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39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中青年学者论坛
    • 长链非编码RNA在天然免疫中的功能效应及分子机制

      2018, 39(4):349-35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4.0349

      摘要 (2063) HTML (1080) PDF 4.94 M (16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哺乳动物的基因组转录本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绝对数量大、种类多,是一个重要的类群。LncRNA可以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或折叠成特殊三维空间结构等方式,与蛋白质、RNA、DNA等其他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发挥着多种生物学功能,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调控网络。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lncRNA在天然免疫中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如调控免疫细胞分化、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以及参与病毒等病原体和宿主的相互作用等。笔者结合近年来天然免疫相关lncRNA的研究发现,讨论lncRNA相关生物学效应,着重阐述其分子机制,并讨论天然免疫相关的lncRNA研究策略和技术进展。

    • >专家论坛
    • 人工智能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2018, 39(4):358-365.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4.0358

      摘要 (3157) HTML (5528) PDF 11.15 M (22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工智能(AI)已成为发达国家的国家战略。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各个环节(如虚拟助理、医学影像、药物挖掘、营养学、医院管理、健康管理、精神疾病、可穿戴设备、风险管理、病理学和临床诊疗活动等),AI已取得极大的发展。本文就医疗活动中较为成功的AI研究,即AI与病理诊断、眼部疾病、皮肤疾病、医学影像、中医药、心电监测、手术机器人、肿瘤治疗、医学科学研究作一系统性的评述,阐述医疗领域AI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相信随着AI技术的发展,AI将会推动医疗领域革命性的进步,使广大病患受益。

    • >论著
    • 单一术者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术中指标影响因素分析

      2018, 39(4):366-37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4.0366

      摘要 (1942) HTML (136) PDF 2.76 M (13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RALP)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神经保留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1日184例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泌尿外科由单一术者完成RALP的局部或局部进展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手术资料及临床信息,分析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盆腔淋巴结切除范围、穿刺方式等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神经保留的影响。对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手术时间与前列腺体积的相关性采用线性相关分析,不同盆腔淋巴结切除范围的患者RALP手术时间的比较采用LSD-t检验。对RALP术中神经保留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ALP术中未保留、保留单侧与保留双侧神经患者年龄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盆腔淋巴结切除范围和穿刺方式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 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体积和盆腔淋巴结切除范围是RALP手术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1);前列腺体积与手术时间呈正相关(r=0.201,P=0.006);盆腔淋巴结扩大切除患者的RALP手术时间长于闭孔切除者,且盆腔淋巴结闭孔切除者的手术时间长于未切除者(P均<0.01);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盆腔淋巴结切除范围、穿刺方式等对RALP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盆腔淋巴结切除范围和穿刺方式是RALP术中神经保留的独立影响因素(OR=0.949,95% CI:0.906~0.995,P=0.027;OR=0.742,95% CI:0.551~0.999,P=0.049;OR=0.540,95% CI:0.322~0.903,P=0.019;OR=0.457,95% CI:0.230~0.905,P=0.025)。RALP术中未保留、保留单侧和保留双侧神经的前列腺癌患者分别为108、20、56例,3组患者的年龄、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盆腔淋巴结切除范围和穿刺方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前列腺体积大以及进行盆腔淋巴结切除的前列腺癌患者手术时间较长,年龄大、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高、进行盆腔淋巴结切除以及经直肠穿刺不利于RALP术中神经保留。

