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37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寨卡病毒基因序列分析及核酸检测方法

      2016, 37(6):661-66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6.0661

      摘要 (3242) HTML (0) PDF 3.68 M (30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寨卡病毒基因组序列特征,建立寨卡病毒的核酸检测方法。方法 构建81种虫媒传播黄病毒和寨卡病毒的系统进化树,比较寨卡病毒与登革病毒4型、日本脑炎病毒的核酸和氨基酸序列差异,分析亚洲型和非洲型寨卡病毒基因变异位点,尤其是中国的4株输入性寨卡病毒基因序列。通过比较亚洲型和非洲型寨卡病毒全基因组核酸序列,设计一组寨卡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引物和探针,并检测其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81种虫媒传播黄病毒中,寨卡病毒与Spondweni、Kedougou病毒同源性最近。全基因组核酸序列比较结果显示寨卡病毒与登革病毒4型的同源性比日本脑炎病毒更近,而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显示寨卡病毒与日本脑炎病毒的同源性更近。与传统亚洲型寨卡病毒比较,广东GD01株有5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广东GDZ16001株有3个,浙江ZJ03株有6个,赣县VE Ganxian株有33个。所设计的PCR引物和探针对质粒标准品检测呈阳性,检测下限为100 拷贝/mL,对细胞培养的寨卡病毒RNA检测呈阳性,而对登革病毒1~4型和日本脑炎病毒检测呈阴性。结论 寨卡病毒与Spondweni病毒同源性最近,赣县VE Ganxian株的高变异显示寨卡病毒正在快速变异。本研究设计的PCR引物和探针可用于亚洲型和非洲型寨卡病毒株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妊娠期接触糖皮质激素对子代大鼠心肌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的蛋白激酶1表达和心脏功能的印迹效应

      2016, 37(6):668-67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6.0668

      摘要 (2430) HTML (0) PDF 4.04 M (18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揭示妊娠期暴露于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对子代大鼠心脏功能的印迹效应,探索GCs对子代心肌保护性因子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构建妊娠后期GCs暴露大鼠模型,通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子代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梗死程度;实时定量PCR检测心肌保护因子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的蛋白激酶1(Sgk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受体2(Crhr2)、CRH家族肽urocortin (Ucn)和Ucn2等基因的表达; 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SGK1蛋白的表达;亚硫酸氢盐处理后测序确定Sgk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结果 妊娠期GCs暴露大鼠子代出生时和成年后体质量减轻(P<0.01),子代雄性大鼠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下降(P<0.01);SGK1的 mRNA和蛋白在子代雄性大鼠心肌中的表达降低(P<0.01或P<0.05);UcnUcn2在子代雌性大鼠心肌中的表达下降(P<0.05);Sgk1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多个CpG岛,且近端CpG岛的甲基化水平在妊娠期GCs暴露的子代雄性大鼠心肌中升高(P<0.01)。结论 妊娠期GCs暴露可能通过下调心肌保护因子SGK1的表达对子代雄性大鼠心肌功能产生印迹效应,而Sgk1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高甲基化改变可能是介导GCs对Sgk1的印迹效应的重要机制。

    • 环王巴明加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2016, 37(6):677-68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6.0677

      摘要 (1999) HTML (0) PDF 3.18 M (18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环王巴明(Cyc)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对照组(Con组)和脑缺血再灌注Cyc干预组(Cyc组),每组20只。于脑缺血再灌注后3 h腹腔注射Cyc(10 mg/kg)或无水乙醇,连用7 d。采用Longa评分法行脑缺血后1 d和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缺血24 h时,干湿质量法检测脑含水量,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化学法检测缺血后24 h NeuN、caspase-3蛋白及14 d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结果 Cyc和Con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含水量、脑梗死体积、TUNEL阳性细胞计数、caspase-3和GFAP蛋白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且Cyc组较Con组更高(P<0.05)。Cyc和Con组NeuN蛋白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0.05),且Cyc组较Con组更低(P<0.05)。组织病理见Cyc组细胞和间质水肿、神经细胞变形、核固缩、细胞坏死等重于Con组。结论 Cyc可加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血小板及血小板源性5-羟色胺对早期肝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前瞻性队列研究

