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38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中青年学者论坛
    • 干细胞研究中的化学生物学:学科交叉的新前沿

      2017, 38(2):133-14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02.0133

      摘要 (2454) HTML (0) PDF 1.91 M (34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化学生物学(chemical biology)是利用小分子化合物干预和解析生物系统,认识生物系统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的学科,在包括干细胞研究在内的多个领域得到应用。近年来,干细胞研究取得了引人瞩目的进步,这些基础研究的进步也正在推动着干细胞技术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对细胞命运转换分子基础的认识以及精确操控是干细胞研究的核心问题。小分子化合物因其在使用的便捷性、可控性和功能多样性等方面的显著优势,正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干预和研究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重编程等生物学行为。利用化学分子调控体内干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促进其体内再生和修复将有望成为再生医学领域极具潜力的发展方向。

    • >论著
    • 腓骨截骨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胫骨术后骨不连

      2017, 38(2):142-14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02.0142

      摘要 (2206) HTML (0) PDF 1.50 M (26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腓骨截骨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胫骨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7月至2013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45例胫骨术后骨不连患者进行腓骨截骨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根据骨不连分型:肥大型29例,萎缩型14例,假关节2例。首次固定器械:钢板固定32例,髓内钉固定11例,外固定支架固定2例,对其中8例钢板内固定稳定患者行单纯腓骨截骨自体髂骨植骨术,对35例内固定和2例外固定失效患者行固定取出更换锁定加压钢板+腓骨截骨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术,通过定期正侧位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相关并发症,并根据Olerud-Molander评分标准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为1.3~2.5(1.7±0.5)h,术中出血量为200~500(250.0±59.6)mL,腓骨截骨长度为2~3(2.4±0.5)cm,髂骨植骨量为3~23(7.8±1.3)cm3。随访时间为12~48(16.5±3.3)个月,45例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3~11(5.6±2.4)个月。26例(58%)患者在3~5个月愈合,13例(29%)患者6~8个月愈合,其余6例(13%)患者9~11个月愈合。肢体无短缩27例,短缩<1 cm者9例,短缩1~2 cm 6例,短缩>2 cm 3例。末次随访时评定下肢关节功能:优23例,良14例,可5例,差3例。结论 腓骨截骨结合自体髂骨植骨可以对骨折断端进行加压,增加断端接触面积,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

    • 转录信号传导子及激活子3在肝内胆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7, 38(2):149-154.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02.0149

      摘要 (2251) HTML (0) PDF 1.32 M (19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检测转录信号传导子及激活子3(STAT3)在肝内胆管癌(IC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STAT3表达对手术切除后的临床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CC组织中STAT3的表达,并分析STAT3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 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STAT3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KM)法估计和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Cox危险度回归模型分析临床病理参数和STAT3表达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ICC组织中STAT3表达较瘤旁组织增加,且与肿瘤体积大、病理性卫星灶、微血管侵犯、肿瘤分化差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高表达STAT3患者的总体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更短,预后更差。Cox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STAT3高表达是影响总体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STAT3高表达提示预后较差,是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可能成为ICC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