    • 重症急性胰腺炎标准作业程序诊治流程的临床应用

      2018, 39(4):372-379.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4.0372

      摘要 (2209) HTML (442) PDF 3.67 M (16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自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院内急救一体化标准作业程序(SOP)诊治流程,观察该SOP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组织上海市部分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质量控制中心专家讨论,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与SAP指南,并结合国内临床实际和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急诊-ICU"一体化建设经验,草拟SAP院内急救一体化SOP诊治流程。并将自拟的SOP方案应用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急救科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2例符合SOP实施标准的SAP患者(优化组),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40例SAP患者作为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入院后72 h和1周时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水平、降钙素原(PCT)水平、血淀粉酶水平、血糖水平、血乳酸水平、血清肌酐水平、氧合指数、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评分、腹腔内压力、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 Ⅱ)评分等临床指标,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存情况。结果 拟定的SOP诊治流程主要参考2012年度国际SAP诊治标准,其主要变化在于患者由急诊外科医师首诊改为直接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抢救室),且在综合救治方案中加入大剂量乌司他丁静脉推注、人血清白蛋白快速滴注(必要时呋噻米静脉推注)、规范化全腹芒硝外敷和生大黄灭菌溶液灌肠。优化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优于常规组(P<0.05),住院时间、自主排气时间、腹胀缓解时间、ICU停留时间、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时间相比常规组均缩短(P均<0.05)。入院后72 h、1周时,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水平、PCT水平、血糖水平、血乳酸水平、血清肌酐水平、氧合指数、MCTSI评分、腹腔内压力、尿NGAL水平、APACHE Ⅱ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淀粉酶水平仅在入院后7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优化组患者急性肾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腹腔积液、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胰腺假性囊肿和胰腺脓肿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均<0.05),生存时间长于常规组(P<0.05),治疗2个月内的生存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拟定的院内急救一体化SOP可规范SAP诊治流程,提高SAP的救治有效率,降低病死率。

    • 知母皂苷B-Ⅱ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机制

      2018, 39(4):380-38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4.0380

      摘要 (2205) HTML (128) PDF 4.57 M (14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知母皂苷B-Ⅱ抑制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和MGC-803增殖及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终浓度为50 ng/mL的知母皂苷B-Ⅱ处理BGC-823和MGC-803细胞48 h,用qPCR和蛋白质印迹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内清道夫受体A5(SCARA5)的mRNA含量及蛋白表达;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hsa-miRNA-766-3p与SCARA5 3'UTR区的结合位点,并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验证;转染hsa-miRNA-766-3p mimic或siRNA-SCARA5至BGC-823、MGC-803细胞,24 h后使用50 ng/mL知母皂苷B-Ⅱ处理细胞48 h,用qPCR和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细胞内hsa-miRNA-766-3p相对含量和SCARA5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及迁移能力。结果 50 ng/mL知母皂苷B-Ⅱ处理BGC-823、MGC-803细胞48 h能增强肿瘤细胞中SCARA5蛋白表达(P<0.01),而SCARA5 mRNA相对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单独转染比较,hsa-miRNA-766-3p mimic和hsa-miRNA-766-3p inhibitor与野生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共转染可分别抑制和增强细胞内荧光素酶活性(P<0.05,P<0.01);hsa-miRNA-766-3p mimic和hsa-miRNA-766-3p inhibitor转染对突变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荧光素酶活性无明显影响(P>0.05)。50 ng/mL知母皂苷B-Ⅱ处理BGC-823、MGC-803细胞48 h,细胞内hsa-miRNA-766-3p含量均降低,SCARA5蛋白表达则升高(P<0.01);hsa-miRNA-766-3p mimic转染+皂苷处理与单纯皂苷处理比较,细胞内hsa-miRNA-766-3p含量上升(P<0.01)、SCARA5蛋白表达降低(P<0.01);siRNA-SCARA5转染+皂苷处理与单纯皂苷处理比较,细胞内hsa-miRNA-766-3p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但SCARA5蛋白表达降低(P<0.01)。细胞增殖及迁移实验检测结果表明,与细胞对照或溶媒对照比较,经知母皂苷B-Ⅱ处理的胃癌细胞BGC-823和MGC-803增殖活性及迁移能力均降低(P<0.01),siRNA-SCARA5转染+皂苷处理的细胞增殖活性和迁移能力与单纯皂苷处理的细胞相比增强(P<0.01)。结论 知母皂苷B-Ⅱ能够抑制hsa-miRNA-766-3p的表达,进而上调其靶基因SCARA5的表达,最终抑制胃癌细胞BGC-823和MGC-803的增殖和迁移。

    • 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小鼠肺泡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2018, 39(4):388-39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4.0388