      2016, 37(6):683-689.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6.0683

      摘要 (2143) HTML (0) PDF 3.07 M (19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血小板(PLT)以及PLT源性5-羟色胺(5-HT)对早期肝癌切除患者术后肝功能、术后复发、远期生存率等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从2009年1月至12月连续收治的符合Milan标准的297例原发性肝癌切除的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用ELISA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清5-HT浓度。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肝癌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LD)、总生存(OS)时间、无瘤生存(RFS)时间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发生LD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PLT计数均较术后未发生LD患者低(P<0.001)。血清5-HT浓度与PLT计数呈正相关(r=0.712,P<0.001)。术前低PLT计数 (OR=2.952,95%CI:1.206~7.229, P=0.018)和低血清5-HT浓度 (OR=4.989,95%CI:2.004~12.422, P=0.001)是早期肝癌切除术后LD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低PLT计数 (OR=1.782,95%CI:1.086~2.924, P=0.022)和低血清5-HT浓度 (OR=1.754,95%CI:1.014~3.034, P=0.015) 是OS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术前PLT计数和血清5-HT浓度高低与RFS时间无明显关系。结论 术前低PLT和低5-HT的早期肝癌切除患者术后围术期预后和远期预后均较差。

    • 载天冬酰胺酶自组装纳米囊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

      2016, 37(6):690-69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6.0690

      摘要 (2621) HTML (0) PDF 2.26 M (25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载天冬酰胺酶(Asp)自组装透明质酸-聚乙二醇(HA-g-PEG)/二甲基-β-环糊精(DCD)纳米囊(AHDPs)在雄性SD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 考察了AHDPs的透射电镜、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并分别测定大鼠静脉给予AHDPs和游离Asp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样品中Asp的活性。采用DAS 2.1.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对AHDPs和游离Asp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 AHDPs的平均粒径为(439.63±8.49) nm,zeta电位为(-20.43±2.20) mV,平均包封率为(55.75±4.11)%(n=3)。AHDPs和游离Asp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48 h分别为(138.93±0.89) U·mL-1·h和(46.38±1.98) U·mL-1·h,AUC0-∞分别为(175.22±13.59) U·mL-1·h和(51.44±3.01) U·mL-1·h, t1/2分别为(4.46±1.04) h和(1.86±0.38) h。与游离Asp比较,AHDPs的AUC0-48 h、AUC0-∞t1/2分别提高至约游离ASP的3.00、3.40和2.40倍。AUC0-48 h、AUC0-∞Cmax的90%置信区间分别为76.9%~78.3%、76.9%~78.3%、92.8%~94.4%。结论 AHDPs延长了Asp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半衰期,提高了Asp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且AHDPs与游离Asp不具有生物等效性。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卵泡液阻碍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内异方药物血清的干预作用

      2016, 37(6):694-69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6.0694

      摘要 (2324) HTML (0) PDF 2.55 M (20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卵泡液阻碍小鼠卵母细胞发育的机制及中药内异方药物血清对此的干预作用。方法 临床获取EM不孕患者、输卵管因素导致不孕患者(对照组)卵泡液各10例样本,对小鼠行中药内异方灌胃获得药物血清,分别制备4组培养基:A组(空白对照)、B组(对照患者卵泡液)、C组(EM患者卵泡液)、D组(EM患者卵泡液+内异方药物血清)。将小鼠生发泡(GV)期卵母细胞分别放入各组培养基中进行体外成熟(IVM)培养。观察并统计各组卵母细胞的成熟情况,通过荧光染色对细胞内活性氧(ROS)的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C组卵母细胞的成熟率(42.5%)相较A组(81.7%)、B组(56.3%)、D组(51.0%)低(P<0.05)。C组卵母细胞平均荧光强度(0.056 8±0.025 1)高于A组(0.014 8±0.005 1,P<0.05)和B组(0.037 1±0.010 2,P<0.05);D组卵母细胞平均荧光强度(0.050 4±0.007 0)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M患者卵泡液能够阻碍小鼠卵母细胞成熟,其机制可能与EM卵泡液产生过多ROS而增强了卵母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有关。内异方药物血清可改善EM患者卵泡液对小鼠卵母细胞发育的阻碍作用。

    • Bloom解旋酶基因RNA干扰载体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抑制作用

      2016, 37(6):699-70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6.0699

      摘要 (2043) HTML (0) PDF 2.73 M (16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采用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系中Bloom解旋酶基因的表达,探讨Bloom解旋酶基因表达下调后对PC3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使用实验室前期成功构建的两条针对于Bloom解旋酶基因的RNAi载体shRNA-1和shRNA-2转染前列腺癌PC3细胞,以未转染RNAi载体为对照组,分别在转染24、48、72 h后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转染48 h后通过Transwell小室法检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Hoechst/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转染RNAi载体后,与未转染对照组相比,各实验时间点的转染组细胞增殖率降低(P<0.05),Transwell细胞侵袭和迁移实验中穿过室膜的细胞数与对照组比均减少(侵袭:119±24、118±30 vs 227±38;迁移:122±13、121±47 vs 277±32,P<0.05),划痕愈合率与划痕迁移距离均降低,48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细胞凋亡明显增加。结论 以RNAi载体干扰Bloom解旋酶基因的表达可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促进其凋亡,为前列腺癌的靶向基因治疗提供了依据。

