英文形式发表,其余以中文形式发表;87.5%(63/72)的SRs/MAs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93.1%(67/72)的SRs/MAs作者来源自同一个国家,其中第一作者主要分布于中国(31.9%,23/72)和美国(30.6%,22/72),国际合作研究仅5篇;77.8%(56/72)的SRs/MAs由一个机构(如医院、大学、研究所)完成。在图表使用类型方面,以纳入研究特征表(84.7%,61/72)、森林图(72.2%,52/72)居多。英文SRs/MAs参考文献数量约为中文的2.5倍,且近5年的数量较高。中英文SRs/MAs被引用率平均仅36.3次。54.2%(39/72)的SRs/MAs使用Cochrane Handbook 5.1推荐的QUADAS工具评价原始研究质量,38.9%(28/72)的研究未报告质量评价的方法。所有纳入中文SRs/MAs均未报告基金资助信息。结论 超声内镜诊断类SRs/MAs研究的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国内外的研究者需加强不同国家不同研究机构间的合作及方法学人员的参与,鼓励使用诊断类质量评价QUADAS工具,严格按照PRISMA报告标准使用流程图及漏斗图。

    • >综述
    • 长链非编码RNA与肺癌

      2014, 35(10):1115-1120. DOI: 10.3724/SP.J.1008.2014.01115

      摘要 (3940) HTML (0) PDF 0.00 Byte (34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其数量众多,但缺少蛋白质编码功能。研究发现,lncRNA能在表观遗传学、转录及转录后等多种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在各类生物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并与多种疾病相关,已经成为现代遗传学的研究热点。近期研究证据显示,肺癌中有多种lncRNA的表达水平发生了变化,并在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就lncRNA的定义、功能机制及与肺癌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 过氧化物酶6肺部抗氧化应激研究进展

      2014, 35(10):1121-1125. DOI: 10.3724/SP.J.1008.2014.01121

      摘要 (3593) HTML (0) PDF 0.00 Byte (46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氧化应激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和损伤在肺部疾病中的作用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过氧化物酶6(peroxiredoxin 6, Prdx6)兼有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过氧化物酶和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 PLA2)活性,能有效对抗氧化应激,减轻氧化应激诱导的肺部损伤,在肺部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通过对Prdx6的结构、功能、分布、表达调控等方面进行回顾,并进一步结合相关实验研究,对Prdx6在肺部抗氧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和调控机制等作一综述。

    • 高原适应性的基因学研究进展

      2014, 35(10):1126-1132. DOI: 10.3724/SP.J.1008.2014.01126

      摘要 (2984) HTML (0) PDF 0.00 Byte (39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海拔世居民在缺氧、寒冷的环境下能够很好地生存。从生理角度分析,高海拔世居民具有较低血红蛋白浓度、更高的一氧化氮水平等特点。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这些适应性的改变是具备遗传学基础的,这些研究给我们提供了多个基因在高原人群中的特征,例如EPAS1、EGLN1、CBARA1、VAV3、PPARA、eNOS等,涉及缺氧诱导途径、红细胞的生产以及血管舒张性物质的产生等。这些研究结果从遗传学角度给我们提供了新的线索,为我们揭示高原性自然环境选择的独特性、加深对高原疾病发生机制的理解、治疗和避免高原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策略。

    • >技术方法
    • 单侧颈动脉结扎结合枕大池二次注血建立改良脑血管痉挛模型

      2014, 35(10):1133-1136. DOI: 10.3724/SP.J.1008.2014.01133

      摘要 (2842) HTML (0) PDF 0.00 Byte (28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在枕大池二次注血模型基础上结扎单侧颈动脉,尝试建立一种适合脑血管痉挛后脑损害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 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注血组和结扎注血组,每组10只。注血组和结扎注血组均行枕大池二次注血;结扎注血组加行单侧颈动脉结扎。于首次注血后5 d处死全部动物,脑组织切片后行H-E及TUNEL染色,测量基底动脉直径并行海马神经元凋亡计数。结果 假手术组动物术后全部存活,注血组术后存活率90%,结扎注血组存活率70%。与假手术组相比,注血组及结扎注血组均出现明显基底动脉痉挛及海马神经元凋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扎注血组基底动脉直径与注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2),结扎注血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细胞计数较注血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单侧颈动脉结扎结合枕大池二次注血可建立脑缺血损伤症状更严重的脑血管痉挛模型。

    • >短篇论著
    • 番茄红素减轻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作用及机制

      2014, 35(10):1137-1140. DOI: 10.3724/SP.J.1008.2014.01137

      摘要 (2564) HTML (0) PDF 0.00 Byte (37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番茄红素(lycopene, LP)对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6 mg/kg)进行建模,并将成功建立的20只DR模型随机分为DR组和LP组,每组10只;另设10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NC组)。LP组给予LP灌胃(60 mg/kg)治疗,NC组和DR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干预8周后,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内皮素(endothelin,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蛋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rotein,CGRP)的含量,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结果 与NC组比较,DR组的ET含量增高、CGRP含量降低、VEGF的表达增加(P<0.05);与DR组比较,LP组的ET含量降低、CGRP含量增加、VEGF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 LP通过降低DR大鼠血清ET含量、提高CGRP含量、下调视网膜中VEGF的表达而减轻大鼠DR。