      摘要 (2162) HTML (142) PDF 3.37 M (13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在脓毒症小鼠肺泡上皮细胞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盲肠结扎穿孔(CLP)组和CLP+DEX组,每组36只。CLP组小鼠在CLP术前15 min腹腔注射1 mL无菌生理盐水,CLP+DEX组小鼠在CLP术前15 min腹腔注射50 μg/kg DEX。记录小鼠CLP术后24 h内的存活率,在CLP术后0、6、12、24 h时取小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体外培养小鼠肺泡上皮细胞MLE12,分为脂多糖(LPS)组(1 μg/mL LPS)和LPS+DEX组(1 μg/mL LPS+0.2 μg/mL DEX),处理0、6、12、24 h后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6、IL-1β、TNF-α的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CLP+DEX组小鼠CLP术后24 h内的存活率高于CLP组(P<0.05),6、12、24 h时小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IL-6、IL-1β、TNF-α的水平均低于CLP组(P<0.05,P<0.01)。6、12、24 h时LPS+DEX组MLE12细胞上清液中IL-6、IL-1β、TNF-α的水平和ERK1/2磷酸化水平均低于LPS组(P<0.05,P<0.01),6、12 h时JNK的磷酸化水平也低于LPS组(P<0.05,P<0.01)。结论 DEX能减少脓毒症小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炎性因子的产生,提高脓毒症小鼠存活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K1/2和JNK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 高清磁共振成像在ⅠB~ⅡB期宫颈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2018, 39(4):394-39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4.0394

      摘要 (2409) HTML (186) PDF 2.52 M (14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高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ⅠB~ⅡB期宫颈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94例宫颈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盆腔检查,其中58例患者进一步接受常规MRI检查,36例接受高清MRI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3种检查方法对宫颈癌阴道侵犯和宫旁侵犯的评估效果,计算其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并采用Kappa检验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1)盆腔检查评估宫颈癌阴道侵犯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3.8%(60/94)、53.7%(29/54)、77.5%(31/40),常规MRI检查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58.6%(34/58)、48.5%(16/33)、72.0%(18/25),高清MRI检查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3%(30/36)、76.5%(13/17)、89.5%(17/19)。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盆腔检查、高清MRI检查评估阴道侵犯和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297、0.664,P=0.002、0.001)。(2)盆腔检查评估宫颈癌宫旁侵犯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9.8%(75/94)、20.0%(1/5)、83.1%(74/89),常规MRI检查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4.1%(43/58)、31.2%(5/16)、90.5%(38/42),高清MRI检查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6.1%(31/36)、60.0%(6/10)、96.1%(25/26)。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常规MRI检查和高清MRI检查评估宫旁侵犯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251、0.618,P=0.040、0.001)。结论 在ⅠB~ⅡB期宫颈癌术前评估中,高清MRI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最好,可作为宫颈癌术前评估的常用方法。

    • RAC3基因对早期滋养层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2018, 39(4):399-40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4.0399

      摘要 (2441) HTML (191) PDF 6.51 M (15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ras相关C3肉毒杆菌毒素底物3(RAC3)对早期滋养层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门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妊娠妇女的绒毛组织各20例,应用qPCR法检测绒毛组织中Rac3 mRNA的表达。取C57/B6小鼠孕6.5、14.5和19.5 d的胎盘组织进行mRNA芯片检测。在早期人滋养层细胞系HTR-8/SVneo中干扰和过表达RAC3后,应用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RAC3对HTR-8/SVneo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中Rac3 mRNA的表达低于人工流产绒毛组织(P<0.05)。小鼠孕6.5、14.5 d胎盘组织中Rac3 mRNA的表达高于孕19.5 d(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干扰RAC3表达后HTR-8/SVneo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减弱(P均<0.05),过表达RAC3后HTR-8/SVneo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P均<0.01)。结论 RAC3对早期滋养层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 优化选择性动脉灌注策略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全弓置换术中的应用

