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40卷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中青年学者论坛
    • 军事部署官兵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及维护

      2019, 40(10):1053-106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0.1053

      摘要 (2473) HTML (926) PDF 3.69 M (15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军事部署活动是影响部署参与人员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新形势下,我军军事部署任务大量增加,亟需开展针对军事部署的心理学研究工作。本文对近年来军事部署参与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他心理障碍方面的研究进行回顾,梳理总结军事部署中的心理筛查、心理治疗和训练及社会支持等常见的心理维护措施,并在改进研究方法、寻找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个体差异性靶点、相关治疗技术的本土化和军事化及研发适用于军事部署参与人员的心理训练方式等领域对未来军事部署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军事部署活动决策、军队心理卫生工作和后续的心理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

    • >论著
    • 脂肪干细胞通过EGFR/ERK通路减轻海水对表皮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

      2019, 40(10):1062-106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0.1062

      摘要 (2228) HTML (168) PDF 4.90 M (13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体外研究探索人脂肪干细胞(hADSC)促进海水浸泡创面愈合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人表皮细胞系HaCaT细胞和人工模拟海水建立海水浸泡创面导致细胞损伤的体外模型。从人脂肪组织分离、培养hADSC并进行鉴定,建立HaCaT细胞与hADSC共培养体系。利用活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与细胞划痕实验等评估HaCaT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并通过蛋白质印迹与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活化情况。结果 在添加了10%海水的培养液中,HaCaT细胞的增殖活力已受到明显抑制,与不添加海水培养的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成功分离的hADSC与HaCaT细胞共培养模型,发现添加10%海水培养的HaCaT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均低于不添加海水培养的HaCaT细胞及与hADSC共培养且添加10%海水培养的HaCaT细胞(P均<0.05),而不添加海水培养的HaCaT细胞和与hADSC共培养且添加10%海水培养的HaCaT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添加10%海水培养的HaCaT细胞EGFR/ERK信号通路表达受到抑制,与不添加海水培养的HaCaT细胞及与hADSC共培养且添加10%海水培养的HaCaT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添加海水培养的HaCaT细胞和与hADSC共培养且添加10%海水培养的HaCaT细胞EGFR/ERK信号通路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水可阻碍EGFR/ERK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HaCaT细胞的增殖与迁移;hADSC可促进EGFR/ERK信号通路的激活,减轻海水对HaCaT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

    • 放射性心脏“炎性-纤维化”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2019, 40(10):1069-107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0.1069

      摘要 (2087) HTML (377) PDF 5.29 M (13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从炎性-纤维化病理损伤角度出发筛选优化造模条件,构建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动物模型。方法 通过X线单次全身照射大鼠获得最大耐受剂量,以该剂量为依据进行心脏局部性单次照射,筛选能引起大鼠心脏显著炎性-纤维化病理损伤的最小X线剂量。以筛选得到的X线剂量进行大鼠心脏局部单次照射,构建RIHD大鼠模型。于照射后1 d、1周、2周、4周、6周取材,检测大鼠心脏病理损伤评分、Masson染色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血浆心肌酶水平、心肌组织炎性因子和纤维化因子的表达,评价动物模型。结果 大鼠全身照射耐受剂量低于16 Gy;大鼠心脏局部照射剂量不低于25 Gy时能引起显著的炎性-纤维化病理损伤,是RIHD大鼠模型的构建条件。以25 Gy心脏局部单次X线照射剂量构建大鼠RIHD模型,照射后大鼠心脏病理损伤评分、心肌CVF增高,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水平增高;心肌组织核因子κB(NF-κB)p65、NF-κB p5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在X线照射后第1天开始出现高表达,并持续至第4周;心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和Ⅲ型胶原蛋白(ColⅢ)等纤维化分子表达呈渐进性升高的趋势,第4周达峰值。结论 采用25 Gy X线心脏局部单次照射可构建稳定的炎性-纤维化RIHD模型。病理观察和CVF能动态反映RIHD模型大鼠早期炎性病理变化和随时间渐进性的纤维化病理进程,炎性因子NF-κB p65、NF-κB p50、TNF-α的早期持续高表达及纤维化因子TGF-β1、ColⅠ、Col Ⅲ的渐进性升高可评价RIHD动物模型的急性炎性损伤和纤维化迟发效应。

    • 宫颈癌中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低氧诱导因子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病理学意义

