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39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中青年学者论坛
    • 硬质支气管镜技术在“真实世界”的争议与思考

      2018, 39(2):117-12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2.0117

      摘要 (2056) HTML (0) PDF 4.51 M (19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硬质支气管镜技术(RB)是一项"古老"的支气管镜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可弯曲支气管镜技术(FB)兴起后,RB的使用频率迅速下降,许多临床医师质疑RB是否还有临床应用价值。但近年来,国内介入肺脏病领域出现迅速升温的"硬质热"局面使临床医师又心存困惑:为什么RB重新成为国内介入肺脏病领域的热点?RB在肺脏病内镜操作中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RB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如何?本文针对RB在"真实世界"中的这些争论展开综述和讨论,并结合本领域最新进展提出我们的思考和观点。

    • >论著
    •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和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安全性的比较

      2018, 39(2):124-12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2.0124

      摘要 (2363) HTML (0) PDF 1.40 M (20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考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和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比较两者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133例(支架组)和接受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289例(单纯栓塞组)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1:1倾向评分匹配后2组各104例。比较2组的基线资料、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2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动脉瘤位置、与血管的关系、动脉瘤最大径、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支架组围手术期出血性并发症、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6.7%(7/104)、3.8%(4/104)和1.9%(2/104),单纯栓塞组分别为1.9%(2/104)、1.9%(2/104)、1.0%(1/104),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858、0.172、0.000,P=0.173、0.679、1.000)。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和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均有较高的围手术期安全性,支架的应用不会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良、恶性肺磨玻璃结节CT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意义

      2018, 39(2):129-13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2.0129

      摘要 (2716) HTML (0) PDF 1.45 M (37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病理学确诊的肺磨玻璃结节(GGN)患者的临床特点、CT征象,探讨良、恶性肺GGN鉴别诊断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经病理确诊的181例肺GGN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用SPSS 19.0软件对良、恶性肺GGN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良、恶性肺GGN病理诊断结果与胸部CT检查诊断结果符合率的分析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 181例患者中恶性肺GGN 106例,良性肺GGN 7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指数、GGN最大径、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和CT值9项因素在良、恶性肺GGN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大、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和CT值增高是恶性肺GGN的危险因素(P均<0.05)。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相比良性肺GGN(CT检查诊断结果符合率为65.3%),胸部CT检查能更准确地识别恶性肺GGN(诊断符合率为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8,Kappa=-0.122,P=0.017)。良性肺GGN中,炎性病变较结核病更容易被误诊(χ2=22.626,Kappa=0.593,P<0.01)。结论 对于年龄偏大的患者且胸部CT检查有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和CT值增高等表现时,应高度怀疑恶性肺GGN的可能;而判别良性肺GGN需进一步结合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和影像学检查表现等综合判断。

    • 后牙区不同种植体早期边缘骨吸收的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8, 39(2):134-13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2.0134

      摘要 (1824) HTML (0) PDF 2.97 M (19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后牙区不同种植体早期边缘骨的吸收情况,并探究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行骨组织水平种植体后牙区种植修复的96例患者(骨组织水平种植组)和同期行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后牙区种植修复的104例患者(软组织水平种植组)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种植体植入后即刻及植入后12周时行X线检查,以种植体边缘牙槽骨高度变化情况作为早期边缘骨吸收的评估依据,比较骨组织水平种植组和软组织水平种植组患者早期近中、远中边缘骨吸收情况;记录12周时牙周健康状态指标[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及种植修复体边缘密合情况;于种植后4周内检测并比较2组疼痛评分[数字疼痛分级法(NRS)]的差异。依据早期边缘骨吸收检测结果将200例患者分为优良组(骨吸收量<1.5 mm)和不良组(骨吸收量≥ 1.5 mm),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缺牙位置、种植体局部卫生情况、种植体直径、种植体长度、种植方式、吸烟情况等一般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种植体早期边缘骨吸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种植体植入后12周时骨组织水平种植组和软组织水平种植组患者的种植体早期近中与远中边缘骨吸收评估结果、牙周健康状态指标(PLI、SBI、PD)检测结果及种植修复体边缘密合A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种植后4周内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吸收优良组(n=148)和不良组(n=52)患者的年龄、性别、缺牙位置、种植体直径、种植体长度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埋入式种植、种植体局部卫生环境不佳、吸烟是影响种植体早期边缘骨吸收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骨组织水平种植体和软组织水平种植体早期边缘骨吸收情况类似,均在后牙区种植修复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非埋入式种植、种植体局部卫生环境不佳和长期吸烟与种植体早期边缘骨吸收关系密切,需引起重视。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后气胸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8, 39(2):139-14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2.0139

