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7(12):1453-145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12.1453
摘要:目的 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的饮食习惯与健康人群的差异,探讨饮食这一环境因素在A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2014年7月到2015年4月在我科就诊的123例AS患者及年龄、性别匹配的1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饮食习惯的现况调查,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比较AS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饮食习惯的差异。根据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将AS患者分为病情活动组(BASDAI>4分)和病情无活动组(BASDAI≤4分),研究病情活动与饮食习惯的关系;根据HLA-B27的表达将患者分为HLA-B27阳性组和HLA-B27阴性组,研究饮食和HLA-B27的交互作用对AS发病的影响。结果 AS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之间在饮食口味倾向、主食结构、平均每天高胆固醇食物、每天豆类制品、是否吸烟、饮酒频率等饮食习惯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嗜辣口味、每天适量豆制品摄入、适量饮酒是AS发病的保护因素,每天吸烟是A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S病情活动与饮食习惯无关。HLA-B27阳性的患者在饮食口味倾向、豆制品的摄入、吸烟、饮酒等方面与健康对照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饮食结构不同可能是AS发病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HLA-B27与饮食习惯对AS发病的影响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张友磊 , 韩秋成 , 卢文峰 , 付雍 , 朱楠 , 杨宁 , 杨广顺
2016, 37(12):1459-146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12.1459
摘要: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HPSE)调控大鼠肝再生的机制。方法 设计合成HPSE小干扰RNA(siRNA),以in vivo-jetPEI-Gal为载体转染70%肝切除大鼠,转染后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肝组织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Ⅷ因子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使用siRNA干扰HPSE后,大鼠肝组织中HGF、VEGF蛋白的表达降低,MVD降低,MMP-2和MMP-9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PSE可通过释放激活细胞外基质(ECM)中的HGF促进肝细胞增殖、增加VEGF的表达加速血管生成以及上调MMP-2和MMP-9的表达等途径调控大鼠肝再生。
谢震宇 , 杨天 , 费怡 , 殷建华 , 李自雄 , 曹广文
2016, 37(12):1464-1469.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12.1464
摘要:目的 研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乙肝病毒感染及乙肝疫苗免疫现况,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从上海市浦东新区5个城郊结合社区的幼儿园与中小学中招募1 071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展流行病学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进行乙肝血清学指标及HBV DNA浓度检测。结果 乙肝疫苗接种率87.1%(933/1 071),10岁以下学生接种率高于10岁及以上学生(P<0.01),汉族接种率高于少数民族(P<0.001),父母亲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生的接种率高于父母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的学生(P<0.001)。HBsAg阳性率0.7%(7/1 071),年龄与家庭中有HBV感染亲属为HBsAg阳性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HBcAb阳性率1.7%(18/1 071),HBcAb阳性率与年龄呈正相关(P<0.01);HBsAb阳性率为33.9%(363/1 071),3~14岁学生HBsAb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减,15岁后再次升高(P<0.001),少数民族学生阳性率高于汉族(P<0.001)。HBsAb滴度低水平比例随年龄增大而降低,正常水平与高水平比例随年龄增大而上升(P<0.01)。结论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乙肝疫苗接种率低于所在地户籍儿童,HBsAg、HBcAb阳性率较浦东新区2006年阳性率显著下降,建议进一步加强该人群的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服务与管理。
2016, 37(12):1470-1474.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12.1470
摘要:目的 探讨表达载脂蛋白E-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apolipoprotein E-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apoE-EGFP)的细胞系是否支持感染性丙型肝炎病毒(HCV)颗粒的组装。方法 利用shRNA基因沉默技术建立apoE稳定下调的Huh7.5.1细胞系,然后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在该细胞系中建立稳定表达apoE-EGFP融合蛋白的细胞系。将HCV RNA转染进入野生型细胞(Huh7.5.1细胞)、对照组sh-NT细胞(转导非靶向野生型细胞基因的shRNA质粒的细胞)、apoE下调的Huh7.5.1细胞(sh-apoE细胞)以及表达apoE-EGFP融合蛋白的sh-apoE细胞(apoE-EGFP细胞)中,收集病毒液;通过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方法检测释放到Huh7.5.1、sh-NT、sh-apoE和apoE-EGFP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HCV的滴度。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apoE与HCV的结构蛋白E2的相互作用,利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用具有特异亲和性FLAG-gel纯化的HCV颗粒表面的apoE-EGFP的表达。结果 apoE-EGFP融合蛋白在apoE-EGFP细胞系中高效表达;apoE-EGFP细胞来源的HCV的感染性与Huh7.5.1、sh-NT细胞相比差异无统计意义;在apoE-EGFP细胞系中,apoE-EGFP融合蛋白与HCV结构蛋白E2存在共定位,并且可以在HCV颗粒表面上检测到apoE-EGFP融合蛋白。结论 apoE-EGFP融合蛋白是HCV颗粒的组分,apoE-EGFP细胞系支持感染性HCV颗粒的组装。