      2019, 40(10):1078-108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0.1078

      摘要 (1713) HTML (77) PDF 3.07 M (1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检测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RACK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病理学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85例宫颈癌组织样本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BC法分别检测RACK1、HIF-1α、VEGF蛋白在宫颈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宫颈癌组织中RACK1、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及肿瘤直径、浸润深度、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三者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RACK1、HIF-1α、VEGF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2%(69/85)、63.5%(54/85)、89.4%(76/85)。RACK1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和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均<0.05),HIF-1α和VEGF表达均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均<0.05)。RACK1、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两两之间呈正相关(RACK1 vs HIF-1α:r=0.523,P=0.043 9;RACK1 vs VEGF:r=0.428,P=0.033 7;HIF-1α vs VEGF:r=0.689,P=0.024 5)。结论 RACK1、HIF-1、VEGF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三者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其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协同作用,可作为判断肿瘤侵袭、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 延长鼻导管低流量吸氧时间对肝癌伴肝肺综合征患者肝切除术后恢复的影响

      2019, 40(10):1083-108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0.1083

      摘要 (1851) HTML (92) PDF 2.60 M (12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术后长时程吸氧对肝癌伴肝肺综合征患者全麻下行肝切除术后全身炎症反应、肺内分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麻醉科行择期肝切除术的肝癌伴肝肺综合征患者7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6),术毕回病房经鼻导管低流量(2~3 L/min)吸氧8 h;试验组(n=36),经鼻导管低流量(2~3 L/min)吸氧48 h。于麻醉前、术毕、术后8 h、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分别经桡动脉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观察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的变化,同时测定并分析两组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外周血脂多糖(LPS)、呼出气一氧化氮含量(FeNO)的变化;于术后48 h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毕和术后8 h时点PaO2均高于麻醉前,(A-a)DO2均低于麻醉前(P均<0.05);试验组在术后24 h和48 h时点PaO2均高于麻醉前,(A-a)DO2均低于麻醉前(P均<0.05);对照组在术后24 h和48 h时点PaO2均低于麻醉前,(A-a)DO2均高于麻醉前(P均<0.05);术后24 h和48 h时点,试验组PaO2均高于对照组,(A-a)DO2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在术后8 h、24 h、48 h时点外周血LPS、外周血TNF-α和FeNO均低于麻醉前(P均<0.05),对照组在术后24 h、48 h时点外周血LPS、外周血TNF-α和FeNO均高于麻醉前(P均<0.05);术后24 h和48 h时点,试验组外周血LPS、外周血TNF-α和FeNO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48 h时点,试验组炎症反应指标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1/36)低于对照组(6/36),住院时间[(5.2±2.3)d]短于对照组[(7.8±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术后延长吸氧时限至48 h能有效减轻肝肺综合征患者肝癌切除术后全身炎症反应,减少肺内分流,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与基础胰岛素的疗效比较及对代谢指标的影响

      2019, 40(10):1089-109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0.1089

      摘要 (2169) HTML (187) PDF 3.32 M (12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或基础胰岛素的疗效,以及两者对患者其他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纳入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153例,随机分为两组: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77例)和基础胰岛素组(76例),分别在原有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或甘精胰岛素治疗6个月。观察并记录基线时和治疗3个月、6个月时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 h C肽,以及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脂肪变性情况[用受控衰减参数(CAP)值表示]。结果 基线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 h C肽、TC、TG、HDL-C、LDL-C、CAP值、基础疾病和用药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个月、6个月时,两组患者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较基线时下降(P均<0.01),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治疗3个月、6个月时,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空腹胰岛素、BMI、CAP值均低于基础胰岛素组(P<0.05、P<0.01)。经过6个月的治疗,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和基础胰岛素组血脂变化均不明显。结论 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能达到与基础胰岛素相似的降糖效果,但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的患者在体质量、高胰岛素血症及肝脂肪变性方面改善更明显。

    • 现代硬质支气管镜相关操作的安全性评估

      2019, 40(10):1097-110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0.1097

      摘要 (1928) HTML (152) PDF 2.72 M (14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现代硬质支气管镜相关操作的安全性。方法 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呼吸内镜中心因良恶性气管病变而接受现代硬质支气管镜操作的100例患者的资料,共进行硬质支气管镜操作124例次,统计硬质支气管镜操作的术中并发症。结果 硬质支气管镜操作的术中并发症为一过性低氧血症(4.03%,5/124)、声带及周边黏膜损伤(4.84%,6/124)、暴露性角膜炎(1.61%、2/124)、气道管壁结构破坏(2.42%,3/124)、可弯曲支气管镜外皮损伤(2.42%,3/124),硬质支气管镜插入失败1例(0.81%,1/124),无术中死亡病例。结论 现代硬质支气管镜是一种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治疗技术,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开展规范化的硬质支气管镜及相关技术培训是提高其操作安全性、降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及举措。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

