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37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测试

      2016, 37(1).

      摘要 (1383) HTML (0) PDF 0.00 Byte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1

    • 人工真皮支架早期修复特重烧伤手足深度创面

      2016, 37(1):1-4.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1.0001

      摘要 (2147) HTML (0) PDF 1.35 M (26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与传统的切削痂自体中厚皮移植术相比,探讨切削痂人工真皮支架植入术+自体刃厚皮移植术修复特重烧伤患者手足深度创面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烧伤外科收治的有手足深度创面的特重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纳入标准的28例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14例)在伤后第4~7 天行四肢深度创面切削痂、生物敷料覆盖+手足创面切削痂、人工真皮支架植入术,伤后第21~28 天行手足创面自体刃厚皮移植术;对照组(14例)在伤后第4~7天行四肢深度创面切削痂、生物敷料覆盖术,手足深度创面以保痂换药为主,第28~35天行手足深度创面切削痂自体中厚皮移植术。记录每次手术持续时间、植皮成活情况、皮片坏死的原因、供皮区愈合时间、能否再次供皮、随访手足瘢痕增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第1次手术持续时间(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0±0.76) vs (4.14±0.86), P>0.05];第2次手术持续时间(h)少于对照组[(2.11±0.35) vs (3.39±0.49), P<0.001]。植皮术后第8天打开换药时,观察组皮片全部成活者占97.37%(37/38),创面出现感染者占2.63%(1/38);对照组皮片全部成活者占73.68%(28/38),部分成活者占23.68%(9/38),创面感染者占2.63%(1/38)。观察组供皮区愈合时间(d)少于对照组[(6.07±0.83) vs (14.64±0.93),P<0.001]。经评估观察组可再次供皮者占78.57%(11/14),对照组可再次供皮者占14.29%(2/14,P<0.05)。随访1年,根据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分)观察组手足瘢痕增生情况好于对照组[(5.07±1.21) vs (8.07±1.14),P<0.001]。 结论 应用人工真皮支架能早期修复特重烧伤手足深度创面,不需额外增添手术操作时间,植皮成活情况及远期活动功能可,对供皮区损伤小。

    • 单中心中国初诊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预测因素分析

      2016, 37(1):5-9.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1.0005

      摘要 (2398) HTML (0) PDF 2.82 M (20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界定国人初诊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高危因素,初步确定骨转移极低风险患者特征。 方法 收集2010年至2015年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初次确诊的496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确诊后均行99m Tc MDP注射的全身骨骼ECT扫描。分析所有患者确诊时的年龄、穿刺前末次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临床T分期、前列腺穿刺Gleason评分及骨扫描、相应MRI/CT结果。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得出预测骨转移的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 496例患者中,81例(16.3%)存在骨转移。骨转移组与无骨转移组的年龄无差异,但骨转移组患者PSA水平大于无骨转移组(P<0.001)。随着PSA水平、临床T分期或穿刺Gleason评分升高,骨转移风险增大(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穿刺前PSA>20 ng/mL、临床T分期为T3~T4和活检Gleason评分≥8是骨转移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PSA>50 ng/mL和活检Gleason评分≥8是骨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初诊PSA≤20 ng/mL且Gleason评分≤6的79例前列腺癌患者无一例出现骨转移。 结论 初诊PSA≤20 ng/mL且Gleason评分≤6的中国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发生率非常低,这部分患者在初诊时不需要行骨扫描检查。

