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39(1):1-5.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1.0001
摘要:近年来,慢性肾脏病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具有患病率高、知晓率低、预后差和医疗费用昂贵等特点。2015年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上海地区慢性肾脏病早发现和诊疗体系建设与示范"作为第四期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立项,项目实施3年取得了初步成效,应用医防结合构建了慢性肾脏病三级防治的新体系。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上海市慢性肾脏病的早期发现、有效防控和规范诊治,降低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为我国开展慢性肾脏病的防治作出示范。
邬碧波 , 唐琦 , 张黎明 , 贺云岚 , 张扣荣 , 梅长林
2018, 39(1):6-1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1.0006
摘要:目的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QI)方法建立对慢性肾脏病(CKD)3~4期患者的管理模式,并且探讨CQI对CKD患者肾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肾内科CKD专病门诊定期随访的86例CKD患者(3期50例,4期3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应用PDCA四步法,即设计(plan)-实施(do)-检验(check)-应用(act),采取医疗干预和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对照组采取医疗干预的传统管理模式。两组均每月随访1次,随访时间为1年,以血清肌酐(Scr)水平翻倍或进入终末期肾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为观察终点。比较两组按时随访率、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Scr水平。结果 (1)观察组平均随访次数为(10.7±2.8)次,按时随访率为(89.9±12.8)%,对照组平均随访次数为(4.1±2.2)次,按时随访率为(34.2±4.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在1年随访期内,观察组无终点事件发生;对照组有2例进入终末期肾病,1例发生急性心绞痛。(3)实施CQI前,两组间的eGFR、S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实施CQI后的eGFR为(39.35±12.23)mL/(min · 1.73 m2),高于观察组实施CQI前的(37.22±11.02)mL/(min · 1.73 m2)和对照组实施CQI后的(35.04±12.31)mL/(min · 1.73 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cr水平为(139.25±14.15)μmol/L,低于观察组实施CQI前的(145.16±15.41)μmol/L和对照组实施CQI后的(148.06±15.63)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应用CQI管理方法,采取医疗干预和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可以改善CKD 3~4期患者的肾功能,减少终末期肾病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龙俊睿 , 单婵娟 , 杨群娣 , 刘馨颖 , 王九生 , 梅长林 , 熊林平
2018, 39(1):13-1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1.0013
摘要:目的 分析上海市某三甲医院2011-2016年慢性肾脏病(CKD)住院患者住院基本情况及相关费用,为进一步了解和改善上海市CKD患者的就医现状提供参考。方法 整理上海市某三甲医院2011-2016年CKD住院患者的病案资料,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日、疾病诊断、住院费用等情况。对CKD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诊断情况采用简单的统计描述方法,计算各项指标的占比情况;CKD患者的住院诊疗情况、住院费用情况采用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等方法,比较相应组间数据的差异。结果 来自上海周边的江苏、浙江、安徽和江西地区的住院患者占49.97%(10 033/20 079),超过上海本地住院患者(38.78%,7 787/20 079);罹患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住院患者所占比例最高,达到51.98%(10 438/20 079),并且该病有年轻化趋势;人均住院费用呈现逐年升高的态势,2016年住院费用中位数已达8 252.51元,不同年份人均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应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应对大量外地患者来沪就医的问题;有必要在广大青年人群中普及有关CKD的相关知识,减少因患病而带来的社会和个人的损失;CKD导致的疾病经济负担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2018, 39(1):29-3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1.0029
