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37卷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光化学损伤单侧运动皮质致大鼠后肢痉挛性偏瘫模型的建立

      2016, 37(8):925-930.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8.0925

      摘要 (2279) HTML (0) PDF 1.23 M (27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光化学损伤大鼠单侧运动皮质建立后肢痉挛性偏瘫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20只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大鼠注射光敏性化学物质赤藓红B后,激光照射损伤左侧大脑运动皮质,B组大鼠不损伤皮质。分别以术前及术后3、7、14、28 d的H反射频率依赖性抑制(RDD)来判断两组大鼠双侧后肢肌肉痉挛情况。术后28 d以霍乱毒素行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逆行示踪及囊泡型谷氨酸转运体1(VGLUT1)免疫荧光染色。同时取大脑组织切片行H-E染色观察脑损伤部位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在术后3、7、14和28 d,A组大鼠右后肢跖肌H反射RDD较B组右后肢减弱(P < 0.01),A、B两组左后肢跖肌H反射R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及突起上VGLUT1的数量较B组增加(P < 0.01)。脑组织H-E染色可见A组大鼠左侧大脑皮质缺损,而B组无明显损伤。结论 损伤大鼠单侧运动皮质,可造成对侧后肢痉挛性偏瘫。

    • 经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敏感性相关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2016, 37(8):931-935.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8.0931

      摘要 (2208) HTML (0) PDF 892.87 K (19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对经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操作过程中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探寻与其敏感性相关的影响因素,以促进临床进一步提高EBUS-TBNA的操作质量。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12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行EBUS-TBNA淋巴结活检的393例患者的资料,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统计方法比较支气管镜操作者的经验、患者属性、手术麻醉方式、穿刺淋巴结的站点、穿刺淋巴结的大小、淋巴结穿刺组数及单个淋巴结穿刺针数不同时EBUS-TBNA阳性率的差异,分析影响EBUS-TBNA敏感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操作支气管镜不同年限的操作者之间、门诊与住院患者之间、局麻与无痛静脉麻醉患者之间、穿刺不同站点的淋巴结之间、单个淋巴结不同的穿刺针数之间以及穿刺不同组数淋巴结的患者之间EBUS-TBNA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超声界面下不同最大径的淋巴结之间,EBUS-TBNA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其中最大径≤1 cm组的EBUS-TBNA阳性率低于最大径>2 cm组的EBUS-TBNA阳性率(P<0.000 1)。淋巴结大小与EBUS-TBNA的阳性率呈正相关(回归系数为1.027,P<0.001)。结论 所有呼吸科医生经过培训掌握操作要领后,均可实施EBUS-TBNA操作,而并非只有专职的介入肺脏病医生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临床工作中,穿刺>2 cm的淋巴结有助于提高EBUS-TBNA的敏感性。淋巴结穿刺的组数、单个淋巴结的穿刺针数、穿刺淋巴结的站点、麻醉方式以及患者是在门诊还是住院操作与EBUS-TBNA的阳性率均无明显相关性。

    • 上海市438例体检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代谢关键酶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

      2016, 37(8):936-94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8.0936

      摘要 (2105) HTML (0) PDF 915.06 K (19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上海市438例体检者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代谢相关酶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方法 酶循环法检测上海市仁爱医院438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总Hcy(tHcy)、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叶酸,连接酶检测反应(LDR)进行基因分型。比较不同基因型的Hcy水平,并分析代谢相关酶的基因多态性与tHcy水平的关联。结果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检出率为28.54%(125/438)。MTHFR C677T不同基因型的tHcy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THFR A1298C杂合型CA降低HHcy的患病风险[OR=0.49,95% CI:(0.26,0.92),P=0.027]。MTHFR C677T杂合型CT和突变纯合型TT均增加HHcy的患病风险[OR=2.15,95% CI:(1.06,4.36),P=0.035;OR=7.58,95% CI:(3.15,18.22),P<0.001]。MTR G905A、MTRR A66G、MTRR Ac.56+781C、MTR A2756G、CBS C551G并未发现与HHcy的患病风险有关联。结论 MTHFR C677T杂合型CT和突变纯合型TT是HHcy患病的风险基因型;MTHFR A1298C杂合型CA可能有助于降低HHcy风险。

