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35卷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靶向黏蛋白1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Jurkat T细胞特异杀伤肝癌细胞

      2014, 35(11):1177-1182. DOI: 10.3724/SP.J.1008.2014.01177

      摘要 (4593) HTML (0) PDF 1.64 M (38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靶向黏蛋白1(mucin 1,MUC1)的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修饰的T细胞株(CAR-T)对MUC1高表达肝癌细胞的特异杀伤能力。方法 分别构建第1代与第3代靶向MUC1的CAR基因表达框(MUC1-CAR与 G3MUC1-CAR),并将其装入慢病毒载体,利用获得的重组慢病毒感染Jurkat细胞,通过CCK-8法、ELISA法、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分别检测在MUC1抗原存在条件下,CAR-T细胞的增殖、IL-2分泌量、杀伤作用。结果 成功构建2种靶向MUC1嵌合抗原受体表达框的重组慢病毒Jurkat CAR-T细胞株。两种Jurkat CAR-T细胞均能特异识别MUC1分子,杀伤MUC1高表达的肝癌细胞QGY-7701,而对MUC1低表达的正常肝细胞基本不杀伤;第3代CAR修饰的Jurkat T细胞接触MUC1分子后,其增殖速度、IL-2分泌量和杀伤效率均优于第1代MUC1修饰细胞(P<0.05或P<0.01)。结论 靶向MUC1的Jurkat CAR-T细胞能特异杀伤MUC1高表达的肝癌细胞。

    • 慢病毒介导人PERK基因修饰对内质网应激介导凋亡的影响

      2014, 35(11):1183-1190. DOI: 10.3724/SP.J.1008.2014.01183

      摘要 (2386) HTML (0) PDF 1.91 M (39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人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like ER kinase, PERK)慢病毒载体并包装慢病毒颗粒(lentivirus),探讨成肌细胞C2C12中PERK基因慢病毒修饰对内质网应激介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设计并合成人PERK基因的上、下游引物,采用PCR方法从真核质粒pcDNA3.l(-)-PERK中扩增目的基因。鉴定后与慢病毒载体pWPT-GFP进行重组,再将重组慢病毒载体pWPT-GFP-PERK与慢病毒包装质粒pMD2G、pSPAX2共转入293T细胞中,进一步包装形成PERK慢病毒(LV-PERK);收集转染后48 h的细胞上清,体外感染成肌细胞C2C12,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感染效率,并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内质网应激时重组慢病毒PERK对C2C1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leaved Caspase-3与Chop蛋白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和包装了滴度为4.2×108 efu /mL的PERK重组慢病毒。FCM检测结果表明,TM+LV-PERK处理组G1期细胞比例为54.37%,低于TM组(77.91 %)和LV-GFP组(66.41%);TM LV-PERK处理组S期细胞比例为31.36 %,高于TM组(12.14%)和LV-GFP组(16.96%),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TM LV-PERK处理组细胞凋亡率为25.91%,高于TM组(11.79%)和Ad-GFP组(11.24 %),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检测Cleaved Caspase-3和Chop蛋白的表达与FCM结果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和包装LV-PERK重组慢病毒颗粒,在内质网应激时,LV-PERK慢病毒可促进C2C12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 H-RasV12诱导的人成纤维细胞早期衰老中自噬的调节

      2014, 35(11):1191-1196. DOI: 10.3724/SP.J.1008.2014.01191

      摘要 (2529) HTML (0) PDF 1.72 M (26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癌基因H-RasV12过度表达或激活与自噬活性的关系,在人成纤维细胞中观察Ras过度表达对自噬活性的影响。方法 在BJ人成纤维细胞中转染原癌基因H-RasV12或其空载体,通过形态学、细胞生长曲线、β-半乳糖苷染色、衰老和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流式细胞分析、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抑制自噬关键基因5(ATG5),来分析Ras过度表达的细胞效应。结果 与对照细胞相比,H-RasV12过度表达的BJ细胞出现明显的早期衰老,其自噬活性受到抑制,表现为蛋白p62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 Light chain 3Ⅱ,LC3Ⅱ)的显著蓄积,在研究时间区间内这种抑制作用保持稳定,同时细胞凋亡率增加;利用siRNA抑制ATG5表达,抑制自噬可进一步加重衰老。结论 人成纤维细胞稳定表达癌基因H-RasV12后,可出现自噬活性受到抑制的现象,且自噬抑制处于自噬过程的后期。这一现象可能与Ras相关性癌症的癌变机制有关。