      2018, 39(4):404-410.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4.0404

      摘要 (2009) HTML (124) PDF 2.94 M (13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优化选择性动脉灌注策略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全主动脉弓置换术中的疗效。方法 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我院31例接受全主动脉弓置换孙氏手术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优化选择性动脉灌注策略(O-CPB组),其中男25例、女6例,平均年龄(50.87±9.08)岁;以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60例应用传统体外循环灌注方式完成全主动脉弓置换孙氏手术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对照组(T-CPB组),其中男52例、女8例,平均年龄(48.38±12.46)岁。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血生化指标和临床数据,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术后30 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T-CPB组比较,O-CPB组患者的手术体外循环时间短、停循环时间短、手术耗时少[(206.90±39.92) min vs(276.37±29.92) min、(5.03±1.54) min vs(21.73±6.67) min、(396.68±58.57) min vs(469.28±69.77) min,P均<0.01]。O-CPB组患者血制品消耗量少于T-CPB组、重症监护病房(ICU)滞留时间短于T-CPB组[(1 401±738) mL vs(1 705±580) mL、(5.94±2.45) d vs(7.42±3.53) d,P均<0.05]。O-CPB组患者的术后血乳酸浓度和C-反应蛋白浓度均低于T-CPB组[(6.10±3.80) mmol/L vs(8.11±4.51) mmol/L、(72.13±22.86) mg/L vs(84.78±17.07) mg/L;P<0.05,P<0.01]。O-CPB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早于T-CPB组[(3.32±1.11) h vs(4.14±1.59) h,P<0.05)]。O-CPB组和T-CPB组患者的术后24 h内Richmond镇静程度评分绝对值分别为1.23±1.06和2.15±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CPB组患者的术后氧合指数高于T-CPB组[(234.42±79.51) mmHg vs(183.10±77.26) mmHg,P<0.01;1 mmHg=0.133 kPa],有创通气时间短于T-CPB组[(50.19±37.63) h vs(70.12±40.84) h,P<0.05)。O-CPB组和T-CPB组患者的术后30 d内病死率分别为6.45%(2/31)和11.67%(7/6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停循环时间≥ 31 min和血制品消耗量≥ 1 390 mL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3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 CI)分别为1.517(1.153~1.995)和1.006(1.002~1.010)。结论 优化选择性动脉灌注策略采用双侧顺行选择性脑灌注和中低温下半身优化灌注方法,与传统体外循环灌注方式相比可缩短停循环时间、减少临床用血,且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全主动脉弓置换患者围手术期脑、肺保护效果较好。

    • Angiopep-2修饰的脑靶向多肽胶束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2018, 39(4):411-41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4.0411

      摘要 (2035) HTML (582) PDF 4.40 M (18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angiopep-2修饰的硫辛酸-聚精氨酸组氨酸(LHRss)多肽纳米胶束并包载抗肿瘤药物多柔比星(DOX)的脑胶质瘤靶向纳米给药系统(LHRss-An/DOX)。方法 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包载化疗药物DOX的多肽胶束LHRss-An/DOX,检测复合物的粒径、zeta电位和外观形态;测定载药量和包封率,并对其体外释放特性进行考察;通过体外血脑屏障(BBB)模型考察载药胶束的跨膜转运效率,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OX胞内的分布情况及对脑胶质瘤的靶向性。结果 胶束LHRss-An/DOX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00.9±8.7) nm,聚合物分散性指数为0.232,电位为(28.8±3.3) mV,最佳药载比为40%,载药量为15.8%,包封率为55.3%,在pH 7.4、pH 5.5和pH 5.5+10 mmol/L DL-二硫苏糖醇(DTT)环境下72 h内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60.3±2.6)%、(84.1±3.9)%和(96.6±2.7)%;LHRss-An/DOX的跨BBB效率分别是LHRss/DOX和游离DOX的2.04和4.2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胶质瘤细胞U251摄取LHRss-An/DOX的荧光强度强于LHRss/DOX和游离DOX的荧光强度。结论 经过angiopep-2修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跨BBB能力及脑胶质瘤的靶向性显著增强,是一种潜在高效的靶向胶质瘤给药系统。