      摘要 (2099) HTML (0) PDF 1.49 M (20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后气胸发生的影响因素,以期最大程度地减少术后气胸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术的597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应用Pearson χ2检验、连续性校正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对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后发生气胸和未发生气胸患者的基本资料、病灶因素、操作因素等进行比较,用logistic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对上述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中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后发生气胸者161例,发生率为26.97%。发生气胸与未发生气胸组患者的年龄、病灶长径、病灶位置深度、穿刺体位、经肺、经叶间裂、经间隔旁气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971、Z=3.823、Z=2.169、χ2=29.196、χ2=11.967、χ2=23.353、χ2=29.970,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8岁(OR=1.021,95% CI:1.002~1.040,P=0.032)、经肺(OR=2.251,95% CI:1.110~4.566,P=0.025)、经叶间裂(OR=5.092,95% CI:2.630~9.861,P<0.001)和经间隔旁气泡(OR=6.313,95% CI:2.312~17.243,P<0.001)是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后气胸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病灶长径<3.1 cm(OR=0.826,95% CI:0.732~0.933,P=0.002)和仰卧位(OR=0.318,95% CI:0.209~0.483,P<0.001)是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后气胸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患者年龄、病灶长径、穿刺体位(仰卧位)、经肺、经叶间裂、经间隔旁气泡是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后气胸发生的影响因素。

    • 还原性多肽共载基因和化学治疗药载体的构建与体外评价

      2018, 39(2):144-15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2.0144

      摘要 (2297) HTML (0) PDF 27.41 M (14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制备一种共载基因和化学治疗药的硫辛酸(LA)修饰的以非内吞机制进入细胞的固有无序蛋白-细胞质定位的内化肽6(CL)的纳米复合物(LA-CL),并考察其在人胚肾细胞系HEK293细胞的转染效率、细胞摄取情况及其体外释放规律。方法 以不同比例(2.5%、5%、10%、20%)半胱氨酸作为交联剂,合成4种不同交联度的LA-CLss,分别命名为LA-CLss1~LA-CLss4,并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凝胶色谱鉴定。取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和LA-CLss以不同氮磷比(N/P,2.5、5、10、20、40、80)自组装形成纳米复合物,用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复合物的粒径和zeta电位,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载体LA-CLss对pEGFP的包裹能力和保护能力。用超声乳化法制备载多西他赛(DTX)的载药胶束,并用芘荧光探针光谱法测定LA-CLss3的临界胶束浓度。将LA-CLss/pEGFP纳米复合物与HEK293细胞共同培养,考察不同交联度复合物的细胞转染情况。结果 1HNMR结果确定LA-CLss合成成功。N/P=40时,HEK293细胞对LA-CLss3/pEGFP的转染效率高于LA-CL、LA-CLss1、LA-CLss2、LA-CLss4与pEGFP形成的复合物。超声乳化法制备的载药胶束包封率为(85.25±0.04)%,载药量为(8.81±0.02)%。细胞摄取结果表明,该载体可以有效地将基因递送至细胞内。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该多肽胶束具有还原性条件敏感释药行为。结论 制备的LA-CLss/DTX/pEGFP纳米复合物有望成为一种高效的共载基因和化学治疗药的载体。