    • 司来吉兰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胃窦酪氨酸羟化酶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2014, 35(11):1197-1202. DOI: 10.3724/SP.J.1008.2014.01197

      摘要 (2378) HTML (0) PDF 1.73 M (26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司来吉兰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大鼠胃功能障碍及胃窦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及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表达的影响,探讨司来吉兰对PD胃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7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D模型组和司来吉兰治疗组,后两组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制备PD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模型组每日并灌胃生理盐水,治疗组每日灌胃给药司来吉兰0.5 mg/kg。分别于治疗后4 d、8 d测定胃固体食物残留率,并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胃窦TH和nNOS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各时间点胃内固体食物残留率均增加,胃窦TH表达均减少,nNOS表达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各时间点胃内固体食物残留率均降低,胃窦TH表达均升高,nNOS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治疗4 d组相比,治疗8 d组大鼠胃内固体食物残留率明显降低,TH表达明显升高, nNOS阳性细胞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司来吉兰可改善PD大鼠胃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减轻PD模型大鼠胃窦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和抑制nNOS表达有关。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s耐药机制中的作用

      2014, 35(11):1203-1208. DOI: 10.3724/SP.J.1008.2014.01203

      摘要 (2517) HTML (0) PDF 1.40 M (23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和患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法检测PC9、A549、H1975细胞和患者血清IGF-1水平,蛋白质印迹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的表达;MTT法检测吉非替尼和IGF-1受体拮抗剂BMS536924处理后的细胞增殖;收集84例接受EGFR-TKIs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IGF-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 同吉非替尼敏感细胞株PC9相比,耐药细胞株H1975和A549中IGF-1表达增加(P<0.05), IGFBP表达降低;加入不同浓度的BMS536924可促进吉非替尼对耐药细胞株的增殖抑制(P<0.05)。在接受EGFR-TKIs治疗的患者中,疾病进展者的IGF-1水平较疾病控制者有所增高(P=0.052);原发性耐药者较获得性耐药者的IGF-1水平升高(P=0.02)。IGF-1表达阴性患者的生存期高于阳性患者(P=0.002)。结论 IGF-1在耐药NSCLC细胞株及患者血清中均有高表达,使用IGF-1R拮抗剂可逆转耐药细胞对EGFR-TKIs的反应;IGF-1表达与患者预后相关。

    • 肝豆状核变性中ATP7B基因复合突变的研究

      2014, 35(11):1209-1214. DOI: 10.3724/SP.J.1008.2014.01209

      摘要 (2428) HTML (0) PDF 2.79 M (25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对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WD)患者 ATP7B基因测序,探讨其突变率及与WD的关系,分析WD中ATP7B基因复合突变的意义。方法 提取67例临床确诊的WD患者口腔黏膜细胞的基因组DNA,应用PCR技术对ATP7B全部外显子 5' 端→ 3' 端扩增,运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突变。结果 在67例患者中,发现WD中ATP7B基因突变患者52例,检出率为77.61%,其中16例纯合子突变(12例Arg778Leu纯合子突变和4例Arg919Gly纯合子突变),5例复合突变,31例单纯杂合子突变。5种ATP7B基因复合突变国内罕见报道。结论 本研究发现5种ATP7B基因的复合突变,这些复合突变可能与WD的发生发展相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热消融对甲状腺良性结节组织内HSP70表达的影响

      2014, 35(11):1215-1219. DOI: 10.3724/SP.J.1008.2014.01215

      摘要 (3060) HTML (0) PDF 1.24 M (3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良性结节射频消融后组织内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HSP70)表达的变化及其潜在意义。方法 对50枚甲状腺良性实性结节实施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设定结节的中央区、边缘区和过渡区,于消融前后对应各穿刺取材1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半定量测定其内HSP70的表达,对比消融前后及消融后不同区域HSP70的表达差异。结果 50枚甲状腺实性结节中央区和边缘区HSP70的表达在消融前、后无明显差异,过渡区HSP70的表达消融后强于消融前(P<0.05);消融治疗后HSP70的表达存在过渡区强于中央区和边缘区(P<0.05),而中央区与边缘区无明显差异。结论 热消融治疗过程中存在甲状腺结节周围过渡区HSP70高表达,这可能有助于保护正常腺体组织免受热损伤。