    • >综述
    • 视网膜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检测的研究进展

      2018, 39(4):417-42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4.0417

      摘要 (1869) HTML (444) PDF 2.34 M (24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与视功能密切相关。大多致盲性眼病如原发性青光眼、视神经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萎缩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均存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及其轴突的损害。神经节细胞主要存在于黄斑区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结构中,此3层结构统称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其厚度变化可用于反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状况。研究发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受损会出现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变薄,因此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变化对诊断相关眼病、了解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视网膜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检测在多种眼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相关眼病的早期诊断、防治及判断预后提供帮助。

    • 细胞衰老相关分泌表型因子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2018, 39(4):422-42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4.0422

      摘要 (2085) HTML (2431) PDF 2.91 M (36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细胞衰老是增殖细胞脱离细胞周期呈永久性生长停滞的状态,其显著特点之一是分泌大量生物活性物质,即细胞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因子。SASP因子的分泌大致可分为DNA损伤快速旁分泌期、SASP早期、SASP成熟期3个阶段。SASP因子的分子调控机制复杂,涉及DNA损伤反应、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F-κB)及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β)激活、SASP基因表观遗传学改变、基因转录后调控和自噬等。SASP因子能改变细胞微环境导致的多种病理状态的发生,已成为调节衰老效应的药物靶标,为肿瘤和年龄相关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基于此,本文对SASP因子进行了分类,总结了其在生物过程中的作用,并深入探讨其调控机制。

    • 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黄韧带骨化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2018, 39(4):428-43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4.0428

      摘要 (1847) HTML (101) PDF 2.37 M (15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韧带骨化是胸椎管狭窄的主要原因,其起病隐匿,出现症状时多造成脊髓严重压迫,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亟需研发针对黄韧带骨化早期诊治和预后监测的有效手段。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属于转录生长因子β家族成员,在胚胎发育早期阶段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和软骨内成骨过程中发挥关键调节作用。研究表明黄韧带骨化,尤其是连续多水平的黄韧带骨化与BMP-2关系密切。本文对BMP-2在黄韧带骨化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希望能为黄韧带骨化的早期诊治和预后监测提供新的思路。

    • 耳穴贴压治疗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8, 39(4):433-43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4.0433

      摘要 (1889) HTML (605) PDF 2.33 M (16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化疗是治疗肿瘤的有效手段,但是化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还显著降低了患者对化疗的依从性。耳穴贴压是利用胶带将药丸、药籽、植物种子等籽粒固定在特定的耳穴部位,并用手指按压以刺激相关穴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在控制化疗相关不良反应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近年来应用耳穴贴压治疗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总结了耳穴贴压治疗的优势、局限性和不良反应。

    • 慢性心力衰竭远程监测运动训练研究进展

      2018, 39(4):438-44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4.0438

      摘要 (1846) HTML (216) PDF 2.34 M (15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医疗和公共卫生问题。心脏康复作为心血管病非药物治疗和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命质量、降低再住院率。运动训练是心脏康复的核心内容,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远程监测运动训练在国外已经广泛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国内在"互联网+医疗"新模式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进行慢性心力衰竭远程监测运动训练值得思索。本文就慢性心力衰竭远程监测运动训练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海洋军事医学
    • 大鼠海水浸泡体温过低症水浴复温的实验研究