    • 兔胰腺移植瘤纳米刀、冷冻、射频的对比研究

      2016, 37(1):10-1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1.0010

      摘要 (1998) HTML (0) PDF 1.98 M (21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胰腺移植瘤不可逆电穿孔(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IRE,俗称"纳米刀")、冷冻、射频术后的肿瘤凋亡、机体免疫反应及血管生成因子情况,观察不同微创技术对胰腺移植瘤的抗肿瘤效果。 方法 兔胰腺移植瘤模型8只,并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纳米刀治疗组、冷冻治疗组及射频治疗组,每组2只。动态观察治疗过程中新西兰大白兔的生命体征,于治疗后第1天全部处死,分离血浆及血清进行检测,H-E染色观察移植瘤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HSP70和VEGF在胰腺癌移植瘤中的表达,Tunnel 法检测细胞凋亡。 结果 各组实验兔术后均存活。肉眼观肿瘤边界清晰,触之质地较硬,各组治疗区域可见明显凝固性坏死改变。H-E染色显示治疗组坏死区域和正常区域边界清晰,以纳米刀组为著。各组坏死边缘区可见大量红细胞以及炎症细胞浸润,冷冻及射频术区仍可见部分存活细胞。Tunnel结果显示,射频治疗可以明显增加胰腺癌细胞凋亡。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血浆的Caspase-3、TNF-α及VEGF水平升高;术区Bcl-2及VEGF因子表达降低,HSP70表达升高。术后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仅纳米刀治疗后新西兰大白兔的肌酸激酶水平升高,冷冻及射频组未见升高;肌钙蛋白、肝肾功能及血清淀粉酶未见异常。 结论 纳米刀、冷冻、射频治疗兔胰腺移植瘤时,均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产生特异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及抑制血管生成来抑制兔胰腺移植瘤的生长,且治疗方法安全、有效。纳米刀在激发机体肿瘤免疫和保护周围重要脏器上有一定的优势。

    • 环维黄杨星D磷脂复合物药代动力学评价

      2016, 37(1):17-2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1.0017

      摘要 (2662) HTML (0) PDF 1.52 M (22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柱前衍生化HPLC/FLD法测定SD大鼠血浆中环维黄杨星D(CB)的含量,考察SD大鼠口服灌胃给予CB磷脂复合物(CBPC)药代动力学特征。 方法 以溶剂挥发法制备CBPC。采用星点设计优化制备工艺,以磷脂/CB、主药浓度作为考察指标,以复合率为评价指标。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2组,口服灌胃给予CBPC和CB (60 mg/kg,以CB计)后,分别在15 min、30 min、1、2、3、4、5、6、8、12、24 h等时间点于大鼠眼底静脉丛取血,以HPLC/FLD法测定血浆中CB的浓度。采用C18色谱柱(250 mm × 4.6 mm,5 μm),以甲醇-水(85∶1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荧光检测激发波长231 nm,发射波长385 nm,柱温25℃。 结果 CBPC和CB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AUC0-t为(1 703.81±549.38) μg·h·L-1和(619.93±75.67) μg·h·L-1;Tmax为(6.00±0) h和(4.33±0) h;Cmax为(82.32±9.55) μg·L-1和(69.27±8.66) μg·L-1。CBPC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74.84%。 结论 磷脂复合物提高了CB的大鼠口服生物利用度。

    • 甾类激素对原代培养附睾头部上皮细胞中Bin1b表达的影响

      2016, 37(1):22-2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1.0022

      摘要 (2273) HTML (0) PDF 1.39 M (20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甾类激素对原代培养的大鼠附睾头部上皮细胞中Bin1b表达的影响。 方法 不同浓度(10-9,10-8,10-7mol/L)的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 DHT)、(10-9, 10-8mol/L)雌二醇(estradiol, E2)及(10-8,10-7mol/L)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Dex)处理原代培养的附睾头部上皮细胞0~5 d,分别采用1.2%琼脂糖凝胶电泳和PCR的方法检测Bin1b mRNA的表达。 结果 原代培养的附睾上皮细胞中Bin1b mRNA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减少,培养第2 天Bin1b mRNA水平下调约40%,第3 天下调约70%,5 d时附睾上皮细胞中几乎检测不到Bin1b mRNA的表达。不同浓度的DHT对Bin1b mRNA表达的下降有不同程度的减缓,10-9mol/L的DHT使Bin1b mRNA表达较对照细胞增加约37%(P<0.05),10-8mol/L及10-7mol/L DHT处理后Bin1b mRNA表达进一步的增加。不同浓度的E2和Dex对Bin1b mRNA表达的下降无明显调节作用。 结论 雄激素能上调原代培养的附睾头部上皮细胞中Bin1b的表达,而雌激素和糖皮质激素没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 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患者退出治疗危险因素分析