    • 新型左心耳封堵器封堵犬左心耳的实验研究

      2016, 37(8):943-94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8.0943

      摘要 (2181) HTML (0) PDF 1.35 M (22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采用国产新型镍钛合金双盘状镍钛合金封堵器封堵犬左心耳,评估该封堵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生物相容性。方法 选取12只健康杂种犬,经股静脉途径穿刺房间隔封堵实验犬左心耳,于术后即刻和术后1、3、6个月通过心电图监测、房间隔穿刺造影、经食管超声、病理检查等方法检测封堵器的位置和植入效果。结果 术中即刻12只实验犬中11例成功植入封堵器,1例术后发生封堵器脱落。2例因术中封堵器大小不合适,回收后更换合适封堵器成功植入。术后即刻经食管超声和左房造影检查可见封堵器形态、位置良好,3例实验犬左心耳封堵后出现少量分流,余实验犬左心耳被完全封堵。术后1、3、6个月时造影结果可见封堵器无移位,无残余分流,且对冠脉血流无影响。术后6个月经食管超声复查和病理检查可见左心耳被完全封堵,封堵器表面与左心房内均无血栓形成,肝、肾、脾无栓塞或梗死灶,且封堵器表面完全被内皮细胞覆盖。结论 国产新型镍钛合金封堵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用该封堵器行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切实可行,中期效果理想。

    • GM-CSF在小鼠放射性复合切割伤中的异常表达及干预治疗实验

      2016, 37(8):949-954.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8.0949

      摘要 (2155) HTML (0) PDF 1.16 M (18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小鼠放射性复合切割伤与单纯切割伤愈合过程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动态表达水平的差异以及 GM-CSF对小鼠放射性复合切割伤的干预治疗效果,进一步探讨 GM-CSF 对放射性复合切割伤愈合的影响。方法 56 只雌性昆明种小鼠(20~22 g)随机分为辐照组和对照组,各28只,辐照组小鼠在 6 Gy 60Co γ 射线全身一次性均匀辐照后,即刻于背部皮肤制作全层缺损伤口,构建放射性复合切割伤模型;对照组小鼠伤口制备部位、方法同实验组,但小鼠不作辐照处理。伤后 1、3、5、7 d 时分别处死小鼠7 只,取创面周围皮肤及下方的薄层肌肉组织,通过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伤口愈合过程中GM-CSF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另将 40 只同品系、同体质量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只),均按上述相同方法构建放射性复合切割伤小鼠模型,于伤后 0、1、3、4、5、7、9、11、14 d 时分别给予rhGM-CSF (6 000 ng/mL)凝胶或空白凝胶涂抹,通过检测创面残余面积与胶原纤维水平,评价 rhGM-CSF 凝胶对放射性复合切割伤口的治疗效果。结果 致伤后 1~3 d 辐照组GM-CSF的mRNA及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5~7 d 时,对照组 GM-CSF的mRNA及蛋白表达逐渐下降,而辐照组GM-CSF水平无明显改变。凝胶涂抹4~11 d内,rhGM-CSF凝胶治疗组中小鼠皮肤伤口残余面积低于空白凝胶组(P<0.05或P<0.01);Masson 染色显示:与空白凝胶组相比,rhGM-CSF 凝胶治疗后放射性复合切割伤口中可见显著增生、广泛分布,排列紧密的胶原纤维。结论 放射性复合切割伤口早期愈合过程中 GM-CSF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伤口低,而持续给予6 000 ng/mL rhGM-CSF 刺激可明显加快放射性复合切割伤的愈合进程。