秦秀军 , 尹晶晶 , 孙鸽 , 刘梦雅 , 李炜宾 , 李建国
2016, 37(12):1475-1480.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12.1475
摘要:目的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富氢水对γ射线照射后Beagle犬外周血淋巴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Beagle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和富氢水组(n=5),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2.0 Gy 60Co γ射线照射后6 h各组Beagle犬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利用GO(gene ontology)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基因芯片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单纯照射组筛选出差异表达2倍以上的基因4 730条,富氢水组筛选出差异表达2倍以上的基因4 493条,单纯照射组与富氢水组共同差异表达2倍以上的基因有1 606条;单纯照射组的差异表达基因对应的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及分子功能分别有10、9、3个功能簇,富氢水组差异表达基因对应的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及分子功能分别有15、3、4个功能簇。单纯照射组差异表达基因涉及19条生物学通路,富氢水组差异表达基因涉及24条生物学通路,单纯照射组与富氢水组的差异表达基因有5条共同生物学通路。选择2条差异表达基因进行mRNA水平的验证,PCR扩增结果与芯片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富氢水对γ射线照射后Beagle犬外周血淋巴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可能涉及多种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分子功能的改变及多条信号通路的激活。
2016, 37(12):1481-148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12.1481
摘要:目的 分析棉鼠肺表面活性相关蛋白A(SP-A)的基因序列结构和生物信息学特点,观察棉鼠肺损伤模型中SP-A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初探SP-A表达规律与肺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将32只棉鼠随机均分为4组:3个实验组棉鼠分别腹腔注射2 mg/kg脂多糖(LPS)处理24、48和96 h,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建模后提取棉鼠肺组织总RNA,经RT-PCR扩增SP-A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组织切片观察LPS作用不同时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qRT-PCR分析SP-A mRNA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P-A蛋白表达。结果 棉鼠SP-A基因编码区长744 bp,编码248个氨基酸,具有多个半胱氨酸保守位点、α螺旋结构和糖基化位点,与其他物种相比其核苷酸(75.4%~90.1%)和氨基酸(70.6%~87.1%)序列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在LPS诱导肺损伤模型中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棉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随LPS刺激时间延长而加重,具有时间依赖性;SP-A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在LPS处理24 h后开始迅速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P<0.01),48 h时仍持续上升(P<0.001和P<0.01),96 h时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棉鼠SP-A 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棉鼠SP-A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肺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反应肺损伤的不同时程。
俞丹洋 , 刘凤权 , 曹芳 , 王秋红 , 曾程程 , 魏锐利
2016, 37(12):1488-1494.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12.1488
摘要: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受体(IGF-1R)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眼眶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探讨IGF-1对眼眶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期间入住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的TAO组患者(n=6)和对照组患者(n=5)的眼眶脂肪组织,用蛋白质印迹法、实时定量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患者眼眶脂肪组织中IGF-1R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分别提取两组患者的眼眶前脂肪细胞,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1、5、10、20 nmol/L)IGF-1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体外分化细胞后用油红O染色法及蛋白质印迹法观察两组细胞的分化情况和IGF-1R的表达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浓度(0、1、5、10、20 nmol/L)IGF-1对TAO组细胞分化水平的影响。结果 TAO组患者眼眶脂肪组织中IGF-1R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浓度IGF-1均可以促进眼眶前脂肪细胞的增殖,且在1~20 nmol/L IGF-1作用下在TAO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TAO组前脂肪细胞分化前、后细胞中IGF-1R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较于未加IGF-1组,1~20 nmol/L IGF-1均促进TAO组前脂肪细胞中PPARγ mRNA的表达(P<0.01);油红O染色检测结果显示随着IGF-1浓度的升高,脂滴合成逐渐增加(P<0.05,P<0.01)。结论 IGF-1R在TAO患者脂肪组织及前脂肪细胞中的表达较高,IGF-1可以促进TAO眼眶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李朝军 , 罗向红 , 李凡 , 秦燕 , 蔡应娱 , 高峰 , 杜联芳