      2016, 37(1):27-3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1.0027

      摘要 (2167) HTML (0) PDF 1.41 M (21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进入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终末期肾病(end-stage kidney disease, ESKD)患者基线的相关检测指标和临床资料,探究可能影响PD患者最终退出的危险因素,为患者透析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PD中心99例ESKD行PD管植入术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信息,根据患者在随后3年内是否退出PD将其分为退出组(包括死亡组和转血液透析组)和维持PD组,对术前相关检测指标和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可能影响PD退出的危险因素。 结果 在排除肾移植(10例)及失访(6例)后,共有83例纳入分析。维持PD组50例,退出组33例,其中死亡19例,转血液透析14例。多因素逐步Cox回归分析提示,患者术前患有糖尿病(P=0.003,HR:3.61,95% CI:1.57~8.30)、高磷血症(P<0.001,HR:1.65,95% CI:1.26~2.13)、高血清总胆红素(P=0.006,HR:1.11,95% CI:1.03~1.19)是影响患者退出PD的独立危险因素;除上述指标外,年龄(P=0.035,HR:1.05,95% CI:1.00~1.07)、低血红蛋白(P=0.016,HR:0.96,95% CI:0.94~0.99)是影响P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糖尿病、高磷血症、高血清总胆红素是影响PD患者退出的独立危险因素。

    • PRKAG2(R302Q)突变型SD乳鼠心肌细胞模型的建立及检测

      2016, 37(1):34-39.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1.0034

      摘要 (2229) HTML (0) PDF 1.41 M (22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包装人PRKAG2(R302Q)突变型的腺病毒后感染原代SD乳鼠心肌细胞,构建细胞模型。 方法 首先通过BP及LR重组获得人PRKAG2(R302Q)突变型的腺病毒表达载体,将其线性化转染293细胞进行腺病毒包装和扩增。收集纯化腺病毒液感染原代SD乳鼠心肌细胞后进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 结果 PRKAG2(R302Q)突变型的腺病毒载体经测序验证插入序列正确,腺病毒感染乳鼠心肌细胞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其过表达明显(P<0.05)。 结论 包装人PRKAG2(R302Q)突变型基因的腺病毒并成功感染SD乳鼠心肌细胞,为进一步研究基因PRKAG2(R302Q)突变体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IFN-γ和TNF-α诱导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化疗抵抗

      2016, 37(1):40-45.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1.0040

      摘要 (2120) HTML (0) PDF 1.35 M (19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炎症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结肠癌细胞化疗抵抗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应用炎症因子IFN-γ和TNF-α联合处理MSCs,收集条件培养上清,并将其作用于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及HT29细胞,同时分别给予化疗药物顺铂和5-氟尿嘧啶处理。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表达情况。 结果 经化疗药物处理,与未经条件培养上清培养的细胞比较,经条件培养上清培养的细胞形态学改变更轻微,细胞增殖率增高(P<0.05)、凋亡率降低(P<0.05),Bcl-2 mRNA表达水平上调、Bax mRNA表达水平下调。 结论 经炎症因子IFN-γ和TNF-α诱导的MSCs能够促进结肠癌细胞化疗抵抗能力。

    • 电针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Slit2及SrGAP1表达的影响

      2016, 37(1):46-5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1.0046

      摘要 (2683) HTML (0) PDF 1.93 M (2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皮质Slit2、SrGAP1的表达和电针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脑梗死后神经可塑性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30)和电针组(n=30),根据电针治疗时间分为0 d(n=10)、7 d(n=10)、14 d(n=10)三个亚组。用线栓法栓塞模型组、电针组大鼠大脑中动脉1.5 h后恢复血流。在0、7、14 d时用尼氏染色观察大脑梗死灶周围组织形态学变化;用免疫荧光、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缺血侧大脑皮质Slit2和SrGAP1的表达。 结果 神经功能评分(mNSS)结果表明,0 d 时模型组与电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14 d时电针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模型组(P<0.01)。尼氏染色表明,0 d时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无差异,均有尼氏体数量少、排列紊乱、伴有大脑水肿;7 d时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尼氏体增多,但排列紊乱;14 d时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尼氏体增多,排列整齐。免疫荧光、蛋白质印迹表明,0 d时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Slit2、SrGAP1荧光强度及灰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7、14 d时电针组荧光强度及灰度值高于模型组(P<0.05),0 d模型组低于7 d模型组(P<0.05),7 d模型组高于14 d模型组(P<0.05),0 d电针组低于7 d电针组(P<0.05),7 d电针组高于14 d电针组(P<0.05)。 结论 局灶性脑梗死后,0 d组大鼠Slit2、SrGAP1低表达,电针治疗7、14 d后可促进Slit2、SrGAP1表达并延长其高表达时间,促进轴突的再生和修复,这可能是电针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