    • 灵芝锰过氧化物酶毕赤酵母工程菌培养条件的优化

      2016, 37(8):955-96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8.0955

      摘要 (2299) HTML (0) PDF 1.48 M (23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毕赤酵母生产重组灵芝锰过氧化物酶(recombinant Ganoderma lucidum manganese peroxidase,rGlMnP)的最优培养条件。方法 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曲面法对rGlMnP工程酵母产rGlMnP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探讨初始pH、温度、甲醇浓度和血红素浓度对重组毕赤酵母生产的rGlMnP的酶活力的影响,分析上述4个因子的交互作用及其最佳水平范围,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 初始pH、温度、甲醇浓度和血红素浓度对毕赤酵母生产rGlMnP的酶活力有显著影响;毕赤酵母生产rGlMnP最优的培养条件为:初始pH 5.5、诱导温度30℃、甲醇浓度1.5%以及血红素浓度1.0 mmol/L。结论 本研究为利用毕赤酵母工程菌大规模生产rGlMnP奠定了基础。

    • 盐屋霉素A下调叉头框蛋白M1表达可抑制喉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

      2016, 37(8):963-96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8.0963

      摘要 (2249) HTML (0) PDF 1.16 M (19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盐屋霉素A下调叉头框蛋白M1(forkhead box protein M1,FoxM1)对喉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能力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ep-2细胞,使用不同浓度盐屋霉素A进行处理,对照组不加盐屋霉素A。分别在培养24、48、72 h后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24、48 h后通过CFSE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48 h后Annexin Ⅴ-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FoxM1、Ki-67、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变化,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表达变化。结果 (1)盐屋霉素A作用后FoxM1蛋白的表达量降低(P<0.05)。CCK-8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盐屋霉素A对Hep-2细胞活力均有抑制作用,并随着盐屋霉素A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Hep-2的细胞活力逐渐下降,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2)1.3、1.5 μmol/L盐屋霉素A处理后Hep-2细胞的增殖能力均降低(P<0.05),并呈现浓度依赖性;同时Ki-67蛋白的表达下调。(3)1.3、1.5 μmol/L盐屋霉素A作用后,Hep-2细胞的凋亡率(10.6%,27.9 %)均高于对照组(4.91%,P<0.05),并呈药物浓度依赖性;同时 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上调。(4)1.3、1.5 μmol/L盐屋霉素A作用后Hep-2细胞的侵袭能力较对照组均下降(P<0.05),并呈药物浓度依赖性;同时 MMP-2、MMP-9蛋白的表达下调。结论 盐屋霉素A下调FoxM1可抑制喉癌细胞的增殖、侵袭等生物学行为。

    • 基于乘积SARIMA模型的肺结核发病率预测

      2016, 37(8):969-974.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8.0969

      摘要 (2397) HTML (0) PDF 1.53 M (23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应用乘积季节自回归移动平均(seasonal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SARIMA)模型对肺结核发病率进行预测研究,探讨其可行性并为肺结核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EViews 7.0.0.1软件对我国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肺结核逐月发病率建立乘积SARIMA模型并进行拟合,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肺结核发病率数据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 建立的SARIMA(2,0,2)×(0,1,1)12模型能较好地拟合既往时间段内肺结核的发病率,对2013年1月至12月肺结核发病率的预测与实际发病率趋势基本吻合,平均误差绝对值为0.416 992,平均误差绝对率为5.350 8%。结论 乘积SARIMA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和预测肺结核发病率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动趋势,将其应用于肺结核发病预测是可行的,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 Shh-PARP-1信号通路在茶多酚拮抗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脂毒性中的调控作用