2016, 37(12):1495-1500.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12.1495
摘要:目的 应用超声射频技术检测移植肾患者的颈动脉结构参数,初步探讨其形态学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移植肾患者31例(KTR组),与移植肾患者术前血液透析累积时间匹配的终末期肾病(ESRD)持续性血透患者31例(ESRD组),以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84例(对照组)。超声射频技术测量各组受试者的右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和右颈总动脉管径(CCAD),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CIMT和CCA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ESRD组患者的CIMT较KTR组和对照组厚(P<0.05),而KTR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RD组患者的CCAD较对照组增宽(P<0.01),而KTR组与对照组和ESRD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收缩压及部分血流动力学参数与CIMT和CCAD呈正相关,是两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持续性血透的ESRD患者肾移植后颈动脉形态学可部分恢复正常;年龄、体质量、收缩压和部分血流动力学参数是其变化的独立影响因素。
2016, 37(12):1501-1505.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12.1501
摘要:目的 采用化疗药物预处理方案建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 以BALB/cH-2kd小鼠作为供鼠,C57BL/6H-2kb小鼠为受鼠。对受鼠使用不同的化疗药物进行预处理[方案1:白消安20 mg/(kg·d)×4 d+环磷酰胺150 mg/(kg·d)×2 d;方案2:白消安20 mg/(kg·d)×4 d +环磷酰胺100 mg/(kg·d)×2 d],然后经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供鼠脾细胞(6×107或4×107个)和(或)相同剂量的骨髓细胞(2×107个),建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模型;采用嵌合体分析、临床评分、组织病理学等进行评价。结果 采用白消安20 mg/(kg·d)×4 d +环磷酰胺150 mg/(kg·d)×2 d的方案进行预处理、2×107个骨髓单个核细胞+6×107个脾单个核细胞进行移植可形成较高水平的供受者混合嵌合体。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时间多集中在供鼠脾细胞输注后 30~90 d,化疗药物剂量大的预处理方案及移植细胞数高的移植组小鼠的临床评分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高于化疗药物剂量小的预处理方案及移植细胞数少的移植组(P<0.05)。模型小鼠肠、肝脏、皮肤、脾脏等器官出现细胞和结构异常、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结论 采用白消安和环磷酰胺预处理、给予2×107个骨髓单个核细胞+6×107或4×107个脾单个核细胞可形成较稳定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模型,为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奠定了实验基础。
2016, 37(12):1506-151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12.1506
摘要:晚期前列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是内分泌治疗,即去除雄激素治疗。目前去除雄激素治疗最常用的药物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但其初次使用时可能导致睾酮激增,维持用药时也存在睾酮波动的风险,需要联合应用抗雄激素药物来缓解病情的恶化。研究表明,GnRH拮抗剂也可应用于前列腺癌治疗,且其直接抑制受体活性,不存在诱发睾酮激增的风险。本文综述了GnRH激动剂和GnRH拮抗剂的作用机制、GnRH拮抗剂的发展历史及其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评价了GnRH拮抗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揭示了GnRH拮抗剂的临床价值和发展前景。
2016, 37(12):1512-151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12.1512
摘要:动脉自旋标记(ASL)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是一种以动脉血中水的氢质子作为内源性对比剂的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其以无创、简便、成本低、可定量测量脑血流量(CBF)、可重复性高等优点得到了临床的广泛关注和应用。如今,颅脑疾病是国内外临床及科研工作者最为关注的高发疾病之一,而ASL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对颅脑疾病的检查和诊断大有裨益。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有关ASL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在评估脑血管疾病、脑肿瘤及精神疾病中应用的国内外文献,为ASL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在颅脑疾病中的后续研究提供帮助。
2016, 37(12):1517-152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12.1517