    • 我国HIV感染孕产妇妊娠、分娩及婴儿喂养方式的meta分析

      2014, 35(11):1220-1231. DOI: 10.3724/SP.J.1008.2014.01220

      摘要 (2656) HTML (0) PDF 2.07 M (24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2003~2011年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感染孕产妇的继续妊娠率、剖宫产率及其所生婴儿的人工喂养率情况,为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3年5月,纳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我国HIV感染孕产妇继续妊娠、剖宫产及其所生婴儿人工喂养情况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采用 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Version2.0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meta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异质性的来源。结果 共检索到2 356篇文献,最终纳入61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2003~2011年,我国HIV感染孕产妇的继续妊娠率依次为67.50%[95%CI(51.73%, 80.10%)]、60.49%[95%CI(18.59%, 91.13%)]、51.80%[95%CI(28.13%, 74.68%)]、62.59%[95%CI(54.60%, 69.96%)]、64.93%[95%CI(50.18%, 77.29%)]、70.65%[95%CI(62.20%, 77.88%)]、65.66%[95%CI(59.70%, 71.16%)]、67.85%[95%CI(52.66%, 80.02%)]、75.00%[95%CI(59.46%, 85.99%)];2004~2010年HIV感染孕产妇的剖宫产率依次为26.33%[95%CI(9.41%, 55.14%)]、43.40%[95%CI(34.30%, 52.96%)]、42.57%[95%CI(35.73%, 49.70%)]、69.43%[95%CI(13.48%, 97.07%)]、46.68%[95%CI(27.27%, 67.16%)]、61.14%[95%CI(49.37%, 71.75%)]、56.60%[95%CI(36.36%, 74.85%)];2004~2010年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人工喂养率除2005年为82.65%[95%CI(69.07%,91.04%)]以外,其余年份均达90.00%以上。结论 近年来我国HIV感染孕产妇继续妊娠率总体上升;剖宫产率较高,波动较大且仍在上升;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人工喂养率稳定在较高水平。

    • 不同临床分型、影像学分期烟雾病的治疗策略与疗效

      2014, 35(11):1232-1237. DOI: 10.3724/SP.J.1008.2014.01232

      摘要 (2373) HTML (0) PDF 2.68 M (23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分型、不同影像学分期烟雾病患者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3年收治的39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分型、影像学分期与治疗方法;术后采用CT血管成像(CTA)、CT灌注(CT perfusion,CTP)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疗效,平均随访(21.3±3.1)个月(7~44个月)。结果 Ⅰ~Ⅴ型患者34例,其中6例接受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28例接受综合手术治疗(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4例首次手术半年后行对侧综合手术治疗;Ⅵ型患者5例,急诊行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Ⅰ~Ⅱ期患者一般选择随访观察及保守治疗;Ⅲ期以上患者接受颅内外血管重建手术治疗,Ⅴ期及Ⅵ期患者采用个体化设计皮瓣、骨窗、硬膜翻转贴敷,以最大限度保留术前已自发形成的颅内外血管吻合。随访期间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脑血流灌注较术前改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较术前增加,达峰时间(TTP)较术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变化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而更加明显。结论 根据烟雾病患者不同的临床分型、影像学分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可以使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梗阻性黄疸对罗库溴铵作用时效和药物代谢的影响

