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39(10):1065-1070.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10.1065
摘要:我国结核病发病人数全球排名第三,防痨工作十分严峻。近年来,超声影像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肺及肺外结核病的诊断,由于其操作简便易行以及具有多脏器诊断功能,逐步成为结核病又一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本文对多种超声技术在结核病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阐述,以期为结核病的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2018, 39(10):1071-107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10.1071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胸膜下肺结核与肺癌病灶的超声造影表现特征,为二者的影像学鉴别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病理证实为肺结核与肺癌的患者各42例,选择每例患者最大病灶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分析两组病灶的超声造影始增时间、增强模式、增强强度、增强均匀程度、坏死区表现、增强消退速度等特征。结果 肺结核与肺癌病灶的增强模式均以从外周向中心增强为主,但肺结核组呈规则树枝状血管样增强的病灶多于肺癌组[10例vs 1例,χ2=8.473,P=0.004]。肺结核病灶多为低增强(17例vs 6例,χ2=7.244,P=0.007),肺癌病灶多为高增强(25例vs 6例,χ2=18.456,P<0.001)。与肺癌组相比,肺结核组病灶坏死区多表现为筛孔样(13例vs 0例,χ2=15.380,P<0.001)或形态规则的大片状坏死(11例vs 2例,χ2=7.372,P=0.007);肺癌病灶坏死区形态多不规则,与肺结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例vs 2例,χ2=13.859,P<0.001)。肺结核病灶始增时间<10 s者多于肺癌(21例vs 9例,χ2=7.467,P=0.006),与正常肺组织的造影始增时间差<2.5 s者多于肺癌(40例vs 3例,χ2=65.227,P<0.001)。结论 肺结核与肺癌病灶的超声造影在始增时间差、增强强度和坏死区表现等方面差异显著,能为二者的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2018, 39(10):1077-108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10.1077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组织检查对胸膜结核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入院且临床拟诊胸膜结核瘤的患者87例。所有患者均行超声造影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组织检查,标本进行病理、抗酸杆菌涂片培养和结核分枝杆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超声造影结果、最终诊断阳性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87例患者取材成功率为100%,确诊结核病70例、恶性肿瘤7例、其他感染4例,未得到阳性结果的6例患者经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及胸腔镜活组织检查确诊为结核病5例、胸膜间皮瘤1例。87例患者中最终确诊为结核病者75例,其中直接通过超声造影引导下活组织检查确诊70例(93.33%)。超声造影病灶增强强度是胸膜结核瘤与恶性肿瘤的重要鉴别点,胸膜结核瘤以低增强为主(66/75),恶性肿瘤多为高增强(4/7)。5例患者在穿刺过程中发生出血和(或)咯血,3例发生胸膜反应,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 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组织检查对胸膜结核瘤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价值,阳性率高、创伤小、重复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毕珂 , 陈宏伟 , 朱惠铭 , 曾小凡 , 袁静 , 王茵
2018, 39(10):1082-108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10.1082
摘要:目的 分析对比各型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弹性成像表现,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颈部淋巴结结核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局限性。方法 纳入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或诊断性治疗证实为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患者70例,选择每例患者的最大淋巴结,回顾性分析其常规超声及弹性成像表现。依据淋巴结结核的常规超声分型标准,将病灶分为急性炎症型(Ⅰ型)、干酪坏死型(Ⅱ型)、寒性脓肿型(Ⅲ型)和愈合钙化型(Ⅳ型)。总结并比较4型颈部淋巴结结核病灶的弹性评分和应变率比值。结果 Ⅰ型24枚(34.29%)、Ⅱ型28枚(40.00%)、Ⅲ型12枚(17.14%)、Ⅳ型6枚(8.57%)。Ⅰ、Ⅱ型病灶硬度较高,弹性评分以3~4分为主(47/52,90.38%),应变率比值为3~5;Ⅲ型病灶硬度最低,弹性评分以1~2分为主(10/12,83.33%),应变率比值多<2;Ⅳ型硬度最高,弹性评分为4~5(6/6,100.00%),应变率比值多>5。4型病灶之间弹性评分与应变率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30.756,F=23.177,P均<0.001);两两比较除Ⅰ、Ⅱ型病灶之间弹性评分与应变率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分型诊断价值有限;在Ⅰ型中确定是否有明显肉芽肿形成,以及在Ⅲ型中判断病灶张力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2018, 39(10):1087-109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10.1087