    • 高载药诱导的聚2-噁唑啉胶束形态变化研究

      2017, 38(2):155-160.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02.0155

      摘要 (2342) HTML (0) PDF 1.88 M (19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制备载紫杉醇的聚2-噁唑啉纳米胶束,通过改变投药量考察药物引起的胶束形态变化,以期构建新型的高荷载嵌段共聚物胶束递药系统。方法 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聚2-噁唑啉载药胶束,以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等评价其理化性质,采用膜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利用CCK-8法测定其细胞毒性。结果 随着投药比由80∶100(紫杉醇与聚2-噁唑啉质量比)增加至110∶100,胶束逐渐由球形延长,变为蠕虫状。投药比为80∶100时,球形胶束的平均粒径为(43.17±0.95)nm,包封率为(88.81±2.93)%,载药量为(40.49±2.03)%;投药比增加至110∶100后,所得蠕虫状胶束的平均粒径为(107.83±1.51)nm,包封率为(77.08±0.97)%,载药量为(40.34±0.51)%。球形和蠕虫状胶束在磷酸盐缓冲液中24 h的累积释放量分别达到(76.58±3.07)%和(77.66±1.00)%,在含2%小牛血清白蛋白的PBS溶液中24 h的累积释放量高达(100.31±1.80)%和(99.73±2.56)%。球形胶束和蠕虫状胶束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杀伤IC50值分别为0.336和0.342μg/mL。结论 成功制备了高荷载的球形和蠕虫状载药胶束,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证明其具备抗肿瘤活性。

    • 睡眠剥夺对个体情绪图片认知评估的影响

      2017, 38(2):161-165.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02.0161

      摘要 (2280) HTML (0) PDF 1.31 M (22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睡眠剥夺对个体情绪图片主观评估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高校43名本科生,随机分为睡眠剥夺组(n=23)和正常睡眠组(n=20),因正常睡眠组有2人未参加后测任务,1人前测数据丢失,故正常睡眠组最终纳入被试17人。睡眠剥夺组在前测结束后进行睡眠剥夺(22:00~次日08:00)。正常睡眠组不做干预。从国际情绪图片系统中选取正、中、负性图片共216张(前测108张,后测108张;每类图片36张),通过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考察两组被试在前后2次测试中主观情绪的变化以及整晚睡眠剥夺对情绪图片主观评估的影响。结果 睡眠剥夺对正性和负性情绪图片的评分没有明显影响,但对中性图片的愉悦度评分存在负性偏倚,睡眠剥夺组对中性图片的愉悦度评分前、后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正常睡眠组前、后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控制协变量主观情绪后,睡眠剥夺造成的对中性图片愉悦度评分上的负性偏倚依然存在;睡眠剥夺组被试对情绪图片的唤醒度评分大于正常睡眠组(P<0.05)。结论 睡眠在情绪评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睡眠剥夺可导致个体对中性刺激的评估发生负性偏倚。

    • 容积螺旋穿梭技术诊断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伴气管软化

      2017, 38(2):166-17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02.0166

      摘要 (2416) HTML (0) PDF 1.72 M (22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容积螺旋穿梭技术(VHS)在先天性心脏病伴气管软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同时行纤维支气管镜和VHS CT增强扫描的26例患儿临床资料,男16例,女10例。按照纤维支气管镜结果将患儿分为气管软化组(n=7)和非气管软化组(n=19)。通过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重建技术观察评估心内结构、心外大血管解剖,利用最小密度投影技术观察评估气管支气管树解剖结构。利用Mimics 17.0软件对各患儿不同呼吸期相的CT图像进行自动气管分割并测量不同呼吸期相的气管横截面积。以纤维支气管镜及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计算VHS CT增强在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气管软化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气管软化组气管塌陷面积百分比与非气管软化组的气管塌陷面积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23%~74.95% vs 13.73%~78.87%,P=0.02)。VHS CT增强在诊断气管软化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5.71%(6/7)、84.21%(16/19)和84.62%(22/26),而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心内结构和心外大血管结构的准确度分别是91.67%(11/12)和100%(12/12)。结论 VHS CT作为一种新的扫描方式,一次扫描可同时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和气管软化情况,可以作为一种一站式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伴气管软化的检查方法。

