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35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短篇报道
    • 原发性气管髓外浆细胞瘤临床分析

      2014, 35(2).

      摘要 (1479) HTML (0) PDF 0.00 Byte (14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气管髓外浆细胞瘤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及预后。 方法 对本院1例及中外文文献报道的9例原发性气管髓外浆细胞瘤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本院病例因“体检发现气管占位”入院,经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并行高频圈套治疗,术后病理确诊髓外浆细胞瘤,排除全身其他部位病变后胸外科行手术根治治疗。文献报道的9例患者中症状以呼吸困难(7/9)为主,其次为咳嗽(4/9),咯血(1/9)。8例有胸部CT检查资料,胸部CT检查均可见气管占位,1例系在行甲状腺B超检查时意外发现气管上段前部占位。单纯手术治疗5例;单纯支气管镜下治疗2例,其中1例行硬质支气管镜下切除,1例行腔镜下摘除、基底部灼烧;手术、局部放疗1例;支气管镜下高频圈套、激光、局部放疗1例。7例有较完整的随访资料,随访时间为3月至24月,均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 结论 原发性气管髓外浆细胞瘤是一种临床罕见的疾病,确诊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目前治疗多以腔镜下摘除或手术切除,术后予以局部放疗为主。

    • >论著
    • 上海周浦社区老年人基本医疗保险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2014, 35(2):117-121. DOI: 10.3724/SP.J.1008.2014.00117

      摘要 (2503) HTML (0) PDF 250.93 K (20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老年人对基本医疗保险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医保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社区367位老年人做入户问卷调查,调查社会人口学特征、医保类型、慢性病及其医疗消费等情况。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χ2检验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获得有效问卷357份,有效率为97.3%。职工医保参保者满意度较高,居民医保和小城镇医保参保者满意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收入、慢性病种数和健康自评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城市非从业居民和农村征地居民的医疗保障待遇有待进一步提高。

    • 男男性行为人群暴露前预防用药宣传途径的多重对应分析

      2014, 35(2):122-128. DOI: 10.3724/SP.J.1008.2014.00122

      摘要 (2940) HTML (0) PDF 353.42 K (22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采用多重对应分析探讨我国西部男男性行为者(MSM)暴露前预防用药(PrEP)宣传途径与社会人口学特征和获得预防艾滋病服务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 通过滚雪球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四川、广西三地共1 407名MSM进行横断面调查,获得1 323份有效问卷,采用χ2检验进行简单关联分析筛选变量,再进行多重对应分析探索变量间的对应关系。结果 31.49%(416/1 321)的MSM听说过PrEP,希望通过网络、传统大众传媒、同伴教育、医疗机构咨询及服务获得PrEP相关信息的MSM分别占74.00%(979/1 323)、65.00%(860/1 323)、44.22%(585/1 323)和52.15%(690/1 323)。多重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变量在两个维度上的Cronbach 系数分别为0.661和0.632,特征根分别为2.562和2.400;希望通过网络获得PrEP信息与接受过高等教育、未婚、年龄小于30岁、无小孩、城镇户口的MSM有较强关联,希望通过同伴教育获得与接受过伙伴相关知识传播、接受过艾滋病宣传资料、参加过同志工作组活动、接受过艾滋病免费咨询有较强关联。结论 多重对应分析直观地揭示了PrEP宣传途径与社会人口学特征和获得预防艾滋病服务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为PrEP在我国的宣传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PrEP在我国的应用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 非穿透性青光眼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有效性的系统评价

      2014, 35(2):129-135. DOI: 10.3724/SP.J.1008.2014.00129

      摘要 (3101) HTML (0) PDF 262.01 K (18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非穿透性青光眼手术(NPGS)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降眼压(IOP)效果。方法 全面收集评价NPGS治疗原发性/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主要疗效指标包括IOP下降百分比和IOP达标率。应用多功能meta分析软件2.0版的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汇总分析,计算合并评价量。结果 术后2年,与小梁切除术(TE)相比,深层巩膜切开术(DS)、黏小管切开术(VCO)的降眼压作用均相对较低,IOP下降百分比分别为35.2%(DS)、30.2%(VCO)、45.6%(TE)。术中加用植入物及丝裂霉素C(MMC)均可提高DS的降眼压作用,术后2年的IOP下降百分比分别为41.1%和41.7%。术后4年,DS、VCO、TE的IOP达标率分别为35.4%、22.7%、47.6%;DS加用植入物和MMC的IOP达标率分别为64.6%、52.1%,高于单纯DS。NPGS并发症的发生率较TE低。结论 常用的NPGS(DS和VCO)能有效降低眼压,并发症也比TE少,但是NPGS的降眼压作用要比TE为低。术中加用植入物、MMC可提高DS的降眼压作用。