      2014, 35(11):1238-1242. DOI: 10.3724/SP.J.1008.2014.01238

      摘要 (2626) HTML (0) PDF 713.14 K (34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对罗库溴铵作用时效及药物代谢的影响,指导罗库溴铵在此类患者中合理使用,从而进一步指导肝胆手术麻醉的合理用药。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30例,分为梗阻性黄疸组(n=15)、对照组(n=15)。两组麻醉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方法。药效学研究:采用TOF-Watch SX加速度仪监测神经肌肉传导功能,记录药效学的相关指标,比较两组罗库溴铵药效学的差异。药物代谢研究:分别于单次给予罗库溴铵后30、60、90、120、180 min等时点采集血样,后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测定罗库溴铵血药浓度。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罗库溴铵体内代谢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指数、凝血酶原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梗阻性黄疸组T1(4个成串刺激第一次颤搐反应)恢复到对照值(T1值的平台期) 10%、25%、50%、75%的时间、TOF比值(TOFR)70%的恢复时间以及恢复指数较对照组均延长(P<0.01)。单次给予罗库溴铵后检测30、60、90、120、180 min等时点患者罗库溴铵的血药浓度,发现60、90、120 min等时点梗阻性黄疸组罗库溴铵的血药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梗阻性黄疸可导致罗库溴铵临床有效作用时间延长和恢复时间延长,罗库溴铵的代谢较正常患者减慢;临床上此类患者使用罗库溴铵时,应该适当延长追加药物的时间,术中、术毕建议使用肌松监测仪指导合理用药及麻醉拔管。

    • >研究快报
    • 载有人心肌细胞钠离子通道及PRKAG2基因的HEK-293T细胞模型的建立

      2014, 35(11):1243-1246. DOI: 10.3724/SP.J.1008.2014.01243

      摘要 (3279) HTML (0) PDF 1.17 M (25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尝试建立类似PRKAG2心脏综合征钠离子通道功能的HEK-293T细胞模型,为探讨PRKAG2心脏综合征心律失常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分别构建人PRKAG2基因质粒载体和SCN5A基因质粒载体,共转人胚肾细胞(HEK-293T);应用免疫荧光法、Real-time PCR、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EK-293T细胞转染结果及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转染48 h后,HEK-293T细胞在细胞免疫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Real-time PCR及蛋白印迹结果证实:单独转染SCN5A组、SCN5A+PRKAG2组、SCN5A+G100S组、SCN5A+R302Q组SCN5A基因及蛋白均有表达,而在空白对照组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N5A+PRKAG2组PRKAG2基因及蛋白高表达,而空白对照组、SCN5A组、SCN5A+R302Q组、SCN5A+G100S组表达量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建立类似PRKAG2心脏综合征钠离子通道的HEK-293T细胞模型,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 指纹基因群分析揭示锯齿型结直肠癌的预后和耐药特性

      2014, 35(11):1247-1253. DOI: 10.3724/SP.J.1008.2014.01247

      摘要 (3385) HTML (0) PDF 1.70 M (24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利用指纹基因群(GES)分析技术挖掘现有公共芯片数据揭示锯齿型结直肠癌的预后和耐药特性。方法 从基因表达谱数据储存公共平台(GEO)中下载4个有预后信息的结直肠癌表达谱芯片数据(GSE14333、GSE17538、GSE33113、GSE37892),用批间误差校正和单基因信息抽提等信息技术获得1个整合的表达谱队列(n=600)。获得锯齿型结直肠癌表达谱有关数据及相应特异性指纹基因群,并与前面的表达谱队列合并,建立指纹基因群评分系统,依托已知锯齿型结直肠癌样本的基因群评分确定分组界值。根据分组界值,将600例结直肠癌分为锯齿型、过渡型和传统型结直肠癌组,利用Kaplan-Meier 和Cox模型分析锯齿型结直肠癌的预后特征。同时,收集并下载与不可切除结直肠癌姑息治疗有关的表达谱数据(GSE28702、GSE5851),经表达谱数据抽提整理后,获得每个样本的锯齿型指纹基因群评分,通过比较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之间评分的统计学差异来揭示锯齿型结直肠癌与药物耐药的关系。结果 根据结直肠癌亚型评分界值,600个结直肠癌中有50个被分为锯齿型,126个被分类为过渡型,424个被分为传统型。锯齿型和过渡型结直肠癌与传统型结直肠癌相比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预后能力,多因素Cox模型发现锯齿型和过渡型结直肠癌是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单纯比较锯齿型和传统型结直肠癌,多因素Cox模型发现锯齿型结直肠癌是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AHR=1.792,95%CI 1.011~3.177)。西妥昔治疗有效组的指纹基因群评分显著低于无效组(P=0.017),但FOLFOX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的基因群评分无差异。结论 结直肠癌锯齿型亚型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西妥昔单抗治疗耐药相关。

    • >综述
    • 交感神经活动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2014, 35(11):1254-1257. DOI: 10.3724/SP.J.1008.2014.01254