摘要:目的 探讨胸腔内超声造影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4例在我院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停流、且结合病情判断积液尚未完全引出的患者,观察生理盐水冲洗时引流管内阻力、是否可以抽出积液及抽出积液性状,以及超声造影下引流管、胸壁软组织、胸腔的增强情况,分别经临床和超声检查判断引流管内口是否脱出积液腔,并比较两者的准确性。结果 引流管内口位于积液腔内时,超声造影表现为引流管呈线形增强,而后积液腔缓慢增强;引流管脱出时,引流管呈短直线样增强、胸壁软组织内局限增强、积液腔内无增强。临床判断8例引流管内口仍位于积液腔内、36例脱出,超声判断29例引流管内口仍位于积液腔内、14例脱出、1例无法判断。以生理盐水冲洗或药物注射后24 h内是否还有液体引出作为引流管是否脱出的标准,超声造影判断引流管是否脱出的准确率高于临床判断[97.73%(43/44)vs 50.00%(22/44),P<0.01]。结论 胸腔内的超声造影可以准确判断引流管位置及积液腔内部情况,可为胸腔积液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2018, 39(10):1092-1095.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10.1092
摘要:近年来,随着超声新技术的发展,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在肺结核的诊治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常规超声检查结合超声造影技术在肺结核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长期观察中具有重要意义,超声造影与超声介入技术相结合能明显提高经皮肺穿刺术的成功率,支气管内镜超声技术对痰涂片或痰培养细菌学检查阴性的肺结核患者具备明确诊断价值。本文对常规超声检查、超声造影技术、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术和支气管内镜超声技术在肺结核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李帅△ , 王立鹏△ , 景国东 , 王铁功 , 陈录广 , 弓静 , 彭雯佳 , 陆建平
2018, 39(10):1096-110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10.1096
摘要:目的 利用三维时间飞跃法(3D TOF)和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显像(TRICKS)磁共振血管成像显示巴马小型猪的头颈部血管结构,并比较分析两种技术的动脉成像指标,为大动物脑血管病模型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3.0 T磁共振仪依次对3只健康巴马小型猪行头颈部血管的3D TOF和TRICKS磁共振血管成像,比较两种磁共振血管成像方法的血管清晰度评分,定量分析主要动脉的对比度(CR)、信噪比(SNR)以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在血管清晰度方面,两种方法对巴马小型猪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系显示较好,对后循环的显示欠佳,而3D TOF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系的显示优于TRICKS磁共振血管成像[(1.60±0.50)分vs(1.37±0.49)分,P=0.019 8]。定量分析发现,TRICKS磁共振血管成像可不同程度提高动脉的CR,但两种方法所得动脉的SNR和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 TOF和TRICKS磁共振血管成像均可较好地显示巴马小型猪的颈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结构,并各有优势和局限。
2018, 39(10):1102-110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10.1102
摘要:目的 探讨粒状头样蛋白2(GRHL2)在肿瘤靶向治疗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吉非替尼浓度逐步递增的体外诱导方法培养人结直肠癌细胞DiFi和人肺腺癌细胞HCC4006,获得吉非替尼耐药细胞株。通过RNA测序方法筛选在耐药细胞株与其亲代细胞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使用pcDNA3.1-GRHL2质粒转染耐药细胞株使GRHL2过表达,用CCK-8法检测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耐药细胞株中上皮标志物E-cadherin和间质标志物Vimentin的表达变化,并通过CellMinerTM数据库分析60株人肿瘤细胞系中GRHL2表达与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的关系。结果 成功获得DiFi和HCC4006的耐药细胞株。通过RNA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发现GRHL2在耐药细胞株中表达下调,而在耐药细胞株中过表达GRHL2后细胞恢复了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蛋白质印迹分析表明耐药细胞株中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下调,而间质标志物Vimentin表达上调;CellMinerTM数据库分析表明GRHL2的表达与E-cadherin/Vimentin比值高度一致。结论 GRHL2表达下调通过诱导上皮间质转化介导肿瘤细胞对吉非替尼的耐药。
2018, 39(10):1109-1114.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10.1109
摘要: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感染对人成神经细胞瘤细胞SH-SY5Y β-淀粉样蛋白(Aβ)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扩增HSV-1,测定病毒滴度。取感染复数(MOI)为10的3.2×108 PFU/mL HSV-1分别感染SH-SY5Y细胞12、24 h,显微镜下观察SH-SY5Y细胞的形态变化,使用PCR检测细胞中HSV-1 DNA的表达;双色免疫荧光检测SH-SY5Y细胞中Aβ和载脂蛋白E(ApoE)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淀粉样蛋白前体(APP)、黑素代谢酶(MME)、ApoE、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蛋白的表达。结果 HSV-1感染SH-SY5Y细胞12 h后,镜下可见细胞突触减少,突起回缩;感染24 h后细胞开始聚集,呈圆形,并有细胞脱落。