    • 洛伐他汀克服吉非替尼耐药与整合素β1、Survivin的相关性分析

      2017, 38(2):172-17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02.0172

      摘要 (2166) HTML (0) PDF 1.34 M (18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洛伐他汀克服吉非替尼耐药与整合素β1、Survivin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吉非替尼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PC9分为4组:无药对照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吉非替尼组(1μmol/L吉非替尼)、洛伐他汀组(5μmol/L洛伐他汀)和吉非替尼与洛伐他汀联合组(1μmol/L吉非替尼+5μmol/L 洛伐他汀)。各组细胞分别用相应药物处理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PCR法检测细胞中整合素β1、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整合素β1、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无药对照组、洛伐他汀组及吉非替尼组相比,洛伐他汀与吉非替尼联合组对吉非替尼耐药PC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增强(P<0.01),细胞中整合素β1、Surviv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结论 洛伐他汀联合吉非替尼克服吉非替尼耐药是通过阻断整合素β1-p-Akt-Survivin信号通路来实现的,有望成为克服吉非替尼耐药的一种有效策略。

    • 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位置性眼震的特征分析

      2017, 38(2):177-18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02.0177

      摘要 (2069) HTML (0) PDF 1.23 M (18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研究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位置性眼震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视频眼震图(VNG)记录的14例急性发作期VM患者和16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SC-BPPV)患者在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试验(Roll-test)诱发下位置性眼震的类型、强度、时间等参数。结果 VM 患者于多种诱发体位时出现混合性的眼震成分,其眼震成分主要为下跳性、离地性及向地性成分的单个或多个组合。VM组和HSC-BPPV组眼震的潜伏期、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M组水平成分的眼震最大慢相角速度(SPVmax)为(11.4±2.3)°/s,低于HSC-BPPV组[(56.8±9.4)°/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HSC-BPPV组相比,VM组达到SPVmax时所需的时间(tm)较长[(18.1±2.0)s vs(5.9±1.1)s,P<0.001],其眼震变化速率较缓慢 [(0.54±0.14)°/s2 vs(7.21±1.79)°/s2P<0.001]。HSC-BPPV组的强弱侧眼震强度的不对称比高于V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VM中异常的中枢整合机制可能引起紊乱的半规管旋转信息传递,导致变位试验时出现混合性眼震成分以及多种体位诱发的平坦型眼震。

    • 长链非编码RNA母系印记基因3对人类绒毛发育的作用

      2017, 38(2):183-18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02.0183

      摘要 (2389) HTML (0) PDF 1.62 M (25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母系印记基因3(MEG3)对人类流产绒毛发育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自然流产及人工流产各15例患者的绒毛组织,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凋亡因子Bax及凋亡抑制因子Bcl-2的表达,使用qPCR法检测MEG3的表达。在人滋养细胞系HTR-8/SVneo细胞中过表达MEG3后,利用qPCR法检测MEG3的表达,利用细胞侵袭实验比较过表达组与对照组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人工流产绒毛组织中Bax的表达低于自然流产绒毛,而Bcl-2的表达高于自然流产绒毛(P<0.01)。人工流产绒毛组织中的MEG3的表达低于自然流产(P<0.01)。人滋养层细胞系HTR-8/SVneo细胞中过表达MEG3后,HTR-8/SVneo细胞侵袭能力降低(P<0.01)。结论 lncRNA MEG3可调控滋养层细胞的凋亡及侵袭能力,影响人类绒毛的发育。

    • 可同时释放两种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支架的制备

      2017, 38(2):188-19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02.0188

      摘要 (2257) HTML (0) PDF 1.77 M (14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制一种可同时释放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生物活性复合支架,以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研究。方法 分别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和相分离法制备负载BMP-2和BMP-7的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乙二醇(PGLA-PEG)微球和三维多孔的聚己内酯(PCL)支架。然后采用改良的二氯甲烷熏蒸法将PGLA-PEG微球黏附在PCL支架上,形成同时负载BMP-2和BMP-7的复合支架,并检测BMP-2和BMP-7的缓释效果。将人成骨细胞系hFOB1.19分别种植在复合支架和传统支架中,研究支架上的细胞增殖能力和成骨分化能力。结果 制备的复合支架能同时缓慢地释放BMP-2和BMP-7。细胞培养第10天,复合支架上的细胞活性优于传统支架(P<0.01),细胞形态正常。复合支架上细胞的碱性磷酸酶和Ⅰ型胶原蛋白、骨钙素、骨桥蛋白 3种成骨基因的mRNA水平均高于传统支架(P<0.05,P<0.01)。结论 成功研制出一种可同时释放BMP-2和BMP-7的生物活性复合支架,并可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研究。

