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38卷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中青年学者论坛
    • 针灸学的生命科学价值

      2017, 38(12):1481-1485.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12.1481

      摘要 (2438) HTML (0) PDF 1.16 M (21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灸学是中医学的先导学科,承担着沟通中医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桥梁作用。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的几何级增长,传统针灸学也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在生命科学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重新认识了针灸和针灸学,认为针灸效应存在相应的物质基础和调控机制。在针灸学定义中充分体现生命科学的概念将有助于针灸学临床和科研协同发展。本文从针灸学定义及"针灸效应物质基础研究"的概念和思维方式转变出发,探讨针灸学的生命科学价值。

    • >论著
    • 相对运动原理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及体会

      2017, 38(12):1486-1490.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12.1486

      摘要 (1824) HTML (0) PDF 2.67 M (13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利用相对运动原理总结的5大技巧降低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缝合关闭肾脏创面难度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间收治的89例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42例、技巧组47例。技巧组术中严格运用"1动、2加、3推、4拉、5换"5大技巧缝合关闭肾脏创面,对照组未完全运用这5大技巧。观察比较两组肾脏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肾功能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 8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技巧组平均热缺血时间(22.4±4.9) min,手术时间(96.0±11.6) min;对照组平均热缺血时间(24.5±4.8) min,手术时间(102.0±13.7) min,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输血及血管损伤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无术后出血、漏尿等并发症。结论 利用相对运动原理总结的5大技巧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可行性,可缩短手术时间及肾脏热缺血时间。

    •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介入治疗程序相关性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

      2017, 38(12):1491-149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12.1491

      摘要 (2495) HTML (0) PDF 2.60 M (16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降低术中破裂的发生率提供对策。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2月间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 232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并对术中破裂可能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 232例患者中有11例(0.89%)发生术中破裂。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血管疾病史(P=0.025)、前交通动脉瘤(P=0.009)、肿瘤不规则形态(P=0.001)、支架应用(P=0.016)与术中破裂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血管疾病史(OR=6.919,P=0.008)、肿瘤不规则形态(OR=9.758,P<0.001)、前交通动脉瘤(OR=4.648,P=0.024)为术中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架应用为术中破裂的保护因素(OR=0.238,P=0.026)。结论 心血管疾病史、不规则形态、前交通动脉瘤为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发生术中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架治疗患者术中破裂的发生率低于非支架治疗患者。

    • 全子宫切除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中的应用

      2017, 38(12):1497-150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12.1497

      摘要 (2223) HTML (0) PDF 2.55 M (14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因宫颈上皮内瘤变行全子宫切除术的2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全子宫切除术前行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206例(术前LEEP组),阴道镜活组织检查后直接行全子宫切除术28例(活检组),全子宫切除术中同时行LEEP 49例(术中LEEP组)。比较各组手术前后病理升级率、病理降级率、病灶残留率等指标的差异,并对患者年龄、孕产次、绝经年限、病理结果、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肿瘤家族史等临床特征对术后病灶残留的影响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术前LEEP组治愈率35.92%(74/206),病灶残留率64.08%(132/206),病理降级率63.11%(130/206),病理升级率3.88%(8/206),发现癌变2例;活检组手术前后病理诊断一致率57.14%(16/28),病理降级率35.71%(10/28),病理升级率7.14%(2/28),术后发现浸润癌1例;术中LEEP组病灶残留率为40.82%(20/49),病理降级率65.31%(32/49),病理升级率8.16%(4/49),术后发现浸润癌2例。单因素分析示年龄和绝经年限为LEEP术后病灶残留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示绝经年限越长的患者病灶残留风险越低(P=0.02)。孕产次、病变累及腺体、切缘阳性、HPV感染、肿瘤家族史对病灶残留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子宫切除术对于防止宫颈癌前病变的复发及降低浸润癌的发病率有重要作用,适用于筛查机会少、随访条件差、无生育要求的人群。对于未绝经及绝经年限短的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患者需更加严密的随访,必要时可行全子宫切除术。