与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相比,HSV-1感染12 h后细胞中Aβ表达增加(P<0.01),ApoE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感染24 h后,Aβ表达仍增加(P<0.05),但弱于12 h时(P<0.01),APOE蛋白表达增加(P<0.01)。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显示,与PBS对照组比较,HSV-1感染12 h后细胞中APP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GSK-3β总蛋白的表达水平增加(P<0.05)且磷酸化活性增强(P<0.05),MME蛋白的表达水平增加(P<0.05);感染24 h时MME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ApoE蛋白的表达水平增加(P<0.05)。结论 HSV-1感染后可诱导SH-SY5Y细胞Aβ表达增加,在感染12 h时可能通过促进APP代谢、GSK-3β Ser9磷酸化诱导Aβ产生,而在24 h时主要是通过抑制Aβ降解促使Aβ表达增加。
周海玥 , 管玘 , 桂娟 , 欧阳鹏凌 , 丁信文 , 马莉 , 宋立华
2018, 39(10):1115-112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10.1115
摘要:目的 研究植物甾醇酯(PSE)对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肝脂肪变性及血清氨基酸谱的影响。方法 实验将31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7)、单纯高脂饮食组(HF组,n=12)及PSE干预组(PSE+HF组,n=12)。HF组和PSE+HF组大鼠以高脂饮食造模,PSE+HF组大鼠饲喂高脂饮食的同时连续灌胃给予PSE 0.5 g/kg,干预时间为12周。油红O染色观察高脂饮食作用下PSE对肝组织脂肪变性的影响,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清氨基酸谱情况。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判断各氨基酸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相关性,利用SIMCA-P 11.5软件进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果 PSE+HF组与HF组大鼠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NC、HF、PSE+HF 3组大鼠摄食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与HF组相比,PSE+HF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减轻。PSE+HF组血清必需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含量分别较HF组增加了17.25%、12.42%、41.47%、15.61%、17.87%、16.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氨及组氨酸水平均较HF组降低(P均<0.05)。PLS-DA分析结果显示HF组与PSE+HF组可分别聚类。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组氨酸、脯氨酸及血氨水平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呈正相关(P均<0.01),色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半胱氨酸、谷氨酸及相关代谢物鸟氨酸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PSE对NAFLD大鼠血氨基酸代谢谱具有调节作用。
2018, 39(10):1122-112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10.1122
摘要:目的 探讨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在小鼠妊娠早期子宫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方法 构建小鼠早期妊娠模型、人工诱导子宫蜕膜化模型、雌二醇和(或)孕酮处理子宫模型;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应用雌二醇、醋酸甲羟孕酮和二丁酰环腺苷酸诱导其蜕膜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原位杂交和蛋白质印迹法分析小鼠早期妊娠子宫、蜕膜化子宫和激素处理子宫中MLKL mRNA和蛋白的表达规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LKL mRNA在体外诱导的人蜕膜化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1)在小鼠早期妊娠子宫中,MLKL mRNA及蛋白在妊娠第1~4天的子宫腔上皮表达量较低且不规律,在妊娠第5天的子宫腔上皮及其周围的蜕膜细胞中表达,妊娠第6~8天主要集中在蜕膜组织中表达,着床后表达量逐日增高并在妊娠第7天达到最高峰,妊娠第8天表达稍有下降。(2)在人工诱导蜕膜化的小鼠子宫中,MLKL mRNA表达量很高,整个蜕膜区域均有表达,而在对照组小鼠子宫中则无明显表达。MLKL蛋白的表达与mRNA相一致。MLKL mRNA在体外诱导的人蜕膜化细胞中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孕酮处理的小鼠子宫中MLKL mRNA及蛋白表达量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LKL受孕酮的调控参与哺乳动物胚胎着床和蜕膜化过程。
朱衍菲 , 王常禄 , 朱绫琳 , 吉永烁 , 朱君秋 , 赵洪 , 张宇
2018, 39(10):1128-113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10.1128
