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39(6):581-590.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6.0581
摘要:当精准医疗的理念遇到后人类基因组计划时代,前列腺癌的临床诊疗迎来了"再解读"和"新导向的绝佳机遇。前列腺癌作为男性肿瘤的头号杀手,其按传统理念治疗的效果提升或遇瓶颈、或待突破,而按精准医疗理念治疗初现成效。通过精准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临床再分型,对前列腺癌经典的雄激素剥夺治疗(ADT)、化学治疗乃至放射治疗策略具有潜在的优化价值;当前列腺癌的传统治疗渐失效果时,前列腺癌分子分型图谱的描绘和靶向治疗的开发有望成为新的突破点;与此同时,精准医疗的探索还促使免疫环境改造、肿瘤新抗原预测以及类器官培养等新型治疗理念进入前列腺癌的研究领域。精准医学正在"加速"走进人们视野,未来在前列腺癌诊疗中或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现阶段肿瘤精准医疗的投入与获益比仍远低于大众的心理预期。同时,与诸多新兴理念一样,精准医疗背后潜在的巨大市场不可避免滋生了过热的商业宣传,在这种现状下,科研工作者与临床医患双方充分沟通、合作,以及政府卫生管理部门对行业的规范和引导,是保证精准医疗造福人类健康正确前行方向的必由之路。
2018, 39(6):591-59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6.0591
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中结合带区异常增厚、T1加权像(WI)和(或)T2WI高信号改变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7例经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症患者的MRI资料,随机选取37例同期行MRI检查的子宫及卵巢正常者作为对照。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子宫结合带厚度最大值(JZmax)、结合带厚度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JZdiff)、JZmax与肌层厚度最大值的比值(JZmax/Mmax),并比较两组JZmax、JZdiff和JZmax/Mmax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JZmax、JZdiff和JZmax/Mmax诊断子宫腺肌症的曲线下面积(AUC)、截断值、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观察患者T1WI和(或)T2WI上子宫壁内有无高信号及其类型。结果 子宫腺肌症组与对照组的JZmax、JZdiff和JZmax/M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JZmax、JZdiff、JZmax/Mmax诊断子宫腺肌症的AUC分别为0.95、0.90、0.85,当JZmax≥10 mm时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8.8%、97.3%和88.6%,JZdiff≥3.4 mm时分别为81.8%、91.9%和87.1%,JZmax/Mmax≥61%时分别为72.7%、83.8%和78.6%。18例(48.6%)子宫腺肌症患者仅见T2WI高信号,14例(37.8%)可见T1WI、T2WI均高信号,多呈飘雪征改变;线状条纹征5例(13.5%),微囊征5例(13.5%),浆膜下囊性出血征1例(2.7%)。结论 JZmax≥10 mm、JZdiff≥3.4 mm、JZmax/Mmax≥61%对子宫腺肌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其中JZmax的诊断效能最佳。T1WI和(或)T2WI中的飘雪征、线状条纹征、微囊征、囊性出血征诊断子宫腺肌症具有独特性。综合评估这些征象可以提高MRI的诊断价值,为早期准确诊断子宫腺肌症提供可能。
2018, 39(6):597-60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6.0597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下咽癌颏下区成瘤裸鼠模型,并与传统腋下区成瘤裸鼠模型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5周龄BALB/c雄性裸鼠,分为颏下区成瘤裸鼠模型组(颏下组)和腋下区成瘤裸鼠模型组(腋下组)。每组又分为两个亚组,分别注射人下咽癌细胞株FADU及HN31,各亚组12只。颏下组于左颏下区注射肿瘤细胞,腋下组于右腋下注射肿瘤细胞,记录4个亚组裸鼠成瘤时间、成瘤体积、体质量。记录裸鼠死亡情况。对8周后仍生存的裸鼠行超声检查,观察局部肿瘤生长、浸润情况及肝、脾、肾等器官转移情况,并行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肿瘤的转移情况。结果 接种后第7天时颏下组裸鼠即有瘤体出现,第9天时腋下组出现瘤体;第33天时FADU腋下组、HN31腋下组裸鼠瘤体体积分别大于FADU颏下组、HN31颏下组(P<0.05,P<0.01)。各组裸鼠体质量至接种后第17~19天基本达到峰值,此后颏下组裸鼠体质量逐步减轻,腋下组仍有所增加;第33天时FADU腋下组、HN31腋下组裸鼠体质量分别大于FADU颏下组、HN31颏下组(P均<0.01)。第8周时FADU颏下组裸鼠死亡8只,HN31颏下组死亡10只,颏下组共存活6只;FADU腋下组死亡6只,HN31腋下组死亡6只,腋下组共存活12只。不同接种部位、接种不同细胞组间裸鼠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超声和病理检查结果显示,颏下组6只存活裸鼠中,4只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肝脏转移灶,腋下组8只存活裸鼠中仅1只发现肝脏转移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颏下组有2只发现肺部转移灶,腋下组有1只发现肺部转移灶;颏下组有1只发现脾脏转移灶,腋下组无裸鼠存在脾脏转移灶,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颏下区成瘤与腋下区成瘤裸鼠模型各有特点。颏下区成瘤时间短,局部侵害重、远处转移比例高,适用于研究肿瘤在体侵袭性和转移性。腋下区成瘤可形成较大体积瘤体,但邻近器官、组织受累程度轻,裸鼠存活时间长,但远处转移率相对较低,适用于肿瘤细胞自身特性的研究。