    •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百分比及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蛋白1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

      2016, 37(6):704-710.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6.0704

      摘要 (2075) HTML (0) PDF 3.38 M (15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CD8+T细胞百分比及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的表达水平,探索这两者变化在TAO发病机制及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1例TAO患者、21例Graves病(GD)无眼病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资料,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受试者PBMC中CD4+、CD8+T细胞百分比及其表面PD-1的表达率,比较组间差异,分析其与患者病程、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相关抗体及TAO疾病活动性和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1) TAO患者PBMC中CD4+、CD8+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5.9±14.5)%、(22.2±8.4)%,GD患者分别为(33.1±13.0)%、(18.6±9.2)%,均高于健康对照者[(17.4±7.4)%、(7.7±4.8)%,P<0.01]。(2) TAO及GD患者PBMC中CD4+T细胞表面PD-1表达率分别为(8.3±6.4)%、(28.0±26.6)%,均低于健康对照者[(52.2±28.6)%,P<0.01, P<0.05],且TAO患者低于GD患者(P<0.05);TAO患者PBMC中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率低于健康对照者[(12.7±13.4)% vs (38.2±24.2)%,P<0.01]。(3) TAO患者PBMC中CD8+T细胞百分比与病程呈正相关(r=0.478,P<0.05)。(4) TAO患者活动期组与非活动期组、轻度组与中重度组间CD4+、CD8+T细胞百分比及其表面PD-1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O患者PBMC中CD4+、CD8+T细胞百分比及细胞表面PD-1表达存在异常,可能参与TAO的自身免疫过程。

    • 内镜套扎术与β受体阻滞剂预防食管静脉曲张首次出血: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2016, 37(6):711-71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6.0711

      摘要 (1899) HTML (0) PDF 3.48 M (18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内镜下套扎术(EVL)和β受体阻滞剂(βB)预防食管静脉曲张首次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至2015年5月EMBASE、PubMed、CENTRAL、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和谷歌学术等数据库中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终点为首次曲张静脉出血、全因死亡、出血相关性死亡和主要不良事件。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比值比(OR)与95%置信区间(CI)。结果 共纳入14篇RCT文献,总计1 28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βB相比,EVL治疗可减少首次曲张静脉出血的发生(OR=0.67,95%CI 0.49~0.91,P=0.010,I2=21%);两种方法治疗的患者全因死亡率和出血相关性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全因死亡率:OR=1.14,95%CI 0.87~1.50,P=0.35,I2=0%;出血相关性死亡率:OR=0.72,95%CI 0.44~1.17,P=0.19,I2=0%);与非选择性βB相比,EVL治疗具有较低不良事件发生率(OR=0.43,95%CI 0.29~0.64,P<0.000 1,I2=40%),但与卡维地洛相比EVL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OR=10.59,95%CI 2.37~47.27,P=0.002)。结论 EVL预防食管静脉曲张首次出血较βB更有效,但两种预防措施的全因死亡和出血相关性死亡无明显差别。

    • 持续低频噪声对大鼠情绪及行为学指标的影响

      2016, 37(6):718-72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6.0718

      摘要 (2046) HTML (0) PDF 2.85 M (23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低频噪声对大鼠情绪及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噪声暴露组,每组20只。将噪声暴露组大鼠每天早、中、晚3次置于100 Hz、70 dB的噪声场中1 h,持续8周;正常对照组大鼠饲养于背景噪声低于40 dB的环境中。分别于实验开始当天及第2、4、6、8周末,采用体质量测定、糖水偏好实验、触动实验及旷场实验评价大鼠的情绪及行为。结果 (1)随饲养时间的延长两组大鼠体质量变化的趋势不同(P<0.05),噪声暴露组大鼠的体质量增加较正常对照组减少;(2)不考虑时间因素,两组大鼠间糖水偏好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噪声暴露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大鼠随饲养时间的延长糖水偏好的变化趋势不同(P<0.01),其中噪声暴露组大鼠的糖水偏好百分比呈明显下降趋势;(3)噪声暴露组大鼠紧张性触动评分及疼痛刺激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4)噪声暴露组大鼠的水平活动能力和垂直活动能力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且低于正常对照组,时间效应、组别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持续低频噪声可导致大鼠体质量和活动能力下降,并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反应,且具体的表现及程度与暴露时间有关。