    •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肾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4, 35(2):136-140. DOI: 10.3724/SP.J.1008.2014.00136

      摘要 (2658) HTML (0) PDF 345.55 K (21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3月间接受手术的266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ARF分为ARF组和无ARF组,比较两组间一般临床特征间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术后AR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8例(6.77%)患者术后发生ARF.两组患者在术前心功能不全(NYHA Ⅲ~Ⅳ级,P=0.024)、肾功能不全(P=0.002)、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90min(P=0.000)、主动脉阻断时间≥90min(P=0.015)及术后二次开胸止血(P=0.004)、脑损伤(P=0.013)和急性呼吸功能障碍(P=0.000)的人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RF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高于无AR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肾功能不全(OR=6.978,95% CI为1.874~25.997)、体外循环时间≥190min(OR=5.663,95% CI为1.621~19.781)、围术期大量输注红细胞(OR=1.071,95% CI为1.030~1.113)和术后急性呼吸功能障碍(OR=4.853,95% CI为1.467~16.053)是术后AR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RF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严重并发症。术后早期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进行ARF评估并个体化干预,以减少住院死亡率并改善预后。

    • 双重超声造影诊断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方法与价值

      2014, 35(2):141-148. DOI: 10.3724/SP.J.1008.2014.00141

      摘要 (2501) HTML (0) PDF 482.12 K (21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双重超声造影新方法,探讨其诊断标准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147例上尿路梗阻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盂穿刺引流术,经引流管直接向肾盂内注射造影剂微泡SonoVue溶液,连续观察造影剂强回声从肾盂向输尿管、膀胱运动的过程;同时进行经静脉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尿路以及周边结构的微血管灌注状态,即双重超声造影(DCEUS)。并且所有患者在1周内完成磁共振尿路水成像(MRU)、尿路增强CT(CTU)检查。以手术所见和(或)术后病理为金标准,比较DCEUS与MRU诊断上尿路梗阻平面和梗阻程度的准确性,比较DCEUS与CTU诊断上尿路梗阻病因的准确性。结果 (1)DCEUS诊断上尿路梗阻平面的准确率为100%,与MRU(98.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DCEUS诊断上尿路梗阻程度的准确率为98.6%,优于MRU(89.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DCEUS诊断上尿路梗阻病因的准确率为93.2%,与CTU(93.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全部患者穿刺及造影过程中均无并发症,除4例失访外,其余病例经1~6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未见迟发不良反应。结论 双重超声造影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超声造影检查过程,对上尿路梗阻性疾病可作出精确的定位和准确的定性诊断,尤其与经皮穿刺肾盂造瘘术结合在一起后更具临床诊治价值。

    • 神经弓式双端侧神经吻合修复双侧指固有神经急性损伤

      2014, 35(2):149-153. DOI: 10.3724/SP.J.1008.2014.00149

      摘要 (4015) HTML (0) PDF 268.73 K (21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修复双侧指固有神经急性损伤的手术新方法。方法 2009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双侧指固有神经急性损伤患者56例,其中20例采用神经移植神经弓式双端侧吻合,术中游离修剪神经断端,将远端尺、桡侧指固有神经先吻合,形成远神经弓,再将近端尺、桡侧指固有神经吻合,形成近神经弓;测量两神经弓间距,取直径相近的前臂外侧皮神经,平分为两段,分别于神经弓的尺、桡侧开窗式端侧吻合。20例采用神经移植端-端吻合,16例采用直接端-端吻合。结果 术后创面均一期愈合,无一例患指发生血循环障碍。50例获随访,随访神经3~12个月。双端侧吻合组18例,指感觉测定为S3~S4级,平均S3+级,高于其他两组(P=0.024);两点分辨觉为(5.2±0.7)mm,小于其他两组(P=0.037);指各关节活动参照TAM评定:优14例,良3,可1例,3组指关节活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4)。神经移植端-端吻合组19例,指感觉测定为S1~S3+级,平均S2级;两点分辨觉为(7.2±1.4)mm。直接端-端吻合组13例,指感觉测定为S3~S4级,平均S3级;两点分辨觉为(6.3±0.8)mm。结论 神经弓式双端侧神经吻合可修复指固有神经急性损伤,指感觉恢复快,能有效恢复指腹灵敏性,相关结论仍有待大样本研究证实。

    •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在甲亢大鼠心肌肥大中的作用及其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