李风伟 , 邹奇飞 , 薛辉 , 项红军 , 夏勇 , 李俊 , 阎振林 , 沈锋 , 王葵
2018, 39(6):603-609.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6.0603
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对不同甲胎蛋白(AFP)水平肝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2008年1月4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我院因肝细胞癌首次接受肝切除术治疗的3 791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以400 ng/mL为术前AFP水平的截断值,32 U/mL为术前CA19-9水平的截断值,将患者分为双阳性组(DP组)、CA19-9单阳性组[SP(CA19-9)组]、AFP单阳性组[SP(AFP)组]和双阴性组(DN组),比较各组患者的肿瘤学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各组患者的总生存(OS)和无瘤生存(DFS)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4组患者有不同的肿瘤学特征。与DN组相比,SP(AFP)组、DP组患者的肿瘤最大径更大、病理EdmondsonSteiner分级为Ⅲ~Ⅳ级的比例和微血管侵犯(MVI)发生率更高(P<0.01),且DP组患者的多发肿瘤比例更高(P<0.05);而SP(CA19-9)组患者的肿瘤最大径更小(P<0.05),多发肿瘤的比例更高(P<0.01)。按DN组、SP(CA19-9)组、SP(AFP)组与DP组的顺序,患者的1年、3年和5年OS率均依次降低(P均<0.01);DN组患者的1年、3年和5年DFS率最高(P<0.01),DP组最低(P<0.01),SP(CA19-9)组与SP(AF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AFP水平分层分析结果表明,CA19-9<32 U/mL组患者的1年、3年和5年OS率及DFS率均高于CA19-9≥32 U/mL组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FP≥400 ng/mL、CA19-9≥32 U/mL、术中出血≥600 mL、肿瘤最大径≥5 cm、肿瘤多发、肿瘤包膜缺如、MVI、Edmondson-Steiner分级为Ⅲ~Ⅳ级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AFP≥400 ng/mL、CA19-9≥32 U/mL、肿瘤最大径≥5 cm、肿瘤多发、肿瘤包膜缺如、MVI是影响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前血清AFP≥400 ng/mL和CA19-9≥32 U/mL均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OS和DFS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不同术前AFP水平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前CA19-9水平是进一步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李励△ , 刘胜楠△ , 和儒林 , 汤春涛 , 胡越 , 刘玉环
2018, 39(6):610-614.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6.0610
摘要:目的 探讨实施新产程标准后剖宫产率、经阴道试产成功率和产程中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共5 769例。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分娩的2 829例产妇归为研究组,对其中经阴道试产的1 824例采用2014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提出的新产程标准处理产程;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分娩的2 94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其中经阴道试产的1 779例采用原产程标准进行干预和管理。对两组的剖宫产率、手术指征构成比、阴道试产成功率、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的指征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产妇剖宫产率为52.7%(1 490/2 829),低于对照组(57.7%,1 696/2 9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阴道试产的产妇中,研究组阴道分娩成功率为73.4%(1 339/1 824),高于对照组(69.9%,1 244/1 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子宫(23.4%,348/1 490)、胎儿宫内窘迫(19.0%,283/1 490)、社会因素(11.3%,168/1 490)是研究组主要的剖宫产指征,胎儿宫内窘迫(21.0%,356/1 696)、社会因素(16.2%,275/1 696)、瘢痕子宫(14.5%,246/1 696)是对照组产妇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研究组剖宫产手术指征中瘢痕子宫的构成比高于对照组,社会因素和妊娠期糖尿病[5.8%(86/1 490)vs 7.5%(127/1 696)]的构成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宫内窘迫及社会因素是产妇经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的主要手术指征,研究组和对照组中胎儿宫内窘迫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3%(176/485)vs 