    • >研究快报
    • PRDM5基因抑制前列腺癌细胞22Rv1生长

      2016, 37(6):724-72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6.0724

      摘要 (2589) HTML (0) PDF 2.55 M (17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PRDM5基因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抑癌作用。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T4 DNA连接酶连接等方法,克隆PRDM5基因并插入慢病毒载体中。将携带PRDM5基因的慢病毒质粒(或阴性对照质粒)与慢病毒包装质粒通过脂质体法共转染293T细胞,收集病毒上清,感染人前列腺癌细胞株22Rv1。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 PRDM5的表达,细胞倍增实验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非锚着依赖性生长能力。结果 成功构建PRDM5重组慢病毒载体,并包装获得慢病毒上清。将PRDM5重组慢病毒载体感染22Rv1细胞后,筛选得到稳定表达细胞株,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该细胞株能稳定表达外源性PRDM5蛋白。过表达PRDM5的前列腺癌22Rv1细胞的增殖能力[倍增时间:(52.5±1.4) h vs (44.0±1.3) h]、克隆形成能力[克隆形成数: (1 114±98)/皿 vs (1 361±123)/皿]和非锚着依赖性生长能力[克隆形成数:(94.6±8.7)/孔 vs (154.0±3.5)/孔]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前列腺癌22Rv1细胞中PRDM5的过表达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非锚着依赖性生长的能力。

    • >综述
    • 细胞基因重编程在中枢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2016, 37(6):729-73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6.0729

      摘要 (2307) HTML (0) PDF 3.50 M (20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神经干细胞移植替代治疗已经成为治疗中枢神经损伤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其细胞来源由于伦理学和免疫排斥等问题而受到了限制。既往研究认为,非神经细胞不能转变成神经细胞。但诱导型多潜能干细胞出现之后,研究发现,通过细胞基因重编程技术可以将鼠和人的自身体细胞诱导转分化为神经干细胞或各种类型的神经元,从而避免了细胞移植治疗中相关的伦理学问题和免疫排斥反应,表明细胞基因重编程在中枢神经损伤修复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细胞基因重编程技术在诱导神经干细胞或神经元形成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及其在中枢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 胆碱激酶α在肿瘤中的作用

      2016, 37(6):738-74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6.0738

      摘要 (2057) HTML (0) PDF 2.63 M (19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胆碱激酶α隶属于胆碱激酶蛋白家族,是CDP-胆碱通路的关键酶。在多种人类肿瘤组织中均发现有胆碱激酶α表达升高,如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肺癌等。研究已证实胆碱激酶α与多种肿瘤相关通路存在交互作用。由于其在肿瘤组织中的高表达和异常激活,胆碱激酶α可能是有助于肿瘤诊断的生物标记物,并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本文从胆碱激酶α在肿瘤中的生物功能及其在肿瘤诊断及预后评估、肿瘤靶向治疗中的作用等方面综述了胆碱激酶α在肿瘤中的作用。

    • 幽门螺旋杆菌与肝病的研究进展

      2016, 37(6):744-749.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6.0744

      摘要 (2009) HTML (0) PDF 2.63 M (21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类寄生于消化道的微需氧菌,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消化性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目前有研究表明在肝病的发生中也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具体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本文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对幽门螺旋杆菌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性脑病、肝癌、脂肪肝等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技术方法
    • EnSite-NavX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去肾交感神经术的实验研究

      2016, 37(6):750-75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6.0750

      摘要 (1758) HTML (0) PDF 2.19 M (19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EnSite-NavX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去肾交感神经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用健康广西巴马小型猪6只,在EnSite-NavX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建立腹主动脉及肾动脉的三维立体模型,然后将心脏电生理射频消融导管送入双侧肾动脉主干,在主干内由远至近心端选取6个点并标记,其中一侧放电消融,对侧不消融作对照。随访6个月,观察建模及并发症情况,采用ELISA法测定双侧肾组织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H-E染色观察消融侧肾交感神经毁损情况。结果 6只小型猪均顺利完成建模及一侧去肾交感神经术,1只术后出现下肢皮下血肿;无肾动脉狭窄、血栓形成及夹层等并发症。消融侧肾组织去甲肾上腺素含量(170.13±52.60) ng/g低于未消融侧(429.86±131.43) n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侧肾交感神经未见完整的神经外膜,轴突减少。结论 EnSite-NavX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能清楚建立腹主动脉及肾动脉的三维立体模型,并在NavX导航下,无需透视或肾动脉造影即可完成去肾交感神经术,能安全、有效地去肾交感神经。