    • 外科植入引导牙周组织再生载药PLGA/CS/nHA复合膜的制备及表征

      2017, 38(2):194-200.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02.0194

      摘要 (2408) HTML (0) PDF 1.66 M (18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壳聚糖(CS)/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多孔性载药膜,用于外科植入牙周引导组织再生,并评价其体外性能。方法 按照PLGA/CS的质量比将实验设为4组:分别为100/0、90/10、80/20、70/30,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PLGA/CS/nHA复合膜,并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致孔剂。依据孔隙率、吸水率、力学性能、体外降解率筛选出最优质量比的PLGA/CS/nHA复合膜作为药物载体,制备克林霉素缓释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PLGA/CS/nHA复合膜的表面形貌,无水乙醇液体置换法检测复合膜的孔隙率,质量干湿率比考察复合膜的吸水率,电子万能材料实验机测试复合膜的湿态力学性能,质量损失考察膜的降解率,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载药膜的体外药物释放特性。体外实验:在载药膜上接种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LFs),培养1~7 d,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和增殖情况。结果 PLGA/CS质量比为90∶10时制备的 PLGA/CS/nHA 复合膜最为理想,孔隙率为(28.66±1.35)%,吸水率为(108.65±2.27)%,拉伸强度为(2.36±0.04)MPa,断裂伸长率为(203.64±3.89)%,断裂力为(45.98±2.46)N,30 d时降解率为(17.60±0.86)%,最大每日释放量为150μg/mL,平稳释放药物并维持有效药物浓度时间>15 d,载药膜能促进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载药PLGA/CS/nHA复合膜孔隙率适中,体外降解与组织生长相适应,力学测试结果能够创造和维持牙周引导组织生长特定的空间,在一定时间内能持续稳定释放药物。

    • 氯化锂激活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激素型骨质疏松的防护作用

      2017, 38(2):201-205.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02.0201

      摘要 (2519) HTML (0) PDF 1.76 M (19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氯化锂(LiCl)激活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糖皮质激素引发的小鼠骨丢失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骨质疏松模型组和LiCl组。骨质疏松模型组及LiCl组小鼠皮下注射地塞米松(50 mg/kg),对照组小鼠皮下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LiCl组小鼠在注射地塞米松同时通过饮用水给予LiCl(200 mg/kg)。处理5周后处死小鼠做骨组织切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活性β-catenin蛋白的表达,鉴定体内Wnt/β-catenin通路激活情况;用H-E染色鉴定骨组织形态。同时取小鼠股骨进行microCT扫描,测定骨形态计量学参数。用钙黄绿素荧光标记实验鉴定新骨形成能力,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鉴定骨吸收情况。结果 LiCl组小鼠体内活性β-catenin蛋白水平高于骨质疏松模型组,其骨量、骨小梁数量、骨小梁间隙及骨密度均得到改善(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黄绿素荧光标记实验证实LiCl组小鼠新骨形成能力比骨质疏松模型组有所提高,但仍低于对照组。TRAP染色证实各组小鼠骨吸收活性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 口服LiCl能有效激活体内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新骨形成,对糖皮质激素引发的骨丢失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 >研究快报
    • 自噬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突触素及突触后膜致密物质95表达的影响