37.2%(199/535),P>0.05];但研究组社会因素[26.6%(129/485)vs20.9%(112/535)]及头位胎方位异常[17.3%(84/485)vs 12.5%(67/535)]构成比高于对照组,而产程时限异常构成比低于对照组[8.9%(43/485)vs 14.8%(79/5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产道深度裂伤、新生儿窒息及产褥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产程标准对于降低剖宫产率、提高经阴道试产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贯彻实施新产程标准时需强调规范产程管理,遵循个体化原则标准。
孙昊 , 王伟杰 , 周荃 , 常艺凡 , 韩佳澔 , 朱志朋 , 陆晓芳 , 苏彤
2018, 39(6):615-620.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6.0615
摘要:目的 调查肺癌住院患者的生命质量,探讨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肺癌患者120例,发放调查问卷;采用EORTC QLQ-C30中文版和肺癌特异模块QLQ-LC13评估患者的生命质量,以患者的一般资料为自变量、生命质量各领域得分为因变量,进行肺癌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95份,回收率79.2%。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地、子女数量、吸烟、饮酒、肿瘤分期、肿瘤是否转移、是否伴随其他疾病和化学治疗次数与生命质量不同领域得分相关(P<0.05)。年龄较小(<50岁)的患者食欲缺乏(β=-8.266)、腹泻(β=-5.263)和咽下困难(β=-6.307)症状得分较高;女性的认知功能领域得分低于男性(β=-11.270),恶心呕吐(β=11.725)和食欲缺乏(β=17.090)症状领域得分高于男性;肿瘤分期晚(Ⅳ期)者腹泻症状重(β=2.070);无职业者腹泻症状重(β=7.130);化学治疗次数多(6次以上)的患者疼痛症状明显(β=5.871);伴随其他疾病的患者总健康状况(β=-17.239)较差,且周围神经病变(β=11.970)和胸痛(β=11.061)症状较重;吸烟者气促症状较明显(β=21.151),饮酒者便秘症状较明显(β=13.525);肿瘤转移者的角色功能领域得分高(β=15.039)。居住地与多个生命质量领域得分相关,上海地区患者生命质量较好。子女数量多(≥2个)的患者不易发怒,情绪更稳定(β=10.078)。结论 肺癌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其身体状况与情绪心理状况都需要得到关注,有必要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提供相应的社会支持与心理疏导,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和预后。
易扬 , 路建饶 , 吴好 , 马骏 , 赵颖丹 , 宣怡 , 刘文瑞
2018, 39(6):621-62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6.0621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发生冠状动脉钙化(CAC)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的CKD患者181例,根据美国国家肾脏病基金会制定的肾脏病患者生存质量指导(K/DOQI)指南标准将患者为分为CKD 1期、CKD 2~3期、CKD 4~5期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4组。利用Agatston评分方法评估CAC评分,CAC评分≤10为无CAC、11~100为轻度CAC、101~400为中度CAC、>400为重度CAC。采用Spearman线性回归分析研究CKD患者发生CAC的相关因素,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研究CKD患者发生CAC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81例患者中CKD 1期44例、CKD 2~3期36例、CKD 4~5期25例、MHD 76例。CKD患者CAC发生率为55.2%(100/181),其中MHD患者CAC发生率为80.3%(61/76)。随着肾功能损害的加重,CKD患者的CAC评分增加(r=0.526,P<0.001)。CKD患者的CAC程度与其年龄、血液透析龄、平均动脉压、血尿素氮、血清肌酐、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血钙、血磷、钙磷乘积、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呈正相关(r=0.135、0.525、0.139、0.141、0.824、0.135、0.140、0.138、0.391、0.453、0.326,P均<0.05),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胎球蛋白A、25-羟维生素D3呈负相关(r=-0.871、-0.135、-0.138,P均<0.05);与血红蛋白、血糖、三酰甘油、碱性磷酸酶、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eGFR、血磷、钙磷乘积和血清FGF23水平是CKD患者发生CAC的独立影响因素[比值比(95%置信区间)分别为3.723(2.521~8.363)、0.582(0.415~0.724)、5.252(3.912~10.327)、11.243(10.185~16.836)和2.469(1.141~5.362)。结论 年龄、eGFR、血磷、钙磷乘积和血清FGF23水平是CKD患者发生CAC的独立影响因素。
杨阳 , 鞠志国 , 袁明远 , 李荣先 , 张慧群 , 宁忠平 , 方明 , 李新明
2018, 39(6):627-63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6.0627