    • CCND1表达沉默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

      2017, 38(12):1503-150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12.1503

      摘要 (2300) HTML (0) PDF 2.48 M (14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利用已构建的CCND1表达沉默及过表达的人源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SHG-44,筛选能够与CCND1协同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化学治疗药物。方法 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CND1表达沉默及过表达的人源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SHG-44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产物P-糖蛋白(P-gp)及凋亡因子Bcl-2、Caspase-3的表达。使用卡莫司汀(BCNU)、洛莫司汀(CCNU)、替莫唑胺(TMZ)3种化学治疗药物分别处理CCND1过表达或表达沉默的SHG-44细胞,筛选能够与CCND1表达沉默协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化学治疗药物,并在人源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系U251中进一步验证。结果 蛋白质印迹结果示CCND1表达沉默能够下调P-gp、Bcl-2的表达,上调Caspase-3的表达(P均<0.01)。BCNU (0.05、0.25 μg/mL)、CCNU (20、80 μg/mL)处理CCND1过表达或表达沉默的SHG-44细胞的第2、3、4、5天时,细胞生长曲线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药物处理后细胞培养的第4、5天,CCND1表达沉默SHG-44细胞的生长受到TMZ (9.1 μg/mL)的抑制作用较亲代SHG-44细胞强(P<0.05)。U251细胞实验证实CCND1表达沉默促进TMZ的化学治疗敏感性。结论 CCND1表达沉默联合TMZ较两者单独作用能更有效地抑制人源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SHG-44的增殖,提示CCND1可能参与TMZ化学治疗耐药机制。

    • 胃癌衰老细胞相关分泌表型条件培养基对人胃癌细胞系BGC823增殖的影响

      2017, 38(12):1508-151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12.1508

      摘要 (2221) HTML (0) PDF 3.11 M (19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衰老细胞相关分泌表型条件培养基(SASP-CM)对人胃癌细胞系BGC823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取BGC823细胞分为3组:胃癌SASP-CM组、正常肿瘤细胞条件培养基(CTR-CM)组和正常培养基(NOR-CM)组。利用紫杉醇(PTX)处理BGC823细胞构建衰老细胞模型并制备SASP-CM。使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验证衰老细胞模型的建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SASP-CM中主要的衰老细胞相关分泌表型(SASP)因子的浓度;CCK-8法及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ASP-CM对BGC823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35 nmol/L PTX诱导BGC823细胞72 h可建立稳定的细胞衰老模型,此条件下衰老细胞比例最高,为(66.95±3.54)%。SASP-CM中主要的SASP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CXC趋化因子配体1(CXCL1)、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γ干扰素(INF-γ)的浓度均高于CTR-CM (P均<0.01)。培养48、72、96 h时SASP-CM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均高于CTR-CM组和NOR-CM组(P均<0.05)。SASP-CM组细胞的相对克隆形成率高于CTR-CM组(P<0.01)和NOR-CM组(P<0.05)。SASP-CM组的S期细胞比例均高于CTR-CM组和NOR-CM组(P均<0.01),各组间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SASP-CM促进BGC823细胞增殖。

    • 高磷环境下胆固醇敏感器SCAP功能失调促进巨噬细胞内胆固醇蓄积

      2017, 38(12):1514-1520.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12.1514