    • 程序性死亡配体1在索拉非尼耐药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和功能

      2018, 39(2):152-15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2.0152

      摘要 (2253) HTML (0) PDF 6.09 M (18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索拉非尼耐药人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功能。方法 采用浓度递增法构建索拉非尼耐药人肝癌细胞株(Hep3B-SR和HepG2-SR),用CCK-8法检测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计算耐药指数,蛋白质印迹法和qPCR检测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和PD-L1的表达。转染siRNA沉默耐药细胞PD-L1的表达并检测沉默效率。沉默PD-L1表达后,CCK-8法检测IC50、计算耐药指数,并检测耐药基因的表达,用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Hep3B-SR和HepG2-SR的耐药指数分别为5.4和5.2。耐药细胞中P-gp、MRP1和PD-L1表达较亲本细胞上调(P均<0.01)。沉默PD-L1表达后,Hep3B-SR和HepG2-SR的耐药指数分别下降为1.8和1.5,P-gp和MRP1的表达下调(P均<0.01);沉默PD-L1表达可抑制耐药细胞的增殖、迁移、克隆形成并促进其凋亡(P均<0.01),合用索拉非尼时作用更为显著。结论 PD-L1在索拉非尼耐药人肝癌细胞中高表达;抑制PD-L1表达可部分逆转索拉非尼耐药人肝癌细胞的耐药性,提高索拉非尼的抗癌效果;抑制PD-L1表达可有效抑制索拉非尼耐药人肝癌细胞的生长,合用索拉非尼其抗癌效果更强。

    • 高龄孕妇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临床分析

      2018, 39(2):159-164.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2.0159

      摘要 (1893) HTML (0) PDF 1.66 M (2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高龄孕妇妊娠期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其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0 508例孕产妇的病历资料,根据分娩年龄分为高龄组(≥ 35岁,1 130例)和非高龄组(<35岁,9 378例)。应用χ2检验比较2组妊娠期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构成比、孕产妇与围生儿的结局。结果 2010年至2016年高龄孕妇的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由2010年的6.75%(89/1 319)上升至2016年的15.82%(267/1 688)。高龄组剖宫产率为67.08%(758/1 130),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的比例为42.88%(325/758),均高于非高龄组[48.51%(4 549/9 378)、10.07%(458/4 549),P均<0.01]。高龄组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异常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非高龄组(P均<0.05)。高龄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的发病率均高于非高龄组(P均<0.05)。高龄组妊娠期合并肝脏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血栓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均高于非高龄组(P均<0.05)。围生儿结局中,高龄组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和早产儿的发生率均高于非高龄组(P均<0.05)。结论 高龄孕妇妊娠期合并症和并发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升高,应提倡适龄妊娠并加强高龄妊娠围产期监护。

    • 二仙汤抗骨质疏松有效组分对维甲酸致骨丢失大鼠的影响

      2018, 39(2):165-170.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2.0165

      摘要 (1918) HTML (0) PDF 3.73 M (15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二仙汤抗骨质疏松有效组分对维甲酸致骨质疏松大鼠的影响。方法 将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0.2 mg/kg,阳性对照)组和二仙汤抗骨质疏松有效组分低、中、高剂量(50、100、200 mg/kg)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大鼠连续14 d灌胃给予维甲酸[70 mg/(kg · d)]诱导骨质疏松症。造模结束后,按分组设计方案对各组大鼠每天灌胃给药(10 mL/kg),连续28 d。用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和尿液的生物化学指标,显微CT分析股骨远端骨密度和骨小梁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二仙汤抗骨质疏松有效组分可降低维甲酸致骨质疏松大鼠尿液钙的含量,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活性(P<0.05或P<0.01),增加骨密度(高剂量组P<0.05),改善骨小梁微结构的退化。结论 二仙汤抗骨质疏松有效组分可减少维甲酸致骨质疏松大鼠的骨丢失和骨组织微结构的退化。

    • 白术黄连方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2018, 39(2):171-17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2.0171