摘要:目的 应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分型特点,旨在进一步提高对心肌桥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CTA诊断为心肌桥的1 658例患者资料,分析心肌桥在整个冠状动脉系统中的分布特点,测量不同形态心肌桥壁冠状动脉长度及收缩期狭窄程度,统计分析不同类型心肌桥形态学和收缩期狭窄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1 658例心肌桥患者中,1 606例(96.86%)为单支冠状动脉单发心肌桥,9例(0.54%)为单支冠状动脉多发心肌桥,43例(2.59%)为多支冠状动脉单发心肌桥。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1 559例(94.03%)共1 606处心肌桥,左回旋支心肌桥81例(4.89%)87处,右冠状动脉心肌桥18例(1.09%)19处。不完全型心肌桥患者1 244例(75.03%),完全型心肌桥362例(21.83%),兼有两型特点的复杂型心肌桥52例(3.14%)。复杂型心肌桥患者壁冠状动脉长度长于完全型心肌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32±4.02)mm vs(16.13±1.27)mm,P<0.05];不完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50%的发生率[31.19%(388/1 244)vs 41.16%(149/362)]、近端冠心病发生率[9.41%(117/1 244)vs 35.08%(127/362)]、临床缺血症状阳性率[32.88%(409/1 244)vs 58.29%(211/362)]和心电图缺血表现阳性率[37.78%(470/1 244)vs 65.75%(238/362)]均低于完全型心肌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冠状动脉心肌桥发生部位多为左前降支,以单支单发为主。心肌桥可分为不完全型、完全型和复杂型3种类型,以不完全型为主,不同类型心肌桥的形态学和临床表现不同。
马伟 , 王旋 , 吴军录 , 权文强 , 姚懿雯 , 李冬
2018, 39(6):633-639.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6.0633
摘要:目的 研究银杏内酯A、B混合物(GKAB)对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pMCAO)大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取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pMCAO模型组和GKAB处理低、中、高剂量组。除假手术组(仅分离动脉而不阻断)外,其余4组均采用阻断右侧大脑中动脉的方法制备大鼠pMCAO模型。GKAB处理低、中、高剂量组于术后10 min分别经舌下静脉注射GKAB 12.5、25、50 mg/kg,假手术组、pMCAO模型组给予中剂量组药物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用药12 h后,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细胞磷酸化JNK(p-JNK)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脑组织中p-JNK、Bcl-2、Bax、细胞色素C(Cyt C)、caspase-9、caspase-3以及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pMCAO模型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率和p-JNK表达水平均增加(P<0.01),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均升高(P<0.01),Bcl-2、caspase-9、caspase-3的表达均降低(P<0.01);给予GKAB处理后,与pMCAO模型组比较,GKAB处理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率和p-JNK水平均降低(P<0.01),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也呈下降趋势(P<0.01),而Bcl-2、caspase-9、caspase-3的表达呈升高趋势(P<0.01),并表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与假手术组相比,pMCAO模型组神经细胞胞质Cyt C表达升高,线粒体Cyt C表达降低(P<0.01);与pMCAO模型组比较,GKAB低、中、高剂量组神经细胞胞质Cyt C表达逐渐降低,线粒体Cyt C表达逐渐升高(P<0.05,P<0.01)。结论 GKAB可抑制pMCAO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JNK磷酸化、抑制JNK信号通路的激活、阻断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张雪 , 张登海 , 陈晓平 , 滕伟强 , 彭彬 , 张燚 , 王莹 , 曹帆帆 , 薛晓成
2018, 39(6):640-645.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6.0640