      2016, 37(8):975-98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8.0975

      摘要 (2252) HTML (0) PDF 1.02 M (17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Sonic Hedgehog (Shh)-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 1,PARP-1]信号通路在茶多酚拮抗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脂毒性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以小鼠胰岛微血管内皮MS-1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溶剂对照组、脂肪酸(0.25 mmol/L软脂酸+0.5 mmol/L油酸)组、茶多酚(25 μmol/L)组、脂肪酸+茶多酚组、PARP-1抑制剂(8 μmol/L BYK204165)+脂肪酸组、PARP-1抑制剂+脂肪酸+茶多酚组、Shh抑制剂(2.5 μmol/L 环巴胺)+脂肪酸组、Shh抑制剂+脂肪酸+茶多酚组及Shh抑制剂+PARP-1抑制剂+脂肪酸+茶多酚组,分别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凋亡水平、一氧化氮(NO)合成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改变。结果 脂肪酸处理后,MS-1细胞存活率下降,细胞凋亡率增高(P<0.05);同时,细胞内NO的含量及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NOS(iNOS)和结构型NOS(cNOS)的活性均升高(P<0.05);而且,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增加(P<0.05),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下降(P<0.05),并增强了PARP-1和磷酸化Shh的表达水平(P<0.05)。茶多酚干预后,各项指标的水平均得以改善(P<0.05);而且,利用BYK204165和环巴胺预处理1 h后,茶多酚对脂肪酸的拮抗效应更为显著,各项检测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肪酸可诱发胰岛微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茶多酚具有拮抗脂肪酸毒性的作用,且抑制Shh-PARP-1信号通路能增强茶多酚的保护效应。

    • >研究快报
    • 静电纺丝聚乳酸-乙醇酸聚合物膜与大鼠嗅鞘细胞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2016, 37(8):982-985.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8.0982

      摘要 (1853) HTML (0) PDF 1.12 M (2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静电纺丝技术制作的聚乳酸-乙醇酸聚合物(PLGA)膜与大鼠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体外培养纯化成年大鼠OECs,将细胞接种于静电纺丝PLGA膜上,使用相差显微镜观察静电纺丝PLGA膜上OECs的细胞形态与分布;用CFDA SE荧光染色检测接种后1~5 d内静电纺丝PLGA膜上OECs的增殖情况;以多聚赖氨酸(PLL)包被细胞做对照。将静电纺丝PLGA膜植入大鼠体内观察其与大鼠的组织相容性。结果 体外培养纯化所得的OECs的细胞纯度大于90%。相差显微镜下示OECs在静电纺丝PLGA膜孔隙中的纳米纤维上黏附良好,细胞状态佳,且特异性地沿纳米纤维方向生长。接种后1~5 d内OECs在静电纺丝PLGA膜上均正常增殖,细胞数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电纺丝PLGA膜局部移植后大鼠无死亡,PLGA膜与周围组织融合并部分降解。结论 静电纺丝PLGA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OECs在其膜上的黏附和增殖状况良好,是有潜力的神经修复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物。

    •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的表达与男性不育的相关性

      2016, 37(8):986-99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8.0986

      摘要 (2028) HTML (0) PDF 1.13 M (17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弱精子症(asthenozoospermia)和少弱精子症(oligoasthenozoospermia)患者精子中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ubiquitin specific peptidase 7,USP7)的表达及其与男性不育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的不育症患者120例,根据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进行精液参数常规分析,包括精子浓度和运动能力,分为弱精子症组(A组)37例、少弱精子症组(OA组)26例和正常精子(normozoospermia)组(N组)57例。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USP7在人精子中的定位与表达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USP7定位于精子尾部中段和主段,与N组(1.63±0.76)相比,在A组(0.86±0.53)或OA组(0.62±0.43)精子中USP7蛋白的表达下降(P<0.01)。经相关分析,USP7蛋白水平与精子浓度(r=0.455 0,P=0.005 3)、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r=0.431 2,P=0.008 7)和总活动率(r=0.443 8,P=0.006 7)呈正相关。结论 USP7表达下降与人精子活力和浓度降低有关,其可作为评估男性生育力的指标之一。