摘要:目的 研究2011-2016年上海市某三甲医院慢性肾脏病(CKD)以及患病人数最多的前3类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住院患者的床日住院费用、药占比的变化趋势,并预测2017年的床日住院费用和药占比。方法 分析CKD住院患者床日住院费用和药占比的总体情况。应用SPSS 23.0软件时间序列分析模块中的专家建模器进行建模研究。首先利用2011年1月-2015年12月CKD住院患者的床日住院费用、药占比数据建模,用所建模型预测的2016年床日住院费用和药占比与2016年的真实数据进行对比,并评估模型效果;然后用模型预测2017年CKD住院患者的床日住院费用和药占比;最后,依照相同原理,预测2017年慢性肾功能衰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住院患者的床日住院费用和药占比情况。结果 2011-2016年该院CKD住院患者床日住院费用、人均住院总费用、人均药品费用逐年上升,2016年分别达到(1 506.89±1 003.34)元、8 252.51元、2 009.88元,增长幅度分别为62.38%、41.62%、14.44%;药占比逐年下降,2016年达到32.33%。CKD住院患者床日住院费用、药占比所构建的时间序列模型分别为温特斯加性模型和简单季节性模型。依照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的2016年的床日住院费用和药占比与真实数据基本吻合。预测2017年CKD住院患者的床日住院费用为1 600元左右、药占比为30%左右;单独预测的2017年前3类疾病住院患者床日住院费用分别为1 700元、1 800元、1 600元左右,药占比分别为30%、35%、10%左右。结论 该医院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建议建立实时疾病费用监控信息平台;基于单病种费用变化趋势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单婵娟 , 龙俊睿 , 邬碧波 , 秦宵 , 梅长林 , 王九生 , 熊林平
2018, 39(1):37-4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1.0037
摘要:目的 调查并分析上海市社区人群对慢性肾脏病(CKD)的关注度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静安区和闵行区共2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区人群对CKD的早期症状、检查方法、饮食要求和干预措施等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肾脏健康的关注度和影响关注度的因素。结果 上海市社区人群对CKD总体关注度为31.4%(240/764),其中对CKD治疗手段的关注度最高,为63.5%(485/764);其次是预期寿命,为57.5%(439/764);对身体症状和排尿变化相关问题的关注度最低,分别为19.5%(149/764)和21.7%(166/764)。年龄≥ 60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和参加过CKD健康讲座的社区居民对CKD关注度最高。结论 上海市社区人群对CKD关注度偏低,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认知水平。
单婵娟 , 龙俊睿 , 顾春英 , 梅长林 , 王九生 , 熊林平
2018, 39(1):44-49.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1.0044
摘要:目的 分析上海市闵行区居民慢性肾脏病(CKD)高危人群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CKD防治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对上海市闵行区内22 811名CKD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对获得数据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2 811名研究对象中,男性9 605人(42.1%)、女性13 206人(57.9%)。CKD疑似患者5 989例,检出率为26.3%(5 989/22 811);CKD患病人数为1 633例,检出率为7.2%(1 633/22 811)。在检查指标尿蛋白阳性、尿红细胞数异常中男性CKD中的检出率低于女性(P<0.01),eGF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异常检出率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5岁年龄组患者各项指标阳性或异常检出率均低于≥ 65岁年龄组患者,尿蛋白阳性检出率和尿ACR异常检出率在两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红细胞数异常检出率和eGFR异常检出率在两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血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尿酸血症史和肾移植史可能是CKD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而体质量指数、遗传肾脏病史、慢性肾炎家族史、肾小管病变、肾脏超声结构异常和肾穿刺活检术史对CKD影响程度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KD高危人群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同时给予规范的健康管理是降低CKD发病率的必要措施;可以通过实时控制血压、血糖等高危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社区居民定期健康体检计划,重点加强老年人的CKD筛查工作,延缓和控制CKD的病情。
李力 , 吕楠 , 赵瑞 , 黄清海 , 洪波 , 刘建民 , 许奕
2018, 39(1):50-5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1.0050
摘要:目的 分析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缺血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降低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2月间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 232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并对缺血性并发症可能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 232例患者中有34例(2.8%)发生缺血性并发症,其中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16例、术后症状性脑梗死1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P=0.002)、吸烟(P=0.050)、动脉瘤最大径>10 mm(P=0.005)与缺血性并发症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OR=3.192,P=0.003)、吸烟(OR=2.956,P=0.022)、动脉瘤最大径>10 mm(OR=2.915,P=0.004)为缺血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缺血性并发症的永久性致残率和致死率分别为8.8%(3/34)和2.9%(1/34)。结论 高血压病、吸烟、动脉瘤最大径>10 mm是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缺血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8, 39(1):57-6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1.0057