    • >海洋军事医学
    • 亚丁湾护航编队对1例甲型病毒性肝炎的处置:海上传染病防控启示

      2016, 37(6):754-75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6.0754

      摘要 (1927) HTML (0) PDF 1.72 M (25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亚丁湾海域气候条件恶劣,周边国家卫生状况复杂,海军护航官兵易受到地区性传染病威胁,疫情防控处置任务繁重。本文报告了海军某批次亚丁湾护航编队1例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基本病情和主要处置方法,并从海上传染病防控的角度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 海上300 m实潜待选潜水员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2016, 37(6):757-760.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6.0757

      摘要 (2605) HTML (0) PDF 2.02 M (23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海上300 m实潜待选潜水员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现状及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潜水员日常系统、持续的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 对37名参加海军海上300 m实潜的待选潜水员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分析潜水员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现状及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待选潜水员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得分平均为(142.87±22.05)分,其中一般10人(27.03%)、良好22人(59.46%)、优5人(13.51%)。各分量表调查结果显示,潜水员自我实现评分最高,得分为(3.03±0.42)分;健康职责评分最低,得分为(2.67±0.46)分。待选潜水员的年龄与体育运动(r=-0.516,P<0.05)、压力处理(r=-0.517,P<0.05)均呈负相关,军龄与体育运动(r=-0.554,P<0.05)、压力处理(r=-0.570,P<0.05)均呈负相关,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r=0.831,P<0.01)、健康职责(r=0.802,P<0.01)、营养(r=0.831,P<0.01)以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r=0.785,P<0.01)均呈正相关。结论 海上300 m实潜待选潜水员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还有待加强,必须督促和建立待选潜水员正确的生活方式,以保证潜水作业的最终完成。

    • >短篇论著
    • 急性不完全颈脊髓损伤早期外科干预387例分析

      2016, 37(6):761-76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6.0761

      摘要 (2706) HTML (0) PDF 2.83 M (21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手术干预对急性不完全颈脊髓损伤的疗效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4年5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闸北分院收治的462例不完全颈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手术组387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83例,前后路联合手术26例,单纯后路减压术78例),非手术组75例。颈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和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随访12~27个月,432例患者Frankel分级有不同程度改善,改善率为93.51%,手术组改善率(381例,98.45%)高于非手术组(51例,68.00%)。各组治疗后ASIA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对各组治疗前后ASIA评分的差值进行比较,手术组ASIA评分差值大于非手术组(P<0.05),而且前路手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ASIA评分差值大于单纯后路手术(P<0.05)。结论 急性不完全颈脊髓损伤宜早期外科干预,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经导管应用新型无膜双腰封堵器封堵犬单侧肾动脉

      2016, 37(6):767-770.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6.0767

      摘要 (2215) HTML (0) PDF 2.46 M (18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在大动物中观察新型无膜双腰封堵器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健康实验犬12只,应用新型无膜双腰封堵器进行单侧肾动脉封堵,封堵后即刻行肾动脉造影评估封堵效果,并于术后1、3及6个月复查肾动脉造影。复查造影结束后处死实验犬,观察肾脏大体标本并行肾脏病理检查,并观察封堵器表面内皮化情况。结果 12只实验犬均成功实施单侧肾动脉封堵,其中1只因麻醉药物过量死亡,其余11只存活良好。6只实验犬在植入封堵器后即刻完全封堵,全部实验犬均在植入封堵器后12 min内完全封堵肾动脉血流。封堵器释放后,封堵器位置均固定良好,未见明显封堵器移位。所有实验犬复查肾动脉造影均显示封堵器位置固定良好,无残余分流。大体观察发现封堵侧肾脏较对侧肾脏明显缩小,肾脏表面凹凸不平,质略硬。内皮细胞在术后1个月即开始覆盖封堵器表面,3个月时内皮细胞完全覆盖。结论 新型无膜双腰封堵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组织相容性及有效性,由于其优异的通过性,在小外径鞘管内即可完成封堵器输送。