    • Ruxolitinib对人红白血病HEL细胞增殖、凋亡作用的研究

      2016, 37(1):52-5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1.0052

      摘要 (2400) HTML (0) PDF 1.55 M (20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JAK2抑制剂Ruxolitinib对人红白血病HEL细胞增殖、凋亡作用的机制。 方法 用不同浓度(0、1、5、10、50、100、500 nmol/L)的Ruxolitinib处理HEL细胞,其中0 nmol/L为对照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罗丹明123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试剂盒检测Caspase-3/7活性;RT-PCR检测JAK2 mRNA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JAK2、p-ERK、Bcl-2、Bim蛋白表达。 结果 不同浓度Ruxolitinib作用HEL细胞48 h后,细胞活力分别为(97.0±4.4)%、(92.0±3.9)%、(88.0±3.7)%、(81.0±3.1)%、(64.0±2.9)%、(38.0±2.2)%;Hoechst33342凋亡细胞染色显示100 nmol/L Ruxolitinib处理细胞48 h后,亮蓝色凋亡细胞[(49.21±1.80)%]较对照组[(10.02±1.40)%]增多(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100 nmol/L Ruxolitinib作用细胞48 h后G0/G1期细胞比率[(73.1±3.6)%]高于对照组[(45.2±3.0)%];1~500 nmol/L Ruxolitinib作用12、24 h后,HEL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Caspase-3/7活性增强;RT-PCR结果显示,不同浓度Ruxolitinib处理HEL细胞48 h后JAK2 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减低;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p-JAK2、p-ERK、Bcl-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均P<0.01),Bim蛋白表达增加(P<0.01)。 结论 Ruxolitinib可能通过抑制JAK2及ERK激酶途径诱导HEL细胞凋亡。

    • >研究快报
    • βB2基因敲除小鼠睾丸组织长链非编码RNA的差异性表达分析

      2016, 37(1):59-64.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1.0059

      摘要 (3008) HTML (0) PDF 1.41 M (22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βB2基因敲除小鼠睾丸中的表达及其影响睾丸发育的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lncRNA芯片技术,筛选野生型(WT)和βB2基因敲除(KO)小鼠睾丸组织(均n=3)中lncRNA及信使RNA(mRNA)表达谱的变化;对差异表达lncRNA和mRNA进行GO数据库分析及KEGG数据库分析,建立调控网络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探讨调控通路。 结果 (1)两组小鼠睾丸组织差异表达的lncRNA共140条,mRNA共477条;(2)通过GO数据库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lncRNA共12条,其中上调7条,下调5条;(3)经KEGG数据库进行路径分析,发现差异表达mRNA主要经由Ca2+信号、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信号通路起作用;(4)用关联矩阵法建立了lncRNA和mRNA共表达网络图,共有17个节点,12条连接,包含9条lncRNA和8条mRNA;其中Rsl1由3条lncRNA调控,LpoMpo各由2条lncRNA调控,Hdac1Ephb4等各由1条lncRNA调控。(5)qRT-PCR分析结果表明,在βB2基因敲除小鼠睾丸组织中,lncRNA A-30-P01019163和P2rx7的表达均下调(P<0.05)。 结论 lncRNA与βB2基因的晶状体外功能密切相关,其中lncRNA A-30-P01019163可能通过调控下游P2rx7 mRNA的表达影响睾丸组织细胞周期及信号转导,进而调控睾丸发育。