摘要:目的 研究雷公藤红素在鼻咽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终浓度为1.8 μmol/L的雷公藤红素处理人鼻咽癌HNE1、CNE2细胞,并设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用CCK-8法检测HNE1、CNE2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克隆形成数,细胞黏附与分离实验检测细胞的黏附、分离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蛋白(E-钙黏蛋白、β-连环蛋白、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DMSO对照组比较,采用1.8 μmol/L雷公藤红素处理24、48、72 h后,HNE1细胞的增殖能力均降低(P均<0.05),处理48、72 h后,CNE2细胞的增殖能力均降低(P均<0.05);处理48 h后,HNE1、CNE2细胞的迁移能力均下降(P均<0.05);处理2周后,HNE1、CNE2细胞的克隆形成数均减少(P均<0.05);处理1 h后,HNE1、CNE2细胞的黏附率降低(P<0.05);处理24 h后,HNE1、CNE2细胞的分离率降低(P<0.05);处理6 h后,HNE1、CNE2细胞中E-钙黏蛋白、β-连环蛋白的表达升高(P<0.05),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的表达降低(P均<0.05)。结论 雷公藤红素可抑制鼻咽癌HNE1、CNE2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
2018, 39(6):646-650.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6.0646
摘要:钙离子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信使参与了各种细胞的病理生理过程。钙信号与心肌细胞的收缩性和兴奋性相关,心房肌细胞钙稳态异常是心房颤动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肌浆网钙通道2型雷尼丁受体(ryanodine receptor2,RyR2)稳定性下降导致的钙泄漏是钙稳态异常的重要原因。钙泄漏包括钙火花、钙波,可引发异常除极活动甚至动作电位,在心房病理改变基质的基础上诱发心房颤动。本文主要总结了钙泄漏的表现形式、影响因素及其在心房颤动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2018, 39(6):651-65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6.0651
摘要:哮喘是儿童期常见的炎性疾病,基因、环境、宿主因素的相互作用促成了哮喘的发生和发展。哮喘的异质性导致哮喘表型分类的复杂性。本文对近期儿童哮喘表型的分析方法进行综述,从发病年龄、喘息模式、临床特征、气道炎性细胞、危险因素、免疫、遗传等角度探讨儿童哮喘表型的分析方法,并对以往的哮喘表型进行预后评估,以期为哮喘患儿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依据。
朱真闯 , 闫学强 , 杨俊 , 段栩飞 , 卞红强 , 匡后芳
2018, 39(6):657-660.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6.0657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单通道腹膜外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采用腹腔镜下单通道腹膜外高位结扎术治疗的350例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350例患儿腹腔镜下单通道腹膜外高位结扎手术均顺利完成,单侧平均手术时间为(4.5±1.2)min,双侧为(8.0±1.2)min。所有患儿均于术后第1天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2.6±0.8)d。术后均无腹股沟区疼痛不适、阴囊血肿等。随访半年至1年,未见疝复发、线结排斥反应、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下单通道腹膜外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经腹壁一次穿刺可保持穿刺针在同一穿刺隧道,避免结扎过多组织引起术后疼痛不适,并减少线结排斥反应,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闫泽灏 , 张正委 , 伊九 , 任浩 , 潘炜华 , 杨雅骊 , 廖万清 , 方伟
2018, 39(6):661-66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6.0661
摘要:目的 分析东部某海训部队官兵在新时期军事训练环境下皮肤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患病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分层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相结合的多阶段抽样方法,从东部沿海某部海训官兵中选择768名官兵,进行皮肤病问卷调查,随行医师对全体被调查者进行体格检查并给出诊断和治疗指导。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皮肤病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696份,有效率为90.62%。被调查者年龄17~32岁,共349例(50.14%)患有皮肤病。共检出皮肤病类型34种,患病频次为755,其中感染性皮肤病占多数(患病频次565,构成比74.83%)。海训官兵皮肤病患病情况与气候、环境、训练条件、饮食习惯等有关,各类皮肤病病因不尽相同。结论 海训官兵皮肤病患病率高、影响因素多,应通过普及皮肤病防治知识、科学施训、改善防护条件、倡导合理生活习惯、提高医务人员诊治水平、更新药品配备等防治措施降低皮肤病患病率。
王顺民 , 徐锡明 , 杨勇 , 王元 , 孙璟川 , 孟亚轲 , 郭永飞 , 杨海松 , 史建刚
2018, 39(6):667-670.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6.0667