    • 3.0 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

      2014, 35(10):1141-1144. DOI: 10.3724/SP.J.1008.2014.01141

      摘要 (2790) HTML (0) PDF 0.00 Byte (34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采用3.0 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R MRI)技术评估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探讨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斑块分布特性及血管重构特点。方法 对64例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患者进行3.0 T HR MRI检查,测定斑块厚度并统计斑块部位,计算斑块面积比(斑块面积/斑块所在层面管腔的截面积)、血管重构率(斑块所在层面血管的截面积/近远端正常血管面积的平均值)及残腔率(剩余管腔面积/近远端正常管腔面积的平均值)。结果 大脑中动脉M1段粥样硬化斑块最易形成环形及沉积在管腔前下壁,斑块厚度以0.5~1.5 mm为主(72.5%);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管腔以正性重构为主。结论 3.0 T HR MRI有利于评估大脑中动脉段粥样硬化性狭窄斑块分布及管壁重构模式,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Dynesys动态固定与腰椎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比较研究

      2014, 35(10):1145-1150. DOI: 10.3724/SP.J.1008.2014.01145

      摘要 (3036) HTML (0) PDF 0.00 Byte (32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对比Dynesys动态固定与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评价Dynesys动态固定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60例,按动态固定和融合固定分组。接受Dynesys动态内固定的患者26例,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 (42.45±10.12)岁 (32~56岁),突出节段: L4~L5节段13 例,L5~S1节段13例。接受脊柱融合手术的患者34例,男性20例、女性14 例,年龄(45.24±12.15)岁(38~60岁),突出节段: L4~L5节段18例, L5~S1节段1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等临床评分结果以及腰椎活动度、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4年,平均随访(3.2±0.2)年。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患者的ODI、VAS、SF-36临床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Dynesys组相比融合组改善明显(P<0.01)。末次随访时两组腰椎活动度均较术前无明显变化,两组间腰椎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两组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无明显丢失,两组间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ynesys动态固定在影像学结果方面与融合组相比较优势并不显著,在相邻节段退变方面,也没有明确的证据显示融合固定比Dynesys动态固定更容易发生相邻节段退变。但是临床评分结果相比,Dynesys动态固定改善得更多,另外Dynesys动态固定还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对中老年患有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患者,Dynesys动态固定是一个可以接受的选择。

    • 单孔与标准腹腔镜下无功能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2014, 35(10):1151-1155. DOI: 10.3724/SP.J.1008.2014.01151

      摘要 (2763) HTML (0) PDF 0.00 Byte (28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与标准经腹腹腔镜下行无功能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9月至2013年8月,本单位同一手术组完成无功能肾切除微创手术72例,其中50例行标准经腹腹腔镜手术,22例行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手术,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7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标准腹腔镜组、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组术后疼痛评分(4.3±1.0 vs 3.7±0.8,P=0.015)、术后肠通气恢复时间[(58.1±16.1) h vs (49.2±14.0) h,P=0.032)]、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3.9±1.5) d vs (2.8±1.1) d, P=0.003)]、术后住院时间[(7.3±3.1) d vs (6.3±3.4) d,P=0.048]、手术切口满意度(7.4±0.9 vs 8.0±0.6,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 与标准经腹腹腔镜下无功能肾切除术相比,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具有术后疼痛轻、肠道通气恢复快、引流管拔除时间早、切口满意度高的优势,但远期疗效仍有待观察。

    • “组块化分步学习”的培训模式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培训中的应用

      2014, 35(10):1156-1158. DOI: 10.3724/SP.J.1008.2014.01156

      摘要 (2303) HTML (0) PDF 0.00 Byte (30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教学方法,缩短学习曲线,减少学习期手术相关问题的发生。方法 将完全未接触经直肠超声操作及穿刺相关操作的具有2~3年泌尿外科工作经验的6名住院医师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名。两组均进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的12针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实验组采用“组块化分步学习”的培训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解+操作示教+全过程独立操作的学习方法。14 d后对两组学员进行操作考试并进行针对该培训的问卷调查。结果 14 d后,实验组全部3名学员均能顺利进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的12针前列腺穿刺活检操作,而对照组只有1名学员能顺利规范完成。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3名学员均感觉该培训过程有趣而且不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没有出现紧张的情况;而对照组中只有1名学员感到操作过程较容易,另外2名学员感觉学习过程枯燥乏味,操作掌握难度较大,在实际患者身上操作过程中容易紧张、遗忘。结论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的12针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组块化分步学习”的培训过程能够极大地提高学员的学习效率、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循序渐进的培训过程使该操作的学习过程变得简单有趣。