摘要: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受体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功能的调控。5-HT及其类似物通过与不同亚型、不同部位的5-HT受体结合,对疼痛信号产生抑制或易化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下行的5-HT能神经元能够激活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而发挥镇痛作用,且镇痛作用的强弱与5-HT能神经元的受体类型和分布密度有关。在外周,5-HT受体能够参与疼痛信号的传导,与痛觉过敏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了中枢和外周不同亚型5-HT受体在不同部位对疼痛信号的调控作用,为急慢性疼痛治疗与康复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作用靶点选择提供参考。
2016, 37(12):1524-152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12.1524
摘要:外泌体是来源于细胞的膜性囊泡,可以通过运送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到靶细胞而发挥信息和物质传递作用,从而影响靶细胞的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外泌体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朊病毒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外泌体可能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外泌体的生成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钱堃 , 黄海东 , 王琴 , 陈长明 , 宁允叶 , 白冲 , 李强
2016, 37(12):1528-153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12.1528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一种支气管镜诊疗模型的综合教学法在经支气管镜高频电圈套术培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择20名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呼吸内镜中心受训的学员作为培训对象,由2名长海医院呼吸内镜专家指导,通过理论知识辅导和模型训练的综合教学法开展经支气管镜高频电圈套操作培训。比较培训前后学员在高频电圈套操作的准确性、流畅度、操作耗时、病灶切除率等方面的差异,并针对培训效果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名学员均顺利完成操作培训。与培训前相比,培训后学员经支气管镜高频电圈套切除目标病灶的操作准确性评分由5.73±1.37提高到8.50±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操作流畅度评分由5.20±1.61提高到8.27±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操作总耗时由(214.9±112.6)s缩短到(88.1±18.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次性病灶切除率由(60.0±16.3)%提高到(76.0±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学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模型教学法在操作可重复性、仿真度、安全性,以及增加操作稳定性、提高培训效率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结论 采用基于支气管镜诊疗模型的综合教学法开展经支气管镜高频电圈套术的培训,教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2016, 37(12):1533-153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12.1533
摘要:目的 设计一种基于AgI模拟酶纳米材料的阻抗型免疫传感器,对血清样品中的癌胚抗原(CEA)进行高灵敏检测。方法 合成一种壳聚糖修饰的碘化银(CS-AgI)纳米材料,利用透射电镜(T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法对合成的CS-AgI 进行表征,以CS-AgI为信号标记物修饰CEA抗体,采用夹心式免疫分析法在金电极表面制备一种高效、灵敏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定量分析检测所构建免疫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结果 成功合成CS-AgI纳米颗粒,颗粒呈球形,粒径约为100 nm。以CS-AgI纳米颗粒为信号标记物构建的免疫传感器在pH 7.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检测CEA时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其交流阻抗响应值与样品中的CEA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增加趋势,并在 CEA浓度为0.1~80 ng/mL范围内展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检测限达到0.05 ng/mL。结论 基于AgI模拟酶纳米材料构建的阻抗型免疫传感器可以高灵敏检测CEA,同时具有较好的精确性、重现性和选择性,为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2016, 37(12):1538-154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12.1538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开放性颅脑外伤海水浸泡动物模型,研究其伤情特点。方法 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轻型颅脑外伤海水浸泡组、中型颅脑外伤海水浸泡组、重型颅脑外伤海水浸泡组和重型颅脑外伤生理盐水浸泡组。采用控制性皮质撞击法造成不同程度的脑外伤,致伤后将大鼠局部损伤的脑组织浸泡在人工海水或生理盐水中,构建动物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病理学、脑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等变化。结果 建立的动物模型可较好地模拟遭海水浸泡的开放性颅脑外伤伤情特点。随脑外伤程度的加重,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脑组织病理学、脑含水量、血脑屏障破坏程度逐渐加重;同等伤情下海水浸泡组脑组织坏死和出血等病理改变较生理盐水浸泡组明显加重;浸泡后24 h,同等伤情下海水浸泡组较生理盐水浸泡组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破坏程度等均有显著加重。结论 制作的大鼠模型可模拟不同程度开放性颅脑外伤遭海水浸泡后的伤情变化。
2016, 37(12):1543-154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12.1543