    • >综述
    • 主动脉疾病中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2016, 37(8):992-995.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8.0992

      摘要 (1969) HTML (0) PDF 888.97 K (74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主动脉疾病(aortic disease,AD)指由于主动脉壁病变所致的一类疾病,往往高度致命。目前非遗传性A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是主动脉壁中层的主要细胞成分,通常认为其存在收缩型与合成型两种表型,且可相互转化。VSMC由收缩型向合成型的过度转化在AD的发生发展过程起重要作用。尽管关于VSMC表型转化研究较多,但众多调控机制如何协调运作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仍然有待阐明。本文就目前已知的VSMC表型转化调控机制作一综述。

    • 微小RNA对心肌梗死中心肌细胞活性的影响及治疗前景

      2016, 37(8):996-100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8.0996

      摘要 (2150) HTML (0) PDF 936.74 K (17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小RNA(micro RNAs,miRs)是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类内源性的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ction,MI)是导致心脏重构和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见心血管事件,诸多miRs被发现在MI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miRs对心肌细胞的存活及增殖活性有多方面影响,这些特性在治疗MI等缺血性心脏病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首先引入MI及miRs的研究概况,随后详细介绍了在心肌细胞存活及增殖中承担一定角色的miRs,最后展望了miRs应用于MI治疗的前景并提出局限性。

    • >技术方法
    • 四种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的比较

      2016, 37(8):1002-100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8.1002

      摘要 (2032) HTML (0) PDF 1.01 M (35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血管扩张刺激磷酸蛋白(vasodilator-stimulated phosphoprotein,VASP)及国产血小板分仪PL-11与VerifyNow检测系统评估氯吡格雷对血小板聚集抑制效应的一致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98例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no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在负荷氯吡格雷600 mg 6 h后、负荷氯吡格雷300 mg 24 h后或者氯吡格雷75 mg/d>7 d,采用VerifyNow、TEG、VASP与PL-11 4种血小板检测系统同时进行检测,以VerifyNow系统的测试结果P2Y12反应单位(P2Y12 reaction units,PRU)值≥208定义为血小板高反应性(high on-clopidogrel 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HTPR)。对4种检测方法进行相关分析,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检测手段对HTPR的诊断价值。结果 VerifyNow系统检测血小板抑制率与TEG系统检测的血小板抑制率结果呈正相关(r=0.234,P<0.05);与VASP磷酸化程度计算的血小板反应单位(platelet reactivity index,PRI )、 PL-11系统检测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TEG系统检测二磷酸腺苷诱导的最大血块强度呈负相关(r=-0.299,P<0.01;r=-0.330,P<0.05;r=-0.237,P<0.05);PRU值与 VerifyNow系统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呈负相关 (r=-0.815,P<0.01)。在几种血小板检测系统中,PL-11用于诊断HTPR的AUC最大,为0.644。结论 TEG、VASP、PL-11 3种血小板功能检测系统与 "金标准" VerifyNow检测系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PL-11系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

    • >海洋军事医学
    • 远航官兵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2016, 37(8):1007-101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8.1007

      摘要 (2507) HTML (0) PDF 916.52 K (22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远航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关键因素提出切实有效的预防和救治措施。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某海域2 987名长远航官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患病情况、心理卫生服务的利用和认知及心理健康状况,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2 695份。调查对象以年轻男性为主,平均(25.0±4.3)岁,军龄平均(5.9±4.3)年。76.8%(2 070/2 695)的官兵自认没有心理疾病,44.5%(1 200/2 695)的官兵对部队生活表示喜欢。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心理卫生服务的利用和军人心理健康有直接关系,而身体健康状况对心理健康情况也有一定的影响。结论 需要进一步提高远航官兵心理卫生服务的利用率,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心理干预和救治,拓展心理干预的方法,增强长远航官兵的心理健康。

    • 晕动病前庭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2016, 37(8):1012-101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8.1012