    • >综述
    • 叶酸缺乏与肿瘤发生

      2016, 37(1):65-7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1.0065

      摘要 (2404) HTML (0) PDF 1.32 M (27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叶酸又称蝶酰谷氨酸、维生素M,是蔬菜和水果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叶酸的生物活性形式为5-甲基四氢叶酸,它是体内一碳单位代谢的载体,参与体内许多生物学过程,包括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及其表观遗传修饰。表观遗传修饰在肿瘤的发生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叶酸缺乏可能与人类肿瘤的发生有关。叶酸的缺乏可导致基因组DNA的低甲基化及核苷酸内部特定位点的高甲基化从而引起肿瘤的发生。本文主要简述叶酸摄入不足与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

    • Irisin与老年2型糖尿病

      2016, 37(1):72-7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1.0072

      摘要 (2166) HTML (0) PDF 1.18 M (19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Irisin是一种新发现的肌源性糖基化多肽,能促使白色脂肪细胞解偶联蛋白表达,诱导脂肪小滴形成,增加线粒体密度,增加脂肪细胞氧耗,导致白色脂肪细胞棕色样变,促进β细胞再生,从而抑制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Irisin还能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激活参与学习和记忆的基因,从而改善认知;还能延长端粒从而延缓衰老等。本文综述了Irisin与老年2型糖尿病的关系,以期为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 细胞自噬作用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2016, 37(1):77-8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1.0077

      摘要 (2187) HTML (0) PDF 1.20 M (23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脑部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自噬在清除异常积聚的蛋白以及受损细胞器、维持细胞内稳态和细胞代谢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对细胞自噬作用在AD治疗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发现AD的新的治疗靶点提供参考。

    • >技术方法
    • 腰腹联合三步法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初期临床应用体会

      2016, 37(1):83-8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1.0083

      摘要 (2690) HTML (0) PDF 1.63 M (22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腰腹联合三步法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7月至11月期间,32例接受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腰腹联合三步法术式的患者12例(三步法组),接受传统经腹术式患者20例(对照组)。三步法组手术方法:(1)首先经腹入路,切开腹侧Gerota筋膜和肾周脂肪至肾实质表面,并显露肿瘤;(2)沿结肠旁沟Told线切开腹膜和肾周筋膜,由肾脏背侧,贴腰大肌平面分离肾动脉;(3)阻断肾动脉,标记肿瘤边缘,完成肾脏肿瘤的切除和创面重建。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资料。 结果 3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腰腹联合三步法相比传统经腹腔途径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P=0.014),术中出血等围手术期资料与传统方法类似。 结论 腰腹联合三步法改良后的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既保留了经腹途径操作空间大的优点,又结合了经腰途径分离肾动脉便捷的长处,尤其肾动脉出现变异时,优势更加明显,可进行深入的临床对比研究。

    • 胰胃及胰肠吻合在胰腺中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2016, 37(1):87-90.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1.0087

      摘要 (1944) HTML (0) PDF 1.32 M (20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胰腺中段切除术中胰胃、胰肠两种吻合方式对患者术后疗效及近期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中心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25例胰腺中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重建方式分为胰胃吻合组(n=14)和胰肠吻合组(n=11),胰管与胃或肠黏膜唇状开口均以磁感应线式缝合方法吻合,比较两组术后胰瘘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 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术后胰瘘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吻合口出血。2例近端胰腺残端瘘给予充分引流,同时给予奥曲肽、肠外营养等保守治疗痊愈出院。 结论 胰腺中段切除术能较好地保持胰腺功能,胰胃与胰肠吻合术均是安全的。

    • >海洋军事医学
    • 现代海战卫勤保障特点

      2016, 37(1):91-9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1.0091

      摘要 (2451) HTML (0) PDF 1.15 M (23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海战卫勤保障特点是确定卫勤保障原则、要求和措施的前提,是组织实施海战卫勤保障的基础性工作。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及研究分析,根据未来海战的作战样式、投入兵力、武器装备、作战环境等,从保障对象、保障范围、伤员发生、伤员救治、卫勤组织指挥、药材供应、卫勤安全等角度,提出了现代海战卫勤保障的六大特点,为军事、后勤、卫生部门提供参考。