摘要:目的 通过测量颈椎病患者椎间盘高度,提出颈椎间盘退变过程中椎间盘高度的3种状态。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5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颈椎病患者,测量侧位X线片上C2~7椎间盘高度。根据Pfirrmann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解剖高度组(Pfirrmann评分Ⅰ~Ⅱ级)、自然高度组(Pfirrmann评分Ⅲ级)和病理高度组(Pfirrmann评分Ⅳ~Ⅴ级),比较分析3组椎间盘高度的差异。结果 9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3.4±19.6)岁,男性57例,女性39例;59例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25例为神经根型颈椎病,12例为混合型颈椎病。解剖高度组椎间盘平均高度为(7.7±1.2)mm,自然高度组为(7.1±0.9)mm,病理高度组为(5.9±1.0)mm,3组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3~4、C4~5、C5~6、C6~7椎间盘解剖高度和自然高度、自然高度和病理高度的cut-off值(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45 mm(0.62,0.65)、6.95 mm(0.63,1.00),7.75 mm(0.49,0.85)、6.10 mm(0.89,0.43),7.75 mm(0.59,0.77)、6.95 mm(0.66,0.91)和7.85 mm(0.61,0.89)、5.95 mm(0.86,0.73)。结论 颈椎退变过程中,椎间盘高度有解剖高度、自然高度(退变高度)和病理高度3种状态。颈椎病前路手术时应关注术前椎间盘高度,撑开至自然高度为宜。
王则宇 , 李凌 , 彭泳涵 , 王琦 , 明少雄 , 方梓宇 , 高小峰
2018, 39(6):671-674.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6.0671
摘要:目的 评估系统化模拟训练模式在软性输尿管镜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培训课程分解为软性输尿管镜移位定位操作、套石篮抓取结石以及使用钬激光碎石3个部分。前瞻性选择我院2017年3月软性输尿管镜培训班学员30名,并将其随机分为2组:规范化系统训练组和自主练习组,每组15名。规范化系统训练组学员利用体外培训干式模拟器,严格按照培训课程内容和形式逐一完成3个部分的训练内容,每个训练部分操作学习60 min。自主练习组学员利用体外培训干式模拟器自主操作学习180 min。完成训练后,分别对两组学员在体外培训干式模拟器和猪动物手术下进行考核,考核项目包括动物手术集合系统软性输尿管镜移位定位和干式模拟器下软性输尿管镜移位定位、套石篮抓取结石、钬激光碎石。记录并比较两组学员的操作时长以及导师对操作情况的整体评价量表(GRS)评分。结果 规范化系统训练组学员在动物手术下软性输尿管镜移位定位和干式模拟器下软性输尿管镜移位定位、套石篮抓取结石、钬激光碎石考核中的操作时长均短于自主练习组学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规范化系统训练组学员考核中导师对各考核项目操作的GRS评分均优于自主练习组学员,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系统化模拟训练模式模块化分解了软性输尿管镜学习过程,提高了学员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有助于学员快速掌握软性输尿管镜的操作技巧,缩短了学习曲线。
2018, 39(6):675-67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6.0675
摘要:目的 了解上海市嘉定区民办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探讨龋病与生长发育及营养的关系。方法 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按照知情同意的原则,对上海市嘉定区民办幼儿园5 755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并测量身高、体质量,检测血红蛋白水平,分析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及血红蛋白水平对龋病的影响。结果 上海市嘉定区民办幼儿园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为50.67%(2 916/5 755)。随着BMI的升高,患龋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和消瘦儿童的龋均高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儿童(血红蛋白<110 g/L)的患龋率及龋均高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与生长发育及营养关系密切。
2018, 39(6):679-68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6.0679
摘要:目的 评价关节镜下跟骨刺切除治疗老年难治性跖筋膜炎的疗效。方法 纳入2014年1月到2017年6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跖筋膜炎患者22例。纳入患者年龄均≥70岁,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并经多种方法治疗后疼痛缓解不明显,接受关节镜下骨刺切除并部分跖筋膜松解术。记录患者术后恢复日常行走的时间。分析患者术后1个月时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跟痛症评分(CS)以及术后6个月12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12)评分,并与术前数据进行比较以评定手术疗效。结果 22例患者术后恢复日常行走的平均时间为(12.4±5.5)d。术后2例双足跖筋膜炎患者失访,共20例患者(22足)完成随访。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VAS评分和CS均改善[0.7(0.0~3.2)vs 5.3(3.8~7.0),Z=2.1,P<0.01;87.0±11.3vs 38.9±10.1,t=14.2,P<0.01]。术后6个月SF-12生理和心理评分均较术前升高(50.9±10.7 vs 45.3±9.6、47.2±9.2 vs 34.2±10.6,t=4.3、4.1,P均<0.01)。结论 关节镜下跟骨刺切除并部分松解跖筋膜可有效缓解跖筋膜炎患者症状,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2018, 39(6):683-68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6.0683