      摘要 (2824) HTML (0) PDF 954.53 K (27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晕动病是在航空、航天、航海旅行及作业过程中,由异常加速度刺激引起的生理功能紊乱。已证实前庭系统作为运动感受和加速度信息加工的核心,对晕动病的诱发及自主神经症状的产生起重要作用。虽然晕动病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近年来在感觉冲突理论的生理基础、自主神经反射的神经机制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本文综述了前庭-视觉-本体感觉信息整合、前庭-海马及前庭-皮质通路与运动信息加工、前庭-内脏反射通路及前庭递质系统与抗晕动病药物靶点等的研究进展,为促进新型晕动病防治手段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借鉴。

    • >短篇论著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结核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2016, 37(8):1019-102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8.1019

      摘要 (2320) HTML (0) PDF 883.56 K (19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结核感染的患者的临床特征、易感因素及转归,探讨其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收集7例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液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诊断为结核患者的发病时间、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治疗及转归情况,总结其临床特点和规律。结果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液科自2004年起共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481例,其中7例患者移植后并发结核感染,女性2例、男性5例,平均年龄为(31.3±9.6)岁,移植后结核的发病率为1.46%。7例患者中肺结核5例(血行播散型2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结核性脑膜炎2例、膀胱结核1例。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发热、咳嗽、尿路刺激症状、头痛。有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病史1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病史2例。7例患者发病后结核菌素试验(PPD)、结核抗体检测均阴性,有3例外周血结核T细胞斑点检测(T-SPOT)阳性,其中1例肺泡灌洗液涂片抗酸染色阳性。1例行膀胱镜活检病理示炎性肉芽肿,1例行肺穿刺活检病理示肉芽肿性炎症伴凝固性坏死。影像学表现:肺部CT表现为斑片状影3例,粟粒状结节影2例,胸腔积液1例;合并真菌感染1例。经抗结核治疗后临床治愈6例,死亡1例,有效率85.7%。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出现感染症状时需警惕结核的发生,早期进行筛查,避免误诊、漏诊。早期诊断并及时予以正规抗结核治疗可以取得较理想的疗效。

    • 维生素D对老龄大鼠超负荷诱导的骨骼肌肥大及维生素D受体表达的影响

      2016, 37(8):1023-102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8.1023

      摘要 (2060) HTML (0) PDF 1003.52 K (18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采用腓肠肌远端腱切术方案建立老龄大鼠骨骼肌肥大模型,探讨维生素D补充对老龄大鼠骨骼肌肥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大鼠(24个月龄)20只,手术切断左后肢单侧腓肠肌远端肌腱造成超负荷骨骼肌肥大模型(Overload,Ovld侧),另一侧行假手术(Sham侧)。造模完成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维生素D组,维生素D组每天灌胃1 000 IU/kg的维生素D,对照组灌胃等量大豆油(溶剂),干预1周后处死。无菌条件下取腹主动脉血待检;取左、右后肢跖肌称量,并液氮速冻,置低温冰箱保存待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25(OH)D含量和骨骼肌中维生素D受体(VDR)的含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TOR、rpS6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的表达。结果 在实验期间,2组大鼠摄食量和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大鼠 Ovld侧跖肌质量均较Sham侧增加(P<0.05),且维生素D Ovld侧跖肌的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而2组Sham侧跖肌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A结果显示,补充维生素D提高了大鼠血清25(OH)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0.05),促进了Ovld侧肌组织VDR的表达(与Sham侧比较,P<0.05),而对照组Ovld侧肌组织VDR的表达与Sham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2组Ovld侧肌组织中p-mTOR/mTOR、p-rpS6/rpS6比值均比Sham侧增加,但仅在维生素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腓肠肌远端腱切术能够有效促进老龄大鼠骨骼肌肥大,而维生素D补充能进一步促进骨骼肌肥大,其机制可能与维生素D促进老龄大鼠骨骼肌中VDR的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相关信号蛋白mTOR、rpS6的表达有关。