摘要:目的 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胸腺肿瘤复发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的胸腺肿瘤患者资料。纳入标准:局部胸膜复发病灶;不能耐受系统化学治疗,或既往化学治疗失败;先前接受过胸部高剂量放射治疗;凝血功能正常。术前行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声、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等检查,依据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在CT或超声引导下于穿刺点进针,插植粒子针,间距一般为0.5 cm。观察2个月后治疗病灶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随访3~9个月。结果 全组共13例患者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男7例、女6例,年龄30~78岁。植入粒子数中位数为30粒,范围为20~58粒;总剂量中位数为1.9×107 Bq,范围为(1.5~2.6)×107 Bq。随访2个月后发现客观缓解率达到100%(7例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伴有胸壁疼痛的4例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1例患者在粒子植入过程中发生气胸。在3~9个月的随访过程中,没有患者出现粒子植入部位的疾病进展。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胸腺肿瘤患者胸膜复发安全、有效,可作为传统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失败后的挽救性治疗,但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胡皓 , 孟威 , 刘安堂 , 汪汇 , 朱晓海 , 江华 , 钱玉鑫
2018, 39(10):1132-113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10.1132
摘要:目的 应用RNA干扰技术构建大鼠肌球蛋白重链14(MYH14)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并鉴定。方法 根据MYH14 mRNA序列设计合成单链引物形成双链寡核苷酸序列,连接入经AgeⅠ和BamHⅠ双酶切线性化的GV298慢病毒质粒载体中,菌液经PCR鉴定并测序验证。取测序正确的菌液提取质粒转染大鼠施万细胞RSC96,利用免疫荧光法观察转染效率,蛋白质印迹法筛选有效敲低MYH14的shRNA质粒,CCK-8法检测转染后RSC96细胞的活力。结果 合成3对MYH14-shRNA序列并将其克隆到GV298载体中,构建了重组质粒MYH14-shRNA1、2、3,经菌液PCR鉴定和测序筛选出测序正确的载体MYH14-shRNA1和MYH14-shRNA2。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转染72 h时RSC96细胞荧光表达最强;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scramble序列)组相比,MYH14-shRNA2转染后RSC96细胞中MYH14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0.57±0.15 vs 1.11±0.06,P<0.01),而MYH14-shRNA1转染后MYH14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YH14-shRNA2转染RSC96细胞24 h后的细胞活力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9±0.16 vs 1.00±0.15,P>0.05)。结论 成功构建大鼠MYH14基因重组慢病毒干扰载体,该载体能有效下调RSC96细胞中MYH14的表达。
2018, 39(10):1138-114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10.1138
摘要:胆总管结石是常见的胆系疾病,可导致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等,故去除胆总管结石非常重要。目前胆总管结石一线治疗手段是内镜取石。对于内镜取石失败的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成为新的选择。ESWL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好,文献报道其结石清除率为73%~93%。ESWL疗效与是否放置鼻胆管、冲击波频率、麻醉方式等因素有关,当ESWL与其他内镜技术联合时疗效更佳。尽管ESWL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好、技术成熟,但也存在并发症,其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术后胆绞痛、胰腺炎、胆道梗阻等。本文就近年ESWL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2018, 39(10):1149-115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10.1149
摘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早产儿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早产儿的生存质量。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不断提高,治疗BPD的方法越来越多,但是效果仍不理想,争议也颇多。药物治疗作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方法,仍然在BPD的预防和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总结分析临床常用的BPD防治药物的研究进展,为更有效地防治BPD提供参考。
2018, 39(10):1153-115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10.1153
摘要:医疗经济负担(亦称疾病经济负担)是因健康需求而消耗的一切现实或潜在的资源。我国医疗经济负担研究与欧美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基础较弱,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国内学术界对医疗经济负担的定义、内容及分类尚无统一标准,且相关研究更多是对单病种的经济负担研究和测算,虽然研究的内容较为丰富,但较少见对影响医疗经济负担因素的相关研究和探索工作,研究方法也较为局限和传统,对医疗保险和健康投资的医疗经济负担测算研究和应用亦较罕见。为此,本文提出今后可能拓展的研究方向主要有:(1)进一步深入开展探索医疗卫生服务费用影响因素的实证性研究和相关因素探索的研究工作;(2)尝试引入灾难性医疗指数相关指标,探索创新医疗经济负担研究的测算方法学,比较不同测算方法对测算结果的影响情况;(3)从交叉学科的视角多角度地对医疗经济负担进行探索研究。
2018, 39(10):1158-1160.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10.1158