摘要:目的 探讨肺部超声肺通气评分在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 d内治疗好转的32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入科时及7 d后的肺通气总评分、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氧合指数(PaO2/FiO2)、中心静脉压(CVP)。研究肺通气总评分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 Ⅱ)评分、EVLWI、氧合指数、CVP的相关性。结果 经入科后治疗好转的ARDS患者与入科时比较,入科7 d后APACHEⅡ评分、肺通气总评分、EVLWI均下降,氧合指数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肺通气总评分与APACHEⅡ评分、EVLWI、CVP呈正相关(r=0.95、0.95、0.64,P均<0.01),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r=-0.94,P<0.01)。结论 肺部超声肺通气评分能有效评估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可作为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监测手段中除脉波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PiCCO)以外的有效补充手段。
修风民 , 张凤 , 矫健鹏 , 张映城 , 裴蓓 , 赵婧 , 修丽娟 , 岳小强
2018, 39(1):62-6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1.0062
摘要: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血浆氨基酸代谢物中是否有可作为胃癌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采用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法检测血浆24种氨基酸水平,比较胃癌患者与正常人群、胃癌患者不同分期、胃癌患者术前与术后的变化。结果 胃癌患者血浆中丙氨酸(Ala)、甘氨酸(Gly)、谷氨酸(Glu)等18种氨基酸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下降,缬氨酸(Val)、精氨酸(Arg)、丝氨酸(Ser)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SDMA)、犬尿氨酸(Kyn)、马尿酸(H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Ⅲ~Ⅳ期胃癌患者血浆中的Arg水平高于Ⅰ~Ⅱ期胃癌患者,谷氨酰胺(Gln)、Glu、甲硫氨酸(Met)、苯丙氨酸(Phe)水平低于Ⅰ~Ⅱ期胃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8例胃癌患者术后血浆中亮氨酸(Leu)、Arg、瓜氨酸(Cit)水平分别较术前下降,Gln、赖氨酸(Lys)、Glu、Phe水平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胃癌患者血浆氨基酸代谢物如Gln、Arg在胃癌早期预测中有重要意义。
2018, 39(1):68-7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1.0068
摘要:目的 评估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NM-CLIA)检测屋尘螨(国际过敏原代码D1)和粉尘螨(国际过敏原代码D2)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抗体的相关性能。方法 分别运用NM-CLIA和免疫荧光法检测489例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就诊的疑似过敏患者的血清样本,其中D1疑似过敏244例、D2疑似过敏245例,采用χ2检验和Kappa检验评价2种方法检测D1和D2 sIgE抗体的相关性。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标准方法验证NM-CLIA检测D1和D2 sIgE抗体的最低检出限(LoD)、线性范围和精密度等关键性能指标。结果 NM-CLIA检测D1和D2 sIgE抗体的LoD均小于0.01 U/mL,线性范围为0.1~100 U/mL。批内精密度小于5%,批间精密度小于8%。方法学比对结果表明,与免疫荧光法相比,屋尘螨过敏原的阳性符合率为95%,阴性符合率为92%,χ2=174.45,P<0.001,Kappa=0.843,表明NM-CLIA检测屋尘螨过敏原与免疫荧光法有良好的一致性,且±1级符合率为95.6%;粉尘螨过敏原的阳性符合率为91%,阴性符合率为97%,χ2=154.26,P<0.001,Kappa=0.787,表明NM-CLIA检测粉尘螨过敏原与免疫荧光法有良好的一致性,且±1级符合率为94.2%。结论 NM-CLIA在检测D1和D2 sIgE抗体时与免疫荧光法有良好的相关性,同时NM-CLIA的LoD、线性范围和精密度性能优异,可成为D1和D2 sIgE抗体临床检测方案的推荐方法。
谢旭磊 , 杨圣俊 , 郝洪岭 , 王素云 , 王红杰 , 齐峰 , 成志勇 , 刘贵敏
2018, 39(1):74-80.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1.0074
摘要:目的 研究JAK2V617F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组织中JAK2V617F突变量与磷酸化Janus激酶2(p-JAK2)、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1(SOCS1)、含SH2结构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SHP1)表达的关系,并探讨JAK2抑制剂鲁索替尼(ruxolitinib)对JAK2V617F突变阳性人红白血病细胞系HEL细胞的增殖和HEL细胞中SOCS1、SHP1表达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2年7月至2016年8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和保定市第一医院就诊的48例JAK2V617F突变阳性的MPN患者为MPN组,同期24例贫血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骨髓组织标本中p-JAK2、SOCS1和SHP1的蛋白表达水平。