      摘要 (2079) HTML (0) PDF 3.61 M (16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白术黄连方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SD大鼠,采用TNBS灌肠法制作大鼠UC模型。将74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雌雄各半,由于造模第2天时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各有1只大鼠死亡,故模型组共13只大鼠,白术黄连方低、中、高剂量组和正常对照组各12只,柳氮磺胺吡啶组11只。白术黄连方低、中、高剂量组造模后分别灌胃给予白术黄连汤剂6.895、13.790、27.580 g/kg,2次/d,2 mL/次;柳氮磺胺吡啶组造模后灌胃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混悬液0.2 g/kg(2次/d,2 mL/次);模型组造模后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始终给予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0 d,观察大鼠体质量、大便情况。给药结束后取结肠检测大鼠结肠病变情况,测量结直肠长度,评估结肠病理及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并用ELISA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髓过氧化物酶(MPO)、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给药后第4~10天白术黄连方低、中、高剂量组和柳氮磺胺吡啶组大鼠体质量均高于模型组(P均<0.05),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白术黄连方高剂量组和柳氮磺胺吡啶组大鼠大便性状评分低于模型组和白术黄连方低、中剂量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白术黄连方中、高剂量组和柳氮磺胺吡啶组大鼠结直肠长度均长于模型组(P均<0.05),白术黄连方低、中、高剂量组和柳氮磺胺吡啶组结肠病理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均<0.05);白术黄连方高剂量组和柳氮磺胺吡啶组大鼠结肠CMDI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均<0.05)。白术黄连方低、中、高剂量组和柳氮磺胺吡啶组大鼠结肠组织NO、iNOS、MPO、IL-6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 白术黄连方能改善TNBS诱导UC模型大鼠的一般情况和结肠病变程度,同时降低肠组织中NO、iNOS、MPO、IL-6的表达,减轻炎症程度。

    • 3D打印辅助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MIPO)改善胫骨旋转不良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2018, 39(2):177-18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2.0177

      摘要 (1759) HTML (0) PDF 3.05 M (16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MIPO)、髓内钉内固定术(INT)和3D打印辅助MIPO 3种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骨折后胫骨旋转不良的程度和发生率。方法 纳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80例单侧胫骨骨折患者(年龄16~60岁),不论分型按入组先后顺序依次分入MIPO组、INT组和3D打印辅助MIPO(3D-MIPO)组,每组60例,平均年龄分别为(39.18±9.10)、(39.28±9.23)和(39.07±10.40)岁。术后CT扫描双侧膝、踝关节层面,测量患侧和健侧旋转角并计算其差值,其差值绝对值>10°定义为胫骨旋转不良。比较并分析3组患者在治疗胫骨骨折后胫骨旋转不良的程度和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无感染、内固定松动等发生,个别患者伤口出现渗液经换药或清创后愈合。MIPO组旋转角平均差值为(6.85±3.82)°,其中内旋9例、外旋51例,确诊胫骨旋转不良7例,发生率为11.67%;INT组旋转角平均差值为(6.34±3.44)°,其中内旋10例、外旋50例,确诊胫骨旋转不良6例,发生率为10.00%;3D-MIPO组旋转角平均差值为(3.96±2.24)°,其中内旋8例、外旋52例,确诊胫骨旋转不良1例,发生率为1.67%。3组旋转角平均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80,P<0.01),3D-MIPO组胫骨旋转不良发生率低于MIPO组和IN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利用3D打印辅助完成术前钢板塑形可降低MIPO后胫骨旋转不良的发生率。

    • >研究快报
    • 免疫复合物抑制B淋巴细胞内Toll样受体9激活的JNK和p38通路

      2018, 39(2):182-18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2.0182

      摘要 (2052) HTML (0) PDF 5.93 M (14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考察B淋巴细胞内免疫复合物(IC)对Toll样受体9(TLR9)激动剂CpG寡脱氧核苷酸(ODN)诱导的CD40和CD80高表达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方法 给小鼠腹腔注射CpG ODN和IC后,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小鼠脾脏CD19+B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B淋巴细胞表面CD40和CD80的表达。免疫磁珠法分选野生型和免疫球蛋白G Fcγ段受体Ⅱb(FcγRb)缺陷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体外用CpG ODN和(或)IC刺激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相关蛋白激酶的磷酸化水平。用JNK抑制剂(SP600125,50 μmol/L)和p38抑制剂(SB203580,20 mg/L)处理后,流式细胞术检测CpG ODN活化B淋巴细胞表面CD40和CD80的表达。结果 体内实验结果显示,IC抑制CpG ODN活化B淋巴细胞表面CD40和CD80的表达(P均<0.05)。IC抑制B淋巴细胞内CpG ODN诱导的JNK和p38磷酸化水平,但不能抑制FcγRb缺陷小鼠B淋巴细胞JNK和p38的磷酸化水平。SP600125和SB203580处理后,CpG ODN活化B淋巴细胞表面CD40和CD80的表达均下调(P均<0.01)。结论 B淋巴细胞内IC通过抑制JNK和p38通路抑制TLR9激动剂CpG ODN诱导的CD40和CD80表达。

