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36卷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胰腺癌靶向的纳米级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2015, 36(12):1277-1283. DOI: 10.3724/SP.J.1008.2015.01277

      摘要 (3430) HTML (0) PDF 1.97 M (25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制备一种胰腺癌靶向的纳米级超声造影剂并评价其体外靶向性效果。 方法 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聚乙二醇(PEG)合成高分子聚合物PLGA-PEG-NHS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检测;用PLGA-PEG-NHS和全氟溴辛烷(PFOB)以乳化挥发法制备包裹PFOB的PLGA纳米造影剂,然后连接Hedgehog抗体。透射电镜观察纳米造影剂的形态,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其粒径、电位;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纳米造影剂的包封率及载药量;透析法测定纳米造影剂的体外释放特性。用添加了纳米造影剂的培养液培养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和CFPAC-1,利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定性和定量验证纳米造影剂的体外靶向能力。 结果 所制得的胰腺癌靶向纳米超声造影剂平均粒径为198.9 nm,Zeta电位为-31.8 mV,包封率(63.7±3.9)%,载药量(14.3±0.9)%,48 h释药量为85.3%;体外细胞实验显示靶向造影剂与高表达Hedgehog抗原的SW1990细胞大量结合,而与不表达Hedgehog抗原的CFPAC-1细胞未见特异性结合。 结论 通过乳化挥发法制备的胰腺癌靶向纳米超声造影剂各项表征符合要求,并能特异性靶向Hedgehog高表达的胰腺癌细胞,有望成为胰腺癌诊断的超声造影剂。

    •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加重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阻力的观察

      2015, 36(12):1284-1288. DOI: 10.3724/SP.J.1008.2015.01284

      摘要 (2634) HTML (0) PDF 2.04 M (21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加重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阻力变化的影响。 方法 6~8周龄雄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卵清蛋白(OVA)组(哮喘模型组)、OVA/RSV组(RSV+哮喘模型组),每组10只。OVA组用OVA致敏和激发;OVA/RSV组在OVA 致敏后隔日用RSV滴鼻,连续3次,复制急性病毒感染哮喘模型;空白组予等量PBS。末次激发24 h后,用小鼠动物呼吸机(Buxco RC系统)检测小鼠气道阻力;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学分析;留取肺组织进行H-E染色、PAS染色、VG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反应。 结果 OVA组小鼠肺组织有炎性细胞浸润,气道可见黏液分泌物,气道周围可见胶原增生。OVA/RSV组小鼠肺组织有明显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腔明显狭窄,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气道可见明显黏液分泌物,气道周围胶原增生明显。OVA组、OVA/RSV组肺功能和BALF嗜酸粒细胞比例(EOS%)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1),OVA/RSV组气道阻力及BALF中EOS%与OV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SV感染能明显加重哮喘模型小鼠肺部组织炎症反应,同时使小鼠气道阻力明显增高。

    • 选择性激光烧结法构建纳米羟基磷灰石与聚己内酯复合材料人工骨支架

      2015, 36(12):1289-1294. DOI: 10.3724/SP.J.1008.2015.01289

      摘要 (2813) HTML (0) PDF 1.71 M (25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用选择性激光烧结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SLS) 技术构建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 Nano-HA)/聚己内酯(poly-ε-caprolactone, PCL)人工骨支架并探索其力学特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 方法 配制Nano-HA质量分数分别为5%、10%、15%的Nano-HA/PCL混合材料粉末,采用SLS技术制备出PCL与Nano-HA/PCL(5%、10%、15%)人工骨支架,并测定其孔隙率及抗压强度。将分离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接种至上述2种支架中,观察细胞黏附及增殖情况,并通过碱性磷酸酶(ALP)表达测定、茜素红法钙结节染色比较其成骨分化情况。 结果 各组支架均具有良好的力学强度和细胞黏附性,且未见明显的细胞毒性;接种后第1天各组的AL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Nano-HA/PCL组的ALP表达逐渐高于PCL组与空白对照组( P <0.05),且Nano-HA比例越高,ALP的表达也越强( P <0.05);Nano-HA/PCL组茜素红染色的阳性强度高于PCL组与空白对照组,且随着Nano-HA含量增高,其钙结节数量增多,染色的阳性强度也随之增加。 结论 本研究通过SLS技术所构建出的Nano-HA/PCL人工骨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强度、生物相容性及骨诱导性,有望成为一种新型骨修复替代材料。