      摘要 (2481) HTML (0) PDF 667.99 K (34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严重威胁母婴健康,是导致孕产妇及围生儿病率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国外研究发现交感神经活动亢进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机制中起到一定作用。本文就近年来交感神经活动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关系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 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AT1R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

      2014, 35(11):1258-1261. DOI: 10.3724/SP.J.1008.2014.01258

      摘要 (2570) HTML (0) PDF 649.74 K (29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损伤修复过程引起的肝脏疾病,以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增生和降解失衡导致过度沉积为特征。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 Ang 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中的主要效应成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ng Ⅱ及其1型受体(angiotensin receptor 1,AT1R)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对长期肝脏损伤引起的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包括促进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活化、增殖及收缩,诱导人类活化型HSCs产生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促进胶原合成及沉积等。本文就Ang Ⅱ及其受体AT1R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及抗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结肠癌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2014, 35(11):1262-1266. DOI: 10.3724/SP.J.1008.2014.01262

      摘要 (2409) HTML (0) PDF 685.27 K (3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肠癌干细胞(colon cancer stem cells, CCSCs)在肿瘤发生、增殖、转移以及化学抵抗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关于CCSCs标记物的研究较多,而对CCSCs增殖、转移、化学抵抗等生物学行为机制的报道较少。本文就近几年CCSCs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机制研究作一综述,尤其重点阐述microRNAs对CCSCs的调控作用,为临床改善和提高结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参考。

    • >技术方法
    • 超快速液相色谱法测定尼美舒利4种制剂中的有关物质

      2014, 35(11):1267-1271. DOI: 10.3724/SP.J.1008.2014.01267

      摘要 (2343) HTML (0) PDF 1.16 M (31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UFLC)法测定4种尼美舒利制剂中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 采用岛津超高速液相色谱仪,色谱柱:Syncronis C18柱(100 mm×2.1 mm×1.7 μm),流动相:甲醇-乙腈-0.1%磷酸水溶液(氨水调pH至6.5,体积比45:15:40),流速为0.3 m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分别采用《欧洲药典》和《中国药典》的系统适用性溶液、破坏性样品以及国内不同生产厂家、不同剂型的空白辅料对该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考察。结果 该方法分辨率高、专属性强,能高效、快速地检测尼美舒利制剂中的有关物质,破坏性试验产物对测定结果没有影响,不同厂家、不同剂型的辅料对测定结果没有影响。结论 该方法高效、快速、适用面广,可用于国内不同生产厂家、不同剂型的尼美舒利有关物质的测定。

    • >短篇论著
    • 沉默CrkL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生存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2014, 35(11):1272-1276. DOI: 10.3724/SP.J.1008.2014.01272

      摘要 (2160) HTML (0) PDF 1.46 M (28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沉默CrkL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生存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分别用空白试剂、阴性慢病毒和CrkL RNAi慢病毒(沉默CrkL mRNA)感染H9C2心肌细胞,并进行缺氧/复氧(H/R)干预。实验分为空白组、阴性病毒组、CrkL沉默组、空白+H/R组、阴性病毒 H/R组、CrkL沉默 H/R组。用RT-PCR法检测心肌细胞CrkL mRNA的表达,蛋白印迹分析法检测心肌细胞CrkL蛋白、 p-ERK1/2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CrkL沉默组较空白组和阴性病毒组,CrkL沉默 H/R组较空白 H/R组和阴性病毒 H/R组CrkL mRNA、CrkL蛋白、p-ERK1/2蛋白、细胞增殖率均降低(P<0.05或P<0.01),细胞凋亡率均增加(P<0.01)。结论 沉默CrkL能加重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生存力降低。该过程可能是由p-ERK1/2蛋白表达降低介导的。