      摘要 (1933) HTML (0) PDF 3.50 M (12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高磷环境对巨噬细胞内胆固醇蓄积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将人单核细胞株(THP-1)源性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磷1.0 mmol/L)、高磷处理组(磷3.0 mmol/L)、磷甲酸钠(PFA)处理组(磷1.0 mmol/L加PFA 1.0 mmol/L)以及高磷联合PFA处理组(磷3.0 mmol/L加PFA 1.0 mmol/L),按不同要求分别处理各组细胞。培养24 h后,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中性脂质的分布,酶催化比色法定量测定细胞内的胆固醇含量,qPCR检测细胞内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R)、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SCAP) 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细胞内SCAP、LDLR、HMGCoAR及核内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N-SREBP2)的蛋白水平,激光共聚焦法检测SCAP从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的移位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磷处理组巨噬细胞内中性脂质明显聚集,细胞内总胆固醇与胆固醇酯的含量增加(P<0.05),LDLR、HMGCoAR mRNA与蛋白的表达增高(P<0.05,P<0.01),细胞核内N-SREBP2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SCAP从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的移位增加;PFA处理(高磷联合PFA处理组)可阻断高磷引起的上述作用(P<0.05,P<0.01)。高磷处理组巨噬细胞内SCAP的蛋白水平相比对照组增高(P<0.05),PFA处理能抑制高磷导致的SCAP蛋白水平增高,但SCAP mRNA的表达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磷环境下,钠磷转运体介导磷离子进入巨噬细胞内,通过基因转录后机制增加SCAP的蛋白水平,诱导其功能失调并促使其异常转运SREBP2至高尔基体裂解释放N-SREBP2,后者转位入核促进HMGCoAR和LDLR的表达,促使细胞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和外源性LDL经LDLR摄入的增加,最终导致细胞内胆固醇异常蓄积。

    • 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在慢性应激诱发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作用

      2017, 38(12):1521-1525.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12.1521

      摘要 (2159) HTML (0) PDF 2.64 M (13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及其激动剂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AICAR)在慢性应激诱发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慢性应激模型,设对照组、应激组、应激加AICAR给药组和AICAR给药组,每组6只。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素)浓度,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的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检测肝细胞脂肪变性,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组织AMPK蛋白表达;然后用AICAR处理慢性应激小鼠并检测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慢性应激导致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肝功能损害(ALT、AST水平升高,P<0.01),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升高(P<0.05),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P<0.01)以及肝组织AMPK蛋白表达降低(P<0.01)。AICAR改善了肝细胞脂肪变性,并缓解了上述指标的变化。结论 慢性应激可能通过AMPK信号通路诱发NAFLD,AMPK激动剂AICAR可缓解慢性应激导致的NAFLD。

    • 上海市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病毒分型与宫颈病变的探讨

      2017, 38(12):1526-153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12.1526

      摘要 (2268) HTML (0) PDF 2.55 M (25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妇科就诊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分型感染情况,分析HPV分型检测对宫颈疾病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筛查手段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6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妇科因各类原因就诊、自愿接受HPV分型检测病例的检测结果,统计分析HPV不同型别感染情况;其中504例因有临床症状或HPV阳性完成了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和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诊断为宫颈病变诊断的"金标准"分析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 HPV分型检测的病例中,HPV总感染率为23.66%(2 998/12 670),其中84.09%(2 521/2 998)感染高危型HPV;高危型HPV总体感染率为19.90%(2 521/12 670),低危型HPV总体感染率为3.76%(477/12 670)。HPV感染者中,单一亚型感染率为71.21%(2 135/2 998),双重感染率为16.94%(508/2 998),其余为2种以上型别感染。低危型HPV感染在各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危型HPV感染呈低年龄段人群感染率较高的现象(P<0.01)。高危型HPV感染中,感染率最高的5种亚型依次为HPV52、16、53、58、51型,低危型感染中前3位感染型别为HPV81、43、42型。随宫颈病变级别的升级,高危型HPV感染率呈升高趋势。HPV分型检测筛查宫颈疾病较TCT更灵敏,阴性预测值更高,其阴性结果对于排除宫颈癌意义较大。宫颈癌病例HPV感染为16、18和52型。结论 HPV分型检测准确性高并能明确基因类型,联合TCT和组织学检查更能有效地筛查宫颈病变细胞,为临床防治宫颈癌提供更可靠的科学依据。HPV分型检测筛查宫颈病变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高。初次宫颈癌筛查时,HPV分型检测可以替代TCT单独检测或联合TCT。

    • 坚毅量表修订及其在军校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

      2017, 38(12):1532-153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12.1532