摘要:随着中国海军走向远海成为常态,远海多样化军事任务将不断增多,因而海军官兵面临的健康威胁越来越多,遇到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复杂,这给海军卫勤保障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本文从海军卫勤保障工作面临的问题出发,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强大空间分析功能,设计了包括伤病信息监测与预警、卫勤资源信息化管理、卫勤保障辅助决策3个功能模块的海军卫勤保障GIS模型,论述了该系统在疾病监测与预警、危险因素分析与评估、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卫勤指挥及决策支持等领域的应用。
李洋 , 余静 , 赵亚红 , 安泳潼 , 薛丹 , 柴逸峰 , 张国庆 , 张海
2016, 37(12):1548-1554.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12.1548
摘要: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分析技术对中药复方制剂八宝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鉴别。方法 采用安捷伦“Formula-Database Generator”软件自建包括547个化合物的八宝丹化学成分数据库,运用UHPLC-Q-TOF/MS技术采集八宝丹提取物的总离子流色谱图,根据各化学成分的精确质荷比,通过自动比对的方法进行分析鉴别;进一步调节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Q-TOF/MS)的二级碎片电压,根据二级裂解碎片离子对八宝丹中的化学成分进一步确证。色谱分离采用Waters XBridge BEH C18(2.1 mm×100 mm,2.5 μm)液相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和0.5%甲酸水(B),梯度洗脱:0~5 min,5% A;5~25 min,5%~95% A;25~30 min,95% A。柱温25℃,流速0.8 mL/min,柱后分流比为2:1。质谱分析采用四级杆串联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扫描(范围均为m/z 100~1 500),其毛细管电压分别为3 500 V和4 000 V,二级质谱碰撞能量为10~40 eV。结果 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共鉴别出八宝丹中的化学成分78个,包括皂苷、胆汁酸、氨基酸等。结论 建立了基于UHPLC-Q-TOF/MS的分析方法,可对中药复方制剂八宝丹中的化学成分快速鉴别,阐明了八宝丹的化学物质基础,为八宝丹的质量控制及药理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6, 37(12):1555-155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12.1555
摘要:目的 检测钠耦合中性氨基酸转运子1(SNAT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评估食管鳞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构建含183例食管鳞癌和癌旁组织的组织芯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NAT1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总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SNAT1在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中不表达,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过表达率为45.4%(83/183);SNAT1的过表达与肿瘤大小(P=0.023)、淋巴结转移(P=0.007)以及疾病进展(P=0.003)有关;生存分析显示SNAT1过表达患者的预后要劣于SNAT1阴性表达患者(P<0.001)。此外,SNAT1过表达是评估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04)。结论 SNAT1在食管鳞癌中异常活化,是判断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罗琳 , 谭余 , 李阳 , 蒋和宏 , Mukagatare Godelieve , 陈于
2016, 37(12):1559-156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12.1559
摘要:目的 掌握重庆市石柱县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等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以外的其他各类医疗机构(简称非结防机构)转诊追踪情况,为该县制定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石柱县2005-2014年5 217例结核病患者的资料,并综合评价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结核患者或疑似结核患者转诊追踪相关数据。结果(1)石柱县2005-2014年结核年平均患病率为97.17/10万,年平均涂阳率为58.04/10万。(2)5 217例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χ2=21.900 5,P<0.05),性别比为2.10:1;各类职业中农民构成比最高,占77.42%,其次是学生,占6.40%;各年龄组中,35~44岁组病例数最多,占19.55%,其次是55~64岁组和25~34岁组,分别占16.16%和16.01%。(3)2005-2014年非结防机构网络实报结核患者2 809例,转诊到位1 095例(38.98%),追踪到位578例(20.58%),总体到位1 673 例(59.56%)。转诊到位率从2005年的2.21%大幅度提高到2009年的63.33%,此后从2010年55.64%下降到2014年的33.88%;追踪到位率波动在13.33%~30.54%;(4)1 136例追踪未到位患者中,外出占43.22%,无追踪信息占36.97%,拒绝就诊占10.48%。(5)结防机构对总体到位的1 673例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到位后确诊率为75.13%。确诊涂阳率为64.84%。确诊的活动性结核患者(1 257例)占石柱县同期登记活动性结核患者(5 217例)的24.09%;确诊的涂阳结核患者(815例)占同期登记涂阳结核患者(3 116例)的26.16%。结论 石柱县今后结核病防控工作重点人群为男性、农民,应继续推行结核病防控策略(DOTS),并应重视学生人群的结核预防和治疗工作;同时,加强医防合作对促进转诊追踪情况的落实是结核病疫情控制的关键。
2016, 37(12):1564-156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12.1564