SOCS1、SHP1蛋白表达量与JAK2V617F突变量的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用不同浓度(50、100、250、500、1 000 nmol/L)的鲁索替尼处理HEL细胞后,采用CCK-8法检测HEL细胞的活力,qPCR法检测MPN组织和HEL细胞中JAK2V617F突变量以及HEL细胞中JAK2、SOCS1、SHP1 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EL细胞中JAK2、p-JAK2、SOCS1、SHP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MPN组织中JAK2V617F/JAK2比值为(57.33±20.82)%,对照组为0%。MPN患者骨髓细胞质中p-JAK2、SOCS1、SHP1蛋白质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MPN组织中SOCS1、SHP1蛋白表达量均与JAK2V617F突变量呈负相关(r=-0.648、-0.692,P均<0.05)。JAK2V617F/JAK2比值<50% MPN患者的SOCS1、SHP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JAK2V617F/JAK2比值≥ 50%的MPN患者(P均<0.01),p-JAK2的蛋白表达水平低于JAK2V617F/JAK2比值≥ 50%者(P<0.01)。(3)250 nmol/L鲁索替尼处理24、48、72 h后,HEL细胞活力分别为(60.06±3.87)%、(52.05±2.88)%、(36.43±2.01)%。随着鲁索替尼浓度的增加,HEL细胞中JAK2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p-JAK2的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1,P<0.05),SOCS1和SHP1的mRNA和蛋白表达逐渐增加(P均<0.01)。结论 鲁索替尼能够抑制HEL细胞中JAK2的mRNA和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增加SOCS1、SHP1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HEL细胞的活力。
2018, 39(1):81-85.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1.0081
摘要:膀胱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但其诊治进展较为缓慢。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和生物检测技术的不断涌现,通过基因分析技术对膀胱癌进行分子分型有望成为提高膀胱癌诊治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就近年来膀胱癌分子分型的研究进展以及膀胱癌分子分型对预测药物反应性和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作一综述。
陈荣彬 , 吴学铭 , 赵亮 , 韩凯伟 , 黄承光 , 于明琨 , 侯立军
2018, 39(1):86-9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1.0086
摘要:脑血管痉挛多见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常在出血后数天发现,1周后达高峰。其进展迅速,常引起局部脑缺血、脑梗死及神经功能障碍,是动脉瘤破裂后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痉挛的金标准,但近年来经颅多普勒超声、CT脑灌注成像、近红外线光谱等非侵袭性检查手段日趋流行,便于广泛开展。脑血管痉挛的治疗大体上分为血液动力学及药物治疗两类,早期清除血肿、舒张血管、增强脑灌注为主要研究方向,联合治疗是其今后的治疗趋势,本文就其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2018, 39(1):92-9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1.0092
摘要:目的 探讨军人焦虑敏感性(anxiety sensitivity,AS)、心理弹性(resilience,RS)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 抽取某部260名现役军人,采用AS指数量表Ⅲ(ASI-3)、Conne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间关系。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240份,有效率为92.3%。军人AS和心理健康水平在服役年限、是否独生子女、职别、文化程度、入伍前户籍等人口学变量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AS军人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均高于低AS军人(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军人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与ASI-3总分(r=0.487,P<0.001)和各因子得分呈正相关(r躯体关注=0.435,r社会关注=0.455,r认知关注=0.445;P<0.001),与CD-RISC各因子得分呈负相关(r坚韧=-0.315,r力量=-0.321,r乐观=-0.227;P<0.001)。结构方程模型和Sobel检验结果显示,AS能通过RS间接影响军人心理健康:χ2/df=20.222/12=1.685 2,P=0.063,拟合优度指数(GFI)=0.977,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0.946,规范拟合指数(NFI)=0.977,相对拟合指数(RFI)=0.960,增值拟合指数(IFI)=0.991,Tucker-Lewis系数(TLI)=0.983,比较拟合指数(CFI)=0.990,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54。结论 RS在军人AS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应重点关注高AS军人心理健康问题,提高RS,以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2018, 39(1):97-100.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1.0097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视频头脉冲试验检查前庭神经炎急性期半规管的受损情况及受损半规管的恢复特点。方法 对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28例急性前庭神经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及定期随访,应用视频头脉冲试验检查各半规管功能的受损和恢复情况。结果 在发病急性期,28例(100.00%)患者均存在水平半规管功能异常,24例(85.71%)存在前半规管功能异常,4例(14.29%)存在后半规管功能异常。发病2个月后随访显示,发病时水平半规管受损严重(增益值<0.5)者随访时增益值均未恢复正常,而发病时受损相对较轻(增益值为0.5~0.8)者中80.00%(12/15)的患者随访时恢复正常;发病时前半规管受损严重(增益值<0.5)者中82.35%(14/17)的患者随访时增益值未恢复正常,而发病时受损相对较轻(增益值为0.5~0.7)者随访时均恢复正常。结论 在前庭神经炎中前庭上神经支配半规管受损多于前庭下神经支配的半规管,视频头脉冲试验适用于受损半规管的检测和随访。受损半规管的恢复程度与发病时受损的严重程度有关。