摘要:目的 观察支撑喉镜下应用平阳霉素注射加电刀切除综合治疗下咽及喉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下咽及喉部血管瘤患者27例。患者经喉插管全身麻醉后,支撑喉镜下显露血管瘤,瘤体内局部注射平阳霉素(8 mg,用5 mL生理盐水注射液稀释),然后应用息肉钳式电刀沿瘤体根底部完整切除瘤体或采用钳夹瘤体电凝的方法完整凝固瘤体。记录术中和术后出血情况,术后进流食2周。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1年、2年、3年复查纤维喉镜判定疗效。结果 瘤体在注射5 mL平阳霉素后由粉红色或紫红色变为粉白色。当钳夹瘤体能够显露根蒂部时,应用息肉钳式电刀沿根底部可完整切除瘤体,术中几乎无血;当无法显露根蒂或根蒂较大时,采用钳夹瘤体电凝的方法可完整凝固瘤体。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呼吸困难和创面出血。1个月后复查纤维喉镜显示创面为粉红色正常黏膜修复。术后1年随访全部病例均未见复发;术后2年随访,1例患者咽侧壁黏膜再现片状紫色隆起,再次行上述疗法完整切除瘤体;术后3年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下咽及喉部血管瘤经支撑喉镜下局部注射平阳霉素后应用电刀切除的手术方法可一次性切除病变,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该治疗方案疗效肯定,易于普及。
2018, 39(6):687-690.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6.0687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血流感染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B. gladioli)的临床特点及其药敏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63例血流感染B. gladioli和81例同期非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降钙素原(PCT)水平和白细胞(WBC)计数。分离培养B. gladioli,使用Phoenixtm100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初步鉴定,并用MALDI-TOP/MS质谱仪进行验证。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进行B. gladioli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感染B. gladioli的患儿主要集中在婴幼儿时期,年龄≤3岁者占82.54%(52/63)。所有患儿均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主要为支气管炎、肺炎和白血病等。与非细菌感染组比较,感染B. gladioli组患儿的PCT水平、CRP水平和WBC计数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依据铜绿假单胞菌药敏标准,分离的B. gladioli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四环素、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高度敏感,对氯霉素低度耐药,对头孢他啶、氨曲南高度耐药。结论 感染B. gladioli的患者常为年龄≤3岁、免疫力低下、抵抗力差的患儿。血培养及CRP水平、PCT水平和WBC计数可作为疾病转归的判断指标。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是儿童感染B. gladioli的首选治疗药物。
陈耀武 , 周青 , 孟军 , 曾志 , 杨波 , 王原 , 舒畅 , 朱云海
2018, 39(6):691-694.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6.0691
摘要:目的 探讨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合并结石的个体化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我科收治的75例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合并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腔内手术处理并留置F5双J管患者50例,其中7例行膀胱镜下输尿管扩张(2例同时切开输尿管开口3~5 mm),41例行输尿管扩张加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或钬激光碎石术,2例合并输尿管末端囊肿患者行囊肿切开加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保守治疗25例,均于肾绞痛控制后予以解痉、利尿、排石治疗。结果 行膀胱镜下输尿管扩张的7例输尿管开口处小结石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未见结石,无明显输尿管反流;行输尿管扩张并输尿管镜下碎石术的41例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未见结石;合并输尿管末端囊肿的2例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未见结石,无明显输尿管反流;保守治疗的25例患者术后1~2个月内复查未发现结石。结论 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应视为一种疾病,需根据结石大小和梗阻情况选择腔内手术或保守治疗,对合并输尿管开口囊肿的病例应切开囊肿。
2018, 39(6):695-封三. DOI: 10.16781/j.0258-879x.2018.06.0695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