      摘要 (2745) HTML (0) PDF 2.45 M (20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在军校大学生中进行中文版坚毅量表(Grit-12)的信度、效度检验,为研究大学生坚毅水平提供可靠的测量工具。方法 对原版Grit-12的条目进行翻译和回译,初测调查337人,采用SPSS 21.0软件对条目进行验证,形成正式的中文版坚毅量表。正式施测调查997人,其中201人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信度检验,796人采用Amos 17.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且同时施测心理资本量表(PCQ-24)进行效标效度检验。此外,随机从正式施测的796人中抽取47人在2周后进行重测。结果 中文版坚毅量表由12个条目组成,12个条目的因子载荷均不低于0.56,累积方差贡献率为47.54%。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拟合较好,χ2/df=2.31,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7,Tucker-Lewis指数(TLI)为0.94,拟合优度指数(GFI)为0.97,增值拟合指数(IFI)为0.97,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5,均方根残差(SRMR)为0.06;中文版坚毅量表总分及2个分量表得分与心理资本总分及分量表得分均呈正相关(P均<0.001)。总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为0.83,2个分量表的a系数分别为0.76和0.82。总量表的重测信度(相关系数)为0.80。结论 修订后的中文版坚毅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可以作为测量军校大学生坚毅水平的适宜工具。

    • 社会支持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孕产妇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效应

      2017, 38(12):1537-154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12.1537

      摘要 (2349) HTML (0) PDF 2.87 M (14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孕产妇负性情绪与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利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预防HIV母婴传播知信行量表(KAPS-PMTCT)、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Berger HIV感知歧视量表(BHS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2名HIV感染孕产妇进行测试,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社会支持、负性情绪与应对方式两两之间的总得分均存在相关性;社会支持总分与负性情绪总分(P<0.05)、消极应对得分(P<0.01)均呈负相关,与积极应对得分呈正相关(P<0.01);负性情绪总分与积极应对得分呈较弱的负相关(P=0.07),与消极应对得分呈较强的正相关(P<0.01)。结构方程模型表明负性情绪主要是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HIV感染孕产妇的应对方式(χ2/df=1.835,拟合优度指数为0.975,调整拟合优度指数为0.961,范式拟合指数为0.950,增值拟合指数为0.938,比较拟合指数为0.981,简约调整比较拟合指数为0.452,近似误差均方根为0.064),对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总的中介效应量分别为-0.273、0.522。结论 社会支持是HIV感染孕产妇负性情绪与应对方式之间的重要中介变量。

    • >综述
    • 儿童Wilms瘤分子分型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2017, 38(12):1543-154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12.1543

      摘要 (2071) HTML (0) PDF 2.56 M (14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Wilms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随着各项医疗手段的发展,Wilms瘤患儿生存率有了很大提高。研究表明,Wilms瘤因不同的组织学分型具有不同的预后。加深对肿瘤分子层面的认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并对不同肿瘤进行区分,以帮助指导儿童Wilms瘤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本文就儿童Wilms瘤在分子分型标志物研究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 星形胶质细胞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2017, 38(12):1549-1555.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12.1549

      摘要 (3145) HTML (0) PDF 2.84 M (3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非神经元细胞。一般认为该类细胞主要起支持、营养、修复、隔离、绝缘、参与血脑屏障形成等作用。随着对星形胶质细胞在大脑中功能研究的深入,目前对星形胶质细胞在抑郁症发病中的认识越来越清晰。研究发现重度抑郁症患者脑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均有明显改变。动物实验研究发现,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丢失足以诱导大鼠出现抑郁样行为。本文就星形胶质细胞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巨噬细胞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7, 38(12):1556-156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12.1556

      摘要 (2435) HTML (0) PDF 2.55 M (30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炎性反应对骨折愈合初期血肿形成、组织碎片清除及纤维组织生成具有重要作用。M1、M2型巨噬细胞分别通过促炎、抗炎作用参与骨折愈合过程。巨噬细胞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可调节成骨/破骨细胞活性。骨组织生物工程学研究通过功能型组织工程调节骨折局部炎性反应,可促进血管新生及骨折愈合。因此,探究巨噬细胞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可以为促进骨折愈合提供新思路。