      2018, 39(4):443-449.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4.0443

      摘要 (3207) HTML (246) PDF 4.78 M (14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重度海水浸泡体温过低症大鼠不同热水浴复温成功率和复温曲线特征。方法 取490只雄性SD大鼠(实验前行温度记录器腹腔置入术),随机分为浸泡组(450只)和对照组(40只),浸泡大鼠在(15.0±0.2)℃海水中分别浸泡不同时长:2 h(100只)、5 h(150只)、10 h(200只),每个浸泡时长的存活大鼠均随机分为5个亚组并给予相应的方法复温:被动复温(被动复温组)、37℃热水浴复温0.5 h(37℃主动复温0.5 h组)、37℃热水浴复温1 h(37℃主动复温1 h组)、42℃热水浴复温0.5 h(42℃主动复温0.5 h组)、42℃热水浴复温1 h(42℃主动复温1 h组);对照组不进行海水浸泡,随机均分为4个亚组,分别给予上述4种不同方法的热水浴复温。计算各组的复温成功率;复温20 h后采集存活大鼠血清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取出温度记录器读取动态腹腔温度数据,计算被动复温速度、热水浴复温迟发后降效应。结果 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浸泡组大鼠低温海水浸泡存活率下降(P<0.05),被动复温组及主动复温组的复温成功率均下降(P<0.05),37℃主动复温1 h组大鼠复温成功率大于或等于其他主动复温组,且大于或等于被动复温组;对照组热水浴后均存活。存活大鼠血清CK-MB、ALT和LDH水平随着浸泡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主动复温组较对照组均升高(P<0.05),在浸泡时长相同时,37℃主动复温1 h组的CK-MB、ALT和LDH水平低于其他主动复温组,且低于被动复温组,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复温曲线,被动复温组复温速度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下降(P<0.05),且死亡大鼠的复温速度低于存活大鼠(P<0.05);热水浴复温大鼠腹腔温度可出现迟发后降效应,迟发后降总效应越大,死亡率越高;对照组37℃热水浴迟发后降效应不明显,42℃热水浴明显(P<0.05)。结论 在重度海水浸泡体温过低症的救治中,恰当的热水浴复温成功率大于被动复温。紧急情况下可以将热水浴作为一种复温选择,但不当的复温条件可降低救治成功率,其可能与迟发后降效应有关。

    • >短篇论著
    • 泌尿系上尿路结石成分的单中心研究

      2018, 39(4):450-454.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4.0450

      摘要 (2340) HTML (212) PDF 2.34 M (17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泌尿系上尿路结石的成分及其在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与变化趋势,为泌尿系结石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 832例泌尿系上尿路结石患者的结石标本,采用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进行检测,分析结石成分,然后对结石成分比例、性别差异以及主要结石类型伴随的相关危险因素、伴发疾病进行分析。结果 在1 832例结石中,单一成分结石共478例,占26.1%,其中一水草酸钙结石占比最高(193例,占10.6%),无水尿酸结石次之(144例,占7.9%);混合性结石共1 349例,占73.6%,其中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结石占比最高(725例,占39.6%)。分析结石主要成分,草酸钙为主的结石共1 545例(占84.3%),碳酸磷灰石为主的结石1 048例(占57.2%),无水尿酸为主的结石208例(占11.4%),六水磷酸铵镁为主的结石111例(占6.1%),胱氨酸为主的结石29例(占1.6%);其他结石5例。男性患者的结石总体发病率高于女性[70.1%(1 285/1 832) vs 29.9%(547/1 832),P<0.01]。结石的总体高发年龄段在31~60岁,男性好发于41~50岁,女性好发于51~60岁。无水尿酸结石患者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比例及痛风比例均明显高于其他结石类型的患者。结论 上尿路结石成分的这种变化趋势,对泌尿系结石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 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型鞍旁脑膜瘤34例临床经验

      2018, 39(4):455-459.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4.0455

      摘要 (1936) HTML (160) PDF 2.75 M (13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经翼点入路治疗大型鞍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6年8月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的34例大型鞍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21例;年龄21~72岁,平均(49±13)岁;病程1~55个月,平均(13±10)个月;瘤体最大直径为3.3~5.2 cm,平均(4.3±0.6) cm。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头颅影像学检查示,34例患者中肿瘤全切者24例、次全切者5例、部分切除者5例。术后随访时间为24~48个月,平均(36±13)个月。预后优良者28例(Karnofsky评分为80~100分),预后一般者6例(Karnofsky评分为60~79分)。5例患者术后发生动眼神经麻痹,给予营养神经处理后症状好转。结论 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可以提高肿瘤切除率。对于无法实施全切的肿瘤,可行大部手术切除后辅以放射治疗以提高疗效。

    • >短篇报道
    • 尿毒症透析患者脑出血的手术治疗

      2018, 39(4):460-46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4.0460

      摘要 (1811) HTML (808) PDF 1.78 M (20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病例报告
    • 婴儿恶性石骨症1例报告

      2018, 39(4):463-封三.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4.0463

      摘要 (1893) HTML (243) PDF 1.94 M (16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