      2014, 35(2):154-160. DOI: 10.3724/SP.J.1008.2014.00154

      摘要 (2267) HTML (0) PDF 393.10 K (18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甲亢心肌肥大大鼠血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与心肌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的表达,探讨AT1-AA在甲亢大鼠心肌肥大中的作用及其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甲亢组、甲亢+奥美沙坦组及对照组,每组18只,前2组灌服左甲状腺素钠制备甲亢大鼠模型,甲亢+奥美沙坦组同时给予奥美沙坦。以心脏质量指数(HWI)和心钠肽(ANP)mRNA作为心肌肥大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AT1-AA,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和PI3K/p-Akt的表达水平;根据AT1-AA检测结果,将甲亢组和甲亢+奥美沙坦组大鼠分为AT1-AA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AT1-AA阳性组和阴性组AT1R及PI3K/p-Akt的表达情况。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甲亢组、甲亢+奥美沙坦组大鼠HWI增加,ANP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均<0.05);甲亢组大鼠HWI及ANP mRNA相对表达量亦高于甲亢+奥美沙坦组大鼠(P<0.05)。(2)甲亢组、甲亢+奥美沙坦组大鼠AT1-AA 阳性率及光密度(D)值(61.11%,72.22%和0.44±0.12,0.49±0.08)高于对照组(16.67%和0.28±0.05,P均<0.01)。(3)甲亢组、甲亢+奥美沙坦组大鼠AT1R和PI3K/p-Akt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P<0.01);与甲亢组相比,甲亢+奥美沙坦组大鼠心肌组织PI3K、p-Akt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P<0.05)。(4)甲亢组大鼠中,AT1-AA阳性组PI3K/p-Akt的表达明显高于AT1-AA阴性组(P<0.01);甲亢+奥美沙坦组大鼠中,AT1-AA阳性组PI3K/p-Akt的表达较AT1-AA阴性组降低(P<0.05)。结论 AT1-AA可能通过AT1R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甲亢心肌肥大病理生理过程。

    • 宽叶缬草水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2014, 35(2):161-170. DOI: 10.3724/SP.J.1008.2014.00161

      摘要 (2661) HTML (0) PDF 399.16 K (19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宽叶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inn. var. latiofolia Miq.)根的水溶性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大孔树脂Diaion HP-20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对宽叶缬草根的水溶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质谱、1D核磁共振光谱(NMR)、2D NMR等方法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和结论 从宽叶缬草根中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甘西鼠尾甲苷A(1)、当归棱子芹醇葡萄糖苷(2)、(-)-当归棱子芹醇-2-O-β-D-呋喃芹菜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3)、6-羟基-7-羟甲基-4-亚甲基六氢环戊骈吡喃-1(3H)-酮(4)、缬草苷A(5)、双四氢呋喃木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6)、(+)-松脂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7)、小蜡苷Ⅰ(8)、青木香苷A(9)、(+)-1-羟基松脂酚-1-O-β-D-葡萄糖苷(10)、(+)-松脂酚-4,4’-O-二吡喃葡萄糖苷(11)、(+)-环橄榄脂素-6-O-β-D-吡喃葡萄糖苷(12)、松柏苷(13)。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胆甾醇修饰的PEG-P[Asp(DET)]/miRNA复合物的制备、理化性能及细胞摄取能力

      2014, 35(2):171-176. DOI: 10.3724/SP.J.1008.2014.00171

      摘要 (2527) HTML (0) PDF 437.05 K (19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制备疏水基修饰的聚阳离子高分子基因载体PEG-P[Asp(DET)]-10%胆甾醇,对其复合miRNA的理化性质和细胞摄取能力进行研究。方法 开环聚合合成PEG-P[Asp(DET)],再采用氯甲酸胆甾醇基进行疏水修饰,核磁共振法验证其结构;使其与hsa-miR-15a形成胶束复合物,对该胶束复合物的粒径、Zeta电位、稳定性、包封率以及细胞毒性进行考察;以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系为模型细胞进行体外细胞实验对其摄取进行考察。结果 合成的PEG-P[Asp(DET)]-10%胆甾醇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与miRNA形成稳定的胶束复合物,当氮磷比(N/P)=20,基因浓度在5 μmol/mL时,形成的胶束复合物粒径为(192.4±10.8)nm,Zeta电位为(6.9±0.9)mV,包封率为(90.5±3.2)%。该复合物在实验条件下表现出了相当的稳定性,细胞对该复合物的摄取能力明显强于商品化试剂脂质体lipo2000。结论 PEG-P[Asp(DET)]-10%胆甾醇是一种优良的高分子基因传递系统载体,在体外实验中可有效实现细胞对于miRNA 的稳定摄取。

    • 白芷、川芎药对配伍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2014, 35(2):177-184. DOI: 10.3724/SP.J.1008.2014.00177