      2019, 40(10):1103-1110.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0.1103

      摘要 (2200) HTML (81) PDF 3.18 M (13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ACS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心肌坏死标志物及心电图进行确诊。根据入院后即时(4 h内)NLR,将最终纳入研究的500例老年ACS患者按NLR三分位数分为3组:NLR≤3.337组(n=169),NLR 3.338~6.166组(n=167),NLR≥6.167组(n=164)。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为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全因死亡,次要结果为住院期间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住院时间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NLR≤3.337组、NLR 3.338~6.166组和NLR≥6.167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8(6,11)、9(7,11)、10(8,11)d,住院期间LVEF<50%发生率分别为8.9%(15/169)、14.4%(24/167)、18.3%(30/164),LVEF分别为(57.78±12.15)%、(54.71±11.73)%、(53.56±13.38)%,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00例患者住院期间MACCE发生率为21.6%(108/500),出院后随访6个月共死亡6例,3组患者之间全因死亡率、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未发现NLR与全因死亡、MACCE、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存在关联(P均>0.05);与NLR≤3.337组比较,NLR 3.338~6.166组[风险比(HR)=2.567,95%置信区间(CI) 1.558~4.229,P<0.001]和NLR≥6.167组[HR=1.979,95% CI 1.629~3.524,P=0.019]住院期间发生LVEF<50%的风险增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NLR评估住院期间LVEF<50%的曲线下面积为0.652(95% CI 0.603~0.700,P<0.001),最佳截断值为3.84,此时灵敏度为68.3%,特异度为65.3%。将NLR作为三分类变量纳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发现较高的NLR水平是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β=0.181,P<0.001)。结论 NLR是老年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LVEF<50%和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而与全因死亡、MACCE无明显关联。

    • 血浆微RNA-126表达水平对银屑病患者阿维A、甲氨蝶呤联合光疗应答的预测价值

      2019, 40(10):1111-111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0.1111

      摘要 (2059) HTML (164) PDF 2.63 M (12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接受阿维A、甲氨蝶呤联合光疗治疗的银屑病患者血浆微RNA-126(miRNA-126)表达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对于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 连续纳入196例接受阿维A、甲氨蝶呤联合紫外线光疗治疗的中重度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同期20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分别于基线期及治疗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采集银屑病患者的血液样本,在入组后采集健康受试者的血液样本,测量血浆miRNA-126表达水平。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PASI)评估疾病严重程度,PASI 50应答(治疗后PASI与基线期相比下降50%)和PASI 75应答(治疗后PASI与基线期相比下降75%)评估治疗效果。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患者血浆miRNA-126表达水平与PASI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iRNA-126相对表达量对银屑病的诊断价值,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ASI 50和PASI 75应答的影响因素。结果 基线期银屑病患者血浆中miRNA-126呈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患者PASI呈负相关(r=-0.222,P=0.002)。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浆miRNA-126表达水平可以较好地分辨银屑病患者与健康对照(曲线下面积为0.700)。治疗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银屑病患者血浆miRNA-126表达水平均比基线期增高(P<0.01),PASI 50应答率分别为7.1%(14/196)、37.2%(73/196)及64.8%(127/196),PASI 75应答率分别为1.5%(3/196)、14.3%(28/196)及35.7%(70/196)。PASI 50应答和PASI 75应答患者基线期血浆miRNA-126相对表达量高于未应答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期血浆miRNA-126相对表达量与患者PASI 50应答和PASI 75应答独立负相关。结论 银屑病患者血浆miRNA-126表达水平在接受阿维A、甲氨蝶呤联合紫外线光疗治疗后逐渐升高,且其基线期表达水平与治疗效果独立负相关。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苦黄注射液保肝退黄作用机制

      2019, 40(10):1117-112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0.1117

      摘要 (2261) HTML (165) PDF 3.27 M (14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苦黄注射液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对靶点涉及的功能和通路进行分析,探讨苦黄注射液保肝退黄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http://lsp.nwu.edu.cn/tcmsp.php)及相关文献挖掘获取苦黄注射液中苦参、大黄、茵陈、柴胡、大青叶的主要活性成分。利用GeneCard数据库(http://www.genecards.org/)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系统(OMIM,http://www.omim.org/)预测和筛选苦黄注射液活性成分对应靶点中与肝炎和黄疸疾病相关靶点。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用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STRING,http://string-db.org/)和Cytoscape 3.6.1软件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用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https://david.ncifcrf.gov/)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果 筛选得到苦黄注射液活性成分16个,共获得85个作用靶点。网络分析结果表明,苦黄注射液主要涉及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对刺激应答的生物过程。靶点通路分析结果显示,苦黄注射液保肝作用的靶点主要涉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Toll样受体、p53、神经营养因子等信号通路。结论 苦黄注射液保肝退黄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其可能通过调节MAPK、Toll样受体、p53、神经营养因子等相关通路发挥作用。