      2017, 38(2):206-21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02.0206

      摘要 (2770) HTML (0) PDF 1.63 M (19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自噬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及突触后膜致密物质95(postsynaptic density material 95,PSD-95)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血管性痴呆模型组(VD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预处理组(3-MA组)和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预处理组(Rap组)。每组又分为模型制备成功后1、2、4、8周4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应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Syn、PSD-95蛋白表达。结果(1)与Sham组比较,VD组各时间点LC3-Ⅱ/LC3-Ⅰ比值增加,Syn、PSD-95蛋白表达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VD组比较,3-MA组各时间点LC3-Ⅱ/LC3-Ⅰ比值减少,Syn、PSD-95蛋白表达增加(P<0.05或P<0.01),Rap组各时间点LC3-Ⅱ/LC3-Ⅰ比值增加,Syn、PSD-95蛋白表达降低(P均<0.01)。(2)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比值与Syn、PSD-95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 自噬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Syn、PSD-95表达具有抑制作用,抑制自噬有利于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突触重塑。

    • >综述
    •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2017, 38(2):212-219.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02.0212

      摘要 (2074) HTML (0) PDF 1.28 M (35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前列腺癌是西方国家发病率最高的男性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但其传统筛查及诊断方法价值有限。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在形态学MRI基础上增加1项或者多项功能学MRI的检查方法,它可以较好地显示组织器官的解剖结构及形态学改变,反映一定的组织学成分信息,无创提供组织细胞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功能学信息,引导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对诊断及评估前列腺病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就多参数MRI诊断前列腺癌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DNA甲基化与哮喘研究进展

      2017, 38(2):220-225.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02.0220

      摘要 (1938) HTML (0) PDF 1.24 M (20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最常见的修饰形式之一,与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虽然其本身不改变基因的序列,但可以在 DNA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使CpG二核苷酸5'端的胞嘧啶转变为甲基胞嘧啶,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将综述近年相关文献,从诱发因素和作用机制等方面归纳和探讨DNA甲基化与哮喘的研究进展。

    • >技术方法
    • mini器械在胸乳径路内镜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附40例报告)

      2017, 38(2):226-229.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02.0226

      摘要 (2292) HTML (0) PDF 1.34 M (17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mini器械在胸乳径路内镜甲状腺手术(breast approach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BAE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普外三科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间在BAET中使用mini器械的40例患者,年龄(33.53±8.76)岁,肿块大小(21.10±10.96)mm。根据术中冰冻病理结果,行单侧腺叶切除19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6例,甲状腺全切除术7例,甲状腺癌根治术8例。结果 40例使用mini器械的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病例,均达到完整肿瘤切除的目的;手术时间(112.25±31.52)min,VAS-12 h(2.48±1.13)分,VAS-24 h(0.85±0.80)分,VAS-48 h(0.25±0.44)分,RSS(美容评分)为(8.75±1.26)分。术后出现暂时性低钙血症4例和喉返神经麻痹1例。结论 在BAET中使用mini器械使传统内镜手术的微创、美学效果等更加优化,同时并未增加手术难度及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 >海洋军事医学
    • 亚丁湾护航官兵疾病调查与对比分析

      2017, 38(2):230-23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02.0230

      摘要 (2247) HTML (0) PDF 1.28 M (18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多批亚丁湾护航官兵常见疾病构成情况与发生规律,为优化护航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卫勤保障效能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3年至2016年参加亚丁湾护航任务的4批次3 068名护航官兵,依据执行任务先后顺序分别标记为批次A、B、C和D。综合所有护航官兵的护航编队舰艇医务室门急诊记录、医疗情况周报与卫生勤务总结相关数据,对发病人次、昼夜发病率、常见疾病构成进行分析。结果 4批次护航官兵发病人次由护航初期向护航后期逐渐下降;批次C、D护航官兵昼夜发病率低于批次A、B(P<0.05)。4批次护航官兵发病人次排名前6位的疾病依次为呼吸道 感染、胃肠道炎症、外伤、颈腰椎关节疾病、皮肤癣类、牙周炎症;各批次间前4类疾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批次护航官兵失眠症状发病人次的构成比相对稳定(P>0.05)。结论 护航常态化下,护航官兵昼夜发病率较以往下降;在重点关注常见疾病的同时,应积极探索提高舰员睡眠质量、减少失眠症状发生的有效方法。