      摘要 (3234) HTML (0) PDF 341.52 K (29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白芷、川芎单味药及其药对的挥发油成分,并考察白芷、川芎药对配伍对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芷、川芎单味药及其药对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并与文献资料比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色谱条件:TR5-MS毛细管色谱柱(30 m× 0.25 mm,0.25 μm);载气为高纯氦气;进样口温度250℃;进样量1 μL,分流比50:1;恒流模式,载气流速1.00 mL/min;程序升温:起始温度50℃,保持1 min,以5℃/min 的速率升至240℃,保持1 min,然后以5℃/min 升至280℃,并保持1 min。质谱条件:电子轰击(EI)离子源,电子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20℃,传输线温度280℃,质量范围(m/z):50~650 amu,数据采集扫描模式为全扫描,溶剂延迟5 min。结果 在白芷、川芎、药对(1:1)、药对(4:1)的挥发油及白芷、川芎等浓度挥发油混合物(药对等浓度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69、59 、59、60、78 种化合物,其中共有成分19种。结论 从挥发油的组分及含量来看,不同配伍比例药对挥发油的成分有很大的不同,单味药挥发油组分的含量在药对中都发生了变化。

    • >研究快报
    • 利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技术构建胰岛β细胞特异性表达Cre重组酶的基因敲入打靶载体

      2014, 35(2):185-190. DOI: 10.3724/SP.J.1008.2014.00185

      摘要 (2913) HTML (0) PDF 345.20 K (28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胰岛β细胞特异性表达Cre重组酶的基因敲入打靶载体,最终获得胰岛β细胞中特异性表达Cre重组酶的基因敲入小鼠,为胰岛β细胞功能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因敲除动物模型。方法 以低拷贝质粒pBR322-2s为骨架构建取获载体(retrieving vector),应用λ噬菌体Red重组酶介导的缺口修复(gap-repair)方法,通过细菌内的同源重组克隆长度约为12 kb的小鼠胰岛素2(Ins2)基因组DNA,同时构建1个带有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序列、Cre重组酶序列和正负向筛选标记基因的微型打靶载体(mini-targeting vector),最后通过同源重组获得Ins2-Cre打靶载体。结果Ins2基因的第3外显子为靶点,成功构建了受内源性Ins2基因启动子严格调控的表达Cre重组酶的基因敲入型打靶载体。结论 成功构建了在胰岛β细胞中特 异性表达Cre重组酶的基因敲入型打靶载体,为获得胰岛β细胞中基因特异性敲除小鼠模型提供了关键材料。

    • 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中消融点位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

      2014, 35(2):191-194. DOI: 10.3724/SP.J.1008.2014.00191

      摘要 (2690) HTML (0) PDF 211.40 K (27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不同消融位点对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降压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16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近中段消融组和全段消融组,每组8例。完善相关检查后行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治疗。术中记录消融参数(起始阻抗值、最低阻抗值、消融实际功率、消融实际温度),术后即刻复查肾动脉造影。所有患者术后继续监测血压,随访至术后3个月。结果 全部1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所有患者消融起始阻抗平均值为(180.0±12.3)Ω,消融最低阻抗平均值为(157.8±12.8)Ω,阻抗下降率平均为(12.4±2.6)%;实际消融温度为40~50℃,功率为5~18 W。术后肾动脉造影显示全段消融组2例发生肾动脉痉挛,近中段消融组无一例发生肾动脉痉挛,两组肾动脉痉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术后3个月随访,两组患者血压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在肾动脉近中段进行消融,特别是在肾动脉开口处消融,可能不会影响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的降压效果,并可一定程度上减少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

    • >综述
    • 米色脂肪:一种新型的脂肪

      2014, 35(2):195-199. DOI: 10.3724/SP.J.1008.2014.00195

      摘要 (2776) HTML (0) PDF 227.07 K (42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类的脂肪组织一般分为两种:白色脂肪通常被认为是储存脂肪的组织,而棕色脂肪在外在条件的刺激下,可以燃烧产生热量。最近研究发现,在寒冷刺激下或者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处理后,小鼠皮下白色脂肪组织中会出现散在的棕色样脂肪细胞,并将这种脂肪细胞命名为“米色脂肪”。米色脂肪具有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的功能,并能在两者之间转换,而且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成年人体中的棕色脂肪与这种脂肪十分类似。本文就米色脂肪研究的相关进展做一综述。