    • 无精子症患者外周血和睾丸组织睾酮、雄激素受体、热休克蛋白90水平的变化

      2014, 35(10):1159-1162. DOI: 10.3724/SP.J.1008.2014.01159

      摘要 (2500) HTML (0) PDF 0.00 Byte (30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无精子症患者外周血及睾丸组织睾酮(T)、雄激素受体(AR)、热休克蛋白90(HSP90)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45例无精子症患者,测量其静脉血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T、AR、HSP90水平;行睾丸穿刺,获取生精小管观察有无精子,之后磨碎、离心后获取上清液,测量上清液T、AR、HSP90的含量。按睾丸穿刺结果和血FSH值分为A(睾丸穿刺有精子,FSH<8 IU/L)、B(睾丸穿刺无精子,FSH<8 IU/L)、C(睾丸穿刺无精子,FSH>8 IU/L) 3组,比较3组间外周血和睾丸组织T、AR、HSP90水平,分析FSH、LH、T、AR、HSP90间的相关性。结果 3组间比较,外周血AR(P=0.026)、HSP90(P=0.019),睾丸组织T(P=0.006)、AR(P=0.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外周血T和睾丸组织HSP9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表明:FSH与外周血HSP90(r=0.729,P=0.001)、睾丸组织T(r=0.722,P=0.002)正相关;LH与外周血(r=0.629,P=0.012)和睾丸组织(r=0.610,P=0.016)T均正相关;外周血T与外周血AR(r=-0.665,P=0.005)负相关,而睾丸组织T与睾丸组织AR(r=0.544,P=0.029)正相关;外周血(r=0.559,P=0.042)和睾丸组织(r=0.803,P=0.000)AR与其相应的HSP90正相关。结论 睾丸体积正常的无精子症患者外周血HSP90、AR浓度升高,反馈作用于FSH和LH,睾丸内T和AR逐渐升高,HSP90变化不明显。

    • 中国军人职业倦怠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2014, 35(10):1163-1167. DOI: 10.3724/SP.J.1008.2014.01163

      摘要 (3245) HTML (0) PDF 0.00 Byte (31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验证中国军人职业倦怠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1 292名军人,以中国军人职业倦怠量表进行测评,并对其中130名官兵施测中国军人职业压力量表。利用SPSS17.0、Amos7.0对中国军人职业倦怠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 中国军人职业倦怠总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44,各分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683~0.800(P<0.01);总量表的分半信度是0.834,各因子的分半信度为0.575~0.758(P<0.01);量表各因子与总分之间相关系数为0.655~0.809(P<0.01)。中国军人职业倦怠量表总分与中国军人职业压力量表总分相关系数为0.538(P<0.01)。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此研究结果与原量表各条目的因子归类一致;经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数据与模型拟合程度较高,拟合指标的χ2值为1 465.447,近似均方根误差(RMSEA)为0.060,塔克-刘易斯指数、比较拟合指数、增值拟合指数、拟合优度指数分别为0.949、0.895、0.915、0.893。结论 中国军人职业倦怠量表信度和效度都较好,达到了心理测量学标准,能够作为测量军人职业倦怠的有效工具。

    • 中性粒细胞CD64和C-反应蛋白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meta分析

      2014, 35(10):1168-1171. DOI: 10.3724/SP.J.1008.2014.01168

      摘要 (2394) HTML (0) PDF 0.00 Byte (33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国内外已发表的高质量的有关中性粒细胞CD64和C-反应蛋白(CRP)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敏感性和特异性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为临床医生选择适当的诊断检测指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和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数据库从建库至2013年10月15日之间发表的有关中性粒细胞CD64和CRP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文献,根据meta分析的要求对检索到的原始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对符合要求的所有文献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计算CD64与CRP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敏感性和特异性的优势比(OR),评价两种检测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8篇,临床诊断阳性的总病例数578例,临床诊断阴性的总病例数85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CD64与CRP检测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79,95%CI (1.59,4.92),P=0.000 4],而两者检测新生儿败血症的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1,95%CI (0.50,1.30),P=0.37]。结论 在目前研究中,CD64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优于CRP,而两者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特异性无明显差异。

    • >病例报告
    • 介入治疗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法洛三联症1例报告

      2014, 35(10):1172-1174. DOI: 10.3724/SP.J.1008.2014.01172

      摘要 (2153) HTML (0) PDF 0.00 Byte (35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直肠癌转移至宫颈、卵巢并乳腺同时多重癌1例报告

      2014, 35(10):1174-1175. DOI: 10.3724/SP.J.1008.2014.01174

      摘要 (2316) HTML (0) PDF 1.64 M (30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系统性红斑狼疮重叠干燥综合征合并肺部曲霉菌感染1例报告

      2014, 35(10):1176-1177. DOI: 10.3724/SP.J.1008.2014.01176

      摘要 (2292) HTML (0) PDF 0.00 Byte (34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