    • 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性生活影响的研究进展

      2017, 38(12):1562-156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12.1562

      摘要 (1901) HTML (0) PDF 2.25 M (17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髋关节炎等髋关节疾病患者由于疼痛、关节功能受限及心理因素等,性生活同时会受到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缓解患者髋关节的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性生活频率和表现。良好的性生活质量与患者的术后满意度有一定关系,但在实际生活中,患者常常得不到相关的正确指导。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男性患者性生活普遍比女性恢复的要早;恢复性生活的时间为术后1~3个月,最安全的体位为男女站位。医师应当对患者及其性伴侣就如何恢复安全性生活进行积极正确的宣教指导。

    • >技术方法
    • 病理科医师细致取材对新辅助放化疗直肠癌患者术后淋巴结检测结果的影响

      2017, 38(12):1567-157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12.1567

      摘要 (2195) HTML (0) PDF 2.25 M (15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多学科合作后病理科医师细致取材对新辅助放化疗直肠癌患者术后淋巴结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肛肠外科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及根治性手术的191例Ⅰ~Ⅲ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自2009年1月起与病理科开展直肠癌多学科合作,病理科医师通过细致取材使每例直肠癌患者术后淋巴结检出数量不少于15枚,据此将患者分为常规取材组(46例)和细致取材组(14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淋巴结的检出数量及阳性率。结果 细致取材组患者术后淋巴结的检出数量较常规取材组增加[(13.1±4.9)枚/例vs (9.6±4.0)枚/例,P<0.01],其中≥12枚的比例提高(69.7% vs 33.3%,P<0.01)。常规取材组患者术后阳性淋巴结数量[(1.8±2.9)枚/例vs(1.9±3.8)枚/例,P=0.334]和淋巴结阳性率(50.0% vs 38.6%,P=0.172)与细致取材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T1、T2、T3和T4期常规取材组和细致取材组患者的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25.0%(1/4)和22.7%(5/22)、0.0%(0/1)和33.3%(1/3)、9.1%(1/11)和25.0%(8/32)、70.0%(21/30)和47.1%(40/85)及0.0%(0/0)和66.7%(2/3),不同T分期之间两组患者的淋巴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5,P=0.209)。结论 多学科合作后病理科医师细致取材可增加接受新辅助放化疗患者术后淋巴结的检出数量,但并不增加阳性淋巴结的检出数量及淋巴结阳性率。对于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建议选择淋巴结辅助检出技术以获得更准确的淋巴结情况。

    • >海洋军事医学
    • 心理弹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海军官兵疲劳反应的关系

      2017, 38(12):1572-157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12.1572

      摘要 (2791) HTML (0) PDF 2.53 M (16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弹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海军官兵疲劳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抽取海军某部846名现役军人进行问卷调查,包括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量表(CERQ-C)、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中文版多维疲劳量表(MFI-20),运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非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与海军官兵疲劳反应呈正相关(P<0.01),心理弹性3维度与海军官兵疲劳反应均呈负相关(P<0.01);心理弹性和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均可独立解释疲劳反应方差变异,其中自强(β=-0.206,P<0.05)、适应性策略(β=-0.229,P<0.01)对海军官兵疲劳反应有负向预测作用。非适应性策略(β=0.406,P<0.01)对海军官兵疲劳反应有正向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在适应性策略和海军官兵疲劳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53×(-0.36)=-0.19,z=7.02;在非适应性策略和海军官兵疲劳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30)×(-0.36)=0.108,z=5.12。结论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既可以直接影响海军官兵疲劳反应,也可以通过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发挥间接影响。

    • 夏季5-km武装越野考核防热射病跟训保障模式的探讨

      2017, 38(12):1577-1580.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12.1577