于淏 , 王强 , 查斯洛 , 饶文胜 , 张伟 , 仇明 , 单成祥
2018, 39(1):101-104.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1.0101
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最大径≤ 5 mm的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规律及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普外三科收治的186例肿瘤最大径≤ 5 mm的cN0 PTMC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是否双侧癌、是否多灶癌、是否腺外侵犯、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以及组织病理免疫组化结果等,总结肿瘤最大径≤ 5 mm的PTMC患者的CLNM规律,并应用χ2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186例肿瘤最大径≤ 5 mm的cN0 PTMC患者中,发生CLNM者58例(31.2%)。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淋巴结个数为0~14个,平均(4.92±6.82)个,其中转移个数为0~5个,平均(0.78±1.41)个;转移淋巴结数目/清扫淋巴结数目百分比为0%~100%,平均(50±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肿瘤多发灶是肿瘤最大径≤ 5 mm PTMC患者CLNM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肿瘤多发灶均是肿瘤最大径≤ 5 mm的PTMC患者发生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男性、肿瘤多发灶的最大径≤ 5 mm的cN0 PTMC患者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价值较大。
杨帆 , 王军 , 丁金奎 , 樊美珍 , 陈佳一 , 吴俊 , 陈晓芳
2018, 39(1):105-109.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1.0105
摘要:目的 分析近年我院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临床结果和经验,总结应用ECMO救治各类危重患者的方法、时机及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间18例行ECMO救治的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原发病、辅助模式、辅助时间),比较各类危重症患者应用ECMO救治的脱机率和存活率,分析各类危重症患者的存活因素及死亡原因。结果 18例危重患者中采用静脉-动脉辅助模式(VA-ECMO)12例、静脉-静脉辅助模式(VV-ECMO)4例、静脉-动脉-动脉辅助模式(VAA-ECMO)2例,共成功脱机7例(38.9%),存活5例(27.8%)。ECMO救治循环衰竭患者的脱机率为62.5%(5/8),存活率为37.5%(3/8);救治呼吸衰竭患者的脱机率和存活率均为20%(2/10),重度烧伤后、创伤后及手术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6例患者无一例存活。由肺部疾病导致ARDS患者(HR=12.3,95% CI:2.2~69.9;P<0.01)和循环衰竭患者(HR=4.6,95% CI:1.1~19.5;P<0.05)的存活率均高于非肺部原因继发的ARDS患者,而循环衰竭患者与肺部疾病导致ARDS患者的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时选择ECMO救治时机、完善建立流程、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及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ECMO救治成功的关键,而院方应急通道的建立和多学科多部门合作的ECMO救治梯队的形成是ECMO成功的保障。
2018, 39(1):110-11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1.0110
摘要:目的 探讨肾周脂肪粘连情况下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初步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12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泌尿外科单术者收治的16例肾周脂肪粘连、接受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肾周脂肪组织与肾包膜粘连严重者,显露肿瘤与正常肾组织的大概边界后,可通过术中B超辅助肿瘤定位,然后用电刀标记肿瘤大概边界。阻断血流后,用组织剪沿标记线将粘连的脂肪组织和肿瘤一起切除。结果 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5例肾周脂肪粘连严重者术中使用B超定位。肿瘤最大径为2.1~3.5(2.8±0.4)cm,梅奥粘连概率(MAP)评分为3~5(3.8±0.7)分,肾动脉阻断时间为20~31(25.6±3.1)min,手术时间为90~133(112.0±10.5)min。随访时间为6~20个月,随访期内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肾周脂肪粘连情况下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术中肿瘤边界定位非常重要,必要时可借助术中B超。有必要将肿瘤和粘连的脂肪组织一起切除,但切忌强行分离脂肪,撕裂肾包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