    • 维生素E对苯并[a]芘诱导大鼠神经毒性的拮抗作用

      2015, 36(12):1295-1299. DOI: 10.3724/SP.J.1008.2015.01295

      摘要 (2242) HTML (0) PDF 1.37 M (23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维生素E(VE)对苯并[a]芘(benzo[a]pryene,B[a]P)所致雄性SD大鼠神经毒性的拮抗作用。 方法 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溶剂对照组、B[a]P组及VE低、中、高联合B[a]P处理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30 d。通过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观察海马形态学改变以及海马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活性及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丙二醛(MDA)含量变化。 结果 行为学结果显示B[a]P组大鼠较对照组平均逃避潜伏期升高,跨台次数和在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VE可改善各指标变化(P<0.01)。此外,海马神经形态学变化提示VE可拮抗B[a]P的损害作用;与对照组比较,B[a]P组大鼠海马组织SOD、GSH-Px、γ-GCS活性以及GSH、GSSG含量下降,MDA含量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VE剂量增加,各指标均逐渐改善。 结论 VE对B[a]P导致的神经毒性具有拮抗作用。

    • 还原型谷胱甘肽保护线粒体并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2015, 36(12):1300-1303. DOI: 10.3724/SP.J.1008.2015.01300

      摘要 (2516) HTML (0) PDF 1.41 M (26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将成年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I/R组和GSH组,每组2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建立70%大鼠肝I/R损伤模型,肝脏缺血时间为60 min。GSH组大鼠于缺血前5 min经股静脉注射5 mg/kg的GSH。再灌注后通过血清学和组织学指标观察肝损伤情况,TUNEL染色评价肝细胞凋亡。比较各组肝组织GSH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的比值(GSH/GSSG比值),检测各组肝细胞线粒体钙容纳力(CRC)。 结果 与I/R组比较,再灌注6 h后GSH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均降低(P<0.05)。再灌注24 h,与I/R组比较, GSH组肝组织损伤减轻,凋亡细胞数目减少(P<0.05);同时,再灌注6 h后GSH组肝组织GSH/GSSG比值较I/R组增加(P<0.05);与I/R组比较,再灌注后6 h GSH组肝细胞线粒体CRC增加(P<0.05)。 结论 GSH预处理能减轻大鼠肝脏I/R损伤,该作用可能与减轻线粒体氧化应激,从而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有关。

    • 颈髓髓内肿瘤的手术治疗及预后因素分析

      2015, 36(12):1304-1308. DOI: 10.3724/SP.J.1008.2015.01304

      摘要 (2474) HTML (0) PDF 1.34 M (25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颈髓髓内肿瘤手术治疗及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状况的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5例颈髓髓内肿瘤患者资料。应用McCormick分级系统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状态,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术后神经功能状况的预后因素。 结果 术中采用全椎板切除暴露61例,单侧多节段椎板间开窗4例。肿瘤全切48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13例。随访4个月至15年,中位随访时间为68个月。术后临床症状好转42例,维持术前14例,加重9例。其中疼痛缓解率最高(82.4%,28/34),其次为括约肌功能障碍缓解率(68.8%,11/16),感觉障碍缓解率最低(39.6%,21/53)。根据McCormick评分标准,术后神经功能好转18例(27.7%),维持术前水平39例(60.0%),8例(12.3%)患者神经功能恶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良好的术前神经功能状态(OR=20.381,95% CI: 4.918~84.460,P=0.000)和手术全切(OR=6.338,95% CI: 1.242~32.335,P=0.026)是术后神经功能状况的保护因素。 结论 显微手术切除是颈髓髓内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术后患者大都预后良好。术前神经功能状态及手术切除范围与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相关。

    • 水飞蓟素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心肌梗死

      2015, 36(12):1309-1313. DOI: 10.3724/SP.J.1008.2015.01309

      摘要 (2712) HTML (0) PDF 1.66 M (22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水飞蓟素对心肌梗死小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将6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急性心肌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水飞蓟素组和急性心肌梗死+溶剂组,每组15只。造模术后第2天开始给药,持续4周。建模成功4周后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和心脏超声检查评价心脏功能,H-E染色评价心肌梗死程度,TUNEL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蛋白Bcl-2、Bax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 结果 与急性心肌梗死组小鼠相比,水飞蓟素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小鼠心室收缩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 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减轻梗死区组织病理学改变(P<0.05),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P<0.05),增强 Bcl-2蛋白表达并减弱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P<0.05)。 结论 水飞蓟素可减轻小鼠心肌梗死,改善心肌梗死小鼠心功能,其机制与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有关。