    • 双膦酸盐治疗成骨不全研究进展

      2014, 35(2):200-205. DOI: 10.3724/SP.J.1008.2014.00200

      摘要 (2269) HTML (0) PDF 253.77 K (35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成骨不全是一组以骨骼脆性增加及胶原代谢紊乱为特征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主要由编码Ⅰ型胶原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此病以骨脆性增加、骨关节进行性畸形、蓝巩膜、牙本质发育不全及听力下降为常见表现。目前治疗成骨不全的最理想的药物是双膦酸盐,本文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其治疗的最适剂量与时间、最佳给药途径、最佳药物选择以及药物与成骨不全类型和患者年龄的最适匹配等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肉芝软珊瑚属中二萜类化合物的化学及生物活性

      2014, 35(2):206-215. DOI: 10.3724/SP.J.1008.2014.00206

      摘要 (3305) HTML (0) PDF 627.73 K (29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二萜类化合物是肉芝软珊瑚(Sarcophyton)的特征性次生代谢产物,其多变的化学结构及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引起了化学及药理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已成为海洋天然产物的研究热点之一。1997年印度学者对肉芝软珊瑚相关研究已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本文对该属珊瑚1998年之后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包括来自12种已鉴定和13种未鉴定珊瑚的143个化合物,涵盖了1998年至今的54篇文献。

    • >短篇论著
    • 经伤椎短钉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

      2014, 35(2):216-220. DOI: 10.3724/SP.J.1008.2014.00216

      摘要 (2536) HTML (0) PDF 243.00 K (20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短钉置钉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于我院手术的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经伤椎短钉置钉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伤椎置钉组)和常规后路减压复位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术组(短节段固定组)。统计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收集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随访数字射线摄影(DR)侧位片上的伤椎上、下椎体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前高),计算伤椎前高压缩比。结果 共73例患者有完整的随访资料,其中伤椎置钉组38例,短节段固定组35例。术前两组年龄、伤椎前高压缩比和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椎置钉组手术时间长于短节段固定组(121 min vs 92 min,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椎体前高压缩比均高于短节段固定组[术后即刻91.3%(82%~93%)vs 77.2%(73%~86%),P<0.05;术后1年87.2%(79%~93%)vs 73.1%(68%~80%),P<0.05],术后1年伤椎的上、下椎体Cobb角小于短节段固定组[7.8°(0°~15°)vs 11°(2°~17°),P<0.05]。手术出血量、疼痛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短钉置钉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能安全、有效地重建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 腘动脉解剖对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选择监测层面的影响

      2014, 35(2):221-224. DOI: 10.3724/SP.J.1008.2014.00221

      摘要 (2292) HTML (0) PDF 252.26 K (18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TA)扫描不同膝关节层面腘动脉的解剖走行,探讨下肢CTA的最佳腘动脉监测层面。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间47例(共94侧)糖尿病患者腘动脉图像,将其分为髌骨上缘组、髌骨正中组及髌骨下缘组。分析腘动脉与腘静脉的关系及腘动脉斑块的发生情况。结果 髌骨上缘组中有76侧腘动脉位于腘静脉前内侧,11侧位于腘静脉正前方,1侧位于外前方,1侧位于正外方,5侧有血管干扰显示不清。髌骨正中组中有68侧腘动脉位于腘静脉前内侧,10侧位于腘静脉正前方,3侧位于外前方,1侧位于外后方,12侧有血管干扰显示不清。髌骨下缘组中有41侧腘动脉位于腘静脉前内侧,17侧位于腘静脉正前方,4侧位于外前方,1侧位于正外方,2侧位于外后方,29侧有血管干扰显示不清。经χ2检验,髌骨上缘和正中层面的腘动脉稳定性较髌骨下缘层面高(P<0.05),血管干扰少(P<0.05)。髌骨上缘层面腘动脉斑块发现率[44.68% (42/94)] 高于髌骨正中层面[25.53% (24/94),P<0.05]。结论 髌骨正中层面可作为下肢动脉CTA腘动脉监测的最佳监测层面。当髌骨正中层面腘动脉辨认困难时,可选择髌骨上缘层面作为替代监测层面。

    • >短篇报道
    • 输尿管软镜处理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残留肾结石

      2014, 35(2):225-227. DOI: 10.3724/SP.J.1008.2014.00225

      摘要 (2287) HTML (0) PDF 187.09 K (28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原发性气管髓外浆细胞瘤临床分析

      2014, 35(2):228-231. DOI: 10.3724/SP.J.1008.2014.00228

      摘要 (1931) HTML (0) PDF 324.49 K (26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病例报告
    • 足舟骨、副舟骨痛风性关节炎误诊1例报告

      2014, 35(2):232-233. DOI: 10.3724/SP.J.1008.2014.00232

      摘要 (2261) HTML (0) PDF 193.05 K (22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