    • 某舰艇长期远航各阶段的艇员疾病构成

      2016, 37(1):94-9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1.0094

      摘要 (2315) HTML (0) PDF 1.15 M (20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舰艇在长期远航各阶段艇员的疾病构成变化。 方法 以长期远航某舰艇的舰员为对象,统计长期远航全程、早期、中期和后期不同疾病的例数,计算各阶段的疾病构成比并排序比较。 结果 舰艇长期远航全程,疾病构成比从高到低排序为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腰肌劳损、失眠、运动病、皮炎、口腔溃疡、结膜炎、创伤、心血管疾病、甲沟炎和泌尿系结石;长期远航早期,疾病构成比从高到低排序为运动病、呼吸道感染、创伤、急性胃肠炎、腰肌劳损、心血管疾病、失眠和皮炎;长期远航中期,疾病构成比从高到低排序为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腰肌劳损、失眠、皮炎、口腔溃疡、创伤、结膜炎、泌尿系结石和甲沟炎;长期远航后期,疾病构成比从高到低排序为呼吸道感染、腰肌劳损、失眠、皮炎、口腔溃疡、急性胃肠炎、结膜炎、运动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创伤、泌尿系结石和甲沟炎。 结论 舰艇长期远航不同阶段艇员的疾病及构成比有所改变。

    • >短篇论著
    • 射波刀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析

      2016, 37(1):98-10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1.0098

      摘要 (2190) HTML (0) PDF 1.38 M (22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射波刀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估射波刀治疗周围型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对66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射波刀治疗,金标追踪25例,肺追踪35例,椎体追踪6例;65%~75%等剂量线覆盖计划靶区 (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总剂量为42~60 Gy,分割次数4~6次,生物等效剂量 (biological equivalent dose,BED) 为71.4~150.0 Gy。治疗后4~12周CT扫描评价近期疗效;随访时间为11~29个月,中位时间为18个月。 结果 全组患者完全缓解31例,部分缓解28例,稳定5例,疾病进展2例,有效率89.4%,肿瘤大小和BED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P=0.019, P=0.007)。 结论 射波刀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可获得较好的肿瘤控制率,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

    • 甲状腺疾病手术消毒前超声定位的临床应用

      2016, 37(1):102-105.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1.0102

      摘要 (2040) HTML (0) PDF 1.16 M (2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消毒前超声定位在甲状腺疾病的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实用价值。 方法 对80例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于手术消毒前由术者行超声定位,观测病灶个数、病灶于上下极分布情况以及距后包膜的距离;并对病灶手术切除率、手术探查时间、声嘶、低钙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与未行超声定位的80例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进行对照。 结果 80例患者术中按超声所观测数据确定的位置均能迅速找到病灶,病灶切除率为93.75%(75/80),多发性结节患者能缩短探查时间,结节距离后包膜5 mm以上者无需费时显露保护喉返神经,仅70.00%(56/80)显露喉返神经。未使用超声定位组对5 mm以下位置非表浅结节,均只能留作随访,病灶切除率76.25%(61/80),对临床可疑恶性、探查无法触及者,仅能做大范围切除活检(同侧叶次全切除),喉返神经显露达92.50%(74/80)。在手术探查时间、病灶切除率和喉返神经显露率方面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中除1例因癌结节位于喉返神经入喉处术后出现声音略低外,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 甲状腺疾病麻醉后消毒前超声定位,有助于了解甲状腺病灶的数量及与周围组织的三维关系,有利于术中迅速找到并准确切除病灶,是一种既能提高手术精确性、提高病灶切除率,又能降低手术难度的实用性很强的方法。

    • 激光辅助孵化对种植失败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2016, 37(1):106-110.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1.0106

      摘要 (2261) HTML (0) PDF 1.18 M (35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激光辅助孵化(laser-assisted hatching,LAH)对种植失败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辅助生殖治疗的97例胚胎种植失败患者,选取其124个FET周期并随机分为两组:孵化组(61个周期),胚胎移植前行LAH;未孵化组(63个周期),胚胎移植前未行辅助孵化。比较两组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以及流产率、多胎率。 结果 孵化组的临床妊娠率(47.5%)、胚胎种植率(29.2%)均高于未孵化组(30.2% 和 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流产率、多胎率等结局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AH可明显提高种植失败患者FET周期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改善临床结局。

    •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低氧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2016, 37(1):111-114.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1.0111