    • miR-141抑制头颈部鳞癌细胞增殖

      2015, 36(12):1314-1318. DOI: 10.3724/SP.J.1008.2015.01314

      摘要 (2385) HTML (0) PDF 1.51 M (23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考察microRNA-141(miR-141)对人头颈部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 通过qRT-PCR分析19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miR-141的表达。通过miR-141 mimics 或miR-141 反义寡核苷酸(ASO)上调或抑制人喉癌细胞株(Hep-2)和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株(SCC-9)细胞中miR-141的表达水平。采用MTT实验分析上调或抑制miR-141的表达水平对Hep-2和SCC-9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41的靶基因。 结果 qRT-PCR的结果表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的miR-141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上调miR-141的表达能够抑制Hep-2和SCC-9细胞的增殖(P<0.05),而抑制miR-141表达可以促进Hep-2和SCC-9细胞的增殖(P<0.05)。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41的靶基因可能为ZEB1基因。 结论 miR-141可能通过ZEB1基因抑制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增殖。

    • 胰管支架预防高危患者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

      2015, 36(12):1319-1323. DOI: 10.3724/SP.J.1008.2015.01319

      摘要 (2322) HTML (0) PDF 1.24 M (24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胰管支架置入在预防高危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行ERCP治疗的160例PEP高危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置入胰管支架,将其分为胰管支架组82例(放置支架)和对照组78例(未放置支架)。观察患者术后腹痛情况,监测术后3、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 比较两组术后PEP、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 结果 胰管支架组术后3 h和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分别为(184.89±257.33)U/L和(268.07±344.73)U/L,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05.35±371.81)U/L和(465.86±639.94)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胰管支架组PEP、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2.4%(2/82)、17.1%(14/82)]低于对照组[11.5%(9/78)、30.8%(2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胰管支架组术后腹痛发生率、腹痛评分[19.5% (16/82)、(1.24±0.58)]均低于对照组[43.6%(34/78)、(1.68±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 结论 胰管支架置入可有效预防高危患者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 >研究快报
    • 抑制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活性对结肠癌细胞Caco2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

      2015, 36(12):1324-1328. DOI: 10.3724/SP.J.1008.2015.01324

      摘要 (2412) HTML (0) PDF 1.48 M (26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抑制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活性对结肠癌细胞Caco2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的Caco2给予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活性抑制物鱼藤酮处理(1 μmol/L),采用比色法检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的活性;通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Caco2细胞迁移、侵袭能力;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 结果 1 μmol/L 鱼藤酮干预Caco2细胞48 h后,胞内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活性低于未干预组(P<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1 μmol/L鱼藤酮干预组细胞的迁移率(30.4±1.4)%、侵袭率(20.3±1.0)%均高于未干预组Caco2细胞的迁移率(22.6±1.4)%和侵袭率(15.2±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P<0.05);鱼藤酮干预组Caco2细胞内ROS水平(5.68±0.44)%高于未干预组(3.46±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抑制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活性可能通过增加胞内ROS水平的方式增强结肠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

    • >综述
    • 群体药代动力学用于丙戊酸钠个体化给药

      2015, 36(12):1329-1332. DOI: 10.3724/SP.J.1008.2015.01329

      摘要 (2707) HTML (0) PDF 1.19 M (34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丙戊酸钠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广谱抗癫疒 间 药物。其治疗窗窄,体内代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体间差异较大,临床需对其进行个体化给药。群体药代动力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药代动力学的群体分析方法。本文对近年来丙戊酸钠体内代谢过程和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及应用作一综述,分析归纳影响丙戊酸钠代谢的可能因素,如人口学特征、合并用药及遗传因素等,从而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进展

      2015, 36(12):1333-1338. DOI: 10.3724/SP.J.1008.2015.01333

      摘要 (2852) HTML (0) PDF 1.24 M (27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血压脑出血具有高发病率、高残死率,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健康及经济负担。高血压脑出血也是脑卒中亚分类中仅有的没有明确治疗标准的疾病,传统开颅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应用广泛,但目前没有明确证据支持其可以提升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微创手术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显示出明显优势。本文主要就目前常用的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包括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神经内镜技术及纤溶药物治疗等的发展及现状作一综述。