    • 津力达颗粒对1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2016, 37(8):1028-103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8.1028

      摘要 (2241) HTML (0) PDF 1.76 M (16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津力达颗粒对1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制备1型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糖尿病SD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低、中、高剂量津力达组(0.75、1.5、3.0 g/kg津力达颗粒),津力达+通心络组(1.5 g/kg津力达颗粒+0.4 g/kg通心络超微粉),二甲双胍组(50 mg/kg二甲双胍)和沙格列汀组(1 mg/kg沙格列汀),每组5只;另取5只未造模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予以药物或安慰剂灌胃,8周后实时定量PCR检测大鼠肾脏组织生长激素(GH)及其受体(G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mRNA的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相关蛋白及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水平,H-E染色、Masson染色和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同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GH、GHR、IGF-1、IGF-1R mRNA表达水平增加(P<0.01),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酸化水平及F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伴肾脏组织细胞增殖、纤维沉积;中、高剂量津力达干预后,大鼠肾脏组织GH、GHRIGF-1、IGF-1R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p-ERK/ERK、p-JNK/JNK的比值和FN蛋白的表达水平也降低(P<0.05,P<0.01),且肾脏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结论 津力达颗粒对1型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大鼠肾脏GHIGF-1的水平和抑制MAPK通路的激活来实现的。

    •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颗粒蛋白前体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2016, 37(8):1033-103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8.1033

      摘要 (2011) HTML (0) PDF 933.66 K (18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颗粒蛋白前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随机选取T2DM患者116例,其中合并NAFLD组(68例),未合并NAFLD组(48例)。检测两组血清颗粒蛋白前体水平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尿酸(UA)、三酰甘油 (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时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血清颗粒蛋白前体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结果 (1)T2DM合并NAFLD组与未合并NAFLD组相比,BMI、腰围、臀围、腰臀比、FINS、HOMA-IR、TG、ALT、AST水平明显升高(P<0.05),HDL-C水平降低(P<0.05)。(2)血清颗粒蛋白前体水平在T2DM合并NAFLD组显著高于未合并NAFLD组(P<0.01)。(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BMI、HOMA-IR、TG分别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影响血清颗粒蛋白前体水平。(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颗粒蛋白前体、BMI及ALT为T2DM患者发生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T2DM合并NAFLD患者血清颗粒蛋白前体水平明显升高,高水平的颗粒蛋白前体是T2DM合并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可能成为评估T2DM合并NAFLD的重要血清学指标。

    • 亲环素A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与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

      2016, 37(8):1038-104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8.1038

      摘要 (1920) HTML (0) PDF 1.02 M (19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检测亲环素A(CypA)在胃癌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基因干扰技术抑制胃癌细胞中CypA的表达,探讨CypA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和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ypA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合成针对CypA的靶向siRNA并转染胃癌MKN45细胞株,检测CypA-siRNA对胃癌细胞内源性CypA的抑制作用,同时设置非特异性siRNA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基因PCNA、P21、P16、Cyclin D1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CypA的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癌旁组织,胃癌细胞株CypA的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胃上皮细胞株,且在低分化细胞MKN45中表达最高(P<0.05)。CypA-siRNA可有效抑制内源性CypA的表达;CypA-siRNA转染后MKN45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0.05),G0/G1期细胞比例上升、G2/M期细胞比例下降(P<0.05),PCNA、Cyclin D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21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 胃癌细胞中CypA的表达增强,CypA基因能够通过调节部分增殖基因的表达而促进胃癌细胞增殖。