      摘要 (1859) HTML (0) PDF 1.96 M (15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对夏季5-km武装越野考核进行防热射病跟训保障,探讨防热射病跟训保障模式。方法 对某部参加2016年夏季5-km武装越野考核且资料完整的501名官兵进行现场跟训保障,按是否负重分为负重组270人、非负重组231人,负重组负重9~12 kg。监测官兵考核前后的体温,比较两组官兵考核前后体温变化及考核后发热人数。结果 参加夏季5-km武装越野考核501人,考核后体温 > 37℃者共51人(10.18%),体温最高40.9℃。留观者共9人,其中因监测体温15 min仍 > 38℃而留观者4人,经降温输液处理50~120 min后体温降至37℃以下;因胸闷、憋气、腹痛而留观者4人,因晕倒而留观者1人,此5人经观察处置均好转,无1例后送医院。考核前负重组与非负重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核后负重组体温高于非负重组[(36.64±0.67)℃ vs (36.48±0.38)℃,P<0.05],且负重组发热人数多于非负重组[16.67%(45/270) vs 2.60%(6/231),P<0.05]。结论 夏季5-km武装越野考核可引起体温升高,存在诱发热射病的潜在风险。建立有针对性的跟训保障模式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迅速处置,可有效预防热射病的发生。

    • >短篇论著
    • 硫酸钙人工骨联合同种异体骨与单纯人工骨治疗下肢良性骨肿瘤的对比研究

      2017, 38(12):1581-1585.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12.1581

      摘要 (2027) HTML (0) PDF 2.47 M (14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硫酸钙颗粒人工骨联合同种异体骨与单纯使用硫酸钙颗粒人工骨植骨治疗下肢良性骨肿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关节骨病外科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符合研究条件的97例下肢良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患者接受硫酸钙颗粒人工骨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联用组),另65例患者接受单纯硫酸钙颗粒人工骨植骨治疗(单用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切口不良事件、人工骨完全吸收后的骨质愈合情况等。结果 联用组和单用组患者术后切口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5.6%(5/32)和26.2%(17/6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组和单用组患者在硫酸钙颗粒人工骨完全吸收后,遗留明确或可疑骨缺损的发生率分别为9.4%(3/32)和29.2%(19/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 硫酸钙颗粒人工骨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下肢良性骨肿瘤具有良好的效果,两者的联合使用不会增加切口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并且可能降低人工骨被完全吸收后遗留骨缺损的风险。

    • 人精浆中胎盘生长因子表达与少弱精子症临床相关性分析

      2017, 38(12):1586-1589.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12.1586

      摘要 (2098) HTML (0) PDF 2.13 M (17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人精浆中胎盘生长因子(PlGF)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精子质量的相关性,以及其在少弱精子症和无精子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4年9月至11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精液检测的88例患者,根据检测结果分为3组:10例精液正常者、68例少弱精子症患者以及10例无精子症患者。对其中5例精液正常者和5例少弱精子症患者的精浆样本进行细胞因子相关蛋白质芯片检测。利用ELISA法检测精浆中PlGF的含量,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精浆中PlGF含量与精液中精子浓度和活力、患者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精液正常组患者精浆中PlGF含量高于少弱精子症组和无精子症组(P<0.05)。精浆中PlGF含量与精子的浓度和活力均存在相关性(r=0.362、0.253,P均<0.05),与患者的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精浆中PlGF含量与精子的浓度存在相关性,临床上可为少弱精子症和无精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黏膜浅表病变的疗效和并发症分析

      2017, 38(12):1590-1595.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12.1590

      摘要 (2522) HTML (0) PDF 3.01 M (17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黏膜浅表病变的临床安全性和效果,并对ESD治疗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处理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胃黏膜浅表病变行ESD治疗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观察ESD的治疗情况和效果,分析术中及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情况。结果 116例胃黏膜浅表病变全部完成ESD治疗,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为99.1%(115/116),组织学完全治愈性切除率为95.7%(111/116),肿瘤平均最大径为(25.0±11.6) mm,平均手术时间(56.6±20.5) min;术中急性少量出血发生率为3.4%(4/116),无急性大量出血发生,延迟性出血发生率为0.9%(1/116);5例出血病例均应用电凝止血和止血夹联合内镜下止血成功;术中穿孔发生率为2.6%(3/116),3例穿孔病例在术中应用钛夹夹闭,穿孔患者无气腹发生,均保守治疗成功。ESD术后2个月时复查,创面溃疡愈合率为100%,术后平均随访(20.3±5.1)个月。术中出血和穿孔发生的危险因素为胃角(χ2=7.937,P=0.01)及术后病理结果为早期胃癌(χ2=9.145,P=0.005)。结论 E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胃黏膜浅表病变微创治疗方法,手术操作成功率高;强调ESD术中和术后应注意预防性止血。强调早期术中发现穿孔,大多能完成内镜下穿孔的有效闭合。