    • 领悟社会支持和海军官兵急性应激反应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

      2017, 38(2):234-23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02.0234

      摘要 (3234) HTML (0) PDF 1.46 M (27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弹性、领悟社会支持和海军官兵急性应激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军人急性应激反应量表(MASS)对1 457名海军官兵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 348份。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呈正相关(P<0.01),两者分别与军人急性应激反应呈负相关(P<0.01);心理弹性和领悟社会支持均可独立解释海军官兵急性应激反应方差变异,其中坚韧(β=-0.136,P<0.01)和家庭外支持(β=-0.229,P<0.01)对军人急性应激反应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军人急性应激反应之间部分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6.22%。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良好:χ2/df=27.91/11=2.537,P=0.003;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0.032,比较适配指数(CFI)=0.997,适配度指数(GFI)=0.994,调整后适配度指数(AGFI)=0.986,规准适配指数(NFI)=0.995,相对适配指数(RFI)=0.986,增值适配指数(IFI)=0.997,非规准适配指数(TLI)=0.992。结论 领悟社会支持对海军官兵急性应激反应既存在直接影响,也通过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发挥间接影响作用。

    • >短篇论著
    • 行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比较

      2017, 38(2):239-24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02.0239

      摘要 (2140) HTML (0) PDF 1.41 M (17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行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探讨3D腹腔镜手术治疗肾肿瘤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3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长海医院同一手术组完成的134例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D腹腔镜组53例,2D腹腔镜组8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及随访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肾动脉阻断热缺血时间、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前、术后双侧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或根治性肾切除手术病例,手术切缘均为阴性。3D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93.40±45.14)vs(217.00±59.19)min,P=0.015]、肾动脉阻断热缺血时间[(23.70±6.96)vs(26.60±8.10)min,P=0.032]及经手术的患侧肾GFR下降值[(12.70±6.49)vs(15.10±6.45)mL·min-1·1.73 m-2P=0.036)均优于2D腹腔镜组,而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发生并发症患者予以保守对症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术后随访1~32个月,无患者发生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无患者出现局部肿瘤复发、远处转移或死亡。结论 与传统2D腹腔镜相比,行3D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肾动脉阻断热缺血时间,有助于更好地保留肾功能。[关键词] 3D腹腔镜手术;肾部分切除术;肾肿瘤;肾功能

    • 尿NGAL联合MEDS评分评估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病情及预后

      2017, 38(2):244-24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02.0244

      摘要 (2335) HTML (0) PDF 1.24 M (17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联合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MEDS)评分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且符合脓毒症合并AKI诊断标准的患者64例。依据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定义的AKI分期标准,将入选患者分为AKI 1期组(21例)、AKI 2期组(24例)和AKI 3期组(19例);依据28 d内患者的存活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33例)和存活组(31例)。记录所有入选患者尿NGAL水平和MEDS评分,并比较不同AKI分期组以及存活组、死亡组的脓毒症患者尿NGAL水平和MEDS评分。绘制ROC曲线,分别评估尿NGAL、MEDS评分及两者联合对脓毒症合并AKI患者28 d病死率的预测能力,采用约登指数找出最佳临界值。结果 尿NGAL水平及MEDS评分随着脓毒症合并AKI分期的升高呈逐步上升趋势,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的尿NGAL水平、MEDS评分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尿NGAL及MED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5、0.841,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57.5 ng/mL、10.5。尿NGAL联合MEDS评分预测28 d病死率的AUC为0.936,敏感度91.4%,特异度89.2%,均优于单独使用尿NGAL或MEDS评分。结论 尿NGAL及MEDS评分均可作为脓毒症合并AKI病情严重性的预测指标,两者联合对预后具有更大的评估价值。