    • >综述
    • 颅内静脉窦血栓治疗进展

      2018, 39(2):188-19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2.0188

      摘要 (1996) HTML (0) PDF 2.76 M (19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颅内静脉窦血栓是一种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相对少见的脑血管疾病。以往较难做出临床诊断,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磁共振成像和脑血管造影等神经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不断进步,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帮助。在治疗方面,绝大多数患者经抗凝治疗获得了满意的结果,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接受血管内局部溶栓和机械碎栓、取栓等治疗。本文就颅内静脉窦血栓的几种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 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2018, 39(2):193-19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2.0193

      摘要 (2274) HTML (0) PDF 3.07 M (34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女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渐呈年轻化趋势,早期筛查对提高患者预后极为重要。磁共振成像(MRI)作为重要的功能影像学方法,在乳腺疾病诊断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本文主要对MRI在乳腺癌诊断、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及患者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乳腺癌MRI诊断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 3D打印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进展

      2018, 39(2):199-20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2.0199

      摘要 (1960) HTML (0) PDF 2.67 M (16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些年,3D打印技术因其低成本和个体化设计的优势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取得了重要进展。在临床,3D打印模型可用于术前评估决策、手术培训和医疗设备研发等。目前已有许多关于3D打印技术或者3D打印材料等在泌尿外科领域应用的报道。在未来,3D打印技术将在泌尿外科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3D打印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3D打印技术在泌尿外科领域的应用前景。

    • >海洋军事医学
    • 海军某舰艇部队官兵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的调查研究

      2018, 39(2):203-20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2.0203

      摘要 (3515) HTML (0) PDF 2.48 M (20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海军舰艇部队官兵睡眠情况和生存质量状况,探究睡眠质量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某舰艇部队官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160份,收回有效问卷154份,有效率为96.25%。31.8%(49/154)的海军舰艇部队官兵睡眠质量好,53.2%(82/154)睡眠质量一般,14.9%(23/154)睡眠质量差。睡眠质量好的海军舰艇部队官兵在生存质量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和环境领域4个领域的得分均高于睡眠质量差者(P<0.05或P<0.01)。海军舰艇部队官兵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效率7个成分的得分和PSQI总分与生存质量4个领域的得分多数呈负相关。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大学本科、研究生学历海军舰艇部队官兵的入睡时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68,P<0.01),其中大专学历最高,大学本科最低;战士的入睡时间得分高于军官(t=2.069,P=0.040)。入伍时间>8年、3~8年、≤ 2年海军舰艇部队官兵的社会领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01,P=0.036);军官的社会领域得分高于战士(t=-2.093,P=0.038)。结论 海军舰艇部队官兵的睡眠质量需要改善,提高睡眠质量是改善其生存质量的有效途径。海军舰艇部队官兵的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与学历、工作类别和入伍时间有关,应根据不同人员特点开展相应的心理和行为干预。

    • >短篇论著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17例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2018, 39(2):207-21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2.0207

      摘要 (1897) HTML (0) PDF 3.04 M (16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7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确诊的17例EG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EG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4:1,其中52.9%(9/17)的患者既往有过敏史。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76.5%,13/17),其次为腹胀(41.2%,7/17)。所有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均升高;内镜检查示病变主要位于胃窦、胃体和十二指肠降部,可见黏膜充血糜烂。病理活组织检查(13例)和(或)腹水检查(5例)见嗜酸粒细胞浸润。8例患者行腹部CT检查,均见胃壁或局部小肠壁水肿增厚,肠系膜增厚。糖皮质激素是治疗EG的主要方案,可有效缓解症状。获得随访资料者13例,其中7例复发,复发率为53.8%(7/13),复发后再次用糖皮质激素仍然有效。结论 EG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内镜下多点活组织检查是诊断的关键,糖皮质激素可有效缓解症状并降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