    • 载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囊脂质体对磁共振T2加权成像的负性增强作用

      2017, 38(12):1596-1600.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12.1596

      摘要 (2335) HTML (0) PDF 2.57 M (12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检测载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囊脂质体(MSN-LIPO)的弛豫特性,并探索其增强磁共振成像(MRI) T2加权成像的功能。方法 在体外条件下,应用MRI扫描仪对不同含铁浓度的MSN-LIPO行MRI扫描,检测MSN-LIPO的弛豫特性。在体内条件下,建立6只BALB/c裸鼠皮下恶性胶质瘤模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经瘤内和静脉注射同一浓度的MSN-LIPO。并在注射前、后行MRI扫描,研究图像特征并对信号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体外MRI显示,随着MSN-LIPO含铁浓度的增高,图像信号强度逐渐降低;绘制弛豫率曲线,1/T2和MSN-LIPO含铁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得弛豫率(r2)为413.7 mmol-1·s-1。BALB/c裸鼠恶性胶质瘤模型MRI显示,瘤内注射MSN-LIPO后肿瘤信号强度值为15.34±1.24,低于注射前的211.44±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8,P<0.05);静脉注射MSN-LIPO后肿瘤信号强度值为179.00±4.35,低于注射前的235.99±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4,P<0.05)。结论 MSN-LIPO有良好的弛豫特性,在体内有良好的MRI T2加权肿瘤成像负性增强作用,具有MRI T2加权成像造影剂功能。

    • 新型三重抗生素联合氢氧化钙对粪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效果

      2017, 38(12):1601-1605.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12.1601

      摘要 (1712) HTML (0) PDF 2.38 M (14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新型三重抗生素联合氢氧化钙对根管内粪肠球菌感染的体外抗菌效果。方法 选取80颗牙体完整、发育正常的离体人单根管前磨牙,建立粪肠球菌离体根管感染模型。将其随机分为5组,每组16颗,分别使用生理盐水(NS组)、氢氧化钙(CH组)、传统三重抗生素(甲硝唑、米诺环素和环丙沙星,TAP组)、新型三重抗生素(奥硝唑、米诺环素和环丙沙星,NTAP组)和新型三重抗生素联合氢氧化钙(NTAP+CH组)进行根管内封药,采用菌落计数法分别观察封药后第3天和第7天的粪肠球菌菌落数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封药后第3、7天,NTAP组和NTAP+CH组的细菌菌落数均低于TAP组和CH组(P<0.05)。NTAP+CH组封药后第3天的细菌菌落数较NTAP组减少(P<0.05),而在第7天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下可见封药后第3、7天,NTAP组和NTAP+CH组的根管壁上粪肠球菌的菌落数较其余3组减少。结论 新型三重抗生素单独应用或联合氢氧化钙应用对粪肠球菌的抗菌效果均优于传统三重抗生素和氢氧化钙,可以认为新型三重抗生素和新型三重抗生素联合氢氧化钙是针对根管粪肠球菌感染的有效消毒药物。

    • >短篇报道
    • 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黏膜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及白细胞介素5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2017, 38(12):1606-1609.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12.1606

      摘要 (1615) HTML (0) PDF 2.43 M (13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病例报告
    • 腹腔镜右半肝切除联合胆道探查取石T管引流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1例

      2017, 38(12):1610-161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12.1610

      摘要 (1965) HTML (0) PDF 1.87 M (19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