    • >综述
    • 长链非编码RNA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机制

      2019, 40(10):1124-1129.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0.1124

      摘要 (1718) HTML (162) PDF 2.55 M (25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宫颈癌是女性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发展中国家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第三大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有效治疗宫颈癌、改善预后的关键。由于其复杂性,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仍然是研究者亟需攻克的难题。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围绕人乳头瘤病毒(HPV)型E6和E7癌蛋白相关机制、lncRNA性质相关机制和肿瘤发生、发展中常见信号通路相关机制,对宫颈癌机制网络中lncRNA的作用进行综述,为筛查宫颈癌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可用的潜在标志物提供参考。

    •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9, 40(10):1130-1134.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0.1130

      摘要 (2099) HTML (395) PDF 2.27 M (31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脑卒中后残疾的重要原因,也是脑卒中研究的重点之一。PSCI发病率高,影响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康复,进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工作中神经科医师应警惕PSCI的发生,并指导患者积极预防PSCI以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就PSCI的发病率、影响因素、神经心理评估、影像学、预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等予以综述。

    • >技术方法
    • 双滑轮技术结合“8”字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

      2019, 40(10):1135-113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0.1135

      摘要 (2142) HTML (117) PDF 2.45 M (12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双滑轮技术结合“8”字张力带在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采用双滑轮技术结合“8”字张力带治疗了10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10例患者中,男6例,女4例;年龄22~58岁,平均(36.4±11.4)岁;伤后至手术时间1~5 d,平均(2.8±1.1)d。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例,摔伤3例,运动创伤1例。采用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临床评估指标包括术后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优良率、随访时X线片检查结果和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6~24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愈合良好,无膝前疼痛及其他并发症。术后6个月膝关节X线片检查示10例患者髌骨骨折均骨性愈合。术后6个月膝关节屈曲角度为132.0°±12.3°;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为(28.5±1.8)分,优9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双滑轮技术结合“8”字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复位效果好,固定可靠,术后患者可早期开始功能锻炼。

    • >海洋军事医学
    • 信息化条件下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战备训练存在的问题分析

      2019, 40(10):1139-1143.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0.1139

      摘要 (2103) HTML (359) PDF 2.26 M (20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信息化条件下,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战备训练在意识理念、训练人才、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降低了战备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对战备训练效果造成影响。本文从上述4个方面进行系统剖析,为有效解决战备训练的瓶颈问题提供新思路,使信息化条件下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战备训练真正落到实处,从而有效提高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的保障能力。

    • 海军新概念武器对人员的损伤效应及医学防护

      2019, 40(10):1144-1147.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0.1144

      摘要 (2153) HTML (491) PDF 2.16 M (20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概念武器比传统武器具有更大的杀伤力,不仅对武器装备、通讯系统等有重大的破坏作用,而且对作战人员也会造成严重的损伤。典型的舰载激光武器、电磁波武器和次声波武器等依靠特殊的光、声、电磁原理产生破坏力。本文旨在阐述典型海军新概念武器对人员的损伤作用及医学防护措施,为新概念武器作战模式下的卫勤保障工作提供参考。

    • >短篇论著
    •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重症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9例疗效分析

      2019, 40(10):1148-1152.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0.1148

      摘要 (1765) HTML (123) PDF 2.33 M (13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FPP)对重症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确诊的、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无效的9例重症抗NMDAR脑炎患者的病例资料。收集患者在DFPP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脑电图、影像学检查资料,并分析DFPP的治疗效果。结果 9例抗NMDAR脑炎患者(男4例、女5例)均入住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年龄为15~69岁,中位发病年龄为37岁,平均住院时间为(33.2±7.6)d。主要临床症状有精神行为异常(9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9例)、癫发作(7例)、中枢性低通气(5例)、意识障碍(5例)。1例合并卵巢畸胎瘤。9例患者脑脊液抗NMDAR均呈阳性,7例血清抗NMDAR阳性。9例患者均行脑电图检查,7例显示异常,以弥漫性改变、异常慢波为主要表现。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示:4例患者额叶、顶叶、颞叶、海马等脑区可见异常信号,余5例未见异常。9例患者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均无效,行DFPP治疗后5例完全恢复,4例临床症状显著改善、遗留部分症状。结论 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反应的重症抗NMDAR脑炎患者,DFPP作为一种可选择的替代血浆置换的治疗手段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受异体血浆资源的限制。