    • >研究简报
    • 甲状腺相关眼病与A型性格的关系

      2014, 35(11):1277-1280. DOI: 10.3724/SP.J.1008.2014.01277

      摘要 (2198) HTML (0) PDF 1.10 M (29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探讨研究甲状腺相关眼病与A型性格的关系并分析了甲状腺相关眼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份在上海长征医院眼科门诊以及住院诊断为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以及年龄为18岁至65岁初发患者和身体健康的就诊者共201名。统一采用《人格心理学》2012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符合我国国情的A型性格测试问卷进行调查,剔除测谎题L分大于等于7分时的问卷81份后,收集甲状腺相关眼病的患者60例,健康对照60例共120例。两组病例按年龄,文化程度(高中以上),婚姻1:1配对设计,入选性别(女性),有甲状腺相关眼病家族史,A型性格类型为危险因素,运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二)显示女性,有Graves病家族史以及A型性格均为甲状腺相关眼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多因素分析中A型性格的OR值为4.571(90%CI:1.912-10.926),P值为0.0041,提示A型性格与甲状腺相关眼病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关系。结合单因素分析的结果,可知TH(time hurry:时间紧迫型)因素对于甲状腺相关眼病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其OR值为1.126(95%CI:1.029-1.233).结论:A型性格,女性和有甲状腺相关眼病家族史均是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危险因素,其中A型性格尤其是TH(时间紧迫感)是甲状腺相关眼病发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A型性格的人应该调整过分时间紧迫感,保持良好的情绪有利于甲状腺相关眼病的防治以及康复。

    • 改良微创入路治疗髌骨横行骨折

      2014, 35(11):1280-1283. DOI: 10.3724/SP.J.1008.2014.01280

      摘要 (2303) HTML (0) PDF 1011.48 K (27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背景 越来越多的骨科医生选择微创治疗髌骨横行骨折,因为术后切口美观,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又快又好,能早期工作,对工作和生活影响小。目的 探讨超声介导股神经阻滞下自行设计的空心钉钛缆微创治疗年轻患者髌骨横行骨折的疗效,观察患者的手术切口,术中出血,术后功能等。方法 2009年02月至2012年06月,采用空心钉钛缆系统微创治疗30例髌骨横行骨折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24-60岁,平均38.4岁。受伤机制:车祸伤10例,高处坠落伤6例,摔伤14例。骨折分型;上极骨折为6例,中部骨折11例,下极骨折13例。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病例,术后10天拆线。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平均时间18月。骨折愈合平均时间6.8周,术后二周后恢复工作,膝关节伸曲活动良好,根据膝关节 Lysholom 功能评分,优27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 空心钉钛缆系统微创治疗年轻患者髌骨横行骨折,固定可靠,符合生物力学要求,住院时间短,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良好,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 >短篇报道
    • 利舒卡气雾剂对双腔支气管插管反应和术后咽痛、声嘶的影响

      2014, 35(11):1284-1287. DOI: 10.3724/SP.J.1008.2014.01284

      摘要 (4229) HTML (0) PDF 664.80 K (39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利舒卡气雾剂对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反应和术后咽痛、声嘶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ASAI-II级,随机分为利舒卡组(A组)20例、对照组1组(B组)20例和对照2组(C组)20例。常规麻 醉诱导后,A组患者在插管前对准咽喉和声门处喷利舒卡气雾剂3揿,B组和C组喷生理盐水,C组喉镜暴露声门前静脉追加异丙酚0.5mg/kg,芬太尼1μg /kg。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min(T2)、3min(T3)、5min(T4)、10min(T5)时患者的收缩压(SBP)、心率(HR)和心肌氧耗(HR*SBP)以及术后1h、6h、24h咽痛、声嘶的例数。结果 全麻诱导后三组患者T1时HR、SBP、RPP均明显低于T0时(P<0.05);T2、T3时B组和C组患者在时HR、SBP、RPP均明显高于A组(P<0.05); T4、T5时C组患者SBP明显低于A组(P<0.05)。A组患者术后1h、6h、24h咽痛和声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C组(P<0.05)。结论 利舒卡气雾剂能有效抑制双腔支气管插管所致的心血管反应,减少麻醉诱导药物用量,降低患者术后咽痛、声嘶的发生率。

    • >病例报告
    • “三明治”技术保留内脏动脉四分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

      2014, 35(11):1288-1290. DOI: 10.3724/SP.J.1008.2014.01288

      摘要 (2981) HTML (0) PDF 1.09 M (29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骶髂关节结核误诊为脊柱关节炎1例报告

      2014, 35(11):1291-1293. DOI: 10.3724/SP.J.1008.2014.01291

      摘要 (2473) HTML (0) PDF 882.75 K (33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