    • 加味射干麻黄汤与常规西医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随机对照研究

      2016, 37(6):771-775.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6.0771

      摘要 (2085) HTML (0) PDF 2.34 M (16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加味射干麻黄汤在支气管哮喘中的治疗效果,并对比其与常规西医疗法的疗效差别。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案,选取54例外寒内饮证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7例。中医治疗组采用加味射干麻黄汤治疗,西医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连续治疗2个疗程。采用观察者盲法设计观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昼夜呼气峰流速(PEF)变异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 中医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总分及各项指标积分、昼夜PEF变异率与西医治疗对照组相比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治疗组患者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百分比(PEFR%)与西医治疗对照组相比均升高,而昼夜PEF变异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25/27)和74.07%(2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治疗组及西医治疗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0%(1/27)和7.41%(2/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射干麻黄汤治疗相比常规西医疗法可更有效地改善外寒内饮证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症状及肺功能,同时还可减少昼夜PEF变异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其药理机制和有效成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骨关节炎关节液促进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

      2016, 37(6):776-779.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6.0776

      摘要 (2080) HTML (0) PDF 2.38 M (18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骨关节炎(OA)关节液对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DSCs)软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OA患者手术切除的滑膜组织标本分离培养SDSCs并诱导成软骨分化。将OA患者的关节液加入诱导后的SDSCs培养液中,模拟体内的OA关节环境继续培养(实验组),以不加OA关节液的SDSCs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SDSCs形成的软骨小球的直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成软骨相关标志物COL Ⅱ、Aggrecan、SOX9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OA关节液处理16 d后,实验组软骨小球直径大于对照组(P<0.05),COL Ⅱ、Aggrecan、SOX9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OA关节液能够促进SDSCs软骨分化。

    • 维生素E拮抗苯并[a]芘对雄性大鼠的肝脏毒性

      2016, 37(6):780-784.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6.0780

      摘要 (2237) HTML (0) PDF 2.55 M (16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维生素E(VE)对苯并[a]芘(B[a]P)诱导的雄性SD大鼠肝损害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0只4周龄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 白对照组(未处理)、溶剂对照组(植物油)、单独染B[a]P组(5 mg/kg)、VE低剂量组 (10 mg/kg VE+5 mg/kg B[a]P)、VE中剂量组(50 mg/kg VE+5 mg/kg B[a]P)、VE高剂量组(100 mg/kg VE+5 mg/kg B[a]P) 6组,每组大鼠10只。连续灌胃30 d后,测定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测定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8-羟脱氧鸟苷(8-OHdG)、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形态结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单独染B[a]P组大鼠肝脏组织结构破坏,血清ALT和AST活性增加(P<0.05),8-OHdG、MDA和TNF-α含量升高,SOD、GSH-Px活性下降(P<0.05)。与单独染B[a]P组相比,VE各剂量组大鼠的肝脏组织损伤呈现不同程度的减轻,AST、ALT活性下降,8-OHdG、MDA、TNF-α含量降低,SOD、GSH-Px活性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 VE能拮抗B[a]P对雄性SD大鼠的肝脏毒性,起到肝脏保护作用。

    • 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黄斑水肿的眼底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特点

      2016, 37(6):785-789.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6.0785

      摘要 (2076) HTML (0) PDF 2.55 M (18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并发黄斑水肿(ME)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特点,为RVO的ME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75例75眼RVO患者行最佳矫正视力检查、裂隙灯、眼底镜检查、眼底彩色照相、FA、OCT检查,了解ME的FA和OCT表现类型及其对应关系,并分析FA和OCT表现类型与视力的关系。结果 75眼RVO患者中共发生ME 56眼,发生率为74.7%,ME的发生率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ME常见FA 3型和OCT 2型。FA 1型患者视力最佳,而OCT 4型患者视力最差。FA类型与OCT类型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FA 1型通常表现为OCT 1型,而FA 3型通常表现为OCT 2型,FA 4型与OCT类型无确切对应关系。OCT所测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与logMAR视力呈正相关(R2=0.322,P=0.001)。结论 RVO并发的ME以囊样水肿为主。不同类型的FA和OCT以及OCT所测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与患者视力存在相关性。OCT类型与FA类型有一定对应关系,但OCT显示的囊样水肿不能区分是否缺血,治疗前需要结合FA和OCT对RVO的ME进行更精确的分类。

    • >短篇报道
    • 结核性脊髓炎临床特征分析及诊断(附4例报告)

      2016, 37(6):790-79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6.0790

      摘要 (1994) HTML (0) PDF 2.05 M (2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