    • 显微手术治疗椎管肿瘤145例临床分析

      2019, 40(10):1153-115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0.1153

      摘要 (1913) HTML (84) PDF 3.09 M (12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椎管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分析临床治疗椎管肿瘤的相关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45例椎管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选择半椎板、全椎板或椎板关节突开窗方式行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其中52例患者行脊柱内固定术。术后随访3~26个月,所有患者均复查X线片和磁共振成像,内固定患者加做计算机断层扫描;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时,采用McCormick分级评估脊髓功能。结果 145例患者中,127例行肿瘤全切除术,16例行近全切除术,2例行部分切除术。1例颈髓内肿瘤患者术后出现颈椎后凸畸形,行再次矫形手术;52例行脊柱内固定术的患者术后均无钉棒脱位、脊柱不稳现象。术后1周、术后3个月时,McCormick分级均优于术前(P<0.05)。结论 显微手术是治疗椎管肿瘤的有效手段,良好的术中暴露、可靠的脊柱内固定对于减少椎管肿瘤术后的并发症至关重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近结业学员焦虑和抑郁及相关因素问卷调查

      2019, 40(10):1157-1161.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0.1157

      摘要 (2432) HTML (100) PDF 2.31 M (12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临近结业学员的焦虑和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规培临近结业学员的心理健康保健和规培教学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结合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制作调查问卷,对某军医大学2所附属医院2018年7月出站的252名规培学员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 共发放问卷252份,回收有效问卷25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其中男123人(48.8%),女129人(51.2%);平均年龄为(28.3±2.1)岁;本科87人(34.5%),硕士138人(54.8%),博士27例(10.7%);规培1年者27人(10.7%),规培2年者96人(38.1%),规培3年者129人(51.2%);来自“985”院校或“211”院校者151人(59.9%),其他院校者101人(40.1%);军人20人(7.9%)。94.4%(238/252)的规培临近结业学员表现为焦虑状态,60.3%(152/252)的规培临近结业学员表现为抑郁状态。经检验,规培临近结业学员焦虑的严重程度与培训年限有关(χ2=14.214,P=0.027),抑郁的发生与院校类别有关(“985”或“211”院校vs其他院校:χ2=5.691,P=0.017;军队院校vs地方院校:χ2=5.069,P=0.024),该群体的焦虑状态和抑郁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r=0.025,P=0.696)。结论 规培临近结业学员同时面临医疗、就业、结业等多重压力,出现焦虑、抑郁状态比例远高于一般人群及医护人员。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应予以足够重视,积极采取干预措施。

    • 格列齐特缓释片在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

      2019, 40(10):1162-1166.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0.1162

      摘要 (1905) HTML (108) PDF 2.75 M (15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自制格列齐特缓释片在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和体内外相关性。方法 取6条比格犬随机分成两组,采用自身对照交叉方式给药,分别灌胃给予自制格列齐特缓释片和参比制剂达美康,给药剂量为30 mg。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采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考察自制格列齐特缓释片的药动学特征和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其生物等效性,计算其体内外相关性。结果 达美康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为(101.74±20.29)μg/(mL·h),自制制剂格列齐特缓释片的AUC0-∞为(95.40±28.68)μg/(mL·h),两者间各药动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制格列齐特缓释片对达美康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3.77%,两者具有生物等效性。将制剂在犬体内的吸收分数与体外累积释药率作线性回归,达美康与自制格列齐特缓释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2和0.894,均大于临界值(r0.05,7=0.754),两者的体外释放速率与犬体内吸收速率均相关。结论 自制格列齐特缓释片在比格犬体内具有缓释特征,其与参比制剂达美康生物等效。本研究建立的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可用于预测格列齐特缓释片在体内的吸收行为。

    • >病例报告
    •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卵巢恶性肿瘤1例报告

      2019, 40(10):1167-1168. DOI: 10.16781/j.0258-879x.2019.10.1167

      摘要 (1881) HTML (245) PDF 2.30 M (12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EM有恶变潜能。目前为止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恶性肿瘤(EAOC)恶变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对我院1例巨大EAOC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对EAOC发病机制、临床病例特点、治疗方案进行探讨,旨在加强对该疾病认识及指导临床诊疗。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重要通知
友情提醒: 近日发现论文正式见刊或网络首发后,有人冒充我刊编辑部名义给作者发邮件,要求添加微信,此系诈骗行为!可致电编辑部核实:021-81870792。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闭