    • 脑卒中康复治疗知识基础及研究热点:一项基于WebofScience的分析研究

      2016, 37(8):1043-104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8.1043

      摘要 (2369) HTML (0) PDF 1.29 M (22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探讨当前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知识基础及研究热点。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获得2010年至2015年脑卒中康复治疗相关文献5 253篇。统计近6年发文量、研究国家(地区)分布、高被引文献及高频关键词,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绘制脑卒中康复治疗文献共被引网络聚类图谱和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脑卒中康复治疗知识基础及热点。结果 2010年至2015年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发文量呈逐年增加趋势,美国、韩国、澳大利亚是该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近年来中国的发文量有很大突破。脑卒中康复治疗领域的高被引文献研究方向主要是Fugl-Meyer量表、MMSE量表、改良Ashworth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的研究和功能障碍的康复研究,高频关键词显示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偏瘫为主的脑卒中功能障碍康复治疗和以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经颅磁刺激为代表的新技术、新理念康复干预研究。结论 国际对有关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研究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人们对于脑卒中康复治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高被引文献和高频关键词提示了脑卒中康复治疗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和研究热点所在,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 >研究简报
    • 乳头状肾细胞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附113例报告)

      2016, 37(8):1049-105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8.1049

      摘要 (2060) HTML (0) PDF 1.14 M (28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单中心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临床特征,探讨与肾乳头状细胞癌预后相关的临床指标。 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5月在长海医院住院手术,且经术后病理证实为PRCC的11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生存分析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计算,并用Log-rank法对生存率进行分析比较。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乳头状肾细胞癌占同期收治肾癌患者的4.80%,男女比4.4:1。年龄17-80岁,平均54.5岁。肿瘤平均直径为5.26cm。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8.5%,81.3%。本组中I型乳头状肾细胞癌39例,II型乳头状肾细胞癌55例,未知分型18例。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分型(p=0.035)、是否有初始症状(p=0.008)与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关。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有区域淋巴结转移(p=0.035)、是否有癌栓(p=0.035)是PRCC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PRCC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肾细胞癌,分期较早,预后较好。其中,Ⅱ型预后差于I型,有初始症状提示预后不良。

    • >病例报告
    • Rh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报告

      2016, 37(8):1053-1055.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8.1053

      摘要 (2147) HTML (0) PDF 870.53 K (20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Rh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风险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2月7日上海长海医院收治的1例SA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血型为Rh阴性A型,供者同胞哥哥血型为Rh阳性A型,HLA配型全相合,对其进行Rh血型不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预处理方案采用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观察总结其临床风险及疗效并对有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移植后+6天粒缺期出现发热,血培养提示肺炎克雷伯杆菌血流感染,给予积极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17天粒系及巨核系造血恢复,骨髓嵌合率达98.3%,但红系恢复较慢,血红蛋白持续偏低,间断给予输注少浆血支持,同时予促红素治疗,+31天复查骨髓提示红系增生活跃,血红蛋白逐步回升至正常。移植过程中,患者无明显溶血表现,共输注Rh阴性少浆血9单位,单采血小板3单位。随访至今(+15月),患者血象及骨髓象完全正常,为供者型完全植入,无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未出现移植排斥。结论Rh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有效、可行的。

    • 氢氧化钙用于根尖外吸收根尖屏障术1例报告

      2016, 37(8):1056-105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6.08.1056

      摘要 (1929) HTML (0) PDF 876.05 K (23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尖外吸收发生于牙合创伤、矫正治疗、细菌感染或根管系统封闭不完全而导致根尖区域呈弹坑状或火山口样,这可能使牙根尖表面变形而引起根尖封闭的丧失。根据吸收的不同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一个31岁男性病例,右下侧切牙龈瘘,松动2度,影像学表现根尖外吸收呈喇叭口样、根尖区骨质稀疏影,牙周膜间隙明显增宽。在根管机械、化学清理和根管消毒后,氢氧化钙被输送至根尖区域,厚约3毫米。根管系统充填后,玻璃离子加复合树脂冠向封闭。术后1月、3月、6月、12月跟踪随访,影像学检查显示根尖吸收区修复良好,临床表现为该牙齿功能良好,无松动。治疗结果显示氢氧化钙较成功地用于根尖外的吸收。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