      摘要 (2917) HTML (0) PDF 1.16 M (20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70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低氧血症定义为静态吸氧状态下,术前氧合指数(PaO2/FiO2)≤200。根据此定义,将患者分为低氧血症阳性组(n=21)和低氧血症阴性组(n=49)。通过差异性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前低氧血症与下述指标的关系: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等基本信息,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既往史,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肌酐、B型钠尿肽(BNP)、红细胞沉降率、白介素(IL-6)、射血分数、心包腔积液、夹层撕裂范围和程度(是否累及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等实验学及影像学检查数据。 结果 低氧血症阳性组和低氧血症阴性组在患者入院时的BMI、CRP、IL-6、D-二聚体水平、夹层撕裂范围和程度(累及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RP、D-二聚体为术前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患者术前BMI、全身急性炎性反应、血液D-二聚体水平、夹层撕裂范围和程度与低氧血症存在关联性,其中CRP和D-二聚体为术前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 ARIMA模型与GRNN模型对肺结核发病率预测的对比研究

      2016, 37(1):115-119.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1.0115

      摘要 (3020) HTML (0) PDF 1.45 M (21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模型对于肺结核发病率的预测性能。 方法 根据我国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肺结核逐月发病率数据资料,应用Eviews 7.0.0.1建立ARIMA模型,应用Matlab 7.1的神经网络工具箱建立GRNN模型;选取2013年肺结核逐月发病率数据对两种预测模型进行检验,比较预测结果。 结果 ARIMA模型和GRNN模型的Theil不等系数(TIC)分别是0.034和0.059,说明ARIMA模型对我国2013年肺结核逐月发病率的拟合程度优于GRNN模型,ARIMA模型相对误差绝对值仅为GRNN模型的57.19%。 结论 ARIMA预测模型更适合用于我国肺结核发病率的预测;建议尝试组合模型预测肺结核发病率。

    • 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可行性的系统评价

      2016, 37(1):120-12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1.0120

      摘要 (1971) HTML (0) PDF 1.73 M (20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NCT)后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可行性。 方法 以"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及"前哨淋巴结活检"为自由词和主题词于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和PubMed、Medline及Embase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按照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对所获得文献进行筛选。根据NCT前腋窝淋巴结状况分为腋窝淋巴结阴性组和腋窝淋巴结阳性组。对纳入文献记录提取必要数据后,使用STATA软件将各项研究结果合并后计算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及假阴性率。 结果 共纳入41项原创性研究,共计5 848例患者。腋窝淋巴结阴性组患者2 050例, 其中1 891例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0.94(95%CI 0.92~0.96),假阴性率为0.07(95%CI 0.04~0.10)。腋窝淋巴结阳性组患者3 798例,3 059例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0.87(95%CI 0.84~0.90),假阴性率为0.13(95%CI 0.11~0.16)。 结论 NCT前腋窝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可在NCT后行SLNB,NCT前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则不建议NCT后行SLNB。

    • >研究简报
    • 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切除术中松解下肺韧带对余肺术后代偿性膨胀的影响

      2016, 37(1):127-12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1.0127

      摘要 (2344) HTML (0) PDF 1.18 M (25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切除术的患者,术中松解下肺韧带是否会对术后余肺代偿性膨胀产生影响。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100例右肺上叶肺癌患者在我科行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切除术,随机分为两组,即试验组(非松解组)50人,胸腔镜下右上肺切除术中不松解下肺韧带;对照组(松解组)50人,胸腔镜下右上肺切除术中松解下肺韧带。观察术后两组患者的术后右侧余肺代偿性膨胀情况,每日胸腔引流量及引流总量、平均拔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 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残腔液平面存留比率进行统计学比较,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胸腔引流量亦不具有显著性(P>0.05)。此外实验组与对照组胸腔引流管的平均拔管时间、胸腔穿刺例数和次数以及术后住院时间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切除术中可不必松解下肺韧带,不会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不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 适合在临床推广。

    • >病例报告
    • 达沙替尼治疗伊马替尼引起肝功能异常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

      2016, 37(1):129-130.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1.0129

      摘要 (2538) HTML (0) PDF 1.14 M (27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脑室出血致迟发梗阻性脑积水1例报告

      2016, 37(1):131-13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1.0131

      摘要 (1999) HTML (0) PDF 1.53 M (23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