摘要:目的 建立梯度洗脱联合波长切换HPLC法同时测定豨莶风湿丸中豨莶苷、奇壬醇、豨莶精醇、防己诺林碱和粉防己碱。方法 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流动相A:乙腈-甲醇(2:1)、流动相B:0.05%冰醋酸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20 μL;豨莶苷、奇壬醇和豨莶精醇检测波长为215 nm,防己诺林碱和粉防己碱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 豨莶苷、奇壬醇、豨莶精醇、防己诺林碱和粉防己碱在给定浓度范围内的线性范围分别为6.45~129.00 μg/mL(r=0.999 5)、5.61~112.20 μg/mL(r=0.999 9)、4.25~85.00 μg/mL(r=0.999 3)、9.19~183.80 μg/mL(r=0.999 8)和11.05~221.00 μg/mL(r=0.999 7),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RSD)值分别为98.73%(1.43%)、97.63%(1.28%)、99.44%(1.29%)、98.33%(1.38%)、97.36%(1.37%)。结论 建立的梯度洗脱联合波长切换HPLC法能同时测定豨莶风湿丸中豨莶苷、奇壬醇、豨莶精醇、防己诺林碱和粉防己碱含量,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为豨莶风湿丸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方法。
2016, 37(12):1568-157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12.1568
摘要:目的 采用倾向值匹配法比较解剖性肝切除和非解剖性肝切除两种方法对肝细胞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4例接受肝癌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解剖性肝切除组64例,非解剖性肝切除组60例。利用倾向值匹配的方法均衡组间协变量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肝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倾向值匹配后,解剖性肝切除组(n=29)与非解剖性肝切除组(n=45)患者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分别52(44.83~59.17)个月和38(31.45~44.55)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解剖性肝切除有助于提高肝细胞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相对危险度为0.54,95%置信区间0.30~0.96,P=0.04)。结论 解剖性肝切除较非解剖性肝切除更能提高肝细胞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
葛琛瑾 , 王培军 , 舒政 , 曹烨民 , 邓小飞 , 陈雯
2016, 37(12):1574-157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12.1574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足隐性期(Wagner 0级)患者足部肌腱的多排螺旋CT改变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本院脉管科确诊的63例糖尿病足隐性期患者和33例正常对照组足部肌腱的多排螺旋CT检查资料。测量跟腱和足底腱膜的厚度、密度(CT值),观察肌腱边缘及邻近软组织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进一步探讨糖尿病足隐性期患者跟腱和足底腱膜的厚度、密度与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足隐性期患者跟腱及足底腱膜均比正常对照组厚(t值分别为3.157、4.462,P<0.05),密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t值分别为2.176、2.815,P<0.05)。糖尿病足隐性期患者大部分跟腱、足底腱膜边界模糊,周围软组织肿胀;而正常对照组跟腱、足底腱膜边界清楚,周围软组织未见异常。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足隐性期患者跟腱、足底腱膜厚度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跟腱、足底腱膜密度与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结论:多排螺旋CT能良好的评价糖尿病足隐性期患者足部肌腱改变,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治糖尿病足。
2016, 37(12):1578-158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12.1578
摘要:目的 评价连续实时血糖监测系统(real-time continuous monitoring system,RT-CGMS)对肠外营养支持患者胰岛素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我院重症医学科胃肠术后行肠外营养支持并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3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分析。根据血糖监测方法不同,分为CGMS组16例,多次末梢血糖监测(MBS)组16例,分析CGMS测定值与指血血糖的相关性,并采用每日血糖的平均值、最高值、最低值、血糖漂移及低血糖情况等指标,评价血糖的控制情况;采用平均住院日,评价两种监测方式对强化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受益情况。结果 CGMS血糖测定值与指血血糖值的相关性良好,两者的Person相关系数r=0.89(P<0.01)。与MBS相比较,CGMS组血糖最高值显著降低(P<0.05),血糖最低值显著升高(P<0.05),血糖漂移明显降低(P<0.05);与MBS相比较,CGMS组患者发生低血糖测次数(1次)明显减少(10次),并且患者平均ICU住院日显著缩短(P<0.05)。结论 与多点血糖监测相比,连续血糖监测系统可以更好地的反应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在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监测手段。良好的血糖控制,缩短了ICU患者平均住院日,从而使患者受益。
2016, 37(12):1582-1584.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12.1582
摘要:报道1例70岁女性胸椎结核并右髋臼无症状性结核早期根据同位素骨扫描和CT扫描误诊为转移瘤的病例。患者无肺结核病史,否认结核病人接触史、从肋间神经痛开始前后,无午后低热、盗汗等常见的结核全身症状,化验检查示血沉及C反应蛋白正常,同位素骨扫描提示胸椎及右侧骨盆放射性浓聚,随后的胸椎及骨盆CT平扫横断面图像提示胸椎椎体破坏,右侧骨盆骨质密度不均匀降低及骨破坏,加之其X线片可见的T8-9椎间隙变窄,左侧一过性胸腔积液被忽视,导致患者早期误诊为转移瘤。提示在老年人中间出现脊椎病变时,影像资料应全面,要考虑到脊柱结核的可能。同位素骨扫描在骨结核患者中可表现为放射性浓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