    • 吴茱萸碱油包水型复合纳米乳的药代动力学和在体肠吸收

      2017, 38(2):249-25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02.0249

      摘要 (1956) HTML (0) PDF 1.47 M (16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考察吴茱萸碱油包水型复合纳米乳在雄性SD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在体肠吸收情况。方法 12只雄性SD大鼠灌胃给予吴茱萸碱油包水型复合纳米乳和吴茱萸碱(吴茱萸碱质量浓度为100 mg/kg)后,分别于0.083、0.25、0.5、0.75、1、2、5、8、12、24、48和72 h时眼底采血,用HPLC法检测血药浓度,用DAS 2.1.1软件对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其药动学行为;建立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药物在大鼠体内的吸收情况。结果 吴茱萸碱油包水型复合纳米乳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4 924.59±1 105.28)μg·L·h-1,峰浓度(Cmax)为(305.47±51.23)μg·L-1和达峰时间(Tmax)为(0.83±0.29)h;其在胃中的吸收速率常数(Ka)为(1.05±0.82)×10-5 L·s-1;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中的Ka分别为(12.19±1.57)×10-5、(12.66±1.35)×10-5、(11.94±4.17)×10-5和(11.21±1.25)×10-5 L·s-1,有效渗透系数(Peff)分别为(26.03±3.84)×10-5、(18.48±5.99)×10-5、(19.77±2.59)×10-5和(36.02±1.48)×10-5 cm·s-1结论 吴茱萸碱油包水型复合纳米乳增强了吴茱萸碱在胃和各个肠段中的吸收,提高了吴茱萸碱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 基于有限元法的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内固定力学分析

      2017, 38(2):253-25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02.0253

      摘要 (1901) HTML (0) PDF 1.43 M (19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有限元方法,对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内固定后的稳定性及生物力学状态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收集30名中老年健康志愿者左侧股骨CT图像数据以及股骨假体、锁定钛板的外形数据并进行三维重建。模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锁定板内固定手术,近端分别采用钛缆捆扎、锁定螺钉单层皮质固定及两者组合,施加模拟完全负重及部分负重的载荷,观察最大位移及峰值应力情况。结果 对于近端钛缆捆扎与锁定螺钉单层皮质固定两种方式,在模拟完全负重及部分负重压力载荷作用下的骨折位移,锁定板、假体及股骨上的应力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也即钛缆捆扎和锁定螺钉单层皮质固定后生物力学状态无明显区别。但若将两者组合使用,则可增加内固定稳定性,并且降低锁定板应力峰值,与单独使用两种内固定方式的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对于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手术,钛缆捆扎结合锁定螺钉单层皮质固定是首选的内固定方式。

    • 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单中心分析

      2017, 38(2):258-260.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02.0258

      摘要 (1877) HTML (0) PDF 1.17 M (16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食管癌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的病例进行单中心分析,总结其发生原因和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1 294例食管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中发生胃排空障碍的19例(1.47%)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发生胃排空障碍的1 27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史、吻合部位、手术入路及游离胃方式等,分析可能影响胃排空障碍发生的因素。通过本中心的研究得出胃排空障碍发生规律和治疗手段。结果 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的19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均痊愈。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胃排空障碍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吻合部位、手术入路和游离胃方式均无关(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低,发生原因不明确,一旦发生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经保守治疗均可恢复。

    • >病例报告
    •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并发溶血1例

      2017, 38(2):261-26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02.0261

      摘要 (1787) HTML (0) PDF 1.19 M (20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胸腰骶椎管内多节段巨大神经鞘瘤1例

      2017, 38(2):263-265. DOI: 10.16781/j.0258-879x.2017.02.0263

      摘要 (2116) HTML (0) PDF 1.38 M (20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临床上累及胸腰骶椎管多节段的巨大神经鞘瘤罕有报道,本文将结合文献对该病例进行分析和分享治疗体会。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