摘要:目的 了解执行任务期间舰艇部队官兵的卫生服务需求及卫生救治情况,为相关卫生机构制定计划、配置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并组织舰艇部队官兵填写,调查内容包括官兵基本信息、执行任务期间疾病发生情况、身体损伤情况及卫生救治情况。收集的数据使用EpiData 3.1软件双人录入,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发放问卷850份,回收有效问卷755份,有效回收率为88.82%。舰艇官兵在执行任务期间疾病发生率高且疾病类型多样,疾病出现频次最高的是急性肠胃炎(49.1%,371/755),其次是中暑(36.4%,275/755)。身体损伤中发生率最高的是晕船(65.0%,491/755),其次是噪声性耳聋(20.0%,151/755)及舱室有害气体中毒(19.3%,146/755)。有242人次(32.1%)认为在出海过程中患病后不能得到解决。结论 执行任务期间舰艇部队官兵疾病发病率高,身体损伤大,舰艇卫生服务不能很好地满足官兵需求。
丁静 , 郭孟乔 , 柳敏 , 龚胜蓝 , 张春玲 , 黄崇媚 , 王健民 , 杨建民 , 唐古生
2018, 39(10):1161-1164.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10.1161
摘要:目的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单克隆浆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收集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液科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所有疑诊多发性骨髓瘤并进行浆细胞相关免疫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的骨髓标本,分析单克隆浆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的状况,并与文献对比发现异常检出率差异及可能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实践并回顾分析、判断改进效果。结果 现况调查发现初发标本内肿瘤负荷低、检测结果在临界值附近无法判断是本次活动改善重点。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头脑风暴,根据实验室现有条件,提出了先用流式分选浓缩异常细胞,提高肿瘤细胞密度、降低背景值,再进行遗传学检测等关键手段。最终将我院单克隆浆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从61.3%(95/155)提高至92.1%(174/189)。结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优化了疑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FISH检测流程,有效提高了浆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
2018, 39(10):1165-116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10.1165
摘要:目的 探讨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检查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3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评估肿瘤大小、血管侵犯、动脉起源变异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使用Kappa检验评价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对肿瘤大小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对血管侵犯以及动脉起源变异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均为1.00,特异度达0.97以上;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9、0.75、1.00、1.00、0.83。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值均>0.75)。结论 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能够全面评价胰腺癌病灶、病灶边缘、病灶与周围血管关系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提高了胰腺癌手术可切除性评价的准确性。
张锐 , 范明月 , 沈鹏宇 , 崔亚登 , 李革 , 陈玲
2018, 39(10):1169-117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10.1169
摘要:目的 探究血压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肾脏损伤情况及代谢指标的关系,为高血压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5岁以上重庆市潼南地区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并检测调查人群的血液和尿液样本,获取血糖、血脂和尿微量白蛋白等资料。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血压组、血压正常高值组、高血压组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20 mg/L)所占比例分别为21.40%(61/285)、27.36%(110/402)和48.06%(149/31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中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者所占比例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而增加(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随着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0.05),舒张压随着三酰甘油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0.05)。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微量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年龄、腰围是高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肾损害诊断的重要指标。尿微量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年龄、腰围与高血压发生独立相关。
2018, 39(10):1180-118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10.1180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