    • MicroRNA与肌肉萎缩

      2015, 36(12):1339-1343. DOI: 10.3724/SP.J.1008.2015.01339

      摘要 (2213) HTML (0) PDF 1.22 M (25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MicroRNA(miRNA)在转录后水平参与多种基因的表达调控,在诸多生理活动与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肌肉萎缩类疾病涉及miRNA调控,是该类疾病潜在的诊断标记物和药物治疗靶点。本文就肌肉萎缩与miRNA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肌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技术方法
    • 经肩峰下前外侧入路微创治疗严重外展嵌插型肱骨近端骨折

      2015, 36(12):1344-1347. DOI: 10.3724/SP.J.1008.2015.01344

      摘要 (2581) HTML (0) PDF 1.37 M (26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经肩峰下前外侧入路(anterolateral acromial approach, ALA入路)微创治疗严重外展嵌插型肱骨近端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经ALA入路行骨折复位、植骨、肩袖止点重建及经皮插入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HILOS)微创治疗20例严重外展嵌插型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进行系统肩关节功能锻炼。 结果 20例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平均(15±3)个月(12~3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无腋神经损伤症状,骨折均于术后6个月内愈合,术后12个月随访时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平均为(83.0±1.5)分(79.0~89.5分),随访期内未出现内固定失效和肱骨头缺血坏死。 结论 采用ALA入路经皮插入PHILOS微创治疗严重外展嵌插型肱骨近端骨折,能避免神经、血管损伤,减少软组织剥离,避免破坏肱骨头残留血运,并且能坚强固定,有助于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 >短篇论著
    • 苹果酸法米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疗效观察(附9例报告)

      2015, 36(12):1348-1351. DOI: 10.3724/SP.J.1008.2015.01348

      摘要 (2646) HTML (0) PDF 1.23 M (28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苹果酸法米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接受法米替尼治疗并完成随访的转移性肾细胞癌9例,法米替尼25 mg/d为起始剂量治疗,每日早餐前口服。42 d为1个周期,观察肿瘤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9例患者服药期间第3周期末获部分缓解6例、疾病稳定2例、疾病进展1例,客观缓解率为66.7%(6/9)。中位随访时间29个月(15~4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16.5个月(4.5~38.0个月)。不良反应以蛋白尿为主,其余与舒尼替尼相似。6例在治疗过程中因不良反应需减量或暂停服药,2例因反复不可耐受的蛋白尿终止治疗。 结论 法米替尼对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不良反应可控的分子靶向药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淫羊藿中7种主要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2015, 36(12):1352-1355. DOI: 10.3724/SP.J.1008.2015.01352

      摘要 (2434) HTML (0) PDF 1.28 M (24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淫羊藿药材中7种主要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方法 色谱柱为SHISEIDO MG-C18柱 (3.0 mm×100 mm, 3.0 μm);流动相为乙腈(A)和0.1%的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A相含量随时间的变化:25%(0~10 min),25%~40%(10~12 min),40%~45% (12~22 min), 45%~75% (22~25 min), 75%(25~30 min);流速0.6 mL/min;检测波长270 nm;柱温25℃;进样量5 μL。淫羊藿药材以70%乙醇超声提取。 结果 7种黄酮类成分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Ⅰ、淫羊藿次苷Ⅱ、脱水淫羊藿素在30 min内基线分离。方法学验证表明,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2.0%,回收率在98%~102%之间,稳定性和重复性RSD也均小于 2.0%,符合方法学要求。测定了对照药材及辽宁、甘肃、湖北3个产地淫羊藿中7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可为淫羊藿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也为进一步开展淫羊藿中黄酮类成分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吻合口旁预置负压引流管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对比分析

      2015, 36(12):1356-1359. DOI: 10.3724/SP.J.1008.2015.01356

      摘要 (2071) HTML (0) PDF 1.22 M (23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中吻合口旁预置负压引流管治疗吻合口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68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腔内吻合口瘘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即吻合口旁预置负压引流管组(A组)、内镜下经鼻瘘口置入引流管组(B组)和传统治疗组(C组)。 结果 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胸内吻合1 251例,发生吻合口瘘68例(5.4%),死亡14例(20.6%);其中A组、B组患者死亡率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3%、0 vs 39.1%,P<0.05)。A组、B组重复置管次数均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吻合口旁预置负压引流管时间短于B组、C组(P<0.05);A组、B组瘘口引流冲洗时间、恢复时间及胃肠减压时间短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鼻咽部明显不适感及导管堵塞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死亡患者外,各组吻合口瘘患者在经过积极治疗后均正常饮食,安全出院。 结论 吻合口旁预置负压引流管对胸腔吻合口瘘的治疗效果好,可缩短患者恢复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减轻患者痛苦。