    • 西南地区部队官兵55型人腺病毒中和抗体的研究

      2018, 39(2):212-215.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2.0212

      摘要 (2221) HTML (0) PDF 3.94 M (16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西南地区部队官兵55型人腺病毒(HAdV55)抗体流行情况,并检测HAdV55抗体的中和活性,为部队预防和控制HAdV55疫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西南地区部队官兵血清样本325份,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HAdV55抗体,通过体外中和实验检测抗体阳性血清中和HAdV55感染的活性。结果 西南地区部队官兵体内HAdV55抗体的阳性率较低,325份血清中抗体阳性仅有19份,阳性率为5.85%。19份抗体阳性的血清中,14份在人喉癌上皮细胞系Hep-2具有中和活性,中和效价最高为1:64。结论 西南地区官兵体内HAdV55抗体水平较低,抵抗HAdV55感染的能力较弱。因此一旦出现个别感染者,部队应加强对HAdV55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以防止感染的扩散。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持续时间和病因分析

      2018, 39(2):216-219.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2.0216

      摘要 (1706) HTML (0) PDF 2.51 M (15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的持续时间及可能病因。方法 纳入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内科的原发性良性阵发性置性眩晕且复位成功的60例患者,对其中存在残余症状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主观视觉垂直线(SVV)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进行记录,随访并记录残余症状持续时间。按残余症状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短时组(残余症状持续时间≤ 7 d)和长时组(残余症状持续时间>7 d),比较2组患者上述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复位成功后存在残余症状的患者有36例(60.00%),其中22例(61.11%)患者在1周内自发缓解,14例残余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周。短时组患者复位后当日的VAS评分和HADS评分均低于长时组(P均<0.05),SVV反方向偏斜发生率高于长时组[63.6%(14/22)vs 28.6%(4/14),χ2=4.21,P=0.04],而2组的oVEMP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复位成功后短暂的耳石器功能障碍和中枢再调定延迟参与了BPPV残余症状的发生,但其主观头晕症状较轻、持续时间较短。持续时间超过1周的残余症状多与精神情绪因素相关。

    • 双水杨酸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缓解高脂饮食小鼠的高血糖状态

      2018, 39(2):220-225.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2.0220

      摘要 (2213) HTML (0) PDF 4.09 M (17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双水杨酸酯(SAL)对高脂饮食喂养的小鼠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高脂饮食联合0.5% SAL(SAL组,n=5)或联合生理盐水(对照组,n=5)饲养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40 d,行胰岛素耐量试验(ITT)和葡萄糖耐量试验(GTT),提取肝脏总RNA和蛋白,用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内质网DnaJ同系物4(ERDJ4)、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和GRP94的表达水平。结果 SAL组小鼠随机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GTT提示糖耐量更好,但2组空腹胰岛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TT提示2组胰岛素刺激后血糖变化未见明显差异。SAL组小鼠肝脏组织GRP78和GRP94的mRNA表达水平也均较对照组低(P均<0.05),SAL组小鼠肝脏组织CHOP、ERDJ4、GRP78GRP94的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或P<0.01)。结论 SAL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通路缓解高脂饮食小鼠的高血糖状态,并且这一过程不依赖于胰岛素作用。

    • 极端学习机模型在张家口市手足口病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2018, 39(2):226-230.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2.0226

      摘要 (1653) HTML (0) PDF 5.23 M (14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极端学习机(ELM)模型在手足口病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并与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2008年5月至2017年7月张家口市手足口病月发病率资料,并组成具有111个数据的时间序列,随机选择数据集中75%的数据进行学习建模,剩余25%作为预测的检验数据,以对2种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验证。结果和结论 ELM学习的平均相对误差(MRE)为0.05,预测的MRE为0.07;神经网络学习的MRE为0.09,预测的MRE为0.12。ELM模型的学习效果和预测效果优于神经网络模型,可以提高预测的精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病例报告
    • 弹簧圈联合Onyx-34胶治疗冠状动脉穿孔1例报告

      2018, 39(2):231-23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2.0231

      摘要 (1574) HTML (0) PDF 2.34 M (16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