    • 缺血性卒中后早期认知功能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

      2015, 36(12):1360-1364. DOI: 10.3724/SP.J.1008.2015.01360

      摘要 (2655) HTML (0) PDF 1.28 M (23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缺血性卒中后早期(3个月内)认知功能恶化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前瞻性连续入组住院治疗的19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卒中急性期(发病14 d以内)和卒中后3个月患者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总分是否降低2分以上,分为认知功能恶化组和非恶化组,并进行组间对比。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卒中后早期认知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 结果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有117例(60.0%)患者被诊断为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卒中后3个月有37例(19.0%)患者发生了认知功能的恶化。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缺血性卒中后早期认知功能恶化和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急性期MMSE评分、急性期临床痴呆量表(CDR)评分、入院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RR=2.509,P=0.045)、文盲(RR=3.038,P=0.011)、入院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RR=1.364,P=0.016)是缺血性卒中后早期认知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急性期MMSE评分(RR=0.852,P=0.001)为其保护因素。 结论 年龄>70岁、文盲、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卒中急性期存在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是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

    • 单中心儿保门诊建档婴幼儿高体质指数相关因素分析

      2015, 36(12):1365-1369. DOI: 10.3724/SP.J.1008.2015.01365

      摘要 (2218) HTML (0) PDF 1.24 M (24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重庆市婴幼儿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分布情况,探讨高BMI相关因素。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1月1日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进行体质量、身长等保健检查的7个月至2岁婴幼儿共31 902例(男童17 511例,女童14 391例)为研究对象,并记录社会人口统计学、出生情况及喂养情况等信息,采用χ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 7个月至2岁婴幼儿高BMI检出率为16.1%,男、女童分别为18.1%(3 175/17 511)和13.5%(1 948/14 391),男童检出率高于女童(P<0.01)。市区、巨大儿、剖宫产、父母文化程度高、部分母乳喂养婴幼儿高BMI的检出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地区、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胎龄以及父母文化程度与高BMI有关(P<0.01)。 结论 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年龄、性别、胎龄、父母文化程度以及地区是婴幼儿高BMI状态的相关因素,预防儿童肥胖应从多方面控制。

    • 系统性炎症对糖尿病小鼠基底节损害的影响及机制

      2015, 36(12):1370-1373. DOI: 10.3724/SP.J.1008.2015.01370

      摘要 (2619) HTML (0) PDF 1.47 M (25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系统性炎症对糖尿病小鼠基底节血脑屏障(BBB)破坏、炎性细胞活化和神经元变性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小鼠模型,利用脂多糖(LPS)建立系统性炎症模型,分为糖尿病组、糖尿病+LPS组和对照组。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基底节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情况及BBB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水平;甲苯胺蓝染色检测神经元变性情况;明胶底物凝胶酶谱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 结果 与对照组小鼠相比,糖尿病组小鼠基底节神经元的数量减少(P<0.01), 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数量增加(P<0.01);而糖尿病+LPS组小鼠基底节神经元数量进一步减少,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数量均增加,与糖尿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糖尿病组小鼠MMP-9较对照组明显活化,而糖尿病+LPS组小鼠MMP-9较糖尿病组明显活化(P<0.05);3组MMP-2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小鼠脑内基底节Occludin表达较对照组减少,而糖尿病+LPS组小鼠基底节Occludin表达减少更明显。 结论 高血糖可以导致基底节炎性细胞活化、BBB破坏和神经元变性,而系统性炎症加重这一病理过程。

    • 宽胸理肺汤联合三子养亲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2015, 36(12):1374-1378. DOI: 10.3724/SP.J.1008.2015.01374

      摘要 (2711) HTML (0) PDF 1.28 M (24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宽胸理肺汤联合三子养亲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痰浊壅肺证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对肺功能、血常规的影响。 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0例,以西医常规方法治疗;宽胸理肺汤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宽胸理肺汤;宽胸理肺汤联合三子养亲汤组30例,在宽胸理肺汤组基础上加服三子养亲汤。7 d为1疗程,观察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血常规改善情况。 结果 (1)宽胸理肺汤联合三子养亲汤组、宽胸理肺汤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80.0%(24/30)和66.7%(20/30),其中宽胸理肺汤联合三子养亲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显示宽胸理肺汤联合三子养亲汤组改善最佳,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8,P=0.000),宽胸理肺汤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27)。(3)宽胸理肺汤联合三子养亲汤能有效改善患者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其效果优于对照组(P=0.003,P=0.000,P=0.001,P=0.003),与宽胸理肺汤组比较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宽胸理肺汤组上述指标亦优于对照组(P=0.032,P=0.037,P=0.037,P=0.034)。(4)3组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均平稳,未发现心、肝、肾等功能损害或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 在西药基础上合用宽胸理肺汤与三子养亲汤,能有效降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改善肺功能,从而改善AECOPD痰浊壅肺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 >研究简报
    • 肝门部胆管癌神经侵犯裸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2015, 36(12):1379-1381. DOI: 10.3724/SP.J.1008.2015.01379

      摘要 (3051) HTML (0) PDF 1.37 M (28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裸鼠肝门部胆管癌原位种植瘤神经侵犯模型。方法裸鼠全身麻醉后,逐层开腹,将胆管癌细胞系QBC939种植于裸鼠胆总管与门静脉组织间隙处,B超观察肿瘤生长情况,2周后处死裸鼠,肿瘤组织行病理学和S100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神经侵犯情况。结果 B超显示肿瘤成功种植于肝门部,原位种植成瘤率为100%(10/10);肿瘤细胞呈侵袭性生长,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肿瘤组织内神经侵犯率达80%。结论裸鼠肝门部胆管癌原位移植瘤及神经侵犯模型的建立,为研究胆管癌的神经侵犯机理以及探讨胆管癌防治策略提供了理想的工具。

    • 神阙穴隔盐灸配合三阴交穴温针灸治疗虚证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2015, 36(12):1382-1384. DOI: 10.3724/SP.J.1008.2015.01382

      摘要 (2343) HTML (0) PDF 1.25 M (30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神阙穴隔盐灸配合温针灸治疗虚证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患者按就诊科室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采用神阙穴隔盐灸配合温针灸疗法,每日一次;对照组口服非那雄胺,每次5 mg,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4.21%(16/1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59% (12/1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神阙穴隔盐灸配合温针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安全有效。

    • 局限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性的CT影像学特征分析

      2015, 36(12):1385-1387. DOI: 10.3724/SP.J.1008.2015.01385

      摘要 (2603) HTML (0) PDF 1.29 M (30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局限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性的CT平扫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以提高其认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局限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及CT平扫表现及伴随征象,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平均48岁(32~69岁)。7例均行胸部CT平扫。7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示淀粉样变性。结果 7例气管壁弥漫增厚伴管腔不同程度狭窄,7例气管均无软化,气管粘膜下斑块3例呈环形分布,4例呈不均匀分布,4例中2例以气管前壁分布为著,4例中1例以右侧壁分布为著,4例中1例以前壁及两侧壁分布为著;4例累及两侧主支气管,1例累及左上叶支气管伴管腔狭窄,1例未累及支气管,1例累及两侧主支气管及广泛分支伴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扩张;2例可见气管腔内软组织结节;2例伴随肺部并发症,其中1例伴随左下肺不张,另1例伴随两肺弥漫支气管狭窄、扩张。7例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示淀粉样变性。结论 局限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性CT平扫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并可发现肺部并发症,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残存肾功能对高通量透析患者尿毒症毒素水平的影响

      2015, 36(12):1388-1392. DOI: 10.3724/SP.J.1008.2015.01388

      摘要 (2259) HTML (0) PDF 1.23 M (25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残存尿量水平患者接受高通量或低通量透析获益差异。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设计。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第一血液透析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24小时残存尿量多少分组(尿量<300ml或≥300ml),比较尿毒症毒素水平差异。再按照是否使用高通量透析器进行亚组分析,比较高低通透析对不同残存尿量水平患者的临床指标影响及差异。 结果:对比发现残存尿量较多患者倾向于更低的透析频次(P=0.031),体重指数(P=0.015)显著更高,血清肌酐 (P=0.033)、胱抑素C (P=0.002)、β2微球蛋白 (P=0.000)、铁蛋白(P=0.012)水平显著更低。对于残存尿量较少患者:使用高通量透析器者β2微球蛋白水平(P=0.000)及铁蛋白水平(P=0.043)显著较低,但甲状旁腺激素水平(P=0.023)及体重水平 (P=0.049) 显著较高。对于残存尿量较多患者:使用高低通量透析β2微球蛋白水平(P=0.439)与甲状旁腺激素(P=0.190)水平无显著差异。 结论:使用高通量透析可获得更好的β2微球蛋白清除效果。高通量透析有助于维持更好的体重及体重指数,高通量透析对于不同残存尿量水平患者的生物学效应存在差异。残存尿量较少的患者使用高通量透析获益更多。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